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仑梅山绿色蔬菜示范基地建设项目可行研究报告.doc

上传人:sccc 文档编号:4833678 上传时间:2023-05-18 格式:DOC 页数:49 大小:350.5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北仑梅山绿色蔬菜示范基地建设项目可行研究报告.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9页
北仑梅山绿色蔬菜示范基地建设项目可行研究报告.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9页
北仑梅山绿色蔬菜示范基地建设项目可行研究报告.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9页
北仑梅山绿色蔬菜示范基地建设项目可行研究报告.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9页
北仑梅山绿色蔬菜示范基地建设项目可行研究报告.doc_第5页
第5页 / 共4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北仑梅山绿色蔬菜示范基地建设项目可行研究报告.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北仑梅山绿色蔬菜示范基地建设项目可行研究报告.doc(4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NIICC-ZX07K07北仑梅山绿色蔬菜示范基地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宁波国际投资咨询有限公司2007年4月43北仑梅山绿色蔬菜示范基地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总经理:谢伟民高级工程师分管副总经理:殷志远高级工程师项目负责人:李召九经济师(技术)李召九经济师(经济)刘丹工程师宁波国际投资咨询有限公司2007年4月编 制 人 员主要参编人员:李召九经济师刘 丹工程师何伟蒸高级工程师郑 勇助理工程师校核:刘 丹工程师审定:王一正高级工程师目录1 总论11.1 项目概况11.2 项目建设单位和技术依托单位概况11.3 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依据21.4 主要经济技术指标21.5 研究结论42 项目背景及

2、建设必要性52.1 项目背景52.2 项目建设的必要性63 市场分析103.1 项目主要产品103.2 市场分析113.3 市场定位与竞争优势134 建设选址与条件154.1 梅山乡概况154.2 选址地块现状164.3 建设条件175 建设方案185.1 建设规模与布局185.2 农业设施及设备195.3 土建工程246 招标276.1 招标事项276.2 招标初步计划277 环境影响评价297.1 环境现状及影响因素297.2 对策和措施308 组织管理和运行机制318.1 组织管理318.2 运行机制329 项目进度安排339.1 项目进度计划339.2 项目实施进度表3310 投资估算

3、与资金筹措3510.1 投资估算3510.2 资金筹措3610.3 财政补助资金投向3611 效益分析3711.1 财务效益评价3711.2 社会效益分析4012 可行性研究结论与建议4212.1 研究结论4212.2 建议43附表:附表1 投资估算表附表2 流动资金估算表附表3 投资计划与资金筹措表附表4 总成本费用估算表附表4-1 单位产品生产成本估算表附表5 固定资产折旧及无形和递延资产摊销估算表附表6 利润及利润分配表附表6-1 产品销售收入和销售税金及附加估算表附表7 项目投资现金流量表(全部投资)附表8 敏感性分析表附图:附图1 项目区域位置图附图2 设施农业核心区规划图 附图3

4、设施农业核心区大棚结构图 附图4 设施农业核心区路渠断面图附件:附件1 北仑区梅山乡农业服务公司营业执照(复印件)附件2 北仑区梅山乡农业服务公司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认定证书附件3 北仑区梅山乡农业服务公司无公害农产品证书附件4 宁波市北仑区出口蔬菜协会登记证书1 总论1.1 项目概况在北仑区梅山乡钟家塘、梅东公路两侧地域,建设33.33公顷(500亩)设施农业核心区,其中18.93公顷(284亩)为温室大棚蔬菜种植,其余14.4公顷(216亩)为露地蔬菜种植。规模总投资593万元,其中建设投资576万元(不含房屋建筑物、供电工程投资)。主要建设内容为:新建钢质温室型大棚114458 M2,其中单

5、栋棚106720 M2,连栋棚7738 M2;新建房屋建筑物516 M2,机耕路与水渠3532 M;新建配电设备及线路;建立蔬菜检测室及配备仪器等。1.2 项目建设单位和技术依托单位概况1.2.1 项目建设单位概况本项目建设单位为宁波市北仑区梅山乡农业服务公司。公司筹建于1986年,现有专业技术人员15人,季节性工人30 人,拥有“梅山岛”牌蔬菜注册商标,2005年销售收入560万元,利润50余万元,拥有500吨级蔬菜保鲜冷库一座,常年聘请宁波市农科院多名农业专家指导,并建立了农业专家大院,培训和推广新技术,指导种植新品种,带动梅山乡农户种植蔬菜。1.2.2 项目技术依托单位概况技术依托单位为

