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压带风带[修改后4].ppt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4839598 上传时间:2023-05-18 格式:PPT 页数:51 大小:12.6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气压带风带[修改后4].ppt_第1页
第1页 / 共51页
气压带风带[修改后4].ppt_第2页
第2页 / 共51页
气压带风带[修改后4].ppt_第3页
第3页 / 共51页
气压带风带[修改后4].ppt_第4页
第4页 / 共51页
气压带风带[修改后4].ppt_第5页
第5页 / 共5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气压带风带[修改后4].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气压带风带[修改后4].ppt(5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二节气压带和风带,一、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1、大气环流 全球性的有规律的大气运动,通称为大气环流。假设:(1)如果大气在均匀的地球表面上运 动;(2)不考虑地球的自转,即不考虑地转 偏向 力的存在;(3)不考虑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此时引起大气运动的因素是高低纬度之间的受热不均,那么全球大气怎样运动?,南极,北极,(1)前提条件和形成因素,-单圈环流,副热带高压带,副极地低压带,(2)形成过程(以北半球为例,结合下图),-三圈环流,考虑高低纬间热量不均,地转偏向力,分组讨论:南半球的“三圈环流”形成过程,绘制南半球的“三圈环流”示意图。,赤 道 低 压 带,副热带高压带,副热带高压带,副极地

2、低压带,副极地低压带,极地高压带,极地高压带,东,南,信,风,中,纬,西,风,极 地 东 风,(3)气压带和风带,-六风七带,赤道低气压带是空气受热膨胀上升而形成、极地高气压带是空气冷却收缩下沉而形成,属于热力成因;副热带高气压带是高空气流聚集被迫下沉而形成、副极地低气压带是冷暖气流被迫抬升而形成,属于动力成因。,赤道低气压带,极地高气压带,副热带高气压带,副极地低气压带,热力成因,动力成因,上升气流,气候湿润,下沉气流,气候干燥,假设:如果大气在均匀的地球表面上运动,在考虑大气运动会受到地转偏向力的情况,也考虑到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这时,三圈环流所造成的气压带和风带将会有何变化呢?试结合教

3、材P35图2.11“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移动”进行归纳。,2326N,2326S,6634S,6634N,0,(4)气压带、风带的南北移动,夏季北移,冬季南移(北半球),北半球规律:,夏季北移冬季南移,4.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性移动,就全球而言:大致是1月南移,7月北移,二、北半球冬、夏季气压中心,1、冬、夏季气压中心形成的原因 完成教材P36活动,冬季:大陆冷却快于海洋,高压,低压,夏季:大陆增温快于海洋,低压,高压,1(1)冬季大陆会形成高压,这主要是因为大陆气温低,空气冷而重。(2)夏季大陆会形成低压,这主要是因为大陆气温高,空气暖而轻。,2分别处于副极地低气压带、副热带高气压带上;图中的气

4、压带被高低压中心切断,呈块状分布;这说明海陆热力差异对气压带有重大影响。,一月,七月,考虑:高低纬间热量不均;地转偏向力;太阳直射点位置的移动;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气压带分裂成一个个高、低气压中心,副 极 地 低 气 压 带,副 热 带 高 气 压 带,2、高、低气压中心的季节变化对天气和气候的影响 完成教材P38活动,2.季风环流,季风:大范围地区的盛行风随季节而有显著改变的现象,概念,成因:,(主要原因),海平面气压图.swf,季风环流2.swf,请思考总结:1、东亚季风的成 因是什么?2、南亚季风的成 因与东亚相比 有何异同?3、请总结季风环 流的成因有哪 些。,季风环流,东亚季风,3.

