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林专业毕业设计论文 万德镇墓园景观设计.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园林专业毕业设计论文 万德镇墓园景观设计.doc(1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本科毕业设计说明书题 目 故人鹤影幽刹长清 万德镇墓园景观设计 院 (部): 艺术学院专 业: 园 林班 级: 园 林072姓 名:学 号:指导教师: 完成日期: 2011年6月12日山东建筑大学毕业设计说明书目 录摘 要ABSTRACT1 前 言 1.1传统墓园规划的理念及我国殡葬文化概论11.2 现代墓园景观规划设计及趋势21.2.1生态园林墓园21.2.2人文墓园31.3现代墓园与旅游业32 基 地 现 状 与 分 析2.1自然条件42.2社会经济条件42.3陵园概况43 设 计 原 则3.1陵园公园化原则43.2可持续发展原则54 方 案 规 划 设 计4.1 设计主题54.2 功能分
2、区5 4.3空间分析54.4 景观轴线分析54.5道路系统64.6种植设计64.6.1种植原则64.62植物选择65结 语8 谢 辞9参考文献10附 录11摘 要殡葬祭祀活动是人类社会生活的一项重要内容, 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经过数千年的演变和发展已形成完整的殡葬文化体系,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部分。 陵墓作为殡葬活动的物质载体,它的建设与发展在不同历史时期和社会背景下具有不同的鲜明特点。在当今社会,公墓是人们寄托哀思的场所和国家推行殡葬改革的载体,是社会化服务中不可或缺的相对独立的公共服务设施。本设计以“故人鹤影幽刹”为规划主题,以人为本,充分考虑人的需求,创造兼容工作和游憩的空间环境,强
3、化生态特色,寻求与周边环境协同发展的途径。地形成三面环山合抱如椅齐聚不散,一面临水气可聚可止,谓其“灵气生,聚而不散,地脉长,望而有节”。西北方向的面向为墓碑的最佳朝向,因此把大多数墓碑设在场地的西南角的背阴坡上。关键词:墓区;生态;现代墓园;景观WanDeZhen cemetery changqing city landscape design ABSTRACTFuneral ritual activities of human social life, an important part of a long history and profound, after several years
4、 of evolution and development has formed a complete system of funeral culture,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traditional culture. Mausoleum funeral activities as material carrier, and its construction and development in different historical periods and social contexts have different distinct characteristi
5、cs. In todays society, Cemetery is a place for people to express their mourning and funeral reform the national carrier of the implementation is an essential social service independent of the public service facilities. The design of the enemy Film crane brake quiet for planning the theme, people-ori
