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设计论文无线局域网MAC层机制研究.doc

上传人:sccc 文档编号:4859425 上传时间:2023-05-20 格式:DOC 页数:40 大小:267.5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毕业设计论文无线局域网MAC层机制研究.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0页
毕业设计论文无线局域网MAC层机制研究.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0页
毕业设计论文无线局域网MAC层机制研究.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0页
毕业设计论文无线局域网MAC层机制研究.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0页
毕业设计论文无线局域网MAC层机制研究.doc_第5页
第5页 / 共4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毕业设计论文无线局域网MAC层机制研究.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毕业设计论文无线局域网MAC层机制研究.doc(4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无锡工艺职业技术学院毕业设计论文设计题目: 无线局域网MAC研究 系 部: 电子信息系 学生姓名: 专业班级: 计信(专 )081 学 号: 指导教师: 2011年5月无线局域网MAC层机制研究摘要: 作为计算机网络和无线通信相结合的产物,无线局域网WLAN成为了当下日益流行的无线接入方式。IEEE802.11标准是国际普遍认可的无线局域网标准,它能很好的支持数据业务的传输,占有较大的市场份额。无线局域网MAC层是控制和协调无线节点访问网络介质的关键协议子层。如何在有限的网络资源和不稳定的物理介质的前提下在MAC层提供有效服务,成了无线网络研究界的一个新课题。在这个技术背景下,本文针对IEEE

2、802.11无线局域网系统的媒体接入(MAC:Media Access Control)层支持技术进行了研究。在分析了IEEE802.11协议的基础上,对最初的两种接入机制PCF和DCF做了一定的描述。本文不仅对EDCF(Enhanced Distributed Channel Access)和HCF的协议原理做了详细的介绍,而且还将它们分别与DCF和PCF的性能做了比较。并且还在论文的最后对无线局域网MAC层机制提出了改进方案。关键词:无线局域网;WLAN;服务质量MAC层 Wireless LAN MAC layer TechnologyAs a computer network and

3、the combination of the wireless communication, wireless LAN WLAN became present increasingly popular wireless access mode. International standard is widely accepted by IEEE802.11 the 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 standard, it can be a very good support data business transmission, occupy the bigger mar

4、ket share. Wireless LAN MAC layer is control and coordination of the wireless network media node visit key agreement son layer. How in the network resources and limited the physical media instability in the MAC layer under the premise of provide effective services, became a wireless network issue41

5、a new subject. In this technical background, based on the 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 system IEEE802.11 Media Access (MAC: Media Access Control) layer support technology is studied. On the analysis on the basis of IEEE802.11 agreement to the first two, PCF access mechanism and done some description

6、DCF model. This paper not only EDCF (Distributed to any Access) and to the principle of agreement HCF described in detail, and will they respectively with the performance of PCF DCF model and were compared. And also in paper finally to the 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 MAC layer mechanism presents the

7、 improvement plan. Keywords: wireless LAN WLAN service quality MAC layer目 录前言5第一章 绪论71.1 无线局域网概述71.2 无线局域网的基本概念81.3 无线局域网特点91.4无线局域网的组成原理111.5 无线局域网的协议体系131.6 无线局域网的应用与发展趋势16第二章 IEEE802.11物理层和MAC层规范182.1 IEEE802.11物理层结构182.1.1 IEEE802.11 物理层概念182.1.2 IEEE802.11物理层层次结构182.1.3 IEEE802.11物理层分类202.1.4 I

8、EEE802.11物理层协议202.1.5 IEEE802.11物理层关键技术212.2 IEEE802.11 MAC层结构222.2.1 IEEE802.11 MAC层概念222.2.2 IEEE802.11 MAC协议23结论34参考文献35附录36致谢39前言 在这个“网络就是计算机”的时代,伴随着有线网络的广泛应用,以快捷高效,组网灵活为优势的无线网络技术也在飞速发展。无线局域网是计算机网络与无线通信技术相结合的产物。从专业角度讲,无线局域网利用了无线多址信道的一种有效方法来支持计算机之间的通信,并为通信的移动化、个性化和多媒体应用提供了可能。通俗地说,无线局域网(Wireless l

