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变电站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方案.doc

上传人:sccc 文档编号:4847259 上传时间:2023-05-19 格式:DOC 页数:62 大小:2.1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XX变电站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方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2页
XX变电站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方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2页
XX变电站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方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2页
XX变电站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方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2页
XX变电站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方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XX变电站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方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XX变电站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方案.doc(6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 XXXXXXXXXXXX变电站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方案文件编号: 版次:A/O工程编号: 啦啦 工程地点: 啦啦 生效日期: 二 年 月 啦 文件编号: 版次: 主 管:给各个分发给各个各 审 定:给各个分发给各个各复 审:给各个分发给各个各 专 业 审 核:给各个分发给各个各 初 审:给各个分发给各个各 编 制:给各个分发给各个各 目 录编制依据1第一章 工程概况11.1工程概述11.2质量通病防治领导小组2第二章 地基与基础工程中的质量通病防治措施22.1灌注桩质量通病防治措施22.2地下结构渗漏防治措施42.3地下防水渗漏防治措施72.4回填土质量通病防治措施8第三章 主体工程中的质量通病

2、防治措施103.1模板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措施103.2钢筋安装质量通病防治措施143.3混凝土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措施163.4混凝土一般质量缺陷修补措施223.5砌体工程质量通病及其防治24第四章 装饰装修工程中的质量通病防治措施264.1内墙抹灰质量通病防治措施264.2外墙面砖质量通病防治措施304.3门窗安装质量通病防治措施324.4楼地面质量通病防治措施354.5涂饰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措施394.6室内瓷砖(内墙砖)墙面质量通病防治措施42第五章 屋面工程中的质量通病防治措施445.1屋面找平层质量通病防治措施445.2屋面保温层质量通病防治措施465.3卷材防水层质量通病防治措施465.4

3、涂膜防水层质量通病防治措施475.5刚性防水屋面质量通病防治措施49第六章 建筑电气安装工程中的质量通病防治措施536.1室内配线质量通病防治措施536.2灯具电器安装质量通病防治措施556.3电缆敷设质量通病防治措施56第七章 建筑给排水安装工程中的质量通病防治措施577.1室内给水管道安装质量通病防治措施577.2室内排水管道安装质量通病防治措施58 变电站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方案 编制依据1.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50300-2001;2.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02;3.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2-2002;4地下防水工程质验量收规范

4、GB50208-2002;5屋面工程质量验收规范GB50207-2002;6砌体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3-2002;7建筑装饰装修工程质量验收规范GB50210-2001;8建筑地面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9-2002;9建筑电气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303-2002;10建筑给水排水及采暖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42-2002;11广东省住宅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技术措施二十条;12省建委关于印发广东省消除建筑安装工程质量通病若干规定的通知(粤建监字1995144号;13.南方电网工程施工工艺控制规范Q/CSG 11105-200814.电力建设施工质量验收及评定规程

5、 第1部分:土建工程DL/T 52101.1-200515.110KV500KV送变电工程质量检验及评定标准 第3部分:变电土建工程Q/CSG 10017.3-2007第一章 工程概况1.1工程概述xxxxxxxxxxxxxxxxx变电站工程位于广州广州市越秀区先烈中路太和岗,交通便利。本站为半地下户内变电站,主体建筑综合楼为框架结构x层,地上x层、地下x层,建筑高度地面以上为xxxxxxxxx米。变电站基地面积xxxxxxxxm2,总建筑面积xxxxxxxxm2 。变电站征地面积xxxxxxxxxxxxm2 。1.2质量通病防治领导小组为了本工程的质量通病防治,保证本工程的施工质量,项目经理

6、部成立以项目总工程师为组长的质量通病防治领导小组,其机构组成、人员分工如下:组 长: (项目经理)副组长: (项目副经理)组 员: 第二章 地基与基础工程中的质量通病防治措施由于本工程的桩基础、基坑土方开挖工程均为业主直接分包给专业施工队伍施工,本单位的施工范围主要为地下结构工程、地下防水工程、回填土工程等,基础结构工程的模板、钢筋、砼分项工程的质量通病防治措施见第三章主体结构工程中的质量通病防治措施,本章主要介绍地下结构工程及地下防水工程的渗漏防治措施。2.1旋挖桩质量通病防治措施2.1.1缩颈、孔壁塌落、孔底沉淤、桩身空洞、蜂窝、夹泥1、影响成桩质量的原因分析1.1影响桩身上部强度的原因分

7、析 (1)按照施工规范的规定,后要彻底清除孔底的淤泥,但在实际施工过程中,很难将淤泥彻底清除,于是在浇灌第一斗混凝土进行封底施工时,孔底沉积的淤泥必然混入混凝土中。由于用导管灌注的水下混凝土是从下往上顶升的,先灌入的混凝土顶升于孔的上面,这样就容易出现桩上段强度较低的现象。 (2)浇灌混凝土时,若导管插入混凝土之内过深,浇注速度又较快,则容易在孔体深部沉积较多的骨料,加上振捣过程所造成的混凝土的离析,也容易导致桩体上部强度较低的质量问题。 1.2影响其他桩身质量的原因分析 (1)混凝土浇注施工中,若导管插入混凝土内过浅(1.5m),则成桩过程中混凝土的上升就不是顶升式的,而是摊铺式的,这时,泥

