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设计论文基于光纤光栅技术的跳频光码分多址通信系统分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毕业设计论文基于光纤光栅技术的跳频光码分多址通信系统分析.doc(8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输入章及标题)毕业设计(论文) 基于光纤光栅技术的跳频光码 分多址通信系统分析 学 院 年级专业 2003级电子信息工程学生姓名 指导教师 专业负责人 答辩日期 2007年6月24日 III毕业设计(论文)任务书学院:里仁学院 系级教学单位:电子工程系 学号学生姓名专 业班 级电子信息工程1班课题题 目基于光纤光栅技术的跳频光码分多址通信系统分析来 源自选主要内容内容:掌握光码分复用和光纤光栅技术原理;掌握基于光纤光栅技术的跳频光码分多址通信系统,并对系统性能进行分析讨论,理解技术应用的思想。目标:使学生掌握码分复用技术中的编解码技术;培养学生理论应用和研究能力基本要求1 学会搜集整理资料2
2、 掌握网络协议设计原理3 能够应用数学、软件工具进行模拟分析4 论文书写规范参考资料OCDMA系统地址码理论现代光纤通信技术光纤光栅原理及应用周 次14周58周912周1316周1718周应完成的内容查阅文献资料、掌握软件使用。建立模型、设计考察方法考察分析编制设计文 件。使用说明完成论文指导教师:王玉宝系级教单位审批: 摘要摘 要光码分多址(OCDMA)技术是未来高速全光通信网络的备选方案之一, 有着其独特的优势它可以更加有效的利用光纤所能提供的巨大带宽,不需要全网的时钟同步,可以实现灵活的用户接入,并且使灵活的光交换成为可能,它的突出特点就是给用户分配特定的地址码从而使多用户共享同一信道.
3、目前正处于发展的初期阶段.在未来网络的全光化中,OCDMA技术将扮演重要角色. 本文着重研究光码分多址系统中编解码技术,光纤光栅原理技术,DS/FH编解码技术等关键技术。论文详细介绍了光码分多址的发展现状及其面临的问题。光码分多址技术(OCDMA)是一种极具发展潜力的扩容技术,特别是在光纤光栅技术逐渐完善的条件下,光码分多址技术势必成为未来光通信系统中重要的工具。本文首先对OCDMA系统原理进行了分析和研究;其次对光纤光栅技术的光学特性,滤波特性等原理进行了介绍;最后结合光纤光栅的跳频技术分析OCDMA系统。关键词 光纤光栅;光码分多址;光编解码技术;跳频; FH-OCDMA系统77Abstr
4、actOptical code-division multiple access (OCDMA) is one of the possible resolution for future all optical communication networks. In OCDMA system more users can be accessed into networks, and the communication between them does not require for the synchronization. Moreover, OCDM can provide flexible
5、 switch among different code channels, which is very difficult in WDM.Its noted characteristics lie in that each user is assigned a unique signature code to make all user share the same channel. At present, it is still at the first stage of development. It will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process
