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卫生监督管理(严隽德.ppt

上传人:sccc 文档编号:4847169 上传时间:2023-05-19 格式:PPT 页数:101 大小:338.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食品卫生监督管理(严隽德.ppt_第1页
第1页 / 共101页
食品卫生监督管理(严隽德.ppt_第2页
第2页 / 共101页
食品卫生监督管理(严隽德.ppt_第3页
第3页 / 共101页
食品卫生监督管理(严隽德.ppt_第4页
第4页 / 共101页
食品卫生监督管理(严隽德.ppt_第5页
第5页 / 共10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食品卫生监督管理(严隽德.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食品卫生监督管理(严隽德.ppt(10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食品卫生监督管理,严隽德 025-83231237 Y江苏省卫生监督所,2,食品安全控制模式食品安全监督管理的技术手段食品贸易全球化食品安全监督管理重点工作与行动计划,3,第一节 食品安全控制模式,4,一、食品卫生监督工作的发展史,我国最早有食品卫生工作是在19121927年间1917年,北洋政府设立中央防疫处并建立卫生试验所(作用不是太大)1927年,国民党在南京成立国民政府,设立卫生部(工作得以发展)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中央及不少地方设置了防疫机关,5,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中央开始筹建“药物食品管理局”1950年在北京建立了“中央人民政府卫生部药品食品检验所”1953年在全国范围内

2、建立了各级卫生防疫站1974年成立中国医学科学院食品卫生检验所 全国各地在卫生防疫站内设置专门的食品卫生监督检验机构1978年部分省、市、自治区还成立了与卫生防疫站平级的食品卫生监督检验所2000年全国各地成立卫生监督所,6,50年代,卫生部发布规章、标准对食品卫生进行监督管理。如清凉饮料食物管理办法、食品加工、销售、饮食业卫生“五四制”以及粮、油、蛋、酒、乳等卫生标准和管理办法。1959年由农林部、卫生部、对外贸易部、商业部联合颁发肉品卫生检验试行规程60年代,国务院颁布食品卫生管理试行条例(1964年)。食品卫生管理已由单项管理过渡到全面管理。,7,70年代,国务院颁布食品卫生管理条例(1

3、979年)。食品卫生管理的重点从预防肠道传染病发展到防止一切食源性疾患的新阶段,并确立卫生部领导地位与工作体制。80年代,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试行)(1982年)。规范了食品及食品原料的卫生要求、食品生产经营企业及从业人员的法律责任,建立了食品添加剂、新资源食品等特殊食品的许可制度。,8,90年代,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1995年)。进一步明确了食品卫生监督管理体制,规范了食品包装标识、保健食品和进口食品的管理,强化了行政机关的执法力度,加强对食物中毒的防治。,9,(1)国家的 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监督 国务院有关部门管理(2)地方的 县级以

4、上地方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 监督 各级人民政府的食品生产经营管理部门 管理,二、食品卫生监管的基本体制,10,(3)部门的 铁路、交通行政主管部门设立的食品卫生监督机构监督 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负责城乡集市贸易的食品卫生管理工作 出入境检验检疫局负责进出口食品监督检验 中央军事委员会制定军队专用食品和自供食品的卫生管理办法(4)企业的 食品生产经营者自身管理(5)社会团体和个人对食品卫生进行社会监督,11,现阶段我国食品安全监管模式,食品药品监管部门负责对食品安全的综合监督、组织协调和依法组织查处重大事故农业部门负责初级农产品生产环节的监管质检部门负责食品生产加工环节的监管 工商部门负责食品流通环

5、节的监管,12,卫生部门负责:食品流通环节和餐饮业、食堂等消费环节的卫生许可和卫生监管食品生产加工环节的卫生许可,卫生许可的主要内容是场所的卫生条件、卫生防护和从业人员健康卫生状况的评价与审核,要严厉查处上述范围内的违法行为,并将卫生许可证的发放、吊销、注销等情况及时通报质检和工商部门,13,卫生部的要求:对食品生产经营企业(包括餐饮业)进行卫生许可及相关日常监督,包括对生产经营单位的卫生条件进行卫生学评价及监督;对直接从事食品生产经营从业人员的健康状况进行监督检查;,14,对新资源食品、食品添加剂新品种、新的食品包装材料等产品进行安全性审查并监督;对禁止使用的食品容器、包装材料和工具等做出规

