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电图基础》PPT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脑电图基础》PPT课件.ppt(4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脑 电 图 基 础,同 济 医 院 儿 科,脑电图的电极安放及描记方法,电极安置:国际1020系统,距离10 20;EEG导联:参考电极:耳电极,在耳垂处(A1A2);有关电极:头皮上的电极(FP1 FP2、F3 F4、P3 P4、C3C4、O1 O2、F7 F8、T3 T4、T5 T6);单极导联:有关电极和耳电极的连接,特点:波幅恒定,可记录到局部的电活动,范围广,但干扰多;双极导联:有关电极间的电位差,特点:不接地,抵消交流电的干扰,只保留电位间的电活动,同时排除耳垂无关电极的干扰,但皮层深处的电活动不易发现;,视频脑电图图例,脑电图图例(单极导联),脑电图图例(双极导联),脑电图的波形
2、种类(一),基本频率波:波:813HZ,出现在大脑半球的后半部,特别是枕部,安静闭眼时出现,睁眼时消失,波幅高,困倦思睡时减少,睡眠时消失;波:13HZ,出现在大脑前半部,额部明显,注意、紧张、药物如镇静、安眠时都可引起波增多;波:47.5HZ 慢波,见于婴儿和睡眠状态,病理情况下波:4HZ 限局性慢波出现于限局性癫痫、脑外伤、脑脓肿等,如果弥漫出现,特别是波,可见于感染、中毒、颅内压增高及各种原因所引起的昏迷(愈慢反应脑功能抑制加深,病情更重);,脑电图的波形种类(二),异常波:棘波:周期80ms(12.5HZ),和背景EEG有明显区别,是大脑皮层兴奋性增高的表现,各类癫痫都可见到;尖波:周
3、期80ms200ms(5 12.5HZ),与背景有区别;棘慢波:棘慢波综合;尖慢波:尖慢波综合;其它:多棘(尖)慢波、慢棘慢波,频率更慢;三相波:最常出现于遗传代谢病、肝性脑病、尿毒症等;高度失律:婴儿痉挛症的特有表现,包括爆发抑制、左右不对称、不规则,大田原综合征的爆发时间更长、抑制更明显;,脑电图的波形种类(三),睡眠波:顶尖波(驼峰):睡眠期(思睡期);纺锤波:睡眠期开始出现,额、中央区明显,对称或游走性出现;K综合:睡眠期后期和睡眠期,顶尖波和纺锤波的综合波,一般由于外界刺激如声音等造成;,睡 眠 分 期,分慢波睡眠(NREM期,非快速动眼睡眠期)和快波睡眠(REM期,快速动眼睡眠期)
4、;思睡期:波渐减少或无,频率减慢、波幅减低,但外界刺激又出现波,后期出现顶尖波,眼球运动不规则;浅睡期(睡眠期):顶尖波更明显,波增多、波幅增高,有时爆发,眼球运动慢、不规则;轻度睡眠(睡眠期):高波幅的波减少,纺锤波增多,无眼球运动;中度睡眠(睡眠期):纺锤波最多,声音刺激出现K综合,无眼球运动;深度睡眠(睡眠期):纺锤波和顶尖波都消失,波和大慢波出现,波幅高,无眼球运动;快波睡眠期:梦魇出现在REM期(梦游、夜惊出现在NREM期),间歇性快速眼球运动;,清醒期 EEG,困倦期(节律解体),NREM 期(顶尖波),NREM 期(睡眠纺锤波),NREM 期(K综合),NREM 期(极高波幅波)
