蒸汽吹管导则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网中国最大的行业门户网站.doc

上传人:sccc 文档编号:4857285 上传时间:2023-05-20 格式:DOC 页数:30 大小:618.5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蒸汽吹管导则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网中国最大的行业门户网站.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蒸汽吹管导则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网中国最大的行业门户网站.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蒸汽吹管导则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网中国最大的行业门户网站.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蒸汽吹管导则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网中国最大的行业门户网站.doc_第4页
第4页 / 共30页
蒸汽吹管导则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网中国最大的行业门户网站.doc_第5页
第5页 / 共3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蒸汽吹管导则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网中国最大的行业门户网站.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蒸汽吹管导则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网中国最大的行业门户网站.doc(3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Q/GH 2008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发布2009-发布 2009-实施塔式炉超临界机组运行导则第3部分:化学运行导则Guide for operation of Tower Type Boiler supercritical unitsPart 1:Guide for operation of chemical(征求意见稿)DL/T 2009DL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力行业标准ICS 备案号:1DL/T 2009目 次前言II1 范围12 规范性引用文件13 总则14 水汽质量监督原则与检测25 机组启动阶段水汽质量监督控制46 机组运行阶段水汽质量监督控制47 机组停运及维修阶段的

2、质量监督控制128 机组水汽质量异常及事故的预防与处理18附录A(资料性附录)德国VGB-R405-199568bar以上蒸汽动力设备给水、炉水、蒸汽导则摘录24附录B(资料性附录)冲洗水色度差的测定方法26附录C(资料性附录)塔式炉超/超超临界机组受热面主要材质27II前 言本标准是根据国家发展改革委办公厅关于印发2008年行业标准计划的通知(发改办工业20081242号文)的要求编写的。DL/T 塔式炉超临界机组运行导则分为三个部分:第1部分:锅炉运行导则第2部分:汽轮机运行导则第3部分:化学运行导则本部分为DL/T 的第3部分。随着我国电力工业的发展,节能降耗的大容量、高效率、清洁环保的

3、新型火力发电机组被广泛应用,并逐步成为主流机组。当前,上海外高桥第二、三发电有限责任公司的900MW超临界机组和1000MW超超临界机组已于2004年与2008年相继投入商业运行。它们均配置了塔式炉型,具有占地面积小,启动快速灵活,运行经济等优点,得到行业内广泛认可。对塔式炉超临界机组的化学技术控制和监督具有一些新的特点,通过多年科学实践所积累的运行、维护经验,优化塔式炉超临界机组的化学运行方式和规范技术管理,在总结和提高的基础上形成了技术标准。本标准的编写主要以与塔式炉超临界机组热力系统关联的化学水汽品质的监督控制为主,对其它类型机组也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具有原则性、通用性及实用性。本标准的附

4、录A、附录B、附录C为资料性附录。本标准由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提出。本标准由电力行业电厂化学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上海外高桥第二发电有限责任公司。本标准主要编写人:。本标准由上海外高桥第二发电有限责任公司负责解释。塔式炉超临界机组运行导则第3部分:化学运行导则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塔式炉超/超超临界机组(以下统称超临界机组)的启动、运行、停止、维护、事故时的化学监督、控制处理工艺及技术指导。本标准适用于国产与进口的塔式直流炉超临界机组,其他类型机组可参照执行。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

5、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GB 8978 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T 12145 火力发电厂机组及蒸汽动力设备水汽质量DL/T 665 水汽集中取样分析装置验收标准DL/T 667 火力发电厂在线工业化学仪表检验规程DL/T 794 火力发电厂锅炉化学清洗导则DL/T 801 大型发电机内冷却水质及系统技术要求DL/T 805.1 火电厂汽水化学导则 第1部分:直流锅炉给水加氧处理DL/T 805.4 火电厂汽水化学导则 第4部分:锅炉给水处理DL/T 889 电力基本建设

6、热力设备化学监督导则DL/T 912 超临界火力发电机组水汽质量标准DL/T 956 火力发电厂停(备)用热力设备防锈蚀导则DL/T 246 化学监督导则DL/T 1039 发电机内冷水处理导则DL/T 5068 火力发电厂化学设计技术规程SD 202 火力发电厂垢和腐蚀产物分析方法 电安生(1994)227号 电业安全工作规程(热力和机械部分)3 总则3.1 为适应超临界机组的化学水汽品质监督的运行管理,提高设备的可靠性,延长设备使用寿命,达到安全经济运行的目的,特制定本标准。3.2 本标准对塔式直流炉超临界机组化学水汽品质监督具有通用性和指导性,各电力企业可根据本导则及制造厂技术文件,结合