6、ented, full account of peoples needs and create jobs and recreation compatible with the space environment, and strengthen ec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to seek joint development with the surrounding environment means. Key Words: Muqu;ecology;modern cemetery; landscapeVI1 前 言1.1传统墓园规划的理念及我国殡葬文化概论我国传统殡葬
7、文化历经数千年的发展,形成了独具特色,成就辉煌的体系,其蕴含着深厚的人本主义思想,它为我国现代墓园景观规划设计提供了可深入发掘的财富,而人文化和陵园公园化的设计理念的融入更使得现代墓园不仅内涵丰富,又能为逝者与祭奠者营造如诗的环境氛围。中国殡葬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中华民族在长期实践中逐渐发展起来的殡葬道德观念、殡葬道德原则和死亡观的总和。殡葬本身只是一个遗体处理过程,但它关系到社会结构、家族、亲情关系等等,因此,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一系列的制度规则和文化礼仪。农业生产全凭经验,而老人的经验多,自然成为家庭和宗教的权威者,因此,晚辈对老人就要孝。农民靠天吃饭的心理自然容易生
8、成安土重迁、尊敬祠堂、崇拜祖先等观念。农业社会是血缘家族存在的自然条件和经济基础,这就形成了中国传统社会独特的结构家族宗法制。梁启超在新大陆游记中指出:“吾国社会之组织,以家族为单位,不以个人为单位;所谓家齐而后国治也”。在“家国同构”的古代社会中,家族是重要的社会单位,具有经济、教育、娱乐、宗教和殡葬等多种功能。礼记大传说:“人道亲亲也,亲亲故尊祖,尊祖故敬宗,敬宗故收族”,这种殡葬伦理思想就是适应家族宗法制度而建立的伦理生活规则。农耕又使人与自然形成了一种不可分离的关系。天、地、人处在自然规律的制约下,人们期望与自然建立依存的关系。管子中“以天为父,以地为母,以开乎万物,以总一统”,老子中
9、“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形象的阐明了人与自然的协调关系。“天人合一”的观念是中国殡葬文化的哲学基础,其首先表现在葬法上。而土葬就是强调这种人与自然相合的葬法,中国人几千年来认为“万物不能越土而生,人亦万物中一物”,“人由五土而生,气之用也,气息而死,必归葬于土,返本还原之道也”,又因为家族宗法制的社会结构,崇拜祖先的民族心理,孝道文化的思想根源和中央集权的干预,所以,人死后埋葬于土中,就是使灵魂得到安息的最好办法,在这种思想的影响下,逐步形成了人土为安的思想,土葬就成为中国传统的主要葬法。表1 我国部分民族葬法简表民族主要分布地区 传统葬法 现代葬法其他葬法汉全国土葬土葬与火葬崖葬
10、,水葬 壮 广西,广东土葬(二次捡骨葬)土葬(二次捡骨葬)大葬藏青藏高原,川西高原土葬,水葬,天葬 火葬土葬,水葬,天葬 火葬“恶死者”就地土葬高山台湾土葬(分室内,室外,野葬)土葬(分室内,室外,野葬)乌兹别克新疆土葬塔吉克新疆土葬彝贵州四川云南火葬土葬火葬羌四川,西藏火葬火葬土葬景颇云南土葬裕固甘肃土葬,天葬,火葬土葬,天葬,火葬“凶死者”火葬索伦内蒙木架葬崩龙云南土葬土葬黎海南岛土葬土葬鄂伦春东北大,小兴安岭风葬后捡骨风葬后捡骨1.2 现代墓园景观规划设计及趋势说起墓园,人们常常会想到帝王陵、烈士陵和名人陵园,而现今发展最快的是现代陵园,既在城市周边开发的,满足社会公众墓葬需要的,以企业
