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课程标准最新.doc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4818263 上传时间:2023-05-17 格式:DOC 页数:39 大小:11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中物理课程标准最新.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9页
初中物理课程标准最新.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9页
初中物理课程标准最新.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9页
初中物理课程标准最新.doc_第4页
第4页 / 共39页
初中物理课程标准最新.doc_第5页
第5页 / 共3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初中物理课程标准最新.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物理课程标准最新.doc(3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2011年版)目 录 第一部分 前 言 一、课程性质 二、课程基本理念 三、课程设计思路 第二部分 课程目标 第三部分 课程内容 一、科学探究 二、科学内容第四部分 实施建议 一、教学建议 二、评价建议 三、教材编写建议 四、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建议 附 录 一、学生必做实验说明 二、行为动词说明 三、科学探究实例 第一部分前 言物理学是人类科学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研究物质、相互作用和运动规律的自然科学。它一直引领着人类探索大自然的奥秘,深化着人类对大自然的认识,是技术进步的重要基础。尤其是20世纪初建立的相对论和量子论,引发了物理学的革命,对化学、生物学、地学、天文学等

2、自然科学产生了重要的影响,推动了材料、能源、环境、信息等科学技术的进步,改变了人类的生产、生活的方式,对人类文明和社会进步做出了重要贡献。物理学的迅速发展及其相关技术的广泛应用,使基础教育物理课程面临新的机遇与挑战。为了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义务教育物理课程应体现物理学的本质,反映物理学对社会发展的影响;应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关注学生应对未来社会挑战的需求;应发挥在培养学生科学素养方面的重要作用。为此,本标准确定了学生经过义务教育阶段物理课程学习后应达到的要求。一、课程性质义务教育物理课程应综合反映人类在探索物质、相互作用和运动规律等过程中的成果。物理学不仅含有探索大自然的知识成果,而且含有探索

3、者的科学思想、科学方法、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等。义务教育物理课程作为科学教育的组成部分,是以提高全体学生科学素养为目标的自然科学基础课程。此阶段的物理课程不仅应注重科学知识的传授和技能的训练,而且应注重对学生学习兴趣、探究能力和创新意识以及科学态度、科学精神方面的培养。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是一门注重实验的自然科学基础课程。此阶段的物理课程应注意让学生经历实验探究过程,学习科学知识和科学探究方法,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义务教育物理课程应注重与生产、生活实际及时代发展的联系。此阶段的物理课程应关注学生的认知特点,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关注技术应用带来的社会进步和问题,

4、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正确的世界观。二、课程基本理念 (一)面向全体学生,提高学生科学素养以学生终身发展为本,以提高全体学生科学素养为目标,为每个学生的学习与发展提供平等机会,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使每个学生学习科学的潜能得到发展。 (二)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贴近学生生活,符合学生认知特点,激发并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通过学习和探索掌握物理学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并能将其运用于实践,为以后的学习、生活和工作打下基础。(三)注意学科渗透,关心科技发展让学生了解自然界事物的相互联系,注意学科间的联系与渗透,关心科学技术的新进展,关注科技发展给社会进步带来的影响,逐步树立科学的世界观。(

5、四)提倡教学方式多样化,注重科学探究在教学中,根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及教学对象灵活采用教学方式,提倡教学方式多样化。注重采用探究式的教学方法,让学生经历科学探究过程,学习科学研究方法,培养其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鼓励在物理教学中合理运用信息技术。 (五)注重评价改革导向,促进学生发展在新的评价观念指导下,构建多元化、发展性的评价体系,注重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结合,发展性评价与甄别性评价结合,以促进学生科学素养的提高、教师专业素质的发展和物理教学的改进。三、课程设计思路义务教育物理课程以提高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从课程基础性、实践性、时代性等方面提出了课程基本理念,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

6、和“情感态度价值观”三方面提出了课程目标。科学探究学习方式是提高学生科学素养的一种重要而有效的途径,在设置义务教育物理课程的内容时,将科学探究纳人“课程内容”。本标准中的“科学探究”包含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设计实验与制订计划、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分析与论证、评估、交流与合作等要索。本标准对这些要素分别提出了“科学探究能力的基本要求”。根据物理学的内涵,本标准以“物质”、“运动和相互作用”、“能量”为“课程内容”中“科学内容”的一级主题,对全体初中学生应掌握的物理内容提出了要求。每个一级主题含有若干二级主题,每个二级主题又含有若干三级主题。这些三级主题综合融进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和