7、实际情况,编制现场化学运行规程。3.3 本标准主要制定与机组热力系统相对直接关联的化学水汽品质的监督控制内容。3.4 塔式直流炉超临界机组化学水汽品质监督除应遵循本标准外,还应符合国家有关强制性标准的规定,对化学危险品的渗漏与化学废水的排放应进行严格控制。4 水汽质量监督原则与检测4.1 水汽质量监督原则4.1.1 塔式炉超临界机组特性a) 塔式直流炉因无汽包和循环炉水,不能采取炉内水处理与排污方式进行水质的调整,主要由控制锅炉给水水质来保证蒸汽质量。b) 杂质沉积在炉管内导致炉管的腐蚀及超温爆管,并可能引起因直流炉水汽系统流动总阻力增加导致给水泵电耗增加,当流动阻力超过给水泵富裕压头时,将迫

8、使锅炉降负荷运行。c) 高温高压的大容量汽轮机的高压部分蒸汽流通截面很小,少量的沉积即会增加蒸汽的流动阻力,降低汽轮机的出力和效率。当积盐严重时,还会使推力轴承负荷增大、隔板弯曲造成事故停机。d) 塔式直流炉的高度及省煤器的高位布置使省煤器和水冷壁产生的静压比型炉高,锅炉化学清洗选择清洗泵的技术参数(扬程、功率)相应增大。4.1.2 水汽质量监督原则a) 应根据超临界机组类型、参数等级、控制方式、水处理系统及化学仪表配置情况,按照GB/T 12145、DL/T 912及其他相关规定,确定机组水汽监督项目与指标,必要时通过热化学试验和调整试验来确定。对关键的水汽监督指标应设定期望值。b) 应依靠

9、在线化学仪表监督水汽质量,按DL/T 667的技术要求和检验条件,实施化学仪表实验室确认工作,确保在线化学仪表的配备率、投入率、合格率。应配置微机进行在线化学仪表的数据采集,即时显示自动记录、报警、储存,自动生成日报、月报。c) 通常情况下,人工分析项目分析测定间隔时间:1) 机组运行过程的人工监控项目应每班测定12次。2) pH(凝结水、省煤器进口给水、闭式循环冷却水、发电机内冷却水、凝补水)、电导率(除氧器进口给水、闭式循环冷却水、发电机内冷却水、凝补水、给泵机密封水)、钠(凝结水、主蒸汽、再热蒸汽、精处理混床出口母管水、各台精处理混床出口水)、二氧化硅(凝结水、省煤器进口给水、主蒸汽、精

10、处理混床出口母管水、各台精处理混床出口水)、联氨(闭式循环冷却水)每周不少于2次。3) 铁(补给水、凝结水、精处理混床出口母管、给水、主蒸汽、再热蒸汽、高加疏水、闭式循环冷却水、发电机内冷却水、给水箱出口给水)每周不少于1次。4) 铜(凝结水、精处理混床出口母管水、给水、主蒸汽、再热蒸汽、高加疏水、低加疏水、闭式循环冷却水、发电机内冷却水)每月不少于1次。5) 运行中发现异常、机组启动或原水水质变化时,应根据具体情况,增加测定次数和项目。d) 新投入运行的锅炉宜进行热力化学试验或调整试验,以确定合理的运行方式和水质监控指标。e) 运行锅炉改变水处理工艺之前,或对原水处理工艺进行某些控制指标修改

11、时,要通过严格的科学试验确认,并有明确的工艺监控指标。当发生下列情况之一时,宜进行热力化学试验或调整试验:1) 提高额定蒸发量。2) 改变锅炉热力循环系统或改变燃烧方式。3) 发生不明原因的蒸汽质量恶化或汽轮机通流部分积盐加重。f) 新建或扩建的水处理设备投产后,或运行的水处理设备进行工艺改造后,应对水处理设备进行调整试验。g) 应掌握水源水质的变化及其变化规律,发现水源水质突然变差,应及时采取处理措施,保证水处理设备正常制水。h) 600MW级及以上超临界机组的水汽损失率应不大于额定蒸发量的1.0%。4.2 水汽取样与在线分析仪表4.2.1 热力系统的取样a) 热力系统取样点的设置一般为凝结

