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检测分析仪器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4833339 上传时间:2023-05-18 格式:DOCX 页数:157 大小:141.4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北京检测分析仪器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7页
北京检测分析仪器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7页
北京检测分析仪器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7页
北京检测分析仪器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7页
北京检测分析仪器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北京检测分析仪器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北京检测分析仪器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15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目录第一章 市场预测9一、 影响行业发展的有利因素和不利因素9二、 影响行业发展的有利因素和不利因素13第二章 公司基本情况18一、 公司基本信息18二、 公司简介18三、 公司竞争优势19四、 公司主要财务数据21公司合并资产负债表主要数据21公司合并利润表主要数据21五、 核心人员介绍22六、 经营宗旨23七、 公司发展规划24第三章 项目背景及必要性29一、 检测分析仪器行业发展概况29二、 行业竞争格局31三、 能力验证服务行业发展概况32第四章 选址方案分析34一、 项目选址原则34二、 建设区基本情况34三、 创新驱动发展38四、 社会经济发展目标39五、 产业发展方向41六、 项

2、目选址综合评价45第五章 建筑技术分析47一、 项目工程设计总体要求47二、 建设方案47三、 建筑工程建设指标51建筑工程投资一览表51第六章 发展规划分析53一、 公司发展规划53二、 保障措施57第七章 运营管理60一、 公司经营宗旨60二、 公司的目标、主要职责60三、 各部门职责及权限61四、 财务会计制度64第八章 SWOT分析说明70一、 优势分析(S)70二、 劣势分析(W)72三、 机会分析(O)72四、 威胁分析(T)74第九章 节能说明82一、 项目节能概述82二、 能源消费种类和数量分析83能耗分析一览表83三、 项目节能措施84四、 节能综合评价84第十章 技术方案8

3、6一、 企业技术研发分析86二、 项目技术工艺分析89三、 质量管理90四、 项目技术流程91五、 设备选型方案92主要设备购置一览表93第十一章 原辅材料成品管理95一、 项目建设期原辅材料供应情况95二、 项目运营期原辅材料供应及质量管理95第十二章 环保方案分析97一、 编制依据97二、 环境影响合理性分析98三、 建设期大气环境影响分析99四、 建设期水环境影响分析100五、 建设期固体废弃物环境影响分析100六、 建设期声环境影响分析100七、 营运期环境影响101八、 环境管理分析102九、 结论及建议104第十三章 投资方案106一、 编制说明106二、 建设投资106建筑工程投

4、资一览表107主要设备购置一览表108建设投资估算表109三、 建设期利息110建设期利息估算表110固定资产投资估算表111四、 流动资金112流动资金估算表113五、 项目总投资114总投资及构成一览表114六、 资金筹措与投资计划115项目投资计划与资金筹措一览表115第十四章 经济效益分析117一、 经济评价财务测算117营业收入、税金及附加和增值税估算表117综合总成本费用估算表118固定资产折旧费估算表119无形资产和其他资产摊销估算表120利润及利润分配表122二、 项目盈利能力分析122项目投资现金流量表124三、 偿债能力分析125借款还本付息计划表126第十五章 项目风险防

5、范分析128一、 项目风险分析128二、 项目风险对策130第十六章 招标及投资方案133一、 项目招标依据133二、 项目招标范围133三、 招标要求133四、 招标组织方式134五、 招标信息发布137第十七章 项目总结分析138第十八章 补充表格140主要经济指标一览表140建设投资估算表141建设期利息估算表142固定资产投资估算表143流动资金估算表144总投资及构成一览表145项目投资计划与资金筹措一览表146营业收入、税金及附加和增值税估算表147综合总成本费用估算表147固定资产折旧费估算表148无形资产和其他资产摊销估算表149利润及利润分配表150项目投资现金流量表151借

6、款还本付息计划表152建筑工程投资一览表153项目实施进度计划一览表154主要设备购置一览表155能耗分析一览表155报告说明2011年,国务院发布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发展高技术服务业的指导意见,将检验检测服务业列为国家重点发展的八个高技术服务业领域之一,将检测行业的发展提升到国家战略发展高度。此后,国务院、国家质检总局持续出台服务业发展“十二五”规划、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生产性服务业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升级的指导意见、国务院关于加快科技服务业发展的若干意见、中国制造2025、认证认可检验检测发展“十三五”规划等一系列国家战略规划和政策措施,将检验检测认证服务业列为重点发展的11项生产性服务业之一,