9、ocal-area network,WLAN)就是在不采用传统缆线的同时,提供以太网或者令牌网络的功能。 通常计算机组网的传输媒介主要依赖铜缆或光缆,构成有线局域网。但有线网络在某些场合要受到布线的限制:布线、改线工程量大;线路容易损坏;网中的各节点不可移动。特别是当要把相离较远的节点连接起来时,敷设专用通信线路的布线施工难度大、费用高、耗时长,对正在迅速扩大的联网需求形成了严重的瓶颈阻塞。无线局域网就是解决有线网络以上问题而出现的。 由于近几年,IEEE 802.11无线网络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并已经被广泛地应用在人们的工作和生活中。随着Internet上的实时多媒体业务(如视频、音频等)越来

10、越多,在无线网络中传输这些业务的需求也越来越大,这也就对无线网络的性能和服务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有线网络相比,无线网络在性能和服务质量方面还有很大差距,这除了其物理传输介质的固有特点之外,实现介质共享的MAC层协议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因此,对IEEE 802.11 MAC协议的性能分析和改进,以及与MAC有关的服务质量问题的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所以我这次论文选择的题目是无线局域网MAC层QOS技术研究。在论文初期,我从互联网、相关毕业论文及与无线局域网有关的书籍中查阅了大量的资料,对论文的主要内容有了自己的构思。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为了实现“任何人(Whoever)在任何

11、时候(Whenever)的任何地方(Wherever)与任何人(Whomever)进行任何方式(Whatever)”的通信目标,无线局域网应运而生,并且在现在及未来的社会中得到广泛应用。所以本文首先对无线局域网的基本概念,特点,组成原理,协议体系,应用及以后的发展趋势做了粗略的介绍,使得大家对无线局域网先有一个大概的了解。虽然无线局域网有很多优点,但是由于无线局域网的传输信道所用的介质为电磁波,这使得无线信道的传输误码率明显增高,即使没有分组冲突,分组数据丢失率也会显著增大;由于电磁波的频率资源有限使得WLAN的传输速率和通信容量受到限制;由于无线信道存在着衰落,因此会出现许多影响通信的问题,

12、比如远近效应,暴露终端和隐藏终端等。所以本文在第二章中对无线局域网的物理层和MAC层的协议和关键技术做了一定的分析研究。随着无线局域网越来越广泛的应用,随之而来的问题也渐渐显露出来:WLAN只能提供“尽力而为”的服务,对一些机制没有保障,在负载重的情况下,会有较大延迟的出现,提高服务质量迫在眉睫。所以本文在第三章介绍了无线局域网MAC层的增强技术,对EDCF和HCF协议原理进行了分析。在论文的最后一章,提出了对无线局域网MAC层机制的改进方案。第一章 绪论1.1 无线局域网概述20世纪末,个人计算机(PC)因为Internent的兴起变成热门商品。由于信息技术的不断推陈出新,加上服务内容的日新

13、月异,使得上网变成一种全球同步流行的活动。而能够摆脱网线的束缚,让信息能够实时地传递到使用者的手中成为了当务之急,这意味着我们已经开始步入了所谓的“后PC时代”。“后PC时代”的三大核心概念是:无所不在的计算(Ubiquitous Computing),注意力经济(Attention Economy)和自由软件(Free Software)或叫开放源代码(Open Sources)。为了实现无所不在的计算,移动计算成为了现代计算机通信领域一个引人注目的新课题。它将给信息产业带来一场深刻的变革,并在越来越多的领域中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移动计算就是利用计算机技术和电信技术为用户提供移动的计算环境和

14、新的计算模式。其作用在于将有用,准确的信息及时传递。移动计算技术的应用非常广泛,可应用于军事,工业和民用等许多方面。 在后PC时代,通信领域最流行最关键的三个方面就是随心所欲(Ubiquitous),宽带(Broadband)和无线(Wireless)。互联网业务的发展推动了市场对宽带网络的需求,宽带用户数量在全球呈现出非常强劲的增长态势。另一方面,随着无线通信特别是移动通信的发展,办公室和家庭信息化的推广,以及互联网的普及,计算机和外设的不断增加,迫切需要构筑一种能够随时随地,随心所欲的宽带无线网络。无线局域网(WLAN)顺势而生。它不但满足了用户在多种移动状态下获取网络信息的强烈需求,也符

