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第一学期实验题.doc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4796808 上传时间:2023-05-15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399.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八年级第一学期实验题.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八年级第一学期实验题.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八年级第一学期实验题.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八年级第一学期实验题.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八年级第一学期实验题.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八年级第一学期实验题.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八年级第一学期实验题.doc(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实验题一、机械运动1.下表记录的是小刚同学40m跑的有关数据,请做有关计算:路程/m10来203040时间/s来2.54.56.27.7(1)前6.2s内的平均速度是_m/s(2)后20m内的平均速度是_m/s;(3)全程的平均速度为_m/s。2.小明在“测小车的平均速度”的实验中,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小车从带刻度的、分度值为1 cm的斜面顶端由静止下滑,图中的时间是小车到达A、B、C三处时电子表的显示时刻:(1)该实验是根据公式进行测量的。所用的测量工具是 和 _。(2)实验中为了方便计时,应使斜面坡度较 (填“陡”或“缓”)些(3)请根据图中所给信息回答:SBCcm,tBC s,vA

2、C ms(4)实验前必须学会熟练使用电子表,如果让小车过了A点后才开始计时,则会导致所测AC段的平均速度vAC偏 (填“大”或“小”)。二、声现象1. 请按示例的要求说出控制噪声的三个环节中的一个,并举出一个相应的实例。示例:吸声。实例:佩戴防噪声耳塞。答:_。实例_2聂利同学在一个养蜂场看到许多蜜蜂聚集在蜂箱上,双翅没有振动,仍嗡嗡地叫个不停。她对十万个为什么中“蜜蜂发声是不断振动双翅产生的”这一结论产生怀疑。蜜蜂的发声部位到底在哪里? 下面是聂利同学的主要探索过程: 把多只蜜蜂的双翅用胶水粘在木板上,蜜蜂仍然发声。 剪去多只蜜蜂的双翅,蜜蜂仍然发声。 在蜜蜂的翅根旁发现两粒小“黑点”,蜜蜂

3、发声时,黑点上下鼓动。 用大头针刺破多只蜜蜂的小黑点,蜜蜂不发声。 请回答: (1)聂利同学在实验时,采用多只蜜蜂的目的是。 (2)从实验和可得出的结论是。 (3)“用大头针刺破多只蜜蜂的小黑点”基于的假设是 。3某同学在探究音调和响度分别与什么有关时,做了以下实验:(1)如上图甲所示,用硬纸片在钢锯齿上滑动,滑动速度越大,硬纸片振动的频率越 ,发出的声音的音调越 ,这说明音调是由 决定的(2)如图乙所示,用一只手将锯条压在桌沿上,用另一只手轻拨锯条一端,听其响度;在用力拨锯条,这时锯条的振幅 (选填“变大”或“变小”),声音的响度 (选填“变大”或“变 小”),这说明响度与 有关。当锯条伸出

4、桌面超过一定长度时,虽然用同样的力拨动钢尺,却听不到声音,这是由于_ 。4为了探究声音产生的条件,有人建议利用以下几个实验现象.A:放在钟罩内的闹钟正在响铃,把钟罩内的空气抽出一些后,铃声明显减小.B:使正在发声的音叉接触水面,水面溅起水花.C:吹笛子时,手指按住不同的孔便会发出不同的声音.D:在吊着的大钟上固定一枝细小的笔,把钟敲响后,让纸在笔尖上迅速滑过,可以在纸上画出一条来回弯曲的细线.(1)你认为,能说明声音产生条件的两个实验现象是 、 .(2)其他现象虽然不能说明声音产生的条件,但是分别说明了什么问题? 说明 、 说明 。 甲乙三、物态变化1如图是“探究冰、蜡烛熔化特点”的实验装置。

5、甲装置缺少酒精灯加热是 (正确/错误)的;采用乙装置加热方式的优点是 ,根据探究过程可知,冰熔化时温度 (升高/不变/降低),具有这种熔化特点的固体叫 (晶体/非晶体)。如图所示,是小丽从室外取回来的一块冰在加热过程中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从图中可知:(1)这块冰的初温是_ ,熔点是_ ;(2)加热_ min后,冰开始熔化;(3)加热3 min时,物质的状态是_ ;(4)熔化过程需要_ min。下表是小薇同学探究某种物质凝固过程规律时所记录的实验数据,由于疏忽,她把一个温度值读错了,请你帮助小薇分析实验数据并回答以下问题时 间/mim0246810121416182022温 度/9891858

6、07969797571676461(5)错误的数据是_;(6)该物质凝固后是_(选填“晶体”或“非晶体”),原因是_;(7)该物质的凝固点是_,16分钟时该物质处于_态;(8)从上表中,你还能发现什么新的规律,请你写出一条_ 2、在“观察水的沸腾”实验中:(1)如图所示,是小明同学用温度计测小烧杯中水的初温时的操作图。A是操作过程,B是读数过程,C是读取的温度。A图中操作的错误是 ;B图中读数的错误是 ; 图A 图B 图C 图D 图E 图F若操作正确无误,根据C图可知此时烧杯中水的实际温度是 。(2)除了图D中所给的实验器材外,完成本实验还需要添加的器材有 。(3)刚开始加热时,小明发现温度计

7、的示数急剧增大,其可能原因是 。(4)小明同学在利用图D所示的装置做实验时,发现从开始给水加热到水开始沸腾所用的时间过长,请你帮助他找出可能存在的原因。(写出两种即可) ; 。(5)如图E中甲乙图中,图所示是水沸腾时的情况。可以看到沸腾现象是在液体 和 同时发生。实验中你还能观察到哪些实验现象(至少写出两条); ; (6)如图F,是小明做“探究水的沸腾”实验后所绘制的图象。图象中BC段表示的物理意义是: 。此时水的沸点是 ,水沸腾时,可以看到水面上不停的冒“白气”,此现象产生的原因是: 。(7)实验即将结束,细心的小明同学发现:移开酒精灯,水马上停止沸腾这说明 。(8)在实验室里,有三组同学测

