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数学组活动计划.doc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4796863 上传时间:2023-05-15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334.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二数学组活动计划.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初二数学组活动计划.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初二数学组活动计划.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初二数学组活动计划.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初二数学组活动计划.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初二数学组活动计划.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二数学组活动计划.doc(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扬州陈俊学校20112012学年度第一学期初二年级数学备课组工作计划一、指导思想1认真落实新课改的精神,严格执行学校的各项教学制度,认真完成各项教学任务,切实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提升数学教学质量,大力加强教研活动,深入挖掘备课组内的教学潜力,加强备课组建设,以继续争创优秀备课组为动力,发挥优势,改进不足,聚集全组老师的工作力和创造力,努力做到教学严谨、科学、务实,努力为学生服务,为学校争光!着力打造一个团结协作、教研氛围浓烈、 科学高效的优秀数学备课组。2数学教学以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为指导,充分关注新课程理念,并把新课程理念转化为实践层面的可操作的要领,努力实现:“不同的学生学习

2、不同的数学,不同的学生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教学上注重夯实学生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逐步渗透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实现真正的数学理解。教学上注重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使学生树立学好数学的自信心,形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锲而不舍的钻研精神,同时认识到数学的科学价值和人文价值。教学上努力追求科学性、针对性和有效性,扎扎实实地在培养学生数学素养上下功夫。二、组内工作目标1加强集体备课,确保完成学校提出的各项指标。2认真搞好听评课活动,努力提高本组教师的理论水平和专业素养。3实施科学课堂教学模式,让学生轻松学数学。4积极开展数学课题研究,提升本组教师科研能力。5人人参与青蓝结对,互相促进,帮助。6

3、积极撰写教育教学论文并积极参加各种的评比活动。三、具体工作措施(一)搞好常规教学工作1认真执行“教学六认真”的相关要求,保证常规教学有序性。2搞好集体备课活动。提前准备,有中心发言人,确保每一次备课有内容,有实效性。真正做到三研究:研究教材、研究学生和研究教法。3实施科学课堂教学模式,切实做到“减负增效”,须做到以下几点:(1)为实现义务教育的数学教学目标,教学中应做到以下四个方面:对教材内容的掌握要做到一个“熟”字在教学中,要熟悉教材中每个知识点与数学教学目标的联系;熟悉教材中哪些内容应面向全体学生,哪些内容应面向学有余力的学生;熟悉教材中数学思想的形成过程,数学方法的运用条件和步骤。同时,

4、充分理解教材内容编写、教学情境设计和例题、习题安排的意图,把握教学要求,并在此基础上依据学生的实际数学水平,制订好每节课的课堂教学目标,包括知识与技能目标,过程性与方法目标,以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的培养目标。对数学课程标准的理解要做到一个“透”字对数学课程标准中要求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逻辑思维能力、运算能力、空间观念、个性品质等,要字斟句酌,透彻领会其实质。要掌握各知识点间的相互联系和一个知识点在另一个知识点中的体现和作用;掌握知识、技能、能力三者之间的关系,数学能力是在知识的教学和技能的训练过程中,通过有意识的培养而得到的,同时,能力的提高又会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技能的掌握。对教学内容的

5、处理要做到一个“细”字对于每个知识点在数学课程标准中是如何要求的,教学中应该如何实施,都要做到心中有数;对于每一课时中的应知应会,要通过有效的反馈来检验,要处处体现古人所说的:“授人以鱼仅一餐之饱,授人以渔则终身受益无穷。”对学生的要求要做到一个“严”字义务教育旨在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使学生具有一定的数学素养。初中学段的数学素质,不仅包括基础知识、基本技能、数学基本思想和方法,还有数学语言的掌握、个性品质的养成。因此,在数学教学中,要时时体现一个“严”字,只有严格要求,才能使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基本技能。(2)紧紧围绕教学目标,精心选择教学内容和创设教学情境对每一个目标都要有相应的措施加以落