11、性质经营的商业陵园、大众陵园。随着我国城市建设和园林绿化事业快速发展,陵园规划设计作为园林景观规划设计的一个重要分支也逐渐受到了广泛重视。但是,城市规划原理和有关教科书缺乏城市陵园内容,陵园景观规划设计的研究也就更显出其重要性和迫切性。1.21生态园林墓园以生态学原理为指导, 科学系统地进行公墓绿化, 乔、灌、草合理搭配, 根据植物生长所需的环境要求, 通过植物群落的层次、比例布局和时空安排以及营林维护设施的配套, 促进植物群落和谐健康生长。一方面构成墓园自身生态的良性循环系统, 另一方面成为城市生态系统的组成部分, 为城市居民提供清新的空气, 改善城市气候, 是城市的一片绿肺 建一片墓地,
12、留下一片林地使公墓不再是单纯对土地的消耗, 而是对土地的改造和再利用, 从而实现对墓地的永续利用。为更好的保证其生态系统循环的完整性,在设计元素上增加了动物的考虑,仙鹤在设计中不仅仅作为一种对逝者怀念的精神寄托,还是生物链中的一环。生态墓园与中国传统的墓葬观的矛盾人们很早就认识到了殡葬生态化的必要性,受到西方自然环境观的影响。19世纪初期英国出现了最早的现代公摹,其形式包括风景型、规整型和过渡型。 后来简单几何形式的公墓变得普及。直到20世纪以后,公墓的形的便利性而非审美需求, 草坪形式的墓地林地型传统形式延续下来。 很多城市中的现代墓园将林地型与草地型结台起来同时作为公园出现具有纪念和游憩双
13、重功能。发展到今 具有生态意义的主要殡葬骺式包括树葬、草坪葬、冷冻生态葬、风葬、江(海)葬等。由于人们传统丧葬观念根深蒂固,生态殡葬仍面临“曲高和寡”的现实困境。 儒家思想在我国长期占主导地位。儒家的思想认为“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可损伤”。在这种思想的影响下,火葬难以被接受。而且人们对火葬有“惨不忍睹”的恐惧心理。有“死后化作一缕青烟随风而去”的失落感。没有“入土为安”让人的心理感受好。不符合数千年来的传统习惯。所以,火葬在推行过程中遇到非常大的阻力。“事死如生,礼也”的观念形成了厚葬之风,将坟墓视为在另一个世界的住所,对“阴宅”的重视有时甚至超过了对于生存时“阳宅”的重视程度。这种观念无疑与生
14、态殡葬观念背道而驰。 随着我国经济实力渐强,人们的生活更加富裕,大修“阴宅”的厚葬风气有抬头之势,很多人会千方百计寻找风水宝地去厚葬逝去的亲人。而树葬、草坪葬等生态殡葬方式在这种观念影响下很难被接受,并存在着抵触。1.2.2人文墓园公墓以殡葬文化为基础,结合美学文化、园林文化、雕塑文化等相关文化, 构建出独具特色的陵园文化和公墓的不同个性, 使墓园成为所在城市的人文纪念馆, 不但满足市民祭奠缅怀先人的需求, 而且能从中得到有益的精神启迪, 感悟人生, 了解历史。1.3现代墓园与旅游业随着对帝王陵的发掘开发、烈士陵园的兴建和对名人墓的建设、保护,传统陵园旅游发展态势良好。现代陵园在某些方面虽有不
15、及,但其一般处于城市边缘地带,交通便利,随着城乡居民生活质量提高,城市休闲旅游已成时尚,现今都市旅游圈已经形成,现代陵园可以融入其中。并且我国文化旅游正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作为特有的墓葬文化、风水文化也可以与历史文化、宗教文化、民俗文化等一样得到人们的关注,吸引人们前来参观、游览。美丽的洛杉矶玫瑰墓同内道路两侧都是大片的玫瑰花同,高大的树木点缀其间,整个墓园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当地人会到墓地结婚、游览甚至露宿,更是让人惊叹不已。上海已出现了“公墓一日游”。芳草连天,楼亭叠翠,疏朗开阔的上海福寿园走出了一条园林化、艺术化、人性化、市场化的道路。经上海市有关部门批准,福寿园被正式纳入“上海一日
16、游”的景点。2 基 地 现 状 与 分 析2.1自然条件 济南地处中纬度地带,由于受太阳辐射、大气环流和地理环境的影响,属于暖温带半湿润大陆性季风气候。其特点是季风明显,四季分明,春季干旱少雨,夏季炎热多雨,秋季较为清爽,冬季气温低,但无严寒。年平均气温14.3,极端气温最高40.5,最低零下14.9。年平均降水量660.7毫米。现在的森林植被类型有:落叶阔叶纯林、针叶混交林、针叶林等,而且基本上都是人工林。常见的树种有:杨、柳、榆、槐、泡桐、苦楝、臭椿及松、柏等,还有苹果、梨、桃、山楂、石榴等树种。2.2社会经济条件济南是山东会,黄河中下游和环渤海经济带南翼的重要战略城市,国务院公布的国家历
