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设计论文工资管理系统设计与实现.doc

上传人:sccc 文档编号:4856435 上传时间:2023-05-20 格式:DOC 页数:47 大小:466.0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毕业设计论文工资管理系统设计与实现.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7页
毕业设计论文工资管理系统设计与实现.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7页
毕业设计论文工资管理系统设计与实现.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7页
毕业设计论文工资管理系统设计与实现.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7页
毕业设计论文工资管理系统设计与实现.doc_第5页
第5页 / 共4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毕业设计论文工资管理系统设计与实现.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毕业设计论文工资管理系统设计与实现.doc(4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摘 要摘 要 该系统属于管理信息系统,其系统开发主要包括后台数据库的建立和维护以及前端应用程序的开发两个方面。对于前者要求建立数据一致性、完整性和数据安全性良好的数据库;而对于后者则要求应用程序功能完备、易使用等特点。 经过分析,我采用PowerBuilder9.0作为系统开发工具,利用其可以在图形界面下快速开发应用系统的这一特性,首先在较短的时间内建立起系统原型,然后对初始原型系统进行需求迭代,不断修正和改进,直到形成用户满意的可行性系统。 工资管理是一个企事业单位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它的内容对于整个企业的决策者和管理者来说都是至关重要的,同时对企业员工也有着极为重要的影响,所以工资管理系统应

2、该能够为企业的决策者和管理者以及企业员工提供充足的信息和查询手段。 本文主要包括前言、系统调查与分析、系统总体设计、系统详细设计、系统实施等。其中对管理信息系统、数据库技术进行了简单的介绍,详细论述了在系统开发过程中所必需的一些基本概念,对系统开发环境、系统设计原则、可行性分析进行了较为详尽的阐述。同时重点论述了结构化系统开发方法、原型法和面向对象系统开发方法的基本思想以及相应的优缺点。关键词:工资管理 管理信息系统 系统开发 数据库设计 41AbstractAbstractThe system known as MIS which mainly includes buiding up dat

3、a-base of back-end and developing the application interface of front-end. The former required consistency and integrality and security of data-base. The later should make the application powerful and easily used.By looking up lots of datum, I select PowerBuilder empolder tool. With the advantage of

4、its speciality of developing application system rapidly in graph interface, it can give you a short-cut to build up a prototype of system application . The prototype could be modified and developed till users are satisfied with it.It is an indispensable part of enterprise that the salary is managed.

5、 Its content is essential to policymaker and administrator of the enterprise, Has extremely important influence on enterprise staff at the same time. So the administrative system of the salary can offer the sufficient information and inquiry means to policymaker and the administrator and enterprise

6、staff of the enterprise. This paper, which mainly includes pretext、system research analysis、whole design、detail design and apply, simply introduces MIS and Database-technology, and discusses some basic concept during the system-developing process. It also includes description of developing environme

7、nt、design principle and feasible analysis in detail, at the same time discusses the basic thought and related asset and spot of the structured system-developing method、prototype method and object-oriented system-developing.Key words:Management of Salary 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 Development of S

8、ystem Design of Data-base目录目 录前 言1第一章 管理信息系统及其发展51.1管理信息系统的基本概念51.1.1集成化51.1.2人机系统51.1.3分析、计划、预测、控制功能51.2管理信息系统的主要任务61.3管理信息系统的特点61.4管理信息系统的分类71.5管理信息系统面临的挑战7第二章 系统调查与分析102.1系统的背景分析102.2 工资管理计算机化的客观条件102.3工资管理计算机化的意义112.4系统可行性分析112.4.1技术可行性分析112.4.2经济可行性分析122.4.3管理可行性分析12第三章 系统逻辑模型的分析与设计133.1系统组织结构及

