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都市圈现代农业发展规划.doc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4851631 上传时间:2023-05-20 格式:DOC 页数:26 大小:12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南京都市圈现代农业发展规划.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南京都市圈现代农业发展规划.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南京都市圈现代农业发展规划.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南京都市圈现代农业发展规划.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南京都市圈现代农业发展规划.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南京都市圈现代农业发展规划.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南京都市圈现代农业发展规划.doc(2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南 京 都 市 圈 现 代 农 业 发 展 规 划(2014-2020)第一章 规划总则指导思想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南京都市圈区域发展规划的总体要求,立足“共建、共享、同城化”的发展目标,以南京市为核心,强化八市农业经济联系,夯实现代农业一体化发展基础,以提升现代农业、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为主线,以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市场竞争能力为主攻方向,以发展农业经济、促进农民持续增收为主要导向,在圈域范围内整合农业合作资源、拓展农业合作领域、创新农业合作机制、提升农业合作水平,加快建立现代农业产业体系。通过优化现代农业发展布局,提高农业基础设施与装备水平,强化政策科技人才支撑,实现南京都市圈现代农

2、业一体化跨越式发展,建设服务于长三角的、一流的、现代化的都市型农业。基本原则立足高远 持续发展面向圈域社会经济“四化同步”的发展要求,以率先实现都市圈农业整体现代化为目标,创新发展理念,明确发展定位、完善产业构架、总括空间格局、拓展农业功能、提升产业水平、构建错位、协调和高效的发展体系,引领南京都市圈现代农业平稳持续发展。合作共赢 错位发展以合作、开放促发展,注重优势互补,突破行政壁垒,加快城际开放、交流与合作,推动城市间要素自由流动与分工协作,整体谋划都市圈发展,把握好各成员城市之间及各市与圈域整体间的关系,凸显各市优势特色,推动圈域差异化发展。科技创新 快速发展面对都市圈土地资源紧缺、农业

3、生产空间受限、环境压力上升的实际,发挥南京创新要素与科教资源集聚优势,提升圈域自主创新能力,集成最新最前沿的现代农业生产技术及装备,全面提高水土、能量、生物资源的利用率,在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的同时,实现圈域农业快速发展。市场主导 有序发展坚持市场在现代农业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功能,壮大主导市场,培植新兴市场,先行先试产业转型转移、跨省合作等方面的市场新机制;发挥南京在整合核心竞争要素和配置圈域资源中的引导作用,提升都市圈现代农业自主创新能力,共同开创都市圈现代农业协同有序发展的新局面。引擎突出 统筹发展从南京国际化都市定位的实际出发,把提升南京现代农业市场竞争力作为统筹圈域农业发展的强力引擎,突

4、显南京在科教、理念、机制、服务、市场等方面的引领作用。通过要素合理配置,实现圈域整体与各市共同提升、互促共进,走出一条以中心城市为核心,带动圈域一体化统筹发展的新路子。第二章 基础条件分析1、 自然资源环境地理位置南京都市圈总面积63007平方公里,范围涉及江苏省西南部和安徽省东部部分地区,地跨北纬2957 3406、东经1171011958之间,东接苏锡常地区、上海市,西靠合肥市及中原经济区,北临陇海铁路大动脉与山东省,地处长江流域中下游,浩浩长江自西南向东北穿过都市圈。气候条件南京都市圈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向温带季风气候过渡的区域,雨量充足,光照适中。都市圈年均降水量在9061429.6m

5、m之间,年日照时数在1784.12411h之间,年均气温在1416之间。地貌土壤南京都市圈自南向北由丘陵区向平原区过渡,长江以南的宣城、芜湖、马鞍山、南京和镇江属于丘陵地区,滁州、扬州属长江下游平原区及江淮丘陵地区,淮安地处黄淮平原地区与江淮平原地区。都市圈土壤主要为黄棕壤土,也有潮土、黑土、基性岩土和石灰岩土等类型。水文水系南京都市圈自南向北地跨钱塘江、长江、淮河三大流域,其中长江流域面积最大。洪泽湖、高邮湖、太湖、固城湖水系是主要的湖泊水系;其他重要水体还包括滁州地区的滁河、纵穿淮安与扬州腹地的京杭大运河、淮河干流水系的主要支流,以及白马湖、石臼湖等较大湖泊。2、 社会经济条件地理经济区位

6、南京都市圈地处我国东部长三角和中部皖江城市带结合部,沿江、京沪两大经济大动脉和运输大通道交汇于此,具有统筹东中部地区发展、传递放大长三角辐射,带动中西部融入全球经济体系的重要门户作用。道路交通体系南京都市圈交通优势显著。拥有南京禄口国际机场、扬州泰州机场、淮安涟水机场3座民用机场,镇江、扬州、马鞍山、滁州四个城市已规划轻轨直达禄口机场。拥有京沪高铁、沪宁高铁、宁杭高铁等高速铁路和京沪铁路、宁芜铁路、宁启铁路、新长铁路、宁洛铁路、沪宁铁路、宁芜铁路等铁路线,拥有南京南站、镇江南站、扬州站、滁州南站、马鞍山东站等近50座火车站。以南京为核心,以宁沪、宁杭、宁芜、宁合、宁洛、宁淮、宁通等高速公路为框