12、水(凝泵出口)、省煤器进口给水、主蒸汽 、再热蒸汽(进口、出口)、清洁疏水箱、精处理混床出口、闭式循环冷却水、给水箱出口给水(给水泵进口侧)、除氧器进口给水、高加疏水、低加疏水、暖风机疏水、启动水箱、补给水及凝补水箱。b) 每台机组设置相应的水汽集中取样分析装置,对于压力无法满足送至集中取样分析装置上的样品,就地设置取样降压冷却及仪表等设施。c) 凝汽器检漏装置的真空泵应从凝汽器具有代表性几个区域内抽取样品,装置及分析仪表等设施应就近布置。d) 取样装置在机组启动阶段的冷态冲洗、热态冲洗时应具备取样条件,取样装置投运前应进行冲洗,并按规定调节样品流量。e) 采集的水汽样品应具有代表性。4.2.

13、2 取样冷却系统a) 水汽取样系统应保持可靠、连续、稳定的冷却水源,采用除盐水或凝结水,用独立的冷却装置或利用闭式循环冷却系统冷却样品。冷却水源的流量、温度、压力满足要求。b) 取样分一次或两次冷却,保持冷却后样品在30C以下,一般恒温装置冷却后样品温度控制在251。在经冷却后的管线中应设立温控保护阀,一旦温度超过仪表保护值该阀门自动关闭,以保护分析仪表。4.2.3 在线分析仪表a) 常规在线分析仪表的设置参见表1。表1 塔式炉超临界机组常规在线分析仪表的设置取样点分析表计备注凝汽器热井氢电导率、钠凝泵出口氢电导率、pH、溶解氧、钠凝结水精处理混床出口(加氨后)电导率、pH除氧器进口溶解氧、p

14、H、电导率、氢电导率除氧器水箱出口溶解氧省煤器进口电导率、氢电导率、pH、二氧化硅、溶解氧主蒸汽氢电导率、电导率、钠、二氧化硅、pH硅表共用再热蒸汽进出口氢电导率、电导率、钠、二氧化硅、pH硅表共用闭式循环冷却水电导率、pH发电机内冷却水电导率、pH清洁疏水箱氢电导率辅助蒸汽氢电导率表1 塔式炉超临界机组常规在线分析仪表的设置(续)取样点分析表计备注高加疏水氢电导率凝补水箱出口除盐水电导率b) 在线分析仪表的检验应按照仪表说明书及DL/T 677 标准执行。5 机组启动阶段水汽质量监督控制5.1 冷态水冲洗5.1.1 凝结水及低压给水系统水冲洗启动凝泵对凝结水系统及低压给水系统水冲洗,测试凝结

15、水pH、铁,调整凝结水pH值9.510.0,当凝结水及除氧器出口铁大于1000mg/L时排放冲洗,冲洗至凝结水及除氧器出口铁小于1000mg/L冷态水冲洗结束。5.1.2 高压给水系统至启动分离器间水冲洗a) 启动给水泵对高压给水系统至启动分离器间水冲洗,测试给水及启动分离器pH、铁,调整启动分离器出口pH值9.510.0,当启动分离器出口铁大于1000mg/L时排放冲洗,冲洗至启动分离器出口铁小于1000mg/L,水返回凝汽器循环冲洗,并投入凝结水精处理前置过滤器和混床,在前置过滤器未能投运时,凝结水铁宜小于400mg/L才可投运混床。冲洗至启动分离器出口铁小于200mg/L,冷态冲洗结束。

16、b) 在凝结水铁合格及凝结水精处理投运后,可及早投运辅汽及除氧器。5.2 热态水冲洗a) 投运除氧器加热及锅炉点火进行冲洗,当启动分离器出口铁大于1000mg/L时排放冲洗,当启动分离器出口铁小于1000mg/L,水返回凝汽器,并投入凝结水精处理前置过滤器和混床。冲洗至启动分离器出口铁小于100mg/L,热态冲洗结束。b) 热态冲洗温度180260C。热态冲洗过程中应监督凝结水及启动分离器出口pH、铁、二氧化硅、钠,给水pH、铁、二氧化硅、钠、溶解氧。c) 在冷态及热态水冲洗中凝泵与给水泵启动时,应即投入凝结水精处理出口的加氨设备及给水泵入口的加氨处理设备,可控制pH值在9.510.0,以减少