9、其功能分析133.2 系统业务流程分析133.3 系统数据流程分析15第四章 系统初步设计184.1系统设计的原则184.2 系统设计思想184.3 系统开发方法的选择194.3.1结构化系统开发方法194.3.2原型方法204.3.3面向对象的开发方法214.4系统功能结构设计224.4.1系统功能模块设计224.4.2 工资管理的重要性224.5用户界面设计23第五章 系统详细设计275.1子系统功能实现275.1.1工资核算模块275.1.2津贴管理模块设计275.1.3医疗保险模块设计275.1.4报表生成模块设计275.1.5系统模块设计275.2 数据库设计285.2.1数据库需求

10、分析285.2.2 数据库概念结构设计295.2.3数据库逻辑结构设计325.2.4数据库物理结构设计32第六章 系统实施356.1 系统开发工具选择356.1.1专业的客户机服务器开发工具356.1.2面向对象的编程366.1.3支持多种关系数据库管理系统366.1.4丰富的数据表现功能366.1.5灵活快捷的数据转移方法366.1.6功能强大的调试器和多种调试的方法366.2数据库开发技术选择36致 谢40参考文献41附录42前言前 言1信息系统发展概论 信息系统的发展迄今已有30年的历史。30年来,在反复不断地探索中信息系统逐步形成了自己的研究方向和发展分支,形成了自身独特的理论、体系和

11、结构框架,发展成现在这样十分热门的学科。当代的信息系统是由于计算机的出现而产生的。人类自进入文明社会以来一直在从事信息处理工作。但是计算机的诞生改变了人们几千年的传统观念,促使人们去进一步研究信息处理、信息系统、信息资源充分利用的规律性。这正是当代信息系统作为一门学科诞生的基础。今天的信息系统不仅广泛地应用了信息技术,还深入地融入了现代管理思想、数学方法和系统方法。信息系统的内容与作用在深度与广度上都有了很大的拓展,它包括常规的数据处理、综合信息分析及决策支持等多层次的内容,它不仅对管理还对组织的各方面产生影响,并且承担着组织结构与组织运作方式的设计任务,甚至还被认为隐含着管理制度与管理模式。

12、 近几十年来,信息系统还与相关的科学技术相结合陆续发展了许多用于企业某一管理领域的新型系统或信息处理技术,如电子数据交换、经理信息系统、战略信息系统、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Intranet和电子商务等。 信息系统的研究方向目前大致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来划分:(1)、从信息系统的应用和处理技术来划分 信息系统发展的分支可分为:电子数据处理系统、管理信息系统、决策支持系统、办公室自动化系统、电子商贸系统、综合信息服务系统、信息高速公路等.(2)、从信息系统的开发方法来划分 信息系统发展的分支可分为:结构化系统开发方法、原型开发方法、面向对象开发方法、计算机辅助开发方法。(3)、从信息系统的运行管理和效

13、益来划分 信息系统发展的分支可分为:信息系统的运行与管理、信息系统经济学、信息系统的作用、地位以及它对未来组织、社会和人的影响。2数据库技术数据库技术始于20世纪60年代,迄今为止已经有三十多年的历史了,数据库的应用领域也越来越广泛,事实证明,数据库技术是所有信息技术和信息产业的基础。国内对数据库的广泛应用始于20世纪80年代,大部分的中小型应用都经历过FoxBase/FoxPro时代。然而,随着计算机技术和应用需求的发展,数据库应用的模式已经由原来的单机模式、单/主机模式、网络文件服务器模式发展到现在的C/S(客户机/服务器)模式、分布式计算模式以及现在正发展火热的B/S(浏览器/服务器)模

14、式等,与之相应的运行环境和开发工具都有了很大的变化。面向对象的编程工具PowerBuilder被公认为最好的数据库前端开发工具。它独有的DataWindow技术支持数据库的快速开发。PFC类库有效的提高了系统的开发效率、增强了程序的稳定性和一致性。对多层客户/服务器分布式计算应用的支持,更提高了系统的安全性,使系统易于管理和维护。利用PowerBuilder构建的数据库应用系统完全符合面向对象的思想,而且符合现代数据库应用面向对象开发方法的要求:快速、稳定、安全。3未来信息系统的发展方向 作为信息时代产物和主要的信息处理技术的信息系统,其发展的主流方向用最简单、最概括的一句话来表达就是:应用。

