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人买履教学设计.doc

上传人:sccc 文档编号:4867902 上传时间:2023-05-20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49.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郑人买履教学设计.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郑人买履教学设计.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郑人买履教学设计.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郑人买履教学设计.doc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郑人买履教学设计.doc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郑人买履教学设计.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郑人买履教学设计.doc(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郑人买履教学设计一、归纳方法,化难为易师: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一则新的寓言。请大家齐读课题。(生齐读“郑人买履”。)师:通过预习,谁能说一说,“郑人买履”是什么意思?生:郑国人买鞋。师:说得真好!你从哪里知道郑国的人买的是鞋子呢?生:因为“履”的意思就是“鞋子”。师(追问):你是怎么知道“履”的意思就是“鞋子”的呢?生:从书后面的解释中看出来的。师:你真会学习!参照注释,理解课文是学习文言文的一个好方法。(板书:参照注释,理解。)师(指着板书问):请同学们想一想:当我们拿到一篇文言文,首先应该做什么呢?生:要多读几遍。师:对,书读百遍,其义自现,朗读也是学习文言文的好方法。(板书:朗读。并将之

2、与“参照注释,理解”共括为“方法”。)二、朗读、理解,激发兴趣1初步感知。(1)师:很好,今天我们就用你们自己归纳的方法来学习这篇文言文。首先请同学们听录音朗读课文,听得时候注意朗读的节奏和韵律。(2)接下来,请同学们看着大屏幕自己读一读,要读出文言文的节奏和韵律。(出示全文)(学生开始自由朗读,教师在教室里作简单的巡视。)(3)师:有人说,音乐是流动的建筑,老师认为,语言是最美的艺术。接下来,就让我们把这种艺术呈现给大家。让我们一起齐读课文。(生读)(4)师:读得不错!不过,老师读课文时,遇到了点困难。想请你们帮忙解决。(展示:“度”。)师:谁能告诉我,这个字有几种读音?生1:我知道它有两种

3、读音。一种读du,一种读d。师:那你知道这个字在什么情况下读du,什么情况下读d吗?师:没有关系。今天老师来告诉大家。(如果有学生能回答出来,就说:真不错!看来你平常积累的知识真不少!)师(课件出示并讲述):这个字本来表示量长度,当它引申为“估计、揣测”的时候,念du,其它时候都念d。记住了吗?师:那么,这个字在文中出现了几次? 生:三次。(出示全文,三个“度”字用红色字体强调。)师:那么文中的几个“度”应该怎么读呢?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来通过注释理解课文。理解了课文你们就知道了。2整体理解。(1)师:请看大屏幕。(大屏幕出示小组合作学习要求:1、读一读:大声朗读课文,根据注释、大意理解难懂的字

4、、词、句。2、议一议:你读懂了什么内容?还有什么不理解的问题?3、想一想:这则寓言对你有什么启发?遇到不理解的地方,请你先打上“?”。)现在开始!(学生朗读理解,教师巡视。)(2)师:好,接下来,我们在小组内进行交流:(大屏幕出示:把你读懂的内容讲给小组同学听,还有不懂的地方提出来请小组同学帮忙。)小组讨论,现在开始。(小组讨论,教师巡视。并及时表扬积极的小组。)师:大家讨论得很热烈!谁来说一说,你们小组读懂了什么?生1:我读懂了“置”的意思是放。生2:我读懂了“操”的意思是拿、持。生3:我读懂了第一句,它的意思是有个郑国人要买鞋。师:好,我们再请同学来说说看。生4:我读懂的是第2句。它的意思

5、是:先自己量了一下脚,然后把量好的尺码放在了自己的座位上。师:真不错。还有谁给我们汇报一下?生5:我读懂的是他们说的话。这两句的意思是:有人说,为什么不用脚试试鞋呢?他说:“宁可信尺码,也不相信自己的脚。”师:你抓住的是人物的对话。很聪明。从易到难,也是一个好方法。(3)那这两句对话我们该怎样读呢?(4)师:老师接下来想再给你们机会展示一下学习成果。敢接受挑战吗?挑战的题目叫“我问你答”,就是我读一句译文,你们答一句原文;如果我读一句原文,你们就说出它的译文。明白了吗?(师问生答)还有谁想像老师这样问一问?你想让谁来答?(生问生答)(5)老师读了课文之后也勾出了几处,想和大家交流一下。我们先来

6、看看这个字:(出示全文,三个“度”字用红色标明。)师:先前我们就知道这个“度”字在文中出现了三次,谁能告诉我,这个“度”字在不同的地方应该分别念什么音?你判断的理由是什么?(生思考后,举手。)生1:我认为第一个应该念du,因为它的意思是量长短。第二个和第三个都应该念d,因为它们的意思都是尺码,不是测量长度了。师:好,判断正确,表述清楚。让我们把掌声送给他!(学生鼓掌,并羡慕地看着这个学生。)师:同学们别着急,老师还有一组。(出示全文。用红色字标明“坐”、“反”。)师:谁能告诉我,这两个字分别是什么意思呢?生1:“坐”通“座”,它的意思是座位。“反”通“返”,它的意思是返回。师:好极了!它们都是