8、浆、泥块就容易混入混凝土中,进而影响到桩身的质量。除此之外,若设计的桩身直径过小,则混凝土上翻时就会受到孔壁的限制,从而使桩体产生空洞、蜂窝缺陷。 (2)旋挖桩的承载力主要表现为桩周摩阻力愈大,但施工难度加大,费用也相应提高。 (3)成孔、拆除钻杆泥浆、停止循环至吊放钢筋笼、浇灌水下混凝土的全过程中,施工环节多,时间长,会在孔底淤积较厚的淤泥而影响成桩质量。静置的时间越长,淤积的淤泥越多。 (4)混凝土在水下浇灌的过程中,其流动性、初凝时间、黏聚性能会变得更差,若稍有疏忽,很容易产生空洞、蜂窝、离析、夹泥甚至断桩的质量缺陷。 2.1成桩质量的控制2.1.1桩上段强度的保证措施为保证桩上段强度达

9、到要求,应从下述几方面采取相应的质量保证措施:(1)依据桩径和桩底的浓度,正确确定出第一斗混凝土的体积,一般可取1.52.0m,也可以按桩身的设计体积的10%加以控制。 (2)成桩质量与桩身的浇注高度有关,一般控制成桩高度高出设计桩顶标高0.51.0m。待凿去高出部分的混凝土后,剩余部分不应有浮浆和夹泥,混凝土标号应符合设计要求,否则要返工重浇。 (3)导管插入混凝土内的长度应适宜,一般为26m,长桩可相应有所增加。 2.1.2桩身质量的保证措施 (1)工程施工前,应先做2个以上的试验钻孔,通过检测钻孔的孔径、垂直度、孔壁稳定性和孔底沉淤等指标,用以核对所选设备、工艺方法是否符合技术要求。检测

10、时,孔壁的稳定时间应12h,检测数目2个。对一些重要工程,可视情况相应增加测径数量。 (2)护壁用的泥浆应满足护壁要求,液面需高于地下水位0.5m以上,有条件时,以高于地下水位2m以上更好。若护壁的泥浆胶体率低、砂率大,则不仅护壁性能差,而且因其容重较大,势必产生沉淀速度过快的问题。一般来讲,当在黏土或亚黏土中成孔时,可注入清水以原土造浆护壁,控制排碴泥浆的相对密度在1.11.2之间;当在砂性土质或较厚的夹砂层中成孔时,应控制泥浆的相对密度在1.11.3之间;在砂夹卵石或容易坍孔的土层中成孔时,应控制泥浆的相对密度在1.31.5之间。施工过程中,应经常测定泥浆的相对密度、黏度、含砂率和胶体率等

11、指标,使浇注前孔底500mm以内泥浆的相对密度1.25,含砂率8%,黏度28Pas.对一些直径1m的小直径桩,即使在泥浆停止循环期间,也要使孔内保持合理的泥浆液面。 2.2地下结构渗漏防治措施2.2.1防水砼表面蜂窝、麻面、孔洞1.现象:混凝土表面局部缺浆、粗糙,有许多小凹坑,但无露筋;砼局部酥松,砂浆少,石子多,石子间形成蜂窝;砼有空腔,没有砼。2.预防措施:1) 模板表面应清理干净,不得粘有干硬水泥砂浆等杂物;2) 浇筑混凝土前,模板应浇水充分湿润,并清扫干净;3) 模板拼缝应严密,如有缝隙,应用油毡纸、塑料条、纤维板或腻子堵严;4) 混凝土应分层均匀振捣密实,严防漏振,每层混凝土均应振捣

12、至排除气泡为止;5) 拆模不应过早,拆模时间要根据试块试压结果正确掌握,防止过早拆模,损坏棱角。3.治理:查明渗漏水的部位,然后进行堵漏和修补处理。堵漏可采用促凝灰浆、氰凝灌浆等堵漏法。蜂窝、麻面不严重的可采用水泥砂浆抹面法。蜂窝、孔洞严重的可采用水泥压浆和膨胀砼浇筑方法。2.2.2防水砼裂缝渗漏水1.现象:防水砼表面有不规则的收缩裂缝,且贯通于砼结构,有渗漏水现象。2.预防措施:1)由试验室进行防水砼的试配工作,进行原材料检验,各种原材料必须符合规定标准。2)严格选定施工配合比,准确计量各种用料。2)做好基坑排水和降水工作,避免在带水或带泥浆的情况下施工防水砼结构。3)砼浇筑前,应清除模板内

