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国大典教学设计.doc

上传人:sccc 文档编号:4866311 上传时间:2023-05-20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55.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开国大典教学设计.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开国大典教学设计.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开国大典教学设计.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开国大典教学设计.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开国大典教学设计.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开国大典教学设计.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开国大典教学设计.doc(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26开国大典上海市闸北区第三中心小学 茅燕【教学目标】1 认识生字五个,会写十四个生字,正确读写“典礼”、“委员”、“协商”、“外宾”、“诞生”、“电钮”、“瞻仰”、“飘拂”、“汇集”、“庄严”、“宣告”、“欢呼”等词语。2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抄写课文第七小节。3 理解课文内容, 感受毛泽东的伟人风采,体会中国人民为新中国的诞生而激动、自豪的思想感情。4 学习场面描写的方法。【课时安排】三课时【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学生准备:学生预习课文(1.理解词语:典礼、擎、肃立、瞻仰、排山倒海2.读通课文,运用前几个单元学过的收集资料的方法,收集有关旧中国人民生活疾苦的事例)【教学过程】第

2、一课时【课时要点】1. 认识生字五个,会写十四个生字,正确读写“典礼”、“委员”、“协商”、“外宾”、“诞生”、“电钮”、“瞻仰”、“飘拂”、“汇集”、“庄严”、“宣告”、“欢呼”等词语。2.理清课文的脉络,知道课文是按“开国大典前、大典进行中、开国大典后”的顺序安排材料的,先写大会开始前会场上的情况,然后写典礼的主体部分;接着写阅兵式的盛况;最后写群众游行。3. 学习“开国大典前”的这部分内容,感受参加大典的人员范围广,人数多,人们激动、兴奋的心情,从而感受到大典的场面大。知道作者不惜笔墨写了开国大典前的内容是因为:一是要写清必须要交代的内容,二是为了突出开国大典的场面大。一、 导入新课1.

3、 同学们,你们知道1949年的10月1日是什么日子吗?学生结合课外收集的相关资料简单交流旧中国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的事例。(出示图片:当时的中国贫穷落后、人们衣衫褴褛的情景。)2. 师:在旧中国,人民吃不饱、穿不暖,过着暗无天日、牛马不如的生活。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经过长期的浴血奋战、不懈的奋斗努力,我们终于翻身解放了,从此人民当家做了主人,过上了幸福的生活。1949 年10月1日,是我们新中国的诞生之日。这一天,世界的目光都集中到了天安门广场,因为在这里,新中国举行了她那隆重的开国大典。(出示图片:开国大典的情景。)板书课题:开国大典3. 释题:典礼郑重举行的仪式,你们看到过什么典礼?(开

4、学典礼、毕业典礼、开业典礼、结业典礼、结婚典礼等)开国大典就是庆祝建国的重大典礼。请注意,“典礼”前用了一个“大”字,究竟怎样的场面可以称为“大典”呢?我们一起走入课文。说明:这里的引入从感受旧中国人民生活的疾苦开始,有利于学生体会人们对新中国成立的激动、兴奋、自豪的心情,有利于理解群众对开国大典的热情,对领袖的爱戴。课题落在“大典”的“大”字上,牵一发而动全身,接下来全文就围绕着“大”字展开教学。二、 初读课文1. 媒体出示:自学要求:(1) 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2) 遇到不理解的词语查阅工具书。(3) 思考:课文是按怎样的顺序记叙开国大典的?各记叙了什么内容? 2. 反馈

5、自学情况(1) 字音:擎(后鼻音)(2) 字形:比一比组词诞( ) 瞻( ) 钮( ) 拂( ) 副( )挺( ) 檐( ) 纽( ) 佛( ) 幅( )提醒:“诞”右边里面的写法;“奏”的下面第一笔是“横”;“协”的左边是个“十”(3) 词义:擎着:往上托;举。(做动作区别于“提”)(4)交流自学要求三:课文是按“开国大典前、大典进行中、大典结束”这样的顺序安排材料的,重点记叙了“大典进行中”这部分内容。课文先写大会开始前会场上的情况,然后写典礼的主体部分;接着写阅兵式的盛况;最后写群众游行。说明:虽然学生已是五年级,已具备一定的独立识字能力,但“诞生”的“诞”学生很容易写错,教师宜当堂指导

