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图形的平移1教学设计.doc

上传人:sccc 文档编号:4864520 上传时间:2023-05-20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1.0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3.1图形的平移1教学设计.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3.1图形的平移1教学设计.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3.1图形的平移1教学设计.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3.1图形的平移1教学设计.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3.1图形的平移1教学设计.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3.1图形的平移1教学设计.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3.1图形的平移1教学设计.doc(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三章 图形的平移与旋转1图形的平移(一)叶县燕山中学 张文平一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通过具体实例认识平移,理解平移前后两个图形对应点连线平行且相等、对应线段和对应角分别相等的性质。过程与方法: 在活动过程中,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和方法。情感与态度:通过收集自己身边“平移”的实例,感受“生活处处有数学”,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通过欣赏生活中平移图形与学生自己设计平移图案,使学生感受数学美。二学情分析 上学期期末考卷,总体来说是比较容易的。考卷检验了学生本学期 所掌握知识和所具有的数学能力,重视数学基本知识的考查,突出对学生数学素养的考查。考试的试题命题主要围绕教材。 虽然试题较简单,考试成绩

2、有一定的提高,但还是不尽人满意,故 决定以下教学改善: 1进一步加强基础知识的数学教学 每次数学考试,考卷都不难,基本知识,基础知识的考察占大比重。 但学生总是东丢一份,西失一分的,不能拿高分,即使是平时层度比较好的同学,也经常在基础题上失分。所以,在以后的教学中,要夯实基础,做到每个学生都把握好基础题不失分。对好的同学,是拿高分的保障,对差的同学是及格的垫脚石,有助于进一步提高班级的平均分。 2增强学生的数感 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对数字的敏感能力。比如,在化简实数时, 就极大地运用了数感,无形中提高了做题的速度。其次,数感的培养,有利于学生对自己所作题目的感性检验,增加学生做题的正确率,有

3、助于提高学生的审题能力,做到选择题“快,准,好“。 3.培养学生的初步的逻辑推理和抽象思考等基本的数学能力 这次之所以平移和旋转的题目得分率不高,就是因为学生缺乏空间 想象能力,而这一能力对学习数学是十分重要的,对今后高中学好空间几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另外,数学就是一门逻辑性极强的科学,应着力培养学生的数学逻辑性,有助于学生做好证明题和大体步骤的完整解答。 另外,要加强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使在有限的答题纸上写最简略的答题过程,使人一目了然。 4变教学方式,采取由生活到数学再到生活的启发教学方式 这是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提高学生克服困难的信念的一个途 径。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数学,有收获地学

4、习数学,肯学数学,爱学数学,研究数学逐步发展。这样,就会减少学生畏惧数学的心理,敢于克服考试难题,敢于挑战数学难题,积极面对生活。现在的数学考试,考的不仅是能力,更是一种能力,也是一种生活。在教学过程中注意教学方式的改变,用教学方式的转变引导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让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成为学生学习的主要方式,努力提高学生综合运用数学知识的能力,努力让数学和生活统一起来。 5.加强作业的严格要求极平常练习的时间控制 三、教学过程设计本节课设计了七个教学环节:第一环节:创设情境;第二环节:活动探究;第三环节:例题讲解;第四环节:展示应用 评价自我;第五环节:链接知识 归纳小结;第六环节:布置作

5、业;第七环节:导入下节课内容。第一环节: 创设情境活动内容:1.引入问题,出现课题:请你判断: 小明跟着妈妈乘观光电梯上楼,一会儿,小明兴奋地大叫起来:“妈妈!妈妈!你看我长高了!我比对面的大楼还要高!”小明说的对吗?为什么? 2.接触平移现象:教师通过多媒体展示(展示画面)现实生活中平移的具体实例:(1)箱子在传送带上移动的过程。(2)手扶电梯上人的移动的过程。学生观察多媒体展示的图片。 教师提问: 你能发现传送带上的箱子、手扶电梯上的人在平移前后什么没有改变,什么发生了改变吗? 在传送带上,如果箱子的某一按键向前移动了80cm,那么电视机的其它部位(如屏幕左上角的图标)向什么方向移动?移动

6、了多少距离? 如果把移动前后的同一箱子看成长方体(多媒体演示书上的图3-2),那么四边形与四边形的形状、大小是否相同?学生自由发言,各抒己见。平移前后两个图形的形状和大小没有改变,位置发生了改变。活动目的:数学来源于实际生活,使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通过小明感受的现象引入“平移”,使学生初步感受平移现象;接着利用课本上的两个实例,进一步感受平移的实质,渗透平移的三要素,即“基本图形、方向、距离”。效果:通过实例学生对“平移”有了初步的认识,为下一步的学习打下了基础。但学生的语言并不规范,有待在后面的学习中教师逐步引导,在这里可以让学生各抒己见,用自己所学的知识合情推理自己的结论,养成一个

