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大专科社会心理学考试答案小抄完整版 .doc

上传人:sccc 文档编号:4845310 上传时间:2023-05-19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67.0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电大专科社会心理学考试答案小抄完整版 .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电大专科社会心理学考试答案小抄完整版 .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电大专科社会心理学考试答案小抄完整版 .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电大专科社会心理学考试答案小抄完整版 .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电大专科社会心理学考试答案小抄完整版 .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电大专科社会心理学考试答案小抄完整版 .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电大专科社会心理学考试答案小抄完整版 .doc(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C从众:是指他人从事某活动自己也去从事这一活动。按群体中多数人的意见行事,自己不另搞一套。C冲突:冲突是一种对立状态,表现为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相互关联的主体之间的紧张、不和谐、敌视甚至斗争的关系。C差序格局:是就中国横向社会结构而言的人际关系上的一种特有格局,在个人与他人关系上,是从自己出发,层层往外推,人际关系也随着外推而越来越不重要。C挫折:是指人们在有目的的活动中,遇到无法克服或自以为无法克服的障碍或干扰,需要或动机不能得到满足时产生的一种消极反应。F服从:受到他人或者规范的压力,个体发生符合他人的或规范要求的行为叫做服从。G归因偏差:指人们在解释他人的行为时,夸大行动者的个人因素、低估环

2、境因素的现象。G过度辩护效应:当人们认为自己的行为是由于很强的外在原因引起时,他们会低估内在原因对行为的影响程度的现象。J近因效应:是指最新得到的信息对他人的印象形成起较强作用的现象。J基本归因错误/归因偏差:人们在解释他人行为时,夸大行为者的个人因素,低估环境因素的现象。J经济心理:指经济行为的心理经济准备状态及对经济行为的主观理解,在现实生活中表现为经济行为的动力与阻力。J集群行为是指人们在激烈互动中自发发生的无指导无明确目的、不受正常社会规范约束的从多人的狂热行为.K刻板效应:社会上对于某一类事物产生的一种比较固定的看法,也是一种比较概括而笼统的看法。N内化:指个体响应他人影响完全接受他

3、人的影响使之成为自己观点的一部分。N内聚力:指多数群体成员合力于群体或组织目标活动的心理结合力。P旁观者效应:在有人需要紧急救助时,在场目睹此情境的人越多,出面相救的可能性越小的现象。Q群体心理:群体心理指社会中的某一群体或组织的心理或某一集群的心态过程或某一人类共同体在同质文化下的相似心理活动倾向。Q群体凝聚力:是指多数群体成员凝聚为一体,合力于群体或组织目标活动的心理结合力。Q侵犯行为:又称攻击行为,是一种有意伤害他人,引起他人生理上和心理上痛苦的行为。Q去个性化:是指个人在群体压力和群体意识影响下,人们似乎感到自己被淹没在群体之中,并丧失了他们的个人身份和责任感,产生一些个人单独活动时不

4、会出现的行为。R人际关系:社会心理学上所研究的人际关系是狭义的人际关系,指人们在交往过程中形成的心理关系,更关注心理关系的亲密性、融洽性和协调性。R认知失调:指一个人的行为与自己先前一贯的对自我的认知(而且通常是正面的、积极的自我)产生分歧,从一个认知推断出另一个对立的认知时而产生的不舒适感、不愉快的情绪。S首因效应:是指人们比较重视最先得到的信息,据此对他人作出判断。S社会动机:是指个体在社会生活环境中,通过学习和经验而获得的动机S时尚:是人类追求独特、标新立异、冒险创新、自我表现、自我满足、社会认同,以及模仿、趋同、服从的心理反应。T态度:是指人们对一定对象相对稳定、内部制约化的心理反应倾

5、向Y舆论:是指大家共同关心的有争议的问题上多数人意见的总和,是社会上的公众对于某些社会事件的一致反应或判断,是具有代表性和综合性的意见。Y谣言是一种缺乏真实根据,或未经证实、公众一时难以辨别真伪的闲话、传闻或舆论。Y晕轮效应:是指在人际相互作用过程中形成的一种夸大的社会印象,正如日、月的光辉,在云雾的作用下扩大到四周,形成一种光环作用。Z宗教情感:是与宗教信仰相联系的、人们对超自然力量及其象征物所产生的一种体验,它是在宗教环境中培植、在宗教礼仪中逐渐形成的一种特殊心理状态。Z自我实现的预言:由于对他人形成的印象影响人们对他人的判断与期望,并产生与印象一致的行为。二、判断对错并对错题加以改正B不

