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地铁劲松站施工组织设计.doc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4832934 上传时间:2023-05-18 格式:DOC 页数:48 大小:70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北京地铁劲松站施工组织设计.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8页
北京地铁劲松站施工组织设计.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8页
北京地铁劲松站施工组织设计.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8页
北京地铁劲松站施工组织设计.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8页
北京地铁劲松站施工组织设计.doc_第5页
第5页 / 共4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北京地铁劲松站施工组织设计.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北京地铁劲松站施工组织设计.doc(4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1 编制依据及原则1.1 编制依据1.2 编制原则2 工程概况2.1 工程位置及工程范围2.2 工程环境2.2.1 地下管线2.2.2 地面建(构)筑物2.2.3 地面交通2.3 工程地质及水文地质2.3.1 工程地质情况2.3.2 水文地质概况2.3.3 地震评价2.4 车站结构设计概况2.4.1 劲松站主体2.4.2 劲松站出入口及通道2.4.3 风亭、风道2.4.4 换乘方案2.5 主要工程数量2.6 工期要求3 工程特点、重点、难点及主要技术对策3.1 工程特点3.1.1 环境特点3.1.2 结构特点3.1.3 施工特点3.2 工程重点及对策3.2.1 地下水和降水盲区的处理3.2.2

2、 地下管线和地面建筑物的保护3.3 工程难点及对策3.3.1 初期支护体系的稳定与安全3.3.2 结构防水3.3.3 钢管柱的安装精度3.3.4 顶纵梁施工4 总体施工部署4.1 施工指导思想4.2 施工总目标4.2.1 总工期目标4.2.2 工程质量目标4.2.2.1 工程质量标准4.2.2.2 工程质量等级4.2.3 安全生产目标4.2.4 环境保护目标4.3 总体施工方案4.3.1 施工方案4.3.2 施工区段划分4.3.3 施工顺序及施工总体流程4.4 现场组织机构4.4.1 机构设置原则4.4.2 现场组织机构框图4.4.3 施工作业队伍部署4.4.4 施工现场各项管理4.4.5 管

3、理分工及职责4.5 分包计划和管理措施4.5.1 分包计划4.5.2 分包管理措施4.6 施工配合措施4.6.1 与建设单位的施工配合措施4.6.2 与设计单位的施工配合措施4.6.3 与监理单位的施工配合措施4.6.4 与其它承包商的配合措施4.6.5 与地方政府职能部门的施工配合措施4.6.6 工程接口界面施工协调措施4.7 施工准备及现场总平面布置4.7.1 施工技术准备4.7.1.1 编制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4.7.1.2 施工试验计划4.7.1.3 线路控制桩点交接、复核及控制测量4.7.2 施工生产准备4.7.2.1 施工场地清理及地面硬化4.7.2.2 施工围挡4.7.2.3 施工

4、供水4.7.2.4 施工供电4.7.2.5 施工通风4.7.2.6 施工通讯4.7.2.7 竖井提升设备4.7.2.8 碴土堆放坑4.7.2.9 泥浆制备和循环系统4.7.2.10 材料加工和堆放场4.7.2.11 混凝土拌合场4.7.2.12 洗车槽4.7.2.13 工地试验室4.7.2.14 医务室4.7.2.15 门卫房4.7.2.16 污水及垃圾处理设施4.7.2.17 办公、生产和生活房屋4.7.2.18 主要临时工程数量表4.7.3 交通运输4.7.3.1 施工期间的地面交通和运输组织4.7.3.2 洞内运输组织4.7.4 施工人员、机械设备、材料进场计划4.7.5 施工现场总平面

5、布置4.7.5.1 布置说明4.7.5.2 施工现场总平面布置图4.7.5.3 分区域施工现场布置5 施工进度计划及措施5.1 施工总工期5.2 施工进度安排5.2.1 进度计划横道图5.2.2 进度计划图5.3 工期保证措施5.3.1 对总工期目标进行分解,加强阶段工期控制5.3.2 按项目法组织施工5.3.3 对影响本工程工期的项目现状进行分析,制定相关对策5.3.4 强化过程控制,实行工期动态管理5.3.5 制定相应的成品保护措施5.3.6 配备足够的资源5.3.7 节假日施工保证措施5.3.8 工期调整及对策6 资源配置计划6.1 机械设备配备6.1.1 机械设备配备说明6.1.2 拟