13、的积水和杂物。浇筑砼的自落高度不得超过1.5米。4) 混凝土应分层均匀振捣密实,严防漏振,每层混凝土均应振捣至排除气泡为止。5)要及时排除砼表面的积水和浮浆,防止砼表面起皮或产生表面裂缝。6)要加强防水砼的养护,在砼进入终凝(浇筑后46小时)即应覆盖或浇水养护,浇水养护时间不少于14天。3.治理:1)采用促凝胶或氰凝灌浆堵漏。2)对不渗漏的裂缝,可采用灰浆或用水泥压浆法处理。3)对于结构所出现的环形裂缝可采用埋入式橡胶止水带、后埋入式止水带、粘贴式氯丁胶片及涂刷式氯丁胶片等方法。2.2.3砼施工缝(或后浇带)渗漏水1.现象:施工缝处砼松散,骨料集中,接槎明显,沿缝隙处渗漏水。2.预防措施:1)

14、施工缝是防水薄弱部位之一,应不留或少留施工缝。底板砼应连续浇筑,墙体上不得留垂直施工缝,垂直施工缝应与变形缝或后浇带统一起来。2)施工缝处的断面可做成平口缝、企口缝等不同形状,施工缝处必须按设计要求设置钢板或橡胶止水带,3)为了使接缝严密,必须对施工缝表面进行凿毛处理,清除浮粒。浇筑新砼前用水冲洗并保持湿润,铺上一层2025mm厚的水泥砂浆,其材料和灰砂比应与砼相同,捣压密实后再浇筑砼。3治理:1)根据渗漏、水压大小情况,采用促凝胶浆或氰凝灌浆堵漏。2)不渗漏的施工缝,可沿缝剔成八字形凹槽,松散石子剔除,用水泥砂浆打底,抹水泥砂浆找平压实。2.2.4预埋件、管道穿墙或穿地部位渗漏水1.现象:

15、预埋件周边或预埋件附近出现渗漏水。2.预防措施:1)固定模板用的对拉螺杆必须加焊止水环,止水环与螺栓必须满焊严密。预埋套管加焊止水环做法,套管采用钢管。2)加强预埋件周围砼的振捣,避免碰撞预埋件。3)设计预埋件位置要考虑到施工方便,施工前预埋件除锈和去污染处理。4)管道穿墙部位,防水处理必须严格细致,并确保施工质量。3.治理:1)先将周边剔成环形裂缝,后用促凝胶或氰凝灌浆堵漏方法处理。2)严重的需将预埋件拆除,制成预制块,其表面抹好防水层,并剔凿出凹槽供埋设预制块用。埋设前在凹槽内先嵌入快凝砂浆,现迅速埋入预制快。待快凝砂浆具有一定强度后,周边用胶浆堵塞,并用素浆嵌实,然后分层抹防水层补平。3

16、)如果预埋件比较密集,可用水泥压浆法灌入水泥浆,待凝固后,漏水量明显下降时,再参照本治理1)和2)方法处理。2.3地下防水渗漏防治措施2.3.1找平层空鼓、裂缝1.现象:找平层与基层脱离,甚至隆起,表面出现裂缝。2.预防措施:1)对结构应先进行试水,保证不渗漏。2)基层表面必须将杂物清除干净,并浇水冲洗湿润。砼基层表面比较光滑,必须先进行甩毛处理。3)水泥砂浆的拌合时,严格按配合比下料,拌合要均匀。比较厚的找平层必须分层施工。4)结构阴阳角处的防水层,均需抹成圆角,阴角直径5cm,阳角直径1cm。5)找平层施工后,应加强养护。3.治理:1)空鼓裂缝必须全部剔除边缘剔成斜坡,清洗干净后再按各层重

17、新修补平整。2)有渗漏水的空鼓裂缝,先剔除后找出漏水点,并将该处剔成凹槽,清先干净。再用直接堵塞法或下管引水法堵塞。2.3.2涂膜防防水层粘结不牢1.现象:涂料与基层粘结不牢,有起皮或空鼓现象。2.预防措施:1)基层表面清理干净,找平层无起砂、空鼓、开裂等现象。2)涂刷基层处理剂前,必须对基层表面作全面检查,基层表面要干燥,符合要求后,再涂刷基层处理剂。3)基层处理剂的配合比必须按产品说明书中的规定执行,涂刷时要均匀。涂刷时有露白处或涂刷后间隔超过24h,应重新涂刷一次。4)防水材料的配合比必须按产品说明书中的规定执行,涂膜时厚度要均匀,涂膜遍数及厚度要符合设计要求。5)要加强成品保护,施工过

18、程中或施工完后防水层硬化之前严禁上人踩踏。3.治理:对于有起皮或空鼓部位,应铲除涂膜层重新分层施工。2.3.3卷材防水层空鼓1.现象:用敲击或手感检查卷材表面出现空鼓声。2.预防措施:1)基层表面应平整、清洁、干燥,冷底子油涂刷要均匀,这是防止卷材起鼓的关键。2)铺贴卷材时,胶结材料应涂刷均匀,并认真做好压实工作,以增强防水层与基层之间的粘结能力。3)卷材施工时,要先远后近,分区段流水施工,并注意天气变化,连续作业,一气呵成。3治理:对于空鼓部位,用刀将鼓泡按十字形割开,放出泡内气体,清除旧胶结材料,涂刷胶结材料重新施工。2.4回填土质量通病防治措施2.4.1回填土密实度达不到要求1.现象:回