15、当今各种各样的信息处理理论、技术层出不穷,已远远的走在了应用的前头。未来信息系统的发展更多的需要是应用和实践。在应用和实践中检验各种方法和理论的正确性,发挥信息系统的作用和效益,推动信息系统研究的发展。除主流方向以外,信息系统在其自身的概念、结构、机理、处理技术、开发方法等等方面也会有长足的发展。这些发展可能来自纯理论研究,也可能来自于应用和实践。总之,在未来的信息化社会中,信息系统对人、组织、社会的作用和影响将愈加强烈,将会给传统的观念、组织以及某些不能适应时代变化的社会结构带来变革。可以预言,未来信息将成为人类宝贵的资源,信息系统将成为组织乃至社会的神经中枢和血液循环系统。信息和信息的处理

16、技术将改变人们的观念、组织内部结构和管理模式,管理者对信息资源的信息处理能力的掌握程度将重新决定其在组织中的地位和各种权利的再分配。第一章 管理信息系统及其发展第一章 管理信息系统及其发展1.1管理信息系统的基本概念 管理信息系统是一个服务于管理领域的信息系统,、是在EDPS基础之上,引进大量管理方法和系统化的开发方法,对信息进行收集、转换、加工,并利用信息进行预测、控制、辅助企业管理的系统。MIS是一个高度集成化的人机结合的系统,是信息系统中体系结构较为确定,应用也最为成功的分支。它是企业进行整体信息处理的支柱。 在MIS的技术和知识构成中,系统的观点和系统工程的方法、定量化管理分析方法和信

17、息处理机计算机应用技术被认为是三个最核心的方面,亦称之为三大要素。 从上述MIS概念可知,MIS强调如下基本观点。1.1.1集成化所谓集成化是指系统内部的各种资源设备统一规划,以确保资源的最大利用率,系统各部分协调一致和高度低成本的完成组织日常的信息处理业务。例如具有集中统一规划的数据库系统,就使得系统内部的信息集中成为系统各部分(包括各个用户)所共同拥有的资源。1.1.2人机系统人-机系统是指一个开放式的系统,在这个系统中真正起到执行管理命令,对组织的人、财、物、资源以及资金流、物流进行管理和控制的主体是人。计算机自始至终都只是一个辅助管理的工具,是一个至关重要、举足轻重的工具,它可以为人的

18、管理活动指明方向(或制定方案)。1.1.3分析、计划、预测、控制功能 MIS区别于EDPS,更强调管理方法的作用,强调对信息的进一步深加工,即利用信息来分析组织的生产经营状况,利用各种模型对组织的生产经营活动各个细节进行分析和预测,控制各种可能影响实现组织目标的因素,以科学的方法,最优地分配各种资源,合理的组织生产。1.2管理信息系统的主要任务 在组织中,一个以完成日常结构化信息处理任务为中心的管理信息系统,其主要任务一般认为有如下几点:1、严格基础数据管理,严格计量工具、程序和手段,理顺信息流通渠道。这是计算机应用的关键,也是系统成功的关键。如果基础数据(或原始数据)不准,那么再好的信息系统

19、也无法正常工作,所谓“进去的是垃圾,出来的仍是垃圾”就是这个道理。 2、信息处理过程标准化,统一数据和报告等的格式,建立集中统一的数据库。 3、高效低成本地完成日常信息处理业务,优化分配各种资源(如物资、人力、产品、资金、设备、生产的计划等等)。 4、充分利用已有的信息资源,用各种管理方法或模型(特别是定量化的方法,如数学模型、经验模型、程序化模型和运筹学模型等等)对信息进行加工处理,分析组织的生产经营状况和环境条件,支持管理和决策工作,以确保组织目标的实现。1.3管理信息系统的特点 关于MIS 特点,目前还有很多不同的看法,加之MIS的概念自身还在发展以及MIS与OA,DSS,IEBPS相互

