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化学专题复习探究性实验题.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三化学专题复习探究性实验题.doc(1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初中化学几类探究题分析一、C、Fe、Cu、FeO、Fe2O3、CuO等物质性质的探究题 1、对碳的探究,一般考察木炭的颜色,与氧气的反应及它的还原性。 2、对铁的探究,一般考察它与酸的置换反应、与盐溶液的置换反应及亚铁盐溶液的颜色。3、对铜的探究考察铜的颜色、及与氧气反应后得到的氧化铜的颜色且铜与盐酸、稀硫酸不发生置换反应。4、对FeO、Fe2O3、CuO等物质的探究主要考察本身的颜色以及与盐酸、稀硫酸反应而溶解后溶液的颜色。一般以填写实验报告册的形式给出,根据猜想填写实验步骤、观察到的现象、及由现象得出的结论。常见的现象:1、对碳而言与盐酸、稀硫酸不反应常说黑色固体不溶解,它的氧化产物二氧化
2、碳可以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2、对铁而言它比较活泼与盐酸、稀硫酸反应常说黑色固体溶解、有气泡产生,溶液由无色变为浅绿色。FeO与酸反应黑色固体溶解,溶液变为浅绿色。CuO与酸反应黑色固体溶解,溶液变为蓝色。Fe2O3与酸反应红色固体溶解,溶液变为黄色。所以针对不同的猜测,叙述的现象各不相同,但万变不离其宗,即把握好物质的性质的差异,描述正确的现象,得出正确的结论。举例如下:第一题:现在许多食品都采用密封包装,但包装袋中的空气、水蒸气仍会使食品氧化、受潮变质,因此一些食品包装袋中需放入一些脱氧剂,以使食品保质期更长一些。甲、乙、丙同学为了探究“脱氧剂”的成分,从某食品厂的月饼包装袋中取出“脱氧剂
3、”一袋,打开封口,将其倒在滤纸上,仔细观察,脱氧剂为灰黑色粉末,还有少量的红色粉末。提出问题:该脱氧剂中的黑色粉末、红色粉末各是什么?猜想:甲同学认为:灰黑色粉末可能是氧化铜、红色粉末可能是铜。 乙同学认为:灰黑色粉末可能是铁粉,也可能还有少量的活性炭粉,红色 粉末是氧化铁。丙同学认为:灰黑色粉末可能是氧化铜、活性炭粉,红色粉末可能是铜。(1)、你认为 同学的猜想正确。(2)、请设计一个实验方案来验证你的猜想是正确的,并填写以下实验报告:实验步骤预期的实验现象实验结论第二题:某校进行化学实验考察时,老师给了同学们一小包黑色粉末,这种黑色粉末可能是氧化铜、木炭粉或者是这两者的混合物,让他们通过实
4、验探究来确定。某同学探究过程如下:(1)提出问题假设1:黑色粉末是木炭粉;假设2: ;假设3: ;(2)设计实验方案:他对实验进行了一下设想和分析:取少量黑色粉末于烧杯中,并加入过量的稀硫酸。则实验中可能出现的现象与对应结论如下表,请你完成下表。实验中可能出现的现象结论假设1成立假设1成立(3)进行实验:通过实验及分析,确定该黑色粉末为木炭粉和氧化铜的混合物。(4)拓展:为了进一步探究木炭粉和氧化铜的性质,他又利用这种混合物补充作了如下实验:将此黑色粉末隔绝空气加热(若木炭粉完全反应),待冷却到室温后,取剩余固体于烧杯中,再加入过量稀硫酸,反应完全后,静置。请你回答:烧杯中 ( 填“有”或“没
5、有”)不溶物.若静置后溶液呈无色,则该溶液中的溶质是 (写化学式).若静置后溶液呈蓝色,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第三题:某探究小组的同学将铁粉和氧化铜粉末混合均匀后,放入试管中,隔绝空气,高温加热34分钟,冷却后,试管中只有红色物质。提出问题:试管中的红色物质可能是什么?进行猜想:你认为可能是 。实验方案:根据下表要求,设计一个实验方案来验证你的猜想。实验步骤及操作方法预期的实验现象结论取少量红色物质放入试管中, 。查阅资料:铁粉与氧化铜在高温下可以发生置换反应。得出结论:铁粉与氧化铜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二、有关NaOH化学性质的探究题 氢氧化钠是初中化学重要的、常见的碱,既是中考的重点、也
