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考点环境、艺术、语言.ppt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4831887 上传时间:2023-05-18 格式:PPT 页数:132 大小:545.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说考点环境、艺术、语言.ppt_第1页
第1页 / 共132页
小说考点环境、艺术、语言.ppt_第2页
第2页 / 共132页
小说考点环境、艺术、语言.ppt_第3页
第3页 / 共132页
小说考点环境、艺术、语言.ppt_第4页
第4页 / 共132页
小说考点环境、艺术、语言.ppt_第5页
第5页 / 共13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小说考点环境、艺术、语言.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说考点环境、艺术、语言.ppt(13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环境、艺术手法(含语言),2014一轮复习小说阅读,通州区石港中学高三语文备课组,一、人物活动的特定场所环境 一篇小说,除了要展示五光十色的社会环境,还要描写千姿百态的自然环境。环境形成人物性格,是人物活动的特定场所。对小说环境描写的考查是小说阅读考查的一个重要方面。,考查重点:,例如:,【规律总结】在高考中,对小说环境的考查多和表达技巧、形象鉴赏结合在一起。具体而言,本考点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考查:,二、小说表情达意的技巧艺术手法 小说技巧指小说创作所运用的各种艺术手法,它是作家驾驭文学语言,熟练而又独特地运用多种表现方法、表达方式、修辞手段、布局谋篇来构思文学作品、塑造文学形象的艺术技能

2、。强调分析小说的“主要表现手法”,就是通过文本阅读,找出作者表达主题的方法,体悟小说艺术特征,以此提高对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1.表达方式 表达方式指表述特定内容所使用的特定的语言方法、手段。它是文章构成的一种形式要素。常见的表达方式有记叙、描写、抒情、说明和议论,小说运用最多的是记叙和描写。(1)记叙是作者对人物的经历和事件的发展变化过程以及场景、空间的转换所做的叙说和交代。记叙的方式多种多样,常见的有顺叙、倒叙、插叙、补叙、平叙。常用的人称有第一人称、第二人称和第三人称。,(2)描写(包括心理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神态描写、外貌描写、细节描写、环境描写等)是把描写对象的状貌、情态描绘出

3、来,再现给读者的一种表达方式。描写的手法运用得好,能逼真传神、生动形象,使读者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临其境,从中受到强烈的艺术感染。,2.表现手法 表现手法是作者在行文措辞和表达思想感情时所使用的特殊的语句组织方式,凡是能使文章整体或部分产生鲜明强烈的表达效果,感染读者的手段或方法,都可视为表现手法。分析一篇作品,具体地可以由点到面地来抓它的特殊表现手法。小说中常用到的几种特殊的表现手法有烘托、对比、点面结合、以小见大等。,3.修辞手法 修辞手法就是通过修饰、调整语句,运用特定的表达形式以提高语言表达作用的方式或方法。修辞手法的使用可使语言变得更生动,更有表现力。,三、小说内容的载体语言 小说

4、的语言分为人物语言和叙述人语言。人物语言不同于作家自己的语言,它要符合人物的身份,体现人物的性格特点。叙述人语言是作者叙述事件、描绘环境、刻画人物、说明情况、发表议论、抒发感情的语言,最能够体现作者的语言风格。,对小说的艺术手法及语言的考查是小说阅读考查的重要方面之一,例如:,【规律总结】在高考中,对艺术手法及语言的考查形式是多样的。其中对艺术手法的考查主要集中在情节结构技巧、环境描写技巧、人物塑造手法等方面。而对表达技巧的考查则不仅限于某种手法的判定上,更多的是考查这种手法在塑造人物形象方面的作用、效果,因此它往往把手法的判定和表达效果的分析综合起来考查。,例1 2011江苏卷 这是你的战争

5、文本解析:第1节:蒙上白色、雪花飘扬暗示了时代背景,墙上的标语渲染了战争的气氛,开篇扣题。交代了故事发生的时代背景。第2节:介绍征调动员大会的情况,为下文情节的发展做了铺垫。第3节:表现了孟弗之教授的敬业精神;一群热血沸腾、摩拳擦掌的爱国青年形象跃然纸上。第4节:“递”“接”“还”这些温馨的动作,既表明孟先生对应征学生的欣赏、爱护、支持、赞扬,及由衷地高兴,又表现了师生在民族大爱的召唤下情感的交融。,第5节:雪越下越大,暗示战事紧急,形势严峻。孟弗之对本在应征之列,却为了个人的创作计划不去应征的蒋姓学生持反对态度。蒋姓学生形象与其他热血青年形成对比。“你无论怎样多才,做人是不能打折扣的。”这是

6、全文中比较重要的一句话,需要仔细理解。第6节:澹台玮不在征调之列,却放弃开拓新学科,主动应征,与蒋姓学生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一个自私,一个无私;一个胆小,一个勇敢;一个忧己,一个忧国。二人形象跃然纸上。“腊梅林”象征青年们志愿保家卫国的纯洁无瑕的爱国情。澹台玮走入腊梅林,人与梅相映,隐喻坚贞人格。,【阅读启示】鉴赏作品的艺术手法,先要找出作品运用了何种艺术手法。一般先找出作品突出使用的艺术手法,然后分析其表达效果。比如本文中运用了细节描写的表现手法,其中手帕的细节描写表现了孟弗之作为老师对学生的嘉许和关爱。,1.文中第节师生问答的内容,与上下文的人、事叙写有何关联?(4分)【审题推断】细审文本及