6、投入本合同工程的主要施工机械表6.2 拟配备本合同工程主要的试验、测量、质检仪器设备表6.3 劳动力配置计划6.3.1 分工种劳动力用量计划6.3.2 劳动力强度直方图6.4 材料用量计划6.5 水电供应计划6.6 用款计划7 主要施工方案、方法和技术措施7.1 地下管线改移、保护7.2 降水工程7.2.1 地下水影响分析7.2.2 降水方案及设计参数7.2.2.1 排水量计算7.2.2.2 单井出水量计算7.2.2.3 降水效果预测7.2.2.4 降水方案确定7.2.2.5 降水设计参数7.2.3 降水井施工方法7.2.3.1 管井施工7.2.3.2 辐射井施工7.2.4 降水排水设计方案7

7、.2.5 降水配电系统设计7.2.6 降水沉降分析7.2.7 降水工程的辅助措施和补救措施7.2.7.1 建立地下动态监测网7.2.7.2 建立沉降监测网7.2.7.3 局部异常水处理措施7.2.7.4 潜水残留水处理7.2.7.5 局部加深部分的承压水影响分析及处理7.2.7.6 备用电源措施7.2.8 降水工程的环境保护和处理措施7.2.8.1 地面沉降防治措施7.2.8.2 地下水资源保护7.2.8.3 地下水污染防治7.2.8.4 降水井的后期处理7.3 风井(施工竖井)施工7.3.1 风井施工工艺7.3.2 作业程序说明7.4 风井(竖井)马头门施工7.5 风道(施工通道)施工7.5

8、.1 风道标准断面施工7.5.1.1 施工工艺流程7.5.1.2 施工方法及技术措施7.5.2 风道挑高段施工7.5.2.1 施工方案7.4.2.2 施工方法及技术措施7.5.3 风道标准段进入风道挑高段的过渡段施工7.6 导洞工程7.7 风道挑高段进入车站正洞的结构过渡段施工7.7.1 施工工艺流程7.7.2 施工工序说明7.8 车站主体施工7.8.1 施工方案7.8.2 施工方法及技术措施7.9 钢管砼柱施工7.9.1 钢管柱施工工艺流程7.9.2 钢管柱施工方法及技术措施7.10 顶、底纵梁施工7.10.1 底纵梁施工7.10.2 顶纵梁施工7.11 出入口施工7.11.1 出入口明挖段

9、施工7.11.2 出入口通道工程(短台阶法)7.11.2.1 施工方案7.11.2.2 施工方法及技术措施7.11.2.3 施工步骤7.12 车站与出入口暗挖通道的接口处理7.13 施工期间突发事件的预防和处理措施7.13.1 控制地表沉降的技术方案7.13.2 管线保护的预防和处理措施7.13.3 防止隧道土体坍塌预防及处理措施7.13.4 突然涌水、涌砂、局部过量静水压力预防处理措施7.14 超前支护7.14.1 超前管棚施工7.14.1.1 管棚设计参数7.14.1.2 管棚施工工艺流程7.14.1.3 长管棚施工组织7.14.1.4 长管棚施工工序7.14.2 超前小导管注浆施工7.1

10、4.2.1 钻孔布管7.14.2.2 封孔注浆7.14.2.3 工艺流程7.14.2.4 工艺要求、标准7.15 初期支护施工7.15.1 格栅钢架施工7.15.1.1 工艺流程7.15.1.2 格栅钢架加工制作7.15.1.3 格栅钢架安装7.15.1.4 工艺要求、标准7.15.2 喷射混凝土施工7.15.2.1 工艺流程7.15.2.2 施工方法7.15.2.3 技术要求7.15.3 钢筋网安设7.15.3.1 施工方法7.15.3.2 工艺流程7.15.3.3 技术要求和标准7.15.3.4 施工技术措施7.16 挖孔桩施工7.16.1 施工方案7.16.2 施工工艺和方法7.16.3

11、 技术措施7.17 钻孔桩施工、桩基检测7.17.1 施工方案7.17.2 工艺流程7.17.3 钻孔桩施工方法7.17.3.1 护筒埋设7.17.3.2 成孔7.17.3.3 钢筋笼、声测管和压浆管制安7.17.3.4 混凝土灌注7.17.3.5 钻碴弃运7.17.4 桩基检测7.18 注浆施工工艺7.18.1 开挖前的注浆7.18.2 初期支护背后注浆7.18.3 二衬背后注浆7.19 二次衬砌施工7.19.1 防水施工7.19.2 模板及支架工程7.19.2.1 支架施工7.19.2.2 模板施工7.19.2.3 模板、支架施工技术要求7.19.3 钢筋工程7.19.3.1 技术准备7.