19、填土经夯实或辗压后,其密实度达不到要求,在荷载作用下变形增大,强度和稳定性下降。2.预防措施:1)选择符合填土要求的土料。2)回填土前应先清除基底的积水和杂物,基底为松土时应先充分夯实。3)回填土应由下而上分层铺填,每层铺土厚度、压(夯)实遍数、机械夯实行驶速度或人工夯实的操作要求必须做试验确定。4)回填土时应严格控制土的含水量,应使施工土料含水量接近最优含水量。5)加强对每层回填土的质量进行密实度检验。3.治理:1)不合要求的土料挖出换土,或掺入石灰、碎石等夯实加固。2)因含水量过大而达不到密实度的土层,可采用翻松晾晒、风干,或均匀掺入干土等吸水材料,重新夯实。3)因含水量小可采用增加夯遍数

20、。2.4.2基坑泡水1.现象:基坑开挖后,地基土被水浸泡。2.预防措施:1)基坑周围应设排水沟。2)在基坑最低处设置排水沟和集水井,及时排除积水。3.治理:1)被水淹泡的基坑,应采取措施,并将水引走。2)设置截水沟,防止水冲刷边坡。3)被水浸泡扰动的土,采取排水晾晒后夯实或换土夯实。2.4.3回填土沉陷1.现象:回填土局部或大片下沉,造成地坪下沉、开裂甚至塌陷破坏。2.预防措施:1)选用合适回填土料,认真控制土的含水量在最优范围内,严格按规定分层回填夯实,并抽样检验密实度。2)施工前应对原自然软弱土层进行处理。3)大面积回填土,应先用机械将原自然土压密实,然后再回填土。3.治理:1)如地坪面层

21、尚未破坏,可填入碎石,用灰浆压入水泥砂浆填灌密实;若面层已破坏,则视面积大小和损坏情况,采取局部或全部返工。局部处理可用锤交空鼓部位打去,填灰土或粘土、碎石混合物夯实,再做面层。第三章 主体工程中的质量通病防治措施3.1模板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措施3.1.1轴线位移1.现象:混凝土浇筑后拆除模板时,发现柱、墙实际位置与建筑物轴线位置有偏移。2.防治措施:1)模板轴线测放后,组织专人进行技术复核验收,确认无误后才能支模。2)墙、柱模板根部和顶部必须设可靠的限位措施,如采用现浇楼板混凝土上预埋短钢筋固定钢支撑,以保证底部位置准确。3)支模时要拉水平、竖向通线,并设竖向垂直度控制线,以保证模板水平、竖向

22、位置准确。4)根据混凝土结构特点,对模板进行专门设计,以保证模板及其支架具有足够强度、刚度及稳定性。5)混凝土浇筑前,对模板轴线、支架、顶撑、螺栓进行认真检查、复核,发现问题及时进行处理。6)混凝土浇筑时,要均匀对称下料,浇筑高度应严格控制在施工规范允许的范围内。3.1.2接缝不严1.现象:由于模板间接线不严有间隙,混凝土浇筑时产生漏浆,混凝土表面出现蜂窝,严重的出现孔洞、露筋。2.防治措施:1)翻样要认真,将各细部翻成详图,详细编注,经复核无误后认真向操作工人交底,强化工人质量意识,认真制作定型模板和拼装。2)严格控制木模板含水率,制作时拼缝要严密。3)木模板安装周期不宜过长,浇筑混凝土时,

23、木模板要提前浇水湿润,使其胀开密缝。4)钢模板间嵌缝措施要控制,不能用油毡、塑料布,水泥袋等去嵌缝堵漏。5)梁、桩交接部位支撑要牢靠,拼缝要严密(必要时缝间加双面胶纸),发生错位要校正好。3.1.3模板未清理干净1.现象:模板内残留木板、浮浆残渣、碎石等建筑垃圾,拆模后发现混凝土中有缝隙,且有垃圾夹杂物。2.防治措施:1)钢筋绑扎完毕,用压缩空气或压力水清除模板内垃圾。2)在封模前,派专人将模内垃圾清除干净。3)墙柱根部、梁柱接头外预留清扫孔,预留孔尺寸100mm100mm,模内垃圾清除完毕后及时将清扫口处封严。3.1.4模板支撑选配不当1.现象:由于模板支撑系选配和支撑方法不当,结构混凝土浇

24、筑时产生变形。2.防治措施:1)模板支撑系统根据不同的结构类型和模板来选配,以便相互协调配套。使用时,应对支承系统进行必要的验算和复核,尤其是支柱间距应经计算确定,确保模板支撑系统具有足够的承载能力、刚度和稳定性。2)钢质支撑体系其钢楞和支撑的布置形式应满足模板设计要求,并能保证安全承受施工荷载,钢管支撑体系一般宜扣成整体排架式,其立柱纵横间距一般为1m左右(荷载大时应采用密排形式),同时应加设斜撑和剪力撑。3)支撑体系的基底必须坚实可靠,竖向支撑基底如为土层时,应在支撑底铺垫型钢或脚手板等硬质材料。4)高层施工中,应注意逐层加设支撑,分层分散施工荷载。侧向支撑必须支顶牢固,拉结和加固可靠,必