7、题干,写出你读取的有效信息和由此推断出的结论。【信息1】上文写了征调动员大会的情况,第节写了被征调人员的条件。推论:对征调动员大会做补充。,【信息2】第节写了孟弗之对征调大学生入伍的积极支持态度。下文分别写了工学院三年级学生、蒋姓学生以及孟弗之的外甥对应征入伍的不同态度。推论:写征调条件及孟弗之的态度,为下文具体描写不同学生的形象做了铺垫。,【解题指导】第一步:审读题意,明确这是对第节师生问答的内容这一情节作用的考查。要结合上下文的人、事叙写分析。第二步:分析全文的情节结构,并在脑中简单概括。全文共涉及了以下主要情节:第节,交代背景,战场急需译员,学校举行了征调动员大会;第节,孟弗之上完课后与

8、学生的问答;第节,孟弗之对志愿入伍的工学院三年级学生的支持、爱护;第节,孟弗之反对四年级蒋姓学生不愿应征入伍;第节,孟弗之的外甥主动应征。,第三步:第节师生问答体现了学生的爱国热情。第四步:从上下文的情节看,第节师生问答补充上文征调动员大会的内容,联系第节叙写孟弗之对志愿入伍的工学院三年级学生的支持、爱护,第节反对四年级蒋姓学生不应征入伍与第节他的外甥主动应征,然后加以分析。第五步:结合答题的一般模式组织出答案。,【规范答案】(1)补充交代上文征调动员大会的内容。(2)为下文具体描写不同的学生形象做铺垫。(不同的学生形象指充满爱国热情的工学院学生、逃避征调的蒋姓学生、主动要求入伍的澹台玮)得失

9、反思:回答段落的作用,须理清文章的结构,把握文章的思路。根据下文内容分析其从内容和结构两方面的作用。,【鉴赏表现手法】2.文中的手帕细节描写表现了人物什么样的情感活动?请具体说明。(4分)【审题推断】细审文本及题干,写出你读取的有效信息和由此推断出的结论。【信息1】孟弗之想说几句嘉奖的话,却觉得话语都很一般。孟弗之将叠得方整的手帕递给志愿应征的大学生擦沿鬓角流下来的雪水。而后又将已是湿布的手帕顶在自己的头上。,推论:表现出孟弗之对应征学生的欣赏、爱护、支持、赞扬,并由衷地高兴。【信息2】一个学生接过,又递给另一个。推论:志同道合的同学间的默契、互助。,【解题指导】第一步:用了什么方法。本题题干

10、已明确指出文中用了细节描写的方法。第二步:表达了什么内容。文中写三年级的几个学生愿意当志愿者,他们将生死置之度外,把保卫祖国视为分内之事,这种爱国热情让孟弗之很感动。,第三步:有何效果或作用。孟弗之先生将叠得方整的手帕递给志愿应征的大学生擦沿鬓角流下来的雪水,而后又将已是湿布的手帕顶在自己头上,“递”“接”“还”这些动作既表明孟先生对应征学生的欣赏、爱护、支持、赞扬,并由衷地高兴,又表现了师生在民族大爱的召唤下情感的交融。,【规范答案】(1)面对洋溢着爱国热情要做志愿者的学生,递手帕的行动表现了孟弗之作为老师的嘉许和关爱。(2)学生间的递、接,表现了志同道合的同学间的忘形与契合。(3)师生间的

11、递、接、还,表现了彬彬有礼的师生在民族大爱的召唤下情感的水乳交融。得失反思:鉴赏作品的表现手法,答题的一般思路可以这样:(一)确定运用了什么手法;(二)表达了什么内容;(三)有什么效果或作用。,高考专家如是说:本题考查考生鉴赏文学作品主要表现手法的能力,具体考查考生对动作细节的分析。分析细节描写对于小说来说主要从其对人物、情节、主题等方面的作用来分析,分析的准确、全面是本题区分度所在。,直击高考:,高考状元如是说:老师在讲解细节描写的作用时曾系统地总结过。做这一题时,我先抓住了几个细节性的动词,然后联系每个人物在当时的气氛感染下,揣摩出了几类人物的情感活动,既有孟弗之老师自己的心理,也有学生当

12、时的情感。,阅卷老师如是说:在今年的高考阅卷现场,大部分考生都能答出孟先生对应征学生的欣赏、爱护,但忽视了生生之间传递的情感和在抗战这个大背景下这种情感的升华。可见考生答题时需全面、细致,不能只看到非常明显的作用。,3.孟弗之与蒋姓学生、萧子蔚与澹台玮的对话场景,对比鲜明,请从学生形象和对话情境两个方面加以分析。(6分)【审题推断】细审文本及题干,写出你读取的有效信息和由此推断出的结论。【信息1】蒋姓学生本在应征之列却为了个人的创作计划不去应征。推论:蒋姓学生自私自利,逃避责任,灵魂丑恶。,【信息2】澹台玮不在应征之列但放弃开拓新学科,主动应征。推论:澹台玮人格高尚。【信息3】孟弗之对蒋姓学生

