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学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基础知识精品.docx

上传人:李司机 文档编号:4813850 上传时间:2023-05-16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23.9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等学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基础知识精品.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高等学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基础知识精品.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高等学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基础知识精品.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高等学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基础知识精品.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高等学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基础知识精品.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等学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基础知识精品.docx(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高等学校老师职业道德修养基础学问第一章1.道德二字合用,始于战国时的荀子。2 .道德是由肯定社会的经济关系所确定的特别意识形态,是以善恶评价为标准,依靠社会舆论、传统习惯和内心信念所维持的,调整人们之间以及个人及社会之间关系的行为规范的总和。道德现象分为三类:道德意识现象、道德规范现象和道德活动现象。3 .社会经济关系对道德的确定作用。(推断)道德是一种特别的规范调整方式。道德规范是一种非制度化的规范。道德规范并没有也不运用强制性手段为自己开拓道路。道德规范是一种内化的规范,内化的规范称为良心。4 .道德把握的主要对象是人及人之间的关系道德把握世界的主要手段是进行道德评价。道德把握世界的目的是

2、增加人的主体意识和选择实力。5 .道德的改变和社会经济关系改变的不同步性。(推断)道德意识的发展水平同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不平衡性6 .道德的社会作用在马克思主义产生以前主要表现为下述两种对立的观点:道德确定论和非道德主义(道德无用论)。道德社会作用的性质,取决于它服务的经济基础的性质(推断)。7 .劳动是道德产生的根源。社会分工是道德形成的关键。(单选)8 .维护氏族部落的共同利益是原始社会道德最突出的特征。维护部落氏族内的自由同等,也是原始社会最重要的生活准则和道德规范。维护或反对奴隶对奴隶主的人身依附和肯定屈从的对立和斗争,是奴隶制社会道德最基本的内容。维护封建的宗法等级关系,是封建道德最

3、基本的社会内容。利己主义是资产阶级道德的核心;自由、同等、博爱是资产阶级的主要道德规范。9 .道德发展的总趋势是不断进步的。(推断)10职业,就是人们由于特定的社会分工和生产内部的劳动分工而长期从事的具有特地业务和特定职责、并以此作为主要生活来源的社会活动。11.职业道德,就是从事肯定职业的人,在工作或劳动过程中,所应遵循的、及其特定职业活动相适应的行为规范。12职业道德在调整范围方面,主要是用来约束从事本职业的人员。(推断)在功能和效果方面,职业道德具有较强的适用性和成熟性。生产的发展和社会分工的出现,是职业道德形成的历史条件。人们从事的各种职业活动,是各种职业道德形成和发展的实践基础。在资

4、本主义社会的发展过程中,职业道德在深度上注意了人的价值。13.职业道德的正式形成是在奴隶社会。(单选爱岗敬业是职业道德的基础和核心,是社会主义职业道德所提倡的首要内容。其次章1.人类教化活动的出现是老师职业产生的社会基础。原始社会教化活动的担当者主要是部落、氏族的一些首领,以及老人、能人和妇女,他们的从教活动是老师职业的萌芽”2.脑力劳动及体力劳动的分工是老师职业产生的历史前提。孔丘在中国第一个办起了私学,孔子主见有教无类,春秋战国时期最大的私学是儒墨两高校派创立的。墨家私学以墨子为首。1794年,法国第一个建立了巴黎师范学校,首开人类师范教化的先河。3 .市场经济对老师职业道德的主动作用主要

5、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提高竞争意识;开拓创新观念;增加同等观念。4 .老师职业道德是老师在从事教化劳动过程中形成的比较稳定的道德观念、行为规范和道德品资的总和,是调整老师及他人、老师及集体及社会相互关系的行为准则。5 .在社会主义条件下,人民老师的根本职责就是培育社会主义新人。人们在职业活动中表现出来的一贯看法和行为是老师职业作风。职业技能是从事肯定职业的人们应当具备的技术和实力。老师职业技能集中表现为老师教书育人的本事。第三章1 .老师职业劳动具有示范性(推断)。老师职业具有困难性。老师职业劳动具有创建性。老师职业劳动具有长周期性”学生的“向师性”心理确定了老师职.业劳动的示范性特点(单选)。

