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己试一试教学设计.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自己试一试教学设计.doc(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教学目标分析(结合课程标准说明本节课学习完成后所要达到的具体目标):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分角色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反问句的作用及科学家的用意。学习者特征分析(结合实际情况,从学生的学习习惯、心理特征、知识结构等方面进行描述):经过一年多的学习生活,二年级的孩子已初步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上课能专心听讲、大胆发言,并能用简单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意思。但由于孩子年龄小,上课有意注意力弱,不能持久地保持良好的学习状态。不过学习中大部分学生已具备了较强的识字能力,对识字有着浓厚的兴趣。能阅读短小的文章,并能结合上下文或联系生活实际理解词语或句子的意思。教学方法设计(结合教学重点
2、与难点和学生情况描述所选择的具体方法):教学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教学难点:读中感悟科学家的用意。 结合本节课的重难点,教学中我主要采用读中感悟的方式,通过指导学生反复读(指名读、自由读、齐读、男女生分读、对比读、分角色朗读)文中的重点句子,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或生活实际理解重点词语或句子,来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从而有效地完成了教学任务。教学过程(按照教学步骤和相应的活动序列进行描述,要注意说明各教学活动中所需的具体资源及环境):一、复习导入这节课我们接着来学习第八课自己试一试。师:板书课题。生:齐读两遍课题。过渡:通过上节课的学习,相信同学们一定有不少的收获,下面老师想考考大家。
3、你们有信心吗?我们先闯字词关,看谁读的又准确,声音又洪亮。1、课件出示:我会读 科 学 家 提 出 奇 怪 伊 伦 娜 觉 得 正 确 刹 那 间 答 案 用 意(指名读、开火车读、齐读)2、课题中的自己指的是谁?她试着干了什么?生:自己指的是伊伦娜。她试着把小金鱼放进盛满水的鱼缸里,看水会不会漫出来。过渡:那么是什么原因,使得伊伦娜决定自己动手试一试。她又是怎么试的,结果怎么样?这节课就让我们共同走进课文,深入了解一下吧。【设计意图:通过对字词及课文内容的简单回顾,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激发他们进一步了解课文内容的兴趣。】二、 理解感悟1、 课件出示自学要求:自由读课文1、2自然段,用“”划出科
4、学家提出了一个什么问题?(学生自学 )师:谁愿意把你划的句子读给大家听听。(指名读)课件出示:奇怪的问题 科学家说:“如果放进去一条小金鱼,水就不会漫出来。谁能够回答这是为什么?”(再次指名读、齐读)2、对于科学家提出的这个问题,同学们是怎么回答的呢?生1:一个同学说生2:另一个同学说(指名说后分角色朗读)师:从他们的反应可以看出这些同学对科学家的话是深信不疑。那么伊伦娜又是怎么做的呢?【设计意图:了解同学的做法与后文伊伦娜的做法进行对比,突出伊伦娜的勤动脑、爱思考。】3、课件出示自学要求: 对于科学家提出的问题,伊伦娜又是怎么想的,怎么做的呢?请同学们默读57自然段,想一想,然后集体交流。(
5、学生默读完成学习任务)生:伊伦娜觉得他们说的都不对,但自己又想不出道理来。就去问妈妈。师:妈妈是怎么回答伊伦娜的?谁来读一下妈妈说的话?课件出示:妈妈想了想,说:“你既然想不明白,为什么不自己去试一试呢?”(再次指名读、齐读)师:妈妈说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呢?生:你既然想不明白,就应该自己去试一试。(叫2-3个学生说)师:看第7自然段,说说妈妈这句话对伊伦娜有什么影响呢?(提醒了伊伦娜)课件出示:读一读,比一比:你既然想不明白,为什么不自己去试一试呢?你既然想不明白,就应该自己去试一试。生:自由读、男女生分读师:上面两句话,你们认为那一句更好,为什么?(生交流)师小结:这种将答案包含在问题中的句子
6、叫做反问句,它加强了表达的语气,起强调的作用。【设计意图:在反复读中,通过对比体会反问句的作用。】4、伊伦娜实验的结果如何?谁来说一说。课件出示:刹那间,她惊讶地叫起来:“妈妈,这是怎么回事?金鱼放进盛满水的鱼缸里,水照样漫出来了。”师:刹那间什么意思?对自己实验的结果伊伦娜有什么感觉?(惊讶)为什么?(自己实验的结果和科学家说的不一样)谁能读出这种惊讶的语气?(指名读、指导朗读)课件出示:刹那间,她惊讶地叫起来:“妈妈,这是怎么回事?金鱼放进盛满水的鱼缸里,水照样漫出来了。”科学家说:“如果放进去一条小金鱼,水就不会漫出来。谁能够回答这是为什么?”师:由伊伦娜的实验证明了什么?生:可以证明科