5、,REM 期(类似于困倦期,但显整齐,快波与慢波交替),诱 发 试 验,过度换气:喘气3分钟,4岁以下儿童不合作可吹气3分钟,造成轻度碱中毒,主要用于各类癫痫的诱发,最敏感的为典型失神发作;闪光刺激:在患儿的眼水平方向放一闪光灯,以2050HZ频率的强光刺激,做时闭眼,用于光源性癫痫和枕叶癫痫的诱发;睁闭眼反应:睁眼3秒,再闭眼,观察背景波的变化,主要是枕区改变,即和波的抑制(睁眼时),但年龄愈小愈不明显,青少年肌阵挛癫痫闭眼时放电明显;剥夺睡眠诱发:用于各类型的癫痫、尤其是夜间发作癫痫的诱发。,脑 电 图 报 告,内容:背景(节律、波幅、双侧对称与否、调节调幅)、快波、慢波、睁闭眼、过度换气
6、、睡眠波、异常波等;术语:节律:3个同样大小的波接连出现;活动:2个同样大小的波接连出现;散发。长程:持续510秒连续出现;短程:持续23秒;中程:持续34秒;散在:1秒以下;低波幅:25mv以下;中波幅:2575mv;高波幅:75150mv;极高波幅:150mv以上。,药物对脑电图的影响,水合氯醛:加深睡眠,对背景有影响;氯硝基安定:可导致EEG大量快波,对EEG异常放电造成干扰;,儿童脑电图的特点,总体发育规律:随着年龄的增高,波幅从低到高、再由高到低;新生儿:出生到一月,低波幅1550V,波占优势,清醒和睡眠差别不大;1月1岁:6月前波占优势,6月后波占优势,低中波幅2050V,2月后的
7、婴儿可见到睡眠中纺锤波;1岁3岁:3060V的波,枕区占优势,发育快的婴儿2岁可见到枕区波;47岁(学龄前):710HZ,40150V的波和波混合出现;712岁(学龄期):811HZ的波,枕区占优势,但有部分710岁波枕区占优势;12岁以上:912HZ,100V,趋向成人标准靠拢,儿童脑电图的发育规律,小儿脑电图的判断标准和解释原则,正常小儿脑电图:背景活动:基本脑波频率及波幅在相应年龄的正常范围内,调节正常,无明显不对称;睡眠:睡眠周期及睡眠波正常出现;诱发试验:过度换气、闪光刺激等诱发试验无异常反应;阵发性活动:无限局性及广泛性病理波发放;正常范围小儿脑电图:背景活动:基本脑波频率及波幅在
8、相应年龄的正常范围内,调节性可稍差,可有一过性的轻度不对称或慢波活动,但无持续或明显的不对称或限局性慢波;睡眠:睡眠周期正常;诱发试验:过度换气可有提前反应或延缓反应等非特异性改变,但无明显不对称,无限局性或广泛性病理波;阵发性活动:出现某些无肯定意义的阵发性活动,包括14HZ和6HZ正相棘波、小棘尖波、极度睡眠纺锤、中线节律;,小儿脑电图的判断标准和解释原则,界限性小儿脑电图:基本脑波频率轻度落后于相应年龄的正常范围异常儿童脑电图:背景活动:a.脑波发育延迟,即清醒时基本脑波频率明显落后于相应年龄的正常范围(基本节律慢化),该年龄阶段应出现的脑波未正常出现(如枕区节律),或应消失的脑波未如期
9、消失(如刷形放电、TA图形等),或脑波无正常分化(无枕区优势频率);b.两半球对应区域明显持续不对称;c.广泛或限局性的持续慢波活动;d.高峰节律紊乱、爆发抑制、低电压或电静息;睡眠:睡眠周期或睡眠结构异常,在长时间的睡眠记录中睡眠纺锤在一侧或两侧恒定消失;诱发试验:过度换气时诱发出棘(尖)慢波或出现两侧慢波明显不对称;闪光刺激诱发出棘(尖)慢波或出现光抽搐反应;阵发性活动:出现各种病理波。应注明异常波的波形、频率、部位及出现方式,如“全导对称同步高波幅3HZ棘慢波爆发”、“左侧中央、中颞区单发2.53HZ尖慢波”等,如在记录中出现临床发作,应注明发作表现、EEG特点,如“过度换气2分钟时出现