7、“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方面的课程目标。为进一步将义务教育物理课程的基本理念和课程目标渗透到课程内容中,在科学内容中增设了样例和活动建议,它们不是硬性要求的内容,而是为了帮助教师理解科学内容中三级主题的具体含义。本标准还提出了实施建议,以便教师进一步参考。第二部分 课程目标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旨在提高学生的科学索养,让学生:学习终身发展必需的物理基础知识和方法,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在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时尝试运用科学知识和科学研究方法;经历科学探究过程,具有初步的科学探究能力,乐于参加与科学技术有关的活动,有运用研究方法的意识;保持探索科学的兴趣与热情,在认识自然的过程中获得成就感,能独立思考、敢于质

8、疑、尊重事实、勇于创新;关心科学技术的发展,具有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意识,树立正确的世界观,有振兴中华、将科学服务于人类的使命感与责任感。通过义务教育物理课程的学习,学生主要在以下三个方面得到发展。(一)知识与技能1认识物质的形态和变化、物质的属性、物质的结构与物体的尺度,了解新材料及其应用等内容,关注资源利用与环境保护等问题。2了解自然界多种多样的运动形式,认识机械运动和力、声和光、电和磁等内容,了解相互作用规律及其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3认识机械能、内能、电磁能、能量的转化和转移、能量守恒等内容,了解新能源的开发与应用,关注能源利用与可持续发展等问题。4了解物理学及其相关技术发展的大致历

9、程,知道物理学不仅含有物理知识,而且还含有科学研究的过程与方法、科学态度与科学精神。5有初步的实验操作技能,会用简单的实验仪器,能测量一些基本的物理量,具有安全意识,知道简单的数据记录和处理方法,会用简单图表等描述实验结果,会写简单的实验报告。(二)过程与方法l经历观察物理现象的过程,能简单描述所观察物理现象的主要特征,能在观察和学习中发现问题,具有初步的观察能力及提出问题的能力。2通过参与科学探究活动,学习拟订简单的科学探究计划和实验方案,有控制实验条件的意识,能通过实验收集数据,会利用多种渠道收集信息,有初步的信息收集能力。3经历信息处理过程,有对信息的有效性、客观性做出判断的意识,经历从

10、信息中分析、归纳规律的过程,尝试解释根据调查或实验数据得出的结论,有初步的分析概括能力。4能书面或口头表述自己的观点,能与他人交流,有自我反思和听取意见的意识,有初步的信息交流能力。5通过学习物理知识,提高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养成自学能力,学习物理学家在科学探索中的研究方法,并能在解决问题中尝试应用科学研究方法。(三)情感态度价值观1有学习物理的兴趣,有对科学的求知欲,能保持对自然界的好奇,乐于探索自然,能领略自然界的美妙与和谐,对大自然有亲近、热爱及和谐相处的情感。2有将科学技术应用于日常生活、社会实践的意识,乐于探究日常用品或新产品中的物理学原理,乐于参与观察、实验、制作、调查等科学

11、实践活动,有团队精神。3有克服困难的信心和决心,能总结成功的经验,分析失败的原因,体验战胜困难、解决物理问题时的喜悦。4养成实事求是、尊重自然规律的科学态度,不迷信权威,勇于创新,有判断大众传媒信息是否符合科学规律的初步意识,有将自己的见解与他人交流的意识,敢于提出与别人不同的见解,勇于放弃或修正不正确的观点。5关注科学技术对社会发展、自然环境及人类生活的影响,有保护环境及可持续发展的意识,能在个人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对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作出贡献,有将科学服务于人类的意识,热爱祖国,有振兴中华的使命感与责任感。第三部分课程内容“课程内容”规定了义务教育物理课程的基本学习内容和应达到的基本要求。课程内

12、容由科学探究和科学内容两部分组成,其中科学内容包括物质、运动和相互作用、能量三个部分。科学内容中的举例是对科学内容要求的进一步解释,活动建议是为教学提供参考的活动实例。一、科学探究在本标准中,科学探究既是学生的学习目标,又是重要的教学方式。将科学探究列人“课程内容”,旨在让学生经历与科学工作者进行的相似的探究过程,主动获取物理知识,领悟科学探究方法,发展科学探究能力,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养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通常,科学探究涉及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设计实验与制订计划、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分析与论证、评估、交流与合作等要素。科学探究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在学生的科学探究中,其

