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古诗八位诗人鉴赏作家专题复习分析.doc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4817736 上传时间:2023-05-17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13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中古诗八位诗人鉴赏作家专题复习分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初中古诗八位诗人鉴赏作家专题复习分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初中古诗八位诗人鉴赏作家专题复习分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初中古诗八位诗人鉴赏作家专题复习分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初中古诗八位诗人鉴赏作家专题复习分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初中古诗八位诗人鉴赏作家专题复习分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古诗八位诗人鉴赏作家专题复习分析.doc(1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古诗鉴赏复习资料2013.5一、【李白古诗复习目标】1.了解李白生平及创作风格;2.熟知初中阶段李白诗七首的思想感情;3.掌握李白诗七首的鉴赏题目。【课上复习过程】一、初中阶段李白诗歌整体感知1. 初中阶段我们共学习李白8首古诗:分别是:渡荆门送别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峨眉山月歌春夜洛城闻笛送友人行路难宣州谢脁楼饯别校书叔云月下独酌。请背诵这八首古诗。2.了解李白生平: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甘肃秦安人。李白创作时代基本可以作如下划分(1)李白少年时“观奇书”“游神仙”,二十岁时只身出川,十年云游四方,创作了大量优秀诗篇。(2)天宝初年 ,经推荐,进京任翰林。因权贵谗言,三年后被排挤出京

2、。(之后离开长安,游山访仙,痛饮狂歌,以排遣怀才不遇的忧愤。)(3)安史之乱第二年,曾作永王幕府,永王因争帝被消灭后,李白也受牵连入狱,后在流放夜郎的途中被赦免。六十二岁时病故。李白的诗歌今存近千首。其中大量抒情诗,表现了诗人非凡的抱负,奔放的激情,豪侠的气概。李白的诗歌在艺术手法方面的显着特点是:想象神奇,雄奇飘逸,结构纵横跳跃,句式长短错落,赢得了一代“诗仙”的赞誉。3.文学常识记忆性填空:李白,字 , 代伟大的 主义诗人,世称“ ”。其诗歌特点为 。4.根据李白生平简介,梳理李白诗七首的创作时代:(1)少年游侠时代: ,本时期作品主题多为“思念故乡” 。 (2)进京出仕被排挤离京: ,本

3、时期作品主题多为“壮志与排挤”“追求与抑郁”。(3)晚年流放时代: 本时期作品主题多为“孤独、苦寂”。 【温馨提示】部分诗歌创作时代: 送友人:少年游侠时结交告别友人时所作;月下独酌:胸怀壮志进京入仕,因被排挤和诋毁,唐玄宗只让其侍宴陪酒,并不重用,因感到孤独、愤懑,以酒销愁;行路难:李白被排挤离开长安时所作;宣州谢脁楼饯别校书叔云离京云游时所作;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晚年流放时所作。二、古诗鉴赏专题复习:(一)感悟诗情“悟诗情”三大法宝: 抓住抒情关键句或词; 捕捉诗中描绘的抒情形象:景、物; 联系创作背景小组分工合作,运用“感悟诗情”的三大法宝,准确把握李白七首古诗的“诗情”渡荆门送别

4、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1.渡荆门送别一诗,抒情关键字句为 ;描绘的抒情形象为 ;创作背景为 ;由此体悟到的诗情为(1) ;(2)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1.闻王昌龄一诗,抒情关键字句为 ;描绘的抒情形象为 ;创作背景为 ;由此体悟到的诗情为(1) ;(2) 。峨眉山月歌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峨眉山月歌一诗,抒情关键字句为 ;描绘的抒情形象为 ;创作背景为 ;由此体悟到的诗情为(1) ;(2) 春夜洛城闻笛谁

5、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春夜洛城闻笛一诗,抒情关键字句为 ;描绘的抒情形象为 ;创作背景为 ;由此体悟到的诗情为(1) ;(2) 。送友人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送友人一诗,抒情关键字句为 ;描绘的抒情形象为 ;创作背景为 ;由此体悟到的诗情为(1) ;(2) 。行路难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馐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行路难抒情关键字句为

