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意黏土小组教案.doc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4817129 上传时间:2023-05-17 格式:DOC 页数:29 大小:64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创意黏土小组教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创意黏土小组教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创意黏土小组教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创意黏土小组教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9页
创意黏土小组教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创意黏土小组教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创意黏土小组教案.doc(2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创意黏土小组教案 创意黏土小组 第一课: 神奇的超轻黏土 第二课: 我的书房我做主 第三课: 大家来当 “ 泥人张”(一) 第四课: 大家来当 “ 泥人张”(二) 第五课: 面具设计师 第六课: 春天来了 第七课: 果园大丰收 第八课: 动物总动员之 小鸡快跑 第九课: 动物总动员之 欢乐森林 第十课: 海洋探险-奇特的深海鱼 第十一课: 海洋探险-欢乐潜水艇 第十二课: 舌尖上的中国-馋嘴小吃 第十三课: 舌尖上的中国-面点大师 第十四课: 茶韵飘香-茶器具的制作 第十五课: 中国印中国结,我的中国心 第十六课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母亲节的礼物创意超轻黏土制作 神奇的超轻黏土教学目标:1

2、、 情感目标:体验超轻黏土这种材料的特点,通过制作,培养学生制作的兴趣.2、 认知目标:了解利用超轻黏土制作的基本方法,主要掌握手捏法、泥条法.3、 实践目标:结合学生生活实际,能用手捏法、泥条法制作小物品.教学准备:1、教具:范例(用超轻黏土制作的炫彩弹性小球以及小花篮) 超轻黏土原料2、学具:超轻黏土、小工具教学过程: 一 引入出示用超轻黏土制作的炫彩弹性小球以及小花篮,让学生充分感知,发现材料的特殊点:学生通过对炫彩弹性小球以及花篮的赏玩,发现小球有较好的弹性,这是以前用橡皮泥制作小球所不能达到的效果,学生还能发现,用超轻黏土制作的东西很轻,比用橡皮泥制作同样体积的物品要轻很多. 二 对

3、材料的特点进行体验活动1 制作炫彩弹性小球1) 感知材料有很好的色彩调和作用只用红 黄 兰 白 黑 五种基本色,就可以调出你想要的其他颜色学生尝试进行调制不同颜色的超轻黏土.尝试制作有渐变效果的超轻黏土.比一比,谁的效果好2) 超轻黏土造型方法的介绍媒体演示方法:手捏法。这是泥造型中最简单、最实用的方法,可用整块泥塑造形象,局部再用手拉、捏、搓、卷、压、插、接、贴等技法刻画。.泥条法。即用手将泥搓 成长条,再把泥条围起来,使它成为一种器物,在制作时不要多压,保留形态的泥条。.泥板法。利用厚薄不同的泥板垒接或切割出自己想象的形象,并通过各种泥塑技法做出点、线、面和肌理效果进行装饰。 挖空法:为了

4、稳住重心和节省材料,在造型时先不考虑泥坯的厚度,完全以实心成型,待到外部稍硬一些时候,再切成若干部分,挖去内部使之成为空心,局部再用泥修接。借助它物法:借助某一器物,如雪碧瓶、纸杯、报纸、废旧的玩具等作中介物,在外面比较封闭地包裹泥片或围筑泥条,使其巧妙成型,如会动的小泥人或动物等的塑造。3) 利用各种技法进行:拉、捏、搓、卷、压、插、接、贴 ,制作炫彩弹性小球比一比,谁制作的小球在外观 色彩方面效果好4) 利用.泥条法制作小花篮,可以用单股条泥来制作,也可以利用双股泥条来制作 比一比,谁制作的小花篮在造型上更有创意三 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创意制作制作主题有两点,可以选择一个: 创意球球笔:在小球

5、的两端进行钻孔,一端连上一小段圆珠笔笔芯(可以选择不同颜色的笔芯,)装有笔芯的一头可以插入另一个小球没有笔芯的一端,这样用5至6个小球笔,可以拼接成一支可以随时更换颜色的拼插笔即时贴布告小花篮小花篮可以放置即时贴,也可将提醒帖粘在小花篮上,成为提示板. 四 延伸同学们回家可以思考:用今天所学的超轻黏土制作方法还可以制作哪些好玩又有实用性的物品.创意超轻黏土制作 我的书房我做主教学目标: 1 情感目标: 通过制作书房里的笔筒等学习用品,增强学生热爱学习 热爱生活的意识1认知目标:学习用泥椎拍打制作泥板并卷曲成泥筒的技能。2实践目标: 会用泥条、泥球、印、刻等技能,大胆装饰笔筒,发现生活中的美 创