15、合当今社会人员流动性大,工作生活节奏紧张的发展趋势。同时无线通信技术也具有网络部署迅速便捷的特点,能够灵活方便的为用户提供服务。据Dataquest公司报道,2002年大约20%的笔记本电脑具有WLAN的功能;2004年这一比列提高到了31%,2007年则提高到了68%。可见WLAN的普及,产品增多,价格下降,市场需求急速增长。据In-Stat市场调研公司报道,世界WLAN系统产品的销售额2001年为17.7亿美元;2002年为24亿美元;2003年为35亿美元;而到了2005年则到了52亿美元,年均增长率为32%,并且继续保持着高速增长的良好态势。 随着数据通信与多媒体业务需求的发展,适应移

16、动数据,移动计算机及移动多媒体的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开始兴起:像CDMA2000,WCDMA,TD-SCDMA等相应的标准也应运而生。除公用电信领域的移动通信网之外,IEEE802.11体系HiperLAN标准体系的无线局域网,IEEE802.16体系的无线城域网等多种标准体系也在蓬勃发展。学术界相继提出OFDM(Or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x),MIMO(Muli-Input Multi-Output, UWB(Ultra WadeBand)等无线传输技术理论,随着研究工作的不断深入与扩展,部分新技术已经纳入新的无线通信标准,甚至已经开始实现商业

17、应用。 现在我们对通信提出的要求是传统的计算机网络由有线向无线转变;由固定像移动转变;由单一业务向多媒体业务转变,顺应这需求的无线局域网技术得到了普遍的关注,我们也有理由相信WALN的明天会更好。1.2 无线局域网的基本概念顾名思义,无线局域网WLAN就是在局部区域内以无线媒体或介质进行通信的无线网络。它有以下特点:1.WALN是一种能在几十米到几公里范围内支持较高数据速率(如2Mb/s以上)的无线网络,可以采用微蜂窝,微微蜂窝结构,也可以采用非蜂窝(如AdHoc)结构。目前无线局域网领域的两个典型标准是IEEE802.11系列和HiperLAN系列标准。2.无线局域网的适应性很强,它是有线网

18、在建筑物和校园之间的延长和变通,无线网络通过使用无线通信技术在空中传送和接受数据,最小限度的使用有线连接,通过简单的配置使网络移动,并同移动用户进行数据通信。3.无线局域网是计算机网络与无线通信技术相结合的产物。它采用无线多址接入的有效方式支持计算机之间的通信,并为通信的移动化,个人化和媒体应用提供了实现的手段。它并不是用来取代有线局域网的,而是用来弥补有线局域网的不足之处,以达到网络延伸的目的。无线局域网将有线网络的输出,移动访问和配置的灵活性很好的结合起来,提供了一种灵活、方便的联网方案。4.无线局域网的主要应用范围有:在移动工作环境下,向移动计算机用户提供访问信息网络资源的服务;应用于临

19、时组网和难以布线的场合,如灾难恢复,短时间的商用系统和大型会议;可作为有线局域网的无线延伸(补充),也可以作为LAN的无线互连(替代)。5.无线局域网采用的传输媒体或介质分为射频无线电波和光波两大类。射频无线电波主要使用无线电波和微波,光波主要使用红外线。因此,无线局域网可分为基于无线电的无线局域网(RLAN)和基于红外线的无线局域网两大类。1.3 无线局域网特点无线局域网利用空中的电磁波代替传统的缆线进行信息传输,可以作为传统有线网络的延伸、补充或代替。相比较而言,无线局域网具有以下优点:1.移动性“无线”就意味着可能移动,无线局域网的明显优点是提供了移动性,通信范围不再受环境条件的限制,这