25、要时应打入地锚或在混凝土中预埋铁件和短钢筋头做撑脚。3.1.5标高偏差1.现象:测量时,发现混凝土结构层标高及预埋件、预留孔洞的标高与施工图设计标高之间有偏差。2.防治措施:1)每层楼设足够的标高控制点,竖向模板根部须做找平。2)模板顶部设标高标记,严格按标记施工。3)建筑楼层标高由首层0.000标高控制,严禁逐层向上引测,以防止累计误差,当建筑高度超过30m时,应另设标高控制线,每层标高张测点应不少于2个,以便复核。4)预埋件及预留孔洞,在安装前应与图纸对照,确认无误后准确固定在设计位置上,必要时用电焊或套框等方法将其固定,在浇筑混凝土时,应沿其周围分层均匀浇筑,严禁碰击和振动预埋件与模板。

26、5)楼梯踏步模板安装时应考虑装修层厚度。3.2钢筋安装质量通病防治措施3.2.1竖向钢筋偏位1.现象: 下柱外伸钢筋从柱顶甩出,由于位置偏离设计要求过大,与上柱钢筋搭接不上。2.预防措施:1) 在外伸部分加一道临时箍筋,按图纸位置安设好,然后用样、铁卡或木方卡好固定;浇筑混凝土前再复查一遍,如发生移位,则应矫正后现浇筑混凝土。2)图纸会审与钢筋放样时注意梁、柱筋的排列,尽量减少竖向主筋因排列问题而产生的位移。3)在梁柱节点钢筋密集处,在柱与梁顶交界处,扎筋时给框架柱增加一个限位箍筋,用电焊将它与梁的箍筋点焊固定,再将柱主筋逐一绑扎牢固,并沿柱高临时绑扎间距不大于500的箍筋,确保节点处柱筋在浇

27、磔时不会发生偏位。4) 注意浇筑操作,尽量不碰撞钢筋;浇筋过程中由专人随时检查,及时校核改正。5)在进行竖向钢筋的搭接、焊接和机械连接前应先搭好脚手架,在上部通过吊线,用钢管固定出上部的托筋位置,使接长的钢筋能准确地套在箍筋范围内,这样在脚手架上安装柱的钢筋,绑扎箍筋,既安全,又能保证框架柱骨架不扭曲、不倾斜,还能提高工效。3.2.2露筋1.现象:混凝土结构构件拆模时发现其表面有钢筋露出。2.预防措施:砂浆垫块垫得适量可靠;对于竖立钢筋,可采用进有铁丝的垫块,绑在钢筋骨架外侧;同时,为使保护层厚度准确,需用铁丝将钢筋骨架拉向模板,挤牢垫块;竖立钢筋虽然用埋有铁丝的垫块垫着,垫块丝与钢筋绑在一起

28、却不能防止它向内侧倾倒,因此需用铁丝将其拉向模板挤牢,以免解决露筋缺陷的同时,使得保护层厚度超出允许偏差。此外,钢筋骨架如果是在模外绑扎,要控制好它的总外尺寸,不得超过允许偏差。3.2.3箍筋间距不一致1.现象:按图纸上标注的箍筋间距绑扎梁的钢筋骨架,最后发现末一个间距与其他间距不一致,或实际所用箍筋数量与钢筋材料表上的数量不符。2.预防措施:根据构件配筋情况,预先算好箍筋实际分布间距,供绑扎钢筋骨架时作为依据。3.2.4钢筋遗漏1.现象:在检查核对绑扎好的钢筋骨架时,发现某号钢筋遗漏。2.预防措施:绑扎钢筋骨架之前要基本上记住图纸内容,并按钢筋材料表核对配料单和料牌,检查钢筋规格是否齐全准确

29、,形状、数量是否与图纸相符;在熟悉图纸的基础上,仔细研究各号钢筋绑扎安装顺序和步骤;整个钢筋骨架绑完后,应清理现场,检查有没有某号钢筋遗留。3.3混凝土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措施3.3.1麻面1.现象:混凝土表面出现缺浆和许多小凹坑与麻点,形成粗糙面,影响外表美观,但无钢筋外露现象。2.预防措施:1)模板表面应清理干净,不得粘有干硬水泥砂浆等杂物;2)浇筑混凝土前,模板应浇水充分湿润,并清扫干净;3)模板拼缝应严密,如有缝隙,应用油毡纸、塑料条、纤维板或腻子堵严;4)模板隔离剂应选用长效的,涂刷要均匀,并防止漏刷;5)混凝土应分层均匀振捣密实,严防漏振,每层混凝土均应振捣至排除气泡为止;6)拆模不应