6、实,所用的每一个教学内容(包括例习题)、创设的每一个教学情境都要体现相应的教学目标,并能够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每节课教师要精心设计有思维价值或思考力度的问题;要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归纳建构、小结梳理;要让学生真正体验和经历数学化的过程;要对双基目标实行当堂检测,当堂反馈,做到“堂堂清”。(3)根据教学内容,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重视运用动手实践、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等教学方式。新授课的教学,必须展示概念、公理的提出过程,展示性质、法则的发现过程,展示公式、定理的推导过程,展示问题、结论的探索过程。教师要给学生一定的思考问题的时间和空间,要关注数学本质的理解,教师要适时、适度的启发引导。(4)让学生充分

7、展示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在学生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不单纯关注问题解决与否,答案对与错的结果,更要关注学生是怎么思考的,要追问“你是怎么想的?”解题教学要留给学生充分的思考和交流的时间和空间,在此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解题分析、解题示范、解题反思。(5)引领学生对学习过程的自我评价对学生在练习或考试中出现的共性或典型错误,要引导学生分析错因,并精选两个以上的题目或变式题目进行有针对性的巩固练强化训练。关注学生对解题思路的回顾和自我纠错能力的培养,要给学生自我纠错和相互启发纠错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在自我反思及辩论中理解、掌握和运用数学。(6)尊重个体差异,实施分层辅导和要求教师要给数学学习有困难的学生

8、更多的关心、帮助和鼓励,要为他们设计合适的数学问题,要用发展的眼光评价他们的学习,由此激发他们的数学学习兴趣和信心。对学有余力且有数学爱好的学生,要为他们设计进一步学习探索的问题和具有一定挑战性的问题,帮助他们获得更好的发展。要关注学生在数学学习中的情感因素,让学生自信地学习,平等地交流,在成功中感受、领悟和欣赏数学。(7)把现代信息技术作为学生学习数学、探索数学规律的重要工具树立新的课程观,用好教材、活用教材,可对教学内容进行适当的重组、补充和加工等,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指导学生在理解算理和掌握基本计算的基础上,利用计算机的直观形象及其数形结合的便捷性探索和发现数学规律。多媒体辅助教学要使用得

9、当。4认真组织好每一次测试,并做好交流总结工作。搞好周一、三、五大备课与小备课工作,并把评课工作落实到实处。5做好与兄弟学校初一数学组交流工作,不断发现工作中的不足,及时弥补过失。6向本校其他优秀备课组学习。(二)备课组要为教师专业化发展提供舞台。1营造良好的听课氛围,让上课的教师在组内提前说课,听课后及时在组内交流反思。鼓励教师积极参加校级和市级的公开课、研究课,努力培养出一批优秀的青年骨干教师。2备课组需主动承担科研课题,针对科学课堂教学模式进行探讨。3抓好青蓝工程工作。要在教材分析、教学资料、备课、讲课、生活等方面多给以帮助,并在思想上多给以关心,充分发挥青年教师的长处,使他们尽快成为数

10、学教学骨干。四、备课安排 1备课安排表教 学 时 间备 课 内 容课时主备人审校人中心发言人9.1-9.3第1周1.1轴对称与轴对称图形 11.2轴对称的性质21.3设计轴对称图案 19.5-9.12第2周1.4线段、角的轴对称性 2习题课11.5等腰三角形的轴对称性29.13-9.19第3周1.5等腰三角形的轴对称性1习题课11.6等腰梯形的对称性2数学活动19.20-9.26第4周第一章小结与复习22.1勾股定理22.2神秘的数组 19.27-10.3第5周2.3平方根 22.4立方根 1国庆节放假10.4-10.10第6周国庆节放假习题课22.5实数 1110.11-10.17第7周2.