20、样就拓宽了网络传输的地理范围,在有线局域网中,各站点的距离在使用铜缆(粗缆)是被限制在500M内,即使采用单模光缆也只能达到3Km,而无线局域网中间两个站点间的距离可达到50Km,无线局域网系统能够为用户提供实时的无处不在的网络接入功能,使用户可以很方便地获取信息。2.灵活性安装容易,使用简便,组网灵活,无线局域网可以将网络延伸到线缆无法连接的地方,并可方便的增减、移动和修改设备。无线局域网的组网方式灵活多样,可以通过基础结构接入骨干网,也可以自组网;可以组成单区网和多区网,还可以在不同网间移动。3.可伸缩性 在适当的位置放置或添加接入点或扩展点,就可以满足扩展组网的需要。4.高带宽无线局域网

21、使用的无线频率可以处于开放频段,例如2.4GHZ的ISM频段,最大带宽可达11MHZ。5.经济性无线局域网可用于物理布线困难或不适合进行物理布线的地方,并以经济的方式快速进行物理布线。然而,无线局域网并非完美无缺,也有许多面临的问题需要解决,这些局限性实际上也是无线局域网必须克服的技术难点。这些局限性有些是低层技术方面的问题,需要无线局域网设计者在研发过程中加以考虑;有些则是应用层面的问题,需要使用者在应用时加以克服和注意。以下是无线局域网的局限性:1.可靠性有线局域网的信道误比特率可优于10-9,这样就保证了通信系统的可靠性和稳定性。无线局域网采用无线信道进行通信,而无线信道是一个不可靠的信

22、道,存在着各种各样的干扰和噪声,从而引起信号的衰落和误码,进而导致网络吞吐性能的下降和不稳定性。此外,由于无线传输的特殊性,还可能产生“隐蔽终端”、“暴露终端”和“插入终端”等现象,影响系统的可靠性。2.带宽与系统容量由于频率资源有限,无线局域网的信道带宽远小于有限网的带宽。由于无线信道数有限,即使可以复用,无线局域网的系统容量通常也要比有线网的容量小。因此,无线局域网的一个重要发展方向就是提高系统的传输带宽和系统容量。3.覆盖范围无线局域网的低功率和高频率限制了其覆盖范围。为了扩大覆盖范围,需要引入蜂窝或微蜂窝网络结构,或者通过中继与桥接等其他措施来实现。4.安全性无线局域网的安全性有两方面

23、的内容,一个是信息安全,一个是人员安全。由于无线电波不能局限于网络设计的范围内,所以存在着被窃听和被恶意干扰的可能性。5.干扰外界干扰可对无线通信和无线局域网设备形成干扰,无线局域网系统内部也会形成次干扰;同时,无线局域网系统还会干扰其它无线系统。因此,在无线局域网的设计与使用时要综合考虑电磁兼容性能和抗干扰性能,并采用相应的措施。1.4无线局域网的组成原理无线局域网的组成结构:无线局域网的物理组成或物理结构如图1-1所示,由站(STA)、无线介质(WM)、基站(BS)或接入点(AP)和分布式系统(DS)等几部分组成。BS/AP无线介质站站分布式系统图1-1站也称主机或终端,是无线局域网的最基

24、本的组成单元。无线局域网中的站之间可以直接相互通信,也可以通过基站或接入点进行通信。无线介质是无线局域网站与站,站与接入点之间的通信的传输介质。无线接入点类似蜂窝结构中的基站,是无线局域网的重要组成单元。它的基本功能是完成非AP的站对分布式系统的接入访问和同一BSS中的不同站之间的通信联络。分布式系统是用来连接不同BSS的通信信道。无线分布式系统通过AP间的无线通信取代有线电缆来实现不同BSS的连接。无线局域网的拓扑结构:WLAN系统结构由几个部件组成,它们之间相互作用而构成了WLAN,并使STA对上层而言具有移动透明性。WLAN的拓扑结构可以从几个方面来分类。从物理拓扑分类看,有单区网(SC

25、N)和多区网(MCN)之分;从逻辑上看,WLAN的拓扑主要有对等式、基础结构式和线型、星型、环型等;从控制方式方面来看,可分为无中心分布式和有中心集中控制式两种;从与外网的连接性来看,主要有独立WLAN和非独立WLAN。BSS是WLAN的基本构成模块。它有两种基本拓扑结构或组网方式,分别是分布对等式拓扑和基础结构集中式拓扑。单个BSS称为单区网,多个BSS通过DS互连构成多区网。1.分布对等式拓扑分布对等式网络是一种独立的BSS(IBSS),它至少有两个站。它是一种典型的、以自发方式构成的单区网。在可以直接通信的范围内,IBSS中任意站之间可直接通信而无需AP转接,如图1-2所示由于没有AP,