8、得水的沸点分别为97、93、102;有同学猜想导致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各组用的温度计有偏差请你设计一个简单的方法验证这猜想:_ 四、光现象1、为了探究光反射时的规律,小明进行了如图所示的实验:(1)如图所示,如果入射角为40o,则根据光的反射定律,反射角的大小是 .(2)图中的光屏是一个可折转的硬纸板,此光屏在实验中的作用是:显示光的传播路径; .实验次数入射角反射角115752306034545(3)小明在实验时,选择入射角分别为15o、30o、45o的三条光线进行实验,结果得到了不同的数据(见右表格).经检查,三次实验中各角度的测量值都是准确的,但总结的规律却与反射定律相违背.你认为其中的原因

9、应该是 .(4)如果让光线逆着OF的方向射向镜面,会发现反射光线沿着OE方向射出,这表明:_.2如图是“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情景:竖立的透明玻璃板下方放一把直尺,直尺与玻璃板垂直;两支相同的蜡烛A、B竖立于玻璃板两侧的直尺上,以A蜡烛为成像物体(1)为便于观察,该实验最好在_(选填“较明亮”或“较黑暗”)环境中进行;此外,采用透明玻璃板代替平面镜,虽然成像不如平面镜清晰,但却能在观察到A蜡烛像的同时,也能观察到_,巧妙地解决了确定像的位置和大小的问题如有两块玻璃板可选择,你应选_(选填“厚”或“薄”)的玻璃板(2)一组同学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时,将点燃的蜡烛A放在玻璃板的一侧,看到玻璃板后

10、有蜡烛的像。此时用另一个完全相同的蜡烛B在玻璃板后的纸面 上来回移动,发现无法让它与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图甲)。你分析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可能是: 。 解决上面的问题后,蜡烛B与蜡烛A的像能够完全重合,说明 。(3)点燃A蜡烛,小心地移动B蜡烛,眼睛在 (选填“A”或“B”)侧观察,直到B与A蜡烛的像_为止(4)小明在(3)实验基础上还想探究平面镜成的像是实像还是虚像,请你写出简要的实验步骤五、透镜及其应用1、在用光具座研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1)测量凸透镜的焦距如图所示,则该凸透镜的焦距约为_ _cm。(2)将蜡烛、凸透镜、光屏依次从左向右放在光具座上。点燃蜡烛后,调节烛焰、凸透镜、光屏

11、的中心大致在_上。在实验中,由于蜡烛火焰的高度不合适,在光屏上得到如图所示不完整的像,要得到蜡烛火焰完整的像,应将蜡烛向 调节;(3)当烛焰距凸透镜30cm时,移动光屏,可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的倒立、_ _的实像。生活中使用的_ _就是利用这一成像规律工作的(填一光学仪器)。(4)在(3)中移动光屏成清晰像后,拿走光屏,再将蜡烛放在光屏位置处,则此时光屏应放在_ _位置才能成清晰的像,此现象说明凸透镜的光路是_的。六、质量与密度1(2010年重庆,17题)五一节,教物理的晓丽老师在解放碑百货店买了一个金灿灿的实心饰品,同学们特别想知道这个饰品是否是纯金的(金=19.3103kg/m3)。他们选

12、用托盘天平、量筒、细线、烧杯和水等,进行了如下的实验操作:A.把托盘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B.把游码放在标尺的零刻度线处,调节横梁上的平衡螺母,使横梁在水平位置平衡;C.将饰品用细线系好后慢慢地放入量筒中,并记下水和饰品的总体积D.在量筒中倒入适量的水,并记下水的体积;E.将饰品放在左盘中,在右盘中增减砝码并移动游码直至横梁在水平位置平衡。请你帮组同学们回答下面五个问题:(1)正确的实验操作顺序是:A、B (余下步骤请用字母序号填出);(2)在调节平衡螺母时,发现指针偏向分度盘的左侧,如图16甲所示。此时应将平衡螺母向 端调节(选填“左或右”),直到指着指向分度盘的中央。(3)用调好的天平称量饰

13、品的质量,当天平再次平衡时,右盘中砝码的质量和游码的位置如图16乙所示,则饰品的质量是 g;用细线拴好饰品放入装有适量水的量筒中,如图16丙所示,则饰品的体积是 cm3;来源:学,科,网Z,X,X,K(4)通过计算可知饰品的密度为 g/cm3,由此可以确定饰品不是纯金的;(5)“适量的水”的含义是 。2010304050mL2010304050mL图17甲乙2 现有甲、乙两种不同规格的量筒,如图17,若要量取35ml的水,应该选取_量筒,请在所选量筒上画出液面所在的位置.3、为确定某种未知液体的“身份”,物理老师把这个任务交给了小明的实验小组,他们利用天平和量筒进行了多次测量。某次的操作如下:(1)用天平测量液体的质量。当天平平衡时,放在右盘中的砝码大小和游码的位置如图16甲所示,则称得烧杯和液体的质量m为 g。(2)用量筒测量液体的体积。将烧杯中的液体全部倒入量筒中,液面达到的位置如图16乙所示,则该液体的体积V为 mL。尽管体积测量方法正确,但大家在对实验过程及结果进行评估时,发现液体的体积测量值比它的实际值要 (选填“偏大”或“偏小”)。(3)他们对测量方法进行修正后,测出了几组实验数据,并根据测量结果作出了“mV”图像,如图17所示。由图像可知该液体的密度为 g/cm3;通过查表对照知该液体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