13、探究过程可涉及所有的要素,也可只涉及部分要素。科学探究的要素应灵活渗透在教材和教学裸程内的各个方面。在义务教育物理课程的学习中,对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基本要求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科学探究要素科学探究能力的基本要求提出问题能从日常生活、自然现象或实验观察中发现与物理学有关的问题。能书面或口头表述发现的问题。了解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在科学探究中的意义。猜想与假设尝试根据经验和已有知识对问题的可能答案提出猜想。能对探究的方向和可能出现的探究结果进行推测与假设。了解猜想与假设在科学探究中的意义。设计实验与制订计划经历设计实验与制订计划的过程。明确探究目的和已有条件。尝试考虑影响问题的主要因素,有控制变

14、量的意识。尝试选择科学探究方法及所需要的器材。了解设计实验与制订计划在科学探究中的意义。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能通过观察、实验和公共信息资源收集证据。会阅读简单仪器的说明书,能按要求进行操作。会使用简单仪器进行实验,会正确记录实验数据。具有安全操作的意识。了解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在科学探究中的意义。分析与论证经历从物理现象和实验中归纳科学规律的过程。能对收集的信息进行简单归类及比较。能进行简单的因果推理。尝试对探究结果进行描述和解释。了解分析与论证在科学探究中的意义。评估有评估探究过程和探究结果的意识。能关注探究活动中出现的新问题。有从评估中吸取经验教训的意识。尝试改进探究方案。了解评估在科学探究中

15、的意义。交流与合作有准确表达自己观点的意识。能表述探究的问题、过程和结果。能听取别人的意见,调整自己的方案。能坚持原则又尊重他人,有团队意识。了解交流与合作在科学探究中的意义。二、科学内容本标准的科学内容分为“物质”、“运动和相互作用”、“能量”三大部分,下表为科学内容的一级主题与二级主题。这种呈现形式不代表教材的结构或教学的顺序,教材编者可根据本标准编写不同特色的教材。科学内容中的样例与活动建议是为教师提供的教学参考,教师可以从中选用,也可以结合当地情况开展更切合实际的教学活动。义务教育物理课程应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体验等方式,经历科学探究过程,认识物理概念和规律,学习科学方法,树立正确的

16、世界观。一级主题二级主题1物质1l 物质的形态和变化l2 物质的属性l3 物质的结构与物体的尺度l4 新材料及其应用2运动和相互作用21 多种多样的运动形式22 机械运动和力23 声和光24 电和磁3能量31 能量、能量的转化和转移32 机械能33 内能34 电磁能35 能量守恒36 能源与可持续发展1物 质本主题所涉及的科学内容,与日常生活和自然现象密切相关,与科学技术的发展前沿有重要联系。学习这些内容能让学生在小学科学课程的基础上进一步认识物质世界。这部分内容大致分为三类。第一类是对于身边物质的初步认识,教学时应注意联系学生的生活;第二类是对于物质结构和物体尺度的初步认识,由于学生缺少直接

17、经验,因此要注意多种教学方法的运用。第三类是和当前蓬勃发展的材料科学相联系的,教学中应注意体会科学技术社会的关系。“物质”划分为以下四个二级主题。物质的形态和变化物质的属性物质的结构与物体的尺度新材料及其应用1.1 物质的形态和变化内容要求l.1.1 描述固、液和气三种物态的基本特征。列举自然界和生活中不同状态的物质及其应用。l.1.2 说出生活环境中常见的温度值。了解液体温度计的工作原理,会用常见温度计测量温度。尝试对环境温度问题发表自己的见解。例l 观察生活中常见的温度计,了解它们的使用方法和测温范围。例2 尝试对温室效应、热岛效应等发表自己的见解。1.1.3经历物态变化的实验探究过程,知