7、要求基本形成高技术服务产业体系、标准体系、统计体系和政策体系,推动检验检测认证服务等高技术服务业做大做强,发展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增长点。根据谨慎财务估算,项目总投资18858.98万元,其中:建设投资14635.40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77.60%;建设期利息374.21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1.98%;流动资金3849.37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20.41%。项目正常运营每年营业收入33000.00万元,综合总成本费用25997.53万元,净利润5116.79万元,财务内部收益率19.74%,财务净现值4831.91万元,全部投资回收期6.13年。本期项目具有较强的财务盈利能力,其财务净现值良好

8、,投资回收期合理。经初步分析评价,项目不仅有显著的经济效益,而且其社会救益、生态效益非常显著,项目的建设对提高农民收入、维护社会稳定,构建和谐社会、促进区域经济快速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项目在社会经济、自然条件及投资等方面建设条件较好,项目的实施不但是可行而且是十分必要的。本报告为模板参考范文,不作为投资建议,仅供参考。报告产业背景、市场分析、技术方案、风险评估等内容基于公开信息;项目建设方案、投资估算、经济效益分析等内容基于行业研究模型。本报告可用于学习交流或模板参考应用。第一章 市场预测一、 影响行业发展的有利因素和不利因素1、有利因素(1)国家产业政策持续支持2011年,国务院发布国务

9、院办公厅关于加快发展高技术服务业的指导意见,将检验检测服务业列为国家重点发展的八个高技术服务业领域之一,将检测行业的发展提升到国家战略发展高度。此后,国务院、国家质检总局持续出台服务业发展“十二五”规划、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生产性服务业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升级的指导意见、国务院关于加快科技服务业发展的若干意见、中国制造2025、认证认可检验检测发展“十三五”规划等一系列国家战略规划和政策措施,将检验检测认证服务业列为重点发展的11项生产性服务业之一,要求基本形成高技术服务产业体系、标准体系、统计体系和政策体系,推动检验检测认证服务等高技术服务业做大做强,发展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增长点。根据“十三五”国

10、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产品和服务指导目 录(2016版)、战略性新兴产业分类(2018)等,检测服务与检测分析仪器均被列入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产品或服务。2017年,国务院发布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开展质量提升行动的指导意见,将“国家质量基础设施效能充分释放”列为提高供给质量的四大主要目标之一,以促进供给侧改革,具体指出“计量、标准、检验检测、认证认可等国家质量基础设施系统完整、高效运行,技术水平和服务能力进一步增强,国际竞争力明显提升,对科技进步、产业升级、社会治理、对外交往的支撑更加有力”,检测行业作为国家基础性、战略性行业的地位得到了更进一步的夯实。(2)国民经济持续

11、发展我国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目前同时正经历由制造业大国向制造业强国的转变。随着供给侧改革的深化实施,国民经济持续向好,产业结构调整不断深入,传统产业逐渐完成转型升级,向更高端发展;同时,人力、资本等资源向先进制造业集聚,直接刺激了航空航天、汽车、高铁、船舶制造、轨道交通等重点行业的迅速发展,不断出现新材料、新结构和新工艺,从而促进了对检测服务及检测分析仪器需求的增长。检测行业作为国家重点发展的高技术行业,服务于国家战略性基础资源行业和新兴行业,也会推动国家其他产业的持续发展。总而言之,国民经济持续发展,就意味着检测行业的持续进步。(3)检测标准体系的不断完善检测服务实施的前提是相关标准体系

12、的建立,检测服务的发展离不开标准、评价和计量等体系的支撑。目前,国家正积极加快相关法规建设,完善各领域国家标准体系,推进强制性标准改革,提升标准和检测的有效性、先进性和适用性。以新材料产业为例,工业和信息化部等四部委于2017年1月联合发布新材料产业发展指南(工信部联规2016454号),明确将“完善新材料产业标准体系”作为产业发展的重点任务,主要内容包括:提高现有标准技术水平,完成600项以上新材料标准制修订;加强标准复审及修订,提高现有标准技术水平,及时解决重点标准老旧、缺失等问题。各领域标准体系的不断完善,将逐渐满足并扩大现有应用领域对检测服务的需求,推动检测行业更好地发展。(4)我国检