6、;描绘的抒情形象为 ;创作背景为 ;由此体悟到的诗情为(1) ;(2) 。宣州谢脁楼饯别校书叔云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览明月。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宣州谢脁楼饯别校书叔云一诗,抒情关键字句为 ;描绘的抒情形象为 ;创作背景为 由此体悟到的诗情为(1) ;(2) 。月下独酌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

7、1.月下独酌一诗,抒情关键字句为 ;描绘的抒情形象为 ;创作背景为 由此体悟到的诗情为(1) ;(2) 。(二)描绘诗境“描绘诗境”三大方法: 景物全,无遗漏(部分重要课下注释要牢记); 头脑中展开画面,用文字再现画面;把自己想象成作者,怀作者之情,描绘景物时要善于修饰(有情、通畅、生动、细致)2.小组分工合作,运用“描绘诗境”的三大方法,生动描绘李白诗中的诗境。(1)渡荆门送别一诗中,描绘“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所展现的画面。(2)闻王昌龄一诗中,描绘“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所展现的画面。(3)峨眉山月歌一诗中,描绘“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所展现的画面。(4)春夜洛

8、城闻笛一诗中,描绘“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所展现的画面。(5)送友人一诗中,描绘“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所展现的画面。并理解“横”“绕”两词的妙处。(6)月下独酌一诗中,描绘“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所展现的画面。(三)赏析名句v 首先掌握诗歌名句中常见的表现手法:v 抒情言志:借景抒情、托物言志、借用典故 描绘景物:白描手法、想象手法、动静结合修辞手法: 比喻、拟人、夸张v 然后掌握“赏析名句”的方法步骤:1.理解诗句含义(以诗译诗或翻译也可);2.点明运用的手法及作用; 3.表达诗句所抒发的情感。小组分工合作,运用“赏析名句”的知识和方法,赏析李白诗歌中的名句(1)渡荆门送别

9、一诗中,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2)闻王昌龄一诗中,请赏析“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一句。(3)春夜洛城闻笛一诗中,谈谈你对“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一句的理解。(4)送友人一诗中,请赏析“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一句。(5)行路难一诗中,请赏析“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一句。(6)宣州一诗中,请赏析“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一句。(6)宣州一诗中,请赏析“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览明月”一句。二、【杜甫古诗复习目标】1. 大体了解杜甫生平及创作风格;2.熟知初中阶段杜甫诗的思想感情;3.掌握杜甫诗七首的鉴赏题目。【课上复习过程】一、

10、初中阶段杜甫诗歌整体感知初中阶段我们共学习杜甫七首古诗:分别是:望岳春望石壕吏茅屋为秋风所破歌【08年已考】江南逢李龟年羌村三首登楼。请背诵这七首古诗。1.了解杜甫生平:杜甫,字子美。我国古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一生写诗一千四百多首。杜甫三十五岁以前读书与游历。天宝年间到长安,仕进无门,困顿十年,获得小职。安史之乱开始,他流亡颠沛,为叛军所俘;脱险后,授官。后弃官西行,定居成都杜甫草堂。晚年举家东迁,漂泊,贫病而卒。杜甫生活在唐朝由盛转衰的历史时期,其诗多涉笔社会动荡、政治黑暗、人民疾苦,被誉为“诗史”。其人忧国忧民,人格高尚,诗艺精湛,被奉为“诗圣”。 2.文学常识记忆性填空:杜甫,字 ,

11、代伟大的 主义诗人,世称“ ”。3. 【温馨提示】部分诗歌创作时代: 望岳:二十四岁望东岳泰山所作;春望:安史之乱时期,长安沦陷,杜甫被俘遭囚禁;石壕吏安史之乱后朝廷为补充兵力强行抓人当兵;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弃官西行,定居成都杜甫草堂;江南逢李龟年:安史之乱后唐由盛转衰;登楼客蜀第五年,朝廷内外交困、灾患重重的日益衰败。二、古诗鉴赏专题复习四 “炼字赏析” “吟安一个字,捻断数茎须”,古人在创作诗歌时,常常经历推敲字句的辛苦,一字千金,一语惊人。 (1) 掌握诗歌“炼字”常见表现手法:手法:运用修辞;作用:生动形象。如“几处早莺争 暖树” 手法:描写传神;作用:生动表现。如“千骑卷 平岗”手法