6、宁波市农业科学研究院(以下简称市农科院)。市农科院于2000年12月在原市农科所和林科所的基础上组建成立,内设作物研究所、林业研究所、蔬菜研究所、生物技术研究所、生态环境研究所、农产品加工研究所、农业新品种引进中心、农产品质量检测中心等8个研究所(中心),拥有宁波市高新农业技术实验园区。市农科院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调整科研结构,强化科技创新,集中力量研究解决农业生产中关键技术和难点,发挥科技成果的乘数效应。“十五”期间共获科技成果奖16项,自主创新成果推广面积达64万公顷,增创社会经济效益6亿元。市农科院蔬菜研究所在梅山乡成立专家工作站,2006年以来,为梅山蔬菜基地引进了适宜大棚种植的瓜

7、果、茄类品种15只,西兰花品种3只,并对农户进行培训和指导。1.3 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依据A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法(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次会议通过,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一次会议修订)B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技术推广法(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次会议通过)C关于推进农业产业基地建设 提升农业竞争力的通知(甬政发2005 72号)D农业产业基地建设项目和资金管理办法(甬农发2005 83号)E宁波市农业产业布局规划(市政府2006年第78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1.4 主要经济技术指标见表1-1主要经济技术指标表。表1-1主要经济技术指标表序号名称单位数据备注1

8、规划总面积公顷33.33500亩1.1温室大棚种植公顷18.93284亩1.2露地种植公顷14.40216亩2规模总投资万元593其中:建设投资万元5763资金来源3.1其中:市财政补助万元1203.2区财政补助万元1203.3单位自筹万元3534建设项目4.1温室型大棚m21144584.1.1其中:单栋大棚m21067204.1.2连栋大棚m277384.2房屋建筑物m25164.3机耕路与水渠m35324.4配电设备及线路套14.6农产品检测仪器台(件)135年均销售收入万元4176年均净利润万元937财务评价指标7.1投资利润率%24.347.2静态投资回期(含建设期)年4.9(税后)

9、年4.0(税前)7.3财务内部收益率%23.3(税后)%32.5(税前)7.4财务净现值(ic=8%)万元495(税后)万元829(税前)1.5 研究结论梅山乡绿色蔬菜基地建设符合宁波市、北仑区农业产业发展的总体布局规划要求,也是落实北仑区“菜篮子”实事工程的需要。本项目主要建设钢管大棚114458 M2,配套完善供电、道路、水渠等基础设施,新增蔬菜检测中心,引入标准化的生产方式,使核心区达到设施化、规模化、无公害的生产要求,进一步提高农业的现代化水平。通过本项目的建设,将带动梅山乡万亩蔬菜基地发展,促进农业增产和农民增收。同时增加反季节蔬菜生产,提高蔬菜品质,丰富市民菜篮子,因而项目具有明显

10、的经济和社会效益。本项目的财务评价数据表明:投资利润率为24.34%;静态投资回收期为4.9年(税后)、4.0年(税前),项目具有较强的盈利能力和较强的抗风险能力,项目的建设在财务上是可行的。2 项目背景及建设必要性2.1 项目背景梅山乡是北仑区唯一海岛乡,也是传统农业乡,有耕地1077.07公顷(16156亩),山地371.87公顷(5578亩),集中分布在岛内中、东部地区。岛内环境未受工业污染影响,农业以蔬菜种植为特色主业,是宁波市重要的蔬菜生产和出口基地。2004年经农业部批准,梅山西兰花基地被认定为国家级绿色无公害生产基地,基地发展被列入国家星火计划。岛上有多家农业龙头企业,主要加工、

11、销售西兰花等农产品。西兰花种植规模达到400公顷(6000亩),其中95%外销日本、新加坡等地。但随着国际市场绿色壁垒设置加重,2005年后西兰花出口一度受阻,使农民种菜积极性受到影响。当前蔬菜产业面临挑战与新的发展机遇。为此需要采取应对措施,高度重视与加强农产品的安全质量管理,引导菜农及时调整种植结构,在保持西兰花出口同时,大力发展无公害、反季节蔬果新品种,进一步拓展国内外市场。另一方面,北仑区在经历了多年发展后,区内人口聚增,农产品需求旺盛,总供给不足的矛盾比较突出。区政府把建设梅山蔬菜基地、区农副产品批发市场等项目列入了2006年政府实事工程(区政府第35次常务会议讨论通过),要求有关部