6、是热点。有关它的化学性质在平时的练习,各省市的中考命题中更是屡见不显。所以在平时的学习中一定要熟悉氢氧化钠与指示剂的反应,它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使紫色石蕊试液变蓝;与非金属氧化物如二氧化碳等反应生成盐和水;与酸反应生成盐和水;与可溶性盐类例如铁盐溶液反应生成红褐色的氢氧化铁沉淀,与铜盐溶液反应生成蓝色的氢氧化铜沉淀。例如,游泳池里“蓝色水”的探究,工厂排放的污水硫酸铜或氯化铁的探究,都用到氢氧化钠与铜离子反应得到蓝色沉淀或与铁离子反应得到红褐色沉淀来说明。常见探究题分析如下:第四题实验探究:氢氧化钠溶液中哪一种粒子(H2O、Na+、OH-)能使指示剂无色酚酞试液变红。实验步骤:在第一支试管中
7、加入约2mL蒸馏水,滴入几滴无色酚酞试液,观察现象;在第二支试管中加入约2mLNaCl(pH=7)溶液,滴入几滴无色酚酞试液,观察 现象;在第三支试管中加入约2mLNaOH溶液,滴入几滴无色酚酞试液,观察现象。通过上述实验的探究回答下列问题(下述“现象”是指无色酚酞是否变红):(1) 实验看到的现象是 ;你得出的结论 是 。(2) 实验看到的现象是 ;说明钠离 子 。(3) 实验看到的现象是 ;你得出的结论 是 。第五题:化学反应往往伴随着一些现象发生,如发光、放热、变色、产生沉淀、产生气体等。但CO2与NaOH溶液的反应没有明显的现象。为了通过一些现象说明CO2与NaOH发生了反应,某班同学
8、分两组作了如下探究实验:(1)第一组同学把一只收集有CO2的试管倒立在装有饱和NaOH溶液的烧杯中,如图1所示看到试管内液面上升。这种现象是因为试管内外产生 。(2)第二组同学也得到了启发,也设计了如图2、3、4、5、6所示的实验装置进行探究:他们各自会看到什么现象?2 3 4 5 6 (3) 同学们经过分析讨论,认为第一组的实验中产生液面上升现象的原因可能 有两种。一种是因为CO2与溶液中的NaOH反应,消耗了CO2,你认为另一 种原是 。 (4)为了进一步证实CO2与NaOH溶液已经发生了反应,甲同学设计了如下方案:你认为可以说明问题吗?你会看到什么现象_。乙同学没有滴加稀盐酸,他加了另一
9、种物质看到的现象是 ,乙同学加的物质是 或 。他们看到的现象虽然不同,但都可以证实CO2与NaOH溶液已经发生了反应。第六题:做中和反应实验时,我将稀盐酸滴入氢氧化钠溶液中,意外看到有气泡产生。小伟提醒我:是不是拿错了药品?我查验后确认药品没错,只是在瓶口发现了有白色粉末状物质。我认为是氢氧化钠溶液变质了。做了一下探究活动:(1) 氢氧化钠溶液变质的原因是 (2) 设计实验确认氢氧化钠溶液已变质实验步骤实验现象实验结论(3)我想知道该氢氧化钠溶液是部分变质还是全部变质?小伟设计了如下实验,请帮我们完成实验步骤实验现象实验结论该氢氧化钠溶液 变质。写出第三步中涉及到的一个化学方程式 。(4)如何
10、用该变质的氢氧化钠溶液来制取氢氧化钠溶液?简述实验步骤。三、CaO、Ca(OH)2、CaCO3性质有关的探究题新课标尤其重视化学与生活、环境、科技、社会的关系,课本中也设计了很多这个方面的素材,所以,让学生关注生活中的化学,例如:怎样来鉴别天然纤维和人造纤维,厨房中的化学物质,洗发水的选用,吃皮蛋的时候为什么蘸点醋;关注人们生活的城市的空气质量、水体的污染与防治;关注最新科技动态,关注化工生产与创造人类物质财富的关系等等。在生活、生产中CaO、Ca(OH)2、CaCO3用得较多,例如虎门消烟用的就是CaO,利用氧化钙与水反应放出大量的热,温度达到了烟的着火点,烟就销毁了。砌砖、抹墙、中和土壤酸