6、定;拟定食品卫生管理法规和食品卫生标准,承担国内食品法典协调小组工作,组织实施食品安全行动计划;,15,组织食品卫生、食源性疾病的监测,发布监测信息及食品安全预警信息,承担食品危险性评估的管理工作;指导公众饮食与健康,促进公众合理营养,平衡膳食;加强食品卫生监督的执法力度,参与查办大案要案。,16,现阶段监管体制有待进一步完善,国家食品卫生法律体系的权威性和统一性受到影响(规章、标准)“食品卫生监管职权”,行政授权与法定授权相冲突各个部门各自为政,职能交叉,责任不清,造成重复监督检查和重复产品抽检已引起社会反响食品安全监管机构缺少协调与合作机制,17,国外食品安全控制模式,根据日本、欧盟各国、

7、澳大利亚、加拿大、美国、泰国等国的食品安全国家控制体系情况FAO/WHO将概括成3种模式:多部门型单一部门型综合型,18,“多部门型”食品安全控制模式,监管是分段式的,即按照食品的生产、加工、销售等环节来划分各相关政府部门监管的职责(日本是典型的)主要部门有:卫生劳动与福利部农业水产部环境部食品安全委员会(技术评估和协调机构,2003年成立),19,存在问题,国家缺乏总体协调监管职责不清各监管部门执法的尺度掌握不统一对保护公众健康与促进贸易、产业发展之间的关系处理上发生冲突,20,“单一部门型”食品安全控制模式,由一个具有明确职责的部门统一负责促进食品安全、保障公众健康的所有相关监督职责(德国

8、有代表性)食品和农业部(最高行政部门)下设:联邦消费者保护和食品安全局联邦风险评估局各项执法工作由德国各州负责,21,优点:能按国家食品安全总体规划,制定统一政策,并保证基层执行时依据的法规的一致性;促进国家食品贸易等缺点:增加了整体的行政管理层次,降低整个管理链的适应性,导致管理僵化,使得信息损失增加扩大了最高决策层的管理跨度(既要处理食品安全又要应对经济发展),22,“综合型”食品安全控制模式,要求在国家层面对食品安全控制体系进行统一协调(澳大利亚、加拿大、美国)澳大利亚/新西兰食品管理部长委员会(由卫生、农业和相关部门的部长组成)澳/新食品标准局卫生与高龄部农林渔业部州或地区政府及地方议

9、会,23,优点:由专门设立部门的协调,确保国家食品安全监管政策的一致性;有利于对全国所有的食物链实施统一的监管措施;将风险评估和具体的执法管理进行分离,从而对具体的执法监管和检验形成有效的监督;保证对外应对措施的一致性和快速反应能力等,24,第二节 食品安全监督管理的技术手段,25,一、食品安全管理的技术手段,(一)食品卫生、食品安全及食品适宜性 WHO(世界卫生组织)/FAO(国际粮农组织)定义:“食品卫生指在食物生长、生产或加工,直至最终消费的各个阶段,所采取的一切为保证食品安全、卫生以及良好感官性状的必需措施。”,26,CAC(国际食品法典委员会)在食品卫生通则中定义:食品卫生,指在食物

10、链的整个环节/阶段为保证食品安全和食品适宜性所必备的条件和措施 食品安全,指根据食物的用途进行备制和/或食用时不会对消费者造成危害的保证 食品适宜性,指食物按其用途可被人消费接受的保证,27,(二)食品安全管理的技术手段 据文献报道,现代食品安全管理形成了三次浪潮,即行为规范(practices),危害分析关键控制点(HACCP)以及危险性分析(risk analysis)。1、行为规范 在第一次浪潮中,食品安全管理重点放在规范食品生产经营的行为,包括GHP、GMP(SSOP)等。,28,GHP(Good ygiene Practices)是保证食品卫生的基本要求,内容包括:()初级产品的生产