30、过早。3.3.2露筋1.现象:钢筋混凝土结构内部的主筋、副筋或箍筋等裸露在表面,没有被混凝土包裹。2.预防措施:1)浇筑混凝土,应保证钢筋位置和保护层厚度正确,并加强检查,发现偏差,及时纠正。2)钢筋密集时,应选用适当粒径的石子。石子最大颗粒尺寸不得超过结构截面最小尺寸的1/4,同时不得大于钢筋净距的3/4。截面较小钢筋较密的部位,宜用细石混凝土浇筑;3)混凝土应保证配合比准确和良好的和易性;4)浇筑高度超过2m,应用串筒或溜槽下料,以防止离析;5)模板应充分湿润并认真堵好缝隙;6混凝土振捣严禁撞击钢筋,在钢筋密集处,可采用直径较小或带刀片的振动棒进行振捣;保护层处混凝土要仔细振捣密实;避免踩

31、踏钢筋,如有踩踏或脱扣等应及时调直纠正;7)拆模时间要根据试块试压结果正确掌握,防止过早拆模,损坏棱角。3.3.3蜂窝1.现象:混凝土局部缺浆石子多,形成蜂窝状的孔洞。2.预防措施:1) 严格控制砼配合比,砼应有良好的和易性。2)砼下料高度一般不超过2m,大于2m时应用串筒或溜槽下料,以防止离析。3)模板应充分湿润并认真堵好缝隙。4)砼坍落度应严格控制,砼振捣应认真操作。3.3.4孔洞1.现象:砼结构内有空腔,局部无砼,蜂窝特别大。2.预防措施:1) 在钢筋密集处,宜用细石混凝土浇筑,使砼充满模板,并认真振捣密实。机械振捣有困难时,可采用人工捣固配合。2)预留孔洞处应在两侧同时下料。下部往往浇

32、筑不满,振捣不实,应采取在侧面开口浇筑的措施,振捣密实后再封好模板,然后往上浇筑,防止出现孔洞。3)采用正确的振捣方法,严防漏振。4)控制好下料,要保证砼浇筑进不产生离析,砼下料高度一般不超过2m,大于2m时应用串筒或溜槽下料。3.3.5施工缝结合不好,存在缝隙、夹层1.现象:混凝土内成层存在水平或垂直的松散混凝土或夹杂物,使结构的整体性受到破坏。2.预防措施:1)认真按施工验收规范要求处理施工缝及后浇缝表面;接缝外的锯屑、木块、泥土,砖块等杂物必须彻底清除干净,并将接缝表面洗净;2)混凝土浇筑高度大于2m时,应设串筒或溜槽下料;3)在施工缝或后浇缝处继续浇筑混凝土时,必须对施工缝表面进行凿毛

33、处理,清除浮粒。浇筑新砼前用水冲洗并保持湿润,铺上一层2025mm厚的水泥砂浆,其材料和灰砂比应与砼相同,捣压密实后再浇筑砼。4)在模板上沿施工缝位置通条开口,以便于清理杂物和冲洗。全部清理干净后,再将通条开口封板,并抹水泥浆或减石子混凝土砂浆,再浇筑混凝土。3.3.6墙柱底部缺陷(烂脚)1.现象:墙柱根部施工缝处混凝土松散或夹杂物,部缺浆石子多,形成蜂窝状的孔洞。2.预防措施:1)认真按施工验收规范要求处理施工缝及后浇缝表面;接缝外的锯屑、木块、泥土,砖块等杂物必须彻底清除干净,并将接缝表面洗净;2) 模板下口缝隙要严密,模板缝隙宽度超过2.5mm应予以填塞严密,特别防止侧板吊脚。3)浇筑砼

34、前用水冲洗并保持湿润,铺上一层50100mm厚的水泥砂浆。4)在模板上沿施工缝位置通条开口,以便于清理杂物和冲洗。全部清理干净后,再将通条开口封板,并抹水泥浆或减石子混凝土砂浆,再浇筑混凝土。3.3.7胀模1.现象:柱、墙、梁等混凝土表面出现凹凸和鼓胀,偏差超过允许值。2.预防措施:1)模板支架及墙模板斜撑必须安装在坚实的地基上,并应有足够的支承面积,以保证结构不发生下沉。2)柱模板应设置足够数量的柱箍,底部混凝土水平侧压力较大,柱箍还庆适当加密;3)混凝土浇筑前应仔细检查模板尺寸和位置是否正确,支撑是否牢固,穿穿墙螺栓是否锁紧,发现松动,应及时处理;4)墙浇筑混凝土应分层进行,第一层混凝土浇