12、门分解责任、抓好落实、确保实施。本项目实施是按照市、区政府的规划要求,通过设施核心区建设与示范作用,加快蔬菜新品种引进、培育和推广,积极推进万亩蔬菜生产基地建设,进一步做大、做强绿色高效农业,促进梅山乡新农村建设,同时为北仑区的开放开发提供丰富的后方蔬菜供应。2.2 项目建设的必要性2.2.1 发挥生态资源优势,加快特色农业发展的需要梅山乡是传统农业乡,现有耕地16156亩,集中分布在岛内中部、东部。沿岛有可利用滩涂800公顷(12000亩),主要分布在西部、南部。全乡农业基础设施完善, 22.8KM标准海塘已经封闭,1000公顷(15000亩)标准农田整理通过区级验收,五大水系结合农田整理工

13、作按步推进,水库、矸闸、排涝站、翻水站均进行了全面整修。梅山岛尚未进行工业性开发,环境污染影响轻微。近几年来扎实推进“生态乡”建设,全力打造休闲港湾,全面实施各村卫生保洁,推广农村垃圾袋装化和桶装化处理,生态文章做得有声有色。2005年被评为宁波市生态乡。现在岛内到处是绿意盎然,空气清新,环境优美。按照中央提出的“沿海发达地区要大力发展高效农业和创汇农业”的要求,梅山乡充分发挥区域比较优势,依托北仑区开发优势,调整优化农业结构和农业区域布局,大力发展劳动密集型的特色优势农产品,加快了农业增长方式和发展模式的转变。自上世纪90年代引进种植西兰花,2000年种植面积达到400公顷(6000亩)以上

14、,由梅岛农副产品加工厂等6家农业龙头企业收购加工,冷藏出口到日本、新加坡等地,年出口300只集装箱,全年蔬菜产值近2000万元。2003年种植面积减少到233公顷左右(约3500亩),部分西兰花低价转为内销。至2006年种植面积仍恢复到333公顷左右(约5000亩)。出口蔬菜成为梅山乡一大主导产业。但由于种植品种比较单一,出口还存在绿色壁垒障碍,引起有些年份出口量波动较大,使菜农利益受到损害。种植方式仍以传统为主,科技含量相对较低,农业的“双增”效果还不够显著。近几年来,市场上反季节蔬菜需求旺盛,价格成倍高于常规蔬菜,种植农民收益较好,菜农自发地搭建了400亩竹大棚,反季节蔬菜开始得到发展。要

15、实现新阶段蔬菜产业的持续发展,必须以基地的产业化建设为主线。进一步提高农业经营的现代化、规模化、集约化水平。在继续发展出口加工的同时,当前还应以反季节蔬菜为主攻方向,进一步拓展农业“双增”的新空间。大棚蔬菜核心区建成以后,通过加强与农业科技机构的合作,积极引进新品种,推广应用设施农业技术、生物技术,大力增加反季节蔬菜生产,促进蔬菜种植结构调整与附加值提高,辐射和带动梅山乡万亩蔬菜基地发展。本项目产品为无公害、反季节蔬菜(果),重点保障北仑区“菜篮子” 供应。项目实施将增强梅山蔬菜的市场竞争力,在继续发展蔬菜加工、出口的同时,增加在当地菜市场的销售份额,变单一为多元的市场渠道。同时通过建立蔬菜专

16、业合作社,发展蔬菜收购加工,建立多种形式的合作经营模式,切实解决农产品“卖难”现状。本项目建设还有利于转变农民观念,拓展都市型农业的服务功能。利用500亩蔬菜大棚联络周边农户推出“农家乐”活动,结合“湖海休闲垂钓旅、盐场赏盐旅”等推出海岛特色游路线,吸引更多的市民,发挥梅山岛作为宁波市、北仑区“后菜园”和“海上后花园”的功能。2.2.2 落实“菜篮子”实事工程,保障北仑区蔬菜供应的需要北仑区历年来经济建设持续发展,土地面积不断缩小,城区规模快速扩展,外来就业人口不断增加。2005年末有常住人口34.9万人,暂住人口24.8万人,预计到2020年城市总人口将突破70万人。随着人口不断增长,北仑区