11、;()食品生产经营企业的设计;()食品生产经营的控制;()食品生产经营企业的维护及卫生管理;()个人卫生;()运输;()产品信息;()培训。,29,GMP(Good Manufacturing Practices),即良好生产规范,是安全食品生产和制作的基础,是实施HACCP的前提条件之一,其最主要内容包括:()设备和设施的适当设计、维护和清洗。()卫生标准操作程序(Sanitation Standard Operating Procedures,SSOP)的制定和批准。()一个独立的质量控制单位。()经过良好培训的人员及管理。,30,卫生标准操作程序(SSOP)的内容包括个方面:()标准的要

12、求;()卫生标准操作程序;()监测;()修正措施;()记录。,31,食品召回制度,指食品的生产商、进口商或经销商在获悉其生产、进口或经销的食品存在可能危及消费者健康安全的缺陷时,依法向政府部门报告,及时通知消费者,并从市场和消费者手中收回问题食品,予以更换、赔偿。,32,美国的食品召回制度,产品召回(Recall)始于上个世纪60年代,先从汽车开始后扩大到包括食品等与大众人身、财产安全相关的产品领域,33,食品召回的级别分为3级:第一级是最严重的,消费者食用了这类食品将肯定危害身体健康甚至导致死亡;第二级是危害较轻的,消费者食用后可能不利于身体健康;第三级是不会引起不利于身体健康的后果(贴错产

13、品标签、产品标识有错误或未能充分反映产品内容等),34,食品召回遵循严格的法律程序,步骤如下:企业报告 应在掌握情况的24h内向农业部食品安全检疫署(FSIS)或FDA提交问题报告FSIS或FDA的评估报告制定召回计划实施召回计划,35,国内食品召回制度现状,上海于2002年通过的上海市消费者权益保护条例,明确规定了商品的“召回制度”,这是我国的首次立法食品卫生法对问题食品也有类似的召回的规定,如“责令公告收回”,36,与美国等发达国家比较差距为:召回食品的范围不同召回的主体不同召回的自愿程度不同召回的具体程序不同不进行召回的后果不同对消费者权益的保护程度不同,37,、危害分析关键控制点(Ha

14、zard Analysis Of Critical Control Points HACCP)是一个鉴别、评价和控制食品危害的系统。,38,HACCP的建立HACCP的七大原则,危害分析确定关键控制点建立关键控制限值建立监测程序建立纠偏行动程序建立验证程序建立记录保存和档案管理程序,39,3、危险性分析,“危险性分析”(Risk Analyses)首先出现在环境科学的危害控制中,90年代被应用于食品安全管理危险性分析由三个相互关联的部分构成即:1、危险性评估 2、危险性管理 3、危险性信息交流,40,“危险性评估”是指对人体接触食源性危害而产生的已知或潜在的对健康不良作用的科学评价。由以下步骤

15、组成:危害的识别;危害特征的描述;摄入量评估;危险性特征的描述。得出的危险性评估结论可以有定性和定量两种形式,适用于所有国家和人群,41,“苏丹红”的危险性评估,苏丹红是人工合成工业染料,为亲脂性偶氮化合物,主要包括、和四种类型国际癌症研究机构将苏丹红、和列为动物致癌物,但尚未证明对人体具有致癌性,42,苏丹红的代谢产物4-氨基偶氮苯和苏丹红的代谢产物邻-甲苯胺和邻-氨基偶氮甲苯列为人类可能致癌物由于苏丹红诱发动物肿瘤的剂量远远高于人体可能摄入量,因此偶然摄入含有少量苏丹红的食品对人体造成危害的可能性较小,但如果长期大剂量摄入会增加人体致癌的危险我国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禁止苏丹红作为食品添加