26、站之间的关系是对等的、分布式的或无中心的。但是当站点数过多时,信道竞争成为限制网络性能要害。因此,比较适合于小规模,小范围的WLAN系统。A站B站基本服务集(BSS)图1-22.基础结构的集中式拓扑 在WLAN中,基础结构包括分布式系统媒体(DSM)、AP和端口实体。同时,它也是ESS的分布和综合业务功能的逻辑位置。一个基础结构除DS外,还包含一个或多个AP及零个或多个端口。因此,在基础结构WLAN中,至少要有一个AP。只包含一个AP的单区基础结构网络如图1-3所示。AP是BSS的中心控制站,网中的站在该中心站的控制下与其他站进行通信。APSTA1STA3STA2有线局域网图1-31.5 无线

27、局域网的协议体系无线局域网的逻辑结构:完整的网络结构包括自上而下的各个层次,但无线网络仅仅工作在OSI/RM的下三层,如图1-4所示,无线调制解调器(Modem)或无线电台只具备物理层的功能;WLAN可以包括物理层和数据链路层的功能,只有WWAN才具有网络层的功能。无线网络高层协议层网络层数据链路层物理层高层协议层网络层数据链路层物理层终端用户A终端用户BWWANWLAN图1-4无线局域网的协议体系:1.IEEE802.11X无线局域网协议体系:a.IEEE802.111990年IEEE802标准化委员会成立IEEE802.11WLAN标准工作组。IEEE802.11(又称Wi-F:无线保真)

28、是在1997年6月由大量的局域网以及计算机专家审定通过的标准,该标准定义了物理层和媒体访问控制(MAC)规范。物理层定义了数据传输的信号特征和调制格式,同时定义了两个RF传输方法和一个红外线传输方法。其中RF传输标准以跳频和直接序列扩频为基础,工作在2.4000-2.4835GHZ频段。IEEE802.11是IEEE最初制定的一个无线局域网标准,主要用于解决办公室局域网和校园网中用户与用户终端的无线接入,业务主要限于数据访问,速率最高只能达到2Mbps。由于它在速率和传输距离上都不能满足人们的需要,所以更常用的是IEEE 802.11的高速扩展协议IEEE 802.11b、IEEE 802.1

29、1a以及IEEE 802.11g。b.IEEE 802.11b1999年9月IEEE 802.11b被正式批准,该标准规定的WLAN工作频段在2.4-2.4835GHZ,数据传输速率达到11Mbps,传输距控制在50-150英尺。该标准是对IEEE 802.11的一个补充,采用补充编码键控(CCK)调控方式,以及点对点模式和基本模式两种运作模式。数据传输速率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在11Mbps、5.5 Mbps、2 Mbps2和1Mbps之间自行切换,它改变了WLAN的设计状况,扩大了WLAN的应用领域。采用IEEE 802.11b的WLAN产品广泛应用与办公室、家庭、宾馆、车站、机场等众多场所,但

30、是由于许多WLAN的新标准的出现,IEEE 802.11a和IEEE 802.11g更是备受业界关注。c.IEEE802.11a1999年,IEEE 802.11a标准制定完成,该标准规定WLAN工作频段在5.15-8.825GHZ,数据传输速率达到54Mbps(Turbo),传输距离控制在10-100米。该标准也是IEEE 802.11的一个补充,扩充了标准的物理层,采用正交频分技术与QPSK调制方式,可提供25Mbps的无线ATM接口和10Mbps的以太网无线帧结构接口,支持多种业务如语音、数据和图像等。IEEE 802.11a标准是IEEE 802.11b的后续标准,其设计初衷是取代80