11、性常用Ca(OH)2。对氧化钙的考察首先是它与水反应放热,升温了,可以测温度来检验;其次考察它与水反应得到微溶性碱Ca(OH)2,其水溶液就是澄清的石灰水,通过对Ca(OH)2的检验说明氧化钙的存在。对Ca(OH)2的检验可以利用它与CO2气体反应、与Na2CO3溶液反应得到白色沉淀;也可以用指示剂的变色或测PH的方法。对CaCO3的考察是它的溶解性及与酸反应可生成CO2气体。常见探究题如下:第七题:为了对一包放置很久的干燥剂(主要成分是生石灰)进行探究,小明提出了两项探究任务:(1) 探究干燥剂是否失效;(2) 探究失效的干燥剂的主要成分是否是氢氧化钙。他设计了以下的探究方案:问题与猜想实验
12、步骤实验现象实验结论(1)干燥剂是否失效取样品放入试管中加入适量的水,触摸试管壁。干燥剂失效(2)失效的干燥剂中含有氢氧化钙加水充分搅拌、过滤后,用PH试纸测其溶液的PH。有氢氧化钙你认为探究(2)是否严密?请说明原因你认为以CaO为主要成分的干燥剂在空气中放置久了,除能转化为Ca(OH)2外,还可能转化为 ,请简要说明验证的思路 第八题:碳酸钙在高温下煅烧一段时间后,得到白色固体。两研究性学习小组的同学为了确定白色固体的成分,对其可能的组成进行了探究。一组:猜想:白色固体的成分可能是CaCO3和CaO的混合物。实验:(请写出实验步骤及现象)。 结论:是CaCO3和CaO的混合物。二组:猜想:
13、白色固体可能全部是氧化钙。设计方案:取试样于试管中,加入水,再通入二氧化碳,变浑浊。二组的方案正确吗? ,理由 。第一题分析:此题联系生活实际“脱氧剂”,考察C、Fe、Cu、Fe2O3、CuO的性质。“脱氧剂”常温下应该能与氧气反应,而铜在常温下不易与氧气反应,氧化铜又是黑色的且铜生锈后的物质是碱式碳酸铜为绿色的,所以脱氧剂与铜、氧化铜无关。铁生锈后生成物的主要成分是氧化铁是红色的粉末,故甲、丙的猜想不对,乙是正确的。那么针对乙的猜想进行实验即是考察Fe、Fe2O3、活性炭的性质。可利用Fe、Fe2O3与盐酸、稀硫酸反应、活性炭不与盐酸、稀硫酸反应所产生的不同现象加以说明。(对于铁粉也可以用磁
14、铁吸)第二题分析:此题仍然是一道有关C、CuO的性质探究题。木炭粉和氧化铜均为黑色粉末,所以假设时,可以是它们中的任意一种,也可以是它们的混合物。对木炭粉和氧化铜的区分上只能利用其化学性质的差异来进行,最常用的就是用酸来区分,木炭粉不溶于酸(即不与酸反应),氧化铜溶于酸且所得溶液为蓝色,所以填写实验现象时要注意语言的准确性。拓展考察碳的还原性,木炭还原氧化铜生成的固体是铜。剩余的固体成分有两种可能(因为木炭粉无剩余),一是只有铜生成,二是在生成铜的同时氧化铜剩下了。那么如果是第一种情况加酸没有反应发生,溶液呈无色仍为硫酸溶液;如果是第二种情况剩余的氧化铜会与硫酸反应得到硫酸铜的蓝色溶液,方程式
15、也很自然的就写出来了。第三题分析:此题仍为一道考察Fe、Cu、FeO、Fe2O3、CuO性质的探究题。加热后只有红色粉末,排除了FeO,因为FeO是黑色的。反应前是铁粉和氧化铜,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及反应后固体为红色可知,生成物是Cu和Fe2O3,因为是置换反应方程式不难写出。Cu和Fe2O3的验证仍然用加盐酸或稀硫酸的方法,红色固体部分溶解,且得到黄色溶液。第四题分析:此题用排除法去解答。即H2O分子,Na+离子都不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那么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的只有OH-离子了。类似此类探究还有,例如:实验探究:探究氢氧化钠溶液中是哪一种粒子能使指示剂紫色的石蕊试液变蓝。或探究盐酸溶液中是哪一
16、种粒子能使指示剂紫色的石蕊试液变红等(分析同上)。第五题分析:此题看似很长但考察的知识点并不复杂,考察CO2与NaOH溶液反应后生成的是Na2CO3溶液,因反应中消耗了CO2气体,反应前后容器内外形成了压力差。第三问要求思维必须严谨,因为NaOH溶液由两部分组成NaOH和水,CO2本身既溶于水又可以和水反应,所以一种情况是CO2气体与水反应,另一种情况是CO2气体与NaOH反应。第四问考查对CO32-离子的检验方法,常用稀盐酸有气泡产生,也可以用碱Ca(OH)2、Ba(OH)2或盐CaCl2、BaCl2等物质产生CaCO3、BaCO3的白色沉淀。第六题分析:此题考察的知识点仍为氢氧化钠与二氧化