16、剂使用,43,“丙烯酰胺”的危险性评估,丙烯酰胺是一种化学物质,是生产聚丙烯酰胺的原料,可用于污水净化等工业用途淀粉类食品在高温(120)烹调下容易产生丙烯酰胺。动物试验结果显示,丙烯酰胺是一种可能致癌物,44,职业接触人群的流行病学观察表明,长期低剂量接触丙烯酰胺出现嗜睡、情绪和记忆改变、幻觉和震颤等症状,伴随末梢神经病(手套样感觉、出汗和肌肉无力)丙烯酰胺对人体健康的影响还有待进一步研究,45,卫生部食品污染物监测网监测结果显示:高温加工的淀粉类食品(如油炸薯片和油炸薯条等)中丙烯酰胺含量较高,其中薯类油炸食品中丙烯酰胺平均含量高出谷类油炸食品4倍我国居民食用油炸食品较多,暴露量较大,长期

17、低剂量接触,有潜在危害,46,“危险性管理”是在危险性评估基础上,权衡如何接受或降低危险性,并选择和实施适当措施的过程,危险性管理所形成的措施通常就是有关食品卫生管理的法规和标准。“危险性信息交流”是在危险性评估者、危险性管理者和其他有关团体之间交流有关危险性的信息情报和意见的过程。,47,危害 与 危险,HAZARD:危害对健康有害的,潜在的生物性、化学性、物理性因素或条件RISK:危险-食品中有害因素影响健康的概率和程度,48,Hazard vs Risk,Hazard,Risk Will the bus hit me?If yes how bad will it be?,49,Hazar

18、d vs Risk,Hazard,Risk,50,第一次浪潮(GHP)的重点是食品生产加工的一般卫生原则;GHP是实施HACCP的前提条件,控制危害是消除危险的措施。第二次浪潮(HACCP)的重点是鉴别、评价和控制食品中的危害因子;第三次浪潮(risk analysis)的重点是人类健康和整个食物链。,二、食品卫生监督量化分级管理,52,当前食品安全面临的严峻形势,一是食源性疾病;二是食品中新的生物性和化学性污染物对健康的潜在威胁;三是食品新技术、新资源(如转基因食品、酶制剂和新的食品包装材料)的应用;,53,当前食品安全面临的严峻形势,四是我国食品生产经营企业规模化、集约化程度不高,自身管理

19、水平仍然偏低;五是防范犯罪分子利用食品进行犯罪或恐怖活动的重要性越来越突出;六是食品安全监督管理的条件、手段和经费还不能完全适应实际工作的需要。,54,当前食品卫生监管所面临的问题,我国已拥有10万人的卫生监督执法队伍和20万人的技术队伍,但是,这与432万户食品生产经营单位和1117万人的食品从业人员相比,卫生监督资源显得十分有限。我省现有1700名食品卫生监督员队伍,要肩负起全省27余万户食品生产经营单位和70 余万名食品从业人员的监督管理任务。,55,当前食品卫生监管所面临的问题,我国在食品卫生监督技术领域还存在着很多滞后的因素,现有的食品卫生监督管理工作尚有不小的差距如监督管理法规及技

20、术规范不能适应食品安全领域的发展;HACCP等新的管理技术和方法推广缓慢;监督检验技术水平提高不快,尤其是不能解决当前整顿与规范食品市场中出现的新问题。,56,当前食品卫生监管所面临的问题,我国的食品卫生监督管理工作目前尚处于各种生物性、化学性污染未能得到根本控制,食物中毒及食源性疾患屡有发生,食品安全不能得以充分保证的初期发展阶段。传统的卫生监督模式受到制约 1、现行的食品卫生监督制度是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建立的,只强化了政府监管的职责,忽视了企业及消费者的责任;,57,当前食品卫生监管所面临的问题,2、卫生监督资源没有得到合理配置,监督次数平均,对优秀企业缺乏鼓励机制;3、在监督过程中,没有按