12、19.3.2 钢筋的加工7.19.3.3 钢筋的绑扎和焊接7.19.3.4 接驳器连接7.19.4 混凝土工程7.19.4.1 原材料控制7.19.4.2 外加剂7.19.4.3 混凝土配合比7.19.4.4 混凝土拌合7.19.4.5 混凝土运输7.19.4.6 混凝土灌注7.19.4.7 混凝土养护7.19.4.8 混凝土拆模7.20 砌筑工程7.21 防水施工7.21.1 结构防水原则和标准7.21.1.1 结构防水要求7.21.1.2 结构防水原则7.21.2 初期支护背后注浆施工7.21.3 防水层施工7.21.3.1 基面处理7.21.3.2 防水层铺设7.21.3.3 防水层质量

13、检查7.21.3.4 防水层成品保护7.21.4 防水混凝土施工7.21.4.1 防水混凝土的选择与确定7.21.4.2 防水混凝土的拌合与运输7.21.4.3 防水混凝土灌注7.21.4.4 防水混凝土养护7.21.5 特殊部位防水施工7.21.5.1 变形缝防水施工7.21.5.2 施工缝防水施工7.21.5.3 穿墙管防水施工7.21.5.4 接地电极的防水措施7.21.5.5 喇叭口地段防水7.21.5.6 车站拱部及两拱相交处防水7.21.6 二次衬砌背后回填和注浆施工7.22 站台墙、板施工7.23 施工测量7.23.1 测量方案7.23.2 测量内容7.23.2.1 导线网的建立

14、及技术要求7.23.2.2 中线控制测量7.23.2.3 高程控制测量7.23.2.4 车站内日常施工测量7.23.2.5 相邻建筑物接口测量7.23.2.6 车站贯通测量7.23.2.7 车站竣工测量7.23.3 测量精度及保证措施7.23.3.1 测量精度及误差调整7.23.3.2 保证测量精度的措施7.24 工程检验试验7.24.1 检验试验机构7.24.2 检验、测量和试验设备的控制7.24.3 检验、试验7.24.3.1 进货检验和试验7.24.3.2 过程检验和试验7.24.3.3 最终检验和试验7.25 施工监测7.25.1 概述7.25.2 监测目的7.25.3 现场监控量测项

15、目7.25.4 测点布置及监测方法7.25.4.1 洞内观察描述7.25.4.2 地表、地面建筑、地下管线及构筑物变化监测7.25.4.3 拱顶下沉监测7.25.4.4 水平收敛监测7.25.4.5 隧道底部隆起监测7.25.4.6 钢筋应力监测7.25.4.7 土体水平位移监测7.25.4.8 地下水位观测7.25.4.9 围岩压力、初期支护与二次衬砌间的应力应变测试7.25.5 监测资料的处理与信息反馈7.25.5.1 监测数据的分析和预测7.25.5.2 监测数据的反馈7.25.6 监测管理体系及质量保证措施7.25.6.1 监测数据管理7.25.6.2 监测组织管理7.25.6.3 监

16、测质量保证措施8 质量保证体系及措施8.1 质量目标和标准8.1.1 工程质量标准8.1.2 工程质量等级8.2 质量保证体系8.2.1 建立质量检查机构8.2.2 质量保证体系8.2.3 创优保证体系8.3 质量保证措施8.3.1 组织措施8.3.2 技术措施8.3.2.1 关键施工工序的质量控制措施8.3.2.2 保证混凝土施工质量的措施8.3.2.3 保证混凝土耐久性的技术措施8.3.2.4 预防混凝土碱集料反应的技术措施8.3.2.5 防渗漏保证措施8.3.2.6 防水工程质量保证措施8.3.2.7 防结构混凝土开裂的措施8.3.2.8 隐蔽工程质量保证措施8.3.2.9 钻孔桩施工防