13、测技术的不断进步近年来,我国不断加大检测技术的科研投入,技术水平稳步提高,检测方法更加先进和多元化。同时,科学仪器不断发展与创新,其精确度、稳定性与检出限等性能指标稳步提升。这都不断扩大了检测服务的业务范围,满足了更加多元化的需求,为行业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同时,部分检测企业也积极走出国门,收购具有一定研发实力和技术水平的外资企业。未来,随着整个检测行业的进一步发展和技术水平的提高,原来被外资检测企业占据的市场份额,将慢慢地转移至国内企业。2、不利因素(1)国内检测机构规模小,行业集中度低目前,我国检测行业竞争较为充分,行业集中度较低,呈现出机构众多、单个机构规模偏小的局面,使得检测行业整体

14、在技术水平、管理经验和经营方式等方面与国际领先的检测认证企业存在差距。一方面,众多的中小检测机构仍然在一定的区域范围内通过价格竞争的方式生存,这种恶性竞争的市场格局会降低检测机构对检测认证质量的要求,使得行业整体的社会认可度降低,不利于行业的健康有序发展;另一方面,各地各层级的主管部门在全国统一的检测认证资质要求之外,往往会出于本地监管的需要对检测认证机构提出额外的备案或从业许可要求,从而增加了检测认证机构业务扩张的难度。(2)国际领先企业在竞争中处于优势地位在检测服务及检测分析仪器领域,国际知名企业纷纷通过独资、合资以及兼并收购等方式强势进入我国检测市场,在我国建立研发中心、生产基地以及销售

15、渠道,凭借灵活的激励制度和较高的薪酬待遇吸引高素质人才,力争在我国巨大的市场中抢占份额。这些国际领先企业凭借国际化、规模化、综合化、专业化、市场化的竞争优势,日渐成为我国检测市场的重要力量,对国内企业形成较大的竞争压力。二、 影响行业发展的有利因素和不利因素1、有利因素(1)国家产业政策持续支持2011年,国务院发布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发展高技术服务业的指导意见,将检验检测服务业列为国家重点发展的八个高技术服务业领域之一,将检测行业的发展提升到国家战略发展高度。此后,国务院、国家质检总局持续出台服务业发展“十二五”规划、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生产性服务业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升级的指导意见、国务院关于加

16、快科技服务业发展的若干意见、中国制造2025、认证认可检验检测发展“十三五”规划等一系列国家战略规划和政策措施,将检验检测认证服务业列为重点发展的11项生产性服务业之一,要求基本形成高技术服务产业体系、标准体系、统计体系和政策体系,推动检验检测认证服务等高技术服务业做大做强,发展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增长点。根据“十三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产品和服务指导目 录(2016版)、战略性新兴产业分类(2018)等,检测服务与检测分析仪器均被列入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产品或服务。2017年,国务院发布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开展质量提升行动的指导意见,将“国家质量基础设施效能充分释放

17、”列为提高供给质量的四大主要目标之一,以促进供给侧改革,具体指出“计量、标准、检验检测、认证认可等国家质量基础设施系统完整、高效运行,技术水平和服务能力进一步增强,国际竞争力明显提升,对科技进步、产业升级、社会治理、对外交往的支撑更加有力”,检测行业作为国家基础性、战略性行业的地位得到了更进一步的夯实。(2)国民经济持续发展我国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目前同时正经历由制造业大国向制造业强国的转变。随着供给侧改革的深化实施,国民经济持续向好,产业结构调整不断深入,传统产业逐渐完成转型升级,向更高端发展;同时,人力、资本等资源向先进制造业集聚,直接刺激了航空航天、汽车、高铁、船舶制造、轨道交通等重

18、点行业的迅速发展,不断出现新材料、新结构和新工艺,从而促进了对检测服务及检测分析仪器需求的增长。检测行业作为国家重点发展的高技术行业,服务于国家战略性基础资源行业和新兴行业,也会推动国家其他产业的持续发展。总而言之,国民经济持续发展,就意味着检测行业的持续进步。(3)检测标准体系的不断完善检测服务实施的前提是相关标准体系的建立,检测服务的发展离不开标准、评价和计量等体系的支撑。目前,国家正积极加快相关法规建设,完善各领域国家标准体系,推进强制性标准改革,提升标准和检测的有效性、先进性和适用性。以新材料产业为例,工业和信息化部等四部委于2017年1月联合发布新材料产业发展指南(工信部联规2016