6、of releasing all optical networks. This thesis is focused on some key technologies in OCDMA system, including the optical encoding/decoding technologies in OCDMA system, fiber grating technologies, FH systems, and so on.This thesis exactly introduces the condition of OCDMA system and analyzes the pr
7、oblems in OCDMA system. Optical CDMA technology is one of the technologies to increase communication capacity with a big potential,especially when the FBG technology is more and more mature .OCDMA technology will be an important tool in optical communication.Keywords FBG; OCDMA; Optical encoding/dec
8、oding technology; frequency-hoping; FH-OCDMA目录目 录摘 要IAbstractII第1章 绪论11.1 课题背景11.2 光通信发展的历史回顾11.3 光通信复用技术的比较31.4 OCDMA技术的发展过程和研究现状51.5 OCDMA实用化面临的问题61.5.1 编解码方案和技术的问题61.5.2 多址干扰问题61.5.3 与现有复用技术的共存和融合问题71.5.4 在光纤中传输的色散问题71.6 本文将要研究的问题7第2章 OCDMA的分类、系统模型及关键技术92.1 OCDMA的基本技术原理92.2 OCDMA的分类122.3 OCDMA的系统
9、方案分类142.3.1 时域编码系统152.3.2 频域编码系统162.3.3 跳频系统172.4 OCDMA中的关键技术202.4.1 伪随机地址码序列的设计202.4.2 光编解码器的设计212.4.3 多用户干扰的消除222.4.4 光码分复用网络结构和通信协议232.5 小结23第3章 光纤光栅技术原理253.1 引言253.2 光纤光栅的特性253.2.1 光纤光栅的光敏性253.2.2 光纤光栅的光学特性(滤波特性):263.3 光纤光栅的写入技术273.3.1 光纤光栅写入的基本原理:273.3.2 光纤光栅内部的写入结构283.4 光纤光栅的应用283.5 小结29第4章 跳频
10、光码分多址系统314.1 引言314.2 DS-OCDMA系统314.2.1 DS-OCDMA编解码原理314.2.2 DS-OCDMA系统存在的问题324.3 光正交码理论334.3.1 强码片异步干扰模式364.3.2 弱码片异步干扰模式364.3.3 码片同步干扰364.4 跳频系统384.4.1 编码系统384.4.2 码分多址系统模型394.4.3 跳频码分多址及其编码404.4.4 信号干扰比率和误码率414.5 性能分析424.5.1 光跳频码分多址(FH-OCDMA)和非耦合直接序列码分多址(DS-CDMA)424.5.2 误码率434.6 小结44结 论45参考文献46附录1
11、48附录251附录355致谢72第1章绪论第1章 绪论1.1 课题背景通信技术的发展使人类社会进入了信息时代。整个世界通过光纤干线网络连成了一个整体,地球的空间已经越来越小,“地球村”就是通信技术发展的最好体现。社会的信息化使得人们对信息量的需求不断增长,各种各样的新型宽带信息业务大量涌现,如视频点播、视频电话、高清晰度图像传输和视频远程会议等多媒体信息服务,需要人们更好的充分利用现有光纤通信系统的巨大传输容量。为了进一步提高光线庞大的潜在带宽资源的利用率,满足不断增长的电信和Internet业务的需求,各种各样的光复用技术被引入到光通信中,如波分复用(WDM)、频分复用(FDM)、时分复用(
