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二资本主义运行机制的变化.ppt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4833933 上传时间:2023-05-18 格式:PPT 页数:23 大小:452.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必修二资本主义运行机制的变化.ppt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必修二资本主义运行机制的变化.ppt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必修二资本主义运行机制的变化.ppt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必修二资本主义运行机制的变化.ppt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必修二资本主义运行机制的变化.ppt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必修二资本主义运行机制的变化.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必修二资本主义运行机制的变化.ppt(2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专题十三 资本主义经济运行机制的调整,海安县立发中学 张文华,考纲扫描(1)1929年至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 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爆发的原因、特点和影响。(2)罗斯福新政 罗斯福新政的背景、主要内容和特点;罗斯福新政在资本主义自我调节机制形成中的作用。(3)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战后美国等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政策的新变化和经济发展的表现;福利国家的出现;美国的“新经济”。,资本主义经济运行机制的发展、演变1第一次工业革命后,采用机器生产的工厂取代了以手工技术为基础的手工工场。资本家占有所有生产资料,控制整个生产过程,工人被严格地组织在工厂里,成为依附于机器的雇佣劳动者

2、。资产阶级要求自由经营、自由竞争和自由贸易,自由资本主义在西欧和北美发展起来。2随着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开展,企业组织形式逐渐向股份公司转变,激烈竞争促进了企业的合并,私人垄断组织成为资本主义国家经济生活的基础。3面对19291933年的经济大危机,美国政府推行罗斯福新政,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的先河。二战以后,在资本主义发达国家,各国政府纷纷大力干预经济,国家垄断资本主义,获得长足的发展。国营企业的产生与发展、社会福利政策的普遍实施、财政与金融政策的宏观调控等等,使当代资本主义的运行机制出现了许多新的变化。温馨提示:要以发展的、辩证的观点来看待资本主义社会的经济调整,既要看到资本主义本质的不变性,也

3、要看到它运行机制的发展性;要注意将历史现象同当前世界资本主义的现实状况联系起来,以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考向一 积极应对金融危机,实现经济平稳发展 1929年经济大危机的惨痛教训对市场经济条件下如何加强宏观调控,保持经济平稳、快速发展提出了挑战。罗斯福新政给我国当前经济建设的启示:要正确处理好投资和消费、生产与需求的关系,适应入世后的世界市场规则,采取措施应对当前世界经济危机对我国的负面影响。,【示例1】美国罗斯福新政中,调节农业生产,要 求农民减少农产品产量,政府以优惠贷款补贴农 民的损失,其主要目的在于()A.政府操纵农产品市场,进行统一管理 B.稳定农产品价格,改善农业生产环境 C.政

4、府乘机剥削农民,从中获利 D.减少农业投入,大力发展工业 解析 罗斯福实施新政的目的是解决经济危机,稳定资本主义统治秩序。他在农业领域采取的措 施起到了一定的作用。,B,考向二 以人为本,建设福利社会 二战后西方发达国家在生产力发展的基础上形成并完善了社会福利制度,包括建立各种保险制度,如失业救济金、养老金、病休金,提供各种免费或低收费社会服务,这种政策被称为从“摇篮到坟墓”的福利政策。给我们的启示是:(1)建立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要健全社会保障机制,关注社会弱势群体。(2)保持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必须坚持市场经济、国家调控、社会保障相结合的政策,走科技兴国之路。,【示例2】(2009广东模拟)发

5、达国家有比较健 全的医疗体系,这主要得益于这些国家()A.实行人民资本主义政策 B.进行经营者革命的结果 C.建立起比较完善的社会福利制度 D.国家对经济实行干预政策的结果 解析 考查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能力。发达国家有 比较健全的医疗体系,是社会福利保障的重要组 成部分,二战后,发达国家调整政策,建立完善 的社会福利制度,以缓解社会矛盾应是其原因。选C。,C,高考解密聚焦,热点考向一关注民生,构建和谐社会【考题呈现】(2010年高考江苏卷)1933年,美国成立农业调整署,购买并屠宰了大量牲畜。这一措施的主要目的是()A增加肉类储备应急救济B减少农业津贴开支C提高并稳定农副产品价格D缓和农场主间的