35、筑厚度为50cm,然后均匀振捣;上部墙体混凝土分层浇筑,每层厚度不得大于1.0m,防止混凝土一次下料过多;5)为防止构造柱浇筑混凝土时发生鼓胀,应在外墙每隔1m左右设两根拉条,与构造柱模板或内墙拉结。3.3.8砼结构构件轴线位移(错位)1.现象:柱、墙等轴线位移,造成混凝土构件错位,偏差超过允许值。2.预防措施:1)模板固定要牢固,尤其是吊模部位固定好,不得松动,以控制模板在砼浇筑时不得产生较大水平位移。2)位置线要弹准确,认真将吊线找直,要及时调整误差,以消除积累误差,并及时检查、核对,保证施工误差不超过允许值。3)模板应稳定牢固,拼缝要严密,无松动;螺检紧固可靠,标高、尺寸应符合要求,并应

36、检查、核对,以防止施工过程中发生位移。4)门洞口模板及各种预埋件位置和标高应符合设计要求,做到位置准确,定位牢固,检查合格后方能浇筑砼。5)防止砼浇筑时冲击门口模板和预埋件,坚持门洞口两侧砼对称均匀进行下料浇筑和振捣。6)振捣砼时,不得振动钢筋、模板和预埋件,以免模板变形式或预埋件位移和脱落。3.3.9楼板表面平整度差1.现象:砼板厚薄不一致,表面不平整,甚至有凹坑、脚印等。2.预防措施:1)控制砼板浇筑厚度,除在柱、墙钢筋上标记标高外,应在浇筑地点的梁板钢筋上焊上短钢筋头给予标记浇筑标高。在砼浇筑过程中,还可用钢筋或木料做成与板厚相同的标志,放在浇筑地点,随浇筑随移动,以保持板面的水平,并应

37、及时抹面找平。2)浇筑砼板应采用平板式振动器,振捣后应及时用拖板、刮尺抹平。3)砼浇筑后达到1.2Mpa后才允许在混凝土面上操作。3.3.10混凝土表面不规则裂缝1.现象:裂缝多在砼结构表面出现,这种裂缝不深也不宽。2.预防措施:1)砼配合比要选用良好的级配和砂率,拌保合均匀。2)砼振捣要充分,但又不能过分。3)砼初凝后终凝前要进行二次抹压,应避免在砼表面撒干水泥刮抹。4)混凝土终凝后立即进行淋水保养;高温或干燥天气要加麻袋等覆盖,保持构件有较久的湿润时间。厚大构件参照大体积混凝土施工的有关规定。3.3.11缺棱掉角1.现象:砼局部掉落,不规整,棱角有缺陷。2.预防措施:1)木模板在浇筑砼前应

38、充分浇水湿润,浇筑砼后应认真浇水养护。2)拆除结构侧面非承重模板时,砼应具有足够的强度(1.2Mpa以上),表面及棱角材不会受到损坏。3)拆模时用力不能过猛过急,注意保护棱角,严禁模板撞击棱角。4)加强成品保护,对于处在人多、运料等通道处的砼阳角,拆模后时对构件棱角应予以保护,以免碰撞。3.4混凝土一般质量缺陷修补措施适用于一般性的砼缺陷修补,如果遇到严重的砼缺陷,须另行编制专项方案进行修补,并由专业施工队伍进行施工。3.4.1砼缺陷的分类1.麻面:结构构件表面呈现无数的小凹点,而无钢筋暴露现象。2.露筋:结构构件的钢筋暴露在砼外面。3.蜂窝:结构构件中形成的窟窿,骨料间有空隙存在。4.孔洞:

39、砼结构存在着空隙,局部地方没有砼。5.夹层:结构构件被杂物分隔成几个不相连接的部分。6.缺棱掉角:梁、柱、墙板和孔洞处直角边上的砼局部残损掉落。7.涨模:结构外观尺寸大于设计尺寸。3.4.2砼缺陷的处理程序砼缺陷处理程序:工长自检报监理、甲方现场工程师、项目部总工一同检查确定缺陷的严重程度确定修补方案修补过程通知监理旁站修补后报验验收作好记录。3.4.3砼缺陷的修补措施1.对于麻面混凝土表面或少量掉角但不露筋,主要采用1:2的水泥砂浆抹面修正,在抹砂浆前,先用钢丝刷将表面清理干净,浇水湿润,抹浆后保湿养护3d。2.对于蜂窝、露筋或掉角部分较大已露筋的,先人工凿除附近不密实的混凝土和突出的石子(

40、浮浆部分),用清水洗刷干净并充分湿润,再用比原设计混凝土标号高5MPa的细石混凝土填补并仔细捣实,(掺入膨胀剂)保湿养护7d。3.对于有空洞或夹层的构件,先人工凿除(打凿时注意保护结构钢筋)附近不密实的混凝土和突出的石子(浮浆部分),用清水洗刷干净并充分湿润,重新支设模板。再用比原设计混凝土标号高5MPa的细石混凝土(掺入膨胀剂)填补并仔细捣实,保湿养护7d。最后将凸出结构面的砼凿平原结构面(附图)。 4.对于涨模的构件,先人工凿除(打凿时注意保证结构钢筋不外露)超出设计尺寸的多余混凝土和突出的部分,用清水洗刷干净并充分湿润,采用1:2的水泥砂浆抹面修正。3.5砌体工程质量通病及其防治3.5.