12、:蕴含情感。作用:表达感情。如“独 酌无相亲”(2)掌握“炼字赏析”的方法步骤:1.解释词语在诗句中的意思;2.理解句意,点明词语的手法及作用;3.表达诗句所抒发的情感。(3)炼字赏析的通常考察方式有两种:1.直接问某词的妙处;2.朗读重读并阐述理由练习:1.如果由让你朗读“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杜甫石壕吏)一句,你认为最该重读的是哪个字,为什么?2. 如果由你朗读“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一句,你认为最该重读的是哪个字,为什么?三、综合运用“悟诗情”“绘诗境”“赏名句”“析炼字”的方法,小组合作完成杜甫诗歌鉴赏。(一)望岳岱宗夫如何? 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

13、秀,阴阳割昏晓。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注释】1.齐鲁青未了:意思是泰山的青色在齐鲁广大区域内都能望见。2.造化钟神秀:大自然将神奇和秀丽集中于泰山。造化,指大自然。钟,聚集。3.阴阳割昏晓:山的南北两面,一面明亮一面昏暗,截然不同。 分析本诗抒情关键字句为 ;描绘的抒情形象为 ;创作背景为 ;由此体悟到的诗情为(1) ;(2) 。1.展开联想与想象,请用简洁生动的语言描绘“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一句所展现的画面。2.如果让你朗读颔联,你认为最该重读的是哪个字,为什么?3.“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已成为流传千古的名句,试分析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雄心和气概?并品

14、析其中蕴含的人生哲理。(二) 春望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注释】城:指长安城,当时被叛军占领。浑欲不胜簪:简直连簪子也插不上了。分析本诗抒情关键字句为 ;描绘的抒情形象为 ;创作背景为 ;由此体悟到的诗情为(1) ;(2) 。1.展开联想与想象,请用简洁生动的语言描绘“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一句所展现的画面。如果由你朗读本句,你认为最该重读的是哪个字,为什么?2.如果让你朗读颔联,你认为最该重读的是哪个字,为什么?3.结合诗歌内容谈谈对尾联的理解。4.本诗将眼前景、胸中情融为一体。通读全诗,谈谈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

15、感?(三)登楼花近高楼伤客心,万方多难此登临。锦江春色来天地,玉垒浮云变古今。 北极朝廷终不改,西山寇盗莫相侵。可怜后主还祠庙,日暮聊为梁甫吟。分析本诗抒情关键字句为 ;描绘的抒情形象为 ;创作背景为 ;由此体悟到的诗情为(1) ;(2) 。1.展开联想与想象,生动描述“锦江春色来天地,玉垒浮云变古今”的画面。如果有你朗读本句,你认为最该重读的是哪个字,为什么?2.作者在诗的结尾说,日暮之时,他姑且学诸葛亮的样子,吟唱梁父吟,言外之意是什么?(四)江南逢李龟年 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分析本诗抒情关键字句为 ;描绘的抒情形象为 ;创作背景为 ;由此体悟

16、到的诗情为(1) ;(2) 。1.这首诗以叙事为主,前两句分诗人言过去之盛,追忆往昔,表达了对盛唐 之情,为下文 ,后两句诗写 ,抒发了作者 之情。三、【白居易古诗复习目标】1.大体了解白居易生平及创作风格;2.熟知白居易诗的思想感情;3.掌握白居易诗作的鉴赏题目。【课上复习过程】(一)初中阶段白居易诗歌整体感知初中阶段我们共学习白居易三首古诗:分别是:钱塘湖春行望月有感观刈麦。请背诵这三首古诗。1.了解白居易生平:白居易,字乐天,号香山居士,是杜甫之后,唐朝的又一杰出的现实主义诗人。少年时代曾经过颠沛流离的避难生活,备尝艰辛。15岁时便写下了寄兄弟与妹妹的七律望岳有感,抒写骨肉分散的情况中可