6、老师职业的本质属性是育人。2 .老师的劳动及其他劳动有一个明显的不同,那就是老师本人既是劳动者,又是劳动手段。(推断)3 .老师劳动的社会价值在于把潜在的劳动转化成现实的劳动力,即老师的劳动是劳动力的再生产,从而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4 .老师职业道德的特点:道德意识的自觉性;道德行为的示范性;影响结果的深远性,所谓深刻,是老师对学生的教化是心灵的撞击;所谓久远,是指老师道德不仅影响学生在校期间的精神风貌,还会影响学生的一生。(推断)第四章1 .老师职业道德原则是统摄老师职业道德全局和贯穿老师职业道德始终的准则,是制定老师职业道德规范、贯彻老师职业道德要求的指导和依据。老师职业道德原则在老师职

7、业道德体系中居于核心地位。老师职业道德原则是老师职业道德体系的总纲,是老师处理各种利益关系的总方针。(单选)2 .人道主义原则居于较低层次,全面发展原则居于最高层次,教书育人原则居于承上启下的中间层次。人道主义泛指一切以人为中心,强调人的地位,重视人的价值,维护人的尊严和保障人的权利的道德思想体系,人道主义的发源地是文艺复兴时期的欧洲二3.社会主义人道主义的内容:敬重人,关切人,爱惜人。4 .教化人道主义原则,是老师在教化劳动过程中,应当从社会主义人道主义原则动身敬重人、关切人、爱惜人,协调自己及他人之间的关系,并以人道主义的言行影响、培育学生。5 .教书育人是老师的根本社会开职责,是对老师这

8、一称谓最简洁、最精确的说明,能否自觉地做到教书育人,是衡量老师道德水准凹凸的最重要标记。(单选)6 .教书育人是老师既要向学生传授科学文化学问,培育学生的智力和实力,又要自觉地用人类崇高的思想、高尚的道德去塑造学生的灵魂,并把二者有机地统一起来.为了正确理解教书育人必需反对三种倾向:“分家论”,“自发论”,“代替论”。(推断)7.我们教化方针的核心和教化的目的是使学生得到全面发展。人的全面发展,是人自身发展的最高目标,也社会发展所要最终达到的目标。人的解放是人的全面发展的起点。集体是个人全面发展的现实途径。(单选)人的全面发展的实现是一个历史过程。(推断)第五章1.老师职业道德规范,是老师在教

9、化职业活动中必需遵循的行为准则。老师正确对待职业的行为规范是爱岗敬业(单选)酷爱教化工作,一要畏业:二要爱业;三要乐业:四要创业。老师正确处理师生关系的行为规范是酷爱学生、教学相长。2 .师爱具有显明的自身特点:目的性、广泛性、科学性,“罗森塔尔效应”又叫“皮格马利翁效应”实质上是师爱效应。3 .教学相长的详细要求:老师在师生关系和教化活动中的角色不是领导,不是权威,不是慈父,而应当是挚友、助手和导师4 .老师正确对待自身业务的基本规范是严谨治学、博学多才。5 .老师的治学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对专业学问的探讨;二是对教化规律、教化方法的探讨。(推断)6 .智德,是指老师在对待科学学问的看法上

10、,在追求和运用学问的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道德品质。(单选)教学实力是教化实力的核心。老师的实力主要包括:教学实力;思想工作及组织管理实力;教化科研实力。7 .老师正确处理老师集体中人际关系的行为规范是关切集体、团结协作,老师之间的关系具有二重性:协调性和冲突性。在旧社会,读书人之间形成门户之见,相互排斥、相互轻视,这种现象叫文人相轻习气。(单选)8 .老师进行自我修养的行为规范是以身作则、为人师表,孔王是最早提出老师应以身作则、为人师表思想的人。第一次将“师表”二字连用的是司马迁,(单选)9风度仪表是人的精神气质及内在修养的外在表现。在服饰上,要做到整齐高雅;在拽态上,要做到开心亲切:在言谈上,

11、要做到谦逊文田:在举止上,要做到稳重端庄;在待人处事上,要做到真诚热忱。(推断)第六章1 .从广义上讲,凡是概括和反映老师道德现象的特性、方面和关系的基本概念,都是老师道德范畴从狭义上讲,老质道德范质是反映老师道德关系和行为调整方向的一些最本质的概念C(概念是范畴,单选)2 .尽自己的义务并非是为了自己得到什么,而是为了使自己“心安”。(推断)基本义务可以分成两类:第一类是自然义务,如父母对孩子,孩子对父母;其次类是社会义务,如老师对学生。3 .老师职业义务,就是老师对学校、学生、学生家长、学校领导和老师集体所担当的责任,所应履行的职责(单选)义务是由社会关系确定的。4 .老师义务根源于现实社