18、道物质的熔点、凝固点和沸点,了解物态变化过程中的吸热和放热现象。用物态变化的知识说明自然界和生活中的有关现象。例3 运用物态变化的知识,说明冰熔化、水沸腾等现象。l.1.4 用水的物态变化说明自然界中的一些水循环现象。了解我国和当地的水资源状况,有关心环境和节约用水的意识。活动建议(1)调查学校和家庭的用水状况,设计一个学校或家庭的节水方案。(2)调查当地水资源的利用状况,并对当地水资源的利用提出自己的见解。(3)调查当地农田灌溉的主要方式,了解节水灌溉技术。1.2 物质的属性内容要求1.2.1通过实验,了解物质的一些物理属性,如弹性、磁性、导电性和导热性等,用语言、文字或图表描述物质的这些物

19、理属性。例1 通过实验,了解金属或塑料的弹性。列举弹性在生活中应用的实例。例2 通过实验,了解物质的磁性和磁化现象。调查磁性材料在生活中的用途。例3 通过实验,了解物质的导电性,比较导体,半导体、绝缘体导电性能的不同。1.2.2知道质量的含义。会测量固体和液体的质量。例4 分别说出质量为几克,几十克,几百克,几千克的一些物品,能估测常见物体的质量。1.2.3通过实验,理解密度,会测量固体和液体的密度。解释生活中一些与密度有关的物理现象。1.2.4了解人类关于物质属性的研究对日常生活和科技进步的影响。例5 收集有关物质属性研究的信息。活动建议(l)测量一些固体和液体的密度。如让学生自己设计一种方

20、案,测量酱油、食用油、醋、盐、塑料制品、肥皂、牛奶等物品的密度。(2)调查生活中的一些日常用品,了解它们应用了物质的哪些物理属性。 1.3 物质的结构与物体的尺度 内容要求l.3.1 知道常见的物质是由分子、原子构成的。1.3.2知道原子是由原子核和电子构成的,了解原子的核式模型。了解人类探索微观世界的历程,关注人类探索微观世界的新进展。例1 用图形、文字或语言描述原子的核式模型。l.3.3 了解人类探索太阳系及宇宙的历程,知道对宇宙的探索将不断深人,关注探索宇宙的一些重大活动。例2 了解我国载人航天事业或探月工程的新成就。例3 阅读人类在探索宇宙历程中的有关事例。l.3.4 了解物质世界从微

21、观到宏观的大致尺度。例4 根据物体尺度的大小设计图表,按电子一原子核一原子一分子一生物体一地球太阳系一银河系的顺序排列并标出大致尺度。活动建议(1)观看介绍物质微观世界的科普录像资料。(2)观看有关人类探索宇宙的科普音像资料。(3)查阅、收集有关人类探索宇宙的资料。1.4 新材料及其应用内容要求l.4.1 通过收集信息,了解一些新材料的特点及其应用。了解新材料的发展给人类生活和社会发展带来的影响。例l 了解半导体的一些特点,了解半导体的应用对人类生活和社会发展的影响。例2 了解超导体的一些特点,了解超导体的应用对人类生活和社会发展的影响。例3 了解纳米材料的一些特点,了解纳米材料的应用对人类生

22、活和社会发展的影响。1.4.2有合理利用资源、保护环境的意识。能在个人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对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有所作为。活动建议(l)从图书馆、互联网上收集有关新材料研究和开发的信息,写一篇小论文。(2)参观生产某种材料(如建材)的工厂,调查生产这些材料可能造成的环境污染,提出治理的设想。2运动和相互作用物质处于永恒的运动和相互作用中,物质运动和相互作用的规律是物理学的核心内容,也是学习物理学的基础。这部分内容涉及较多的物理概念和规律,比较抽象。教学时应注意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发挥实验在物理教学中的重要作用,让学生经历对知识的探究过程,发展学生探究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

23、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运动和相互作用”划分为以下四个二级主题:多种多样的运动形式机械运动和力声和光电和磁2.1 多种多样的运动形式内容要求2.1.1知道机械运动,举例说明机械运动的相对性。2.1.2通过自然界和生活中的一些简单热现象,了解分子热运动的一些特点。知道分子动理论的基本观点。例 观察扩散现象,能用分子动理论的观点加以说明。2.1.3举例说明自然界存在多种多样的运动形式。知道世界处于不停的运动中。活动建议(1)观察生活中的机械运动现象,说明这些现象表现出的机械运动的相对性。(2)利用常用物品设计实验,说明组成物质的微粒在不停地运动。2.2 机械运动和力内容要求2.2.1会根据生活经验