11、5实数2 1习题课12.6近似数与有效数字12.7勾股定理的应用112.7勾股定理的应用2110.18-10.24第8周数学活动1第二章小结与复习23.1图形的旋转 13.2中心对称与中心对称图形110.25-10.31第9周3.2中心对称与中心对称图形13.3设计中心对称图案13.4平行四边形 2习题课111.1-11.7第10周期中复习11.8-11.14第11周期中考试11.15-11.21第12周试卷评讲课13.5矩形、菱形、正方形 3习题课111.22-11.28第13周3.5矩形、菱形、正方形 23.6三角形、梯形中位线 2数学活动111.29-12.5第14周第三章小结与复习24

12、.1数量的变化 24.2位置的变化 111.6-12.12第15周4.3平面直角坐标系 3数学活动1第四章小结与复习1112.13-12.19第16周第四章小结与复习215.1函数25.2一次函数212.20-12.26第17周习题课15.3一次函数的图象115.3一次函数的图象215.4一次函数的应用212.27-1.2第18周习题课15.5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图象解法 1数学活动1第五章小结与复习11元旦放假一天1.3-1.9第19周第五章小结与复习216.1平均数 26.2中位数与众数 16.3用计算器求平均数 11.10-1.16第20周数学活动1习题课1第六章小结与复习21.17-1.2

13、3第21周期末复习1.24-1.30第22周期末考试五、周末练习、复习题、模拟试卷、单元测试命题安排表:周次周末练习、复习模拟、单元测试内容页数(8K)命题人审校人督查人第1周0第2周1.1-1.5第二课时(周末)1第3周第一单元测试题(测试)1第4周2.1-2.2(周末)1第5周第一章(国庆假期作业一)22.1-2.4(国庆假期作业二)2第6周0第7周第二单元测试题(测试)1第8周0第9周第一二章(期中复习题一)13.1-3.4(期中复习题二)1期中模拟一2期中模拟二2第10周0第11周0第12周第三单元测试题(测试)1第13周第14周3.5-3.6(周末)1第四单元测试题(测试)1第15周

14、0第16周0第17周第五章复习题(元旦作业)1第五单元测试题(测试)1第18周0第19周第六单元测试题(测试)1第一、三、六章期末复习1第二、四、五章期末复习1期末模拟一2期末模拟二2期末模拟三2第20周0六、作业次数及时间安排统计表布置,每周三次作业,每次不少于3大题。七、教学进度教 学 时 间教 学 内 容课 时9.1-9.5第1周1.1轴对称与轴对称图形 11.2轴对称的性质21.3设计轴对称图案 19.6-9.12第2周1.4线段、角的轴对称性 2习题课11.5等腰三角形的轴对称性29.13-9.19第3周1.5等腰三角形的轴对称性1习题课11.6等腰梯形的对称性2数学活动19.20-

15、9.26第4周第一章小结与复习22.1勾股定理22.2神秘的数组 19.27-10.3第5周2.3平方根 22.4立方根 1国庆节放假10.4-10.10第6周国庆节放假习题课22.5实数 1110.11-10.17第7周2.5实数2 1习题课12.6近似数与有效数字12.7勾股定理的应用112.7勾股定理的应用2110.18-10.24第8周数学活动1第二章小结与复习23.1图形的旋转 13.2中心对称与中心对称图形110.25-10.31第9周3.2中心对称与中心对称图形13.3设计中心对称图案13.4平行四边形 2习题课111.1-11.7第10周期中复习11.8-11.14第11周期中

16、考试11.15-11.21第12周试卷评讲课13.5矩形、菱形、正方形 3习题课111.22-11.28第13周3.5矩形、菱形、正方形 23.6三角形、梯形中位线 2数学活动111.29-12.5第14周第三章小结与复习24.1数量的变化 24.2位置的变化 111.6-12.12第15周4.3平面直角坐标系 3数学活动1第四章小结与复习1112.13-12.19第16周第四章小结与复习215.1函数25.2一次函数212.20-12.26第17周习题课15.3一次函数的图象115.3一次函数的图象215.4一次函数的应用212.27-1.2第18周习题课15.5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图象解法 1数学活动1第五章小结与复习11元旦放假一天1.3-1.9第19周第五章小结与复习216.1平均数 26.2中位数与众数 16.3用计算器求平均数 11.10-1.16第20周数学活动1习题课1第六章小结与复习21.17-1.23第21周期末复习1.24-1.30第22周期末考试初二数学备课组 2011/9/57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