21、危险性分析的原则,重点加强对关键控制环节的监督管理。现行的监督管理模式必须随着社会经济发展而进行必要的调整。,58,新的监督检查方法和技术,FAO、WHO联合举办的首届全球食品安全管理者论坛(2002年1月28-30日摩洛哥)肯定在食品安全领域应用危险性分析理论及HACCP方法交流了科学的监督方法和技术问题澳新统一的食品标准体系对食品生产经营企业的强制性要求与志愿性约定准则相结合的综合管理方式,调动企业的积极性按相对危险性大小程度对企业及食品分类,以此决定监督检查频次和力度,59,责任分担的理念,1999年世界卫生组织提出的“责任分担”食品卫生安全理念,强调了保证食品卫生安全需要政府、企业和消

22、费者的共同参与,并认为企业自律是保证食品卫生安全的根本措施之一,60,人人享受安全食品,责任分担,法规标准制定和实施,为贸易/企业提出建议,消费者教育,信息收集与研究,健康相关服务条款,消费者组织,标签和消费者教育,社区参与,培训经理和从业人员,家庭制备安全食品,适当的加工方法和技术,识别和选择,质量保证和食品加工控制,受过教育/有知识,初级加工者和销售者的良好规范,政府,企业/贸易,消费者,国家对食品安全的承诺,世界卫生组织对国际就食品安全、政策及行动达成一致意见的领导作用,61,责任分担,政府责任掌握国际间在保障食品安全方面的最新进展,制定食品卫生标准制定政策(保障消费者健康,考虑到企业利

23、益)公开、公平、透明的管理制度推行有效及一致的监督制度监督食品生产经营单位,向消费者提供相关资料,62,责任分担,食品生产经营单位将消费者食用安全放在第一位,并视此为社会责任遵守国家法律法规标准,并严格要求员工严格遵守,培养员工强烈的卫生意识在食品生产的全过程中应坚强对关键控制点的控制不断改善卫生水平,63,责任分担,消费者只光顾有卫生许可证的食品生产经营单位在选择企业时,充分考虑卫生情况向卫生行政部门举报,64,主要特点,按食品生产经营单位的风险性水平和信誉度确定监管重点 对监督项目进行量化,加强关键环节的重点控制 推行食品生产经营单位风险及信誉度分级制度,并对有关卫生水平情况进行公示,65

24、,总体目标,合理配置卫生人力资源,科学监督管理,提高食品卫生监督水平和效能鼓励企业自律,加强对高风险、食品卫生信誉度低的食品生产经营单位的监督,提高食品卫生的整体水平。,66,原则,全程监督的原则量化评价,分级管理的原则动态监督的原则公开透明的原则卫生安全的原则,67,食品卫生信誉度评级及监督频率的确定,食品生产经营单位分类食品卫生监督信誉度分级食品卫生量化分级监督频率,68,食品生产经营单位分类,一类:餐饮业、学校食堂、学生集体供餐单位、乳制品厂、肉制品厂、饮料厂、保健食品等二类:企业事业单位集体食堂、咖啡厅、茶馆、酒吧、面包、饼干厂、糕点厂、罐头厂、酒厂、膨化食品厂、调味品厂、粮、油加工厂

25、、蜜饯厂、饮用天然矿泉水厂、茶叶加工厂、豆制品厂、速冻食品厂等,69,表1 食品卫生监督量化分级表,注:得分为总分的85%以上者为良好,60-85%者为一般,60%以下者为差。,70,表2 食品卫生量化分级监督频率表,71,开展食品卫生监督量化分级管理实施效果的评价,最终目标:一是要提高卫生监督工作效率;二是要提高整个食品行业的自身管理水平 要注意收集相关的信息资料,定期进行汇总和分析 做好效果评价信息档案管理工作,72,评价时,要确定相关的评价指标,可以包括:1、单位设施的投入情况;2、单位的自身卫生管理制度的落实情况;3、食物中毒发生起数;4、消费者对产品的认可程度;5、卫生监督满意度;6