17、水冲洗时的腐蚀,d) 机组启动时应及时投入除氧器,并使溶解氧合格。新的除氧器投产后,应进行调整试验,以确定最佳运行方式,保证除氧效果。如给水溶解氧长期不合格,应考虑对除氧器结构及运行方式进行改进。e) 锅炉点火给水水质标准应按表9锅炉启动时给水质量标准执行,pH值可控制在9.510.0。5.3 蒸汽系统冲洗锅炉点火产生蒸汽后,通过高、低压二级串联旁路,用大流量低压蒸汽对蒸汽系统及高温受热面进行稳压冲洗(配置100%高压旁路与65%低压旁路的机组,主蒸汽流量保持80%BMCR左右,汽压控制在亚临界数值内,汽温比额定值低1020,连续冲洗20min30min,此时吹管系数大于1.0)。对运行较长时

18、间的超临界机组,应注重启动时的蒸汽系统冲洗工作。6 机组运行阶段水汽质量监督控制6.1 化学补给水质量监督控制6.1.1 化学补给水的质量标准a) 化学补给水的质量,以不影响给水质量为标准,可参照表2的规定。b) 设备运行水质标准可参照表3的规定。表2 化学补给水的质量标准项目除盐水箱电导率(25)S/cm二氧化硅g/LTOCag/L进口出口标准值0.150.4010200期望值0.10a 必要时监测表3 化学补给水处理设备的运行控制质量标准设备电导率(25)S/cm二氧化硅g/LTOCg/L钠g/L二氧化碳mg/L阳床100/50脱气器5阴床5/2100/20混床0.15/0.110200除

19、盐水箱0.1510注:“/”为控制值/期望值6.1.2 化学补给水的质量控制a) 化学补给水处理一般设有预脱盐及至少二级的离子交换化学除盐装置,并有防止水处理系统内部污染(如树脂粉末、微生物、腐蚀产物等)的设施,以保证提供高纯度的补给水水质。预脱盐一般设置反渗透装置,根据进水水质考虑是否投运。b) 化学补给水水量应满足锅炉补给水、闭式循环冷却水、发电机内冷却水、凝结水精处理系统再生冲洗用水、炉内加药系统用水等需要。c) 为了保证出水水质的稳定,混床运行流速应控制在38m/h50m/h。d) 除盐水箱应考虑防止二氧化碳影响的措施,常用方法为:1) 塑料球密封;2) 浮顶密封;3) 缓冲水隔离;4

20、) 密封液密封。e) 投运前应确认进水水质满足除盐设备投运要求、除盐水箱洁净可用,对在线表计进行校准及核对,确保准确有代表性。f) 运行监控计算机画面的设备、阀门状态;运行设备流量、压力、电流;进、出水水质;除盐水箱液位等,定时进行补给水系统的水质分析,核对在线表计的安全可靠性。并由专人定时、定期至现场进行检查,发生异常情况需及时调整或联系相关人员进行维护。g) 机组在启动、事故、化学清洗等情况时,应保证除盐水箱有足够的水量。h) 一、二级除盐设备应避免同时再生,再生及停运时应重点监视酸碱系统无渗漏。i) 停运时设备各容器应保持高水位,如无法长时间保持,需定时充水;长时间停运,需对补给水各容器

21、定期冲洗、换水。j) 机组停运及大、小修阶段,化学补给水系统应同时排入检修计划,进行维护与保养。k) 除盐设备树脂需定期进行碎树脂的清理并进行树脂性能的试验分析,以判明是否需对树脂进行添加和更换。6.2 凝结水质量监督控制6.2.1 凝结水的质量标准a) 凝结水精处理前置过滤器进、出水质量控制标准可参照表4的规定。挥发处理时,凝结水处理装置前凝结水溶解氧浓度应小于30mg/L。表4 前置过滤器进、出水质量标准项目单位进口水质出口水质启动长期运行正常运行总悬浮固体mg/L2000400010505全铁(以Fe计)mg/L10005205全铜(以Cu计)mg/L51002102b) 凝结水精处理高

22、速混床进、出水质量控制标准可参照表5的规定。表5 高速混床进、出水质量标准项目单位进口水质 出口水质启动长期运行正常运行总溶解固体(以CaCO3计)mg/L2000504总悬浮固体mg/L2000105全铁(以Fe计)mg/L100055全铜(以Cu计)mg/L5051其它金属(以金属计)溶解和非溶解的mg/L4033pH(25)8.08.58.08.5 6.57.5 电导率(25)ms/cm0.50.20.1氯离子mg/L200a102钠离子(以Na+计)mg/L2052硅酸根(以SiO2计)mg/L500205a 仅作设备规范用,不宜为正常值c) 经过凝结水精处理装置后凝结水的质量应符合表