17、断桩措施8.3.2.10 成品保护8.3.2.11 质量记录管理8.3.2.12 工程试验和检测8.3.2.13 季节性施工保证措施8.3.2.14 缺陷责任期内对工程的维护措施9 安全管理体系及措施9.1 安全保证体系9.2 安全保证措施9.2.1 施工现场安全措施9.2.2 供电与电气设备安全措施9.2.3 机械作业及设备使用安全措施9.2.4 高处作业安全技术措施9.2.5 竖井口物料吊运安全技术措施9.2.6 车站开挖防坍安全保证措施9.2.7 洞内施工安全保证措施9.2.7.1 装碴与运输9.2.7.2 支护9.2.7.3 模筑砼9.2.7.4 通风与防尘9.2.8 邻近建(构)筑物

18、的保护措施10 消防、保卫、健康体系及保证措施10.1 消防、保卫、健康体系10.2 消防、保卫、健康保证措施10.2.1 保卫管理措施10.2.2 消防管理措施10.2.3 健康管理措施11 文明施工、环境保护体系及措施11.1 文明施工和环境保护体系11.2 文明施工和环境保护措施11.2.1 施工现场管理措施11.2.2 环境卫生管理措施11.2.3 减少粉尘措施11.2.4 噪音控制措施11.2.5 预防水污染的措施11.2.6 预防运输道路污染措施11.2.7 文物保护措施12 车站结构计算分析12.1 计算模型12.2 施工步序12.3 地面变形分析1 编制依据及原则1.1 编制依

19、据1)北京地铁十号线一期工程劲松站招标文件、岩土工程勘察报告及招标补遗书;2)国家及现行施工及验收规范、规程、标准;3)北京市有关环保、卫生、健康、消防、文明施工的规定和要求;4)施工现场考察资料及有关调查材料;5 )本单位的施工能力、经验。1.2 编制原则1)采用成熟工法、突破重难点工程;2)全面响应招标文件,在安全稳妥的基础上安全、优质、高效、低耗地完成本标段施工 任务;满足业主对总工期的要求和阶段性工期的要求;3 )充分考虑本标段工程特点和周边施工环境, 最大限度地降低工程施工对城市秩序、 环 境卫生、市容市貌、地面交通、既有设施安全及市民正常生活带来的不利影响;4)采用监控系统和信息反

20、馈系统指导施工;5)文明施工、环境保护、安全、卫生健康等达到北京市政府及业主的要求。2 工程概况2.1 工程位置及工程范围北京地铁十号线一期工程为地下线,从万柳站劲松站,线路长度24.585km,设车站22 座,包括万柳车辆段和控制中心。劲松站为北京地铁十号线一期工程终点站,位于东三环劲松桥东侧跨大郊亭路路口的地 下。根据北京市线网规划,地铁十号线与规划地铁M7 线在本站换乘。起讫桩号为K23+970.4 K24+156 ,车站中心里程为 K24+082 ,有效长度 120 米。工程范围为劲松站土建施工车站主体及附属结构工程、降水工程,不含车站建筑装修、 设备安装及沿线公路桥桥墩基础的加固。2

21、.2 工程环境2.2.1 地下管线劲松站地下管线众多, 沿东三环有多个控制性管线, 同时东三环热力管沟改造正在施工。 劲松站范围内沿大郊亭路由北向南共敷设有各类地下管线 15 根(条),其中燃气管 2 根 (条)、电信电缆 1 根(条)、电力电缆 4 根(条)、照明电缆 2 根(条)、雨水管 3 根(条)、 污水管 1 根(条)、给水管 2 根(条)。沿东三环路由西向东共敷设有各类地下管线 21 根(条),其中燃气管 4 根(条)、电力 电缆 3 根(条)、电信电缆 5 根(条)、照明电缆 3 根(条)、给水管 3 根(条)、污水管 2 根(条)、雨水管 1 根(条)。其中位于大郊亭路的两条

22、D2000 电力管(管外顶高程分别为 32.16 、32.25 )、DN1100 污水管(管内底高程 32.16 )、D800 电力管(管外顶高程 32.17 )以及位于东三环路的(管 内底高程 30.64 )、DN800 污水管(管内底高程 32.18 )对劲松站站位、车站埋深及结构形 式有较大影响。制约劲松站的管线是沿大郊亭路南侧敷设 D2000 电力管影响本站东南出入口 (2 号)的 设置,要求将其改移至红线内。另外,西北风道挑高段上方有一根600mm 的污水管,距结构顶仅1.13m,若有渗漏 将对施工产生影响。2.2.2 地面建(构)筑物 劲松站位于东三环与大郊亭相交的十字路口,呈南北