12、会教化劳动的内在联系,根源于社会教化事业利益和社会分工的要求。(推断)5 .老师道德义务在调整老师的行为和道德选择中,具有下列特定:(1)履行老师道德义务是老师自愿选择的结果(2)老师出于道德义务选择的行为,不企求相应的酬劳(3)老师道德义务的内容必需付诸任动才具要现实意义。(推断:在如下推断中错误的是:被迫的)6 .职业义务心就是老师在社会生活中,在履行对社会、对他人、对自己的义务的过程中逐步形成的对职业义务的自我意识。7 .职业良心区分于职业责任的明显特征,在于它是一种“道德自建”。(推断)老师的职业良心,是老师在教化劳动中对老师责任的自觉意识,是老师在自觉履行教书育人的义务过程中形成的道

13、德责任感和自我评价实力:马克思说:良心是由人的学问和全部生活方式来确定的。8 .老师职业良心的作用详细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老师行为前的选择作用(2)老师行为中的监督作用(3)行为后的自我评价作用。老师职业道德良心是老师行为的隆藏的却最有力气的调整器。(推断)9老师职业荣誉,就是老师职业行为的社会价值作出的公认的客观评价和主观意向,(单选)老师职业荣誉的内容:(1)老师以“桃李满天下”而骄傲(2)以“春蚕”自比(3)以“人梯”、“红烛”自喻。孟子认为人生有三乐“父母俱在,兄弟无敌,一乐也;仰不愧于天,俯不作于人,二乐也;得天下英才而教化之,三乐也。”1.老师职业华蜜范畴是指老师在教化工作实

14、践中,以自己精彩的劳动实现教书育人的目的和志向而得到的精神上的满意。I1.老师的职业华蜜观,应强调(1)物质生活及精神生活的统一(2)个人华蜜及集体华蜜的统一(3)创建及享受的统一。(推断)第七章1.道德行为,指在肯定道德意识支配下产生的有利于或有害于他人和社会的行为。(推断)2 .道德行为的特征:(1)是道德行为主体自知的行为(2)是道德行为主体自身自觉的自我选择的行为(3)是行为主体有利于或有害于他人和社会的行为。(单选)3 .一切不涉及他人和社会利害关系的行为,都是非道德行为,也称之为“空白行为”或“中性行为”。(推断)4 .道德行为依据其性质不同可分为两大类,即善行和恶行。道德容许性行

15、为是指哪些难以做出非此即比的善恶推断,对他人和社会即非有利也非有害,称之为善行则过高,称之为恶行则过低,道德容许行为是一利过渡性质的行为。(推断)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存在的道德容许行为是不损人利己的行为。5 .道德行为的选择是指同时存在几种可能的行动方案时,道德行为主体依据自己的道德观念自主地依据某一种方案行动,以实现自己的道德意图的道德活动。(单选:几种可能取其一)自主性是道德行为选择的本质特征。老师道德行为选择是一个自愿、自主、自择的过程。6 .价值冲突呈现出两种不同的形式:大善及小善;善及恶。7 .老师进行行为选择的基本原则是集体主义原则。老师道德行为选择也是一种功利的取舍8 .老

16、师道德行为选择的自由表现为两种形式:即社会自由和意志自由,社会自由是老师道德行为选择的外在可能性。老师的意志自由是老师道德行为选择的内在自由。道德行为选择的意志自由表现了人的能动性和主动性。9 .老师道德评价依据其主体不同可以分为自我评价和社会评价。老师道德评价在道德原则和规范由理论到实践、由他率到自律的过程中,起着中介和杠杆的作用。(推断)10良心、内心信念是老师道德自我评价的基本形式。老师道德信念在老师道德自我评价中的作用是根本性的,甚至可以说,没有内心信念,就没有道德评价。(推断)第八章1.老师道德修养是老师在德育方面进行的一种自我熬炼、自我改造、自我提高的活动。老师道德修养的实质就是不断地解决道德必定性及个人道德选择实力之间的冲突。10 慎独,是指个人在独处无人监督时,仍能谨慎遵守道德原则。(单选)慎独是一种道德境界,同时也是一种衡量道德修养的标准和方法。(推断)11 老师道德内化的三个阶段:听从阶段、同化阶段、内化阶段,逾鲁品质足指体现肯定社会或阶级的道德原则和规范,并具有稳定性和一贯性倾向的个人道德意识和道德行为总体的根本属性。12 道德品质是道德行为的积累。道德品质是道德行为的内在根源。(推断)13 老师道德情感是以“爱”为基本特征的。爱是老师最基本的道德情感,爱学生是老师道德情感的核心。14 道德习惯是构成道德品质的最终环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