17、见当时社会动荡不安、人民流离失所。27岁从乡试,官授翰林学士,但其后因得罪权贵,始终被排挤,一生仕途不顺利。2.文学常识记忆性填空:白居易,字 , 代伟大的 主义诗人。3. 【温馨提示】部分诗歌创作时代: 望岳有感:15岁颠沛流离寄兄弟与妹妹所作;观刈麦:是白居易任周至县县尉时有感于当地人民劳动艰苦、生活贫困所写的一首诗;钱塘湖春行任杭州刺史是所作。(二)综合运用“悟诗情”“绘诗境”“赏名句”“析炼字”的方法,小组合作完成白居易诗歌鉴赏。(一)望月有感时难年荒世业空, 弟兄羁旅各西东。田园寥落干戈后, 骨肉流离道路中。吊影分为千里雁, 辞根散作九秋蓬。共看明月应垂泪, 一夜乡心五处同。【注释】

18、1.世业:世代传下的产业。2.羁旅:漂泊。3.寥落:冷落。4.干戈:战争。 分析本诗抒情关键字句为 ;描绘的抒情形象为 ;创作背景为 ;由此体悟到的诗情为(1) ;(2) 。1.请结合内容,对颈联“吊影分为千里雁,辞根散作九秋蓬”两句进行简要赏析。2.描绘颔联所展现的画面。3.结合诗歌内容,谈谈你对尾联的理解。(二)观刈麦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妇姑荷簟食,童稚携壶浆。相随饷田去,丁壮在南冈。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复有贫妇人,抱子在其傍。右手秉遗穗,左臂悬敝筐。听其相顾言,闻者为悲伤。家田输税尽,拾此充饥肠。今我何功德,曾不事农桑。吏禄三百石,

19、岁晏有馀粮。念此私自愧,尽日不能忘。分析本诗抒情关键字句为 ;描绘的抒情形象为 ;创作背景为 ;由此体悟到的诗情为(1) ;(2) 。1.展开联想与想象,请用简洁生动的语言描绘“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一句所展现的画面。如果由你朗读本句,你认为最该重读的是哪个字,为什么?2. 请结合内容,对颈联“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两句进行简要赏析。3.本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三)钱塘湖春行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注释】春行:春天散步。初平:远远望去,西湖水面仿佛刚和湖岸及湖岸上的景物齐平。云脚

20、:古汉语称下垂的物象为“脚”,如下落雨丝的下部叫“雨脚”。这里指下垂的云彩。暖树:向阳的树。乱花:指纷繁开放的春花浅草:初春的草,尽管很多,但还不很高。没(m):隐没。行不足:游赏不够,即反复游赏。分析本诗抒情关键字句为 ;描绘的抒情形象为 ;创作背景为 ;由此体悟到的诗情为(1) ;(2) 。1.用生动的语言描绘“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所展现的画面。如果有你朗读本句,你认为最该重读的是哪个字,为什么?2.学习诗歌应从朗读入手,如果由你朗读诗的颈联,你认为最应该重读的是哪一个词语,为什么?3. 本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四、【孟浩然古诗复习目标】1.大体了解孟浩然生平及创作风格;

21、2.熟知孟浩然诗的思想感情;3.掌握孟浩然诗作的鉴赏题目。【课上复习过程】(一)初中阶段王维诗歌整体感知初中阶段我们共学习孟浩然三首古诗:分别是:过故人庄早寒江上有怀(09年已考)望洞庭湖赠张丞相。请背诵这三首古诗。1.了解孟浩然生平:孟浩然:唐代山水田园诗人,本名浩,字浩然。襄州襄阳(今湖北襄樊)人,世称孟襄阳。一生未曾入仕,又称之为孟山人。曾隐居鹿门山。孟浩然的一生经历比较简单,他诗歌创作的题材也很狭隘。孟诗绝大部分为五言短篇,多写山水田园和隐居的逸兴以及羁旅行役的心情。2.文学常识记忆性填空:孟浩然, 代伟大的 诗人。(二)综合运用“悟诗情”“绘诗境”“赏名句”“析炼字”的方法,小组合作