23、走向。路口的东南角为 16 层的劲松大厦,车站所处路口东北角的富顿中心(沙板庄综合楼)为在建高层建筑,地下部分共三 层,且距道路红线较近,目前地下部分已施工完成。西北和西南角贴近规划的道路红线为一 层商业用房,其后为 12 层的公寓楼。西侧与劲松立交桥相邻。2.2.3 地面交通 劲松站位于东三环与大郊亭相交的十字路口,西侧与劲松立交桥相邻。地面交通十分繁忙,车流、人流密度大,道路交通繁忙。施工车辆主要经大郊亭路、东三环路等进入施工场。2.3 工程地质及水文地质2.3.1 工程地质情况本站主要通过地层为粉细砂3层、中粗砂1层、粉土2层、粉质粘土层基底位于 粉质粘土层。本站通过的地层由上至下依次为

24、:1)人工填土层:包括粉土填土层、杂填土 1层。2) 第四纪新近沉积层:包括粉土层、粉质粘土1层。3)第四纪全新世冲洪积层:包括粉土层、粉质粘土 1层、粉质粘土层、粉细砂 3层、中粗砂4层。4)第四纪晚更新世冲洪积层:包括圆砾卵石层、中粗砂 1层、粉质粘土层、粉土2层、细中砂3层、卵石圆砾层、中粗砂1层、粉质粘土层、粘土1层、粉土 2层、细中砂3层。劲松站结构地质纵剖面图如下所示。2.3.2 水文地质概况第一层地下水:该层水属潜水,水位标高 25.6826.75m,含水层为圆砾卵石层、中地质纵剖面图粗砂1 层,透水性好,该层水补给来源为大气降水和侧向径流补给,以侧向径流和向下越 流补给承压水方

25、式排泄,该层水与地表水有一定的水力联系,地下水流自西向东。第二层地下水:水层为卵石圆砾层、中粗砂1层、粉细砂2层,渗透系数大,为强透水层,水头标高为 16.95m (水头埋深为 20.35m ),主要接受侧向径流和越流补给,以 侧向径流方式排泄地下水流自西向东。本车站结构大部分位于第二层潜水层,结构底板位于第三层承压水层以下。 拟建场区地下水对混凝土结构无腐蚀性, 对钢结构具有弱腐蚀性, 在干湿交替的环境下, 对钢筋混凝土中的钢筋具有弱腐蚀性,在长期浸水条件下对钢筋混凝土中的钢筋无腐蚀性。2.3.3 地震评价根据“北京地区地震烈度区划图” ,本标段处于地震基本烈度 8 度区内。地面下25m深度

26、范围内土层的平均剪切波速为 V=248293m/s,场地土类型为II类 场地土,场地类别为 II 类。根据铁路工程抗震设计规范 (GBJ111 87)计算初步判别,地面下 20 米深度范围 内的饱和粉土及砂类土不液化。北京平原地区标准冻结深度为 0.8m 。本站结构抗震等级为二级,抗震满足 8 度抗震设防烈度要求。2.4 车站结构设计概况2.4.1 劲松站主体车站为地下三跨二层岛式车站,车站总长 184m ,总宽 19.5m ,站台宽为 12 米,有效 站台长为 120 米。主体结构采用双柱三跨联拱结构,均采用暗挖法施工,车站有效站台中心线处轨顶距地 面为22.36m。车站中心里程 K24 +

27、 082。覆土厚度910米,车站用地范围内路面标高约 为 37.31m 。劲松站为直线车站,地下一层为站厅,站厅层北端布置车站控制室,主要管理用房及主 要设备用房都集中在这一端,南端布置公安安全室及环控用房等;中部为公共区,由检票机 和栅栏分割成付费区和非付费区。在付费区设两组搂(扶)梯将站台层有机联系起来。站台 层北端主要布置冷水机房。远期劲松站与 M7 线换乘, M7 线站台将从本站站厅穿过,换乘采用厅台换乘。 地下二层为站台层,站台层北端为混合变电所,南端为公共卫生间及污水、废水泵房。 车站结构设计站厅层平面图、纵剖面图、主体结构中心里程处剖面图如下所示。2.4.2 劲松站出入口及通道劲

