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轴承使用常见问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轴承使用常见问题.docx(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轴承使用不当引起的损坏在轴承失效中占有很大的比例。轴承使用不 当涉及轴承选型、轴承配置、轴承支承结构、配合、安装、润滑、密 封、维护保养等诸多方面。轴承失效与使用不当密不可分。电蚀是由电流放电引起,致使轴承零件表面出现电击的伤痕,此种损 伤称为电蚀。在两零件接触面间一般存在一层油膜,该油膜一定有的 绝缘作用,当有电流通过轴承内部时,在两面三刀零件接触表面形成 电压差,当电压差高到足以击穿绝缘层时就会在两零件接触表面处产 生火区放电,击穿油膜放电,产生高温,造成局部表面的熔融,形成 弧凹状或沟蚀。受到电蚀的零件,其金属表面被局部加热和熔化,在 放大镜下观察损伤区域一般呈现斑点、凹坑、密集的小坑,
2、有金属熔 融现象,电蚀坑呈现火山喷口状。电蚀会使零件的材料硬度下降,并 加快磨损发生速度,也会诱发疲劳剥落。电蚀的改进应是在焊接或其 他带电体与轴承接触时加强轴承的绝缘或接地保护,防止电荷的聚集 并形成高的电位差,避免放电现象产生。防止电流与轴承接触。轴承零件所承受的应力超出材料的断裂极限应力时,其内部或表面便 发生断裂和局部断裂,这种使材料出现不连续或断裂的现象称为裂纹。 在材料表面或表层下有一种貌似毛发的细微裂纹称为发纹。当发纹扩 展到一定程度,使得部分材料完全脱离零件基体的现象称为断裂。裂 纹一般呈线状,方向不定,有一定长度和深(宽)度,有尖锐的根部 和边缘。裂纹有内部裂纹和表面裂纹之分
3、,也有肉眼可见和不可见两 种形式,对于肉眼不可见裂纹需要采用无损检测的方法进行观察。发 纹一般呈细线状 方向沿钢材轧制方向断续分布,有一定长度和深度, 有时单条有时数条出现。裂纹产生的原因较为复杂,影响因素很多, 如原材料、锻造、冲压折叠、热处理、磨削、局部过大的应力等。发 纹形成的原因是钢材在冶炼过程中产生的气泡或夹杂,经轧制变形后 存在于材料表层。对于肉眼不可见裂纹需要采用无损检测的方法进行 观察。裂纹的预防措施主要有,在制造方面应控制原材料缺陷如非金 属夹杂、表面夹渣、折叠、显微孔隙、缩孔、气泡等。控制加工应力 如热处理淬火时产生的内应力(热应力和组织应力)、磨削应力、冲 压应力等。在使
4、用方面注意轴承安装过程中的非正常敲(撞)击以及 安装不良造成的局部应力过大等。另外,还要保证润滑,增强密封效 果,控制外部杂质流入,避免轴承与腐蚀性物质接触等。滚动体进入 或离开承载区域时,保持架将受到带有一定冲击性质的拉(压)应力 作用,尤其是滚子轴承的滚子产生倾斜时所受到的应力会更大。在这 种应力的反复作用下,保持架的兜孔、过梁、那钉会出现变形、磨损、 疲劳,甚至断裂现象。另外,不正确的安装方式也会损坏保持架。保 持架相对套圈的强度一般较弱(尤其是冲压保持架),如果安装不得 当,将安装力直接施加在保持架上,很容易造成保持架变形。冲压保 持架制造过程中产生的应力过大也是造成保持架损坏的原因之