7、架,都市圈各市各区县全部实现高速连通。水运在都市圈交通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以长江航道、京杭大运河为水运动脉,建设有南京港、镇江港、扬州港、马鞍山港和滁州港等港口。圈域经济发展2012年,南京都市圈圈域生产总值19521.87亿元,比上年增长14.15%,人均生产总值5.74万元。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249.53亿元,较上年增长11.95%;第二产业增加值9989.79亿元,较上年增长12.83%;第三产业增加值8282.55亿元,较上年增长17.27%。三次产业比重由上年的6.56:51.98:41.47调整到6.40:51.17:42.43,第一产业比重较上年下降0.16个百分点。2008

8、年以来,圈域生产总值和农业总产值都呈现逐年递增的趋势。其中,生产总值由2008年的10262.19亿元增长到2012年的19521.87亿元,年平均增长率17.43%,排名全国圈域经济体的前列;2012年圈域生产总值较上年增长14.15%,略低于近5年年平均增长率。都市圈农业总产值由2008年的1241.03亿元增长到2012年的2165.35亿元,年增长率14.93%,略低于圈域生产总值年平均增长率,2012年较上年增长11.95%,略低于近5年年平均增长率,农业总体上进入“稳量、提质、增效”阶段。2012年,都市圈成员城市中南京市地区生产总值为最大,达7202亿元,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85

9、亿元,第二产业增加值3171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3846亿元;扬州、镇江次之,分别为2933和2631亿元;滁州、宣城两市最小,分别为971和758亿元。3、 农业产业发展3.1农业产业现状2012年,南京都市圈圈域种植业产值1147.8亿元,占农业总产值的53.0%,农作物总播种面积5581.11万亩,其中粮食作物4056.32万亩,水稻播种面积2187.28万亩,小麦播种面积1494.53万亩,两种作物在8市中均以淮安市和滁州市的播种面积为最大。圈域蔬菜种植面积629.03万亩,蔬菜总产量1346.3万吨,蔬菜种植面积在8市中以淮安市为最大。2012年,南京都市圈圈域林业产值65.35亿元

10、,占农业总产值的3.0%,总造林面积39517公顷。宣城市林业产值最高,为19.11亿元,芜湖市和淮安市次之,分别为9.52亿元和9.18亿元。2012年,南京都市圈畜牧业产值459.15亿元,占农业总产值的21.2%,肉类产品总产量为152.54万吨,其中猪牛羊肉产量为91.96万吨;圈域生猪出栏总量达1109.23万头,滁州市和淮安市出栏较多;家禽年末存栏总量达12685.76万羽,宣城市存栏最多。2012年,南京都市圈渔业产值372.32亿元,占农业总产值的17.2%,水产品总产量161.47万吨;圈域渔业养殖总面积551万亩,扬州市和滁州市较大;圈域设施渔业养殖面积82万亩。圈域共被认

11、定43个省级现代农业园区,1个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即安徽省南陵县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以及江苏南京白马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安徽芜湖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和江苏淮安国家农业科技园区等3个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圈域拥有规模以上休闲农业企业(园区)382个,被认定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6个,即江苏省南京市江宁区、江苏省南京市高淳区、江苏省淮安市盱眙县、江苏省镇江市句容市、安徽省宣城市绩溪县和安徽省宣城市宁国市;圈域现有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9个,即浦口区雨发生态园、南京傅家边现代农业园、高淳银林生态园、句容市九龙山庄、宁国市千秋畲族休闲园区、宁国市安徽恩龙林业集团有限公司、芜湖市大浦乡村世界、南陵县丫

12、山花海观光园、凤阳县藤茶山庄,全国3星级以上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星级示范创建企业(园区)26个。圈域共有国家级农业龙头企业36家,省级农业龙头企业648家,规模以上农产品批发市场130个,被认定的国家农业产业化示范基地6个,即江苏扬州宝应县宝应湖有机农业开发区、安徽省宁国市南山食品产业园、江苏省淮安市淮阴区农业产业化示范基地、江苏省南京市溧水区白马农业产业化示范基地、安徽省滁州市经济技术开发区农业产业化示范基地和安徽省广德县农业产业化示范基地;认定的农业部定点市场13家,具体包括江苏南京果品中心批发市场(南京农贸中心股份有限公司)、江苏高淳水产批发市场有限公司、江苏南京白云亭农产品批发市场、江苏

