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文理解性默写复习.ppt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4795927 上传时间:2023-05-15 格式:PPT 页数:25 大小:287.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古诗文理解性默写复习.ppt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古诗文理解性默写复习.ppt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古诗文理解性默写复习.ppt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古诗文理解性默写复习.ppt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古诗文理解性默写复习.ppt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古诗文理解性默写复习.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古诗文理解性默写复习.ppt(2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中考古诗文语境练习,1、陶渊明在饮酒中表现自己在俯仰之间悠然自得,与自然融为一体的诗句是:,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2、在饮酒诗中,最能体现陶渊明怡然自得,恬淡闲适的名句是:,3、饮酒中,展示陶渊明热爱自然的情感和旷达心胸的句子是:,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1、饮酒一诗中,具体描写南山景象,使诗人自然景色中领略到无限乐趣的诗句是:,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2、饮酒诗中,描写自己居住环境安静的诗句是:,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3、饮酒诗中,对全诗内容进行总结的诗句是:,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1、行路难一诗中,诗人李白运用典故来表达自己的人生追求:,闲来垂钓碧

2、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2、李白的行路难中通过,细节刻画,形象地揭示了他内心的苦闷抑郁。,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3、行路难中,表现作者对理想执着追求,对未来充满希望的句子是:,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停杯投箸,两句的动作,1、人们常用李白行路难中的,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激励青年人志存高远,奋发有为。,两句诗来,长风,2、李白在行路难中,以,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之诗句,表达自己,乐观向上,坚定自信的情怀。,3、行路难一诗用,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两句,既表明诗人的许,多理想都因权贵当道而阻塞了出路,也暗点诗人企盼终有一天能得到重用的心情。,1、行路难

3、巧妙地暗拈历史典故,并施以浓墨重彩,表现诗人渴望为国效力之情的句子是:,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2、李白行路难中,表现自己身处逆境仍然乐观自信的名句是:,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3、我们常用李白行路难中的诗句,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表明,远大的志向和敢于取胜的信心。,1、王维的使至塞上一诗最能表现祖国疆土幅员辽阔的诗句是:,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2、王维的使至塞上一诗,以,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这样的诗句,通过,蓬草飘飞,大雁北去的情景,为我们描绘了一幅西北边城的晚春物候图,暗喻对朝廷腐败现象的忧怨之气。,3、使至塞上中描写塞外奇特壮丽风光的千古名句是:,大

4、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1、王维在使至塞上一诗中以传神之笔刻画出奇特壮美的塞外风光,充分体现其作品“诗中有画”特色的诗句是:,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2、使至塞上一诗中有两句诗表现了将士们的英勇无畏和身先士卒,读后让人平生一种敬佩之情,这两句诗是:,萧关逢侯骑,都户在燕然。,3、使至塞上一诗中表现苍凉雄浑之美的诗句是:,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1、杜甫的望岳一诗中,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两句,明写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把神奇与秀丽都凝聚到了泰山之上,实际上是借以抒发对祖国秀丽河山的热爱之情。,2、望岳诗中,作者胸中荡起无限激情,为我们展现了一幅绝妙的图景:,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3、杜甫

5、望岳中表现作者的登临决心和豪迈壮志的诗句是:,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1、望岳中反映诗人杜甫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的诗句是:,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2、望岳一诗,开篇诗人便使用了设问:,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将乍一见,泰山时的那种惊叹仰慕之情传神地表现出来。,3、望岳中与“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有异曲同工之妙的诗句是:,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2、望岳中,表现近望中所见泰山的神奇秀丽和巍峨高大形象的诗句是:,3、望岳中,诗人想象登上泰山之巅抒发豪情的诗句是:,1、望岳中,表现杜甫登高而小天下的心境的诗句是:,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

6、小,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1、钱塘湖春行一诗最能突出“野花飘香、芳草碧绿”之意境的句子是:,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2、白居易的钱塘湖春行中运用动态描写,以拟人的手法表现西湖美景让人观赏不够,并顿觉春意盎然、生机无限的句子是:,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3、钱塘湖春行中,借助莺燕的活动传达了春天来临的信息,也透露着诗人的喜悦之情的诗句是:,同上,1、刘禹锡的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一诗,以豪迈乐观之气,暗示诗人虽屡遭朝廷的贬谪,但仍要重整精神,焕发光彩,去迎接那灿烂的春光的诗句:,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2、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蕴含哲理、表明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的