23、6的规定。表6 经过凝结水处理装置后的质量标准项目氢电导率(25C)ms/cm二氧化硅mg/L铁mg/L铜mg/L钠mg/L氯离子amg/L挥发处理加氧处理标准值0.150.12105233期望值0.100.1033111a 根据实际运行情况不定期检查6.2.2 凝结水的质量控制a) 凝结水精处理一般采用中压凝结水处理系统,每台机组设置二台连续运行的前置过滤器,四台高速混床,三台运行,一台备用,在机组正常运行时对凝结水进行100%处理。系统连接参见图1。图1 凝结水精处理系统连接b) 每台机组设置一套凝结水精处理的体外树脂再生装置,再生系统一般采用体外三塔式(分离/阴再生塔、储存/阳再生塔、混

24、脂塔)。四台高速混床配备五套树脂。c) 凝结水精处理系统的总进水管与总出水管设有旁路,可为两个并列布置的调节旁路和脱机旁路。1) 调节旁路:根据混床旁路压差设定值自动开大或调小(直至关闭)开度。当凝结水温度高于设定值,调节旁路全开,处理系统进出水阀全关,至低于设定值时自动投运。2) 脱机旁路:用于处理因汽机跳闸而导致凝结水流量过大的情况(达正常运行最大流量的1.33倍左右),导致旁路压差上升。当调节旁路阀全开不能将压差降至设定值时,脱机旁路开启,处理系统进出水阀全关,机组恢复正常运行脱机旁路关闭。d) 凝结水精处理系统设置温度保护联锁的设定值应根据前置过滤器滤元性能及混床树脂性能设置,当温度超

25、过设定值联锁动作后,在确认凝水温度过高的原因且凝水温度恢复至正常值方可解除保护、重新运行。e) 前置过滤器与混床均设有旁路。特殊情况下,允许两台或一台混床加旁路方式运行。f) 必须选用具有良好的机械强度、粒度较大且均匀的强酸、强碱性树脂,减少树脂的磨损、破碎、运行时的压降。并应根据凝结水水质污染状况及机组运行工况来选择适当的阴、阳树脂比例。g) 强碱性阴树脂的再生剂宜用离子交换膜生产的高纯度氢氧化钠。h) 常规配置的在线分析热工仪表为:硅表、钠表、电导率表、pH表及流量计、压力表、本体压差变送器、捕捉器压差变送器,对在线表计应定时进行校准及核对,确保准确有代表性。i) 凝结水精处理控制系统(包

26、括前置过滤器系统)采用程序控制(自动控制)、半自动控制、在LCD和键盘上对工艺系统远方控制和就地手动控制四种方式。j) 正常运行时根据凝结水水质对处理系统运行方式进行调整。通过对氢电导率与钠离子含量的持续监督来判别凝汽器是否泄漏,当凝汽器泄漏时,旁路全关,进行100%处理。处理系统进、出口总管的压降应小于设定值,清洁床层在正常运行流量的压降应小于设定值。当混床在满负荷及AVT工况下(pH=9.2),运行周期一般不低于8d。k) 前置过滤器对1m以上的固体颗粒去除率为99.9。开始投运时的运行压降一般小于0.02MPa,在最大流量负荷和床层十分污秽时,前置过滤器进、出口母管的运行压差不得超过设定

27、值。在正常运行期间,前置过滤器的运行周期一般不低于10d。l) 当前置过滤器超过压差设定值或达到设定时间时,这台前置过滤器退出运行,在接收到反洗命令时,先打开旁路(50%全流量凝结水的小旁路),以确保凝结水精处理总流量。停运需反洗前置过滤器,该前置过滤器所有阀门关反馈到位后,开始反洗。失效的前置过滤器在压缩空气辅助下利用自身过滤的凝结水,对滤芯外表面的微粒进行反冲洗,系统也可以利用外界引入的除盐水对前置过滤器实施重复反冲洗操作。该过程通过程序控制自动进行。反洗结束后需通过冲洗水阀或升压阀对前置过滤器充水至空气阀出水。m) 当混床发生压降过大或因氢电导率和钠离子、硅酸根升高而指示失效时,混床退出