12、OTDM)、码分复用(OCDM)等。WDM已经成功地从实验室走向商用化,已被广泛应用于世界各国地干线传输和城域网扩容。但是WDM实现扩容是受限的,可用波长数直接受到可用的传输信道窗口大小和最小信道间隔的限制。光时分复用(OTDM)技术在某种程度上避免了WDM系统存在的一些限制。但这种技术要求严格的色散管理和时钟同步,并且相关器件价格比较高,系统也相对复杂,这些因素限制了OTDM的发展。为了进一步扩大系统容量,结合光纤的巨大带宽和光信息处理技术产生了光码分复用技术。目前,随着光纤光栅技术的发展,OCDMA技术无论在学术上还是在实用化上都进展顺利,理论研究成果和试验报道系统屡见不鲜。1.2 光通信
13、发展的历史回顾光通信是以光波作为载体来传递信息的一种通信方式。光通信的历史可以追溯到3000年前的烽火台。但现代的光通信则是在上世纪七十年代开始的。实现现代光通信的关键是两个:光源和传输媒质。1960年第一台红宝石激光器研制成。1962年半导体激光器出现,并于1970年实现了室温下连续工作.半导体激光器克服了气体、固体激光器体积大、效率低的缺点,为实用化的通信光源奠定了基础,解决了光通信的光源问题。1970年,美国康宁公司首先拉制出了世界上第一条损耗为20dB/km的石英光纤,解决了光通信的传输媒质问题。光源和传输媒质解决以后,光通信进入了实用化阶段,发展突飞猛进。30几年来,现代光通信已经历
14、过三代的更替,性能得到了极大提高。第一代光通信(七十年代中期到八十年代中期)所用光源为0.85um AlGaAs半导体激光器,传输光纤为多模光纤,光电检测器为硅PIN或APD二极管,典型损耗2dB/km,无中继传输距离约为1Okm。其标志是1976年美国亚特兰大进行的第一个实用光纤通信系统现场实验,该系统传输速率44.7M b/s,传输了约1Okm。第二代光通信(八十年代中期到九十年代中期)开始采用当时刚刚研制成功的1.3um InGaAsP半导体激光器,光电探测器为锗材料的光电二极管。初期传输光纤为多模光纤,后来开始采用单模光纤。因为在该波段石英光纤具有较低的损耗和最低的色散,所以无中继传输
15、距离更长,传输速率得到提高。典型损耗0.5dB/km,无中继传输距离约50-100km,传输速率几百Mb/s。第三代光纤通信(九十年代中期以后)开始使用损耗更低的1.55um窗口,传输光纤普遍采用单模光纤。该波段商用单模光纤的损耗只有约0.2d B/km,己接近该波段光纤损耗的理论极限,传输速率可达2.5- 10Gb/s,无中继传输距离可达100-150km。光通信能够以如此惊人的速度发展,这与其自身所具有的一系列优点是分不开的:(1)容量大 单模光纤可咨利用的带宽高达25THz。这意味着,如果充分加以开发利用,可以用一根光纤在1s左右的时间内将人类有史以来的所有文字资料传输一遍。但目前光网络
16、中的复用方式(时分复用和波分复用)还没有完全充分利用光纤带宽。(2)损耗低 同轴电缆的传输损耗一般为每百米几dB到十几dB。电缆通信系统的中继距离仅一两公里。而商品光纤在1550nm窗口的损耗只有0.2dB/km,无中继距离可达几十至上百公里。(3)易集成 18管同轴电缆每米的重量高达llkg,100芯铅皮对称电缆每来的重量也有2.9kg,而同等容量的光缆每米只有90g重。此外,光纤具有很好的可绕性,可架空、直埋或者置入管道,陆、海、空等环境下均可使用。(4)性能好 光纤材料是电绝缘的,具有很好的抗电磁干扰能力。光信号在纤芯中传播,芯外很快衰减,因而具有很好的保密性,日前还没有在不破坏光纤正常
17、传输的情况下的有效窃听手段:光纤的主要成分Si02是自然界中蕴藏最为丰富的材料。这不仅可以节约大量金属,而且成本低。正因为这些优点,现代光通信成为目前人类发明的最为理想的有线通讯方式。经过短短几十年的发展,它己经无可争议地成为信息有线传输领域的骨干。为未来信息高速公路和综合业务数字网(ISDN)的实现提供了重要的基础。未来光通信的发展方向是全光网,即在光通信网络中实现圣光交换和存储。目前的光网络由于使用较多的电子器件存在电子瓶颈,要实现全光网还有一段很长的距离。由文献3,7可知。1.3 光通信复用技术的比较全光网按复用方式,它主要有三种类型:波分复用全光网络(WDM),光时分复用全光网络(OT