5、一。防止保持架损坏的措施可以从设计、制造、安装方面考虑。保持架在 运转中受到的拉(压)应力是无法避免的。但提高保持架的强度可通 过适当增加保持架过梁(钟钉)强度来解决。滚子产生倾斜可以通过 提高制造和安装质量来解决。改善润滑条件有助于减少磨损。对冲压 保持架制造过程中产生的应力可采用振动光饰等方法支除或减少应力 轴承运转一定时间以后,会出现游隙减小或增大的现象。通过对零件 尺寸检测可以发现轴承内、外圈或滚动体直径方向的尺寸发生了变化 (增大或减小),影响轴承的正常旋转精度。若没有了游隙,会出现 摩擦磨损加剧、工作温度上升、甚至卡死等现象。若游隙变大, 会出现振动或噪声增大、旋转精度降低、应力集
6、中等情况。轴承内径 增大还很可能出现甩圈现象。转变过程中零件的体积将发生涨大。 而马氏体组织自身也会产生分解,马氏体分解的结果会出现尺寸收缩 的现象。轴承工作温度高对奥氏体的转变和马氏体的分解有促进作用。 还有一种情况,零件在内应力释放过程中也会引起尺寸的改变。轴承在使用中受到异常高温的影响,又得不到及时冷却,使零件表面 组织产生高温回火或二次淬火的现象称为发热;轴承发热产生的主要 原因是润滑不良、预载荷过大、游隙选择不当、轴承配置不当、滚道 表面接触不良、应力过大等因素所致。从预防或控制零件尺寸稳定性的角度考虑,可以在轴承零件热处理时 对不稳定的残余奥氏体组织进行稳定化处理。另外,在使用中应
7、保证 轴承的使用温度低于轴承允许的工作温度,以防止尺寸出现较大的变 化。轴承旋转载荷的轴承套圈,如果选用间隙配合,在配合表面上会发生 圆周方向的相对运动,使配合面上产生磨擦、磨损、发热、变形,造 成轴承不正常损坏。这种配合面周向的微小滑动称为蠕动或爬行。蠕 动形成的机理是当内圈与轴配合过盈量不足时,在内圈与轴之间的配 合面上因受力产生弹性变形而出现微小的间隙,造成内圈与轴旋转时 在圆周方向上的不同步、打滑,严重时在压力作用下发生金属滑移。 在外圈与壳体也同样会出理类似的情况。轴承使用期间在一些方面具有腐蚀磨损和微动磨损的某些特征。蠕变 在形成过程中也有一些非常细小的磨损颗粒脱落并立即局部氧化,
8、生 成一种类似铁锈的腐蚀物。其区别主要根据它们的位置和分布来判断, 如果零件没有受到腐蚀又出现了褐色锈斑,锈斑的周围常常围绕着一 圈碾光区,出现的部位又在轴承的配合表面上,那么可能就是蠕动。 发生蠕动的配合面上,或出现镜面状的光亮色,或暗淡色,或咬合状, 蠕动部位与零件原表面有明显区别。在轴承的端面由于轴向压紧力不 足。或悬臂轴频繁挠曲,运转一定时间后也会出现蠕动的特征。产生 蠕动的主要原因是内,外圈与轴或轴承座的配合过盈量不足,或载荷 方向发生了变化。改进措施:采用过盈配合并适当提高过盈量,在采 用间隙配合的场合的场合可用黏结剂将两个配合面固定或沿轴(或轴 承座)的轴向方向将轴承紧固。轴承在
9、使用期间的机械特性疲劳有许多类型,对于滚动轴承来说主要 是指接触疲劳。滚动轴承套圈各滚动体表面在接触应力的反复作用下, 其滚动表面金属从金属基体呈点状或片状剥落下来的现象称为疲劳剥 落。点蚀也是由于材料疲劳引起一种疲劳现象,但形状尺寸很小,点 蚀扩展后将形成疲劳剥落。疲劳剥落的形态特征一般具有一定的深度 和面积,使滚动表面呈凹凸不平的鳞状,有尖锐的沟角.通常呈显疲 劳扩展特征的海滩装纹路.产生部位主要出现在套圈和滚动体的滚动 表面。轴承在正常的使用中磨擦引起金属消耗或产生残余变形,使金属表面 的形状、尺寸、组织或性能发生改变的现象称为磨损。磨损过程包含 有两物体的相互作用、黏着、擦伤、塑性变形、化学反应等几个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