28、运行,在以上任一种情况发生时,失效的树脂用水力输送至再生系统进行反洗或彻底的化学再生,将混床内树脂送至再生系统的树脂输净率设计上要求大于99.8%,树脂经过反洗分层后,阴树脂中阳树脂含量应低于0.1%,阳树脂中阴树脂含量应低于0.4%。n) 系统设备运行中,应由专人定时、定期至现场进行检查,发生异常情况需及时调整并联系相关人员进行维护。o) 凝结水精处理设备长时间停运应定期进行冲洗和注水。前置过滤器应按工艺要求定期进行反冲洗,并保证滤元浸泡在水中。滤元需按周期选取代表滤芯进行性能分析,确认滤料更换频次。p) 机组停运及大、小修阶段,凝结水处理系统应排入检修计划中,进行维护与保养。q) 混床树脂

29、需定期进行碎树脂的清理并进行树脂性能的试验分析,以判明是否需对树脂进行添加和更换。r) 凝汽器水侧的泄漏对超临界机组水汽品质危害极大,应定期对凝汽器管进行探伤检查,做到早发现、早查漏和早堵漏。运行中的检漏是将凝汽器分区(如将凝汽器分为八区),用真空泵将不同分区的样品取出,用氢电导率表和钠表巡检各区的水质当某区的电导率异常时表明该区凝汽器管出现泄漏。6.3 给水质量监督控制6.3.1 给水的质量标准a) 为防止水汽系统腐蚀,需对给水水进行加药、除氧或加氧处理,给水溶解氧含量、联氨浓度和pH调节控制应符合表7的规定。b) 为减少蒸发段的腐蚀结垢、保证蒸汽质量,给水质量应符合表8的规定。挥发处理时氢

30、电导率(25C)的标准值应小于0.20ms/cm,期望值应小于0.15ms/cm。c) 锅炉启动时,给水质量应符合表9的规定,在热启动时2h内,冷启动时8h内达到表6的标准值。d) 加氧处理时给水pH值、氢电导率、溶解氧的含量和TOC标准应符合表10的规定。表7 给水溶解氧含量、联氨浓度和pH标准处理方式pH值 (25C)溶解氧mg/L联氨mg/L有铜系统无铜系统挥发处理8.89.39.09.671030加氧处理a8.59.08.09.030150a 低压给水系统(除凝汽器外)有铜合金材料的应通过专门试验,确定在加氧后不会增加水汽系统的含铜量,才能采用加氧处理表8 给水质量标准项目氢电导率(2

31、5C)ms/cm二氧化硅mg/L铁mg/L铜mg/L钠mg/L加氧处理标准值0.1510523期望值0.105312表9 锅炉启动时给水质量标准项目氢电导率(25C)ms/cm二氧化硅mg/L铁mg/L溶解氧mg/L硬度mmol/L标准值0.503050300表10 加氧处理给水pH值、氢电导率、溶解氧的含量和TOC标准apH(25C)氢电导率(25C)ms/cm溶解氧mg/LTOCmg/L标准值期望值8.09.00.150.1030150200a 采用中性加氧处理的机组,给水的pH控制在7.08.0(无铜给水系统),溶解氧50mg/L250mg/L。6.3.2 给水的质量控制a) 给水处理方

32、式1) AVT(R):加氨和除氧剂(如联氨)的还原性全挥发处理。2) AVT(O):只加氨的氧化性全挥发处理。适用于无铜系统。3) OT:加氧处理。适用有凝结水精处理并运行正常的系统。根据工况可采用CWT:加氧、加氨联合处理;NWT:加氧、加少量氨的中性处理。b) 给水加氧处理条件1) 给水氢电导率应小于0.15ms/cm。2) 凝结水全流量精除盐。3) 除凝汽器冷凝管外水汽系统各设备均为钢制元件。4) 锅炉水冷壁管内的结垢量大于200g/m2时,在给水采用加氧处理前宜进行化学清洗。c) 给水加氧处理水汽品质监测项目见表11。表11 给水加氧处理水汽品质监测项目取样点pH(25C)氢导电率(2

33、5C) ms/cm溶解氧二氧化硅铁铜钠mg/L省煤器入口CCCgswwgs主蒸汽_CCgswwgs凝结水泵出口_Cgs_C凝结水精处理出口_C_gsgsgsC补给水混床出水_C_gs_除氧器入口_C_高压加热器疏水_gs_gsgs_注:a) C为连续监督,w为每周一次,gs为根据实际需要定时取样监测b) 监测项目试验方法为:pH的测定按GB/T6904.3;氨的测定按GB/T12146;纯水电导率测定按GB/T12147;全硅的测定按GB/T12148;硅的测定按GB/T12150;钠的测定按GB/T12155;铜的测定按GB/T14418;铁的测定按GB/T14427;含氧量的测定用在线或便