31、2.11b标准。然而工作于2.4GHZ频带并不需要执照的,该频段属于工业、教育、医疗等专用公开频段,但是工作于5.15-8.825GHZ频带是需要执照的,因此一些公司仍没有表示对802.11a标准的支持,而是更加看好最新的混合标准802.11g。d.IEEE802.11g该标准具有IEEE 802.11a的传输速率,高于IEEE 802.11b的安全性。采用了两种调制方式,包括802.11a中采用的OFDM与IEEE802.11b中采用CCK,做到与802.11a和802.11b兼容。虽然802.11a较适用于企业,但WLAN运营商为了兼顾现有802.11b设备投资,目前802.11g的产品已

32、广泛投入使用。e.IEEE802.11iIEEE802.11i标准结合了IEEE802.1x中的用户端口身份验证和设备验证,对WLAN MAC层进行了修改与整合,定义了严格的加密格式和鉴权机制,以改善WLAN的安全性。IEEE802.11i新修订标准主要包括两项内容:“Wi-Fi保护访问”(WPA)技术和“强健安全网络”(RSN)。Wi-Fi联盟计划采用802.11i标准作为WPA的第二个版本,并已于2004年初开始实行。数据的安全是WLAN设备制造商和WLAN网络运营商应该首先考虑的头等工作,所以IEEE802.11i标准在WLAN网络建设中是相当重要的。f.IEEE802.11e/f/hI

33、EEE802.11e标准对WLAN MAC层协议提出改进,以支持多媒体传输,并支持所有WLAN无线广播接口的服务质量保证(Qos)机制。IEEE802.11h用于802.11f定义了访问节点之间的通讯,支持IEEE802.11的接入点互操作协议(IAPP),还用于802.11a的频谱管理技术。在IEEE802.11系列标准中,通常把相对复杂的物理层又进一步划分为物理层会聚过程子层(PLCP)、物理媒体依赖子层(PMD)和物理层管理子层(PLME)。PLCP子层将MAC帧映射到媒体上,主要进行载波侦听的分析和针对不同的物理层形成相应格式的分组。PMD子层用于识别相关媒体传输的信号所使用的调制和编

34、码技术。完成这些帧的发送。物理层管理子层进行信道选择和协调。MAC层也分为MAC子层和MAC管理子层。MAC子层负责访问机制的实现和分组的拆分与重组。MAC管理子层负责ESS散步管理、电源(节能)管理,以及链接过程中的链接、解除链接和重新链接等过程的管理。此外IEEE802.11还定义了一个管理子层,其主要把任务是协调物理层和MAC层之间的交互作用。IEEE802委员会给出的局域网的协议体系如图1-5所示,它由一系列的标准协议构成.LLCMAC站管理MA管理PHY管理802.11FHSS802.11a802.11IR802.11g802.11DSSS802.11bDLLPLCPPMD图1-51

35、.6 无线局域网的应用与发展趋势无线局域网的应用非常广泛,应用方式也很多。总体上分,无线局域网主要有室外应用和室内应用。室内应用主要有家庭或小型办公室应用(SOHO)和大型办公室、企事业单位、工业或商业等。室外应用主要有园区网(如校园网、医院网、社区网等)和较远距离的无线网络连接(用无线网桥、无线路由器等设备)以及更远距离的网络中继。某些部门网或专用网会有室外的应用。公共无线局域网接入是近两年来发展的新的应用模式,它借助于现有的广域网络,如中国电信公共数据网、公共移动网(GSM、GPRS、CDMA2000-1X等),构成广大区域的无线ISP(WISP)。当前的构造方式主要是在热点场所部署无线局

36、域网。另外一类适合无线局域网应用的场合是需要临时组网和难以布线的地方,如灾难恢复、短时间的商用系统和大型会议等,以及军事、公安等专用网。组成一个临时的WLAN,最典型的应用是Ad hoc网(完全可移动方式)。通常是一群具有便携式终点的用户为会议或其他目的的聚集到一起,需要在无法预料的距离间构筑一个临时性的WLAN。从支持移动性的角度来看,目前的无线局域网还只能用于不移动或慢速移动的用户或业务,可能会在不久的将来开发出适合高速移动的无线局域网。WLAN有三种应用方式,即WLAN接入网、网络无线互联和定位。前两类应用已经比较普遍,而WLAN定位应用是近几年才发展起来的,是与无线广域网的定位类似的一