7、通假字。好,请大家看老师变魔术。(投影展示:“坐、反”,加上偏旁,变成“座、返”。)师:这两个字,都是在原字的基础上加上偏旁,便找到了它们的通假字。在原字上加偏旁,找通假字,也是学习古文的一个方法。刚刚我们一起配合,已经解决了字、词、句。同学们学得很好,到底是用我们自己归纳的方法来学习,学习效率也不一样。接下来,我来帮大家一个忙。我要把这个故事讲给大家听。不过今天有点儿紧张,如果我记不得了,同学们赶紧给我补充,如果我讲错了,同学们赶紧给我纠正。(生笑。教师投影展示文中插图。)师:从前有一个姓郑的人(学生快速举起了手)师(故作惊讶):怎么一开始就有错呢?(学生积极性更高)师:好,那谁来纠正?生1

8、:不是姓郑的人,是郑国的人。师:哦,可不是嘛,刚刚已经有同学给我们纠正过的。老师都忘了。谢谢你!好,有一个郑国的人,打算去买一双鞋子。他买鞋子的方法跟我们可不一样。他先用尺子量了一下自己的鞋的尺码。(板书:度足。)然后把尺码记在纸条上,把纸条揣在包里,(讲到这里故意夸张地放慢速度)就到集市上去了。(生再次迅速举手,都想纠正。)师:又有错啊?好,你来纠正。生1:他没有把纸条带走,而是忘在家里了。师:你怎么知道他忘在家里了?生1:可以从书上 “至之市而忘操之”看出。这句话的意思就是到了集市上才发现忘了带尺码。说明他并没有把尺码带上。师:哦,你可真聪明。(投影展示全文,用红色强调这句话。)师:呀,我

9、又忘了这句话的意思了,谁再来说一次?生1:到了集市上才发现忘了带尺码。生2:等到到了集市上才发现忘了带尺码。师:好,为了提醒自己,我要把这句话的意思记住。同学们不妨也一起来记一记吧。(投影出示这句话及其含义)(学生做笔记。老师同时板书“忘操”。)师:好,我们继续讲故事。(投影再次打出文中插图)师:等到他发现忘了带尺码,只好重新跑回家去拿。他气喘吁吁地跑来大叫:“老板,我来了!”老板笑着说:“好,快点,一手交钱,一手交货”(学生争先恐后地举手,忍不住发笑。)师:哦,还有错?来,你说。生1:不是,是等到他到集市的时候,集市早就散了,他没有见到老板,没有买到鞋。师:哦,原来如此。于是,集市上就有人对

10、他说:“为什么你买鞋不用你的脚来试一试呢?”他说,我宁可相信号码,我对自己没有自信。(讲到最后一句话时,教师故意拉长声调。)(生迅速举手)师:哪里有错呢?书上不是明明白白写“无自信”吗?生1:不是没有自信,是不相信自己。生2:是不相信自己的脚。师:哦,原来古代汉语中一些词与现代汉语已经不一样了,不能乱解释。谁能再解释一下这个“自信”?(投影展示全文,强调“自信”。)生1:不相信自己的脚。生2:不相信自己的脚。师:那谁能给我们解释一下这句话?(投影出示:宁信度,无自信也。)生1:宁可相信尺码,也不相信自己的脚。生2:宁可相信尺码,也不相信自己的脚。师:全班同学一起说一说。学生:宁可相信尺码,也不

11、相信自己的脚。师:聪明的孩子已经把这句话的意思在书上标记出来了。(投影展示这句话的意思。学生做笔记,教师巡视。)师:在同学们的帮助下,老师好歹完成了这个任务。不过,我也知道自己完成得不够精彩。好在我们班还有不少讲故事的能力。谁能挑战老师,充分而合理地发挥联想和想象,把这个故事讲得更生动、形象?(有几个学生马上就举起了手)师:不急不急。咱们先在小组内说一说,比比谁说得好,选一个说得最好的同学。(学生在小组内迅速开始交流。教师巡视,并听听学生的故事。)师:好,谁来挑战老师?咱们请一个同学来交流,其它的同学充分发挥善听的特长,给他提提建议。(很多学生举起了手)生1:从前在郑国有一个人,他穿鞋子特别浪