6、造生活中的美.活动准备:1笔筒范例若干2泥、泥工板、泥槌、泥刀等,辅助材料(花片、回形针等)活动过程:一 课件出示各种笔筒1有序的观察笔筒,说说笔筒的构造2 领略不同风格笔筒的设计,激发学生的自主创造意识二 示范笔筒的制作方法方法一:1)取块超轻黏土放板中,那起泥槌轻轻拍,来来回回有序拍,拍的匀来拍的平.2)然后拿起泥工刀,划出方方小泥板,卷卷卷,卷出一个泥筒来,3)小心把它连接好,捏一捏,摸摸平,最后再把底儿做,泥筒装在底板上,记着还要连接好.4)可是笔筒还不漂亮,怎样使它更漂亮呢?启发学生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装饰。 方法二:利用盘泥条的方法制作笔筒,这种方法能使笔筒的底部和笔筒主体浑然一

7、体.三 学生选择一种方法制作教师在巡视时提醒学生轻轻地、向两边拍打泥。指导学生进行泥板连接。鼓励学会运用多种方法进行大胆装饰。 四 活动评价请学生讲述自己的制作方法,参观同伴的作品,评选喜欢的笔筒。 五 拓展活动思考:在书房还有哪些用品可以利用超轻黏土来制作? 学生可以制作重要事件提醒板以及配套的有趣的磁铁:1) 选择一块长20厘米,宽10厘米的铁片,在铁片的四周用超轻黏土包裹,并进行装饰,这样,一块提示板就制成了.或者用厚的卡纸制作提示板,可以用超轻黏土进行装饰.2) 利用超轻黏土制作出小巧的造型,大约一元银币大小,然后在作品后面黏上吸铁石,或大号回形针.3) 如果用铁片制作提示板,那么配套

8、的固定夹就是吸铁石,如果用厚的卡纸制作提示板,配套的就是大号回形针制作的固定夹. 创意超轻黏土制作 大家来当 泥人张(一)本课是一堂探究式的人物泥塑造型欣赏制作课。通过欣赏中国民间传统和现代泥塑娃娃作品,引导学生观察、感受不同人物泥塑作品的造型、色彩及人物表情的特点,启发学生去探究、学习捕捉人物简单动态造型及表情的主要特征,学习揉、搓、捏、压、挖、堆塑、用综合材料等泥塑的制作方法。 教学目标: 1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热爱民间艺术的情感以及对泥塑学习的兴趣。 2.认知目标:观察、感受、欣赏泥娃娃的造型、色彩及人物表情的特点。 3 .实践目标: 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培养学生的泥塑能力。教学准备:教

9、师的准备:收集各种泥娃娃的图片,准备常用的泥塑工具,收集小豆子、小珠子、纽扣、花边、丝带、花粘纸等多种辅助材料学生的准备:各种辅助材料及超轻黏土. 教学过程 一 感受中国自古至今关于泥人制作的传统工艺1 课件出示中国自古至今关于泥人制作的传统工艺,特别是关于泥人张的故事2 师出示一块超轻黏土,以及一个泥娃娃,提出问题:一块超轻黏土怎样才能变成一个可爱的泥娃娃? 二 学生分小组,探索如何制作泥娃娃1 分组合作,探究问题,形成初步结论。 分组讨论:陶土如何变成一个泥娃娃? 学生得出结论:用团、揉、搓、捏、压、挖、堆塑等方法可以做成一个泥娃娃。2 欣赏民间泥塑制作过程(图片或课件),肯定学生的讨论结

10、果,引导学生学习民间艺人制作泥娃娃的方法,开拓思维。3 再分组讨论:怎么样的泥娃娃才是最可爱的? 4 形成初步结论:如外形圆圆胖胖的,表情调皮、笑眯眯的,色彩醒目的等等。 教师归纳。5 欣赏感受,深入探究。 交流欣赏师生收集的泥娃娃实物、图片或课件,开拓学生的思维。 让学生说说各自的感受及方法。6 出示各种综合材料,如各色小豆子、小珠子、纽扣、花边、丝带、花粘纸等,以及各种如铅笔小棒等辅助工具,进一步启发学生的思维。7 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创作:出示展示台,举办“泥娃娃的世界”展卖会。 学生分小组,自由创作自己心中可爱的泥娃娃。三 评价学生上台陈列自己的泥娃娃作品,并可“展卖”。 展示交流,互相