37、种应用方式。WLAN定位不仅可以单独应用,而且可以将其与其他应用结合起来,进一步促进WLAN的应用。第二章 IEEE802.11物理层和MAC层规范2.1 IEEE802.11物理层结构2.1.1 IEEE802.11 物理层概念IEEE802.11物理层简介:无线局域网物理层是空中接口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为WLAN系统提供无线通信链路。无线局域网系统的物理层内容主要解决适应WLAN信道特性的高效而可靠地数据传输问题,并向上层提供必要的支持与响应。WLAN物理层是一个无线通信系统,WLAN信道为无线信道,而无线信道的主要特征就是误码率较高(可靠性低)和带宽受限(传输容量受限)。为了保证通信的完整

38、性与传输的可靠性,提高无线链路的质量,必须提供一定的措施或技术来检测和纠正在无线传输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错误。这些手段可以分为两类:1.作为传输链路一部分的机制,主要是克服多径等现象用的数字调制技术,包括差错控制编码在内的编码技术、均衡与交织技术和无线系统等。2.用在物理层上的算法和机制,如扩展与瑞克接收技术、多载波技术、分集技术、功率控制技术和智能无线技术等。在无线局域网物理层上,通过高效的编码、交织、调制技术和有效的无线技术等来降低误码率,提高信道容量,这是提供WLAN Qos保证的最低层和最基本的技术。但由于无线频谱受限,它能达到的效果也是有限的。无线局域网物理层的性能主要由传输容量(以传输

39、速率标称)、传输质量(以误码性能和可用度指标体现)、信道利用率或频带利用率(单位频带的信息传输速率)和覆盖范围等技术指标来衡量。2.1.2 IEEE802.11物理层层次结构从纵向的层次结构来看,WLAN物理层包括三个功能实体,如图2-1所示:MAC 层管理PHY 层管理MAC层 PHY SAPPLCP子层 PMD SAPPMD子层物理层图2-1。1.物理层管理实体PLMEPLME与MAC层管理相连,执行本地物理层的管理功能。2. 物理层会聚过程PLCP子层PLCP子层是MAC层与PMD子层或物理层介质的中间桥梁,他与MAC层通过物理层访问点(PHY SAP)利用原语进行通信。PLCP子层规定

40、了如何将MAC层协议数据单元(MPDU)映射为合适的帧格式用于收发用户数据和管理信息。MAC层发出指示后,PLCP就开始准备需要传输的MPDU(媒体协议数据单元),并为MPDU附件包含物理层发送器和接收器所需信息的字段。在IEEE802.11x标准中,将这种附加有PLCP字段的MPDU称为PLCP协议数据单元(PPDU)。PPDU的帧结构提供了站点之间的异步传输,因此,接收站点的物理层必须对每个单独的即将到来的帧同步。PLCP子层与PMD子层通过PMD子层访问点(PMD SAP)利用原语进行通信,控制发送和接受功能。3.物理介质依赖PMD子层PMD子层在PLCP子层之下,直接面向无线介质,定义

41、了两点和多点之间通过无线媒介收发数据的特性和方法,为帧传输提供调制和解调。IEEE802.11x标准定义了DSSS PMD/FHSS PMD/IR PMD)等三种PMD。其中,DSSS PMD又有三种高速扩展,分别对应IEEE802.11a/b/g三个物理层标准扩展。WLAN物理层主要实现三种功能或操作(三种状态机),即发送、接受和状态监测(向上层提供状态指示信息)。状态指示信息在IEEE802.11x标准中指的是信道空闲估计CCA,它可以是载波检测(CS)、能量超过门限和能量超过门限与载波检测中的任意一种。这三种功能都是PMD子层在PLCP子层的控制下完成的。2.1.3 IEEE802.11

42、物理层分类WLAN物理层传输方式涉及无线局域网采用的传输媒体、选择的频段和调制方式等内容。而这些内容决定了WLAN物理层的分类。WLAN物理层分类情况如图2-2所示: WLAN物理层无线电波微波射频(RF)窄带宽带非扩频扩频直扩(DS)跳频(FH)正交频分复用(OFDM)光波红外线(IR)可见光图2-2目前,无线局域网采用的传输媒体主要有两种,即无线电波与红外线。对于采用无线电波作为传输媒体的无线局域网依调制方式不同,又可分为扩展频谱方式与窄带调制方式。2.1.4 IEEE802.11物理层协议无线局域网的PHY层分为两类:一类是IEEE802.11的基本型WLAN物理层协议;另一类是高速扩展