7、诗句是:,3、酬乐天一诗中以物自比,从自然界平凡现象中感悟到社会人生新陈代谢的哲理,诗句生动形象,至今尚常被人们引用,并赋予新的含义,即说明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的诗句:,同上,1、刘禹锡酬乐天中,表明他要振作精神并以此同友人共勉的诗句是:,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2、酬乐天在诗中表现自己坚定的意志和乐观追求精神的诗句是:,同上,3、酬乐天中,暗含哲理,同时暗含诗人刘禹锡积极进取精神的诗句是:,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1、渔家傲一词深切地表现了词人范仲淹忧国而不能报国,忧民而不能保民之矛盾心理的诗句是:,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2、读过范仲淹的渔家傲一词,让人油然而生

8、一股苍凉而悲壮之情的句子是:,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3、范仲淹在渔家傲一词的开篇,极力渲染边塞秋季风光的独异:,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从视觉、听觉等多方面表现了边地的萧条寂寥。,1、渔家傲中真切表述戍边将士思乡之苦的词句是:,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2、渔家傲中表达自己和征人们想家却又不甘无功而返的矛盾心理的句子是:,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3、登高时传统习俗,更是古代诗人表情达意的重要方式。请你写出与“登高”有关的诗句:,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1、辛弃疾破阵子中描写战斗场面激烈,表现义军所向披靡的

9、句子是:,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2、破阵子一词,开篇用,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既以醉态表现了将军,之威,又以角声描绘了军容之壮,可谓英武刚烈,场景恢弘。,3、破阵子中,将忠君、爱国与功名紧密结合在一起,表达报效国家之赤子情怀的句子是:,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1、破阵子一词,从视觉和听觉两个方面,渲染了战前紧张热烈的气氛,能表述这一层含义的句子是:,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2、破阵子中,最能表现词人武艺出众、英姿勃发的句子是:,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3、破阵子中,从视觉听觉两方面,生动表现激烈战斗场面的句子是:,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1、过

10、零丁洋中,以,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两句诗,回忆自己短暂,的一生,感慨万千,并暗含对朝廷上苟且偷生者的愤激和对投降派的谴责。,2、过零丁洋中,,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用凄凉的自然景物比喻,国事的衰微,深切地表现了文天祥发自内心的哀痛。,3、过零丁洋中,表达自己中心报国、视死如归的民族气节的千古名句是:,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1、水调歌头中道尽了千载离人心愿的诗句是:,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2、苏轼的水调歌头兼有怀人之意,在下片中有一问,好像是对月亮有怨恨之意,其实是写亲人不能团聚的惆怅。这一问是:,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3、水调歌头中表达千里之人,同

11、处在这美好的月光之下,虽不能团聚,也能有所安慰的这种乐观旷达的情怀和深邃的哲理趣味的词句是,同1,3、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中点明主旨,情从景出,情景交融,妙合无限的词句是:,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1、水调歌头中望着明月遥祝兄弟平安,现在人们也常常用来祝福亲友的词句是:,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2、水调歌头中用,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启示后人:世,事自古以来就难以完美无缺,人们应以豁达的胸怀去面对。,1、过零丁洋一诗体现诗人的民族气节、舍生取义决心的诗句是:,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2、在物质生活日益丰富的今天,我们更应亲近传统文化。让我们走近陶渊明,去体验,采菊

12、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淡泊,与和谐;让我们走近王安石,去学习,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的坚毅与,无畏。这样,我们才能找到精神的寄托。,1、漫步在文学艺术的长廊,品读古代优美诗文: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引领我们欣赏早春美景;,大漠孤烟直,,河落日圆为我们呈现边塞风光;但愿人长久,,长,千里共婵娟,是苏轼对相隔两地亲人,的深情祝愿;杜甫望岳抒写,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之豪情,王安石登,飞来峰悟出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的哲理;当“生”与“义”不可,得兼时,文天祥悲壮地喊出:,人生自古,1、论语中孔子论述新旧知识相互联系的句子是:,温故而知新,2、学习离不开思考,论语中孔子论及到这一点时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3、论语中论述学习和思考的辩证关系的语句是:,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1、在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作者认为“苦其心志,劳其筋骨”的目的是:,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2、生于忧患中由个人推论到国家,得出的结论是:,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3、生于忧患一文的中心论点是:,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