13、不去应征持反对态度,蒋姓学生却反唇相讥。推论:师生关系很不融洽。,【信息4】萧子蔚对澹台玮放弃学业感到惋惜,而对他志愿应征又持支持态度。推论:师生相互尊重,关系和谐。,【解题指导】本题考查欣赏作品的形象,赏析作品的内涵,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的能力。此题考查对比写法的作用和效果。此题涉及多个知识点。两个对话场景,两个不同的学生形象,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学生形象:本在应征之列却为了个人的创作计划不去应征的蒋姓同学与不在应征之列但放弃开拓新学科,主动应征的澹台玮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对话情境:孟弗之对蒋姓学生不去应征持反对态度,蒋姓学生却反唇相讥,师生关系很不融洽;萧子蔚对澹台玮放弃学业感到惋惜,而对他志愿

14、应征又持支持态度,师生相互尊重,关系和谐,对比也很鲜明。,【规范答案】(1)学生形象:同是高才生,四年级的蒋姓学生处心积虑逃避责任,灵魂丑恶;三年级的澹台玮毅然要求入伍,人格高尚。(2)对话情境:前者先平和交流而后尖锐冲突,一波三折,富于戏剧性。后者对话含蓄内敛,互通衷曲,蕴含诗意。得失反思:两个对话场景,两个不同的学生形象,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在文中找出人物形象的对比较容易,蒋姓学生与澹台玮形象对比鲜明。场景的对比则不太好概括,须抓住师生间的关系来考虑。,【环境描写的含义、作用】4.请探究文中自然景物叙写的深刻寓意,以及对表现人物的作用。(6分)【审题推断】细审文本及题干,写出你读取的有效信息

15、和由此推断出的结论。【信息1】自然环境的描写“昆明下着雪”“雪越下越大了”“只见院子里腊梅林一片雪白”“雪已停了,腊梅林上的雪已消了大半”“看他出了楼门,沿小路往腊梅林中去了”。,推论:结合当时的战事紧急的背景,可推知“雪”象征着笼罩着的越来越近的外敌入侵的战火。“腊梅林”象征青年们志愿献身保卫祖国的纯洁无瑕、迎难而上的爱国情。【信息2】孟弗之在与蒋姓学生发生冲突之后回到住处只见院子里腊梅林一片雪白。推论:暗喻孟弗之路遇蒋姓学生后的心情不好。,【信息3】雪由大到停再到已消了大半的变化过程。推论:暗示澹台玮和萧子蔚消解了内心的淡淡纠结,彼此之间理解更深了。【信息4】澹台玮与萧子蔚对应征达成共识,

16、然后出了楼门,走入腊梅林。推论:腊梅象征着澹台玮这类学生。,【解题指导】第一步:审题,本题主要考查探究自然景物叙写的寓意及其对表现人物的作用。第二步:认真阅读环境描写的句子,如“昆明下着雪。红土地、灰校舍和那不落叶的树木,都蒙上了一层白色”“雪越下越大了”“回到住处时,只见院子里腊梅林一片雪白”“雪已停了,腊梅林上的雪已消了大半”“看他出了楼门,沿小路往腊梅林中去了”等,其中的自然景物主要是雪与腊梅林。结合当时的战事紧急的背景,可推知“雪”不仅是自然界的雪,而且象征笼罩着的越来越近的外敌入侵的战火。“腊梅林”象,征青年们志愿献身保卫祖国的纯洁无瑕、迎难而上的爱国情。雪由大到停再到已消了大半的变

17、化过程,喻示人物关系的和缓,更喻示着救国有望。第三步:结合第二步找出的景物描写的句子,分析景物描写对表现人物的作用。“回到住处时,只见院子里腊梅林一片雪白”,暗喻孟弗之路遇蒋姓学生后的沉重心情;“雪已停了,腊梅林上的雪已消了大半”暗示澹台玮和萧子蔚消解了内心的淡淡纠结,彼此之间理解更深了;“看他出了楼门,沿小路往腊梅林中去了”,澹台玮走入腊梅林,人与梅相映,隐喻坚贞人格。,【规范答案】(1)深刻寓意:雪:昆明很少下雪,用下雪天寒渲染气氛,暗示战事紧急,形势严峻。腊梅林:用傲雪的腊梅,象征爱国知识分子的高洁品格。(2)对表现人物的作用:孟弗之见到雪白的腊梅林,暗喻他路遇蒋姓学生后的沉重心情。萧子

18、蔚、澹台玮面对雪已消了大半的腊梅林,暗示他们消解了内心的淡淡纠结,彼此之间理解更深了。澹台玮走入腊梅林,人与梅相映,隐喻坚贞人格。,一、赏析小说环境的技巧 1.环境描写手法题的答题角度(1)抓住特征,从形、声、色等方面来考虑景物特点。如2011年浙江卷第9车厢画线部分的景物描写中,大草原“光秃秃的”,圆月“冷冷地”,抓住这两个词可分析出这两个词的运用,营造了凄清、空旷、荒芜的氛围。,方法归纳:,(2)调动视觉、听觉、嗅觉等多种感官,感知景物特点。如2010年高考安徽卷第12题,分析小说景物描写的特点就是从这两个方面考虑的,“枯草”“青青的芽子”是形、色与视觉的融合,“暖融融”是触觉。通过这些,