17、蔬菜需求旺盛,目前外地货源占市场总量的80%,本地产品所占比例少。在市场上本地产的蔬菜质优价好、受到欢迎。据宁波市统计年鉴, 19962005年间北仑区农产品种植总面积减少了63.0%。由于农业结构调整,蔬菜瓜类种植面积只减少了7.2%,蔬菜瓜类总产量合计减少了24.5%。历年农产品种植变化情况见表2-1: 表2-1北仑区历年农产品种植变化情况 单位:公顷,吨年份农作物种植总面积蔬菜瓜类种植面积其中:蔬菜瓜类面积总产量面积总产量199631090415029307662812203645719973074939122660687571250356451998314753867265271525

18、12153806419993186142272892730621335421582000251174984350888670147645123200120091530638651085171441432742002160844986405011324193619806200314605359529126115568317962200412592342127277316769417275200511512384729636600688419323为了更好地满足市民的日常需求,区政府启动了一批“菜篮子”工程建设,其中包括梅山绿色蔬菜基地,并列入了2006年政府实事工程。2.2.3 切实抓好“放心菜

19、”,积极推进绿色生产的需要根据北仑区政府关于加强新阶段“菜篮子”工程建设的意见,“菜篮子”工作的总体目标是:以实施“四绿工程” (绿色生产、绿色通道、绿色市场、绿色消费)和“无公害食品行动计划”为核心,建立和健全“基地、公司、经营者”的三级食品安全监管网络,在蔬菜市场领域切实抓好“放心菜”供应工作,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菜篮子”工作要求不断得到落实。积极推进绿色生产,发展有效流通,实行农产品市场准入制,力争全区基本实现“菜篮子”产品无公害化,满足城乡居民对农产品“优质、安全、卫生、营养”的需求。促进生产基地实施“科技兴菜”工程。生产基地在生产、加工、流通环节加强农产品安全检测,在

20、市场、超市设立无公害蔬菜销售专柜,对土地进行测土试验配方,提高科学施肥水平,推广使用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和生物农药,加快落实与执行宁波市的无公害蔬菜生产技术规程加强源头管理,以质取胜,应对技术壁垒。以西兰花的出口为例,自2006年5月29日起日本实施食品中农业化学品(农药,兽药及饲料添加剂等)残留“肯定列表制度”,并执行新的限量标准。实施以后西兰花检测农药数达到298个,许多常用农药被禁用或受到最严格的农残限制,这意味着西兰花出口面临严重危机。北仑区检验检疫局帮助出口企业,全面实施“残留监控+重点项目批批检验”的检验模式,从源头上控制住农药残留,促进了西兰花的重新出口。本项目新建蔬菜检测中心

21、,配备相应检测仪器,将进一步加强蔬菜生产、加工环节的安全质量管理,为基地实施“绿色生产工程”提供技术保障。3 市场分析3.1 项目主要产品本项目依托宁波市农科院等农业科研机构,引进种植优质、高效蔬菜新品种,生产过程由农技人员进行具体指导。主要蔬菜(果类)品种见表3-1:表3-1引进种植主要蔬菜新品种表序号品种品系引进产地1番茄红保2号、3号云南昆明中杂9号中国农科院莎龙山东青岛2樱桃番茄金内宁波农科院红林宁波农科院3茄子甬茄3号宁波农科院4长浦甬浦2号宁波农科院5玉米紫香糯1号北京农科院穗甜1号广州农科院6瓜类东方密1号上海农科院糖雪棒日本白雪EL日本7葫芦类宁波农科院3.2 市场分析3.2.

22、1北仑区蔬菜需求量A人均蔬菜消费量根据 宁波市“菜篮子工程”“十五”发展规划,宁波市城镇人口人均蔬菜年消费量为180公斤。北仑区在规划区农副产品市场建设时,根据区统计数据和市场调查,经过综合分析,确定北仑区人均蔬菜年消费量(城乡综合)为150公斤。B北仑区年蔬菜需求总量北仑区2005年末总人口为60万人,其中常住人口35万人,暂住人口25万人。按以上人口数计算北仑区年蔬菜需求总量为9万吨,日均蔬菜需求量为246.58吨(按一年365天)。预计2020年城市总人口达到70万人,若蔬菜需求量同步增长,未来蔬菜需求量年均增长率约1%。3.2.2北仑区蔬菜调入量A蔬菜市场成交量调查根据对全区集贸(菜)