6、同的归因方式影响着个体的动机与行为,内控者会更加努力,成就动机会更高;外控者可能放弃努力,听天由命。对D当一个人把失败归因于内在的稳定的因素如能力时,就会增强努力,直至成功。错。会失去继续努力的信心。D对自己的所有特征的认识集合称为自我意识。错。对自己的所有特征的认识集合称为自我概念。D对媒介和信息的影响因素主要是传播者。错。传播者和受众F夫妻两人外出度假时对使用什么交通工具意见不一,这是一种性格与态度上的冲突。错。是特定行为上的冲突。P皮格马利翁效应的实现是无条件的。错。是有条件的,只有当人们对自己或他人缺乏认识或缺乏肯定的认识时,才有皮格马利翁效应实现。S社会心理和社会行为之间存在着一一对

7、应的关系。错。两者不完全一致。T态度是一种心理反应。错。是一种心理反应倾向。K刻板印象的存在容易使人产生偏见与歧视,是一种不好的心理现象。错。刻板印象是人们天生的一种认知策略,也有好的一面,有助于快速地获取有关信息。W无病即健康:错。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和残缺,而且在心理上生理上、心理上和社会适应能力方面都处于完好状态。X心理应激有害于人的身体健康。错。心理应激有利于提高人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应激状态是人们生活中不可避免的一部分。X信息传播在人的心理作用中造成心理暗示和态度的改变。对Y有人需要急救时,在场目睹此情景的人越多,有人出面相助的可能性越大。错。在场目睹此情景的人越多,有人出面相助的可能性

8、越小。Y晕轮效应是一种泛化现象。对。Y舆论是多数人的意见。错。少数人的意见力量足够强大时也可形成舆论Y谣言是一种心理作用的过程,重要性和模糊性是它的基础。对Z只要存在人际关系就会有皮格马利翁效应出现。错。只有当人们对自己或他人缺乏认识时别人的评价与期望才会起影响。Z在人际交往中,正面的评价更易受别人欢迎。错。由负面转向正面更易受别人的欢迎。Z在平行冲突中,存在客观的分歧,但双方都未能准确地知觉到分歧的存在。错。双方都准确地知觉到这种分歧。Z在人类行为中,内在动机和外在动机都会起作用,激发了外在动机会增强内在动机。错。两者并非简单的相加关系,过多强调外在动机反而会降低内在动机。G根据合作性与坚持

9、性两个维度区分,冲突处理方式有以下五种:(1)竞争模式(2)回避模式(3)顺应模式(4)妥协模式(5)合作模式Q情感智商包括下五项能力:(1)了解自我;(2)驾驭情感;(3)自我激励;(4)识别他人的情绪;(5)处理人际关系。S时尚的特点:(1)标新性(2)时效性(3)个性化(4)消费性(5)周期性S试述影响人际发展的主要因素?相貌的吸引、正面的交往、相似性与互补性。J简述费斯克提出的社会关系的四种模式费斯克认为社会互动主要有四种模式:共享:由团体成员共享感情与资源,不分彼此。权威排序:依据年龄、阶层、地位等形成不对等的权威与顺从关系。对待互惠:双方平等,强调对等回报与交易的平衡。市场定价:双

10、方基于理性,进行得失衡量,考虑成本与收益的比率。J简述社会侵犯行为产生的原因。 对侵犯行为的反击 为达到某种目的而侵犯 本能的表现 由于受挫折而侵犯 基于模仿而侵犯J简述改变刻板印象的方法。 对有刻板印象的群体成员进行长期的深入的和一对一的交往; 与有刻板印象的群体成员广泛交往; 与群体中有代表性的典型的成员交往; 有意识地寻找不一致的信息,有意识地校正自己的判断。J简述有效沟通的特点 及时沟通 相互信任 用感情形式表达反馈而不做出评价J简述社会感情的功能 动力功能; 强化功能; 信号功能; 感染功能; 迁移功能。J简述态度的特点。统合性、媒介性、压迫性、一元性J简述认知失调理论。 是解释态度