6、竞争,【解析】按因果关系推断主要目的,罗斯福新政期间,美国政府同农场主签订了减少耕地面积的合同,并销毁小麦、马铃薯和牛奶等农牧产品,屠杀猪、牛、羊等牲畜,以控制农产品产量和牲畜饲养数量,提高农产品价格和农民购买力。据上述知识可直接判断出正确答案为C项。【答案】C,(2010年高考福建卷)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人均GDP)是衡量一国(或地区)经济增长水平的基本指标。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1:中国与西欧人均GDP水平基本变化趋势比较(公元4001998年),1990年国际元(国际元是将不同国家货币转换后形成的一种统一计算单位),摘编自(英)安格斯麦迪森世界经济千年史,材料2:19世纪下半叶,中国

7、近代工业化开始缓慢起步。1912年至1920年中国工业年平均增长率为13.4%,1923年至1936年为8.7%。摘编自刘佛丁中国近代经济发展史材料3:19211937年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工业生产年均增长速度(%),摘自任文侠等日本工业现代化概观,材料4:中国在1887年时为纯粹的农业生产国,工业生产只占很小的比例到了1920年,工业产值增加到54.27亿元,所占比例也由原来的9.1%提升为23.8%需要指出的是近代机器工业产值占工业产值尚不到20%,并且农业仍占主导地位,中国仍然为一个农业国。摘自杨德才中国经济史新论(1)据材料1,比较并指出A、B、C三个时段中国与西欧人均GDP水平的走势。(

8、2)分析影响B段中国与西欧人均GDP走势变化的主要原因(不考虑人口因素)。,(3)据材料2、3,指出民国成立至抗战爆发前中国工业发展的特点。据统计该时期中国人口总数相对稳定,但工业的发展未能改变中国人均GDP下滑的走势,结合材料4及所学知识解释这一历史现象的原因。(4)据材料1并结合所学知识,总结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与西欧人均GDP强劲上扬的共同经验。,【解析】解题关键是提取材料信息,联系经济发展的阶段特征回答。第(1)问人均GDP走势可通过曲线图分析得出。第(2)问结合这一时期中西发展的阶段特征,从经济、政治、对外政策、思想等方面比较分析。第(3)问通过数据比较得出特点,然后分析影响这一

9、时期中国近代经济发展的因素:工农业比重、制度、环境、社会性质等。第(4)问抓住“20世纪80年代以来”这一阶段,从内因、外因两个方面分析总结。,【答案】(1)A段:中西大致保持一致,走势相对平衡,中国略高于西欧。B段:中国稳定不前,西欧超过中国并持续上升。C段:中国总体下降,西欧加速上升。(2)中国:自然经济为主;君主专制统治强化;重农抑商、闭关锁国政策;思想文化专制。西欧:商品经济发展,工业革命与科技进步;资本主义制度逐步确立;海外贸易、殖民扩张与掠夺;民主思想发展。,(3)特点:中国工业得到较快发展;增长速度超过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原因:近代中国工业产值基数低,在工农业总产值中所占比重小;落

10、后的社会制度;动荡的社会环境;资本主义列强的掠夺和压制。(4)走适合本国国情的发展道路;加强区域合作,顺应全球化潮流;重视科技创新、理论创新;重视教育,提高国民素质等。,主题:解答材料解析题的窍门找出所考查的知识点在教材中的位置【方法指导】高考试题,选材大多新颖独特,是 考生平时所没有接触过的。但无论怎样变化,都 可以在教材中找到它们的本来“身影”。因此,在审题时要回归教材,先确定所考查的知识在教 材中的位置,对解题大有裨益。回归教材的主要 方法是根据历史事件、历史现象、历史人物以及 其发生的时间、空间等因素进行确定。把材料中,的重点信息与教材中的史实、观点相对照,确认 材料与教材的哪些知识相

11、关联,这样便将材料与 教材联系在一起了,解析的大方向便明确了。【典例】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从摇篮到坟墓”瑞典的福利体系,材料二 主要西方国家社会保险开支占国民生产 总值的比重(1971年)请回答:从上述两则材料可以看出西方国家的福利制度有 什么特点?“福利国家”建成后,有人宣称:“为每日的面包而斗争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也 有人认为:“高福利和经济增长势不两立。”请 结合所学,谈谈你对福利国家制度的看法。,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西方国家实施福利制度的具 体情况,要求学生仔细分析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 回答。西方国家的社会性福利制度属“二战后资 本主义国家的制度化”之一,在课本中有明确介 绍,只要将材料信息与课本知识相结合,表述出 来即可。答案 特点:覆盖面广,低收入阶层受益,同时 又建立在高财政支出的基础上。看法:缓解社会矛盾,改善低收入阶层生活,社 会救济和社会保险解决了温饱问题,财政支出扩 大,一定程度上导致经济“滞胀”现象的出现,政府不堪重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