18、DM),光码分复用全光网络(OCDM).在波分复用(WDM)光纤通信系统中,一根光纤同时传输具有不同波长的几个甚至几十个光载波,每个光载波以电子速率携带信息,在接收端,采用频率选择器件,如光栅或带通滤波器对多个复用信道进行解复用。该技术的最大优点是可以充分利用光纤的巨大带宽资源,使系统具有非常大的通讯容量,有效地提高了设备和光纤系统的利用率。缺点是对器件的要求较高,需要快速可调的激光器和滤波器,并且要求激光器和滤波器具有非常大的可调范围和较高的灵敏度,实现难度很大,造价昂贵。另外,在WDM系统中,由于多个波长的同时存在,受光纤非线性特别是四波混频(FWM)的影响比较大,使系统的用户数受到了一定
19、的限制。光时分复用技术是指在光纤通讯系统中,为了克服高速电子器件和半导体激光器直接调制能力的限制所采用的一种复用方式。它通过把时间划分为不同的时隙,每一个时隙传输一路信号做法,来达到复用扩容的目的。它的技术难点在于:超短光脉冲的产生和调制、网同步和光定时提取等。OCDMA ,即光码分多址,是应用在光域内的一种扩频技术。在光码分多址系统中,每一个用户预先被分配一个特定的地址码。在发送端,特定的光编码器产生某一目的端的地址码,将数据信息与此地址码调制在光载波之上发送出去,不同用户的数据都在光纤媒质中传输,接受端用特定的光解码器解出属于自己的信息,而携带其他用户信息的光信号,就像噪声一样被过滤掉。它
20、的特点在于:(1)通过直接的光编/解码实现光信道的复用和光信号的交换,使数据的传输速率可达“Tb/s”的量级。(2)对于数百个用户以下的中、小规模网络,可采用异步OCDMA技术,此时用户之间是异步的,无需全网同步,可实现灵活地组网方式,用户可随时访问网络 ,无需预约等待和排队缓冲,业务时延非常小;对于用户容量非常大的网络 ,可采用同步OCDMA技术,虽然也需要网络同步和访问预约,但因是直接采用光信号处理,也可实现超高速数据传输。(3)增加用户数,使业务质量下降和网络阻塞的效应比TDM和WDM系统有所改善。(4)由于CDMA技术经过扩频处理,故抗干扰性能好,可和同频带的窄带共存,而不影响其正常工
21、作。(5)对光源性能的稳定性、谱线宽度等要求比WDM大大降低,如用LED替代LD降低成本,而且由于OCDMA系统中谱资源利用率高,还可与WDM结合进一步增加系统的容量 。OCDMA网络可采用价格便宜、技术上成熟的G.652光纤或G.653光纤 。 光码分多址技术集传输与交换于一体,无需复杂的路由控制和网络管理,对各种不同类型的信息是透明的、开放的,无需全网同步,用户可实时地以异步方式接入、传输和交换,尤其它所具有的低时延、低抖动、高带宽等显著优点,非常适合于实时话音和视频等多媒体信息的接入和交换。所以光码分多址技术在未来全光网,尤其是高速接入网和宽带局域网中,有着良好的应用前景,对该方面的诸多
22、问题进行研究也具有重要而迫切的现实意义。下图为三种不同复用方式对信道带宽的利用:图1-1 WDM, OTDM和OCDMA 对信道带宽的不同分割方式1.4 OCDMA技术的发展过程和研究现状从前面的三种全光网的复用技术的比较可以看出,光码分多址技术与其它两种技术相比,更适合在全光网中使用,因此它引起了人们广泛的注意。光码分多址接入OCDMA技术,从提出发展至今己有二十多年,其发展历程和目前状况如下: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初OCDMA技术被提出,八十年代中期由于光学信息处理技术的快速发展,光纤延迟线编解码方案引起了广泛关注,这时的研究主要是针对直接序列扩频DS-OCDMA系统方案。1989年,Saleh
23、i等人发表了对OCDMA技术发展具有开创性的文章,提出了光正交码的定义和构造算法,很大程度上解决了光地址码的问题。1992年,Eugene Park等提出了时分/空分OCDMA系统。1994年,Ta ncevski提出了多波长OCDMA系统方案。1998年,LamC.F提出了基于光谱强度和平衡接收的伪双极性编码的实验系统,同年Commercial技术公司宣布推出CodeStream OCDMA系统,该系统可传送128路OC-12信号。1999年,Habib Fathallah提出了基于光纤光栅的光快跳频OCDMA系统方案。2000年7月日本邮政省通信综合研究所宣布成功地进行了采用新型光纤多重通
