《八年级历史_新文化运动.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八年级历史_新文化运动.ppt(2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土主中学向大家问好!,重庆市沙坪坝区土主镇初级中学校:伍莉,2008年奥运会开幕式片断,子曰:“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读一读,感受论语之精髓,袁世凯(左三)穿起祭祀服在北京天坛祭天(1914.12.23),第8课 新文化运动,川教版中国历史 八年级上册,重庆市沙坪坝区土主镇初级中学校 伍莉,我们来分组,1、新文化运动的兴起,2、新文化运动前期的主要内容,3、新文化运动的新阶段,4、新文化运动的影响,探究活动一:,新文化运动的兴起,1、兴起的原因是什么?,2、兴起的标志是什么?代表人物有哪些?,3、主要阵
2、地在哪里?,(1)政治上:北洋军阀实行专制独裁统治,(2)思想上:北洋军阀掀起尊孔复古的逆流,标志:,1915年9月,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代表人物:,陈独秀、李大钊、鲁迅、胡适、蔡元培等,新青年、北京大学,探二,新文化运动的兴起,陈独秀,李大钊,鲁迅,胡适,蔡元培,认一认,探究活动二:,新文化运动前期的主要内容,反义词填空:,(1)新文化运动提倡 反对;提倡 反对;,(2)提倡,反对。,思想革命,文学革命,民主,专制,科学,迷信,新文学,旧文学,“西洋人因为拥护德、赛两先生,闹了多少事,流了多少血,德、赛两先生才渐渐从黑暗中把他们救出,引到光明世界。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
3、国政治上、道德上、艺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陈独秀 新青年,民主(DEMOCRACY)和科学(SCIENCE),读一读,(1)“德”先生和“赛”先生指什么?,(2)为什么陈独秀认为只有这两位先生才可以救治中国的一切黑暗?,(一)思想革命,想一想,指的是什么?,(二)文学革命,1、文学革命的突出人物:,2、代表作品:,鲁迅狂人日记,一次,胡适讲课时大讲白话文的优点,正当胡适讲得得意,一位同学突然发难:“胡先生,难道说白话文没有缺点吗?”胡适:“没有。”那位同学反驳道:“白话文语言不精练,发电报用字多,浪费钱。”胡适:“不会的,前几天有位朋友发电报来,邀我去做行政院秘书,我不愿从政,决定不去,于
4、是复电拒绝,我使用的白话文。请同学们根据我这一意愿,用文言文编写一则复电,看看究竟是怎样省?”几分钟过去,胡适挑选出一份用字最少的文言电稿念道:“才学疏浅,恐难胜任,不堪从命。”胡适说,“这是12个字,其实5个字就够了:干不了,谢谢。”,胡适文学改良刍议,鲁迅,胡适,3、阅读材料,探究活动三:,新文化运动的新阶段,1、什么时候进入的新阶段?,2、新阶段有什么新特点?,俄国十月革命胜利后,3、宣传马克思主义的先驱是谁?他有什么作品?,李大钊庶民的胜利、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宣传十月革命、宣传马克思主义,李大钊,探究活动四:,新文化运动的影响,、中国的近代化经历了哪 几个阶段?,2、新文化运动的影响
5、:,第一阶段:洋务运动(学习西方的器物),第二阶段:戊戌变法、辛亥革命(学习西方的制度),第三阶段:新文化运动(学习西方的思想),(1)是一场什么性质的运动?,(2)高举什么旗帜?,(3)促进了谁的觉醒?,(4)为什么的传播创造了条件?,(5)为谁的诞生作了准备?,近代史上空前的思想解放运动,民主与科学,中国人民特别是知识青年,马克思主义,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作了思想准备,课堂小结:,1、兴起的原因:2、兴起的时间:3、兴起的标志:3、主要阵地:,新文化运动的兴起,1.提倡民主,反对专制;2.提倡科学,反对迷信;3.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新文化运动前期的主要内容,1.进入新阶段的时间:俄国十月
6、革命胜利后2.新特点:宣传十月革命,宣传马克思主义3、宣传马克思主义的先驱及其作品:李大钊庶 民的胜利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4.新文化运动的影响,新文化运动的新阶段,政治上:北洋军阀的专制统治思想文化上:尊孔复古的逆流,1915年9月,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新青年、北京大学,1、主要内容,2、文学革命的突出人物:鲁迅、胡适,陈独秀,李大钊,鲁迅,胡适,探究活动五:,我要考考你!,1.新文化运动兴起的标志()A.青年杂志的创办 B.蔡元培出任北大校长C.李大钊发表青春一文 D.鲁迅发表狂人日记,我要考考你!,A,返回,新文化运动的主要阵地是()。新青年万国公报 民报北京大学A.B.C.D.,我要考考你!,D,返回,新文化运动新阶段主要是宣传()。A.民主B.科学 C.新文学 D.马克思主义,我要考考你!,D,返回,在中国近代最早宣传十月革命和马克思主义的是()。A.陈独秀 B.鲁迅 C.李大钊 D.胡适,我要考考你!,C,返回,想想、议议:,新文化运动代表了一种什么精神?作为当代的中学生,你将怎样继承和发扬新文化运动的精神?,蔡元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