41、1砂浆强度不稳定1.现象:砂浆强度的波动性较大,匀质性差,其中低强度等级的砂浆特别严重,强度低于设计要求的情况较多。2.预防措施:1)砂浆配合比的确定,应结合现场材质情况进行试配,试配时应采用重量比,在满足砂浆和易性的条件下,控制砂浆强度。2)建立施工计量器具校验、维修、保管制度,以保证计量的准确性;3)砂浆搅拌加料顺序为:用砂浆搅拌机搅拌应分两次投料,先加入部分砂子、水和全部塑化材料,通过搅拌叶片和砂子搓动,将塑化材料打开(不见疙瘩为止),再投入其余的砂子和全部水泥。(4) 试块的制作、养护和抗压强度取值,应按建筑砂浆基本性能试验方法(JGJ70-90)的规定执行。3.5.2砖缝砂浆不饱满,

42、砂浆与砖粘结不良1.现象:砌体水平灰缝砂浆饱满度低于80%;竖缝出现瞎缝,常出现较多的透明缝。砖在砌筑前未浇水湿润,干砖上墙,或铺灰长度过长,致使砂浆与砖粘结不良。2.防治措施:1)改善砂浆和易性是确保灰缝砂浆饱满度和提高粘结强度的关键。2)改进砌筑方法。不宜采取铺浆法或摆砖砌筑,应推广“三一砌砖法”。3)当采用铺浆法砌筑时,必须控制铺浆的长度,一般气温情况下不得超过750mm,当施工期间气温超过30C时,不得超过500mm。4)严禁用干砖砌墙。砌筑前12d应将砖浇湿。3.5.3墙体裂缝1.现象:墙体产生局部裂缝。2.防治措施:1)砖的强度等级必须符合设计要求,砌筑砂浆严格按照配合比单下料。2

43、)砖墙水平灰缝和竖向灰缝宽度宜为10mm,但不小于8mm,也不应大于12mm。要保证砂浆的饱满度,竖缝宜采用挤浆或加浆方法,不得出现透明缝。3)砖墙的转角处和交接处应同时砌筑,对不能同时砌筑而必须留槎时,应砌成斜槎。4)严禁用干砖砌墙。砌筑前12d应将砖浇湿。5)砖墙每天砌筑高度以不超过1.8米为宜。6)到顶墙砌至接近梁、板底时,预留一定空隙,待墙体砌筑完并间隔至少7d后补砌挤紧。7)按照设计要求设置砖墙与结构柱之间的拉结筋,留设构造柱、圈梁等砼构件。3.5.4墙体留槎形式不符合规定,接槎不严1.现象:砌筑时不按规范执行,随意留直槎,且多留置阴槎,槎口部位用砖渣填砌,留槎部位接槎砂浆不严,灰缝

44、不顺直,使墙体拉结性能严重削弱。2.防治措施:1)在安排施工组织计划时,对施工留槎应作统一考虑。外墙大角尽量做到同步砌筑不留槎,或一步架留槎,二步架改为同步砌筑,以加强墙角的整体性。纵横交接处,有条件时尽量安排同步砌筑。这样可尽量减少留槎部位,有利于房屋的整体性;2)执行抗震设防地区不得留直槎的规定,斜槎宜采取斜槎砌法,为防止因操作不熟练,使接槎处水平缝不直,可以加立小皮数杆。3)应注意接槎的质量。首先应将接槎处清理干净,然后浇水湿润,接槎时,槎面要填实砂浆,并保持灰缝平直;4)后砌非承重隔墙,可于墙中引出凸槎,对抗震设防地区还应按规定设置拉结钢筋,非抗震设防地区的120mm隔墙,也可采取在墙

45、面上留榫式槎的作法。接槎时,应在榫式槎洞口内先填塞砂浆,顶皮砖的上部灰缝用大铲或瓦刀将砂浆塞严,以稳固隔墙,减少留槎洞口对墙体断面的削弱;第四章 装饰装修工程中的质量通病防治措施4.1内墙抹灰质量通病防治措施4.1.1砖墙、混凝土基层抹灰空鼓、裂缝1.现象:墙面抹灰后过一段时间,往往在不同基层墙面交接处,基层平整度偏差较大的部位,墙裙、踢脚板上口,以及线盒周围、砖混结构顶层两山头、圈梁与砖砌体相交等处出现空鼓、裂缝情况。2.防治措施:1)抹灰前的基层处理是确保抹灰质量的关键之一,必须认真做好。混凝土面层过于光滑甩聚合物水泥砂浆并养护。2) 砼与砖砌体不同基层墙面交接处,应按设计要求进行挂钢丝网。3)抹灰前墙面应浇水。砖墙基层一般浇水二遍,砖面渗水深度约8lOmm,即可达到抹灰要求。4)如果抹灰较厚时,应挂钢丝网分层进行抹灰,一般每次抹灰厚度应控制在8lOmm为宜。中层抹灰必须分若于次抹平。5)抹灰用的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施工/环境 > 农业报告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