24、估测长度和时间。会选用适当的工具测量长度和时间。例l 利用步长估测教室的长度。2.2.2用速度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通过实验测量物体运动的速度。用速度公式进行简单计算。2.2.3通过常见事例或实验,了解重力、弹力和摩攘力,认识力的作用效果。例2 通过实验,认识力可以改变物体运动的方向和快慢。例3 通过实验,认识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2.2.4用示意图描述力。会测量力的大小。知道二力平衡条件。2.2.5通过实验,认识牛顿第一定律。用物体的惯性解释自然界和生活中的有关现象。例4 运用惯性,解释当汽车急刹车、转弯时,车内可能发生时现象。2.2.6知道简单机械。通过实验,探究并了解杠杆的平衡条件。2.2

25、.7通过实验,理解压强。知道日常生活中增大和减小压强的方法。例5 估测自己站立时对地面的压强。2.2.8通过实验,探究并了解液体压强与哪些因素有关。知道大气压强及其与人类生活的关系。了解流体的压强与流速的关系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例6 了解飞机的升力是怎样产生的。2.2.9诵过实验,认识浮力。探究浮力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知道阿基米德原理,运用物体的浮沉条件说明生产、生活中的一些现象。例7 了解潜水艇浮沉的原理。活动建议(1)利用脉搏和步长,估测走路的平均速度。(2)学读汽车、摩托车上的速度表。(3)会看旅客列车时刻表。(4)用弹簧或橡皮筋制作简易测力计。(5)用饮料软管制作喷雾器。2.3 声和光

26、内容要求2.3.1通过实验,认识声的产生和传播条件。例1 在鼓面上放一些碎纸屑,敲击鼓面观察纸屑的运动。敲击音叉,观察与其接触的乒乓球的运动。例2 将闹钟放到玻璃罩中,抽去空气后,声音变小。2.3.2了解乐音的特性。了解现代技术中声学知识的一些应用。知道噪声的危害和控制的方法。例3 列举超声的应用实例。例4 举例说明如何减弱生活环境中的噪声。2.3.3通过实验,探究并了解光的反射定律,探究并了解光的折射现象及其特点。例5 探究光束在平面镜上反射时,反射角与入射角的关系。例6 通过光束从空气射入水中的实验,认识光的折射现象及其特点。2.3.4通过实验,探究平面镜成像时像与物的关系。知道平面镜成像

27、的特点及应用。2.3.5认识凸透镜的会聚作用和凹透镜的发散作用。探究并知道凸透镜成像的规律。了解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应用。例7 了解凸透镜成像规律在放大镜、照相机、投影仪中的应用。例8 了解人眼成像的原理,了解近视眼和远视眼的成因与娇正办法。2.3.6通过实验,了解白光的组成和不同色光混合的现象。例9 观察两只手电筒分别射出的红光与蓝光在白墙上重叠部分的颜色。2.3.7知道波长、频率和波速活动建议(1)调查社区或学校中噪声污染的情况和已采取的控制措施,提出进一步控制噪声的建议。(2)阅读说明书,学习使用投影仪或照相机。(3)用凸透镜制作简易望远镜,并用其观察远处景物。2.4 电和磁内容要求2.4

28、.1观察摩擦起电现象,探究并了解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例1 举例说明生活中的静电现象。2.4.2通过实验认识磁场。知道地磁场。2.4.3通过实验,了解电流周围存在磁场。探究并了解通电螺线管外部磁场的方向。2.4.4通过实验,了解通电导线在磁场中会受到力的作用,知道力的方向与哪些因素有关。例2 了解动圈式扬声器的结构和原理。例3 了解直流电动机的工作原理。2.4.5通过实验,探究并了解导体在磁场中运动时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了解电磁感应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例4 了解发电机的工作原理。2.4.6知道电磁波。知道电磁波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了解电磁波的应用及其对人类生活和社会发展的影响。