17、史文化名城之一,山东政治、文化、经济、金融、教育中心,也是国家批准的沿海开放城市和十五个副省级城市之一。济南军区和济南铁路局本部位于济南。济南位于山东省中西部,具有4000多年的历史,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是闻名世界的史前文化龙山文化的发祥地。是“全国城市综合实力50强”和“全国投资硬环境40优”的城市之一。 第十一届全国运动会举办城市,和第七届中国(国际)园林花卉博览会的主办城市。2.3陵园概况本案基址位于济南市长清区万德镇西张峪附近,占地1500 余亩地理位置十分优越,西邻京沪高速和104国道,距离济南市区有4 0分钟的车程。周围地势起伏多变,环境静谧、景色清秀。周围有灵岩寺、泰山、
18、卧龙裕生态景区等风景区.济南墓区的主要服务人群为周边居民和济南市居民,济南市居民总数大约为700万。本方案的地形成三面环山合抱如椅齐聚不散,一面临水气可聚可止,谓其“灵气生,聚而不散,地脉长,望而有节”。西北方向的面向为墓碑的最佳朝向,因此把大多数墓碑设在场地的西南角的背阴坡上。3 设 计 原 则3.1陵园公园化原则现代陵园要摒弃阴森、恐怖的感觉,重新赋予祥和、宁静的氛围。通过墓位的合理摆放、园道的曲径、绿化的自然遮掩、园林小品的有机结合,建成一座陵园“公园”。3.2可持续发展原则陵园的建设与一般的房地产建设不同,是以“逐步建设、滚动开发”的模式运作的,建设一块,销售一块,既避免了浪费土地资源
19、,同时也能获得较好的经济效益。东华林近远期结合统筹布置是设计的重点,如主轴线方位及其节点的选择、水系回路的设置等等,都是考虑到分期实施的可能性而设计的。陵园路网控制了每个小区的合理规模,随着项目的滚动开发,每个小区将随着市场需求具有不同的个性,这是一种弹性模块设计的方法,既不失整体性也保障了多样化,提高了整个园区的适应性。对暂不开发的小区可广植苗木,一方面作为园区自用苗圃,为墓区培育易于成活的花木;另一方面也为先期开发的小区创造了背景林。4 方 案 规 划 设 计4.1 设计主题本方案以“故人鹤影幽刹”为设计主题,故人代表对死者的思念,代表一种墓葬文化,鹤影代表的则是生态的设计理念,将动物元素
20、考虑到设计过程之中,不仅仅局限于以往的较为狭隘的大部分考虑植物元素的生态规划设计,幽刹代表的是建筑等,表示掩映在植物之中的建筑,墓碑,标志物等。4.2 功能分区合理的功能区布局关系能保证各种不同性质的活动内容的完整性和整体秩序性。将办公、殡仪馆的建筑集中放置,有利于参与者能够在最短时间内完成吊唁活动。将景观区设置在管理服务区和墓区之间有利于最大效率的发挥景观的美化作用。整个墓园可以分为滨河休闲区、管理服务区、中心景观区、传统墓区和艺术墓区五个艺术墓区。5个墓区相互联系,又相互独立。4.3空间分析不同开放程度的空间给人不同的空间体验运用建筑体块围合成一个相对封闭的的空间,能够给人安全感在中心游园
21、区运用植物和廊架的围合和开敞形成半开放的空间,更好地达到框景、漏景、障景等造景目的。河岸边的相对较开放的的空间能增加游览者的放松感,平静的水面和广阔的视野能舒缓压抑心情。4.4 景观轴线分析运用主要景观轴线将主入口、中心景观区联系起来。按照地形的特点将周边的3 个制高点设置为次要景观节点,可以控制起整个墓园,使其看上去更统一并且可以远借泰山灵岩寺等景点。4.5道路系统整个墓园的道路系统分为了四个层次。一级道路为四车道可以停车,二级道路为双车道,步行道为硬质铺装道路包含透水砖人行道和石材台阶。第四级道路为架空的木栈道,最大限度的保护湿地生态系统。4.6种植设计4.6.1种植原则 植物配置方面,掌