11、评价。鼓励学生进行自由的交换。 鼓励学生互相赠送作品给好朋友。四 .拓展学习:刚才我们制作的是可爱的泥娃娃,如何制作慈祥的老爷爷 老奶奶 造型呢?学生探讨,发现面部周围以及添加老花眼镜 拐杖可以让老爷爷 老奶奶的造型生动起来.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制作一个老爷爷或老奶奶玩偶造型.创意超轻黏土制作 大家来当泥人张(二)教学目标:1. 情感目标:体验泥塑夸张表现人物头像造型的乐趣,培养对漫塑人物的审美情趣。2.认知目标:学习抓住人物头像特征,进行夸张的表现手法;并尝试泥塑,进行头像立体造型。2.实践目标:启发学生观察感受人物五官、表情特征,探索用泥塑造型语言,夸张塑造,大胆趣味表现人物头像,提高学生对

12、人物特征的观察及立体造型表现力。教学准备(学生)超轻黏土(红、黄、蓝、黑、白色)一套。(教师)超轻黏土一套,课件,超轻黏土实物,超轻黏土人物作品。教学过程 一 导入,引出本堂课制作重点1.课件展示、欣赏导入新课,初步感受夸张的艺术手法及审美特征。(1)课件播放“长江七号”影片主角“七仔”的各种夸张表情,感受夸张的风趣性、幽默性。(2)讨论阿福的艺术表现手法:夸张。夸张的形的表现特征:变形,如脸胖更胖,嘴小更小,眼细更细,鼻短更短。使阿福胖胖可爱的形象更突出。色的特征:红、黄、青、绿等色彩对比使用,显得强烈而绚丽喜气。(3)揭示课题夸张的脸二 观察、探究(1)观察教师演示:微笑表情人物简笔画,提

13、问:怎样让开心的人脸更显开心的样子?(2)分小组讨论,请代表发言:五官、发型怎样变形就更开心。可请学生上台修改眼或嘴的几种变化,学会举一反三。(3)欣赏。明星漫画头像。进一步启发学生,观察漫画家夸张的表现方法。得出“夸张”之艺术手法:变形法,如小的更小,圆的更圆,曲的更曲。(4)欣赏。对比欣赏漫画名人与真人头像作品。讨论:夸张变形的艺术手法的审美特征,是使人物更鲜明更风趣幽默更具感染力。三 制作表情夸张的面部1) 感受夸张的脸,鼓励学生夸张表现自己喜爱的脸。启发学生尝试做各种有趣夸张的表情,互相观察脸部形的变化特征。2)学习泥塑立体造型方法:欣赏泥塑作品:中国古今雕塑家、民间艺人的陶土雕塑作品

14、(课本或实物)。重点欣赏夸张的五官造型特点。激发学生泥塑造型兴趣。泥塑捏塑技法学习:对比漫塑人物和漫画人物不同点:立体造型与平面造型的区分。提问讨论:泥塑捏塑有哪些手法?总结:团、搓、压、挖等等。教师演示:泥塑人物头像步骤方法。学习橡皮泥表现人脸作品技法:色彩变化,如红加黄加白变色。形变化,团、搓等,用添加组合方法泥塑成型,强调立体感。欣赏陶艺学生作品,启发:用泥塑造夸张的五官,有更多的变化方法。鼓励学生大胆表现。3) 学生大胆独立尝试,用超轻黏土漫塑人脸创作活动。选择自己喜爱的夸张表情和人物进行创作表现。学生独立尝试。四 作品展示 评价展示学生作品,进行评价。 创意超轻黏土制作 面具设计师教

15、学目标:1、情感目标: 通过教学欣赏,学生了解三星堆以及中国民俗中的面具,并在活动中提高学生对泥塑的兴趣。2、认知目标:通过教学分析,学生了解喜怒哀乐带给人面部五官的变化,并能初步运用泥塑造型的方法(捏、抹)进行面具制作;3、实践目标:通过尝试制作,学生能运用夸张、变形的方法表现一张有情感特征的面具;教学过程: 一 游戏引入1 教师出示“喜怒哀乐”的提示,要求学生分组模仿四种表情,并分析五官变化。2、出示夸张的人物面部图片。教师介绍:这种把五官无限夸大来进行一种表情表现的方式,叫做夸张。板书:夸张。3、出示三星堆人物面具图片,介绍:它们并不是外星人,它们来自四川的三星堆考古遗址,考古学家们发现

16、,古人们把人和神话传说结合起来,形成了一张张各具特色的面具形象。比如这件作品,夸大了眼睛和耳朵,表现了“千里眼”、“顺风耳”的特征。除了夸张,它们还用到了变形的方法。板书:变形。 二 感知中国民间的面具作品1 出示中国民间面具图片欣赏:人们把常见的人脸的形象,通过夸张、变形的方法,塑造成了一件件生动、有趣的面具,这些面具,都是漂亮的艺术作品。【设计意图】了解人的面部表情特征,建立人脸和面具形成的初步联系,结合教学重点设计形象的引出造型中的夸张、变形的方法。三、面具的制作1、教师导入:让我们来创造一件面具作品。板书课题:面具设计师。2、教师提示学生寻找桌子里的材料、工具,并简单介绍使用要求。3、