17、碳的反应,CO32-离子的检验方法。第一、第二问简单,而第三问考察的是氢氧根离子的检验,但同时还要排除CO32-离子的干扰,在排除CO32-离子干扰的同时,既不能除掉氢氧根离子,且不能引入氢氧根离子,这是此题的难点,经过刚才分析可知除掉CO32-离子不能用稀盐酸,因为稀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也不能用Ca(OH)2、Ba(OH)2等物质,会引入氢氧根离子,那么只能用CaCl2、BaCl2等物质了,任选一种即可。排除CO32-离子的干扰后就是氢氧根离子的检验了,最简单的方法就是测PH或用指示剂看颜色变化,当然方程式就不难写出了。第四问是一个除杂质的问题,所选试剂既要和CO32-离子反应而除去但不
18、能和氢氧根离子反应,又不能引入除氢氧根离子以外别的离子,故只能选Ca(OH)2、Ba(OH)2等物质。第七题分析:此题考察的第一个知识点是CaO与水反应的现象放出热量,当干燥剂失效后遇水就不反应没有热量放出,用手摸没有热感;反之有热量放出,用手摸有热感;考察的第二个知识点是氢氧化钙的检验,因为Ca(OH)2是微溶物所以加水之后过滤得到澄清的石灰水,测PH肯定大于7,但如果干燥剂部分失效,未失效的CaO与水反应的生成物氢氧化钙加水之后过滤得到澄清的石灰水,测PH也会大于7, 所以探究(2)不严密。以CaO为主要成分的干燥剂在空气中放置久了,除能和水反应生成Ca(OH)2外,其生成物Ca(OH)2
19、还能和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生成新的物质CaCO3,最后是考察碳酸钙的性质即碳酸根离子的检验加稀盐酸看是否有气泡产生,若有气泡产生说明有CaCO3生成了,若没有气泡产生说明没有CaCO3生成。第八题分析:此题为CaCO3和CaO性质的探究。CaCO3高温完全分解生成CaO的白色固体和CO2气体,分解后的白色固体只有CaO,比较容易检验,但本题是CaCO3高温部分分解,所以得到的固体中既有剩余的CaCO3又有新生成的CaO,对一组的猜测要证明既有CaCO3又有CaO,所以得取两次样品,第一次取样证明有CaO,可以加水看是否放出热量,或加水后测生成物的PH,或取加水后的生成物溶液通CO2气体看是否浑
20、浊都可以;第二次取样证明CaCO3只要加稀盐酸看是否产生气泡就可以了。二组的猜测是白色固体可能全部是氧化钙,只需取样加稀盐酸无气泡产生就可以说明问题了。但他没有这样做,而是加水后通CO2气体,变浑浊了,这样做就麻烦了,因为CaO与水反应生成Ca(OH)2,Ca(OH)2是一种微溶物质现象也是浑浊,二组的同学给白色固体中加水后也没有过滤,就通入二氧化碳,变浑浊,搞不清浑浊是微溶物Ca(OH)2,还是CaO与水反应生成的Ca(OH)2继续与通入的CO2气体反应生成的不溶物CaCO3。所以二组的实验方案不正确。二组的同学只要在通CO2气体之前过滤就可以了。所以在做探究题目时,一定要注意,思维必须严谨
21、,语言准确,不要错检,漏检,不要把简单问题复杂化。虽然一题有多解,但要严密准确。中考化学探究题1、分析比较物质在组成、性质等方面的异同,可为物质的分离和鉴别提供依据。从组成上看,BaCl2、NaCl都含有 元素,但BaSO4不含有;将BaSO4、BaCl2、NaCl三种固体组成的混合物溶于足量的水后,充分搅拌后过滤,留在滤纸上的固体是 ;根据BaCl2溶液和NaCl溶液中的金属离子不同,可用稀硫酸将NaCl溶液和BaCl2溶液鉴别开。请写出稀硫酸和BaCl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按如下方案分离BaCl2和NaCl的固体混合物时,溶液中溶质是 。AK2CO3 BNa2CO3 C. Na2SO4Ba