13、南京应天水产有限公司、江苏省扬州阿波罗花木批发市场、扬州联谊农副产品批发市场、江苏淮安清江蔬菜批发市场、安徽芜湖长江园农产品交易市场、安徽芜湖三山水产品批发市场、安徽马鞍山市安民农副产品批发市场、安徽省和县皖江蔬菜副食品批发市场、安徽宣州中心市场和安徽省滁州乌衣粮油批发市场。圈域共有“三品”总数5895个,拥有中国名牌农产品9个,即“老山”蜂王浆冻干粉、“苏垦”大米、“红太阳”咸鸭蛋、“新象”小麦粉、“盱眙龙虾”龙虾、“女山湖”大闸蟹、“詹氏”山核桃、“金玉”滁菊和“敬亭绿雪”绿茶。3.2 农业发展分析农业比重变化趋势分析2012年,南京都市圈第一产业增加值为1249.53亿元,较上年增长11

14、.95%;占圈域生产总值的6.4%,较上年下降0.16%。2008年以来,圈域第一产业增加值由2008年的745.2亿元增加到2012年的1249.53亿元,占生产总值的比重却呈现出逐年递减的趋势,由2008年的7.26%下降到2012年的6.4%,年均降幅3.1%,其中2009-2010年的降幅较大,为7.7%。总体来看,都市圈第一产业增加值在生产总值中的占比较小,且呈现逐年递减的趋势,说明圈域三产结构日趋合理,农业生产正从量的增加逐渐转向质的提升。农业结构变化趋势分析2012年,南京都市圈种植业总产值占农业总产值比重达到53%,优势明显。2008年以来,都市圈农业结构变化较为平稳,其中种植

15、业和农林牧渔服务业比重呈平稳上升趋势,年均增幅分别为1.37%和1.33%,种植业比重由2008年的50.2%上升到2012年的53.0%,农林牧渔服务业比重则由2008年的3.4%上升到2012年的5.6%;而林业、牧业和渔业比重基本保持逐年下降的趋势,其中林业、牧业比重下降较为明显,年均降幅分别为5.1%和4.1%,渔业比重下降较缓,年均降幅为0.57%。总体来说,近5年都市圈农业产业结构正逐步得到调整,种植业稳步提升,牧渔业受到限制,林业则以生态功能发挥为主。各市农业产值比较分析2012年,圈域种植业总产值最大的为淮安,达289.28亿元,最小的为马鞍山,仅63.93亿元;林业总产值最大

16、的为宣城,达19.11亿元,最小的为马鞍山,仅1.82亿元;畜牧业总产值最大的为滁州,达109.52亿元,最小的为马鞍山,仅18.9亿元;渔业总产值最大的为扬州,达102.74亿元,最小的为宣城,仅19.78亿元;农林牧渔服务业总产值最大的为芜湖,达30.02亿,最小的为滁州,仅5.57亿元。各市农业结构分析2012年,圈域种植业占农业总产值比重最大的为淮安和镇江;林业则是宣城和芜湖;畜牧业为滁州,淮安、宣城和镇江次之;渔业则为南京、扬州和马鞍山;农林牧渔服务业则以芜湖为最高。第三章 战略规划1、 发展定位服务长三角、同城化一体化的都市型现代农业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依托长

17、江三角洲先行区和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两大国家战略的深入实施,坚持“四化同步、错位合作、市场主导、科技创新、生态持续”原则,紧抓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加速和南京建设国际化都市的机遇,充分挖掘都市圈现代农业的基础与优势,不断提升“共建、共享、同城化”的发展水平;完善圈域现代农业产业体系,提升圈域特色农业水平,强化圈域现代农业物质条件建设,构建圈域农业合作发展平台,将都市圈建设成以南京为核心,“服务长三角、同城化一体化的都市型现代农业”,成为体现现代农业科技应用的重要载体,成为彰显现代农业生态文明的重要窗口,成为圈域协调发展、均衡发展、全面发展的重要组成,成为辐射带动东中部现代农业协调发展的重要

18、平台。2、 功能定位绿色产品生产依托现有较高水平的生产基础,进一步提高农业规模化、机械化、专业化、标准化生产水平,进一步做大做强优势主导产业,进一步培育提升区域特色农业,不断延展农产品精深加工产业链条,不断提高产品的质量和竞争力,建设有较大影响力的绿色农产品生产供给基地。农业科技示范依托都市圈丰富的农业科教资源,以南京白马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和圈域内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为载体,围绕现代农业生产加工重要关键技术,加强农业科技投入,建设国内领先的集创新、孵化、示范于一体的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基地,形成“研发转化培训推广”一体化的农业科技创新示范链条。休闲观光旅游根据都市圈都市农业导向,利用圈内优美的生态环境

19、、深厚的文化底蕴、悠久的农业文明及丰富的科教资源,不断加大对农业生活功能的深度开发,为城市居民提供接触自然、体验观光、旅游休闲的机会,更为市民提供舒适、和谐、人文的生活环境。机制体制创新立足“共建、共享、同城化”的发展目标,推进农业生产经营机制创新,整合农业合作资源、拓展农业合作领域、完善农业合作机制、提升农业合作水平;围绕农业市场经济制度的完善,培育新型农业生产经营主体,优化新型农业生产经营机制,提高圈域农业一体化经营管理水平。生态环境保护按照都市圈社会经济发展的总体要求,积极应对发展经济和保护环境的双重挑战,以及城市化与工业化进程带来的环境压力,优化都市圈农业生态系统调控、农业生态环境管理