19、我们可以看出景物是充满生机和活力的。(3)抓住写景的层次和观察的角度,如远景与近景,俯视与仰视等。,(4)掌握环境描写的技巧:动静结合:以动衬静,以静衬动,起烘托作用。虚实结合:“实”指现实存在的事物;“虚”指作者的想象和联想。正面侧面描写。细节描写。工笔:对描写对象多用笔墨做细致入微的刻画。白描:不用秾丽的形容词和繁复的修饰语,也不精雕细刻,大加渲染,而是抓住描写对象的特征,用精练的语言,寥寥数笔就写出活生生的形象来,表现出自己对事物的感受。,2.环境描写作用题的答题角度(1)对主题思想的暗示和深化。(深主题)如祝福结尾中的话:远处的爆竹声联绵不断,似乎合成一天音响的浓云,夹着团团飞舞的雪花

20、,拥抱了全市镇。作者借雪的猖狂,讽刺了封建势力暂时的得意,更含蓄地揭示出了下层劳动人民无法抗拒雪样命运的主题。(2)对人物形象的衬托。(衬人物)如2012年江苏卷邮差先生中对明媚阳光的描写就衬托了邮差先生心情的愉悦。,(3)对主人公活动场所的创造,对时代背景的暗示。(示背景)如鲁迅小说故乡开端部分对故乡凄凉环境所做的描绘,不仅向我们展示了一个落后封闭的农村小镇,为小说情节的展开创造了一个典型环境,同时也向我们展示了辛亥革命十余年后中国广大农村依然如故的社会现实,封建思想、封建秩序依然占据着统治地位,广大劳动人民的生活状况没有得到丝毫改善,这也就揭示了闰土悲惨命运的必然性。,(4)对小说情节的推

21、动。(推情节)如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中对风雪的描写和渲染,起到了推动故事情节的作用。正是因为风雪过大压倒了草厅,让林冲不得不另觅他处,才有了古庙中隔门而听、手刃仇敌、怒上梁山的一系列事件的发生。正是那纷纷扬扬的大雪推动了情节的发展。,(5)渲染营造某种氛围或气氛。(渲气氛)如祝福中环境描写:“天色愈阴暗了,下午竟下起雪来,雪花大的有梅花那么大,满天飞舞,夹着烟霭和忙碌的气色,将鲁镇乱成一团糟。”这一处写雪就是为祥林嫂悲惨的死做环境烘托和气氛渲染的。总之,明确环境描写的作用,可以按如下思路展开思考:环境本身(交代时间,交代背景,营造氛围,渲染气氛)情节(推动,暗示,铺垫)人物(烘托,映衬)主题(表达

22、,寄托,暗示,揭示)。,【答题模板】具体描写了景色,营造(创设)了一种气氛(情境);定下了的感情基调;烘托了人物的思想感情;为下文情节的展开做了铺垫,推动的情节发展。,二、赏析小说艺术手法(含语言)的技巧 1.小说表达技巧类题的答题步骤(1)小说用了什么表达技巧。要辨明本语句所运用的是哪一种修辞或表现手法。(2)表现了什么内容。分析这种修辞或表现手法在文句中是要表现什么内容。(3)有何艺术效果或作用。结合具体语句将此种修辞或表现手法的一般表达效果加以说明,并注意联系主题思想。,【答题模板】小说用了方法(要辨明本语句所运用的是哪一种修辞手法或表现手法),表达了内容(分析这种修辞手法或表现手法在文

23、句中是要表现什么内容),有何效果或作用(要清楚此种修辞手法或表现手法的一般表达效果,并结合具体语句加以说明)。,2.品味语言特色题的思考角度,品味小说语言特色题,注意从以下几个方面思考:(1)词语的锤炼。准确,简洁,生动,形象;叠音词,拟声词,有表现力的动词、形容词、副词等。(2)句式的选择。长短句的交错运用,整句(对偶句、排比句、四字短语)、散句(句子参差不齐、长短不一)的综合运用等。(3)修辞手法的运用。比喻、比拟、借代、夸张、对偶、排比、设问、反问、顶真、互文、反语等。,(4)表达方式的运用。叙述、议论、描写(多角度描写、色彩方面、动静方面、点面结合、细描和白描)等。(5)整体的语言风格

24、。平实、清新、华丽、幽默、辛辣、自然、简洁明快、含蓄深沉、寓庄于谐、口语化、生动形象、有地方色彩、富有情趣、符合人物身份等。,(2012南通调研)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一 只 鸟芦芙荭,例2 南方凤凰台193页,1.小说情节一波三折,请概括出情节发展的跌宕之处,并简析这样安排的好处。解析:第一步:梳理小说情节脉络,把握故事大概。这篇小说写了一个退休法官因自己之前错判了一个案子,碰巧遇到一个盲眼老头养的一只鸟和他之前错判的人同名,为了赎罪千方百计从盲眼老头那里买来这只鸟放生,最后发现这个盲眼老头的儿子或许就是当年自己错判的那个年青人。,第二步:依据常规思维,找出跌宕之处。情节没有按正常思维

25、发展下去有以下几处:并不爱鸟却愿用大价钱买名字叫“阿捷”的这只鸟。出大价钱并多次交谈却没有得到这只鸟。在生病绝望之时,盲眼老头却答应把鸟送给他。得到鸟没有好好养着却将鸟儿放飞了。他发现自己错判而冤死牢狱中的阿捷很可能就是盲眼老头的儿子。第三步:分条概括跌宕之处并分析这样安排的好处。,答案:跌宕之处:不爱鸟,却想得到那只叫“阿捷”的鸟;因高价求购遭拒而病倒,却意外获得;获赠后却又轻易将鸟放飞;得知因自己的错判而冤死狱中的阿捷,或许就是盲眼老头口中的“捷儿”。(意思对即可)好处:层层铺垫,步步设疑,推动情节发展,使小说更具可读性和吸引力。,2.文中画线的句子表现了盲眼老头怎样的情感?解析:本题考查