22、Cl2NaCl加足量水NaCl溶液固体BaCl2固体NaCl固体加适量盐酸蒸发蒸发溶液加适量溶液 过滤2、完成用温度计分别测定NH4NO3NaOHNaCl溶于水是否引起温度变化的实验后,同学们将用过的溶液都倒入同一个大烧杯里,结果产生了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同学们对产生的气体有如下猜想:NH3,SO2,HCl。根据相关物质的组成元素,同学们一致认为猜想 不合理(填序号);用蘸有酚酞溶液的玻璃棒检验该气体,酚酞溶液变红,说明猜想 成立(填序号);若将大烧杯里的废液蒸发结晶,得到的固体中除NaCl外,一定还有 。3、碱石灰是一种常用的干燥剂,是CaO和NaOH的混合物。小辉对实验室已开封的久置在空气
23、中的“碱石灰”进行了如下探究:有气泡加足量的稀盐酸加足量的水过 滤滤液加足量的稀盐酸碱石灰样 品有气泡滤渣根据实验现象,小辉判断滤渣中一定含有的物质是 ;请你帮助小辉设计出检验滤液中是否含有NaOH的简要方案:;碱石灰在实验室里要 保存。4、同学们在学习碱的化学性质时,进行了如图8所示的实验。图8(1)写出甲实验中盐酸和氢氧化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乙实验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后,可观察到的现象是 。(3)丙实验中观察到试管内有白色沉淀产生。(4)实验结束后,同学们将甲、乙、丙三个实验的废液倒入同一个干净的废液缸中,最终看到废液浑浊并呈红色,产生疑问。【提出问题】 废液中含有哪些物质?【交流讨
24、论】一定含有的物质:碳酸钙、指示剂、水和 (写物质名称) 。还含有能使废液呈碱性的物质。能使废液呈碱性的物质是什么?同学们有如下猜想。小云认为:只有碳酸钠小红认为:只有氢氧化钙小林认为:是氢氧化钠和碳酸钠你认为还可能是 。(写一种猜想)【实验设计】小方想用氯化钙溶液来验证小云、小红、小林的猜想。查阅资料获悉氯化钙溶液呈中性,并设计如下实验。请你将小方的实验设计补充完整。实验内容预计现象预计结论取少量废液缸中上层清液于试管中,加入过量氯化钙溶液,静置。有白色沉淀,溶液呈红色。 的猜想正确。 。 的猜想正确。 。 的猜想正确。【反思拓展】 在分析化学反应后所得物质的成分时,除了考虑生成物外还需考虑
25、 。5、小林仔细阅读加碘自然盐包装袋上的说明(部分说明如图所示),提出问题与同学讨论并进行实验探究。 问题一:食盐加碘可以有效地预防 问题二:食盐是比较稳定的,而说明中强调“防热”是否因为受热会造成碘的损失?【实验一】探究温度对碘损失率的影响 老师指导他们将一定浓度的碘酸钾溶液分成5等份,于不同温度下加热十分钟后,用硫代硫酸钠标准溶液测定碘酸钾浓度,计算碘损失率并记录如下:温度30水浴50水浴80水浴100水浴煮沸碘损失率()00.30.6715.56 分析上表可得出的结论是 。 实验后,小林建议妈妈烧菜时最好是菜出锅前再放碘盐。问题三:烧菜时加醋对碘的损失率是否也有影响? 【实验二】探究酸碱
26、性对碘损失率的影响 (1)此组对照实验,要控制在碘酸钾溶液的浓度和质量、加热的 和 均相同, 而溶液的 不同的条件下进行。 (2)实验中需要调节溶液的酸碱性,下列物质不能选用的是 (填序号)。A氢氧化钠 B纯碱粉末 C食盐晶体 D食醋6、已知某合金粉末除铝外,还含有铁、铜中的一种或两种。某兴趣小组在老师的指导下,对合金粉末中铁、铜的存在情况进行了探究。【查阅资料】铝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方程式为2Al+2NaOH+2H2O2NaAlO2+3H2( 产物NaAlO2溶于水);Fe、Cu不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猜 想】猜想1:该合金粉末中除铝外,还含有铁。猜想2:该合金粉末中除铝外,还含有 (填名称)