11、改变的理论,由美国社会心理学家费斯廷格提出, 他认为当个体发现两个认知彼此不协调时,就会感觉到心理冲突,因而引起紧张和不安,转而形成一处内在的动机作用,促使个人放弃或改变认知之一,而迁就另一认知,借以消除冲突,恢复调和一致的心态。J简述谣言产生的原因及影响。 社会原因: 社会发生变故; 社会面临危机; 社会内部结构紊乱; 信息传递者在传播过程中的个人加工差异。 影响: 心态上的失衡使判断能力下降认知混乱和行为偏离; 对社会和公从造成巨大压力,影响社会正常生活和人们身心健康; 迅速传播范围广泛。L列举中国人的一些特殊经济心理现象。 消费上的量入为出原则; 投资倾向中的保守与激进并存; 有限的信任

12、范围; 工作中敬业精神的缺乏; 贪污、揩油等缺乏公共精神的基本心理等等。X信息理解过程中有哪些心理作用?选择性理解、选择性接触、选择性注意、选择性记忆Z在印象形成过程中人们对信息进行加工整合时有哪些规律?答:1.不同特征在印象形成中所起的作用是不同的;2.信息出现先后对印象形成的作用不同;3.人们倾向于把有关的特质联系起来形成对他人的统一认识;4.人们重视负性信息却倾向于做正性判断。S试述阿得曼的社会渗透理论答:1.阿特曼认为人际关系由交往的广度与深度两个维度;2.系的发展由表层向深层发展,一般经过四个阶段;3.人们根据对回报成本的计算来决定是否增加对关系的投入;4.良好人际关系一般经过四个阶

13、段:定向阶段、情感探索阶段、情感交流阶段和稳定交往阶段。R如何应对日常生活中的侵犯行为?答:1.学会采取自持行为,即在不侵犯别人权利的情况下维护自己的权利。2.采取自持行为的技巧:3.基本的自持是对维护自己权利的简单表达4.在受到别人没有充分理由的批评时,采取模糊化的方法,然后进一步说明你的主张5.在发现和对方在某件事上以前达成的约定被他忽略时,可以用自持的陈述或提问提醒对方;6.使用坚决而稳定的语音和以事实为基础的语气;7.不谴责或指责对方,也不要威胁对方。S试述个我取向成就动机与社会取向成就动机区别。答:个我取向成就动机的人强调:个人的成就目标和评价标准主要由自己来决定;选择做什么样的行为

14、来达到目标,也由自己做主;成就行为的效果如何,往往由个人来评价,评价标准也由个人决定;从总体来说,个人对成就的价值观的内化程度比较讥,相应的成就的功能自主性比较强。S社会取向成就动机的人强调:答:1.个人的成就目标和评价标准主要由他人或所属的团体来决定;2.选择做什么样的行为来达到目标,也由重要他人或团体来决定;3.成就行为的效果如何,往往由他人或团体来评价,评价标准也由他人或团体来定;4.从总体来说,个人对成就的价值观的内化程度比较弱,成就的社会工具性较强。J简述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并加以简要评价。答:马斯洛认为人有五种基本需要: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尊重需要、自我实现需要。后

15、来又在尊重需要和自我实现需要之间增加了认知需要和审美需要。这些需要属于不同层次,构成一个需要的“金字塔”。马斯洛指出,只有低级需要基本满足之后,才会出现高一级的需要,也就是说,人的基本需要是由低级向高级发展的,具有连续性。但同时马斯洛也承认,也会有一些例外和颠倒的情况,表现出跳跃性。评价: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阐明了人们行为动机,也说明了哪些类型的行为将影响各种需求的满足,但是对为什么会产生需求涉及得很少。这些理论也指出,大多数人都存在着较高层次的需求,而且只要环境不妨碍这些较高层次的出现,这些需求就能激励大多数人。高层次与低层次需要不能同时激发值得研究所提出的各种需求是否具有普遍性J结合自身生

16、活谈谈如何有效管理自己的情绪。答:1.觉察自己真正的感受2.选择适当的时机表达3.清楚而具体地表达4.情绪的表达不涉及指控和评判5.正面表达情绪F分析出现从众行为的原因。答:1.个体角度:获得正确信息愿望、与群体保持一致、性别差异2.群体角度:群体一致性、群体的规模、群体成员身份、群体接纳个体的程度、群体专长3.刺激物因素:刺激物与个体的重要程度。S试述集群行为发生的心理机制。答:1.高度的刺激和暗示2.情绪感染3.情绪激发4.其中情绪感染和模仿是两个重要的机制。S试析凝聚力与工作效率的关系,并谈谈在工作中的应用。答:工作效率与凝聚力的高低和诱导的正负方向有关。1.在高凝聚力和正诱导下,生产率