20、渗透的趋势,使得这一问题更难绝对的加以定义。但是MIS毕竟是MIS,它发展至今,已逐步形成了区别于其它信息系统分支的独特之处。MIS的特点可用如下七个方面来概括: 1、是一个人、机相结合的辅助管理系统。 2、主要考虑以解决结构化的管理问题为主。 3、主要考虑完成例行的信息处理业务。因为MIS一旦建立后将成为整个组织的心脏和信息交换中心。日常的信息处理业务,包括数据的输入、存储、加工、输出、生产计划、物资供应等等。 4、以高速度、低成本的完成数据处理为主要前提,追求的是系统处理问题的效益。 5、它的设计思想是要实现一个相对稳定、协调的工作环境。因为其工作方法、管理模式和处理过程都是确定的,所以相

21、对稳定,确保今后系统能协调地工作,这是MIS设计的目标之一。6、数据驱动。在信息处理模型和处理过程都相对确定的情况下,数据成了驱动系统工作的动力。 7、设计系统时,强调处理方法的科学性、客观性,努力使系统设计符合实际情况,力求使系统的求解过程和解达到最优。1.4管理信息系统的分类 MIS是一个广泛的概念,至今尚无明确的分类方法。由于管理信息系统的功能、目标、特点和服务对象不同,从层次上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1、国家经济信息系统 2、企业管理信息系统 3、事务型管理信息系统 4、行政机关办公型管理信息系统 5、专业型管理信息系统1.5管理信息系统面临的挑战 信息技术和管理信息系统的发展极大的促

22、进了生产、经营,促进了管理,但同时也向我们提出了许多带有根本性的问题: 1、如何深刻地认识管理信息系统不仅是一个技术系统,而且同时又是一个社会系统。自20世纪50年代将计算机引入数据处理以来,历经管理信息系统发展的各个阶段,一方面是信息技术应用的迅猛发展,另一方面,许多管理信息系统在耗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之后夭折了,或者根本没有实现原定系统开发目标,而把计算机用作了打字机。这是长期以来困惑着人们的一大问题。现在人们日益深刻地认识到,把信息技术应用与应用环境分离是办不到的。管理信息系统不仅是技术系统,而且是社会系统。MIS技术的复杂性、需用资源的密集性和用户需求的多样性仅是问题的一个方面,

23、而更重要的则设计管理思想、管理制度、管理方法、权力结构和人们习惯的变化。这是在开发和实现MIS过程中必须十分明确的一个关键性的认识问题。 2、如何提高科学管理水平,为信息系统的实用创造有利的条件? 只有输入数据十分可靠,才能获得有用的管理信息;反之则不行。如果企业本身没有建立符合大生产客观要求的制度方法,那么怎么能教会计算机正确的工作呢?因此,要扎扎实实地搞好管理工作的科学化,为信息系统的发展创造条件。 3、如何用信息技术来促进企业管理? 信息技术的飞跃,正在促使企业管理发生深刻的变化。 4、如何提高企业文化培养新一代的工作人员,使之适应新技术应用和企业转型的挑战? 人是最积极的因素,人的素质

24、和文化水平对信息活动的效率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为此,提高企业文化,做好人员选择和培训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5、政府部门如何促进信息系统的应用和发展? 信息系统的发展向政府的管理部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企业的发展不仅需要良好的市场环境,同时也要求有协调的社会总体环境。信息技术成果的商品化不仅与企业本身工作有关,在相当程度上,还受到整个社会信息交流环境的影响。政府部门应积极推动网络建设,发展国家信息基础设施,创造开放的信息环境,促进信息交流,加强信息标准化工作,鼓励企业间、行业间的竞争和协作。第二章 系统调查与分析西电科大网络与继续教育学院毕业论文第二章 系统调查与分析2.1系统的背景分析 工资管理系