24、信方式的世界最长距离的数据传输试验,这种新型传输方式被称为光符号分割多重通信OCDM。美国CTC公司利用其专利技术开发了一个商用系统系统容120Gbits/s。NASA的研究所也完成了实验性系统的研制并正将其实用化。2001年,加拿大APN公司在NFOEC上正式宣布把APN-1008投入市场,APN-1008是该公司的第一套采用OCDMA技术的产品,该产品可以和现有的SONET和DWDM网络相兼容。目前,人们除对编解码方案和技术研究外,还把对OCDMA的研究扩一展到多比特率的实验方案和OCDMA协议结构上。国内对OCDMA技术的研究机构很多,北京大学、北京邮电大学、浙江大学、上海交通大学、深圳
25、大学、成都电子科技大学等高校和研究所都在从事相关理论和实验系统方面的研究。1.5 OCDMA实用化面临的问题尽管光码分多址是全光网理想的复用技术,但是目前对其的研究还仅仅停留在理论和原理性实验阶段,它要实用化还面临很多问题。1.5.1 编解码方案和技术的问题OCDMA技术与电CDMA技术的原理是一样的。电CDMA技术已经是非常成熟,被看成为第三代移动通信的主流技术,但是OCDMA技术却很不成熟,目前仅还在理论探索和原理性实验阶段,离实用化还有一段很长的距离,这里面有很多原因。首先,由于迄今为止的光通信系统主要对于光信号的强度进行调制和检测,这决定了光信号不可能象电信号那样具有负值,与电CDMA
26、系统相比,这种光领域码的单极性决定了光CDMA系统对于码系的要求远比电领域更苛刻,也就是说,电领域的成熟、优良的码系必须经过修正后才能在光领域得到应用。其次,由于我们希望在光领域的CDMA系统中获得比电领域中CDMA系统更大的优势,如带宽更高、可随时上下路而不必事先请求、可支持的同时用户数量更多、在网络上可以同时话音、数据、视频传输。所以,OCDMA的编/解码理论与实现方法是与电CDMA有区别的,从OCDMA提出到目前为止一直是该领域的研究热点。如何实现大容量、低误码的编解码是OCDMA实用化需要解决的问题。目前提出了很多种OCDMA的编解码技术,典型的有光纤延迟线、波导阵列、光纤光栅编解码方
27、案。各种方案各有其优缺点.对于OCDMA编解码技术,它的要求是简单、易集率、可寻址、制作容易。光纤光栅OCDMA编解码器很好地符合了这些特点。另外,找到适应多媒体要求的多速率的OCDMA系统地址码也是OCDMA的一个难点。1.5.2 多址干扰问题OCDMA系统中最大的干扰是来自其他用户的干扰-多址干扰。对多址干扰的消除提出了种种技术,主要有光硬限幅器、多用户检测,但这些技术仅停留在理论分析阶段,要做成实际的器件,还是一个很难的问题。1.5.3 与现有复用技术的共存和融合问题尽管OCDMA与其它两种复用技术有很多优点,但它的成熟度远不如其它两种复用技术。现有的光网络中使用的复用技术就是成熟的波分
28、复用和时分复用技术,如何从现有的复用技术过渡到OCDMA复用技术,也是一个技术和理论难题。1.5.4 在光纤中传输的色散问题由于OCDMA系统是利用光纤媒质,因此不可避免产生色散问题。OCDMA实用化必须有良好的色散补偿技术。1.6 本文将要研究的问题尽管从OCDMA概念的提出到现在,无论在其理论研究还是初步应用都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但是它作为一项新技术,需要研究的问题还很多.本论文着重分析跳频码分多址问题跳频码分多址系统是目前OCDMA领域一个研究的热点,特别是光纤光栅的应用为跳频码分多址技术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动力,在本文中,我们将讨论光纤光栅和OCDMA等方面的技术原理,在此基础上分析跳频码字
29、的设计问题,并对系统的性能做出分析。第2章OCDMA的分类、系统模型及关键技术第2章 OCDMA的分类、系统模型及关键技术2.1 OCDMA的基本技术原理OCDMA技术在原理上与电码分复用技术相似。大致的过程是首先给每个用户分配一个地址码,用来标记这个用户的身份。不同的用户有不同的地址码,并且它们互相正交或准正交。在发射端,要传输的数据信号首先经过适当的调制方式,转换成相应的光域上的信号,然后再经过一个编码器进行扩频处理,标记上这个用户的地址信息,成为伪随机信号。编码器是在光域上进行工作的,它是OCDMA技术中的核心内容之一。扩频信号(伪随机信号)通过光纤网络到达接收端之后,通过解码器进行解码