19、454号),明确将“完善新材料产业标准体系”作为产业发展的重点任务,主要内容包括:提高现有标准技术水平,完成600项以上新材料标准制修订;加强标准复审及修订,提高现有标准技术水平,及时解决重点标准老旧、缺失等问题。各领域标准体系的不断完善,将逐渐满足并扩大现有应用领域对检测服务的需求,推动检测行业更好地发展。(4)我国检测技术的不断进步近年来,我国不断加大检测技术的科研投入,技术水平稳步提高,检测方法更加先进和多元化。同时,科学仪器不断发展与创新,其精确度、稳定性与检出限等性能指标稳步提升。这都不断扩大了检测服务的业务范围,满足了更加多元化的需求,为行业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同时,部分检测企业

20、也积极走出国门,收购具有一定研发实力和技术水平的外资企业。未来,随着整个检测行业的进一步发展和技术水平的提高,原来被外资检测企业占据的市场份额,将慢慢地转移至国内企业。2、不利因素(1)国内检测机构规模小,行业集中度低目前,我国检测行业竞争较为充分,行业集中度较低,呈现出机构众多、单个机构规模偏小的局面,使得检测行业整体在技术水平、管理经验和经营方式等方面与国际领先的检测认证企业存在差距。一方面,众多的中小检测机构仍然在一定的区域范围内通过价格竞争的方式生存,这种恶性竞争的市场格局会降低检测机构对检测认证质量的要求,使得行业整体的社会认可度降低,不利于行业的健康有序发展;另一方面,各地各层级的

21、主管部门在全国统一的检测认证资质要求之外,往往会出于本地监管的需要对检测认证机构提出额外的备案或从业许可要求,从而增加了检测认证机构业务扩张的难度。(2)国际领先企业在竞争中处于优势地位在检测服务及检测分析仪器领域,国际知名企业纷纷通过独资、合资以及兼并收购等方式强势进入我国检测市场,在我国建立研发中心、生产基地以及销售渠道,凭借灵活的激励制度和较高的薪酬待遇吸引高素质人才,力争在我国巨大的市场中抢占份额。这些国际领先企业凭借国际化、规模化、综合化、专业化、市场化的竞争优势,日渐成为我国检测市场的重要力量,对国内企业形成较大的竞争压力。第二章 公司基本情况一、 公司基本信息1、公司名称:xxx

22、有限公司2、法定代表人:许xx3、注册资本:1080万元4、统一社会信用代码:xxxxxxxxxxxxx5、登记机关:xxx市场监督管理局6、成立日期:2015-11-127、营业期限:2015-11-12至无固定期限8、注册地址:xx市xx区xx9、经营范围:从事检测分析仪器相关业务(企业依法自主选择经营项目,开展经营活动;依法须经批准的项目,经相关部门批准后依批准的内容开展经营活动;不得从事本市产业政策禁止和限制类项目的经营活动。)二、 公司简介公司满怀信心,发扬“正直、诚信、务实、创新”的企业精神和“追求卓越,回报社会” 的企业宗旨,以优良的产品服务、可靠的质量、一流的服务为客户提供更多

23、更好的优质产品及服务。公司不断推动企业品牌建设,实施品牌战略,增强品牌意识,提升品牌管理能力,实现从产品服务经营向品牌经营转变。公司积极申报注册国家及本区域著名商标等,加强品牌策划与设计,丰富品牌内涵,不断提高自主品牌产品和服务市场份额。推进区域品牌建设,提高区域内企业影响力。三、 公司竞争优势(一)自主研发优势公司在各个细分领域深入研究的同时,通过整合各平台优势,构建全产品系列,并不断进行产品结构升级,顺应行业一体化、集成创新的发展趋势。通过多年积累,公司产品性能处于国内领先水平。公司多年来坚持技术创新,不断改进和优化产品性能,实现产品结构升级。公司结合国内市场客户的个性化需求,不断升级技术

24、,充分体现了公司的持续创新能力。在不断开发新产品的过程中,公司已有多项产品均为国内领先水平。在注重新产品、新技术研发的同时,公司还十分重视自主知识产权的保护。(二)工艺和质量控制优势公司进口大量设备和检测设备,有效提高了精度、生产效率,为产品研发与确保产品质量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此外,公司是行业内较早通过ISO9001质量体系认证的企业之一,公司产品根据市场及客户需要通过了产品认证,表明公司产品不仅满足国内高端客户的要求,而且部分产品能够与国际标准接轨,能够跻身于国际市场竞争中。在日常生产中,公司严格按照质量体系管理要求,不断完善产品的研发、生产、检验、客户服务等流程,保证公司产品质量的稳定性。