25、统是一个企事业单位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它的内容对于整个企业的决策者和管理者来说都是至关重要的。同时对企业员工也有着极为重要的影响,所以工资管理系统应该能够为企业的决策者和管理者以及企业员工提供充足的信息和查询手段。 工资管理是一项琐碎而又十分细致的工作,一般不允许发生错误。但是一直以来人们使用传统人工的方式管理企业的工资发放工作,这种管理方式存在许多缺点,例如往往由于抄写不慎或者由于计算的疏忽,出现工资发放错误的现象。工资管理具有重复性、规律性、时间性,正是由于这些规律,使得工资管理的计算机化成为可能。 进入信息社会以来,计算机已经渗入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推动着科学技术、社会经济的发展。计算机

26、用于管理信息处理的突出特点是迅速、准确、可靠并且具有很大的存储能力。因此,国内外越来越重视工资管理的效率及其可靠性。目前,对于工资管理都有着相当普遍和深入的研究,但是工资管理对于社会、企业和人民生活有着极为重要的影响。之所以如此,对于工资管理的研究仍然是一个重要的课题。2.2 工资管理计算机化的客观条件 计算机产业蓬勃发展的今天,计算机的价格已经十分低廉,但是其性能却有了长足的进步,因此计算机已经被应用于在社会的各个领域。应用计算机的好处在于以下几个方面:第一、 计算机可以代替人工进行很多繁杂的劳动;第二、 计算机能够节省许多方面的资源;第三、 计算机大大提高了人们的工作效率;第四、 计算机具

27、有很强的可靠性;2.3工资管理计算机化的意义 工资管理计算机化不仅能够保证工资核算正确无误、快速输出,而且还可以利用工资数据库对有关工资的各种信息进行统计,从而服务于财务部门其他方面的核算和财务处理,满足企业和员工的需要。归纳起来,该系统有如下几点好处:1 对于企业财务部门可以节省许多人力资源;2 信息存储量高、安全、效率高;3 可以迅速查询的相关信息。2.4系统可行性分析 可行性是指在当前组织内外的具体条件下,这个信息系统的研制工作是否具备必要的资源及其他条件。可行性分析的任务是明确应用项目的开发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必要性来自实现开发任务的迫切性,而可行性则取决于实现应用系统的资源和条件。这项

28、工作需要建立在初步调查的基础上。如果领导或管理人员对信息系统的需求很不迫切,或者条件尚不具备就是不可行。系统的可行性分析主要包括技术可行性、经济可行性和管理可行性2.4.1技术可行性分析 这方面应分析当前的软、硬件技术能否满足对系统提出的要求。此外,还要考虑开发人员的水平。信息系统属于知识密集型,对技术要求较高,如果缺乏足够的技术力量,或者单纯依靠外部力量进行开发,是很难成功的。现在,计算机软、硬件以及系统的开发工具的迅速发展,对于本系统的盈软件方面来说是令人相当满意的。至于系统软件和软件开发工具,完美的Windows操作系统和既有强大的编程功能的PowerBuilder 9.0 是系统开发人

29、员非常好的选择,它可以使系统的开发工作充满乐趣。2.4.2经济可行性分析 经济可行性分析主要是预估费用支出和对项目的经济效益进行评价。在费用支出方面,不仅要考虑主机费用,而且要计算外围设备费用、软件开发费用、人员培训费用和将来系统投入运行后的经常费用(如管理、维护费用)和备件费用。在现今的社会生活中,计算机已经家喻户晓,而使用计算机的费用也使可以为开发人员所接受。同时,对于原有的系统设备来说几乎完全符合该系统的设备要求。人力资源方面,在学校领导及辅导老师的帮助下,对于我们应届毕业生来说,在这方面的费用可以说是微乎其微,这样在很大程度上减轻了我们学生的负担。2.4.3管理可行性分析 管理可行性分