34、携式溶氧表d) 正常情况下加氧点的位置设置在凝结水精处理设备出口,控制除氧器进口氧量在0.03mg/L0.15mg/L范围内,为保证给水含氧量更加稳定,可采用在给水泵的吸入侧再次补充加氧,以保证给水含氧量在0.03mg/L0.15mg/L范围。e) 机组正常启动时,一般通过加氨将给水的pH值提高至9.09.5。当机组运行稳定、给水的氢导电率降到小于0.15ms/cm,并有持续降低的趋势时,开始加氧。为加快循环回路中溶解氧的平衡,加氧初期可提高给水中的含氧量,但最高不得超过300mg/L。f) 机组正常运行时,除氧器排汽阀可根据机组的运行情况采用微开或定期开启的方式,高、低压加热器排汽阀门应采用

35、微开方式,以确保加热器疏水的含氧量大于30mg/L。g) 给水处理方式的转换:在机组启动、停机及负荷变化时,水汽品质可能达不到规定的要求,可以全挥发处理AVT方式运行,至导电度小于0.15mS/cm,可切换到加氧加氨联合处理CWT方式。在此阶段一旦导电度超标,需增大加氨量,切断氧的加入,回到AVT方式,投入除氧器运行,直至导电度值达标稳定,方可再切换到CWT方式。当准备停机时,可在停机前4h8h从CWT方式切换到AVT工况。在停机前2h4h停运凝结水精处理设备,加大给水加氨量,pH值可控制在9.510.0(25C电导率大于8.0 ms/cm)。6.4 减温水质量监督控制采用混合减温的减温水质量

36、,应保证减温后蒸汽中的钠、二氧化硅和金属氧化物的含量符合表16蒸汽质量标准的规定。6.5 疏水质量监督控制6.5.1 疏水的质量标准疏水质量以不影响给水质量为前提,按表12的规定控制。6.5.2 疏水的质量控制各高压、低压加热器疏水管道均应设取样管及取样阀门,各路取样管汇集至集中取样间成一路水样进行监督,通过氢电导率对其进行检测监测。铜、铁、TOC和微量氯离子及硫酸根离子含量应定期分析,各路疏水在送入给水系统前应分别监督其质量。表12 疏水质量标准项目硬度mmol/L铁g/L油mg/L标准值期望值控制值2.5050-6.6 闭式循环冷却水质量监督控制6.6.1 闭式循环冷却水的质量标准闭式循环

37、冷却水的质量可按表13规定控制。表13 闭式循环冷却水质量标准材质pH(25C)电导率(25C)S/cm全铁系统9.530含铜系统8.09.2206.6.2 闭式循环冷却水的质量控制a) 闭式循环冷却水系统为机组各辅助设备提供冷却水和轴封用水,冷却总面积大,水温不高,浓缩引起结垢较少,主要为常温氧腐蚀和二氧化碳腐蚀, 处理方法一般为添加化学除氧剂联氨。b) 闭式循环冷却水水源为凝补水箱除盐水,化学除盐水箱至凝补水箱进口除盐水作备用水源。闭式冷却水箱进水管与凝补水箱相连,出水管一路和闭式膨胀箱相连,保持系统压力,另一路通过闭式冷却水泵升压,经闭式冷却水热交换器(壳侧)换热后进入各设备冷却,回水流

38、至闭式冷却水泵入口,形成一个闭式循环。c) 添加联氨采用加药泵,一般从计量箱加至闭式冷却水泵进口母管处。d) 应根据用水量配制相应浓度的化学除氧剂及pH调整剂,运行持续监督pH值及电导率,及时进行加药量调整,启动初期适量进行放水、换水保证系统的洁净。e) 定期进行闭式循环冷却水各排放点的系统查定(如:集中取样、闭冷泵出口、闭冷器出口、氢冷器出口、小机冷油器出口、密封油冷却器出口),进行电导率、pH、铁离子的分析,发现数据异常,及时进行小流量放水、换水,确保各设备冷却水水质合格。f) 机组停运之后如闭冷泵未停运,需继续进行水质监督。当凝结水补水泵停运,闭式循环冷却水补水由凝补水箱出口管切换至进口