25、(三)产品种类齐全优势公司不仅能满足客户对标准化产品的需求,而且能根据客户的个性化要求,定制生产规格、型号不同的产品。公司齐全的产品系列,完备的产品结构,能够为客户提供一站式服务。对公司来说,实现了对具有多种产品需求客户的资源共享,拓展了销售渠道,增加了客户粘性。公司产品价格与国外同类产品相比有较强性价比优势,在国内市场起到了逐步替代进口产品的作用。(四)营销网络及服务优势根据公司产品服务的特点、客户分布的地域特点,公司营销覆盖了华南、华东、华北及东北等下游客户较为集中的区域,并在欧美、日本、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初步建立经销商网络,及时了解客户需求,为客户提供贴身服务,达到快速响应的效果。公司拥

26、有一支行业经验丰富的销售团队,在各区域配备销售人员,建立从市场调研、产品推广、客户管理、销售管理到客户服务的多维度销售网络体系。公司的服务覆盖产品服务整个生命周期,公司多名销售人员具有研发背景,可引导客户的技术需求并为其提供解决方案,为客户提供及时、深入的专业技术服务与支持。公司与经销商互利共赢,结成了长期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公司经销网络较为稳定,有利于深耕行业和区域市场,带动经销商共同成长。四、 公司主要财务数据公司合并资产负债表主要数据项目2020年12月2019年12月2018年12月资产总额7916.766333.415937.57负债总额2488.651990.921866.49股东权

27、益合计5428.114342.494071.08公司合并利润表主要数据项目2020年度2019年度2018年度营业收入21772.4217417.9416329.31营业利润5047.594038.073785.69利润总额4181.313345.053135.98净利润3135.982446.062257.91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3135.982446.062257.91五、 核心人员介绍1、许xx,中国国籍,无永久境外居留权,1961年出生,本科学历,高级工程师。2002年11月至今任xxx总经理。2017年8月至今任公司独立董事。2、潘xx,中国国籍,无永久境外居留权,1970年出

28、生,硕士研究生学历。2012年4月至今任xxx有限公司监事。2018年8月至今任公司独立董事。3、宋xx,中国国籍,无永久境外居留权,1959年出生,大专学历,高级工程师职称。2003年2月至2004年7月在xxx股份有限公司兼任技术顾问;2004年8月至2011年3月任xxx有限责任公司总工程师。2018年3月至今任公司董事、副总经理、总工程师。4、韦xx,中国国籍,无永久境外居留权,1971年出生,本科学历,中级会计师职称。2002年6月至2011年4月任xxx有限责任公司董事。2003年11月至2011年3月任xxx有限责任公司财务经理。2017年3月至今任公司董事、副总经理、财务总监。

29、5、秦xx,1957年出生,大专学历。1994年5月至2002年6月就职于xxx有限公司;2002年6月至2011年4月任xxx有限责任公司董事。2018年3月至今任公司董事。6、顾xx,中国国籍,1976年出生,本科学历。2003年5月至2011年9月任xxx有限责任公司执行董事、总经理;2003年11月至2011年3月任xxx有限责任公司执行董事、总经理;2004年4月至2011年9月任xxx有限责任公司执行董事、总经理。2018年3月起至今任公司董事长、总经理。7、陆xx,中国国籍,1978年出生,本科学历,中国注册会计师。2015年9月至今任xxx有限公司董事、2015年9月至今任xx

30、x有限公司董事。2019年1月至今任公司独立董事。8、薛xx,中国国籍,1977年出生,本科学历。2018年9月至今历任公司办公室主任,2017年8月至今任公司监事。六、 经营宗旨根据国家法律、法规及其他有关规定,依照诚实信用、勤勉尽责的原则,充分运用经济组织形式的优良运行机制,为公司股东谋求最大利益,取得更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七、 公司发展规划(一)公司未来发展战略公司秉承“不断超越、追求完美、诚信为本、创新为魂”的经营理念,贯彻“安全、现代、可靠、稳定”的核心价值观,为客户提供高性能、高品质、高技术含量的产品和服务,致力于发展成为行业内领先的供应商。未来公司将通过持续的研发投入和市场营