10、凝视发作,持续10秒,同期EEG为对称同步高波幅3HZ棘慢波爆发”。,新生儿EEG的判断标准和解释原则,新生儿EEG:分为轻度异常和重度异常,一般轻度异常预后较好,重度异常预后不良。轻度异常:一过性的睡眠结构异常,缺乏变化性,不伴有其他异常;一过性的成熟延迟,不伴有其他异常;在正常背景活动上的阵发性局灶性或多灶型放电;重度异常:背景活动持续异常,包括电静息、低电压、爆发抑制、弥漫性波等,可合并阵发性异常;单一节律放电,特别是有背景异常的患儿;持续或倒退性不成熟EEG;在解释新生儿EEG时,要准确计算CA,考虑临床各种情况,包括用药情况对EEG可能产生的影响。需特别注意和发育有关的EEG现象,不
11、要将正常的棘波、尖波认定为惊厥性放电,不要将早产儿的非连续性背景判断为爆发抑制,新生儿一过性正常尖波,新生儿单一节律发放,早期肌阵挛脑病的爆发抑制图形,大田原综合征的发作期图形(婴儿早期癫痫性脑病伴爆发-抑制),婴儿痉挛症高峰失律(west综合征),婴儿痉挛症发作期图形(west综合征),Lennox-Gastaut 综合征(睡眠期不规则极高波幅慢波、棘慢波、多棘慢波周期性发放),Lennox-Gastaut综合征的周期样放电,小儿良性癫痫伴中央、颞区棘波(BECT:左侧中颞区棘波),儿童良性癫痫伴中央颞区棘波,少年失神癫痫的典型失神发作,少年肌阵挛癫痫发作,强 直 发 作 EEG,肌 阵 挛
12、 发 作,脑炎后继发性癫痫、不能言语(全导同步棘波、多棘波、棘慢波发放),部分发作伴全身泛化(右侧各导起源渐至全导的尖波、尖波节律、尖慢波),部分感觉性发作(右侧额极、额、前颞区散发或连续发放尖波、尖慢波,部分波及中后颞区),心电伪迹,脑 电 图 种 类,常规EEG检查(RegularEEG):描记时间1/2小时左右,阳性率仅3050,很难获得发作期EEG记录;,脑 电 图 种 类,视频EEG检查(VideoEEG):指同步记录并显示EEG和患儿临床活动;优 点:可根据录像资料仔细分析发作的临床表现和同步记录的EEG,对发作性质和癫痫类型作出准确判断;监测期间可及时发现并排除电极故障,并能根据
13、录像判断各种伪差的来源,提高了EEG监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缺 点:限制了患者的活动范围,可能影响病人的发作规律;适应症:发作频繁的阵发性事件,根据发作期EEG确定是否为癫痫性发作;发作频繁的癫痫病人,根据发作期的EEG确定发作类型及发作起源;癫痫持续状态或电持续状态,在VEEG监测下观察静脉注射抗癫痫药物的临床作用及EEG反应;对发作稀少但不能耐受长时间监测的小儿可行VideoEEG检查,通过剥夺睡眠、各种诱发试验、监测时间不少于34小时而提高阳性率。,脑 电 图 种 类,便携式EEG检查或称24小时EEG检查、动态EEG检查(Auditory EEG,AEEG):病人随身携带EEG记录器
14、,一次可记录24小时以上的数据,记录期间病人活动不受限制,但须病人或陪伴人员记录监测期间的各种活动和发作事件的时间以供回放时参考;优 点:记录过程中病人可在相对自然的环境下活动,不需医护人员特别看护,记录时间长,捕捉发作性事件的机会多,24小时记录可将癫痫病人的阳性率提高到80。缺 点:医生无法观察发作的临床表现,难以准确判断发作类型,人工记录临床事件的时间不精确,难以逐秒分析临床事件与EEG的关系,记录过程中电极故障不能被及时发现并排除,伪差多且来源不易判断,有时可与癫痫性电活动混淆。适应症:发作稀少的阵发性事件,根据发作期或发作间期EEG判断是否为癫痫性发作;发作稀少的癫痫病人,根据发作期或发作间期EEG区别全身性发作或局部起源的发作;癫痫病人多次常规EEG检查未发现异常电活动,长程EEG监测可提高阳性率,协助癫痫分类及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