26、分析作品主要表现手法、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的能力。通过对盲眼老头的细节描写、神态描写,联系全文,可推知盲眼老头的情感。根据下文,此时盲眼老头可能已经猜出那个“阿捷”就是自己的儿子,因此从“木木呆呆”“凹下去的眼也有泪水流了出来”可以看出盲眼老头的震惊、委屈、悲痛等复杂的感情,“但他始终没有说一句话”又有对命运的无奈。,答案:表现了盲眼老头在听到这个消息后震惊、委屈、悲痛等复杂的感情,以及对无常命运的难以言说的感受。,3.请简要概括盲眼老头、退休老人的性格特点。解析:概括人物的性格特点,可从小说中的正面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等)以及侧面描写(如作者的议论性语句)去分析概括。解答这个

27、题要先从文中找出对两位老人描写的相关句子以及把握这个故事的情节,然后分别进行性格特点的概括,最后整合表述。,答案:盲眼老头:慈爱、友善、豁达、无私、坚忍。退休老人:古板、重情、有良知(或“勇于反思和忏悔”)。,4.小说围绕一只鸟写了两个老人之间发生的故事,请探究其中的深刻意蕴。解析:本题是一道探究题,答案具有开放性,所以立足文本,可从多方面进行探究。如盲眼老头对鸟儿的极尽呵护,退休老人买鸟儿的执着及买到鸟儿后将其放飞的举动,盲眼老头对退休老人的宽容、退休老人亲手为盲眼老头操办后事等都有深刻的意蕴,而小说的主旨也在此。,答案:盲眼老头对那只鸟的感情和态度,寄托了老人对阿捷的无尽眷念,表达了作者对

28、人间亲情的赞美;退休老人为放飞鸟所做的种种努力,体现了退休老人为错判而追悔不已,表达了作者对道德良知的肯定与呼唤;盲眼老头对退休老人无心之错的宽容,退休老人为盲眼老头操办后事,表现了人性的善良,表达了作者对人间大爱的歌颂;小说通过这个故事,表现了作者对无常命运的深沉感慨。,例3(2011山东卷)审 丑严歌苓,1根据小说内容,简要概括曾大爷的形象特点。【解析】本题考查鉴赏文学作品中的人物形象的能力。解答此题,可以从文章对人物直接的肖像描写、行动描写、语言描写等方面入手,把握人物的思想感情和性格特征;也可以从对人物的间接描写中,如他人的评价介绍中概括人物的特点。从文中的曾大爷要求无定给他找一份人体

29、模特的工作,以便给孙子小臭儿挣钱娶媳妇的一段对话中,可知他以前靠做人体模特给孙子挣了“一房间家什”,那时他尚年,轻,现在“老得就剩下渣儿了,走了样了”,表现了他对孙子的疼爱。从他看望孙子时“老也没见他,想得慌”“我多等会儿”的话语中,可见他对亲情的渴望。从曾大爷告诉街坊功成名就的孙子如何如何孝敬自己的谎言中,可知他又是一个极爱面子的人。从他最后孤独地死去,可见他晚景凄凉。,参考答案:外貌丑陋;吃苦耐劳;深爱自己的孙子并为之全力付出(或“隐忍小臭儿的不孝”);晚景凄凉。,2结合文意,赏析两处画线部分。【解析】本题考查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的能力。解答此题一要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二要抓住关键词语并

30、结合所用的手法。这篇小说的主人公是曾大爷,第一处画线句却写人们观察他时的表情神态,显然运用了侧面描写的手法,从人们“默默地注视”,脸“板硬”,盛着“恶心”,写出了他的丑陋。第二处是无定到小臭儿家中谈生意,目睹他对含辛茹苦为自己操劳一生的爷爷冷遇时的心理感受。“心坠得他累”有对曾大爷的同情,更有对小臭儿夫妻不孝行径的厌恶。,参考答案:侧面描写,通过写“不少人”脸上的表情来表现曾老头的丑陋(或“在不少人世俗的眼光里,曾老头做人体模特是丑的”)。心理描写(“坠”字形象刻画了赵无定此时的内心感受),表现出此时无定对老人的同情和对小臭儿夫妻言行的反感。,3小说结尾处“无定停了好大一会儿,说:真的。”体现

31、了人物怎样的心理?【解析】本题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表现手法的能力。解答时要结合全文的故事情节来揣摩人物心理。曾大爷曾向街坊夸赞孙子孝顺自己,面对街坊的求证,了解实情的无定“停了好大一会儿,说:真的。”表现了他内心的矛盾;有对闲人的话感到意外,还有对小臭儿不孝敬爷爷这一行为表示厌恶,又不忍戳破曾大爷谎言;既有对曾大爷的同情,愿意替他隐瞒真相,又有对审丑社会的批判。,参考答案:反映了无定的复杂矛盾心理:无定对闲人的话感到意外,在同情老人的同时,还是理解了他的一片苦心;无定憎恶小臭儿的不孝(或“忘恩负义”),却仍愿意为这个淳朴的老人隐瞒真相。,4.“审丑”作为小说的标题,意蕴丰富。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理