23、市场的调查数据:2005年8月1319日蔬菜成交量为1891.74 吨,其中调入蔬菜类成交量1541.77吨, 本地蔬菜类成交量349.97吨,调入率为81.5%。 日均成交量270.25吨。全区年人均164.4公斤。(市场调查数据引用北仑区农副产品批发市场筹建调研报告,蔬菜成交量包括外轮和舟山部分地区在北仑区市场的购买量。)B蔬菜区外调入总量根据以上市场调查和人口数,推算全区年蔬菜需求总量为98641吨。按从外地调入81.5%比例,可以得出蔬菜区外调入总量为8万吨,日均调入量为220.25吨。3.2.3北仑区蔬菜外销量A北仑区蔬菜生产概况2005年北仑区蔬菜瓜类种植面积3847公顷,占农作物

24、种植总面积33.41%,其中蔬菜种植面积2963公顷,总产量66006吨,瓜类种植面积884公顷,总产量19323吨。区内生产蔬菜一部分供应区内,一部分经加工出口或销往区外集贸(菜)市场、专业批发市场或者目标客户。B主要蔬菜品种区内外销售比例西兰花,种植面积300公顷(4500亩),总产量7425吨,70%出口,25%销往市外,5%区内。茭白,种植面积300公顷(4500亩),总产量6750吨,40%区内,60%销往宁波市区、镇海和舟山。蘑菇,种植面积90万尺,总产量1350吨,35%区内,65%销往宁波市区、舟山。大头菜、榨菜,种植面积100公顷(1500亩),总产量3000吨,初加工后销往

25、镇海。3.2.4市场分析A 通过对北仑区蔬菜需求量和市场成交情况的调查研究,可见北仑区目前蔬菜供给80%以上依赖于从外地调入,地产蔬菜在市场上只占20%比例,未来年份随着经济和人口继续增长,蔬菜需求量还将进一步增长,这就为当地蔬菜产业发展准备了充分的市场空间。本项目出产的大棚蔬菜只要品种对路、适时,预测区内市场基本可以容纳。B梅山乡打好生态牌,确保无公害、绿色的生产条件,重视“梅山岛”绿色品牌创建,满足市民对蔬菜品种、质量不断提高的要求,有利于促进蔬菜的市场销售,达到农民“增收”和消费者满意的双赢目标。C北仑区农产品的市场流通条件不断得到改善,有利于本项目实施以后农产品投放市场。根据北仑新区农

26、贸(菜)市场布局规划,到2020年北仑区重点新建区农副产品批发市场,并新建、改建一批农贸市场,使区内菜市场达到35个,可以承担全区农产品的集散功能,满足城市居民生活需要,促进农产品流通,减轻农业生产经营者的负担。3.3 市场定位与竞争优势3.3.1 本项目农产品的市场定位及进入渠道建立与提升“梅山牌”蔬菜的市场品牌形象。以宁波菜篮子网为平台,以大型超市和蔬菜批发市场为重点,大力发展连锁、代理、配送、“农加超”等模式,增设菜篮子“绿通车”,设立无公害蔬菜销售专摊,逐步形成覆盖面广、高效率、低成本的销售网络。目前重点供应北仑区菜市场,已同大润发、加贝等超市全面合作,以后进一步扩大合作的范围。与区内

27、申洲针织公司等大企业建立直供关系,由基地直接送蔬菜到单位职工食堂。区蔬菜协会、乡农业服务公司等专业组织发挥沟通市场的作用,经常发布农产品信息,帮助菜农不断开拓市场销路。3.3.2 具有营销体系和销售队伍初步建立的优势在乡政府的支持下,创办成立了北仑梅山绿洲蔬菜营销有限公司。针对菜农分散经营、易陷入市场困境的现状,公司主要在蔬菜销售、加工等方面起带动和服务作用,积极为菜农搭建销售平台,推动农产品进市场、进超市。先后成立了梅山乡农信担保公司、出口蔬菜协会等组织。出口蔬菜协会引导会员整合资源,统一标准,品牌经营,积极做好产前、产中、产后服务,强化生产环节的监督管理,协调加工企业和种植户的利益关系。通

28、过多年的努力,梅山乡建立了一支500余人的蔬菜销售队伍,在市场流通和信息提供上发挥较大作用。梅山乡农业组织化体系见以下示意图:蔬菜销售队伍专业合作社蔬菜协会乡党委、政府、 领导小组农业专家大院(技术支持)绿色蔬菜生产基地菜农蔬菜加工企业种植大户4 建设选址与条件4.1 梅山乡概况行政、经济状况:全乡共辖13个行政村(并村后为5个),46个自然村。至2005年底全乡人口15134人,6029户。2006年农业和农村经济呈现较好的发展势头,全年农村生产总收入达到32500万元,国民生产总值13200万元,其中农业增加值5820万元,比上年增长13.6%,农民人均收入6900元,比上年增加1929元