28、松站四个出入口分别设于大郊亭路与东三环交汇处的四个象限,劲松站东北角为正在 修建中的富顿中心,其地下室与规划道路红线仅剩余 4米,人防出入口已贴近东三环道路红车站结构设计站厅层平面图纵剖面图罵71佃*%F拥 7W:旧柿tf-BJ、嘉BfH比IJJ1龙M紳材J QT771T債 ;. Iinrr口制灯評:心电评建杞珂向副线,鉴于以上实际存在情况车站东北出入口设置沿大效亭路道路红线以外。劲松站东南角出 入口设于对侧道路红线以外,劲松大厦旁。此处一条电力管线需要改移。西南、西北出入口 考虑拆除临街一层商业用房,在道路红线以外设置。车站东北出入口长度为75.1米,东南出入口长度为91.7米,西南出入口长

29、度为94.0 米, 西北出入口长度为94.0米。在西南、西北出入口处设紧急逃生口。车站四个出入口通道、车 站主体均设置防护密闭门和密闭门。2.4.3风亭、风道本车站风道为双层风道,车站两端各设一个,相应处各设一组风亭,每组风亭包括新风 亭、排风亭。分别设于东三环西侧南北,均在道路红线以外。北端风道及风亭原准备与修建 中的富顿中心结合,但由于富顿中心其地下室与规划道路红线过近,并且其基底标高比车站 结构顶标高低约5m以上,因此车站北端风道设于车站主体西侧,跨过东三环,设于红线内。244换乘方案本线在劲松站远期与规划 M7线换乘,由于管线控制因素,劲松站埋深较大,远期 M7 线下穿十号线工程可行性

30、不大,因此设计 M7线与十号线换乘采用厅台换乘即远期 M7线站 台与劲松站站厅同层。M7线沿大郊亭路横穿东三环,受制于劲松桥桥桩限制,故考虑其采用侧式站台。远期换乘站形成后,十号线劲松站为端头厅的形式,完成厅台换乘。2.5主要工程数量见下页表。2.6工期要求招标文件要求工期为:开工日期为 2003年12月20日,竣工日期为2006年5月30 日,合同总工期为893日历天。劲松站主要工程数量表项目名称单位车站主体东南岀入口东北岀入口西南出入口西北岀入口西北风道西南风道合计暗挖土方m354578.724067.963228.544722.754722.751886717792107979.72明挖

31、土方m3/1458145814581458/583242小导管m348603675.072916.724266.614266.61129561287960695108管棚m11563.08/26688.09初支喷射砼m35932.15544.27431.96631.88631.883228329614696.14锚杆支护m/1704.751352.971975.341975.344473447315954.4钢筋t958.62275.14230.87306.48306.481023.86984.294085.74拆除砼结构m35733.53194.63154.47225.95225.95205

32、2198810574.53灌注桩m5709.77442.25442.25442.25442.25/7478.77桩间喷射砼m2307501010101010101010/34790C30防水砼m311960.61284.251093.171433.291433.294457437626037.6C20防水砼m3571.04/571.04C30砼m1363.72/1363.72项目名称单位车站主体东南岀入口东北岀入口西南出入口西北岀入口西北风道西南风道合计3C40砼m3253.4/253.4砌筑砖m3973/973钢管柱t212.24/212.24防水层m214827.042694.242262

33、.13031.333031.336567650438917.04变形缝m2492.16/2492.163工程特点、重点、难点及主要技术对策3.1工程特点3.1.1环境特点1 )工程地处北京市繁华的闹市区,环境保护和文明施工标准要求高。2)施工场地处于密集居民区,存在扰民和民扰问题。3) 车站西南出入口及西北出入口分别紧邻一高层建筑,施工期间要保证楼房沉陷在允许 范围内,无倾斜和开裂。4)车站地下管线众多,在施工期间,要保证其沉降和隆起在允许范围内。车站顶污水管 可能渗漏造成土体软化,施工时应备有改良软化土体的措施。5)车站结构拱部在粉细砂地层,施工风险大,一旦出现问题,政治影响大。6 )车站结

34、构穿过潜水和承压水层,地下水位高,必须采取有效的降水措施,确保无水施 工。3.1.2结构特点车站为地下三跨二层岛式暗挖车站,主体结构采用双柱三跨联拱结构,采用PBA施工时, 利用边导洞施作钻孔灌注桩围护结构,间距为1m,要求成桩率为100%。车站主体结构按逆筑法完成,安全性较高,施工缝多,特别是反缝处理困难,防水施工难度大,防水效果较 差。在中导洞内挖孔吊装钢管柱,精度要求高,施工难度大。3.1.3施工特点1)车站主体及附属工程结构形式多样,施工方法多样。主体结构双层段和风道挑高段采 用PBA法施工,风道标准段采用 CRD法施工,出入口通道暗挖段采用短台阶法开挖,出入 口口部采用钻孔桩围护明挖