31、销网络的建设进一步巩固公司在相关领域的领先地位,扩大市场份额;另一方面公司将紧密契合市场需求和技术发展方向进一步拓展公司产品类别,加大研发推广力度,进一步提升公司综合实力以及市场地位。(二)扩产计划经过多年的发展,公司在相关领域领域积累了丰富的生产经验和技术优势,随着公司业务规模逐年增长,产能瓶颈日益显现。因此,产能提升计划是实现公司整体发展战略的重要环节。公司将以全球行业持续发展及逐渐向中国转移为依托,提高公司生产能力和生产效率,满足不断增长的客户需求,巩固并扩大公司在行业中的竞争优势,提高市场占有率和公司影响力。在产品拓展方面,公司计划在扩宽现有产品应用领域的同时,不断丰富产品类型,持续提

32、升产品质量和附加值,保持公司产品在行业中的竞争地位。(三)技术研发计划公司未来将继续加大技术开发和自主创新力度,在现有技术研发资源的基础上完善技术中心功能,规范技术研究和产品开发流程,引进先进的设计、测试等软硬件设备,提高公司技术成果转化能力和产品开发效率,提升公司新产品开发能力和技术竞争实力,为公司的持续稳定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技术动力。公司将本着中长期规划和近期目标相结合、前瞻性技术研究和产品应用开发相结合的原则,以研发中心为平台,以市场为导向,进行技术开发和产品创新,健全和完善技术创新机制,从人、财、物和管理机制等方面确保公司的持续创新能力,努力实现公司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的持续开发。(

33、四)技术研发计划公司将以新建研发中心为契机,在对现有产品的技术和工艺进行持续改进、提高公司的研发设计能力、满足客户对产品差异化需求的同时,顺应行业技术发展,不断研发新工艺、新技术,不断提升产品自动化程度,在充分满足下游领域对产品质量要求不断提高的同时,强化公司自主创新能力,巩固公司技术的行业先进地位,强化公司的综合竞争实力。积极实施知识产权保护自主创新、自主知识产权和自主品牌是公司今后持续发展的关键。自主知识产权是自主创新的保障,公司未来三年将重点关注专利的保护,依靠自主创新技术和自主知识产权,提高盈利水平。公司计划在未来三年内大量引进或培养技术研发、技术管理等专业人才,以培养技术骨干为重点建

34、设内容,建立一支高、中、初级专业技术人才合理搭配的人才队伍,满足公司快速发展对人才的需要。公司将采用各种形式吸引优秀的科技人员。包括:提高技术人才的待遇;通过与高校、科研机构联合,实行对口培训等形式,强化技术人员知识更新;积极拓宽人才引进渠道,实行就地取才、内部挖掘和面向社会广揽人才相结合。确保公司产品的高技术含量,充分满足客户的需求,使公司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公司将加强与高等院校、研发机构的合作与交流,整合产、学、研资源优势,通过自主研发与合作开发并举的方式,持续提升公司技术研发水平,提升公司对重大项目的攻克能力,提高自身研发技术水平,进一步强化公司在行业内的影响力。(五)市场开

35、发规划公司根据自身技术特点与销售经验,制定了如下市场开发规划:首先,公司将以现有客户为基础,在努力提升产品质量的同时,以客户需求为导向,在各个方面深入了解客户需求,以求充分满足客户的差异化需求,从而不断增加现有客户订单;其次,公司将在稳定与现有客户合作关系的同时,凭借公司成熟的业务能力及优质的产品质量逐步向新的客户群体拓展,挖掘新的销售市场;最后,公司将不断完善营销网络建设,提升公司售后服务能力,从而提升公司整体服务水平,实现整体业务的协同及平衡发展。(六)人才发展规划人才是公司发展的核心资源,为了实现公司总体战略目标,公司将健全人力资源管理体系,制定科学的人力资源开发计划,进一步建立完善的培

36、训、薪酬、绩效和激励机制,最大限度的发挥人才潜力,为公司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人才保障。公司将立足于未来发展需要,进一步加快人才引进。通过专业化的人力资源服务和评估机制,满足公司的发展需要。一方面,公司将根据不同部门职能,有针对性的招聘专业化人才:管理方面,公司将建立规范化的内部控制体系,根据需要招聘行业内专业的管理人才,提升公司整体管理水平;技术方面,公司将引进行业内优秀人才,提升公司的技术创新能力,增加公司核心技术储备,并加速成果转化,确保公司技术水平的领先地位。另一方面,公司将建立人才梯队,以培养管理和技术骨干为重点,有计划地吸纳各类专业人才进入公司,形成高、中、初级人才的塔式人才结构,为公司