20、和农业环境污染防治,构建起都市圈现代农业物质与能量循环利用的体系与模式,全面彰显农业的生态功能与生态效益。3、 产业构架种植业稳定粮食种植面积,着力主攻单产,积极开展“粮食高产增效”创建活动,切实加强高产稳产的高标准农田建设,建设全国知名的高产稳产商品粮生产基地。着力打造千亿元优质粮油产业,重点建设淮北中熟中粳稻、江淮迟熟中粳稻籼稻、沿江单季晚粳稻、南部丘陵晚籼稻等水稻优势产业区和淮北强筋小麦、里下河及沿淮中筋小麦、沿江弱筋小麦、南部丘陵中筋弱筋小麦等小麦优势产业区;积极发展油菜、花生等油料作物生产。着力优化种植业结构,推进新一轮高标准 “菜篮子”工程建设,以设施蔬菜、品牌蔬菜、出口蔬菜为重点

21、,切实加强规模化、标准化设施蔬菜基地建设,集中力量发展城郊优势菜区和淮北、沿江、丘陵等特色菜区,进一步发展果树、花卉、苗木等产业,全面提升设施化水平。大力促进农机和农艺结合、良种良法结合、技术创新与制度创新结合,加快推进农业技术集成化、劳动过程机械化和生产经营信息化,着力提高种植业生产的组织化、集约化程度,建立生产、购销、加工、科研一体化的产业新体系,增强种植业产业的综合竞争能力。畜牧业按照“因地制宜、突出优势、强化标准、壮大产业”的总体思路,稳定发展生猪、家禽、奶业、肉羊等产业,着重提升江淮平原生猪优势产区、里下河地区水禽优势产区和丘陵山区肉畜肉禽优势产区。加快畜牧生产向农业主产区、粮食主产

22、区、经济欠发达地区转移步伐。坚持“发展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畜牧业”原则,大力发展规模养殖、健康养殖和生态养殖,全面建设“资源集约、科技密集、加工增值、生态友好”的现代畜牧业,实现畜禽产业向专业化、规模化、生态化、安全化跨越。加快发展标准化畜牧业,大力开展畜禽标准化和生态健康养殖示范创建工作,重点在饲料供应、兽药应用、环境控制、清洁消毒、产品收集、粪便处理等主要环节推广应用节能化、智能化、自动化设施设备,实现畜禽良种化、养殖设施化、生产规范化、防疫制度化、粪污处理无害化和监管常态化。渔业坚持“特色突显、品牌优先、生态养殖”的思路,形成河蟹、青虾、小龙虾、南美白对虾、罗氏沼虾、斑点叉尾鮰等特色

23、水产品优势生产区、加工区和出口区,着重推进沿江、沿湖圩区生态规模养殖场的建设。建设“质量安全型、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规模效益型”渔业,大力推进渔业高效规模化、生产标准化、经营产业化、组织合作化和服务社会化,全面加强池塘标准化改造,着力推进高效化养殖、生态化养殖、科技化养殖,着力构建生产安全、质量安全、生态安全的保障体系,全面提高渔业综合生产能力、市场竞争能力。更加注重渔业创新能力提升,依靠科技进步,突破技术难点,实行集约化规模生产,不断提高水面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劳动生产率。大力推进渔业产业化,更加注重一二三产业协调发展,大力拓展渔业发展空间,更加注重发挥渔业的多功能性,加快发展科技加工渔

24、业、质量品牌渔业、休闲观光渔业,推动渔业向更高层次发展,闯出一条产业发达、科技先进、环境友好、渔民富裕、渔区繁荣的富有江南特点的渔业现代化发展之路。休闲农业将南京都市圈建设成具备江南特色、江景特色、都市特色的,集高效生产、观光、休闲于一体的休闲观光农业胜地,以及全国知名的、具有广泛影响力的生态农业旅游基地,将休闲观光农业发展成为都市圈现代农业产业的重要经济增长点。突出发展休闲农业、观光农业、创意农业和科普农业,充分挖掘不同区块的自然风景、农业文明和农村文化,整体构建沿江观光农业风光带、南部山地丘陵生态观光农业区、北部丘陵平原高效农业体验区和洪泽湖白马湖特色渔业休闲区等休闲观光农业集群。着力整合

25、都市圈内各类旅游资源,积极开发现代农业的生态保护、文化传承、观光休闲等功能,结合造林绿化、生态修复、新农村建设、城镇化建设,着力建成一批有影响力的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生态主题观光农业园、休闲农业专业村,打造一批集观光赏景、休闲娱乐、美食品尝、农事体验等多功能为一体的高品质农业旅游线路,举办一批有地区影响力、感召力、宣传力、生命力的农业节庆活动,实现市民消费需求和农民增收致富的双重目标。农产品加工物流业坚持“做大总量、培育品牌、集群发展”的发展思路,在加强主要农产品优势产区生产基地建设、引进不同加工类型的专用品种、增加和丰富原料供应量的基础上,支持优势产区现代化鲜活农产品批发市场建设,引导