17、教师示范泥塑面具,并讲解泥塑过程:过程一:确定面具五官的位置;过程二:运用捏的技法进行面具造型,强调夸张、变形的运用;过程三:运用抹的技法进行表面光滑处理。4、出示课件图片和文字,总结制作过程。【设计意图】认识材料工具,通过教师示范的方式解决面具造型的技法问题。四、学生实践;出示制作要求:根据“喜怒哀乐”纸条的分配,以同桌为一小组,运用夸张变形的方法,创作一件独特的泥塑面具作品。教师巡视指导,提示细节装饰的作用。【设计意图】小组合作的形式完成面具的设计造型,教师巡视中完成个别指导的需要,并逐步引导学生把作品丰富化表现。五、作品赏析;个别学生作品展示,教师引导提问:你们做的什么表情的面具?在哪些

18、地方运用了夸张、变形的方法?【设计意图】通过学生作品的展示和赏析,复习本课所涉及的几个重要知识点,加深学生对泥塑造型的喜爱。六、拓展展示;进行一次泥塑面具展览,并评选出最佳创意奖和最佳制作奖以活动化的方式结束本课教学,使教学与生活关联起来,激发学生兴趣,促进学生持久性的对泥塑造型的关注。创意超轻黏土制作 春天来了-泥塑植物角教学目标:1 情感目标: 感受因季节而生机盎然的植物世界,培养学生爱护自然 爱护绿化的意识2 认知目标: 掌握用超轻黏土制作植物和花瓶 花盆的方法3 实践目标: 让学生学会不同植物搭配不同花瓶 花盆.教学准备:课件 超轻黏土 一 激趣导入仙人球四季常青,其形状奇特,具有观赏

19、价值;它的生命力极强,能够克服恶劣的环境在沙漠里生长,因而深受人们的喜爱。你见过这种植物吗?下面我们用泥巴做一个仙人球吧!观察思考观察仙人球,说说它的形状和结构特点。二 实践探索学习用徒手成型的方法做一个仙人球。介绍方法:捏球身先将一块泥巴搓成椭圆形。粘上泥条捏出棱角边先将泥条从上到下粘接在椭圆形上,然后用拇指和食指挤捏泥条外侧,使其成棱角边,上部顶点可用工具整理好。添加剂将泥巴搓成小锥形,涂上泥浆,粘接在棱角边上。组合整理完成可以用牙签将几个大小不同的仙人球插接在一起。除了用泥条做刺以外,还有其他方法吗?1) 怎样制作的仙人掌?你还能做哪些有趣的造型呢?学生尝试用超轻黏土制作一个仙人掌. 2

20、)春天有很多花盛开,你喜欢哪些花?这些花在造型上有什么提点? 3)学生根据课前收集的图片资料,制作一朵自己喜欢的花. 四 制作花瓶或花盆美丽的鲜花需要漂亮的花瓶或花盆来摆放,你看见过什么样的花瓶或花盆呢?学生自由发言,教师可出示几幅不同的花瓶 花盆图片。学生发挥想象,创新构思,动手装饰自己的花瓶或花盆,组织学生四人一组,讨论各自的设计方案和制作步骤,相互设计,取长补短,并根据需要作出适当的改进。1、学生按照自己的设计方案和制作步骤,动手操作。2、教师巡视,引导同组学生协作,帮助有困难的学生。3 学生制作完成,问学生:你做的花瓶好看吗?能不能再把它装饰一下,让它更漂亮呢?进行制作。 五 评价比一

21、比,谁制作的植物与花盆(花瓶)最配创意超轻黏土制作 果园大丰收教学目标:1 情感目标: 感受因季节而生机盎然的水果世界,培养学生爱护自然 爱护绿化的意识2 认知目标: 掌握用超轻黏土制作水果的方法3 实践目标: 让学生学会水果的制作方法,特别是水果表皮的机理处理方法.教学准备:课件 超轻黏土 一 认知导入1 课件 快乐碰碰响.学生说说水果的名称2 你们知道什么是凤梨? 凤梨就是菠萝,是生长在热带的一种水果,它香甜可口,而且外形也很独特。你能用超轻黏土制作做一个菠萝吗?3 葡萄有什么特点?葡萄有哪些颜色?二 观察与制作思考:1 观察菠萝,说说菠萝与其他水果在外形上有什么区别?2 制作过程:A)将