32、解。【解析】本题考查对作品主题的分析探究能力。解答时要思考小说审视了哪些方面的“丑”,作者批判了什么。可以从艺术、社会(人们)、小臭儿(追逐金钱)、曾大爷(追逐面子)、自我各个层面进行挖掘。,参考答案:标题一语双关(或反讽);“审丑”是一种绘画“原则”(或“流派”“风格”“理论”等),老人成为学生的“审丑”对象;老人外貌丑陋,做人体模特被人们视为“丑”事,但这“丑”下面深藏着为孙子全力付出的淳朴心灵;小臭儿不孝(或“忘恩负义”),嫌弃爷爷,是真正的“丑”。,例4(2013南通模拟)一条忧心忡忡的蛇非 鱼,1.小说开头两段勾勒的图景有怎样的特点?在文章中起什么作用?【解析】分析景物的特点,可从具

33、体的景物入手,抓住关键词句“古意”“青苔”、紫藤“遮蔽出一大片浓荫”、三个“老”、空气“凝滞”,可以看出环境古朴、宁谧。环境描写的作用可从五个方面入手分析:渲染营造气氛、推动故事情节、展示时代背景、衬托人物形象、深化小说主题。,答案:特点:古旧、凝滞(死寂、清冷、缺少生机)。作用:营造了一种清冷、孤寂的氛围,形象地展现了老年人生活的孤单、寂寞(或:将老年人的空巢问题形象化)。为蛇的出现营造氛围,为下文写蛇对老人生活的好奇、关注、伤感做铺垫。,2.“蛇看看相框里的老人,又看看正在吃饭的老人,她有些恍惚。”蛇感到“有些恍惚”的原因是什么?流露出她怎样的情感?,答案:“全家福”里的老人其乐融融,眼前

34、正在吃饭的老人孤单冷清,两相对比,蛇感到时光易逝,人事变化之大,因此“有些恍惚”。流露出她对人世沧桑以及老人当下凄凉、孤寂、辛酸的独居生活的同情、感伤与无奈之情。,3.赏析第22段(文中画线段)的表达特色及其作用。【解析】赏析句子的表达特色,先找出句子运用的表现手法,然后结合句子分析使用该手法的效果或作用。如运用夸张的修辞手法,形象地写出电话铃声之突兀之响亮等。,答案:运用了夸张、对比、衬托、动作描写等表现手法,充分表现出老人那颗死寂的心在一瞬间所受到的情感震撼,以及长期的独居生活致使老人对外在世界手足无措,反衬出老人晚年生活被漠视的严重程度。,4.本文构思独特,以蛇为叙述视角,请探究作者这样

35、叙写的意图。,答案:从蛇的视角来观察老人生活,比较客观地呈现了老人的生活实况;以蛇而不是人来观察老人的日常生活起居,足见老人的生活被漠视之严重;蛇本是冷血的,而面对老人的生活状态,她也不禁忧心忡忡起来,可见老人生活孤独、脆弱的程度。(意思对即可),例5(2013苏、锡、常、镇四市调研)采浆果的人迟子建,1第节描写曹大平夫妇涉水渡河的情节在小说中有何作用?【解析】本题考查情节的作用,一般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对上下文情节的作用,对刻画人物形象的作用,对表现主题的作用。对上下文的作用,与上文“秋收的人们扔下了手中农具,奔向森林河谷,采摘浆果”相承接;对人物形象的作用,刻画了抵制不住金钱诱惑的曹大平

36、夫妇形象,并与大鲁二鲁形象形成对照;对主题的作用,预示着金井人的悲剧。,答案:刻画了抵制不住金钱诱惑的曹大平夫妇形象;与大鲁二鲁形象形成鲜明对照;与上文“秋收的人们扔下了手中农具,奔向森林河谷,采摘浆果”相承接;预示着金井人的悲剧。,2文中苍苍婆吃都柿的细节描写表现了人物什么样的情感活动?请具体说明。,答案:腰身老迈,三十年服侍丈夫,内心凄凉;由都柿的甜想到自己的处境更觉得凄凉;想喝酒麻醉自己却没酒,吃空一盆都柿。,3请结合小说内容,简要概括大鲁二鲁的形象特点。【解析】概括人物的形象特点,先在文中找到有关人物描写的语句,然后概括。“他们是一对智障的双胞胎兄妹”,点出身份特点;苍苍婆劝他们不秋收

37、,但“在他们看来,秋收才是天经地义的事”,可看出他们的老实本分;第段写了他们的勤劳肯干;最后还写了二鲁的项链,他们是乐观的。,答案:愚钝(智障);老实本分(认“死理”);勤劳肯干;乐观(项链)。,4小说叙写了金井人采浆果的故事,请探究作品的寓意。【解析】本题考查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的能力,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发掘作品的意义和探讨作者的创作意图。解答时一定要有自己的观点,有自己的思考。可从人物形象和具体的情节入手分析主题。,答案:通过大鲁二鲁认为春种秋收是天经地义的事,启示人们要尊重自然规律;愚钝的人与精明的人的结局差距大,启示人们不要过于精明;启示人们要控制欲望。,例6(2013

