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任安书复习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报任安书复习课件.ppt(3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报任安书(节选),司马迁,教学目标,1.疏理本文的生字通假字和古今异义词2.应重点掌握实词3.整理文中以、而的用法4.于、乃的用法和特殊句式,司马迁,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史记130篇 52万字第一部纪传体通史,上至黄帝下至汉武帝太初年间,本纪12世家30 列传70 表10书8,作者作品,史记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司马迁自述其写作此书的目的是:“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史记被列为中国第一部“正史”。自此以后,历代“正史”的修撰从未断绝,汇成一条文字记载的历史长河,堪称世界史学史上的奇迹。,编修史书需要四种素养,史德(“不虚美,不隐恶”)史学(材料丰富)史识(善于决断)史才(“言之
2、无文,行而不远”),司马迁有着浪漫的诗人气质,从报任安书和史记中,处处可以看到他富于同情心、感情强烈而容易冲动的性格特点。他由李陵事件而遇祸,也是一场性格的悲剧。因为无论从私交还是从官职来说,他都不负有为李陵辩护的义务。西汉末的扬雄说:“子长多爱,爱奇也。”(法言),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报任安书中,把周易、诗经、离骚等等,归结为“大抵皆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此人皆意有所郁结,不得通其道,故述往事,思来者”,由此提出了“发愤著书”之说。这种说法不一定完全符合于他所列举的古人著述的实情,但完全符合于史记的实情。史记在叙述历史人物事迹的同时,处处渗透了作者自身的人生感受,内心的痛苦和郁闷,这就是我
3、们千年之下读史记仍不能不为之感动的关键。鲁迅汉文学史纲要称史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后者也正是从这一点着眼的。,本文背景天汉二年(前),李陵抗击匈奴,力战之后,兵败投降。消息传来,武帝大为震怒,朝臣也纷纷附随斥骂李陵。司马迁愤怒于安享富贵的朝臣对冒死涉险的将领如此毫无同情心,便陈说李陵投降乃出于无奈,以后必将伺机报答汉朝。李陵兵败,实由武帝任用无能的外戚李广利为主帅所致,司马迁的辩护,也就触怒了武帝。他因此受到“腐刑”的惩罚。对于司马迁来说,这是人生的奇耻大辱,远比死刑更为痛苦。在这一场事件中,他对专制君主无可理喻的权力、对人生在根本上为外力所压迫的处境,有了新的认识。他一度想到自杀,
4、但他不愿宝贵的生命在毫无价值的情况下结束,于是“隐忍苟活”,在著述历史中求得生命的最高实现。终于在太始四年(前写于这一年的报任安书中,司马迁对于自己的际遇和心情作了一个完整的交待。,体裁解说书,“书”是古代的一种文体,就是“书信”的意思。古人写信,多有题目,说明是写给谁的信,信题多为“报书”“答书”“与书”“上书”“寄书”等,例如答司马谏议书(王安石)、与朱元思书(吴均)、上枢密韩太尉书(苏辙)等。,报任安书,司马迁以极为激愤的心情,申述了自己的不幸遭遇,抒发了内心的无限痛苦,表现了他为实现可贵的理想而甘受凌辱、坚韧不屈的战斗精神。文章感情真挚,语言流畅,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报任安书是古代