30、(它是编码的逆过程)处理,恢复出期望的光信号,再经过光电转换设备,得到电域上的数据信号(图2-1).图2-1 光码分多址系统框图从OCDMA的概念出现以来,专家学者们提出了各种各样的系统方案,包括相干的和非相干的系统,同步的和异步的系统以及时域编码和频域编码系统等等。但是,比较起来,非相干的时域编码(也称为单极性时域编码)系统方案最为直观,它采用强度调制和功率检测.光信号只能在非负值域(0,1)内取值,没有利用到相位信息,这与无线领域扩频通信中地址码可以采用双极性码字(+1,-1)是有本质区别的。在无线CDMA中得到广泛应用的扩频码,如Gold序列,m序列等,虽然在(+1,-1)内具有良好的自
31、相关、互相关特性,但在(0,1)域内并不能保持这一特点,所以就不能应用于这种系统。因此设计出合适的扩频码和相应的调制、解调器就成为OCDMA的关键技术之一。在OCDMA技术中习惯将扩频调制器和解调器称为编码器(Encoder)和解码器(Decoder).光正交码 (Optical Orthogonal Code OOC)是一组取值于(0,1)域并且具有良好的自、互相关特性的准正交序列。它具有尖锐的自相关峰值、较低的自相关旁瓣和互相关值。光正交码尖锐的自相关峰值使有用信号的检测更为方便,提高了抑制其它干扰信号的能力。较低的自相关旁瓣值使系统可以按异步方式进行工作,所有的用户可以随时接入网络,发送
32、数据信息而不必进行同步,这样就简化了网络的结构和设备,降低了网络的造价。较低的互相关值使用户尽可能地降低对其它用户的干扰。这三点是设计码字时所要考虑的基本要素。图2-2是两个正交码的例子,其中码长为32,码重(码重为其中“1”的个数)为4,为码字的时间宽度,为码片Chip时间宽度。由文献1,16可知。图2-2 两个光正交码的例子(码长为32,码重为4)图2-3(a)中表示图2-2中第一个光正交码的自相关曲线,(b)表示图2-2中两个光正交码的互相关曲线。从图2-3中可以看出,本例中自相关旁瓣值和互相关值都不超过11%。采用这样的码字的系统多址干扰比较小。另外,在图2-3中,自相关峰和互相关峰都
33、呈三角形,原因是在作自相关和互相关运算时,把码片视为理想的矩形脉冲。由文献2,3,16可知,图2-4是采用光纤延迟线作为编解码器的单极性扩时OCDMA系统。此系统采用光正交码作为地址码。在发射端,当数据是“0”时,光源不发光,编码器也没有任何输出:当发送数据“1”时,光源发射一个短脉冲,进入编码器后,根据码重的大小被分成若干个小脉图 2-3 (a)自相关曲线(b)互相关曲线图2-4 采用光纤延迟线作为编解码器的OCDMA系统冲,每个小脉冲经历长短不同的光纤延时线,每个小脉冲所经历时延的大小完全由地址码决定。编码器的输出是一个小脉冲串,这就是所谓的直接扩时信号。直接扩时信号通过光纤网络(在图2-
34、4中为星型网络)到达接收端。在接收端,解码器对该扩时信号进行解扩处理后,输入到判决设备进行判决。在期望用户发“1”的情况下,如果解码器与编码器完全匹配,那么输出一个尖锐的自相关峰值,判决器判定为“1”否则输出一系列低功率的伪随机噪声信号,判决器判定为“0”。这样,所传输的信息比特就被恢复出来了。通常,判决器的阐值需要精心设置,它会明显地影响系统的性能。当然,由于其它用户的信号对期望用户的信号有干扰作用以及接收机中的散弹噪声和热噪声的作用,不可避免地会出现错误判决现象。以上就是单极性时域编码光码分多址系统的简要原理介绍。实际的系统可能会比上述的系统更为复杂。为了使系统更好的工作,往往会多一些必要
35、的设备,比如为了抑制多址干扰而采用的双限幅器方案等。2.2 OCDMA的分类按照不同的标准,OCDMA可划分为不同的类型。根据实现方式的不同,OCDMA可分为相干OCDMA和非相OCDMA。在相干的OCDMA系统中,不同发送端所发送的脉冲信号到达同一接受端的时间延迟之差远大于脉冲的相干时间,这样在接受端形成期望接受信号的相干叠加与不期望信号的非相干叠加,并通过使用平衡接收的方法将后者予以消除,从而大大地减少了多用户干扰。这种OCDMA系统可以采用双极性码,可以采用电CDMA系统的成熟码字,但是相干系统结构复杂,对光源要求高,检测困难,实现难度很大。因此现在实用化的系统都是非相干OCDMA系统。