38、盐城调研)一个老兵的签名樊碧贞,1小说为什么从“我”对雪山的观察和感受写起?,答案:(1)设置背景,有利于推动情节发展;(2)为塑造老兵的形象做铺垫;(3)暗示小说主题。,2简要概括小说中带“我”的老兵的形象特征。,答案:(1)热爱祖国;(2)忠于职守;(3)毅力坚定;(4)不怕吃苦;(5)关爱新兵;(6)坚守承诺。,3这篇小说构思巧妙,请结合全文具体分析。,答案:(1)明线与暗线交织(明线是写带“我”的老兵,暗线是写已逝的老兵);(2)顺叙与插叙相结合;(3)铺垫、照应自然。,4结合全文,理解“守好这个家”的丰富含义。,答案:(1)“这个家”既指已逝老兵家乡的竹篱小院,也指国防哨所;(2)是

39、已逝老兵的嘱托与期望;(3)是边防战士保家卫国精神的延续和传承。,例7渡 河 周海亮,1.第五段的环境描写有何作用?【解析】分析小说的环境描写的作用,可从以下几个方面思考:交代背景,渲染气氛,推动情节,反衬人物(心理、形象等),烘托主题。而位于文章前端,就要考虑它是否有照应标题、与结尾呼应、引出下文、为下文做铺垫等作用。,答案:第五段突出的是小说对“颓败的村落”的描写“十几栋泥草房,十几株山楂树,十几只瘦羊,十几个拥挤在一起的坟茔”,这是一幅连年战乱所造成的民不聊生的社会惨象,突出了战争对百姓的伤害。,2.小说鲜明地运用了对比手法,试找出两处加以分析。【解析】本题考查小说使用的艺术手法对比手法

40、,在文中运用较突出,解答时仔细找出人物之间的对比、“他”自己前后的对比等,如对“他”的生死,战友们和老人的态度之间的对比,“他”对老人的态度和老人对“他”的态度之间的对比。,答案:(1)对“他”的命运的态度:老人非亲非故,却对“他”关心备至,呵护有加;相反,“他”的那些“战友”及其长官,却对发高烧的“他”的死活漠不关心。(2)在百姓眼里,生命无比高贵“村子里丢只鸡,全村人还到处找呢”“家里的狗跑出去,晚上还得给它留着门呢”;但在军队里,“他”发高烧掉了队,却没有留一两个人照顾,失踪了也没有一个人寻找;在长官眼中,一个生病掉队的士兵,远不如两挺重机关枪重要。,(3)老人对“他”的态度与“他”对老

41、人的态度的对比:老人对“他”尽力帮助,不求回报;而“他”对老人却恩将仇报,烧了船,要老人游回去,根本不在乎老人的死活。(4)“他”渡河前后的感情变化,以及与老人分别时刻的内心矛盾:渡河之前,“他”恳求老人称“您”,但在渡河以后却“咬咬牙”称“你”;与老人分别时,表面上“他”拉动枪栓,用恶狠狠的语气对老人下命令;内心里却又感到这样做对不住老人,愧疚地“流下眼泪”。,3.“他”为什么不肯听老人的劝告退出战争?最后“他”为什么又要“流下眼泪”呢?【解析】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要揣摩“他”当时的心理,要联系小说的主旨,结合人物的性格,发挥想象,进行回答。“他”不肯退出战争,与当时的战争环境有关,“

42、他”怕落入敌军之手,想赶上部队,有出人头地的机会,不甘于过平庸的生活。“他”流下眼泪是因为“他”的良心还存在,还没有泯灭人性。,答案:(1)一方面,“他”怕落入敌军之手,做了俘虏。一旦做了俘虏,对方总是不分青红皂白,虐待俘虏,让俘虏生不如死;另一方面,“他”还有自己的欲望赶上部队,也许有机会建功立业,从而有一天能出人头地。“他”或许已经无家可归,或许不甘于像老人那样过清苦平庸的生活,总之,“他”不能留下,或者不愿意留下。恐惧,希望,还有不甘于清苦平庸,三股力量共同作用于“他”,让“他”做出最终决定:与“他”的同伴一样对老人以怨报德:“拉动枪栓,恶狠狠”地让老人烧了那条“船”,游回去。,(2)因

43、为“他”觉得自己这样对待老人有违人道,有违良心。从这眼泪,我们可以看到“他”内心那点尚未被战争彻底泯灭的高贵的人性。,4.这篇小说的主题是反对战争、呼唤和平,请结合全文分析作者是如何表现主题的。【解析】本题考查表现主题的表达技巧。这篇小说可从以下几个角度考虑:内容上的突出,虽没交代具体的背景、人物,但战争给人造成的影响却很深,很突出地表现出反战的主题;运用的手法,如对比、反复手法的运用,突出地揭示出反战的主题;运用的特殊的写作手法,借助于漫画笔法,引进荒诞的艺术形式,来控诉战争的“无厘头”及其罪恶。,答案:(1)省略故事的具体背景交代,省略人物的具体形象刻画,以突出故事的普遍性及其主题的共识性

44、。在非正义战争中,军人的人性被扭曲,善良的百姓受荼毒,因此,希望不要爆发战争,或者尽早结束战争,不但是生活在战争年代里的人们的共同愿望,也是所有爱好和平的读者的共同愿景。(2)运用对比手法,表现战争对人性的扭曲,从而突出反战的主题。(3)运用反复手法,一方面揭露了军人的自私与冷漠,一方面表现了老人劝“他”别赶队伍的真诚。(4)借助于漫画笔法,引进荒诞的艺术形式,控诉战争的“无厘头”及其罪恶。,例8(2013无锡模拟)卫 生 科 长徐开垒,1第五段画线的句子有什么作用?请从内容和结构两个方面概括。,答案:内容上,从侧面描述了小城居民对缪科长的怀念与信任;结构上,为下文缪科长的直接亮相做了铺垫。,