22、完成孟浩然诗歌鉴赏。(一)过故人庄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注释】1 黍:黄米饭。 2合:环绕。 3开轩面场圃:打开窗子面对打谷场合菜园。 4就菊花:指欣赏菊花与饮酒。 分析本诗抒情关键字句为 ;描绘的抒情形象为 ;创作背景为:过故人庄是唐代山水田园诗人孟浩然的田园诗代表作。由此体悟到的诗情为(1) ;(2) 。1. 任选一个角度(如表现手法、语言运用等),赏析“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2.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两句流露出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二)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八月湖水平, 涵虚混太清。 气蒸云梦泽, 波撼岳阳城

23、。欲济无舟楫, 端居耻圣明。 坐观垂钓者, 徒有羡鱼情。【注释】1张丞相:指张九龄。2涵虚:包含天空,指天倒映在水中。3混太清:与天混成一体。4云梦泽:古时云泽和梦泽指湖北南部,湖南北部一代低洼地区。5济:渡。6端居:安居分析本诗抒情关键字句为 ;描绘的抒情形象为 ;创作背景为:望洞庭湖赠张丞相这是一首“干禄”诗。所谓“干禄”,即是向达官贵人呈献诗文,以求引荐录用。玄宗开元二十一年(733),张九龄为丞相,作者西游长安,以此诗献之,以求录用。全诗颂对方,而不过分;乞录用,而不自贬,不亢不卑,十分得体。由此体悟到的诗情为(1) ;(2) 。1. 试分析“气蒸云梦泽, 波撼岳阳城”一句中“蒸”和“

24、撼”字好在哪里?2. 尾联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五、【苏轼古诗词鉴赏】一、初中阶段苏轼诗歌整体感知初中阶段我们共学习苏轼四首古诗:分别是:水调歌头浣溪沙(两首)江城子。请背诵这四首词。1.了解苏轼生平: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世人称其为“苏东坡”。北宋著名文学家、书画家、词人,唐宋八大家之一,豪放派词人代表。与弟苏辙同登进士。因与宰相王安石政见不合,反对推行新法,降职密州。后罹“乌台诗案”,被贬黄州,后政治上几经起起伏伏,一贬再贬,最远被贬至海南。虽命运多舛,但苏轼一世旷达,淡定执著。他与他的父亲苏洵、弟弟苏辙,皆以文学名世,世称“三苏”。2.文学常识记忆性填空:苏轼,号 , 代伟大

25、的 派词人。3. 【温馨提示】部分诗歌创作时代:水调歌头:这首 “中秋词”是作者被贬密州时写的。政治失意,妻子亡故,弟弟远在他乡,词人心中十分苦闷;江城子是苏轼到密州上任时所写。当时,外敌不断袭扰边境,作为爱国心切、一贯主张抗敌的苏轼,年届“不惑而雄心勃勃”;浣溪沙 山下兰芽本词写于词人远谪黄州,游清泉寺所作;浣溪沙 簌簌衣巾是苏轼在徐州任太守时所作,作为地方官曾率众到城外求雨,得雨后谢雨路上写成。二、综合运用“悟诗情”“绘诗境”“赏名句”“析炼字”的方法,小组合作完成杜甫诗歌鉴赏。(一)水调歌头 苏轼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

26、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分析本诗抒情关键字句为 ;描绘的抒情形象为 ;由此体悟到的诗情为(1) ;(2) 。1.展开联想和想象,请用简洁生动的语言描绘“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一句所展现的画面。2.结合内容,谈谈你对“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的理解。3. 结合内容,谈谈你对“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理解。(二)江城子 密州出猎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

27、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分析本诗抒情关键字句为 ;描绘的抒情形象为 ;由此体悟到的诗情为(1) ;(2) 。1.展开联想和想象,请用简洁生动的语言描绘“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一句所展现的画面,如果由你朗读“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一句,你认为最应该重读的是哪一个词语,为什么?2. “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一句有什么含义?在表达上有什么好处?3. 结合诗歌内容,谈谈你对“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的理解。(三)浣溪沙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潇潇暮雨子规啼。谁道人生无再少? 门前流水尚能西! 休将白发唱黄鸡。分析本诗抒情关键字句为 ;描绘的抒情形象为 ;由此体悟到的诗情为(1)