26、、其他有关内容。,73,第三节 食品贸易的全球化,74,目前,世界食品年贸易额已超过3000亿美元,食品可清楚地反映世界经济的相互依赖性。国境线上的海关关税和非关税障碍可阻碍食品国际贸易。1962年建立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FAO)与世界卫生组织(WHO)联合食品法典委员会(CAC),以便保护消费者的健康,并同时确保食品贸易中公平的规范。但当时,CAC对各国的约束力不够。,75,1994年,各国在乌拉圭进行谈判,形成了乌拉圭回合协定,该协定是多边贸易系统的里程碑,达成了“应减少农产品关税”的有关协议,鼓励自由贸易。结果,非关税壁垒成了真正关注的问题。1995年1月成立了世界贸易组织(WTO),

27、为解决非关税壁垒等问题,制定了卫生和植物卫生措施协定(SPS协定)和贸易技术壁垒协定(TBT协定)。,76,协定中规定:各成员国有权根据各国国民的健康需要制定各自的涉及健康与安全的食品标准,但必须遵守协定的准则。SPS协定主要准则为:1、适度干预的原则 2、非歧视原则 3、采用国际标准准则原则 4、积极参与国际法典标准制定工作原则 5、制定法典标准遵循科学性的原则,77,6、SPS措施等同性的原则 以“奶酪”为例,美国规定原料乳需经巴氏消毒,欧盟各国反对,后加上“或其他等效的控制措施,”7、透明度原则,78,SPS中规定:WTO成员国应按照以下两种形式制定国家食品标准:(1)按照食品国际法典委

28、员会(CAC)的法典标准、导则和推荐指标制定食品标准或等同采用进口国标准。(2)如出于对本国国民实施特殊的健康保护目的,自行制定本国食品标准时,WTO要求必须首先对以下两种危害进行评价:,79,某种疾病在本国的流行及其可能造成的健康和经济危害;食品、饮料或饲料中的添加剂、污染物、毒素、致病菌对人或动物健康的潜在危害。其目的主要是防止在食品国际贸易中产生技术壁垒的作用。,80,SPS协定涉及食品卫生规范、添加剂应用、农兽药残留、污染物、包装材料等 TBT协定涵盖了SPS协定以外的所有技术要求和标准。TBT协定涉及食品名称、包装规格及标签等要求 因此,两个协定可视为相互补充,81,我国食品卫生标准

29、与国际接轨情况,(一)食品法典委员会标准体系概况 1962年,FAO/WHO两组织决定成立食品法典委员会(CAC),CAC现有164个成员国(包括中国),覆盖全球98%的人口。食品法典委员会具有下述职责:(1)制定推荐的食品标准及食品加工规范;(2)协调各国的食品标准;(3)指导各国和全球食品安全体系的建立。,82,截至1997年,CAC共制定发布了:245个通用标准和食品产品标准;41种食品加工卫生规范;700多种食品添加剂和污染物的安全使用或残留限量;3000余个农药残留最大限量标准。,83,CAC向各成员国推荐的有关食品标准、卫生规范、准则和推荐值等通称为食品法典“Codex Alime

30、ntarius”(简称Codex)包括所有加工、半加工食品或食品原料的标准、有关食品卫生、食品添加剂、农药残留、污染物、标签及说明、采样与分析方法等方面的通用条款及准则 另外,Codex还包括了食品加工的卫生规范和其他推荐性措施等指导性条款,84,食品法典是推荐性的条款,它不对国际食品贸易构成直接的强制约束力但由于它是在科学研究的基础上制定并经世界各国协调一致的产物,因此Codex标准具有科学性、协调性和权威性,WTO在有关食品贸易的协议(SPS、TBT)中明确规定Codex标准是世贸组织所有成员国须遵循的国家标准。,85,(二)我国标准与CAC标准的接轨情况 入世前,对现行的464个国家卫生