26、农产品加工业向种养业优势区域集中,建设高标准、高投入、高效益的农业产业化示范园区。引导农产品加工企业入驻园区和集中区,发展精深加工,实现资源共享、抱团发展,扩大产业配套,形成集聚效应。进一步整合提升原有的资源型粗放加工企业,着重培育大型特大型产业化龙头企业,大力发展其物流、储藏、包装、销售等相关产业,实现产业细化基础上的一条龙链条,不断增值产品加工链条,开发精深加工产品,增加产品附加值。加强农产品市场营销体系建设,加快农产品批发市场升级改造,大力发展连锁超市、物流配送、电子商务等现代流通业态,鼓励流通企业到农产品基地建设储藏、加工、冷链等设施,落实都市圈内鲜活农产品运输“绿色通道”政策,提高生

27、产流通组织化程度。强化南京加工物流中心功能,实施农业产业化提升工程,优化流通基础设施建设和产销信息引导,培育一批大型加工和流通企业集团。林业以建设“绿色林业”为主题,按照“发展现代林业、建设生态文明、推动高效发展”的要求,以加快转变林业发展方式为主线,以林木覆盖率增长、森林蓄积量增加、林业综合效益增强为核心,拓展造林绿化空间,加强生态保护管理,突出森林经营养护,努力创造绿色都市圈建设新成果。充分利用都市圈南部山地丘陵资源,以林、竹为主,立足本地产品和资源,形成多层次、多品种、粗精结合的林竹木及其加工产业体系。大力发展立体林业,提高森林综合生产能力与效益,提高森林对调节生态环境的整体功能。大力推

28、进农田林网建设,提高农田防灾能力;在沿路、沿江、沿湖、沿城等生态敏感区和生态脆弱地带,高标准构筑“点、线、面”相结合的生态体系作为绿色屏障;着力实施生态城区林业工程,提升城市生态环境承载能力。4、 发展目标通过7年的努力,把都市圈建成农业产业体系完善,区域特色鲜明,机制创新突出,物质条件坚实,科技示范领先,辐射带动强劲,综合效益显著,开放融合、统筹协调的国家都市现代农业先行区、农业体制机制创新示范区和中国东部农业科技创新中心。至2015年 农林牧渔服总产值2500亿元以上,第一产业增加值达到1500亿元以上; 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6000元以上;建设1400亿级种植业,70亿级林业,500亿级

29、畜牧业,450亿级渔业,200亿级农业休闲产业; 农作物总播种面积5400万亩,其中粮食种植面积4370万亩,园艺种植面积1100万亩;水产养殖面积达到630万亩;畜禽标准化规模养殖达到80%; 创新都市圈现代农业合作新机制,推进农业信息沟通交流,完善圈域农业公共服务及社会化服务体系,初步构建圈域现代农业合作发展平台。至2020年 农林牧渔服总产值3500亿元以上,第一产业增加值达到2000亿元以上; 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20000元以上;建设2000亿级种植业,100亿级林业,650亿级畜牧业,650亿级渔业,250亿级农业休闲产业; 农作物总播种面积为5600万亩,其中粮食种植面积4540万

30、亩,园艺种植面积1300万亩;水产养殖面积达到750万亩;畜禽标准化规模养殖达到98%;进一步提升都市圈现代农业合作新机制。5、 总体布局按照因地制宜、优势互补、特色彰显、开发与保护协调的理念,统筹生产、生态和生活空间配置,打破行政边界,构建“一核、一带、四片”的总体空间布局,实现空间均衡、协调和可持续发展。一核 指南京,为都市圈现代农业发展引擎。一带 指沿江生态农业保育带。四片 指江南都市农业发展片、江南生态农业发展片、江北生态农业发展片、江北高效农业发展片。 一核 指南京,为都市圈现代农业发展引擎。率先建成投入密集、科技密集、服务密集、合作密集、辐射密集的都市型现代农业,全面强化南京现代农

31、业的科技研发、人才培养、市场构建、机制创新、统筹服务等方面的优势,着力打造圈域农业综合服务功能的集聚中心和提升都市圈现代农业竞争力的核心引擎,带动整个圈域农业转型升级,推动结构调整、要素流动和产业转移。 一带 指沿江生态农业保育带,连接南京、镇江、扬州、马鞍山、芜湖等沿江中心城市。面向都市圈黄金水道临港经济带建设发展需要,加快构建都市生态农业发展体系,实现沿江农业的绿色转型、绿色升级和绿色发展,全面彰显都市农业的生态功能和生活功能。 四片 指江南都市农业发展片、江南生态农业发展片、江北生态农业发展片和江北高效农业发展片。江南都市农业发展片:包括镇江市以及南京、芜湖、马鞍山三市的江南地区。以“服