30、析是指管理人员对开发应用项目的态度和管理方面的条件。主管领导不支持的项目肯定不行。如果高中层管理人员的抵触情绪很大,就有必要等一等,积极做工作,创造条件。管理方面的条件主要指管理方法是否科学,相应管理制度改革的时机是否成熟,规章制度是否齐全以及原始数据是否正确等。因此,在系统调研同时,我已经了解到大多数中小企业的领导及财务管理人员都希望有一个满足他们工作需要而又功能强大的工资管理系统,在改善了财务人员的工作环境的同时也减轻了财务人员的工作负担、提高了工作效率。 经过以上三个方面的综合分析,新系统的开发是可行的。第三章 系统逻辑模型的分析与设计第三章 系统逻辑模型的分析与设计3.1系统组织结构及

31、其功能分析 组织结构与功能分析是整个系统分析工作中最简单的一环。组织结构分析通常是通过组织结构图来实现的,是将调查中所了解的组织结构具体的描绘在图上,作为后续分析和设计之参考。 厂 长 通过多种形式的调查,包括发放调查表,于各个部门的领导和员工的交流。我们对单位的情况有了较为深入的了解。通过对单位的详细调查,我们对该单位的组织机构有了一定的了解。该单位的组织机构如图31所示。 工 厂 管 理 委 员 会 后 勤 部经 营 部生 产 部 服务处厂医务室职工食堂生产车间设备管理处生产调度处财务处销售处供应处 图31 企业组织结构图3.2 系统业务流程分析在对系统的组织结构和功能进行分析时,需从一个

32、实际业务的角度将系统调查中有关该业务流程的资料都串起来作进一步分析。业务流程分析可以帮助我们了解该业务的具体处理过程,发现和处理系统调查工作中的错误和疏漏,修改和删除原系统的不合理部分,在新系统基础上优化业务处理流程。恰当的业务流程分析结果将会给后续工作以及系统设计工作带来很多便利。经过分析该系统业务流程图如图32所示。人事经 理工作申请表人事科已批准申请表未批准申请表岗位表考勤员人员需求表考勤表财务会 计工资标准表福利标准表工资单员工 图32 工资管理系统业务流程图3.3 系统数据流程分析数据流程图是一种能全面的描述信息系统逻辑模型的主要工具,它可以用少数几种符号综合地反映出信息在系统中的流

33、动、处理和存储情况。数据流程图具有抽象型和概括性。抽象性表现在它完全舍去了具体的物质,只剩下数据的流动、加工处理和存储;概括性表现在它可以把信息中的各种不同业务处理过程联系起来,形成一个整体。无论是手工操作部分还是计算机处理部分,都可以用它表达出来。 数据流程图由以下几种符号表示。 部实体 处理 据流 数据存储 图33 数据流程图的符号经过分析得到该工资管理系统数据流程图如图34所示。 P1抄写 P2 填扣款 P3计算应得工资本月工资发放请单本月工资发放清单本月工资发放清单总务科人事科员工上月工资发放清单 图34 工资管理系统数据流程图西电科大网络与继续教育学院毕业论文第四章 系统初步设计 系

34、统设计的任务是:在系统分析提出的逻辑模型的基础上,科学合理的进行物理模型的设计。系统模型分为逻辑模型和物理模型。逻辑模型主要确定系统做什么,而物理模型则主要解决怎样做的问题,前者是系统分析主要任务,后者是系统设计的主要任务。 经过系统设计,设计人员应能为程序开发人愿提供完整、清楚的设计文档,并对设计规范中不清楚的地方做出解释。4.1系统设计的原则 在系统设计中,应遵循以下原则:l 系统性系统是作为统一整体而存在的,因此,在系统设计中,要从整个系统的角度进行考虑。l 灵活性在系统设计中应尽量采用模块化结构,提高各模块的独立性。这样,既便于模块的修改,又便于增加新的内容,提高系统适应环境变化的能力