7、好的数学思维习惯。第二环节:活动探究活动一:探求平移的定义内容:根据上述分析,你能说明什么样的图形运动称为平移?教师引导学生从语句的主谓分析来看待以上几个句子,让学生自己总结平移的概念:(主语状语谓语)“一个物体沿着某个方向移动一定的距离”在学生发现和归纳的基础上板书:平移定义:在平面内,将一个图形沿某个方向移动一定的距离,这样的图形运动称为平移。平移不改变图形的形状和大小。注意:平移三要素: 几何图形运动方向运动距离活动二:探究平移的性质内容:用多媒体演示图形的平移过程,让学生通过对图形平移现象的观察,探索其中的性质。同学们通过刚才的观察,总结出一个结论,即:“图形的位置改变了,但形状和大小

8、没有改变”。现在我们一起来探索:平移前后对应点、对应线段以及对应角之间在做怎样的变化。教师提出问题:想一想:(课件演示图3-2)(1)在上图中,线段AE,BF,CG,DH有怎样的位置关系?(2)图中每对对应线段之间有怎样的位置关系?(3)图中有哪些相等的线段、相等的角?学生分成四人一组,共同探讨平移的性质。讨论分析:变换前后对应点的连线平行且相等:平移变换是图形的每一个点的变换,一个图形沿某个方向移动一定距离,那么每一个点也沿着这个放向移动一定距离,所以对应点的连线平行且相等。变换前后的图形全等:平移变换是由一个图形沿着某个方向移动一定距离,所以平移前后的图形是全等的。变换前后对应角相等。变换

9、前后对应线段平行且相等。学生归纳总结,教师板书平移的性质:经过平移,对应点所连的线段平行且相等,对应线段平行且相等,对应角相等。活动目的:第一个活动由学生自己谈谈生活中的平移现象,总结出几句话语,进行比较,辅以语文的语句分析,很快就得到了平移的概念,这样使学生有成就感,并有继续探索的精神。第二个活动探索平移的性质,对学生有点难度,通过设置问题的回答,使学生直接观察得出性质。 效果:操作性强又富有挑战性的数学活动,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对平移的基本内涵和基本性质这两个重点,学生掌握得比较好。但是,在开发学生利用已有知识,主动进行新知探究方面还不理想。第三环节:例题讲解活动内容:例1 (课件演示)

10、如图所示,ABE沿射线XY的方向平移一定距离后成为CDF。找出图中存在的平行且相等的三条线段和一组全等三角形。学生观察、思考、相互讨论,然后叫学生回答。活动目的:加深平移的定义和性质的理解和应用。注意事项:教师要关注全体学生,尤其是基础较弱的学生。例2、第四环节:展示应用 评价自我活动内容:练习:1. 如图所示,DEF是ABC经过平移得到的,ABC33O,求DEF的度数。2.下列B组中的图形能否由A组中的图形经过平移后得到?3. 观察下面两幅图案,并回答下列问题:a.这个图有什么特点?b.它可以通过什么“基本图案”经过怎样的平移而形成?c.在平移的过程中“基本图案”的大小、形状、位置是否发生了

11、变化? 4.如下图所示的正方体中,可以由线段AA1平移而得到的线段有哪些? 5. 将上图中的小船向左平移四格.活动目的:进一步认识平移,理解平移的基本内涵,理解平移前后两个图形对应点连线平行且相等、对应线段和对应角分别相等的性质。效果:通过练习评价学生的本节课知识的掌握情况。第五环节:链接知识 归纳小结活动内容:组织学生小结这节课所学的内容,并作适当的补充。活动目的:完善知识,明确重点知识,第六环节:布置作业(略)。第七环节:导入下面课活动内容:想知道这些图片是如何画出来的吗?活动目的:最后提出一个挑战性的问题,虽不能解决,让学生更加急迫地要充实新知识解决未解决的问题,从而使自己获得更大的成功,以成良性循环的学习模式。四、教学设计反思1.注意学生活动的指导教师应对小组讨论给予适当的指导,包括知识的启发引导、学生交流合作中注意的问题及对困难学生的帮助等,使小组合作学习更具实效性。在小组讨论之前,应该留给学生充分的独立思考的时间,不要让一些思维活跃的学生的回答代替了其他学生的思考,掩盖了其他学生的疑问。2.给学生空间最后提出的一个挑战性问题,虽不能解决,让学生更加急迫地要充实新知识解决未解决的问题,从而使自己获得更大的成功,以成良性循环的学习模式。8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施工/环境 > 农业报告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