22、布平铺于碗底B)铺泥球 将事先做好的泥球挨个铺在碗底,并用泥浆粘牢。然后用手轻轻将内壁抹平,使泥球之间粘接得更牢固。C)继续围筑菠萝身D)收口并留一个小洞 收口时的泥球粘在下层泥球的内侧,泥球交错排列会更结实。E)做“叶子”:先将泥巴搓成两头尖、中间粗的短条状,然后将其轻轻压扁卷曲成叶状。再将多片叶子旋转重叠粘接。粘插顶部“叶子”.3 又到葡萄成熟的季节了。那一串串晶莹的葡萄就像无数剔透的明珠,在绿叶的掩映下,充满了诱惑。真想美美地吃一口。想用泥巴做一串葡萄吗?赶快准备吧!3学习用泥条盘筑和徒手成型的方法制作一盘葡萄。A、制作泥盘底先将泥巴用手或擀面棍压平,用牙签画一个圆形,然后用雕塑刀切割成

23、型。盘筑时,上下泥条对齐后粘牢。B、盘筑盘边先搓泥条,然后将泥条沿盘边粘接,向上盘筑。C、制作葡萄叶(1)用雕塑刀把压平的泥巴切割成葡萄叶子的形状,再用牙签画出叶脉。(2)用泥浆把切好的叶子粘贴在盘沿上。仔细观察一下,葡萄的叶子是有大有小的哦!D、制作摆放葡萄将泥巴团成大小相近的圆球形,并摆放到盘子中,用泥浆粘牢。三 思考与实践用这种方法还可以做出其他形状的果盘和不同的水果吗?自己动手试一试。创意超轻黏土制作 动物总动员之 小鸡快跑教学目标:1 情感目标: 感受小动物带给人的乐趣, 2 认知目标: 掌握用超轻黏土制作小动物的方法3 实践目标: 让学生学会公鸡 母鸡 小鸡的制作方法,学会观察并归

24、纳同一种类的动物形态上的不同点.教学准备:课件 超轻黏土 一、 创设情境,导入 出示动画片 小鸡快跑的片段,鸡笼里的鸡叫声:有许多鸡,公鸡、母鸡、小鸡 老师要考考你们,你们能把这些鸡画给老师看看吗?学生开始在纸上画,师请两生上黑板表现,提示绘画时要抓住鸡的基本形和动态特征,才能很生动。出示图片仔细看一看鸡有哪些部分组成,每一部分长的什么样。公鸡、母鸡、小鸡在形体上各自有什么特点?二、 探索制作1 多媒体演示鸡的陶艺作品,其中有陶胚、也有施釉烧制成功的作品 我们每制作一件陶艺作品,都要先进行构思,之后再考虑用什么方法制作合适、怎样去制作!2 现在也请同学们想一想:你想做成什么样的鸡,怎样做的与众

25、不同,又如何去表现每一部分。3 想好后同学之间可以进行讨论、交流一下看法。还有、我们在制作时可以单独完成,也可以采取同学、小组合作的方式完成 (生思考、讨论) 4 学生动手制作 三 评价与欣赏将作品展出,学生进行评价,然后将公鸡、母鸡、小鸡 摆放成一个场景图。创意超轻黏土制作 动物总动员之 欢乐森林教学目标:3 情感目标: 感受小动物带给人的乐趣, 4 认知目标: 掌握用超轻黏土制作能活动的动物的方法3 实践目标: 让学生学会制作肢体能活动的动物的方法,学会观察不种类动在形态上的不同点.教学准备:课件 超轻黏土 一 激趣导入小动物当然会动,可是你见过用泥巴做的小动物也会动吗?仔细观察,看看它们

26、是怎么做的?你知道了吗?二 尝试制作能活动的动物1 你见过梅花鹿吗?说说它是由哪几个部分组成的?2 试着做一只会动的梅花鹿。想一想,鹿腿可以用其他的东西代替吗?、做鹿头把一块泥巴搓成圆球状,捏出嘴巴,再粘上眼、耳、鼻。、做鹿身用一块泥巴搓成一个椭圆形,再粘上一个小尾巴。、做鹿腿组合粘接(1)先把鹿腿粘接在鹿身两侧,用手指轻压并抹平。(2)再用弹簧把头和身体连接起来。注意:弹簧的两端是分别旋转插入的。、装饰成型梅花鹿身上的花斑点可以用泥球装饰,也可以用硬的物品压印出花纹。3 你做的梅花鹿的头能摇动吗?想一想,除了梅花鹿,你还可以用这种方法做哪种小动物呢?除了头可以摇动,你还可以让其他部位动起来吗