35、。l 可靠性可靠性是指系统抵御外界干扰的能力及受外界干扰时的恢复能力。l 经济性经济性指在满足系统需求的前提下,尽可能减小系统的开销。4.2 系统设计思想l 充分利用现有软硬件环境,以及先进的管理系统开发方法,以达到充分利用现有资源的目的。l 系统应符合工资管理的规定,满足管理和操作的需要。l 系统采用C/S体系结构。l 系统采用模块化程序设计方法,既方便系统功能的各种组合和修改,又方便未参加开发的技术维护人员补充、维护。l 系统应具备数据库维护功能,及时根据用户需求进行数据的添加、删除、等操作。4.3 系统开发方法的选择 信息系统的开发是一个较为复杂的系统工程,它涉及到计算机处理技术、系统理

36、论、组织结构、管理功能、管理知识、认识规律以及工程化方法等方面的问题。尽管系统开发方法有很多种,但遗憾的是至今尚未形成一套完整的、能为所有系统开发人员所接受的理论以及由这种理论所支持的工具和方法。在这里将介绍目前几种最常用的系统开发方法的基本思想以及相应的优缺点.。4.3.1结构化系统开发方法基本思想结构化系统开发方法的基本思想是用系统工程的思想和工程化的方法,按用户至上的原则,结构化、模块化、自顶向下的对系统进行分析与设计。具体来说,就是先将整个信息系统开发过程划分出若干个相对独立的阶段,如系统规划、系统分析、系统设计、系统实施等。在前三个阶段坚持自顶向下的对系统进行结构化划分。在系统调查或

37、理顺管理业务时,应从宏观整体考虑入手,先考虑系统整体的优化,然后再考虑局部的优化问题。在系统实施阶段,则应坚持自底向上的逐步实施。也就是说,组织人力从最基层的模块做起,然后按照系统设计的结构,将模块一个个拼接到一起进行调试,自底向上、逐渐的构成整体系统。优缺点结构化系统开发方法是在对传统的自发的系统开发方法批判的基础上,通过很多学者的不断努力,而建立起来的一种系统化方法。这种方法的突出优点就是他强调系统开发过程的整体性和全局性,强调在整体化的前提下来考虑具体的分析设计问题,即自顶向下的观点。它强调的另一个观点是严格区分开发阶段,强调一步一步地严格的进行系统分析和设计,每一步工作都及时的总结,发

38、现问题及时地反馈和纠正。这种方法避免了开发过程的混乱状态,是一种目前广泛被采用的系统开发方法。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方法也逐渐地暴露出了很多缺点和不足。最突出的表现是它起点太低,所使用的工具(主要是手工绘制各种各样的分析设计图表)落后,致使系统开发周期过长,带来了一系列的问题(如在这段漫长的开发周期中,原来所了解的情况可能发生较多的变化等)。另外,这种方法要求系统开发者在调查中就充分的掌握用户需求、管理状况以及预见可能发生的变化,这不大符合人们循序渐进的认识事物的规律性,因此在实际工作实施中有一定的困难。4.3.2原型方法原型方法是80年代随着计算机软件技术的发展,特别是在关系数据库系统、

39、第四代程序生成语言和各种系统开发生成环境产生的基础之上,提出的一种从设计思想到工具、手段全新的系统开发方法。与前面介绍的结构化方法相比,它摒弃了那种一步一步周密细致的调查分析,然后逐步整理出文字档案,最后才能让用户看到结果的繁琐做法。原型法已开始就凭借着系统开发人员对用户要求的理解,在强有力的软件环境支持下,给出实实在在的系统原型,然后与用户反复协调修改,最终形成实际系统。原型法的适用范围作为一种具体的开发方法,原型法不是万能的,有其一定的适用范围和局限性。这主要表现在:l 对于一个大型的系统,如果我们不经过系统分析来进行整体性划分,想要直接用屏幕来一个一个地模拟是很困难的。l 对于大量运算的