5、散文中的名篇。全信以申辩自己为何不能“推贤进士”为主线,倾诉自己无端受宫刑的冤屈,吐露自己遭受奇耻大辱后的创痛,并述说自己何以忍辱苟活的深层动因。,一(1)提出了任安来信要点,说明了自己此时写这封信的原因。诉说自己困厄受辱的处境,陈说无力“推贤进士”的苦衷,倾吐了愤懑的心情,并表达了对即将离世的朋友的怜念。,第一段重点词语,牛马走:谦称,名词作状语,如牛马般供驱使的人曩者:从前辱赐书:使动用法,使蒙受耻辱意气:情意勤勤恳恳:诚挚恳切若望仆不相师:埋怨,二(23)申述遭极辱而不自杀的原因。,卑微的身份 带来的结果 生命的价值1、假令仆伏法受诛,若九牛亡一毛,与蝼蚁何异?既表达了毫无意义地死去不值
6、,又表达了对社会不公的愤慨之情。2、“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用之所趣异也。”这是司马迁的生死观,司马迁议论的核心生命价值的轻重靠自己来选择!,三(45)进一步说明隐忍苟活的原因是为了完成史记。,1、盖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诗三百篇,大抵贤圣发愤之所为作也。周文王被拘禁而推演八卦为六十四卦,写成了周易;仲尼一生困顿不得志而作春秋;屈原放逐,就写成了离骚;左丘眼睛失明,就有国语传世;孙子受了膑刑,就编著了兵法书;吕不韦被流放到蜀地,吕览才流传于世;韩非被囚于秦,有说难、孤愤传
7、世;诗三百篇,大都是圣人贤者抒发悲愤之情的作品。,2、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想借此来探究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关系,寻找古今历史复杂现象后面的共同点,成就自己独到的(历史)见解。,3、仆诚以著此书,藏之名山,传之其人,通邑大都,则仆偿前辱之责(zhi),虽万被戮,岂有悔哉!,我如果真的著成了此书,能藏之于名山,传给志同道合之人,以至广泛流布到社会上,就可以补偿以前受侮辱而不死所耽误的时间,即使受更厉害的刑罚,难道还有悔恨之心吗?,四(6)书信结尾,再次沉痛羞辱的愤懑心情并陈说对余生的看法。,居则忽忽若有所亡,出则不知其所往。每念斯耻,汗未尝不发背沾衣也!悲痛欲绝的心情。,生字,曩者
8、辱赐书沉溺缧绁之辱哉唯倜傥非常之人称焉垢弥甚耳无乃与仆私心剌谬乎身直为闺閤之臣孙子膑脚且夫臧获婢妾仲尼厄而作,Nng,从前,Lixi,绳索,借指监狱,Ttng,卓异超群,洒脱不拘,Gu,耻辱,读l,违背,G,小门,闺閤,指宦官,Bn,剔除膝盖骨,Zng,男奴,困窘,通假字,阙然久不报古者富贵而名摩灭大底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思垂空文以自见网罗天下放失旧闻稽其兴坏成败之纪仆诚以著此书则仆偿前辱之责身直为闺閤之臣以舒其愤是以肠一日而九廻,通“缺”,隔很长时间,摩通“磨”,底通”抵”,见通“现”,表现,失通“佚”,散失,纪通“记”,记录,以通”已”,已经,责通“债”,通“阁”,舒通“抒”,廻同“回”,古
9、今异义,意气勤勤肯肯夫人情莫不贪生恶死,顾妻子鄙陋没世而文采不表于后世也幽于粪土之中而不辞唯倜傥非常之人称焉恨私心有所不尽且负下未易居,下流多谤议仆以口语遭遇此祸身直为闺閤之臣今虽欲自雕琢,情意,诚恳,今,意志;勤劳踏实,人之本性,今情谊,情面,平平庸庸,文章,监狱,不一般的,杰出的,个人的志愿,处于卑贱的地位,言论.今口头表达,宦官.今房子,辩解,解释.今雕刻,独身孤立近自托于无能之辞大底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孤独,孤单,不好,不良.文辞,抒发愤懑,今努力,重点字词,曩者辱赐书少卿足下若望仆不相师而用流俗人之言请略陈固陋幸勿为过且勇者不必死节恨私心有所不尽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鄙陋没世而文采不