27、。猜想3:该合金粉末中除铝外,还含有铁、铜。【实验探究】下列实验仅供选择的试剂:10%盐酸、30%NaOH溶液。 实验方案实现现象结论取一定量的合金粉末,加过量的 ,充分反应后过滤,滤渣备用。粉末部分溶解,并有气体放出。合金中一定含有 。取步骤所得滤渣,加过量的 ,充分反应。滤渣部分溶解,并有气体放出,溶液呈浅绿色。合金中一定含有 。【探究结论】猜想3成立。【反思】一般来说,活泼金属能与盐酸等酸反应,而铝与酸、碱都能反应,说明铝具有特殊的性质。写出铝与稀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7、2009年2月12日,我外交部就法国某公司拍卖我国两件重要文物兔首和鼠首(见右图),发表严正声明:中国对其拥有不可
28、置疑的所有权。目前我国正在积极追讨这两件文物。兔首和鼠首均为青铜器(铜、锡合金),表面呈绿色,这是铜器长期暴露在空气中生成了铜锈(铜锈俗称铜绿)。为了弄清铜绿的组成和铜生成铜绿的条件,某化学实验小组进行了如下探究:1探究铜绿的组成【查阅资料】 通过查阅资料知道:铜绿受热易分解。【设计与实验】(1)小芳从其它铜器上取下适量的干燥铜绿,按右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在实验过程中,观察到:试管口内有水珠出现,说明了铜绿中含有氢、氧元素;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了铜绿中含有 元素。(2)小芳取下少量试管内反应后的剩余物,放入另一支试管中,滴人稀硫酸,充分反应后,溶液变蓝色,说明铜绿中含有 元素。【实验结论】
29、铜绿是由铜、氢、氧和碳元素组成的。2探究铜生成铜绿的条件【查阅资料】铜绿的化学式是Cu2(OH)2CO3,它受热会分解生成三种氧化物。铜绿分解的化学方程式为 。【猜想与假设】 据铜绿的组成和查阅的资料判断,铜绿可能是铜与氧气及 共同作用而形成的。【设计与实验】 借鉴课本“铁钉锈蚀条件的探究”实验,小梁设计了“铜片锈蚀条件的探究”实验,实验如下图所示(所用铜片洁净、光亮,试管内的“ ”为铜片):实验较长时间后,发现 试管中铜片最先生锈(填试管字母编号)。【评价与改进】 小区认为小梁设计的实验还不够完善,要得出正确的结论,还要补充一个实验。你认为要补充的一个实验是(用图表示亦可) 。【拓展与应用】
30、小明发现从不同地点收集到的两个铜器(一个是纯铜做的,一个是青铜做的)中,纯铜器的铜绿比青铜器的少,他据此分析认为青铜比纯铜易锈蚀。小明的分析是否全面?请你说明理由。 。答案1、氯(Cl);BaSO4;H2SO4+BaCl2=BaSO4+2HCl;B。 2、;NaNO3。3、碳酸钠、碳酸钙; 取样加足量的水,搅拌,过滤,向滤液中加入足量的氯化钡溶液,充分反应后,再加 入几滴无色酚酞,如果溶液变红,则含有氢氧化钠,反之不含氢氧化钠; 密封。4、(1) NaOH+HCl=NaCl+H2O (2)气球胀大 (4)【交流讨论】 NaCl 氢氧化钠(合理答案均可) 【实验设计】小林 有白色沉淀,溶液由红色
31、变为无色 小云 没有白色沉淀,溶液呈红色 小红 (合理答案均可) 5、问题一:甲状腺肿(或碘缺乏症;大脖子病等) 【实验一】温度越高,碘损失率越大 (1) 时间 温度 酸碱性(或酸碱度;pH)(前两空答案顺序不要求对应) (2) C6、【实验探究】实验操作实验现象实验结论30%NaOH溶液铝10%盐酸铁、铜【反 思】 2Al+6HCl2AlCl3+3H27、1(1)碳、氧或C、O(只有全对才给分) (2)铜或Cu 2【查阅资料】Cu2(OH)2CO3 2CCuO +H2O + CO2 【猜想与假设】 水、二氧化碳或H2O、CO2 (只对一个不给分)【设计与实验】 D【评价与改进】把铜片置于装有干燥空气(或氧气和二氧化碳)的 试管中,放置对比观察。或如右图所示。【拓展与应用】不全面(1分)因为不同地点空气成分的含量不同, 无法比较。(或条件不同,无法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