29、,乡财政收入2620万元。交通条件:距北仑中心区28KM,宁波中心市区45KM。本岛对外交通以轮渡为主,现有码头四个,分别通往北仑区白峰镇、春晓镇及舟山等地。岛内梅东公路、梅西公路、渡南公路已全面完成硬化,形成环岛公路。地理条件:梅山岛面积26.9 KM2,其中山地3.84 KM2,平地23.06 KM2,加上扑蛇、青龙二岛,总面积为27.22 KM2。位于浙东沿海象山港东部、穿山半岛南侧,北离大陆450 M,隔梅山港与白峰镇及郭巨镇相望,东临峙头洋,南濒汀嘴港,距舟山市佛渡岛4KM、六横岛7KM。海岸线总长22.5KM,水深322 M。全岛南北宽46KM,东西长9KM,散布着15个高低不等的

30、山丘,最高为烟墩岗海拔148.8 M。其余海拔5090 M不等。岛上主要居民点大多依傍山体南面,处于地势较高之处。气候条件:属亚热带北缘季风海洋性气候,冬暖夏凉,四季分明,光照充足,雨量充沛,无霜期长。年平均气温17.5,极端最高37.5。极端最低4.1,年相对湿度81.25%。年均降水量1400ML。最大日降水量188.6ML,最长连续降水过程16天,过程降水222.5ML,无霜期240250天。全年风向48月为东南风,9次年3月为西北风,风速5.5M/S,六级以上大风天数约1820天,每年受台风影响23次,最大风速17 M/S。临时最大风速23.75M/S。水文条件:因海岛成因特性,地势低

31、平,主体呈山麓向海面微倾,坡度多在302之间,岛外涂面标高高于堤内地块标高,常年受暴雨、风暴、海水高潮位影响显著。特别是在梅雨季节及台风期,常受暴雨袭击。主要水系有钟家塘、磨头、大兴、黄家塘、复成等五条主淡水系。有水库山塘多座,年蓄水量约240万M3。岛内淡水资源相对缺乏,80%水源从河道排除海洋。地质条件:山地土壤主要为黄红壤和饱和红壤,土层厚约50CM,多沙砾,肥力中等,宜发展水果、药材、林木。陆域平原土壤主要为潮土和水稻土类,分布集中,是岛内主要的耕作土。海堤外的潮间带上分布有大量的滨海盐土,适于发展海水养殖。4.2 选址地块现状绿色蔬菜基地设施核心区规划总面积500亩,其中284亩为温

32、室大棚蔬菜种植,建设地点位于北仑区梅山乡梅中村。实施范围:沿梅东公路两侧延伸约1KM,路北侧属钟家塘地块,南侧属曹家塘地块。该地为平原区,地形平坦,土地肥沃,适宜于农业耕作,符合现代设施农业发展的要求。对外交通便捷,东西向的梅东公路为岛内主要公路,从设施核心区中心穿过,经此可直接至渡口通往岛外,也可抵达岛内各处。南侧有梅东大河、曹家大河,北侧有二畈河,这几条河流径流入海。4.3 建设条件该片土地已完成了农田整理。周边水、电、通讯等配套设施到位。供电电源来自于北仑区供电局35KV/6300KVA的梅山里岙变电所,用电可以从就近线路接入。最近的水源地为炮台水库,自来水可从炮台水厂接入。附近内河可以

33、取水与排水,有2只蓄水池作平时储水之用。在温室大棚条件下,本项目农业用水量不多,每年7、8、9月用水稍多,基本以河网取水解决。蔬菜检测室所建位置的地块为非农保地,可以办理土地征用手续。5 建设方案5.1 建设规模与布局5.1.1 建设规模设施核心区规划总面积33.33公顷(500亩),本项目建设温室大棚区面积为18.93公顷(284亩)。主要建设项目为:新建钢质温室型大棚114458M2,其中单栋棚106720M2,连栋棚7738M2;新建房屋建筑物516M2,机耕路与水渠3532M;新建配电设备及线路一个系统;配备农产品检测仪器一套等。规模总投资593万元,其中建设投资576万元(房屋建筑物