35、。工序转换频繁,结构空间受力复杂。2)在相对狭窄的导洞内施工钻孔边桩、底纵梁、钢管柱、顶纵梁、顶拱,工序多而杂,施工干扰大。3.2 工程重点及对策3.2.1 地下水和降水盲区的处理本站通过地层为粉细砂3层、中粗砂1层、粉土2层、粉质粘土层,基底位于粉 质粘土层,地下水主要有滞水、潜水、承压水三种类型。为确保施工安全,需做到无水施工, 防流砂、防涌水、防坍塌。妥善处理降水盲区形成的残存水,确保正常施工是施工的技术难 点。主要对策如下:1 )开挖前采用辐射井进行降排水,将地下水降至结构底板以下 1.0m ,确保开挖在无水 条件下进行作业。2)开挖时,采用超前钻探的方法,探明前方残存地下水情况,并对

36、降水盲区残存水及时 进行引排,确保开挖在无水状态下进行。3)在导洞开挖后,对探明的残存水采用辅助砂井将其排往下面的承压水层。4 )对含水砂层采用改性水玻璃固结处理,杜绝涌砂、涌水现象。5 )若发现降水井被淤泥封堵后深度不够或塌孔,及时重新补井。6 )在开挖至底板底面时, 及时施作水泥水玻璃双液浆对基底进行加固和止水, 形成封闭。3.2.2 地下管线和地面建筑物的保护劲松站附近地下管线众多,特别是位于东三环的一条 600mm 污水管(距风道挑高段 结构顶仅 1.13m )和一条 D2000 电力管(距风道挑高段结构顶仅 0.81m )距车站结构拱部 很近。另外车站西南出入口及西北出入口分别紧邻一

37、高层建筑。施工中保证开挖土体稳定, 有效控制地面沉降,确保建筑物及管线安全是本工程考虑的重点。主要对策如下:1 )施工中严格按照“管超前、严注浆、短开挖、强支护、早封闭、勤测量、环扣环、控 下沉”的原则组织施工。2 )明确并确定各类施工环境(建筑物、管线、道路等)的安全控制值,并设警戒值,一 旦突破,立即停止施工并通知相关单位,待采取有效的加固措施后,方能继续施工。3 )开挖至接近建(构)筑物时,首先按设计加密施作超前小导管注浆,加固地层,并加 强量测工作,若遇砂层时要周壁注浆,封闭掌子面,抑止纵向变形。并减小开挖步距,采用 超前大管棚支护或小导管注浆加固地层。4)进行针对性强的严密的监控量测

38、,做到信息化施工,将现场量测结果、开挖后的岩层 情况及时反馈,为施工提供科学可靠的依据,及时调整支护参数,把工程施工过程中地层、 支护结构和周围环境的动态变化始终置于可控状态。 。5 )密切配合降水单位,及时提供有关资料,降水不彻底时,在洞内实施辅助砂井降水, 创造无水作业环境。6)初期支护外侧及时注浆填充。3.3工程难点及对策331初期支护体系的稳定与安全劲松站拱部位于粉细砂地层,在初期支护体系下转换到二次衬砌施工,确保初期支护的 稳定和安全是施工中的难点。施工采取的主要对策有:1)采用超细水泥浆对于粉细砂地层进行注浆加固,提高注浆加固效果。2)施工过程中严格控制初期支护的施作质量,如:喷射

39、混凝土的强度、厚度、密实度, 格栅钢架架立的位置、间距、相互间的连接,临时仰拱的封闭等。3)及时施作双层地段的底纵梁、钢管柱、顶纵梁和单层段的中墙,改善初期支护的受力 状态。4)二次衬砌施工时采取分部、分段拆除临时支撑和分部衬砌的施工策略。5)二次衬砌施工时对关键受力部位的临时支撑采用型钢替换支撑,再拆除的方法。6 )二次衬砌未施作完成前,将已施工完成的衬砌部分的临时支撑根据需要增设。7 )转换过程中加强初期支护的监控量测,及时分析监测数据,反馈信息,指导施工。3.3.2结构防水车站主体结构按逆筑法完成,施工缝多,特别是反缝处理困难,防水施工难度大。如何 保证防水施工质量是施工的重点和难点。主