37、的长远发展储备力量。培训是企业人力资源整合的重要途径,未来公司将强化现有培训体系的建设,建立和完善培训制度,针对不同岗位的员工制定科学的培训计划,并根据公司的发展要求及员工的发展意愿,制定员工的职业生涯规划。公司将采用内部交流课程、外聘专家授课及先进企业考察等多种培训方式提高员工技能。人才培训的强化将大幅提升员工的整体素质,使员工队伍进一步适应公司的快速发展步伐。公司将制定具有市场竞争力的薪酬结构,制定和实施有利于人才成长和潜力挖掘的激励政策。根据员工的服务年限及贡献,逐步提高员工待遇,激发员工的创造性和主动性,为员工提供广阔的发展空间,全力打造团结协作、拼搏进取、敬业爱岗、开拓创新的员工队伍

38、,从而有效提高公司凝聚力和市场竞争力。第三章 项目背景及必要性一、 检测分析仪器行业发展概况在检测业务产业链体系中,检测分析仪器的制造是检测及其延伸服务的上游,是检测业务产业链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技术水平的发展直接推动检测服务质量的提高。检测分析仪器行业是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产业,大力发展现代高端检测仪器是实现新型工业化的必经之路,也是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战略举措。检测仪器产业亦被称为隐性的“军工行业”,其创新、制造和应用水平反映了一个国家的科技和工业水平。检测分析仪器在各行业的产品研发、生产、检验检疫、商检、贸易等领域扮演着重要的作用。1、我国检测分析仪器市场规模快速增长经过近30年的

39、建设与发展,我国检测分析仪器已经初步形成产品种类较齐全,且具有一定生产规模和开发能力的产业体系。目前,我国检测分析仪器行业正处于快速发展阶段。根据中国仪器仪表行业协会的统计数据,2017年检测分析仪器行业收入规模达2,505.96亿元;2014年至2016年,检测分析仪器行业市场规模同比均保持两位数增长。2、我国检测分析仪器整体技术水平与发达国家存在一定差距目前,我国检测分析仪器行业已形成了一定的市场规模,但受限于整体技术水平,我国检测分析仪器在中高端技术应用领域与发达国家相比仍存在一定差距,产品线多集中于中低端。根据仪器仪表行业进出口统计数据,仪器仪表行业贸易逆差金额较大,主要来源于实验室分

40、析仪器、光学仪器等检测分析仪器的贸易逆差,2014年至2017年,检测分析仪器贸易逆差占整个行业的比重分别为75.91%、80.46%、78.34%和79.10%,反映了我国中高端检测仪器一直主要依赖进口。目前国产仪器仪表主要应用于生产企业内部检验机构、政府基层检测单位以及第三方检测机构。近几年来,我国国产仪器应用于科研教学的占比仅仅达到23%,体现了我国国产仪器在科研、研发和教学的使用率及市场占有率均出现偏低情况。3、我国检测分析仪器行业未来发展前景广阔国家产业政策大力支持检测分析仪器行业的发展,持续投入大量资金促进成果创新和转化。自2011年开始,科技部和财政部共同设立“国家重大科学仪器设

41、备开发专项”,每年投入上百亿高额经费推动企业改革创新、强化成果转化。自“十二五”以来,同等条件下国产仪器在政府采购中的竞争优势明显,政府采购成为推动我国检测分析仪器产业发展的一大助力。同时,从产业发展周期上看,目前我国检测分析仪器产业正快速成长,处于进口替代的阶段。随着机械、电子、信息等基础产业的进步,国产仪器的性能参数等指标与国外产品的差距逐渐缩小,整体技术水平逐渐提高,未来随着整个行业的进一步发展,我国检测分析仪器的市场份额将稳步增长。二、 行业竞争格局在第三方检测服务领域,从全球看,我国检测机构发展历史相对较短,在整体技术水平和规模方面与国外先进企业如SGS、BV、INTERTEK等存在

42、较大差距,在中高端检测领域竞争力偏弱。根据Bloomberg、光大证券研究所统计数据,2014年在全球检测市场中世界三大检测巨头SGS、BV、INTERTEK所占的市场份额分别为4.0%、3.3%、2.2%,合计9.5%。从国内看,国内检测行业竞争较为充分,机构众多,行业集中度较低,截至2018年末,我国检测机构总数为39,472家,总体上以中小机构居多。根据国家质检总局公布的检验检测服务业统计信息,2014年至2018年检测机构平均每家从业人员数量维持在30-31人,整体上大多属于中小企业。在检测分析仪器领域,我国检测分析仪器行业目前主要呈现“规模小、专业分散、基础弱”的特点,在整体技术水平