45、2本文主要通过人们日常求医的场景,在动态的过程中描述主人公。请概括缪科长这一人物形象。,答案:缪科长是小城的一位老卫生科长。他随和,慈善,沉默而稍显迂讷,热爱并陶醉于自己的工作,兢兢业业,医术高明。,3按照要求,完成下面的题目。(1)文章开头部分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简要概括这部分描写的内容。(2)缪科长视显微镜为“老家伙”,称呼细菌为“小促狭鬼”,说明他怎样的工作情感和工作状态?,答案:(1)语言描写(对话描写);清晨在低矮的街屋屋檐下人们关于治病求医的对话。(2)缪科长对他长期接触的工作仪器与研究对象非常亲切,表现出自得其乐的工作状态。,4这篇文章在平易的描述中显示出丰富的意蕴。县长和新任的

46、卫生科长这两个人物,对塑造主人公的形象和表现文章的思想意蕴有什么作用?请结合作品,试做阐释。,答案:(1)运用对比手法,以县长不发经费与薪水却还要吃空饷(领取一笔卫生费的报销)来反衬缪科长的任劳任怨、安贫乐道;以身为博士的新任卫生科长忙着不准在街上卖冰,不务实事,来反衬缪科长的兢兢业业。(2)含蓄地表达了对当时社会中贪官污吏的尖锐讽刺,对弄虚作假、浮夸虚饰作风的辛辣嘲讽。,例9(2012苏北四市调研)夕 阳 爱 情江慧妍,1文中多次提到“我”“恨”父亲,请概括“我”“恨”父亲的原因。,答案:因为父亲:对母亲感情冷淡,使母亲伤心;逃避丈夫的责任,让母亲像男人一样干活。未尽父亲的职责,对“我”照顾

47、不够。,2小说多处运用了对比手法,请找出三处并说明其作用。,答案:父亲白净修长的手与母亲枯树皮般的手作对比,突出了母亲的辛劳。得了老年痴呆症的母亲认不出“我”与不忘煮鸡蛋给父亲吃作对比,突出了母亲对父亲爱得执着深厚。父亲开始对母亲的冷淡、对家庭的不负责任与晚年对母亲的爱作对比,表现了父亲对爱的理解感悟。,3小说最后一段景物描写寓意深刻,请简要赏析。,答案:描写夕阳晚霞的美景,照应文题,深化主旨。盘错的葡萄藤象征父母间无法割断的感情。金黄灿烂的麦穗隐喻父母在晚年收获爱情。以景物描写收束全文,表达了“我”对父母晚年相依相伴的欣慰之情。,4父母的“夕阳爱情”是悲剧还是喜剧?请说说你的观点和理由。,答

48、案:示例一:是悲剧。起因之悲。有才华的父亲被城里的姑娘伤了心,后由父母做主结婚。过程之悲。父亲一心扑在工作上,不愿与爱自己的母亲培养爱情。结局之悲。当爱来临时母亲却因老年痴呆感受不到。示例二:是喜剧。母亲最终得到了父亲的真爱。父亲最终懂得并珍惜这份爱情。“我”从父母的“夕阳爱情”中感受到爱的真谛。(这是一道探究题,答悲剧或喜剧都可以,但必须围绕“夕阳爱情”这条主线。言之成理即可),知识巩固:一、小说的环境 1.环境的分类及作用(1)自然环境人物活动的具体场景,如地点、气候、时间、景色、场面等。作用:体现自身的、独立的审美价值,表现地域风光,提示时间、季节和环境特点;渲染气氛,为后边刻画人物做铺

49、垫;烘托人物性格或某种心理;展开、推动情节发展;深化主旨;象征和暗示。,(2)社会环境故事发生的时代背景。作用:交代人物活动及其成长的时代背景,揭示各种复杂的社会关系;交代人物身份,表现、影响或决定人物性格;揭示社会本质特征,揭示主题。2.场面描写 指对在一定的时间和环境中许多人物活动的总体情况的描写,或者可以说是人物描写的综合形式。,二、小说的艺术手法(含语言)1.记叙的人称及作用,2.叙述方式及作用(1)顺叙:能按某一顺序(时间或空间)较清楚地进行记叙。如林黛玉进贾府就是运用了顺叙的方法,眉目清楚地介绍了林黛玉的行程。(2)倒叙:设置悬念,引起阅读兴趣,使小说波澜起伏。如祝福的开头先交代祥

50、林嫂的死,就是运用此法。鉴赏时须说明倒叙情况,指出强调的内容,分析倒叙的好处。(3)插叙:在叙述主要事件的过程中,插入另一与之有关的事件,然后再接上原来的事件写。对上文内容加以补充解释,对下文做某些交代,照应上下文。,(4)补叙:对主要情节或中心事件做必要的铺垫照应,补充说明,使情节更加完整,结构更加严密,内容更加充实丰满。(5)平叙:指叙述两件或多件同时发生的事,使头绪清楚,照应得体。,3.几种描写手法的作用(1)人物肖像、动作描写:更好地展现人物的内心世界、性格特征。(2)人物对话描写:刻画人物性格,反映人物心理活动,促进故事情节的发展。也可描摹人物的语态,收到一种特殊的效果。(3)环境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