32、务城市、改善生态、提升产业、优化布局”为要求,加快自主创新能力建设,有序转移处于一般性种养环节的低端常规农业,大力发展一二三产融合的高端农业,积极发展科技设施型农业、生态景观型农业、体验参与型农业、旅游度假型农业、特色精品型农业等都市农业形态,重点建设现代都市农业的科技园、生态园、产业园;推动新型工业化和新型城镇化,着力推进城乡统筹开发,严格控制土地开发规模和强度,优化城乡空间格局和生活环境。江南生态农业发展片:包括宣城市和芜湖市南部。大力发展山地高效生态农业,着力推进农业产业的生态化、标准化改造,积极调整产业结构、培育名优品种、推进农业产业化、创新种植技术,积极发展错时节的高效农业、设施农业

33、、科技农业,不断加强山地与平原都市区的联系,解决中间流通环节,不断提升山地农业的市场空间和市场价值;完善土地管理制度,强化山地资源保护,强化生态森林保护,严格防控生态灾害,严禁乱砍乱伐。江北生态农业发展片:包括扬州市南部以及南京、芜湖、马鞍山三市的江北地区。纳入长江水资源综合保护体系,全面发展生态农业, 加快建立农业生态安全体系,构筑生态农业发展的安全机制。优化提升现有产业类型,调整产业结构,积极发展生态特色农业产业,推广应用生态新技术和生态农业新模式,建设“新起点、高标准、高要求”的高效生态农业示范基地,带动优势产业向优势产区集中,增强示范、带动、辐射作用。 江北高效农业发展片:包括滁州、淮

34、安两市以及扬州市北部地区。依托现有产业基础,着力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大力培育新型增长点,完善产业承接与转型提升环境,大力吸纳先进的资本、技术、人才和品牌等要素,着力建设现代农业产业密集区,全面推进“政产学研合作”、“产供销一条龙”、“农工贸一体化”的生产经营模式,高标准地建设打造一批园区化、集团化、规模化、产业化和现代化的产业基地。第四章 完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1、 种植业1.1 发展目标到2015年,都市圈粮食总产量达1817万吨,农作物总播种面积5429.5万亩,其中水稻播种面积2162.5万亩,小麦播种面积1490万亩,油菜播种面积462万亩;蔬菜种植面积720万亩,花卉及观赏苗木155万亩

35、,果茶药等园艺作物257万亩;水稻万亩示范片300个,小麦万亩示范片135个,设施农业万亩示范片41个。到2020年,都市圈粮食总产量达1881.5万吨,农作物总播种面积5643万亩,其中水稻播种面积2199万亩,小麦播种面积1580万亩,油菜播种面积490万亩;蔬菜种植面积815万亩,花卉及观赏苗木201万亩,果茶药等园艺作物310万亩;水稻万亩示范片450个,小麦万亩示范片255个,设施农业万亩示范片75个。1.2 产业布局优势种植业农产品优质水稻:着重建设淮北中熟中粳稻、江淮迟熟中粳稻籼稻、沿江单季晚粳稻、南部丘陵晚籼稻等四大水稻优势产业区;优势区域为南京的六合,扬州的邗江、江都、高邮、

36、宝应、仪征,淮安的涟水、淮阴、洪泽、淮安(区)、盱眙、金湖,马鞍山的含山、和县、当涂,芜湖的无为、南陵、芜湖(县),宣城的宣州、郎溪、广德等区县。优质小麦:着重建设淮北强筋小麦、里下河及沿淮中筋小麦、沿江弱筋小麦、南部丘陵中筋弱筋小麦等四大小麦优势产业区;优势区域为南京的六合、溧水、高淳、江宁,镇江的丹阳、句容、丹徒,扬州的高邮、宝应、仪征、江都、邗江,淮安的涟水、淮阴、盱眙、淮安(区)、洪泽、金湖,滁州的定远、凤阳、明光、天长等区县。蔬菜:着重建设江淮平原设施蔬菜、沿江水生蔬菜、南部丘陵特色蔬菜、城郊都市外向蔬果等四大蔬菜优势产业区;优势区域为南京的江宁、浦口、高淳、溧水、六合,镇江的丹阳、

37、句容,扬州的江都、宝应、高邮,淮安的涟水、金湖、洪泽、盱眙、淮阴、清浦、淮安(区),滁州的来安、全椒、南谯、琅琊,马鞍山的和县,芜湖的无为、鸠江、南陵,宣城的宣州、宁国等区县。花卉苗木:着重建设南部丘陵特色花卉苗木、沿江高效设施花卉苗木、江淮平原特色花卉苗木等三大花卉苗木优势产业区,优势区域为南京的浦口、江宁、溧水,镇江的丹阳、句容,扬州的江都、仪征,淮安的金湖、洪泽、盱眙、涟水、淮阴,滁州的来安,芜湖的芜湖(县)、鸠江,宣城的宣州、郎溪、广德等区县。油菜:优势区域为滁州的全椒、定远、南谯、来安、天长,马鞍山的和县、含山、当涂,芜湖的无为、芜湖(县),宣城的宣州、郎溪、广德等区县。茶叶:优势区