34、、供电工程投资另行安排,不进入本次投资内)。主要建设项目及投资估算详见表5-1:表5-1主要建设项目及投资估算序号建设项目单位数量单价(元)总价(万元)1温室型大棚M2114458 450.901.1单栋大棚M210672035 373.521.2连栋大棚M2773810077.382土建工程32.472.1机耕路 M 13609512.922.2渠道M 21729019.5483农产品检测仪器11.504总计494.875.1.2 平面布置设施区内平面布置规划: 温室大棚区大体上以东西向梅东公路为横轴、在路的南北两侧进行布置,各成2行排列,大棚的山墙立面均朝向梅东公路,具体排列依地形排布确定

35、。详见附图2设施农业核心区规划图。区内以梅东公路为横向主干道,以区间机耕路为补充,形成纵横道路系统。进、排水两用渠与机耕路一起布置。蔬菜检测中心建于梅东公路以北、设施区的西北侧。两个蓄水池分别位于设施区的西北与东南角。5.2 农业设施及设备5.2.1 温室型大棚主要建设内容:建造温室型大棚114458 M2,其中钢质单栋大棚106720 M2;钢质连栋大棚7738 M2。详见表5-2:表5-2温室型大棚序号建设项目单位数量单价(元)总价(万元)温室型大棚M2114458 450.901单栋大棚M210672035373.522连栋大棚M2773810077.38温室型大棚具有防雨、蓄热和保温功

36、能。在湿热季,主要防止地面长期潮湿,防止幼苗徒长,地下害虫繁殖危害幼苗以及根腐病和霜霉病发生;在冷凉季,则充分发挥蓄热和保温功能,为作物提供良好的生长环境。本项目温室型大棚分为单体棚、连栋棚两种,采用轻型热镀锌钢型材为骨架、自然通风形式,主体结构设计寿命为10年。5.2.1.1单体棚 A温室主体材料及结构。温室圆弧型拱顶由拱梁组成,拱梁采用热镀锌管(251.5 MM)冷弯成型制成,拱间距0.7M安装。温室横向间距4.2M安装下弦横梁及垂直撑杆。温室拱顶上设置三道纵梁,由钢丝管卡与每一拱管连为一个整体。在弧拱面的山墙端安装防风杆。以上材料均采用热镀锌管(251.5 MM)。温室底部四周用热镀锌角

37、钢(40403 MM)连接。此结构使温室连为一个整体,提高了承载及稳定性。B保温密封隔断装置。侧墙通风窗安装在温室立面墙标高0.51.3M之间位置。地温保护提脚隔段层安装在温室立面墙标高01.5M之间位置。立面墙两端头安装0.8M宽的保温隔段搭层。C温室立面墙设计功能为密封、通风、防风。山墙立面上安装四组立柱,材料采用热镀锌管(251.5 MM),上端与拱梁螺栓连接,下端由螺栓与横向收口卡槽连接,下端埋于500CM素土中。山墙居中位置设密封滑动推拉门(1.81.0M),材料采用矩形管(40401.5 MM),上滑道采用C型导轨及吊滑轮组,下端安装埋地铁及定位滑轮。在侧墙上设卷膜立面窗。D温室覆

38、盖材料。温室屋架拱顶、山墙立面、侧墙均采用10丝国产PEP膜,初始透光率93%,使用寿命达12个月以上。覆盖薄膜由专用卡槽卡簧固定,在薄膜外侧间距0.7M拉压膜绳。E温室通风降温系统。温室采用自然形式通风降温。每栋温室立面墙上均开侧窗,通长开窗,尺寸为40M(长度)0.8M(宽度),开窗两端均设宽0.8M的防水保温隔断。卷膜杆材料用热镀锌管(251.5 MM)。采用万向节卷膜器。在开窗处设置防虫网(25目)。5.2.2.2连栋棚A温室主体材料及结构。温室圆弧型拱顶由拱梁组成,拱梁采用热镀锌管冷弯成型制成,拱间距1.0M安装。温室横向承载由拱梁、复合梁(安装于横向主立柱上部,间距4.0M)、下弦

39、横梁(安装于辅立柱上部与水槽底部,间距4.0M)、直撑及斜撑共同组成的桁架式屋面梁结构承担。纵向承载由拱顶上设置的三道纵梁承担,纵梁由钢丝管卡与每一拱管连为一个整体。在弧拱面的温室山墙一端安装有平八撑。以上材料均采用热镀锌管(321.8 MM,251.6 MM)。温室采用梯形面独立式砼基础,一次性浇注,埋深500 MM,地表以上200 MM。温室四周基础用热镀锌方管(60402.0 MM)连接成一个整体。此结构使温室具有足够的承载及稳定。B温室立柱材料采用热镀锌管(602.75MM)制成,上端由水槽托盘抱箍螺栓与水槽固连,下端焊接于砼基础预埋件上。水槽为六折型、5 双向坡水,材料为热镀锌钢板(