29、例5 举例说明电磁波的存在。知道光是电滋波。例6 了解广播电台的发射频率和波长。例7 知道手机和卫星通信等都是电磁波的应用。活动建议(1)利用磁铁和缝衣针制作指南针,验证同极相斥、异极相吸的现象。(2)研究动圈式扬声器是否可以作为动圈式话筒使用。(3)用电磁继电器制作一个简易自动装置。(4)调查电磁波在现代社会中的广泛应用。3能 量能量的转化和守恒定律是自然界的基本和普遍规律。它与很多学科都有关联,和生产、生活息息相关。这部分内容对于学生形成可持续发展的意识以及进一步学习其他科学技术,都是十分重要的。这部分内容具有较强的综合性,应注意与本课程其他内容的联系,注意和其他学科的交叉,注意能源、环境

30、与可持续发展的关联。“能量”划分为以下六个二级主题:能量、能量的转化和转移机械能内能电磁能能量守恒能源与可持续发展3.1 能量、能量的转化和转移 内容要求3.1.1了解能量及其存在的不同形式。描述各种各样的能量和生产、生活的联系。3.1.2通过实验,认识能量可以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不同形式的能量可以互相转化。3.1.3结合实例,认识功的概念。知道做功的过程就是能量转化或转移的过程。例l 试管中的水蒸气把橡胶塞弹出(实验时注意安全),水蒸气对橡胶塞做功,将水蒸气的内能转化成了橡胶塞的机械能。例2 电流通过电炉丝,电流做了功,将电能转化成了内能。活动建议讨论大阳能在地球上是怎样转化成各种形

31、式的能的。3.2 机械能内容要求3.2.1知道动能、势能和机械能。通过实验,了解动能和势能的相互转化。举例说明机械能和其他形式能量的相互转化。例1 用荡秋千的过程定性说明动能和势能的转化情况。3.2.2知道机械功和功率。用生活中的实例说明机械功和功率的含义。3.2.3知道机械效率。了解提高机械效率的途径和意义。例2 测量某种简单机械的机械效率。3.2.4了解人类使用机械的历程。了解机械的使用对社会发展的作用。活动建议查找资抖,了解人类利用机械的历程,写一篇调查报告。3.3 内能内容要求3.3.1了解内能和热量。从能量转化的角度认识燃料的热值。3.3.2通过实验,了解比热容,尝试用比热容说明简单

32、的自然现象。3.3.3了解热机的工作原理。知道内能的利用在人类社会发展史上的重要意义。例了解蒸汽机,内燃机,汽轮机,喷气发动机的基本原理及这些发动机对生产力发展所起的作用以及对环境的影响。活动建议从炊事、取暖、交通等方面对当地燃料结构近年来的变化作调查研究,从经济、环保和社会发展等方面进行讨论。 3.4 电磁能 内容要求3.4.1从能量转化的角度认识电源和用电器的作用。3.4.2知道电压、电流和电阻。通过实验,探究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理解欧姆定律。3.4.3会看、会画简单的电路图。会连接简单的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说出生产、生活中采用简单串联或并联电路的实例。了解串、并联电路电流和电压的特点

33、。3.4.4会使用电流表和电压表。3.4.5结合实例理解电功和电功率。知道用电器的额定功率和实际功率。例l 调查常见用电器的铭牌,比较它们的电功率。3.4.6通过实验,探究并了解焦耳定律。用焦耳定律说明生产、生活中的一些现象。3.4.7了解家庭电路。有安全用电和节约用电的意识。例2 了解我国家庭用电的电压和频率。活动建议(1)学读家用电能表,通过电能表计算电费。(2)调查当地近年来人均使用电能的变化,讨论它与当地经济发展的关系。3.5 能量守恒内容要求3.5.1知道能量守恒定律。列举日常生活中能量守恒的实例。有用能量转化与守恒的观点分析问题的意识。3.5.2从能量的转化和转移的角度认识效率。3

34、.5.3知道能量的转化和转移有一定的方向性。例 知道热水散发的能量不可能全部自动聚集起来。活动建议(1)讨论和分析简单的永动机设计方案,说明永动机是不可能造成的。(2)查阅资料或访问农机、汽车维修等专业人员,了解内燃机中燃料释放热量的去向,讨论提高效率的可能途径。(3)调查当地几种炉灶的能量利用效率,写出调查报告。3.6 能源与可持续发展内容要求3.6.1结合实例,说出能源与人类生存和社会发展的关系。例1 列举不同历史时期人类利用的主要能源。3.6.2列举常见的不可再生能源和可再生能源。3.6.3知道核能等新能源的特点和可能带来的问题。例2 了解处理核废料的常用办法。3.6.4了解我国和世界的