43、协议,主要有802.11a/b/g。对于基本型的物理层协议,有三种传输方式,即跳频扩展频谱(FHSS)方式、直接序列扩展频谱(DSSS)方式和红外线方式。物理层的选择取决于实际应用的要求。跳频扩频和直接序列扩频是通信技术中两种常用的扩展频谱技术,用以提高无线信道的利用率和数据通信的安全性。目前大多数基于IEEE802.11b的无线局域网产品的物理层介质工作在2.4000-2.4835GHZ的无线射频频段(ISM频段),采用直接序列扩展频谱技术以提高高达11Mbps的数据传输速率。其中,DSSS系统包括以下三个协议子层:1.DSSS PLCP子层DSSS PLCP子层提供了一个MPDU与PPDU

44、转换的会聚过程。2.DSSS PMD子层PMD子层的功能是定义了两个或者更多的站点之间通过无线媒体发送和接受数据的特点和具体实现方法。3.DSSS PLME子层PLME的功能是协同MAC管理单元完成本地PHY功能的管理。2.1.5 IEEE802.11物理层关键技术随着无线局域网技术的应用日渐广泛,用户对数据传输速率的要求越来越高。但是在室内等较为复杂的电磁环境中,多径效应、频率选择性衰落和其他干扰源的存在使得实现无线信道中的高速数据传输比有线信道中困难。IEEE802.11无线局域网络是一种能支持较高数据传输速率(1-54Mbit/s),采用微蜂窝,微微蜂窝结构的自主管理的计算机局域网络。其

45、物理层关键技术大致有三种:DSSS或CCK技术、PBCC和OFDM。目前扩频调制技术正成为主流,而OFDM技术由于其优越的传输性能也逐渐成为人们关注的新焦点。1.DSSS调制技术IEEE802.11x中基于DSSS的调制技术有三种:最初IEEE802.11标准制定在1Mbps数据速率下采用DBPSK;如提供2Mbps的数据速率,要采用DQPSK,这种方法每次处理两个比特码元,成为双比特;第三种是基于CCK的QPSK,是11b标准采用的基本数据调制方式。IEEE802.11b使用了CCK调制技术来提高数据传输速率,最高可达11Mbps。但是如果要求传输速率超过11Mbps,CCK为了对抗多径干扰

46、需要更复杂的均衡及调制,实现起来非常困难。为了推动无线局域网的发展,802.11工作组又引进新的调制技术。2.PBCC调制技术PBCC调制技术是有TI公司提出的,已作为802.11g的可选项被采用。PBCC也是单载波调制,但它与CCK不同,它使用了更多复杂的信号星座图。PBCC采用8PSK,而CCK使用BPSK/QPSK;另外PBCC使用了卷积码,而CCK使用区块码。因此它们的解调过程十分不同。PBCC可以完成更高速率的数据传输,其传输速率为11、22和33Mbps。3.OFDM技术关于OFDM系统较完善的概念是Weinstein和Ebert在1971年提出的。如图2-3所示,其核心思想是利用

47、IFFT将数据流调制在多个子载波上,对信道的频率响应进行分割,使之变成并行、独立近似无记忆的多个子信道。与单载波系统相比,OFDM系统最重要的优越性是能够很好地克服频率选择性信道衰落,另外出于各子信道之间的频谱相互交叠,OFDM系统有着较高的频谱效率,因此OFDM传输技术非常适用于宽带高速无线移动通信。FFT的引入,大大降低了OFDM的实现复杂性。2.2 IEEE802.11 MAC层结构2.2.1 IEEE802.11 MAC层概念多址接入技术是解决在网络中多个用户如何高效共享一个物理链路的技术,它涉及多址信道的分割、接入方式、分配策略和控制机制等多方面内容,是无线通信网的关键技术之一。多址接入技术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施工/环境 > 农业报告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