40、、逻辑性较强的程序模块,原型方法很难构造出模型来供人评价,因为这类问题没有那么多的交互方式,也不是三言两语就可以把问题说得清楚的。l 对于原基础管理不善、信息处理过程混乱的问题,使用有一定困难。4.3.3面向对象的开发方法面向对象的系统开发方法是从80年代各种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方法逐步发展而来的。面向对象方法( object oriented,简称OO方法)一反那种功能分解方法只能单纯反映管理功能的结构状态;从面向对象的角度为我们认识事物,进而开发系统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方法。面向对象的开发方法的基本思想客观世界是由各种各样的对象组成的,每种对象都有各自的内部状态和运动规律,不同的对象之间的相互作

41、用和联系就构成了各种不同的系统。当我们设计和实现一个客观系统时,如能在满足需求的条件下,把系统设计成有一些不可变的部分组成的最小集合,这个设计就是最好的。它把握了事物的本质,因而不再会被周围环境的变化以及用户没完没了的变化需求所左右。这些不可变的部分就是所谓的对象。优缺点面向对象法,它是一种围绕对象来进行系统分析和系统设计,然后用面向对象的工具建立系统的方法。这种方法可以普遍适用于各类信息系统开发,但是不能涉足系统分析以前的开发环节。而且该方法突出的问题是初次学习和使用时,比较难以掌握。通过对上述方法的了解,本系统采用结构化和面向对象相结合的系统开发方法,尽可能的避免由于开发方法带来的不足,使

42、系统尽善尽美。4.4系统功能结构设计4.4.1系统功能模块设计 工资管理系统整个企业信息管理系统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它涉及企业管理的多个方面,如员工职务工种变化、员工考勤情况、员工加班情况、员工医疗保险等等。根据这些信息,在每个月的某个固定时间,生成企业全体员工的月工资。对于月工资,能够实现按照员工、部门、月、年进行统计分析,产生相应报表。 在系统功能分析的基础上,得到的系统功能模块图如图41所示。工资管理模块系统模块工资生成模块津贴管理模块医疗保险模块报表生成模块帮助模块图41系统功能模块图4.4.2 工资管理的重要性工资管理系统是整个企业信息管理系统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它与企业中其他系统之

43、间的关系如图42所示。工资生成工资生成工资管理考勤管理财务管理人事管理财务预算升迁离职考勤情况 图42 工资管理和企业中其他系统之间的关系4.5用户界面设计界面1 登录界面系统登录界面见图43所示,从图中可以很清楚的看到,用户需要输入口令和和相应的密码,按“登录”按钮,如果口令和密码是正确的,用户才能进入该系统;否则系统会提示错误信息,用户将无法进入系统。该窗口的主要作用是为了防止非操作人员对系统进行误操作、蓄意破坏系统,从而进一步增加系统的安全性。图43 工资管理系统登录窗口界面2 系统主界面系统主界面见图44所示,该系统有五个模块组成,分别是津贴管理、工资标准设定、医疗保险工资核算以及系统

44、模块。用户可以在此界面中通过点击菜单进行相应的操作。同时为了方便用户使用,在对应的菜单下设置了相应的按钮图标,使操作更加简易、灵活。图44 工资管理系统主界面界面3 员工津贴统计界面系统员工津贴统计页面见图45所示,该窗口利用了PowerBuilder 所特有的数据窗口控件。PowerBuilder 的数据窗口对象画板已经提供了常用的数据库表操作控件,使我们能够不用编写代码就很轻松地得到对数据库操作的功能。从图中可以看出,能够很方便的对员工的基本信息进行插入、删除、刷新、取消等操作;同时针对员工的编号、工种等数据项可以进行多条件查询,从而方便了操作人员对某一部分员工基本信息的查询。界面4 员工月工资报表界面 图4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施工/环境 > 农业报告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