35、能源状况。对于能源的开发利用有可持续发展的意识。例3 了解我国和世界的核能利用新进展。活动建议(1)收集资料,举办小型报告会,讨论能源的利用带来的环境影响,如大气污染、酸雨、温室效应等,探讨应采取的对策。(2)了解当地空气质量的状况,调查、分析空气质量变化的原因。(3)了解有关提倡低碳生活方面的一些信息,调查当地使用的主要能源及其对当地经济和环境的影响,提出开发当地可再生能源的建议。第四部分实施建议一、教学建议(一)重视科学探究式教学1正确认识科学探究式教学在义务教育物理课程中,实施科学探究式教学对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具有重要的作用。因此,在科学探究中,教师不仅应关注让学生通过探究发现某些规律,

36、而且应注重在探究过程中发展学生的探究能力,提高探索兴趣,增进对探究本质的理解,培养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由于探究的问题常常涉及某一物理知识,这就容易造成教师把注意力仅放在知识目标上,而忽视“过程与方法”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达成,这是实施探究式教学时教师应特别注意的。本标准把发展科学探究能力作为义务教育物理课程的一项重要目标,在“课程目标”中,对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提出了总体要求,又在“科学探究能力目标”中,分别对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设计实验与制订计划、进行实验与收集征据、分析与论证、评估、交流与合作七个要素对应的科学探究能力提出了具体要求。教学中应把科学探究能力目标进一步分解细化,并根据自

37、己的教学实践,转化为具体的教学目标和教学设计。2合理设计科学探究活动在探究式教学设计中,应首先依据课程目标和教学内容确定教学目标,如考虑通过探究活动,学生在科学内容的学习上应达到什么目标,在能力培养上应突出哪些方面,应注意哪些“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的目标渗透等。另外,还应根据教学内容、学生情况及实验条件等预设探究活动的大致过程,并且清楚探究活动中的难点、重点与兴奋点等。在进行科学探究活动过程中,常常会出现节外生技”的情形,因此在教学设计中应预设哪些地方可能出现问题,解决这些问题的方式可能有哪些等。探究式教学的设计,要循序渐进,既要整体考虑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目标的逐步达成,又要分别考虑每次探究活动

38、的侧重点。由于课时所限,不可能在每次探究活动中各个要素都面面俱到。一次科学探究活动可以侧重某些探究要素,通过一系列的探究活动,使所有要素对应的探究能力都得到培养,这不仅有利于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完成科学探究任务,而且能使所侧重的探究过程更加深入、具体,这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另外,教师还可结合当地条件和学生情况等设计一些课题,或让学生自己提出课题进行探究。这些自主设计的课题为实现本标准中所要求的科学探究能力目标提供了更多的课程资源。教师可引导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对这些课题进行探究,这样使探究环境更加开放,时间也比较机动,为培养学生科学探究能力提供了更有利的条件。3有效实施探究式教学在进行探究

39、式教学时,教师应创设一定的探究情境,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例如,通过引入生活实例或进行小实验等,设计认知冲突,使学生带着疑问、充满好奇地开始进行科学探究活动。在科学探究活动中,应鼓励学生积极、大胆地参与,避免包办代替、简单否定等。例如,当学生所提的问题意义不大、针对性不强时,教师应给予鼓励和帮助,尽可能指出其合理之处,使学生看到自己的成绩,有继续参与的勇气,同时引导学生提出更好的问题。其实,在探究活动中,学生出现问题(如探究方案不够科学严谨,操作过程有误,或收集数据存在问题等)是正常现象,对此,教师应仔细观察,分析学生出现问题的原因,尽可能将学生的问题转化为课程资源,并将这些资源作为案例帮助学生

40、纠正错误,引导其进行科学探究。要正确理解科学探究,在探究教学中不仅要注重探究的结果,而且要注重探究的过程,落实本标准中对学生科学探究能力提出的基本要求。在本标准中,有“通过实验”“经历”等行为动词,这表明探究过程既是学习过程,也是课程目标的要求。要让学生真正经历探究过程,不要为了赶进度而在学生还没有进行足够思考时草率得出结论。在科学探究课结束前,教师应对学生的探究活动进行总结和评价,如分析哪些操作是正确的,哪些操作是错误的,并且说明为什么。在这样的反馈过程中,学生对自己的探究行为便有了反思,他们便知道如何修正错误,做得更好。这将提高科学探究课的效率,有利于学生探究能力的发展。(二)发挥实验在物