36、这种系统通常采用单极性码。由于它不能直接采用电CDMA中的双极性码,因此需重新构造地址码。目前有多种地址码,如光正交码、素数码等,但总体来说,单极性码的互相关性能不如双极性码,容量不如双极性码,但非相千系统对器件的要求比相干系统要低。根据地址码所在的空间,OCDMA可分为时域OCDMA,频域OCDMA、空域OCDMA。时域OCDMA就是指地址编码在时域进行,图2-5画出了用户信息在时域编码的全过程。一个用户信息比特,经编码变成几个光脉冲,这几个光脉冲在时间轴的位置是由地址码确定的。假设其地址码码长为L,则经时域编码后,系统的工作传输速率为数据速率的L倍。频域OCDMA的编码则在波长上进行。图2
37、-6画出其编码的全过程。一个用户信息比特,编码后的光脉冲时域形状不变,但只有某些波长按地址码决定的规律组合后发送出去,其他波长不发送出去。系统的工作速率没有增加,与原来的信息比特速率一样。空域OCDMA的编码则在空域进行,它对众多的空间光束进行编解码。图2-7画出一个空域频谱编解码的OCDMA示意图。由文献16,3,4可知。图2-5 OCDMA时域编码图2-6 OCDMA频域编码图2-7 空域频谱幅度编码这个编码器由一对共焦透镜组成、一对衍射光栅和掩模板(地址码)组成。一对衍射光栅分别放在两个透镜的焦平面上,第一个光栅将入射光信号在空间进行频谱展宽,一个空间幅度掩模放在两个透镜的共焦面上对光信
38、号进行频谱编码,不同的空间掩模即代表不同的用户,编码后的信号通过第二个光栅重新合并成单光束。按编码后的维度分,可以分为一维OCDMA、二维OCDMA、三维OCDMA。一维OCDMA只是取时域编码、频域编码、空域编码三种中的二种,二维OCDMA则是其中的两种,三维则是在二维的基础上再加上偏振等进行的编码。二维OCDMA是现在研究的热点。图2-8画出了一个二维OCDMA的编码过程。用户信息编码后不仅在时域上的位置由地址码决定,而且频域上波长的选取的位置也有地址码决定,这是一个典型的时域/频域编码的二维OCDMA。图2-8 OCDMA编码2.3 OCDMA的系统方案分类自从1989年Jawad. A
39、.salehi发表了关于正交码的开创性的工作之后,许多对这一领域感兴趣的学者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研究和探索,先后提出了许多种OCDMA系统方案,其中有的已经进行了实验验证,并且表现出优良的性能。在这些方案中,有相干和非相干之分,有同步和异步之分,还有时域编码和频域编码之分等等。实际上,一个系统方案可能会同时属于上述几个不同的范畴。不过由于可以实现灵活的异步接入时OCDMA系统的重要优点之一,所以对同步OCDMA系统的研究就相对比较少,但同步OCDMA系统的在相同的前提条件下,可以承载更多的用户。下面就对OCDMA系统的分类作一介绍。2.3.1 时域编码系统时域编码OCDMA一般分为相干和非相干系
40、统。相干系统利用到了光信号的相位信息。因为相干系统首先对光源的要求比较高,通常是锁模激光器(MLLD)。光纤的色散和非线性效应如何影响携带相位信息的光信号,即光域上的CDMA信号如何受到传输介质的影响并且如何去补偿矫正等问题还没有得到真正解决。另外相干系统还需要进行偏振控制,这些因素都大大增加了实现的难度。实际上,最重要的问题目前集中在编解码器上。对于相干系统来说,可以采用移相键控(PSK)调制方式,在二进制的情况下,有两种相位状态(0和)。这种系统方案,尽管从理论上来讲具有许多潜在的优越性能,但是实现起来难度很大。由文献4可知。相干系统的框图为图2-9所示:图2-9 相干OCDMA系统原理图
41、在扩时编码方案里,除了相干系统,还有非相干系统。它是目前研究最多的一种OCDMA系统方案,其特点在于采用强度调制的功率检测,优点是易于实现,不足之处是多址干扰比较严重,必须要采用特殊的干扰抑制措施才能保证系统正常工作。该系统通常采用光正交码(OOC)素数码(Prime Code)以及改进素数码(Modified Prime Code)作为地址码。该类码字统称为单极性非相干码,其码重(Code Weight)是码字“1”的个数。码重与码长相比,一般都比较小。这样设计的目的是为了减小其它用户对期望用户的干扰,提高系统的性能。但是这无疑使码字的数目减小,系统不能同时承载更多的用户。另外一方面,也不能