5、东亚季风与南亚季风比较,冬季:西北风夏季:东南风,冬季:东北风夏季:西南风,温带季风气候,热带季风气候,冬寒冷干燥夏炎热多雨,全年高温分旱雨两季,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海陆热力性质差异风带气压带季节移动,亚热带季风气候,冬温和少雨夏炎热多雨,1(1)冬季,东亚盛行来自内蒙古西伯利亚高压前缘的西北季风;夏季,东亚盛行来自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西北部的东南季风。(2)冬季风低温干燥,风力强劲;夏季风高温、湿润和多雨。,2由于我国广大地区盛行季风气候,因此,从太平洋带来的暖湿气流使我国东部地区降水丰沛,形成了森林、草原景观,农业生产也生机勃勃。例如,长江中下游地区,由于降水丰富,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景观,一年四

6、季,大地呈现出一派绿色,水网密布;而纬度位置大致相同的非洲撒哈拉地区,常年受副热带高压的影响,降水稀少,形成沙漠景观。,受季风影响,我国降水量大小和雨期长短存在明显差异,呈现出由东南部向北、西北部逐渐减少的趋势,因而对农业生产有重大影响。例如,在长江中下游及其以南地区,由于高温多雨,农作物以水稻为主,一年23熟。我国华北、东北以及西北地区东部,降水较少,以旱地农业为主,农作物以小麦为主,其次是谷子、高粱、玉米、大豆、土豆等。,气压带风带的分布与移动对气候有重要的影响,它是重要的气候形成因素。,气压带风带对气候的影响:,赤道低压带,副热带高压带,中纬西风带,西风和副高,季风环流,世界气候分布图.

7、swf,。,赤道地区气流上升,终年高温多雨,副热带高压与东北信风交替控制,赤道低气压与东北信风交替控制,副热带高压与西风交替控制,西风控制,冬夏季风交替控制,受极地气团控制,纬度高,太阳辐射弱,受极地气团或冰洋气团控制,纬度最高,太阳辐射弱,受冰洋气团控制,距海洋较远终年受大陆气团控制,分析不同气候类型的气温特点?,热带终年高温;亚热带冬暖夏热温带冬冷夏热;寒带终年严寒,分析不同气候类型的降水特点?,年雨型,夏雨型,夏雨型,少雨型,夏雨型,冬雨型,年雨型,夏雨型,少雨型,少雨型,欧洲大西洋沿岸地区,温带海洋性气候分布范围较大,而且向纵深发展;北美太平洋沿岸地区,温带海洋性气候分布范围相对较小,

8、而且呈南北狭长分布。这两个地区的气候都受到西风带的控制,但是在北美太平洋沿岸,西风受到科迪勒拉山系的阻挡,加之洋流的影响,使温带海洋性气候呈南北狭长分布。,气压带和风带是气候形成的一个重要因素,但不是惟一的因素。而是太阳辐射、大气环流、海陆分布、地形、洋流等因素综合影响的结果。,练习,A,5、3040大陆西岸地区冬季受 影响,温和湿润;夏季受 控制,炎热干燥,是 气候。,练习,西风带,副热带高压带,地中海,6、填空:赤道地区因 终年高温多雨;副热带大陆内部和西岸因 形成热带沙漠气候,,练习,常年受到赤道低压带控制,受到副高和信风控制,7、7月,气压带风带 移,北半球的 被该季节形成于陆地上的

9、切断,只保留在海洋上,形成 和 两个气压中心。1月,气压带风带 移,北半球的 被该季节形成于陆地上的 切断,只保留在海洋上,形成 和 两个气压中心。南半球因 主要以海洋为主,海陆热力对比不强,气压带的改变不明显。,练习,北,副热带高压,亚洲低压,夏威夷高压,亚速尔高压,南,副极地低气压,亚洲高压,阿留申低压,冰岛低压,8、冬季,东亚盛行来自 高压前缘的 风,天气特点是;夏季,东亚盛行来自 的 风,天气特点是。南亚和东南亚的中南半岛,冬季处于 高压的南侧,盛行 风,暖热干燥;夏季,气压带风带 移,南半球的 风带越过赤道,受向 的地转偏向力的作用,形成_风,该风越过印度洋,给南亚和东南亚带来丰富的降水。,练习,蒙古西伯利亚,西北,寒冷干燥,副热带太平洋,东南,温暖湿润,亚洲,东北,北,东南信,右,西南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