38、域为南京的六合、江宁、高淳、溧水、浦口,扬州的仪征,滁州的南谯,宣城的泾县、郎溪、宁国、绩溪、旌德等区县。花生:优势区域为滁州的定远、凤阳、明光等区县。特色种植业产品特色蔬菜:莲藕重点发展南京的栖霞,扬州的宝应、广陵,淮安的洪泽、金湖,滁州的全椒,芜湖的南陵等优势区域;竹笋重点发展宣城的宁国、广德等优势区域;荸荠重点发展芜湖的无为、南陵,宣城的宣州等优势区域。特色果品:特色核桃重点发展宣城的宁国、旌德、绩溪等优势区域;板栗重点发展宣城的广德、宁国、泾县,芜湖的南陵等优势区域。特色粮油:啤酒大麦重点发展扬州的高邮、宝应,淮安等优势区域。特色饮料:滁菊重点发展滁州的南谯;绿茶重点发展南京的高淳、溧

39、水、江宁、六合,镇江的丹徒、扬中、丹阳、句容,芜湖的芜湖、无为、繁昌,宣城的郎溪、宣州、广德、宁国、泾县等优势区域。特色花卉:盆栽重点发展南京的江宁,淮安的淮阴,芜湖的芜湖(县)、鸠江区,宣城的绩溪等优势区域。2、 畜牧业2.1 发展目标到2015年,都市圈畜牧业生猪年出栏1143.5万头,家禽年出栏42900万羽,奶牛存栏5.3万头;肉蛋奶总产量达到240.73万吨,其中肉154.65万吨,蛋63.43万吨,奶22.65万吨;建成万头以上规模养猪场115家,存栏10万羽以上蛋禽场62家,存栏10万羽肉禽养殖场317家。到2020年,都市圈畜牧业生猪年出栏1190万头,家禽年出栏46500万羽

40、,奶牛存栏5.87万头;肉蛋奶总产量达263.18万吨,其中肉168.75万吨,蛋69.28万吨,奶25.15万吨;建成万头以上规模养猪场185家,存栏10万羽以上蛋禽场110家,存栏10万羽肉禽养殖场400家。2.2 产业布局畜牧优势产区江淮平原畜牧优势产区: 重点发展淮安的涟水、淮安(区)、金湖,扬州的宝应,滁州的天长、明光、凤阳、定远、全椒、来安、南谯,和南京的六合等优势区域。里下河地区畜牧优势产区:重点发展扬州的高邮、仪征、邗江、江都等优势区域。丘陵山区畜牧优势产区:重点发展镇江的丹阳、句容,南京的溧水、高淳,芜湖的南陵,宣城的宣州、郎溪、广德、宁国、泾县、旌德等优势区域。禁养区与适度

41、养殖区在畜牧优势产区内合理划出禁养区和适度养殖区。禁养区:为各城市、区县、乡镇的城镇建成区,各工业开发区,生活饮用水源保护区,主要交通道路沿线两侧1公里,机场周边1公里,重点河道沿线两侧1公里及其入河河道两侧1公里。适度养殖区:禁养区以外,避开城乡主要交通道路、骨干排灌河道、村庄民居,可适度发展畜禽养殖项目。项目要科学论证,点状分布,实现规模养殖、集约养殖和生态养殖,并要求结合粮食和园艺产业,构建起生态循环的种养结构,在环境承载力可控范围内可持续、无污染的发展。优势畜牧业农产品生猪:以雨润集团、江苏华威农牧发展有限公司、芜湖双汇食品有限公司、安徽安泰农业集团等为龙头,南京的江宁、六合、浦口、溧

42、水,镇江的丹阳,扬州的宝应,淮安的盱眙、涟水、淮阴、淮安(区),滁州的定远、明光、凤阳、天长,和芜湖的无为、南陵、宣城的广德、宁国、泾县等区县为优势区域。家禽:以芜湖温氏畜牧有限公司、安徽五星养殖(集团)、安徽太阳禽业、安徽和威公司、安徽华卫集团、宣城市立大禽业、江苏高邮鸭集团等为龙头,南京的溧水、浦口、六合,镇江的句容、丹徒,扬州的仪征、高邮、宝应、江都,淮安的洪泽、淮阴、盱眙、金湖、淮安(区)、涟水,马鞍山的和县、含山、当涂,芜湖的无为、南陵、芜湖(县),和宣城的宣州、宁国、广德、郎溪、泾县等区县为优势区域。奶牛:以马鞍山现代牧业有限公司为龙头,南京的高淳、六合,扬州的邗江、仪征、高邮,马