6、。课前的预习中,学生已理解了一些词语,有些词语宜放在研读课文时结合语境理解,能加深对句子的理解,所以不必在这里一一交流。三、 研读课文学习“开国大典前”这部分内容:1. 轻声读读14小节,想一想:大典之前,作者写了哪些内容?2. 生自由读课文,指名交流。随机板书:时间 地点 出席的人员 会场的布置 群众的表现 教师注意小结:写清楚一个典礼或活动,这些内容是必须要介绍的。(1)在学生交流出席的人员时,师注意引读:通过朗读,我们了解了有哪些人参加了开国大典,参加开国大典的有领导,他们是(生读: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主席、副主席、各位委员)(这里的短语很长,教师注意指导朗读),有(生读:中央人民

7、政治协商会议全体代表),也有很多群众和基层工作人员,他们是(生读:工人、农民、学校师生、机关工作人员、城防部队),总数达(生读:三十万人),观礼台上还有(生读:外宾)作者这样的描写让大家感受到什么?(从“有有有”感受到参加的人员范围很广;从“达”和数字“三十万人”感受到参加大典的人数很多。)教师小结:你们看,参加开国大典的人员范围广,人数众多,真可谓是一个“大典”!(2)在学生交流群众的表现时,师注意:引读:是的,丁字形的广场上汇聚了从四面八方来的群众队伍。早上六点钟起,就有(生读:群众的队伍入场了。)人们有的(生读:擎着红旗),有的(生读:提着红灯)。工人队伍中,有(生读:从老远的长辛店、丰

8、台、通县来的铁路工人,他们清早到了北京火车站,一下火车就直奔会场。)(注意指导:“奔”的读音:第四声)郊区的农民是(生读:五更天摸着黑起床,步行四五十里路赶来的。)所有的人都是这样踊跃地赶来了,所以到了正午,天安门广场已经成了(生读:人的海洋,红旗翻动,像海上的波浪。)从作者这样的描写中,你又感受到了什么?(从时间上感受到,大家很早就出发了,很早就入场了,感受到大家对开国大典非常期盼,很激动,很兴奋的心情;从“摸着黑起床”,“步行四五十里路赶来”,“直奔”等感受到群众的热情非常高;从比喻,把广场上的人比作海洋,把红旗翻动比作海上的波浪,感受到人多、红旗多。)感情朗读:谁能读出这种心情?指名生读

9、。(师指导朗读:要读好关键词“直奔”“赶”)男女生合作读。男生读描写工人的句子,女生读描写农民的句子。男女生交换。3. 小结:这么多的群众都是这么急切地盼望着开国大典的举行,为了参加开国大典不辞辛劳,足以可见热情之高,看来,这是多么隆重的典礼,这样的大典对于这些群众有着多么重大的意义!4. 作者为什么花了那么多的笔墨来写“开国大典前”这部分内容呢?(一是要写清必须要交代的内容,二是为了突出开国大典的场面大:参加人员范围广、人数多、群众热情高)说明 :写开国大典,却写了那么多开国大典前的内容,读了课文,学生会不禁产生这样的疑问,其实,这正是作者写作的巧妙之处,通过引导学生读句体会,感受到作者这样写,一是要写清必须要交代的内容,二是为了突出开国大典的场面大:参加的人员范围广,人数多,群众的热情高,心情激动、兴奋。在体会群众的表现时,学生不一定能一下子领悟,教师可引导:开国大典是什么时候正式开始的?请同学们注意作者描写的这些人他们是什么时候出发或入场的?从中你感受到了什么?四、布置作业1. 抄写词语:典礼 委员 协商 外宾 诞生 电钮 瞻仰 飘拂 汇聚 庄严 宣告 欢呼2. 熟读课文一至四小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施工/环境 > 农业报告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