40、要采取以下对策:1)严格遵守“以防为主、刚柔结合、多道防线、因地制宜、综合治理”的防水原则。2)严格按照设计要求,认真做好混凝土结构自防水、防水层的铺设与保护,施工缝、变 形缝、沉降缝和穿墙管等防水处理的每道工序的防水工作。3)对施工反缝的处理,除按设计采用橡胶止水带和预埋注浆管的方法进行加强防水处理外,采用下图所示的特制封口模板,将封口砼多浇注10cm并捣固密实形成反压,使施工缝接初期支护缝严密,待砼达到一定强度拆模后,将多余砼切除。4)对初支背后反复注浆,先注水泥砂浆,再注水泥浆,保证防水层铺设前,初支混凝土 无湿渍。5)严把原材料关,对防水板作相应的老化、拉伸检测,确保防水层质量。防水层

41、铺设由 专业队伍施工,每道防水施工由专职质检员把关。6)施工缝、变形缝采用背贴式止水带、遇水膨胀橡胶止水条、中埋式止水条、预埋注浆 等措施加强防水。7)严格按 S8 级防水砼施工工艺做好二衬防水混凝土的施工。8)认真做好二衬背后注浆工作。3.3.3 钢管柱的安装精度 在中导洞内挖孔吊装钢管柱,由于施工场地狭窄,如何确保钢管柱的安装精度是施工的 难点。采取的对策如下:1)钢管柱由专业生产厂家加工,严格按钢构件标准加工,确保钢管柱的加工精度,特别 是法兰盘的焊接加工精度。2)出厂前,在工厂内对钢管柱进行预拼装,检查合格并编号后出厂。3)施工中严格按钢管柱施工工艺操作,对焊缝进行检测,确保焊缝质量。

42、安装时要确保 中心定位、标高、平整度的精度。4)钢管柱定位后,将钢管柱与挖孔桩间的空隙用钢楔塞紧,防止灌注混凝土时跑位。3.3.4 顶纵梁施工在上导洞内施工顶纵梁 ,工作长度狭窄 ,如何确保防水板和钢筋的安装质量以及拱顶砼的 密实度是施工的难点。1)严格按防水板和钢筋施工工艺操作,防水板的铺设要平顺,预留接头的位置和长度严格 按设计施作。2)钢筋安装时,主筋采用机械连接,并注意不得损坏顶部的防水板。3 )采用先进的砼施工工艺,比如采用“自流平、免振捣砼” ,并在拱部预埋注浆管,及时 对梁顶注浆回填。4 总体施工部署4.1 施工指导思想降水施工为前提,遵循“十八字诀” (管超前,严注浆,短开挖,

43、强支护,快封闭,勤量 测)施工原则,稳中求快,质量优良, “四个确保”(施工安全,管线路和邻近建(构)筑物 安全,地表沉降w 30mm,地面交通畅通),文明施工,树誉京城。4.2 施工总目标4.2.1 总工期目标本合同工程招标文件要求工期为 893 日历天。为确保项目能够按期完成,我们在制订总 工期目标时,计划提前 8天完工,即实际计划工期为: 2003 年 12 月20 日开工, 2006 年 5 月 22 日竣工,历时 885 日历天。4.2.2 工程质量目标4.2.2.1 工程质量标准 质量标准和要求满足招标文件的主要技术标准及要求 。 此外,本工程质量标准必须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44、,如果招标文件主要技术标 准及要求中规定的执行标准高于国家标准,则按招标文件主要技术标准及要求中规定 的标准执行,如果低于国家标准,则按国家标准执行工程质量和标准满足本次招标“工程规 范和技术说明”及国家、建设部、铁道部、北京市颁布的现行技术标准、规范、规程等有关 规定,确保工程达到验收标准。4.2.2.2 工程质量等级 质量必须符合招标文件的要求。在确保工程质量达到优良的基础上,争创结构“长城杯” 奖,配合全线争创国家优质工程最高奖鲁班奖。4.2.3 安全生产目标 满足通用文件的安全协议。无工程事故和重大设备、人身伤害事故。杜绝因工死亡事故,年重伤率控制在0.6 %。,年负伤率控制在12 %o以内,确保安全生产指标达国标。4.2.4 环境保护目标 严格遵守北京市对环保的有关规定,在当地环保部门的指导下,按照有关要求,重点防 止扬尘、噪音及废物水废物的排放、保护文物古迹、保护城市绿地,创建北京市环保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