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区划.ppt

上传人:sccc 文档编号:4826234 上传时间:2023-05-17 格式:PPT 页数:21 大小:285.5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十四章区划.ppt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第十四章区划.ppt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第十四章区划.ppt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第十四章区划.ppt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第十四章区划.ppt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十四章区划.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十四章区划.ppt(2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十四章 区划,第一节 行政区划,一、行政区划分原则1、政治原则2、经济原则3、民族原则4、历史原则5、自然原则,二、中国行政区划的演变1、旧中国的行政区划演变(1)秦以前使用分封制(2)秦以后多采用三级管理制度2、建国后的行政区划改革(1)大行政区的设立与撤销(2)省区的变更(3)建立民族自治区(4)中央直辖市的调整,三、我国行政区划的现状1、根据第四部宪法第30条,我国行政区划划分为:(1)全国分为省、自治区、直辖市(2)省、自治区分为市、县和自治州、自治县(3)县、自治县分为乡、民族乡、镇2、第31条又规定“国家在有必要的时候得设立特别行政区”3、现在中国的行政区域划分为34个省级行政区

2、:23个省、5个自治区、4个直辖市和2个特别行政区,四、行政区划的改革问题1、现行行政区划存在的若干问题(1)行政区层次多而乱(2)省级行政区数目偏少(3)行政区划缺乏标准2、行政区划改革趋势(1)减少行政管理层次(2)实行市县分类分等管理,第二节 自然区划,一、自然区划的原则1、综合性原则2、主导因素原则3、发生学原则4、区域共轭性原则,二、自然区划的方法1、传统方法叠置法、主导标志法、地理相关法、景观制图法、定量分析法2、现代方法聚类分析法、遥感分析法3、区划单位的等级系统可以“自上而下”顺序划分,也可以“自下而上”逐级合并。,三、主要区划方案1、1954年中国自然区划草案:罗开富(1)依

3、据与步骤 根据季风影响程度,将中国分为东西两半壁 东部根据温度不同分出四个区;西部根据干燥程度及高度变化分出两个区;东西交界划出康滇区 根据地形因素分出23个副区(2)评价 优点:是解放后第一个方案,起承上启下作用;区划单位的名称与地域名称相对应,便于记忆 缺点:理论上不严谨,2、1956年中国综合自然区划(初稿):黄秉维(1)依据和步骤 根据自然情况最主要的差异,分出三个自然区 按热量的地域差异,分出6个自然带和1个高寒区 按水分差异分出18个自然区 依植被、土壤条件分出28个自然地带 根据自然地带内生物气候条件的差异分出自然省 根据地貌和岩性划分自然州(2)评价 优点:理论上严谨,分级有指

4、标;首先把辽东和辽宁南部划入华北区 缺点:命名太费解,无地名意义;暖温带被分为东西两块,违反了区域共轭性原则,3、1961年中国自然区划:任美锷(1)特点 运用综合性和主导因子相结合的原则 认为区划的指标要有灵活性 认为区划指标的数量定级要有灵活性 认为区划单位的等级不应太多太繁,区域单位的名称应简单化,命名与常用的地域名称相适应(2)依据 根据自然差异的主要矛盾以及利用改造自然的不同方向,将全国划分为8个自然区、23个自然地区和65个自然省。(3)评价 优点:简便 缺点:有些区划的归属尚在讨论之中,4、1963年以发展农、林、牧、副、渔为目的的自然区划:侯学煜(1)特点:目的明确、具体,偏重

5、于实用(2)依据和步骤 按照热量指标,划出6个自然带和1个高寒区 根据大气水热条件结合状况不同,分为29个自然区,5、1984年中国综合自然区划概要:席承藩(1)特点:目的为大农业服务(2)依据和步骤 首先把全国划分为三大区域 按温度状况把东部季风区域分为9个带,把西北干旱区域分为2个带,把青藏高寒区域分为2个带 根据地貌条件将全国划分为44个区,6、1985年中国自然地理,总论:中国科学院(1)特点:目的为教学服务(2)依据和步骤 首先把全国划分为三大区 按温度、水分条件的组合及其在土壤、植被等方面的反映,划分出7个自然区 按地带性因素和非地带性因素的综合指标,划分出33个自然副区,7、19

6、95年中国自然地理:赵济(1)特点:目的为教学服务(2)依据和步骤 根据自然情况的主要差异,将全国划分为三个大区 根据水热条件的组合不同,将全国划分为7个自然地区 根据地形的差异,将全国划分为35个自然地理分区,第三节 经济区划,一、经济区划的理论基础1、经济区 经济区是以综合性大中城市为中心组织起来的,具有全国专门化职能的经济活动空间组合单元。2、经济区的影响因素(1)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2)人口和劳动力(3)技术因素(4)交通运输(5)生产关系,3、经济区的类型(1)经济类型区:根据区内同一性和区外差异性原则确定的经济区。(2)部门经济区:根据地区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的差异确定的经济区。

7、(3)综合经济区:根据区内经济结构的差异互补和相互联系(非同一性)原则确定的经济区。,二、经济区划的原则1、经济原则(1)国家经济体系和地区优势相结合(2)地区经济专门化方向和综合效益相结合(3)经济区划与行政管理相结合(4)国内劳动地域分工和国际化分工相结合(5)地区经济发展现状和发展规划相结合2、生态原则3、社会原则,三、中国综合经济区划的几种方案1、“三分法”综合经济区2、“五分法”综合经济区(方案一)3、“五分法”综合经济区(方案二)4、“六分法”综合经济区(方案一)5、“六分法”综合经济区(方案一)6、“七分法”综合经济区7、“十分法”综合经济区,四、三大经济地带和七大经济区1、三大经济地带(1)东部地带(2)中部地带(3)西部地带2、七大综合经济区(1)环渤海经济区(2)东北经济区(3)长江三角洲及沿江经济区(4)中部五省经济区(5)东南沿海经济区(6)大西南经济区(7)西北经济区,第四节 综合区划,一、综合区划的目的为制定区域可持续发展战略服务。二、综合区划的主要依据资源、环境、发展的基本条件和潜力,现有的生产力水平、面临的主要任务及发展方向。,三、八大综合区1、东北区2、华北区3、晋陕内蒙古区4、长江中下游区5、东南区6、西南区7、西北区8、青藏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施工/环境 > 农业报告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