22、握适地适树的原则,以乡土树种为主,营造明快通透的氛围,反映时代特色;掌握常绿树种和落叶树种相结合,乔灌草、乔灌花合理搭配,注意季相的变化。 植物配置方面更多的选用颜色素雅的植物,避免颜色过于鲜艳,比如开白色花的玉兰、刺槐、流苏、海棠、白丁香等,树干为白色的白桦,开黄花的棣棠、金银木、萱草、雏菊等。 主要将墓园的植物配置划分为四个类型:防护绿化型、生态保健型、观赏美化型和隔离净化型。 4.62植物选择(1) 防护绿化型主要是围绕墓区的防护林、防护带。通过植物配置,使得墓园界形成隔离带,以减少噪声和有害气体对人们的危害。主要植物: 上层:枫杨、国槐中层:圆柏、紫叶李、紫穗槐下层:马蔺、萱草(2)
23、生态保健型 主要是滨水地段的绿化,考虑到该地段是整个墓园绿化的“绿肺”,安排树丛、草坪、花灌木、花境及具有保健作用的树种,通过植物的配置,充分发挥植物生态保健的作用。主要植物: 上层:流苏、刺槐、元宝枫中层:油松、圆柏、白丁香 下层:白刺、芦苇、冷季型草(3) 观赏美化型主要是厂前区的植物配置。中心景观区代表墓园形象,梨园是其中的代表,主要植物为梨树,取其谐音“离别”之意。上层:刺槐、元宝枫 、白桦中层:金银木、梨树、海棠、鸡爪槭、棣棠下层:马蔺、玉带草、萱草(4) 隔离净化型 在进行设计时充分利用园林植物净化空气、杀菌、减噪等作用,有针对性地选择对有害气体抗性较强及吸附粉尘、隔音效果较好的树
24、种。主要植物: 上层:臭椿、君迁子、雪松 中层:圆柏、紫叶李、棣棠 下层:马蔺、芦苇、玉带草、扶芳藤结 语通过对我国殡葬文化历史渊源的了解及对现代陵园景观规划设计的研究,我从中深刻认识到,园林设计工作者应从悠久的殡葬历史中,发掘新的设计理念,运用现代的设计手法努力营造园林化、艺术化、人文化的新型现代城市陵园,使陵园与爱国主义教育、传统教育、社会公德教育、家庭美德教育、科普教育结合起来,倡导墓志文化,墓园、公园、科普园、德育园多园合一,为后世创造文化胜地,积淀人文精神与人生哲理,为后辈儿孙营造淡化生死、淡化贫富、淡化贵贱、净化灵魂、美化生活的园区胜地。陵园管理者要加强对陵园的继续开发与创新,力争
25、形成品牌,拓展陵园的功能,弘扬中华民族优良的传统文化,播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使现代陵园在市场经济的环境中健康发展。谢 辞本人的毕业设计及本文的撰写,是在指导教师刘大亮导师的悉心指导帮助下完成的,从毕业设计的选题、题目解析、设计中资料的搜集以及最后设计的完成、论文的撰写,无不倾注了老师的心血和汗水,老师的指导与帮助让我更好的理解和完成了毕设。同时,师哥师姐和小组的同学也在我的毕业设计阶段给了很大的帮助与指导,在与他们的交流过程中使我学到了很多知识,其中一些设计灵感就是在与他们的讨论中迸发出来的。在这里向所有曾经关心和帮助过我的老师、同学和朋友致以诚挚的谢意!参考文献1建设部城建司编著.风景名胜区规
26、划规范.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张国强、贾建中编 风景规划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33金柏苓编著园林景观设计详细图解北京:建筑出版社,20014付军编 风景区规划北京:气象出版社,20045马永立著风景名胜区管理学北京:中国旅游出版社,20036鲁敏、李英杰编著园林景观设计北京:科学出版社,20047许大为等编著园林专业毕业设计指南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68鲁敏、李英杰编著城市生态绿地系统建设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59彭一刚编著中国古典园林分析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610车生泉编著城市绿地景观结构分析与生态规划.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311广州市建艺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主编景观设计前沿.广州:广东经济出版社,2006附 录总平面图: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