27、? 三 方法的延伸 1 利用刚才制作头能摇动、四肢能动的梅花鹿的方法来制作别的动物2 学生分小组进行制作:选择一个动物造型,然后设计造型,并使动物的头、四肢能活动 四 欣赏与评价学生介绍自己的作品,特别是如何使四肢能动的工艺要详细介绍,然后组织评价,哪种方法效果更好。创意超轻黏土制作 海洋探险-奇特的深海鱼教学目标:1 情感目标:让学生喜爱深海鱼,形成保护海洋生态环境、保护海洋鱼类的意识。 2 认知目标: 掌握用超轻黏土练习巩固球压片、条压片的塑型手法,制作深海鱼以及海洋植物的方法3 实践目标: 让学生学会制作深海鱼以及海洋植物的方法,学会观察不种类鱼在形态上的不同点.教学准备:课件 超轻黏土

28、白泥、蓝泥、红泥、黄泥、绿泥以及绘画纸,绘画工具,粘胶若干。活动过程 一 引入教师播放一段海底总动员的视频,要求学生观察海洋鱼类、水草和海底的其他事物。在视频放映结束后,教师先和学生讨论海底的鱼和水草的形态 二 制作过程:1 教师拿出一只做好的小鱼,请学生仔细观察它是由哪些部分构成的?它的身体、尾巴、鳍、眼睛的形状是什么样的?想一想这些部分分别是怎么做出来的?2 学生思考并发表自己的见解3 自由表述了答案后,教师进行小结:鱼有个身体,身体是球压片做的;尾巴是两个球压片组成的;肚子下的鳍是一个小圆片做的;鱼身上还有漂亮的鱼鳞,它的眼睛是用黑色的小圆球做的。4 学生尝试制作海洋鱼5 出示不同海洋鱼

29、的造型,学生思考如何表现出这些鱼的特点6 以小组为单位 ,分工合作,制作出3至5种不同造型的鱼 三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背景的制作出示不同的海洋植物,学生思考如何把握海草的造型,制作出场景图将制作出的海洋鱼类布置在场景图中,形成完整的作品。 四 赏析 学生作品赏析,并进行经验交流 五 拓展 海洋里除了鱼类还有什么动物?你能制作出吗?创意超轻黏土制作 海洋探险-欢乐潜水艇教学目标:3 情感目标:让学生了解潜水艇,有创新的意识。 4 认知目标: 掌握用超轻黏土制作潜水艇的方法。3 实践目标: 让学生学会制作潜水艇的方法,学会用超轻粘土表现铁皮、螺母的方法.教学准备:课件 超轻黏土白泥、蓝泥、红泥、

30、黄泥、黑泥以及绘画纸,绘画工具,粘胶若干。教学过程: 一 导入出示关于潜水艇的动画片 ,了解潜水艇的外观造型 二 方法介绍1 演示用超轻黏土进行制作的过程 A 将红色软陶揉成椭圆形,然后把较粗的一头剪掉。B把蓝色软陶揉成半圆形和红色软陶粘在一起做成潜水艇。C将黄色软陶擀成片状并剪成一个长方形,在潜水艇上围一圈。D 揉三个黄色小颗粒并压扁,像这样粘在潜水艇的尾端。E将紫色软陶揉成椭圆形粘在潜水艇上,然后用工具在上面扎一个小洞,再揉一个黄色小细条粘在小洞里,这样一艘潜水艇就做好了。 学生尝试练习,了解潜水艇基本造型 三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 进行创意潜水艇的设计及制作1 引发思考:出示各种卡通造型的潜

31、水艇,引发思考,如何使你的潜水艇更独特,可以结合某些海底动物的造型特点进行潜水艇的再创作. 出示鲨鱼 鲸鱼 乌贼 海星 海龟等造型 思考可以将哪种海洋动物的造型与潜水艇有机地结合在一起2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先讨论,如何设计新款的潜水艇,统一方案后进行制作 四 欣赏与评价学生作品展出,先让学生介绍自己的设计意图,然后进行评价,说说哪一组的潜水艇比较有创意创意超轻黏土制作 舌尖上的中国-馋嘴小吃教学目标:1、 情感目标:体验用超轻黏土制作的乐趣,提高动手操作能力和想象力,了解我国各地的风味小吃的特点,增强民族认同感以及自豪感。2、 认知目标:巩固超轻黏土基本操作能力,以了解各种糖葫芦的造型和花色为契