7、学家说的话不一定是正确的。【设计意图:读中理解课文内容,理解中明白科学家说的不一定正确。只有自己动手、动脑才能找到正确答案。】过渡:发现科学家说的和自己实验的结果完全不一样伊伦娜会做些什么?5、课件出示自学指导:自读810自然段:(1)、用“”划出伊伦娜说的话。用“”划出科学家说的话。(2)、想一想他们说的话分别是什么意思?引导交流:指读伊伦娜说的话:科学家怎么能提出错误的问题呢?师:说这句话时她心情怎样?(不高兴、生气)谁能读出这种不高兴的语气来。(指名读)这句话是什么意思?生:科学家不可以提出错误的问题。过渡:科学家如何回答伊伦娜的质问?课件出示:科学家笑了笑,说:“孩子,为什么你会认为科
8、学家的话全都是正确的呢?”师:这句话是什么意思?谁能给它换个说法。课件出示:读一读,比一比科学家笑了笑,说:“孩子,为什么你会认为科学家的话全都是正确的呢?”你不应该认为科学家的话全都是正确的。师:指名读两个句子,并进行比较。生:读中对比,体会反问句强调,提示的作用。【设计意图:在反问句和陈述句的读中、对比中,体会反问句的作用,懂得科学家的话不一定都是正确的。】过渡:听了科学家的话伊伦娜有什么反应呢?6、齐读11自然段,思考:伊伦娜明白了科学家的什么用意呢?你明白了吗?(生交流)课件出示:遇到问题要多动脑筋,自己试一试才能找到正确的答案。不能盲目的相信别人的话。三、拓展延伸你喜欢这样的伊伦娜吗
9、?为什么?(生交流)过渡:科学家真可谓是用心良苦。让我们分角色朗读课文,再次感受科学家的用意。(分角色朗读)小结:生活中我们常常会遇到一些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希望同学们遇到问题时能像伊伦娜一样,不要盲目的相信别人的话,凡事要动脑想一想,动手试一试才能找到正确答案。【设计意图:由课文引申到生活,鼓励学生遇事多动脑想,多动手实验。】四、作业1、搜集伊伦娜的其他故事读一读。2、动手做一做:放一块海绵在盛满水的鱼缸里看一看水会漫出来吗? 板书: 8自己试一试 想 伊伦娜 问 做 科学家 不一定 正确技术应用(说明在教学中使用了哪些相关的软硬件): 多媒体课件有效演示。1、多媒体课件出示自学要求或自学指导
10、,可以指导二年级的孩子逐步完成学习任务,避免了老师不停的提示、追问。2、多媒体课件直观展现文中重点句段,反问句、陈述句,一方面调动学生注意力,另一方面让学生 在直观的对比中,体会反问句的作用。资源应用(说明在教学中资源应用的思路、制作或搜集方法):从网络搜集资料制作课件资料引用(说明所引用资料来源出处): 网络、新课程标准评价方法或工具(说明在教学过程中将用到哪些评价工具,如何评价以及目的是什么):评价方法:针对大班额和年龄小的特点,教学中我常采用师生评、学生互评、奖励大拇指等方式进行评价,有效的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教学反思(对整堂课进行总结评价、分析):自己试一试这篇课
11、文,讲的是一位科学家向孩子们提出了一个问题:在一个盛满水的鱼缸里放进一颗石子儿,鱼缸里的水马上漫出来了,如果放进去一条小金鱼,水就不会漫出来,为什么?其他同学对这个答案深信不疑,回答的答案闹出了笑话。一个叫伊伦娜的孩子觉得科学家的话不对,在妈妈的提醒下自己做了试验,找到了问题的答案,明白了科学家的用意。文章旨在让孩子们通过读课文明白:科学家说的话也不一定是正确的,凡事要动脑动手,亲自试一试才能找到正确答案。为此教学中我力求做到了以下几点:1、注重了学生阅读兴趣的激发。对二年级的孩子来说,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是至关重要的,这既是促进学生持续阅读的源泉,也是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前提条件。教学开始我通过
12、勇闯字词关、课文内容回顾两项复习增强了学生学习的自信心,紧接着将话题指向课文内容“那么是什么原因,使得伊伦娜决定自己动手试一试。她又是怎么试的,结果怎么样?这节课就让我们共同走进课文,深入了解一下吧。”有效的激发了学生进一步阅读的兴趣。为本节课的学习奠定了基础。2、突出了阅读方法的指导和阅读习惯的培养。课标指出:方法是支持学生独立阅读的关键,学生只有掌握了阅读的方法,才能够保证阅读的顺利进行。教学中针对具体的教学内容我让学生或自由读、或指名读、或默读、齐读、分角色读,并指导学生在读中边读边思考、边读边画。如:57自然段的学习,我让学生按要求默读自学,既训练了学生读书的速度,又给了学生读中思考的
13、机会。又如课文中多处人物对话:妈妈和伊伦娜,伊伦娜和科学家,我都让学生先自由读感受人物情感,然后再分角色读,使学生在分角色朗读中进一步体会人物语言的含义,加深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相信长期坚持下去学生一定会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3、侧重了知识点的训练。课文中出现了两个很重要反问句。第一句是妈妈的话“你既然想不明白,为什么不自己去试一试呢?”我先让学生反复读,然后让学生联系上下文或生活理解妈妈这句话实际上是表达了肯定的意思“你既然想不明白,就应该自己去试一试”。最后让学生在对比读中体会反问句鼓励、提示、加强语气的作用。有了这一句的铺垫,学生对后面科学家的话“孩子,为什么你会认为科学家的话全都是正确的呢?”理解起来就轻松容易的多了。理解了这两个重点句,学生对科学家的用意“遇到问题要多动脑筋,自己试一试才能找到正确的答案,不能盲目的相信别人的话”就会水到渠成,自然而然的明白。总之,语文教学中,既要注重语言文字的积累运用,更要重视方法的渗透。让学生语文能力得以发展,语文素养得以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