28、;(2) 。1.展开联想与想象,描述词上阕的“溪边风光图”的情景。2.结合诗歌内容,谈谈你对“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一句的理解。(四)浣溪沙簌簌衣巾落枣花,村南村北响缫车,牛衣古柳卖黄瓜。酒困路长惟欲睡,日高人渴漫思茶,敲门试问野人家。分析本诗抒情关键字句为 ;描绘的抒情形象为 ;由此体悟到的诗情为(1) ;(2) 。1. 展开联想与想象,描述词上阕的的田园情景。2.下片刻画出一位怎样的知州形象,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六、【李清照古诗复习目标】1.了解李清照生平及创作风格;2.熟知初中阶段李清照诗的思想感情;3.掌握李清照诗的鉴赏题目。【课上复习过程】一、初中阶段李清

29、照诗歌整体感知1. 初中阶段我们共学习李清照三首古诗:分别是:如梦令武陵春醉花阴请背诵这三首古诗。2. 了解李清照生平:(1)李清照 (1084-1155) 号易安居士,南宋杰出女文学家,章丘明水(今属济南)人。(2)李清照她出生于一个爱好文学艺术的士大夫家庭,与太学生赵明诚结婚后一同研究金石书画,过着幸福美好的生活。靖康之变后,她与赵明诚避乱江南,丧失了珍藏的大部分文物。后来赵明诚病死,她独自漂流在杭州、越州、金华一带,在凄苦孤寂中度过了晚年。(3)李清照的词可以南渡为界,分为前后两期。前期词主要描写伤春怨别和闺阁生活的题材,表现了女词人多情善感的个性。如如梦令:她因赵明诚外出而作的相思怨别

30、词,更是情意深挚,别具一格。如醉花阴描写女词人在佳节又重阳时,倍感孤寂,于是以黄花自喻说:她的后期词则充满了物是人非事事休的浓重哀伤情调,从而表达了她对故国、旧事的深情眷恋。(4)李清照词的主要特点有:一是以其女性身分和特殊经历写词,塑造了前所未有的个性鲜明的女性形象,从而扩大了传统婉约词的情感深度和思想内涵。二是善于从书面语言和日常口语里提炼出生动晓畅的语言;善于运用白描和铺叙手法,构成浑然一体的境界。3.文学常识记忆性填空:李清照,号 , 代杰出女文学家。其诗歌特点为 。4. 【温馨提示】部分诗歌创作时代:(二)综合运用“悟诗情”“绘诗境”“赏名句”“析炼字”的方法,小组合作完成白居易诗歌

31、鉴赏。如梦令李清照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分析本诗抒情关键字句为 ;描绘的抒情形象为 ;创作背景为如梦令回忆一次愉快的郊游而作。由此体悟到的诗情为_1.描述“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所展现的图景。 2.一篇小令,才共六句,好似一幅图画,娓娓道来中流露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醉花阴李清照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佳节又重阳,玉忱纱厨,半夜凉初透。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分析本诗抒情关键字句为 ;描绘的抒情形象为 ;创作背景为醉花阴是作者早期和丈夫赵明诚分别之后所写。由此体悟到的诗情为(1) ;(2

32、) 。1、 这首词的词眼是什么?你从哪些语句中能够体会到这种愁呢?2. 试分析“玉忱纱厨,半夜凉初透”一句中“透”字的妙处。3. “人比黄花瘦”一句中“瘦”字与词中哪个字呼应?试分析这两个字的表达效果?4. 作者为什么要选在“九九重阳节”来写这首词呢?武陵春李清照(九上)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分析本诗抒情关键字句为 ;描绘的抒情形象为 ;创作背景:武陵春是作者避难浙江金华时所作。当年她五十三岁。已处于国破家亡之中,亲爱的丈夫死了,珍藏的文物大半散失了,自己也流离异乡,无依无靠,所以词情极其悲苦。由此体悟