32、机,让学生学会把握生活中常见食物的特征,通过黏土制作的过程重现出来。3、 实践目标:结合学生生活实际,用黏土制作风味小吃。教学准备:1、教具:糖葫芦模型、实物、范例、一次性盘子、小竹签、超轻黏土2、学具:超轻黏土、小工具、小棍儿.教学过程:一、导入:师:请同学们根据老师的3种描述猜一种风味儿小吃!它是一种很有北京特色的传统小吃;、它是用一根小棍儿穿在一起的;、逛街的时候会看到一个举着一根杆子,杆子一端是插满红彤彤、造型奇特的有很多串儿,每次看见都想买一串儿来解解馋生:糖葫芦!二、用黏土制作糖葫芦1、播放图片并解说冰糖葫芦是北京的一种传统小吃,尤其是进入秋冬季节,不管是白天还是晚上都会听到小贩的

33、叫卖声、吆喝声。裹着糖的小果、五六个串成一串,有山楂的、有葡萄的、有哈密瓜的、有猕猴桃的、还有山楂夹豆沙粘上芝麻仁的,看着就想流口水。不管男女老少,人手一串冰糖葫芦,歪着头咬上一口,薄薄的冰糖下面是饱满的红果.师:看过之后,同学们有什么感想?生:想吃、想自己动手制作一串糖葫芦师:今天老师就和同学们一起用彩泥来制作冰糖葫芦! 2、师:随着社会的发展,冰糖葫芦也从传统、单一的工艺制作发展到现在的品种繁多,花样齐全,琳琅满目,让人目不暇接,也由北京发展到全国各地,不管是大街小巷还是闹市区,到处可见。出示实物糖葫芦(纯山楂、花色样式)进行对比。师:请同学们说说在日常生活中见过的糖葫芦,它的形状、颜色,

34、糖葫芦给你的印象是什么?学生根据自己日常生活中见到的糖葫芦重点说说糖葫芦的造型、品种、怎么制作3、探究(小组讨论)师:今天老师也给同学们带来了很多糖葫芦,请同学们分组来拆一拆,看一看,然后进行小组讨论,研究出糖葫芦的制作方法学生发言,谈一谈怎么制作糖葫芦,说说自己的想法。4 制作实践:现在老师宣布,今天的糖葫芦争霸赛现在开始,哪一组的作品最受欢迎、最有创意,就会赢得今天的冠军,戴上王冠的帽子。有信心吗? 放课件和音乐,老师巡视辅导,鼓励中度生,重点辅导个别重度生。 作品完成的把作品插在老师提前准备的道具上!三、评价活动。 学生扮演“营业员”。请营业员(如果是哪个学生的作品,哪个学生就扮成营业员

35、)谈谈,你的糖葫芦好吃,好看吗?(用形象生动的语言重点描述自己作品的创意,同时也可以推销别人的作品),“顾客”要说出自己买的产品的原因和想法。四、延伸 说说你家乡有什么风味小吃,你能用黏土制作出来吗?(学生在课前已准备好了资料,在课上介绍,并制作)创意超轻黏土制作 舌尖上的中国-面点大师教学目标:1、让学生初步了解民间泥塑的内容、历史,学习泥塑造方法,感受排列的美,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观察能力和创造能力。2、培养学生从小热爱劳动,爱惜粮食的好习惯。3、激发学生对中国传统饮食文化的兴趣,培养学生的生活情趣及合作精神。教学重点、难点:1、泥塑的方法如搓、捏、刻等及面点的制作方法。2、泥塑造的方法。

36、教学准备:1、学生:超轻黏土,牙签、竹筷、抹布等。2、教师:有关中国特色面点的资料、橡皮泥,牙签、竹筷、抹布等。教学过程: 一 导入1 播放各地面点的视频,让学生了解各地面点的特点2 分小组制作面点小吃:面条、大饼、汤圆、饺子要求:面条看谁做得又细又长;大饼看谁做得又大又薄;汤圆看谁做得最圆;饺子看谁做得最美观。组织各小组进行交流3 小结出制作面点的几种常用方法:搓、捏、压、刻、挖二 特色花样馍的制作 出示花样馍的制作花样馍,更需要技巧。捏块面团,里面装几颗枣,在手上团好,经剪刀“嚓嚓”在背部剪开花,在头上摁颗绿豆,嘴巴衔枚红枣,一只绿豆眼睛、红嘴巴的刺猬,立刻展现在面前,栩栩如生,小巧可爱;