31、标准进行清理,最大限度地与CAC标准相一致。但仍存在着一些与CAC标准不一致的情况,主要原因有:(1)食物分类与CAC有差别 以修订食品中甲萘葳限量标准为例 CAC标准中将食物品种分类很细并编号,仅一个蔬菜类就制定了十多个类别品种的不同限量值,86,我国将蔬菜归入一大类,没有细分品种,因此不能一一对应,只能根据摄入量计算,采用最严的一类蔬菜品种的限量值为2mg/kg(CAC标准中最松的是叶类蔬菜为10mg/kg)(2)我国人群膳食结构的特殊性 我国制定的食品中镉限量标准与CAC的比较在许多食物品种的指标值是一致的,但面粉比CAC的指标值更严格,我国为0.1mg/kg,而CAC为0.2mg/kg

32、,87,(3)污染监测数据难以采用国际标准 如我国畜禽肉类中铅的污染水平为0.123mg/kg;乳为0.05mg/kg 而CAC的铅的限量指标为0.1mg/kg;乳为0.02mg/kg,88,再如CAC规定花生中总黄曲霉毒素(B1、B2、G1、G2)限量为15g/kg 而我国规定花生及其制品中黄曲霉毒素B1限量指标为20g/kg(监测显示:花生中黄曲霉毒素B1总体污染水平在20.8g/kg)目前,黄曲霉毒素尚未推荐ADI或PMTDI;而且调查发现黄曲霉毒素B1从 20g/kg降低到10g/kg,每十亿人中肝癌的发生只减少2例,89,(4)检测水平无法达到国际标准的要求 CAC提出粮食(小麦、大

33、麦及其制品)中赭曲霉毒素A的限量指标为5g/kg 而我国最低的检出值为10g/kg(采用薄层层析法),90,(5)微生物指标接轨问题最为突出 目前,发达国家已不再将微生物指标列入终产品中(GMP、HACCP)我国2/3的消费者食用的产品还是来源于中小企业,保留微生物指标是必要的,91,(6)应对措施 SPS协定:各成员国可以在以科学为依据,对贸易尽可能造成低影响的前提下,制定与国际标准不一致的SPS措施 几项具体工作:要加快完善我国食品卫生标准体系;加强食源性危害的监测和膳食暴露评价研究;积极参与国际法典委员会有关制修订标准的工作(如霉菌毒素、二恶英、氯丙醇等);,92,第四节 食品安全监督管

34、理重点工作与行动计划,93,近期工作重点,大力整顿食品生产加工业,切实提高食品工业水平加大农业投入品专项整治力度,从源头上防止农产品污染狠抓薄弱环节,进一步加强食品流通、消费领域的监管,94,把儿童及农村食品市场整治作为重中之重,切实维护未成年人、农民和低收入者的利益依法彻底查处大案要案,震慑违法犯罪分子搞好食品安全宣传,服务发展大局,95,几项重要措施,进一步理顺有关监管部门的职责(按照一个监管环节由一个部门监管的原则,采取分段监管为主,品种监管为辅的方式)强化地方政府对食品安全监管的责任,96,加强基层执法队伍建设完善食品安全法律法规和部门规章建立健全食品安全标准和检验检测体系加快食品安全

35、信用体系和信息化建设,97,食品安全行动计划,卫生部于2003年8月14日发布了食品安全行动计划,用于指导今后5年我国的食品安全工作总目标:控制食品污染,减少食源性疾病,保障消费者健康,促进经济发展,98,具体目标:到2008年,在保障食品安全的水平上实现以下目标:建立较完善的食品卫生法律法规与标准体系建立和完善食品污染物监测与信息系统建立和完善食源性疾病的预警与控制系统建立加强食品生产经营企业自身管理的食品安全监管模式建立有效保证食品安全的卫生监督体系和技术支撑体系,99,食品安全行动计划的特点,一是创新性:确立了食品生产经营者是食品卫生第一责任人大力推行GHP和HACCP实施食品卫生监督量化分级管理制度二是科学性:建立和完善全国食品污染物监测网和食源性疾病监测网 从今年起将根据食品污染物监测情况发布预警信息,100,三是针对性:对当前六大问题进行针对性研究、解决和缓解四是完整性:强调“从农田到餐桌”全过程监管中部门间合作的重要性,101,谢谢大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施工/环境 > 农业报告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