10、表于后世也不韦迁蜀迁客骚人,敬称:您,若:好象;望:埋怨:仆:我。,世俗的人,(我)请求略微陈述固塞鄙陋(的意见),幸:希望;过:动词,责备。,为节而死。死:为而死。,从前.与畴昔同,遗憾,痛惜,显示,被贬谪,被流放,左丘失明,厥有思厥先祖父思垂空文以自见草创未就,会遭此祸是以就极刑而无愠色仆诚以著此书宁得自引深藏于岩穴邪曼辞以自饰适足以自辱耳适得府君书无乃与仆私心剌谬乎所以隐忍苟活,幽于粪土之中而不辞者且夫臧获婢妾,犹能引决,才,一说他,他,流传,完成,正赶上,接受,果真,如果,宁:难道.引:退隐,美妙,美好,恰好,刚才,恐怕-吧,-的原因,且夫:发语词.引决:自杀,以,教以慎于接物亦欲以究
11、天人之际以舒其愤思垂空文以自见与时俯仰,以通其狂惑曼辞以自饰是以就极刑而无愠色仆以口语遭遇此祸以污辱先人仆诚以著此书,用,表凭借的工具和手段,用来,表目的,因为,表原因,通“而”,并且,通“已”,已经,而,若望仆不相师,而用流俗人之言幽于粪土之中而不辞者鄙陋没世而文采不表于后世也是以就极刑而无愠色古者富贵而名磨灭盖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退而论书册是以肠一日而九廻,表转折,却,表承接,就,于是,于,教以慎于接物至激于义理者不然不能容于远近少卿视仆于妻子何如哉幽于粪土之中而不辞者鄙陋没世而文采不表于后世也近自托于无能之辞于俗不信下至于兹,在,被,对,在,到,乃,乃有所不得已也屈原放逐,乃赋乃如左
12、丘无目今少卿乃教以推贤进士死日然后是非乃定无乃与仆私心剌谬乎作计乃尔立唯倜傥非常之人称焉,是,于是,就,就,却,才,恐怕-吧,如此,这样,语气词,啊,特殊句式,教以慎于接物今少卿乃教以推贤进士宁得自引深藏于岩穴邪至激于义理者不然而君幸于赵王所以隐忍苟活,幽于粪土之中而不辞者,恨私心有所不尽,鄙陋没世而文采不表于后世也.诗三百篇,大底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状语后置,被动句,判断句,见狱吏则头枪地,枪:通“抢”,碰撞,视徒隶则心惕息,惕:恐惧。息:喘息。心惊胆战,定计于鲜也,鲜:夭折,早死。拿定主意在受辱前自杀。“葬鲜者于西门”,幽于圜墙,Yun,通“圆”,及罪至罔加,不能引决自裁,罔:通“网”法网
13、。自杀,审矣,何足怪乎?,明白,且夫臧获婢妾,奴婢的贱称,骂奴曰臧,骂婢曰获,曼辞以自饰,美好的,思垂空文以自现,留下,留传。,鄙陋没世,而文采不表于后世也,显露,仆窃不逊,谦辞:私下。不逊:不谦虚。,稽其成败兴坏之纪,考订,考查。考查它们成功、失败、兴盛、衰落的规律。,网罗天下放失旧闻,失:通“佚”,散失。,仆诚以著此书,诚:果真;以:通“已”。,无乃与 仆私心剌谬乎?,恐怕*吧,适足取辱耳,适:恰好;耳:罢了。,固定句式的翻译,日饮食得无衰乎?无乃尔是过欤?无乃与仆私心剌谬乎?何以伐为?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古人所以重施刑于大夫者所以隐忍苟活,幽于粪土中而不辞者虞兮,虞兮,奈若何?如太行王屋何?且为之奈何取吾璧不予吾城,奈何?,得无*乎:表推测,译为:该不会*吧,无乃*乎:恐怕*吧,奚以,何以*为:为什么*呢?,所以*者:*的原因。,奈*何,如*何:把*怎么办,怎么安置*,奈何:怎么办?,与、所的用法,与,1。连词、介词:跟、和、随。“与时俯仰”,,2。动词:参加。“蹇叔之子与师”“与闻其事”,3。动词:结交,亲附。“失其所与”“结与国之欢心”,4。用在句尾,表语气,通“欤”,所,1。地方,处所,2。用在动词的前面,做代词,表示*人,*的事物,*的地方等等。“女亦无所思”“如有所语”,3。表约数,大约“此去七八里所”,4。与为连用表被动“若属皆且为所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