33、到的诗情为(1) ;(2) 。1. 一个“倦”字表现了作者怎样的心绪? 2. “载不动许多愁”具体指哪些愁?3. “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被称赞为“创意出奇”、“出人意表”试分析这两句话好在哪里。 七、【辛弃疾古诗复习目标】1.大体了解辛弃疾生平及创作风格;2.熟知辛弃疾词的思想感情;3.掌握辛弃疾诗作的鉴赏题目。【课上复习过程】(一)初中阶段辛弃疾诗歌整体感知初中阶段我们共学习辛弃疾两首古诗:分别是: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九上)、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九上)。请背诵这两首古诗。1.了解辛弃疾生平:辛弃疾(11401207)南宋词人。字幼安,号稼轩,历城(今山东济南)人。我国历

34、史上伟大的词人和爱国者。 与苏轼齐名,并号称“苏辛”,史上与李清照并称“济南二安”。有人这样赞美过他:稼轩者,人中之杰,词中之龙。出生前13年,山东一带即已为金兵侵占,二十一岁参加抗金义军,不久归南宋。 2.文学常识记忆性填空:辛弃疾,字 ,号 , 代伟大的词人和爱国者。(二)综合运用“悟诗情”“绘诗境”“赏名句”“析炼字”的方法,小组合作完成辛弃疾词的鉴赏。(一)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辛弃疾(九上)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分析本诗抒情关键字句为 ;描绘的抒情形象为 ;创

35、作背景为:破阵子是辛弃疾的名篇之一。从题目看是寄给好友陈亮 , 抒发抗金壮志的。陈亮,字同甫,和辛弃疾同属主战派,又同遭投降派的打击迫害。118年,陈亮到带湖访问辛弃疾,一对志同道合的战友,促膝畅谈,共抒北伐壮志。之后,两人又作词唱和。本篇即作于带湖之会以后,自抒壮怀激烈与之共勉。 由此体悟到的诗情为(1) ;(2) 。1. 辛弃疾尽管“白发生”,却依旧眷恋自己曾经浴血征战的疆场。这种眷恋的情结从词 的 、 两个细节中可以读出。2. 用你的语言再现作者热爱的火热军旅生活。 3. 试着体味“沙场秋点兵”一句中“秋”字的表达效果。4.全词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词的最后一句,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慨

36、?(二)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九上)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分析本诗抒情关键字句为 ;描绘的抒情形象为 ;创作背景为:作者在公元1203年(宋宁宗嘉泰三年)六月被起用为知绍兴府兼浙东安抚使后不久,即第二年的阳春三月,改派到镇江去做知府。镇江,在历史上曾是英雄用武和建功立业之地,此时成了与金人对垒的第二道防线。每当他登临京口(即镇江)北固亭时,触景生情,不胜感慨系之。这首词就是在这一背景下写成的。由此体悟到的诗情为(1) ;(2) 1、“曹刘”、“孙仲谋”分别指谁?2、首句何处望神州?满

37、眼风光北固楼有何言外之意?3、下片前半部分,作者极力称赞孙权有何用意?4、末句用了什么典故?作者在这里想表达什么意思?八、【陶渊明古诗词鉴赏】一、初中阶段陶渊明诗歌整体感知初中阶段我们共学习陶渊明两首古诗:分别是:饮酒归园田居,请背诵这两首诗。【生平简介】陶渊明,字元亮,号五柳先生,东晋诗人。曾做过几年小官,他为实现“大济苍生”的理想抱负而不断尝试、不断失望。最后一次出仕,出任彭泽县令。有一次,县里派督邮来了解情况。有人告诉陶渊明说:那是上面派下来的人,应当穿戴整齐、恭恭敬敬地去迎接。陶渊明听后长长叹了一口气:“我不愿为了小小县令的五斗薪俸,就低声下气去向这些家伙献殷勤。”说完,就辞掉官职,回家去了。陶渊明当彭泽县令,不过八十多天。他这次弃职而去,便永远脱离了官场。后辞官回家,从此隐居,过着躬耕生活。他始终抱着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心态,田园生活是陶渊明诗问的主要题材,相关作品有饮酒归园田居桃花源记五柳先生传等。2.文学常识记忆性填空:陶渊明,号 , 代诗人。【温馨提示】两首诗均写于辞官归隐时期。饮 酒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