39、管运行。g) 停运前可适量提高加药量,对管道进行钝化保护。6.7 发电机内冷却水质量监督控制6.7.1 发电机内冷却水的质量标准a) 采用排污补水非碱性控制方式的发电机内冷却水质量可按表14的规定控制。表14 发电机内冷却水质量标准(非碱性控制)项目pH(25C)电导率(25C)S/cm铜g/L铁g/L控制值6.8255b) 采用离子交换等控制方式的发电机内冷却水质量按表15的规定控制。表15 发电机内冷却水质量标准项目pH(25C)电导率(25C)S/cm铜g/L硬度mmol/L控制值7.09.05a402注:汽轮发电机定子绕组采用独立密闭循环水系统时,其冷却水的电导率应小于2.0S/cm

40、6.7.2 发电机内冷却水的质量控制a) 影响发电机内冷却水对铜导线的腐蚀因素为pH、溶解氧、二氧化碳及其它离子杂质,通过控制发电机内冷却水的pH、电导率等以有效控制铜导线的腐蚀。b) 发电机内冷却水进水以凝补水箱进水和凝补水箱出水作为水源,正常情况下以凝补水箱出水水源为主, 凝补水箱进水水源作备用。要保证系统有良好的密封性以防止二氧化碳的侵入,运行中要严格监控水中电导率,一般采用排污补水或离子交换方式来保证水质。c) 采用排污补水方式可不考虑碱性控制,也可按DL/T 1039标准采用凝结水与除盐水协调调节控制。d) 采用离子交换方式可按DL/T 1039标准采用单床离子交换微碱化法、离子交换

41、-加碱碱化法及氢型混床-钠型混床处理法控制。e) 系统投运前及投运初期,可小流量放水、换水对系统进行彻底冲洗,并加强水质分析的频率,保证循环后水质合格。对新投运的机组和大修机组,应严格按照DL/T 889的要求对系统进行冲洗和反冲洗。f) 机组停运时如发电机内冷却水泵未停运,需继续进行水质监督。如凝补水泵停运则发电机内冷水进水由凝补水箱出口管切换至进口管运行。g) 停运后放空系统内剩水,关闭相应阀门,确保其密封良好。h) 大小修阶段对设备、管道进行检查,确保其严密性,并定时进行表计的维护与校验。6.8 蒸汽质量监督控制6.8.1 汽轮机冲转前蒸汽质量标准锅炉启动后,汽轮机冲转前的蒸汽质量应符合

42、表16的规定,并在机组并网后8h内达到表17的规定。表16 汽轮机冲转前的蒸汽质量标准项目氢电导率(25C)ms/cm二氧化硅mg/kg铁mg/kg铜mg/kg钠mg/kg标准值0.50305015206.8.2 正常运行时蒸汽质量标准为防止汽轮机内部积盐,正常运行时蒸汽质量应符合表17的规定。表17 蒸汽质量标准项目氢电导率(25C)ms/cm二氧化硅mg/kg铁mg/kg铜mg/kg钠mg/kg标准值0.1510523期望值0.1053127 机组停运及维修阶段的质量监督控制7.1 停炉保养质量监督控制7.1.1 停炉保护的方法及原则a) 停炉保护的方法分干法保护和湿法保护,干法保护有热炉

43、放水余热烘干法、气相缓蚀剂法等,湿法保护有充氮法、氨水或氨-联氨法、蒸汽或给水压力法等,一般采用热炉放水余热烘干法及充氮法较多。b) 热炉放水余热烘干法适用于停炉时间小于一个月的保护,充氮法适用于停炉时间小于一周至大于一季度的保护。c) 化学清洗后如在20d内机组不能投入吹管或运行,应进行防腐保护。7.1.2 停炉保养的质量监督控制a) 热炉放水、余热烘干法:在AVT工况下,机组在停运前4h,停止给水加氧;提高加氨量,使给水pH值在9.510.0(25C 电导率大于8.0 ms/cm);打开除氧器排气门,进行热力除氧;锅炉停炉降压至1.50MPa2.4MPa时,热炉放水,余热烘干;保持凝汽机压力0.5bar压力抽吸10h20h。b) 充氮保护法:将氮气充入锅炉内,保持一定的压力,防止空气侵入锅炉内发生腐蚀。可采用锅炉不放水用氮气覆盖空间的复盖法及锅炉放水用氮气密封水汽空间的密封法,复盖法操作方法如下:1) 停炉前将氮气瓶通过减压阀与锅炉顶部的空气阀联通。2) 停炉后,当汽压降至0.3MPa0.5MPa时,补入给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施工/环境 > 农业报告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