12、费,隔不了多长时间就要浪费一双鞋子。这不,今天他又打算去买一双鞋子。他先用尺子量了量自己鞋子的尺码,然后把这个尺码放在自己的座位上忘了带了。等到他到了集市上,才发现自己忘了带尺码。怎么办呢?没办法,只好回家去拿。可是他的家离集市又有一点远。等到他再次回到集市上的时候,太阳落山了,集市都已经散了。这个时候,那些赶集的人,就有人对他说:“你为什么不用自己的脚来试一试呢?”他说:“唉,我宁可相信尺码,也不相信自己的脚。”师:好,故事讲完了,谁给她点建议?生1:我认为她讲得好。比较流畅。如果她的声音再宏亮一些就更好了。(师微笑着看着刚刚讲故事的同学)生2:我认为她的声音是可以的。而且她还加入了自己的联

13、想,把故事讲得很清楚,也很流利。我觉得不错。生3:我觉得她的故事总体来讲,能理解课文,也有自己的想象。但是,既然是讲故事,还应该加上自己的动作、表情。这样才能更生动。3韵味朗读。师:看来同学们都是“评价高手”。通过我们自己的总结概括,我们知道,把一个故事讲好听,得先理解课文,还要加入自己的联想想象,而且还要借助表情、神态。看来,同学们的收获还真不小呢!这个任务完成得不错。但“学无止境”嘛。我们要向更高峰挑战。文言文与现代文相比,篇幅短小,但看似简短的字词中却往往蕴含着丰富的内容。因此,也就显得韵味十足。那么,谁能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读出这则文言文的味道呢?给大家一点时间准备一下。(生在小组内积

14、极朗读。老师巡视。)(生1读)师评:读得比较流利,看来你理解了课文。但是,味道,还差了一点。(生2读)师:嗯,不错。你注意了停顿,有了进步。这样吧。老师也来和大家一起读一读。(投影展示:课文用竹筒的形式打开,同时,古筝音乐响起。)(师故意朗读得摇头晃脑,有些夸张。)(部分学生也开始跟着老师悄声地读,或开始闭眼晃脑。)师:好,接下来,再请大家自由读一读,咱们看看你能不能读出味道。(学生在小组内朗读或自由朗读,老师巡视。)师:同学们读得很投入,让我们把这种美,再次呈现出来。请齐读课文。(学生齐读课文)师:很好。有抑扬顿挫,有轻重起伏,有高低错落,这才叫读书。希望同学们今后都可以喜欢上这韵味十足的文

15、言文。三、联系生活,理解寓意师:有人说,学贵有思,思贵有疑。刚刚我们一起读了几遍课文。我还真就产生了几个疑问,我提出来,大家帮我解决一下。(学生很惊奇地望着老师)师:在郑人买履这篇文章中,郑人最终买到鞋子没有呢?(学生:没有。)那么,谁能给他提个建议,告诉他最简单的方法是什么?生1:直接用脚去试。师:买鞋只是生活中的小事。但是如果没有人给他提醒,那这个郑国人的可能在今后的生活中还会犯这样的小错误。为了让郑人今后的生活不再闹笑话,谁能给郑人今后的生活提点建议,告诉他今后在生活中应该怎么做?(投影出现一个很疑惑的郑人图片,并配上语言:我应该怎么办呢?(学生思考片刻)生1:做事情要动脑筋,应该从多个

16、角度去思考。生2:我想告诉他,今后要尊重一些应该有的规律,不能够墨守成规。生3:不管做什么事都要多想一想。师:推人置己。在你们的帮助下,郑人知道今后应该怎么做了。那么,你们知道自己今后应该怎么做吗?生1:我们不能像他一样。我们应该多想办法,去解决问题。生2:我们应该对自己有信心,遇事要灵活处理。生3:不管做什么事,都应该多动脑筋思考。师: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你们可以从多个角度去说说自己的收获。而我们的作者韩非子,用了这么一句话:(投影出示:“世异则事异,事异则备变。”)世间万物发生变化,事情也随之发生变化。当事情发生变化的时候,我们要做好各种准备。不能墨守成规,要尊重客观规律,遇事要多动脑筋,

17、这便是这则寓言告诉我们的道理。(板书:寓意。)四、背诵小结师:寓言故事,生动有趣。文言文又韵味十足。为了让这两种中国优秀的文化能够传承下去。我邀请大家和我一起完成最后一个任务:根据自己的理解,让我们一起齐背课文。先准备一下。(学生自由朗诵,或找同学背诵。)师:好,谁来做这个勇敢的人?(生1背)师:真不错,背得流畅而有味道,看来你已经真正有了收获。师:同学们,今天我们用我们自己归纳的方法(手指板书),弄懂了课文字词,理解了课文内容,并悟出了其中的道理。我希望同学们在今后的学习中,能够多学,多归纳,找出更多的学习方法,让我们的学习更有趣,更快乐!也希望我们都能从寓言中汲取教训,不再犯同样的错误。五、布置作业1、将这个故事讲给你喜欢的人听。2、课外阅读伊索寓言。9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施工/环境 > 农业报告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