17、最2.在高凝聚力和负诱导下,生产率最低3.在低凝聚力和正诱导下,生产率较高;4.在低凝聚力和负诱导下,生产率较低。在管理过程中,对群体的教育和引导是关键的一环,而不能只从加强成员之间的感情来提高凝聚力。要注意克服群体中可能出现的消极因素,使群体向正确的方向发展。S试述时尚的心理机制。答:1是人类本能地具有对新鲜事物的渴望,以及对陈旧事物的厌弃的基本的心理倾向。2.人类“伸张自我”、“表现地位和个性”的冲动、“希望自由和进步”的冲动,是人们热衷于追求时尚的心理机制之一。3.大众的模仿心理与趋同心理也是人们追求时尚的心理机制之一。N你是如何理解心理健康的并谈谈心理健康的维护措施。答(1)对心理健康

18、的理解。心理是否健康,并不像生理健康那样具有精确的、易于度量的指标。心理学家们一般是从个体适应环境的角度提出心理健康的标准,包括自我意识水平、情绪调控能力、挫折耐受能力、社会交往能力、环境适应能力等。(2)维护措施坚持健康的生活方式。讲究心理卫生。增强情绪的自我调控能力。培养完善健全的人格。积极参加社会活动。S试述优势反应强化说,并谈谈这一理论对管理工作的启示。答:该理论认为,有他人在场是产生社会促进作用还是社会干扰作用,取决于个体从事活动的性质。一个人在动机很强烈的时候,他的优势反应能够很轻易地表现出来,而较弱的反应会受到抑制。如果一个人从事的活动是相当熟练的,或者是很简单的机械性动作,则他

19、人在场使之动机增强,活动更加出色。相反,如果他所从事的活动是正在学习的,不熟练的,或者需要费脑筋的,他人在场使之动机增强,反而会产生干扰作用。这就要求我们在安排工作时注意工作的性质,不同性质的工作安排不同的场合。对于较难或需要个人投入大量脑力劳动的工作宜安排一人独处,对于相对简单的工作可以有他人在场。N你是如何理解去个性化现象的?答:去个性化是指在群体的促进作用下,个体易做出他单独时所不敢做的事,以与群体行为保持一致。甚至违反正常的社会准则,做出事后感到惭愧和后怕的事来。去个性化程度一般与群体成员数有关,群体成员越多,去个性化程度也越高,群体越自由,对社会的破坏程度也越大。群体中产生去个性化现

20、象,一般认为有三个原因:1)匿名性。在群体掩护下个体认为自己的不会被追究从而助长冒险心。2)社会责任感的丧失。群体活动时责任的分散使个体认为“法不责众”。使个体的行为不象单独活动时有责任性。3)群体的淹灭性。以群体形式出现的活动使个体的自我融化在群体中,从而使行为缺乏控制。S试分析谣言产生的原因、影响及其应对措施。要求能结合实例如日本福岛核泄露危机时谣言对人们心理和行为的影响及政府应对措施和效果等。答:这是一种来路不明、传无根据的言论。我们称之为谣言。谣言是一种缺乏真实根据,或未经真实、公众一时难以辨别真伪的闲话、传闻或舆论。谣言作为舆论形式出现,也是一种信息传播过程,因此是一种心理作用过程。

21、谣言的产生两个重要基础,一是重要性,重要性是指人对自己的生存环境非常关心。非典的流行已严重影响到人们的生活,人们出于对自己生存环境的关注,积极地去认知环境中与之相关的信息;二是模糊性。模糊性是指人们时常不能及时、准确地获得其生存环境中的真实信息,不得不想方设法通过各种渠道去探求信息,无论此信息是否真实可靠。在非典初期,由于信息传达不够及时或信息渠道不够畅通,使人们无法得知真实情况,这就为流言的产生提供了机会。同时信息传递者在信息加工过程中的差异使原有信息出现重大偏差,这也是同一事件出现各种版本的原因。谣言的传播也有着为私利、渲泄和表示焦虑与仇恨的心理驱使。 填空( 每格1分,共10分)n 二战后社会心理学理论倾向上出现的两个变化:即从行为理论向 1、认知理论 、理论的 微观化倾向 。2、合作的必要条件有两个:其一 关系的持续 ,其二 相互回报 。3、态度三要素说认为态度由 感情 、认知、 行为 三个成分构成。4、去个性化一般有三个原因:匿名性、 丧失了责任感 、群体的淹灭性 。5、传播的类型有四种,即 自我传播 、人际传播、 组织传播 、大众传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施工/环境 > 农业报告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