43、和产品质量方面,与国外先进水平存在较大差距。赛默飞、岛津、安捷伦等知名外资企业长期占领我国检测仪器的中高端市场。我国检测分析仪器制造商目前主要针对特色资源和市场需求进行自主研制。国产自主研发的检测分析仪器在工业、食品、医疗、实验研究中得到广泛应用,已形成一种具有中国特色的分析测试技术。其中色谱仪、光谱仪和质谱仪的关键部件的研制也取得一些突破,减少了对国外同类产品的依赖。行业先进企业如钢研纳克等长期坚持技术创新,加大研发投入,已逐步形成“品牌、产品、技术”互融一体的发展布控格局。三、 能力验证服务行业发展概况1、我国能力验证服务行业起步较晚国外开展能力验证起步早,如英国政府化学家实验室(LGC)

44、从1990年开始组织能力验证活动,目前在全球拥有150多个国家、超过10,000家实验机构的客户群体。而我国的能力验证起步较晚,从1999年开始引进ISO/IEC能力验证导则并按其要求建立和运作实验室能力验证,直到2002年6月才颁发第一张能力验证提供者认可证书。由于我国能力验证工作起步较晚,实验室能力验证的方法标准参考国际权威机构的标准来制定,无论在观念意识方面,还是在技术能力方面与发达国家相比都存在一定差距。2、我国能力验证服务行业正逐步提高国际影响力经过近20年的发展,我国实验室能力验证体系逐步成型。目前我国累计开展了大量的能力验证计划,吸引了国内外数十万个/次实验室参加。这些工作为提高

45、我国实验室的能力,确保实验室认可质量发挥着重要作用。我国能力验证实施机构还积极承担国际实验室认可合作组织(ILAC)、亚太实验室认可合作组织(APLAC)等的国际计划,推动国内实验室参加国际能力验证计划,努力提高我国能力验证工作在国际上的影响力。3、我国能力验证服务行业的发展前景良好根据认可委(CNAS)网站披露信息,截至2019年6月30日,全国有8,311家实验室获CNAS认可,而获CNAS认可的能力验证提供者仅有71家。较少数量的能力验证提供者很难满足数量庞大的实验室对能力验证服务的需求,而且大部分能力验证提供者提供计划数量较少,覆盖领域窄,有的能力验证提供者甚至只能提供1个参数的能力验

46、证服务,能力验证领域与实验室认可领域存在较大出入,加之时效、经济、信息不畅等原因,导致很多实验室选择不到合适的能力验证计划,不能满足多区域、多行业或特殊项目的需求。此外,实验室参加能力验证的主动性和认识不足,导致能力验证在我国检测实验室的总体覆盖率不足。综上所述,我国能力验证服务行业存在很大的发展潜力。第四章 选址方案分析一、 项目选址原则1、符合国家地区城市规划要求;2、满足项目对:原材料、能源、水和人力的供应;3、节约和效力原则;安全的原则;4、实事求是的原则;5、节约用地;6、注意环保(以人为本,减少对生态环境影响)。二、 建设区基本情况北京市,简称“京”,古称燕京、北平,是中华人民共和

47、国首都、省级行政区、直辖市、国家中心城市、超大城市,国务院批复确定的中国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国际交往中心、科技创新中心。截至2018年,全市下辖16个区,总面积16410.54平方千米,2019年末,常住人口2153.6万人,城镇人口1865万人,城镇化率86.6%,常住外来人口达794.3万人。北京地处中国北部、华北平原北部,东与天津毗连,其余均与河北相邻,中心位置东经11620、北纬3956,是世界著名古都和现代化国际城市。北京地势西北高、东南低。西部、北部和东北部三面环山,东南部是一片缓缓向渤海倾斜的平原。境内流经的主要河流有永定河、潮白河、北运河、拒马河等,多由西北部山地发源,穿过崇山峻岭,向东南蜿蜒流经平原地区,最后分别汇入渤海。北京的气候为典型的暖温带半湿润大陆性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春、秋短促。北京被世界权威机构GaWC评为世界一线城市。联合国报告指出北京人类发展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