42、把码长取得太大,因为对于一个传输数据速率一定的系统来说,增大码长就意味着减小码片的时间宽度。毫无疑问,这将在光纤中引起严重的色散和非线性效应。表2-1给出了双极性码和单极性码的一些基本性质。在表2-1中K为码重,F代表码长。表2-1 双极性码和单极性码的性质对比双极性码单极性码调制方式BPSKOOK码片的幅度10或1码片的相位0或不考虑自相关峰值K自相关旁瓣或互相关值112.3.2 频域编码系统我们前面已经提到,在时域编码OCDMA系统中,当系统需要容纳更多的用户或者提高单路传输速率时,就必须减少码片的宽度,这会在光纤中引起很大的色散和非线性效应。在众多的OCDMA系统方案中除了时域编码系统,
43、还有频域编码系统。在频域编码编码系统中,可以进行变比特率传输,这使得它可以适应于不同的业务需要。频域编码系统可以分为两大类:非相干系统和相干系统。非相干系统可以采用廉价的非相干光源(如LED和EDFA的ASE噪声),这是一个很大的优势。图2-10干频域编码OCDMA系统的示意图:在这个系统里,采用LED作为光源,编(解)码器由两个衍射光栅两个透镜和一块掩模板(Amplitude Mask)组成。它们按照图2-10其中两个透镜应处于同一光轴上,并且需要共焦点。由LED发出的非相干光经过数据信号调制后,先射到第一个镜子上,然后经过衍射光栅把光谱分解开,再经过第一个透镜后到达掩模板。掩模板示意图中的
44、黑色部分表示光不能通过,透明部分则表示光可以通过。黑色部分和透明部分的顺序不同则代表不同的地址码。掩模板可以由液晶显示技术来实现,并且由电极来控制其上不同的部分是否能够透光,从而使掩模板或者说编(解)码器达到可调谐的目的。通过掩模板的光再经过第二个透镜和衍射光栅后,重新合并成一个时域上的光脉冲信号。这个光脉冲信号就携带有地址码信息,和编码前相比,缺失了某些频率分量。它通过光纤网络到达接收端时,将会遇到一个和编码器结构相同的解码器,如果码字相同,就会恢复出数据信息,图2-10 非相干频域编码OCDMA系统和编码前相比,缺失了某些频率分量。它通过光纤网络到达接收端时,将会遇到一个和编码器结构相同的
45、解码器,如果码字相同,就会恢复出数据,否则,输出低强度的噪声信号。在接收端。为了提高系统信噪比,可以使用差动接收方式(图2-10)。图2-10中表示其中的掩模板与中的掩模板呈互补关系。在这种系统中,可以使用m序列哈德玛(Hadamard)序列作为地址码。 尽管上述的系统方案有很大的优越性,但是它的编解码器实现起来有很大的困难,至少从目前来看还不是很实用。还有一种非相干频域编码的系统,有时也称作周期性频域编码系统,采用非相干宽带光源。它的编解码器采用可连续调谐的法布里珀罗腔或马克泽德干涉仪。不同的码分信道对应于不同的自由谱域(FSR)。系统所能容纳的用户数与法布里珀罗腔的自由谱域和精细度(Fit
46、ness)有关。当FSR一定时,精细度越大,系统所能容纳的用户就越多。2.3.3 跳频系统在时域编码系统中,提高码速率就意味着减小码片的时间宽度。为了克服这个困难,可以把频域看作另外一“维”,同时在时域和频域上进行编码,这就是二维码,通常也称作跳频码。采用跳频码进行工作的系统称为跳频光码分多址系统(FH-OCDMA)。目前最常见的跳频系统的编码器是多波长光纤光栅(FBG)。多波长光纤光栅就是利用光栅写入技术(如掩模板法)在一根光纤上按照一定顺序刻上多个光栅,并且每个光栅对应不同的波长,即不同的反射谱。光栅之间的距离是根据系统的码速率和跳频码的情况事先精心设计好的。数据信号调制后,耦合进入光学编码器多波长光纤光栅。宽带光脉冲遇到光栅后,相应的频率分量被反射回来,剩下的频率分量继续向前传播,直到被另外一个光栅反射回来。被反射回来的光脉冲具有不同的频率分量,并且在时域上有一定的间隔。码片与相邻光栅之间的距离之间的关系可以由下式表示: (2-1)图2-11 采用多波长光纤光栅的跳频系统的编码过程在(2-1)式中,为码片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