41、理教学中的重要作用实验教学是物理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落实物理课程目标,全面提高学生科学素养的重要途径。要发挥实验在物理教学中的重要作用,需要正确认识物理实验的教学目标,注意把握实验教学的特点,合理开发实验教学的课程资源。在物理课程中,实验和科学探究有着紧密的联系。从科学探究的角度看,实验是科学探究的重要方式之一。从实验教学的角度看,物理实验通常包括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等。跟科学探究一样,实验教学也具有多维的课程目标,除了学习知识、训练技能以外,物理实验还应在发展实验能力、提高科学素养方向发挥重要作用。应让学生通过设计实验、收集和分析实验数据等自主活动来提高实验能力,让学生在实验中认识尊重客观数

42、据的重要性,从而养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在实验的相互配合中发扬合作精神,在认真收集、处理实验信息中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等。本标准对义务教育物理课程的实验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在“内容要求”中,凡是用“通过实验”这一措辞陈述的知识内容,都必须通过实验来学习,这些实验是必须做的,是本标准对物理实验的基本要求。除此之外,为提高教学效果,教师还应尽最创造条件做一些其他力所能及的物理实验。本标准所要求的物理实验,可根据实验内容、教学目标、实验条件等,设计成演示实验或学生实验,有条件的学校应根据具体情况适当增设一些学生实验,增加学生的动手机会。无论是演示实验还是学生实验,都尽量让学生明确实验目的,理解

43、实验原理。做演示实验时,由于实验的操作者是教师,学生的主要任务是观察和思考。因此,教师应注意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启发学生对实验现象所说明的问题进行积极思考和交流。进行学生实验时,应让学生在理解实验方案的前提下,自己选择实验器材,组合实验装置,自主进行实验。发给学生的文字资料应有利于学生积极思考,避免把实验步骤一条条地罗列给学生,并代替学生绘制各种表格,让学生“按方抓药”不求甚解地在表格中填入数据,这种菜单式的实验操作模式固然容易得出顶预期的实验结果,但不利于学生实验探究能力的培养。应通过各种途径开发实验课程资源。教师可用已有的实验器材进行实验教学,也可用效果更明显、实验误差更小的新实验器材进

44、行实验教学,还可让学生了解一些新的实验技术。同时,应大力提倡用身边的物品做实验,例如使用饮料瓶等日常用品进行物理实验,这样既可以拉近物理学与生活的距离,让学生深切地感受到科学的真实性,又补充实验课程资源,有利于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三)在科学内容教学中注意落实三维课程目标1依据课程目标进行教学没计物理概念和规律是“课程内容”中科学内容的重要部分。在物理概念和规律的教学设计中,教师通常更加关注知识点的落实,因此,“知识与技能”的目标更能得到关注,而“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课程目标则容易被忽视。要做好物理概念和规律的教学设计,不仅应重视物理概念和规律的具体内容、意义、适用条件等,而且还应重

45、视学生建立物理概念、学习物理规律的过程。在这些过程中,学生不仅应学到物理知识,而且应学到科学方法,发展探究能力,逐步形成科学态度与科学精神等。为了在物理概念和规律的教学中体现“过程与方法”课程目标,通过物理概念和规律的教学发展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等,就需要把收集信息、处理信息、解释信息的过程,以及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等过程,都列入教学设计的范畴。显然,按照这样的教学设计,教师的教学方式必须有相应的改变,教师需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学环境,并使学生尽量有合作、交流,调查、质疑、辩论的机会,教学中教师要与学生积极互动,促进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在进行科学内容的教学设计时,应注意融进“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课程目标。应注意控制教学内容的难度,循序渐进、由浅入深,注意保护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其能体验到成功的愉悦。在教学设计中应注重联系学生生活中的事例,让学生乐于探索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引导学生从自然走向物理,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在教学设计中,还需注意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及科学精神。2让学生学会用物理知识和方法来解决问题要使学生学会用物理知识和方法来解决问题,首先要增强学全应用物理知识解决问题的意识。要做到这点,在物理概念和规律教学时,教学内容应尽量取材于学生的生活实际,让学生从熟悉的情境中学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