43、鞍山的当涂,宣城的广德等区县为优势区域。肉羊:南京的江宁、六合,扬州的仪征、高邮、江都,宣城的宁国广德等区县为优势区域。3、 渔业3.1 发展目标到2015年,都市圈水产品总产量达到176.5万吨,渔业养殖面积633.5万亩,其中常规鱼养殖面积193.5万亩,特种水产品养殖面积455万亩, 河蟹养殖面积287万亩,龙虾(青虾)养殖面积134.5万亩;建成设施渔业面积107万亩,万亩渔业标准示范片36个。到2020年,都市圈水产品总产量达到205万吨,渔业养殖面积752万亩,其中常规鱼养殖面积228.5万亩,特种水产品养殖面积536万亩, 河蟹养殖面积330万亩,龙虾(青虾)养殖面积177.5万

44、亩;建成设施渔业面积154万亩,万亩渔业标准示范片65个。3.2 产业布局优势渔业区沿湖渔业区:主要包括洪泽湖、高邮湖、白马湖、固城湖、石臼湖等周边渔业产区,具体有淮安的淮阴、洪泽、盱眙、金湖,扬州的高邮,滁州的天长,南京的溧水、高淳,宣城的宣州、郎溪等优势区域;重点发展虾蟹特种养殖,是都市圈现代水产养殖、淡水水产加工出口主产区。沿江渔业区:主要包括南京、扬州、镇江、马鞍山、芜湖等市的沿江区域,具体有南京浦口、六合、江宁,扬州邗江、广陵、江都,芜湖的无为、繁昌、芜湖(县),马鞍山的和县、当涂,滁州的滁河圩区等优势区域;拟打造成江鲜养殖产业区、淡水集约化养殖示范区和水产品精深加工出口区。城郊渔业

45、区:主要分散位于各市区县城郊,以保护水域环境为主,构建水域环境蓝色屏障,重点发展都市型休闲渔业。优势渔业农产品河蟹:南京的高淳,扬州的宝应、金湖,淮安的淮安(区)、洪泽,滁州的明光、天长,马鞍山的当涂,芜湖的无为、南陵、芜湖(县),宣城的宣州等区县为优势区域。克氏原螯虾:镇江的丹徒、丹阳,扬州的宝应、江都,淮安的盱眙、淮安(区)、洪泽、金湖, 滁州的全椒等区县为优势区域。青虾:南京的浦口、江宁,淮安的金湖,滁州的南谯,马鞍山的当涂,芜湖的芜湖(县)、无为,宣城的宣州等区县为优势区域。罗氏沼虾:扬州的高邮、江都等区县为优势区域。特色渔业农产品珍珠:南京的六合、浦口,镇江的丹阳,滁州的南谯,宣城的

46、泾县、郎溪等区县为优势区域。鳜鱼:南京的六合、高淳,镇江的丹阳,滁州的全椒,宣城的宣州、郎溪等区县为优势区域。黄颡鱼:扬州的宝应、高邮,淮安的洪泽、金湖,马鞍山的和县,芜湖的芜湖(县)、无为、当涂、繁昌等区县为优势区域。黄鳝:南京的高淳,扬州的宝应、句容,淮安的金湖,滁州的定远、全椒、天长、明光,马鞍山的和县、含山、当涂,芜湖的无为等区县为优势区域。乌鳢:滁州的明光、天长,马鞍山的和县、含山,芜湖的无为等区县为优势区域。鲶鱼:滁州的明光,马鞍山的和县,芜湖的繁昌、芜湖(县)、南陵等区县为优势区域。4、休闲农业4.1 发展目标到2015年,都市圈建成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10个,全国休闲农

47、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20个,国家三星级以上休闲农业企业(园区)36个,省级最有魅力休闲乡村61个;形成精品旅游线路89条,年游客量人次5950万人次。到2020年,都市圈建成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17个,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30个,国家三星级以上休闲农业企业(园区)53个,省级最有魅力休闲乡村105个;形成精品旅游线路163条,年游客量人次8550万人次。4.2 产业布局充分挖掘不同区块的自然风景、农业文明和农村文化,整体构建“沿江观光农业风光带、南部山地丘陵生态观光农业区、北部丘陵平原高效农业体验区、洪泽湖白马湖特色渔业休闲区”等四大休闲观光农业集群;着重发展南京的六合、浦口、江

48、宁、高淳、溧水,镇江的丹徒、丹阳、句容,扬州的江都、邗江、仪征,淮安的淮阴、洪泽、金湖、盱眙,滁州的南谯、来安、凤阳、明光,马鞍山的当涂,芜湖的南陵、无为、繁昌,和宣城的宣州、宁国、绩溪等区县为优势区域。5、农产品加工物流业5.1 发展目标到2015年,都市圈实现农产品加工业产值5220亿元;培育国家级农业龙头企业44家,省级农业龙头企业400家,建成国家农业产业化示范基地9个,省级以上农产品加工集中区28个;建成规模以上农产品批发市场156个,其中农业部认定定点市场14个。到2020年,都市圈实现农产品加工业产值6900亿元;培育国家级农业龙头企业61家,省级农业龙头企业570家,建成国家农业产业化示范基地18个,省级以上农产品加工集中区45个;建成规模以上农产品批发市场225个,其中农业部认定定点市场22个。5.2 产业布局构建以粮油、果蔬、畜禽和水产品加工为主导的农产品加工业格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