40、Q235A2.0410 MM)。落水管采用 PVC管(110 MM)。侧墙采用装肩管的型式,材料为热镀锌方管(60402.0 MM)。C每座温室侧墙上设卷膜立面窗,安装于温室立面墙上标高0.6M1.5M之间位置。在温室弧顶天沟单侧背风面设置卷膜开窗,开窗道数依连栋数而定。在每栋温室山墙居中位置设密封滑动推拉门。D温室的侧墙、山墙设计功能为密封、通风、防风,主要由外承载立柱、稳定剪刀撑、保温密封隔断装置、温室侧墙及顶部通风窗组成。剪刀撑安装于温室两端第二开间。地温保护提脚隔段层安装于立面墙标高0.0M0.6M之间位置。保温隔段搭层(宽1.0M)安装于立面墙两端头。温室侧墙主立柱间安装侧墙辅立柱一

41、根,间距2.0M,材料为热镀锌管(321.8 MM),下端少量砼固定,以增强侧墙的抗风能力。立面墙收口用0.7厚的热镀锌双边卡槽,以保证温室的密封性能。E温室的山墙端立面设计。山墙立面上安装三组山墙立柱,材料采用热镀锌管(321.8 MM),上端与拱梁螺栓连接,下端由螺栓与横向收口卡槽连接,下端少量砼固定。温室外门设计为密封滑动推拉门(1.81.5M),安装于山墙正中,材料采用矩形管(40201.5 MM),上滑道采用热镀锌导轨及吊滑轮组,下端安装滑轨及定位装置。F温室的覆盖材料。温室屋架拱顶、山墙立面及侧墙均采用12丝PEP进口薄膜,初始透光率80%,使用寿命达15个月以上。覆盖薄膜由专用卡

42、槽卡簧固定,在薄膜外侧间距1.0M拉压膜绳。G温室的通风降温系统。在温室顶部开天窗,在侧墙上开窗,采用自然形式通风降温。顶窗(56M长0.9M宽)开于温室屋架圆弧顶末端天沟背风面,卷膜杆材料用热镀锌管(251.6MM),卷膜器采用1:7.5链轮式顶卷膜器,在开窗分段端头设防水保温隔断(宽1.0M),在顶开窗下口至天沟顶端设防水保温隔断(宽0.3M)。在开窗处设置防虫网(32目)。侧窗(56M长0.9M宽)开于每栋温室立面墙上,卷膜杆材料用热镀锌管(251.6MM),卷膜器采用1:7.5爬升架式侧卷膜器,在温室立面窗活动窗膜外安装压膜绳,在开窗分段处设防水保温隔断(宽1.0M),在开窗处设置防虫

43、网(32目)。温室型大棚主要参数见表5-3:表5-3温室型大棚主要参数表序号参数项单位单体棚连栋棚1顶高M2.93.62肩高M1.72.23开间M4.04拱距M0.75跨度M8.06.06挂载KG / M27157最大排雨量ML/H.M21408风载KN/ M20.2555(骨架)0.45(覆膜)9雪载KN/ M20.30.310活载KG/ M2152511单栋(座)面积M23201008(840 )(1856 )5.2.2 蔬菜检测室建立标准的蔬菜检测室。检测项目:主要检测农药残毒,包括有机磷和氨基甲酸酯类农药。检测频率:农药残毒日检测样品100个,检测时间为每次4小时。需配备具有中专以上学历的专业人员35人。主要建设内容:A土建工程建筑面积60 M2,包括:样品处理室20 M2,仪器检测室40 M2。B配套设施,包括:实验台、药品柜、器械柜、空调、电、上下水、电话、计算机、网络。C配备检测仪器。详见表5-4: 表5-4蔬菜检测室仪器设备表 单位:台/套、万元序号仪器设备数量单价总价用 途1农药残毒检测仪428农药残毒检测2电子天平20.30.6称量3台式干燥箱20.20.4农药残毒检测4涡旋混合器20.050.1样品处理5冰箱10.30.3样品、药品储存6玻璃器皿17试剂、药品18可调加样器20.050.1合 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施工/环境 > 农业报告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