37、捏条面鱼,鳞鳍俱全,活灵活现,称为年年有余软软的面团,很快变成各种“精灵”。还有枣花、枣山,大似锅盖,象征吉庆年丰,财宝如山。花样馍由来:在我国的历史悠久,据传在三国时期,诸葛亮为安定后方而进军西南,在横渡泸水时,因瘴气熏天,毒液漫流,过河士兵中体弱者多触水致死,军队难以挺进。诸葛亮面对此景心急如焚,想来想去只好祭奠河神,求神降福惩魔,保佑生灵,于是命杀牛宰猪,包成面团,投于水中以示供奉。后来这种面食就流传了下来,并且成了北方人餐桌上的主食。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制作花样馍 三 赏析与评价 各个小组展示自己的花样馍,并进行简单的方法介绍,然后进行最佳创意与最佳制作工艺的评选.创意超轻黏土制作茶韵飘香

38、-茶器具的制作教学目的:1、知识目标:初步掌握用超轻黏土制作茶壶及茶道组合的方法。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创造能力,提高学生的立体造型能力。及对主题性泥塑的表达能力。3、情感目标:通过对茶具的制作,增强学生对茶文化的认知,从而感受茶文化的艺术魅力. 教学准备:1、学生:超轻黏土,牙签、竹筷、抹布等。2、教师:有关茶用具的资料、超轻黏土,牙签、竹筷、抹布等。教学过程: 一 导入出示各种茶具,着重介绍茶壶造型感知不同的茶壶的造型:结合图片介绍各种材质的茶具: 瓷器茶具 玻璃茶具u陶土茶具 金属茶具 木制茶具建立对茶壶 茶杯的表象认知. 二 茶壶茶杯的制作1 )介绍基本造型的制作方法:

39、1、将褐色软陶揉圆压扁,再取少量褐色软陶揉出一个小颗粒。然后将小颗粒放在褐色圆片上做成壶盖。2、取褐色软陶揉圆,然后调整成一个圆柱体作为壶身。3、把做好的壶盖盖在壶身上。4、将褐色软陶揉成条状,然后剪下一截像这样弯曲着粘在壶的一侧做壶嘴,再剪下一截粘在壶的另一侧调整形状做成壶把。5、用剪刀在壶嘴上斜着剪掉一截,然后调整形状,这样一个茶壶就做好了。2)学生尝试制作3) 创作新的茶壶 思考,可以进行怎样的改变? 可以从壶的造型上进行改变,也可以通过加装饰物进行改变.4) 学生依据自己的想法,进行茶壶的再创作. 三 茶壶作品展示,方法介绍学生展示自己的茶壶作品,并针对有特色的部分进行介绍四 茶道组合

40、的制作1 通过课件进行介绍:茶道六君子指的是茶筒、茶匙、茶漏、茶则、茶夹、茶针。1)茶筒:是用来盛放茶叶的。和我们说的茶盒是一个,最为常见的君子之一了。2)茶匙: 茶匙就是为了方便卫生的取茶叶的一个小勺子,用来把茶叶从茶荷中拨到泡茶的用具里。3)茶漏:是放到壶口便于把茶从茶荷中放入壶中;这个基本没多大用,就和我们倒汽油到车里需要用个漏斗一样。4)茶则:是用来盛放茶叶,展示给品茶者看的;这个不多说了,就是装茶叶的同时让大家欣赏茶叶外观的器具。5)茶夹:是用来夹品茗杯;方便且卫生,因为一般品茗杯需要用开水消毒显示卫生的,正好用茶夹取出来,卫生也好看。6)茶针:是一个细长的针状物体,当茶壶被茶叶堵塞

41、是用来疏浚壶嘴;方便茶水流出2 把握茶道六君子的造型特征 学生通过观察,说说茶道六君子的造型特征,在制作前先进行特征的观察,有利于造型的把握.3 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茶道六君子的制作 五 交流制作心得,评选最佳制作者学生交流制作心得,并评选出工艺最佳的作品. 六 拓展利用制作的茶具进行基础的斟茶动作练习,进一步感受茶文化. 创意超轻黏土制作 : 中国印中国结,我的中国心教学目的:1、知识目标:初步掌握用超轻黏土制作中国印中国结的方法。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创造能力,提高学生的立体造型能力。及对主题性泥塑的表达能力。3、情感目标:通过对中国印中国结的制作,增强学生民族的认同感,从而感受中华民族深远的文化底蕴. 教学准备:1、学生:超轻黏土,橡皮 雕塑刀、黏合剂等。2、教师:中国印中国结的资料、超轻黏土,牙签、竹筷、抹布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2003年8月3日在北京天坛公园祈年殿举行了2008年北京奥运会会徽的全球发布仪式。会徽的图形为中国传统印章中的一种“肖形章”,其正式名称你知道吗?让我们一起用超轻黏土做这个印章吧。准备好了吗?二 观察思考:观察中国印图形的特点,并画出“中国印舞动的北京”草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