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设计论文混频器的设计与仿真.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课程设计论文混频器的设计与仿真.doc(2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混频器的设计与仿真设计题目: 混频器的设计与仿真 学生姓名: 学 院: 专 业: 指导老师: 学 号: 日 期: 2011 年 12 月 20 日目录一、混频器的原理31.混频器的基本原理32、混频器的技术指标4二、混频器的设计51、3 dB定向耦合器的设计51.1、建立工程51.2、搭建电路原理图51.3、设置微带线参数71.4、耦合器的S参数仿真82、完整混频器电路设计103、低通滤波器的设计12三、混频器性能仿真141、混频器功能仿真141.1、仿真原理图的建立141.2功能仿真162、本振功率的选择183、混频器的三阶交调点分析193.1、三阶交调点的测量193.2、三阶交调点与本振功
2、率的关系224、混频器的输入驻波比仿真22四、 设计总结24 在无线通信系统中,混频器也是一种常见的射频电路组件,它主要用来对信号进行频率变换。在接收机中,一般用来对接收机的射频信号进行下变频;在发射机中,一般用来对中频信号进行上变频。下面将设计一个镜像抑制混频器,并对她的参数进行仿真。一、 混频器的原理1、混频器的基本原理混频器通常被用来将不同频率的信号相乘,以实现频率的变换。它最基本的作用有两个:上变频和下变频。其中上变频的作用是将中频信号与本振信号混频成为发射的射频信号,通过天线发射出去;下变频器的作用是将天线接收到的射频信号与本地载波信号混频,经过滤波后得到中频信号,并送到中频处理模块
3、进行处理。图1就是一个平衡混频器的电离臂,1到3、4端口以及从2到3、4端口都是功率平分而相位差90。图1 镜像抑制混频器的原理假设射频信号和本振信号分别从隔离臂1、2端口加入时,初相位都是0。,考虑到传输相同的路径不影响相对相位关系。通过定向耦合器,加到VD1,VD2上的信号和本振电压分别为由式1到式4表示:(1)(2)(3)(4)可见,射频信号和本振信号都分别以/2相位差分配到两只二极管上,故这类混频器称为/2型平衡混频器。由一般混频电流的计算公式,并考虑到射频电压和本振电压的相位差,可以得到D1中混频电流为:(5)同样D2中的混频电流为:(6)当m=1,n=1时,利用式(7)的关系,可以
4、求出中频电流如式(8)所示。(7)(8)这样就可以看出,输出的中频信号的频率是输入的射频信号的频率与本振信号的频率之差,从而达到了混频的目的。2、混频器的技术指标混频器主要的技术指标如下:(1)、噪声系数和等效相位噪声:它描述了混频器的噪声特性,有两种表现形式,分别为单边带噪音系数和双边带噪音系数。(2)、变频增益:虽然混频器的输入信号和输出信号的频率不同,但仍然可以利用输出信号功率与输入信号功率之比来表示混频器的增益。(3)、动态范围:混频器的动态范围是指它正常工作时的输入信号的功率范围,超过这个范围将对信号的增益和频率成分产生影响。(4)、双频三阶交调与线性度。(5)、工作频率:混频器的工
5、作频率是指输入或输出射频信号的频率。(6)、隔离度:隔离度一般是指混频器射频信号输入端口与本振信号输入端口之间的隔离特性。(7)、本振功率:本振功率是指完成混频功能需要输入本振信号的功率。二、混频器的设计图1所示的混频器电路主要由3 dB定向耦合器、匹配电路和晶体管组成。1、3dB定向耦合器的设计1.1、建立工程(1) 、运行ADS,弹出ADS的主窗口。(2) 、选择【File】 【New Project】命令,打开“New Project”(新建工程)对话框,可以看见对话框中已经存在了默认的工作路径“c:usersdefault”,在路径的末尾输入工程名为:mixer,并且在【Project
6、 Technology Files】栏中选择“ADS Standard:Length unilmillimeter”,即工程中的默认长度单位为毫米,如图2示。图2 新建mixer工程(3) 、单击【OK】按钮,完成新建工程,同时打开原理图设计窗口。1.2、搭建电路原理图(1)、选择【File】 【New Design】命令,在工程中新建一个原理图。(2) 、在新建设计窗口中给新建的原理图命名,这里命名为3dB_couple,并单击工具栏中的【Save】按钮保存设计。(3) 、在原理图设计窗口的元件面板列表中选择“TLines-Microstrip”元件面板,并从元件面板中选择3个MLIN和2个
7、MTEE插入到原理图中。(4) 、调整它们的放置方式,并按照图3所示的形式连接起来,组成定向耦合器的一条支路。(5) 、从“TLines-Microstrip”元件面板中再选择3个MLIN和2个MTEE插入到原理图中。图3 定向耦合器的一条支路(6) 、按照图4所示的方式连接刚刚插入的微带线,形成定向耦合器的另外一条支路,可以看出这两条支路是对称的。(7) 、从“TLines-Microstrip”元件面板中再选择2个MLIN插入到原理图中,作为连接两个支路的微带线,并将两条支路连接起来,如图5所示。图4 定向耦合器的另一条支路图5 两条支路的连接(8)、这样,耦合器的电路结构就完成了,比较图
8、5和图1,可以发现混频器中耦合器部分与刚刚搭建的耦合器电路结构是相同的。1.3、设置微带线参数通过前面微带电路设计的知识可以知道,对于微带线电路,有两种参数:尺寸参数和电气参数,下面就分别对这两种参数进行设置,具体过程如下。(1) 、从“TLines-Microstrip”元件面板列表中选择一个微带线参数设置控件MSUB,插入到原理图中。(2) 、双击MSUB控件,按照下面内容进行参数设置:l H=0.5mm,表示微带线所在的基板的厚度为0.5mm。l Er=4.2,表示微带线的相对介电常数为4.2。l Mur=1,表示微带线的相对磁导率为1。l Cond=4.1E+7,表示微带线的电导率为4
9、.1E+7。l Hu=15mm,表示微带线的封装高度为15mm。l T=0.005mm,表示微带线的金属层厚度近似为0.005mm。l TanD=0.0003,表示微带线的损耗角正切为0.0003。l Rough=0.0001mm,表示微带线的表面粗糙度为0.0001mm。完成设置的MSUB控件如图6所示。 图6 完成设置的MSub控件(3) 、耦合器两边的引出线应是特性阻抗为50欧姆的微带线,它的宽度W可由微带线计算工具得到,具体方法是在菜单栏中选择【Tools】 【LineCalc】 【Start Linecalc】命令,在窗口中输入与MSUB控件中相同的内容。(4) 、在Electric
10、al中输入Z0=50、E_Eff=90。,单击【Synthesize】按钮,进行W、L与Z0、E_Eff间的相互换算,最后得到微带线的线宽为0.98mm,长度为10.46mm(四分之一波长)。(5) 、在Electrical中输入Z0=35、E_Eff=90。,单击【Synthesize】按钮,进行W、L与Z0、E_Eff间的相互换算,最后得到微带线的线宽为1.67mm,长度为10.2mm(四分之一波长)。(6) 、 按照下面的内容设置耦合器重各段微带线的尺寸参数。、 TL1、TL3、TL4、TL6的尺寸参数为:l W=0.98mm,表示微带线宽度为0.98mm。l L=2.5mm,表示微带线
11、的线长为2.5mm。、 TL2、TL5的尺寸参数为:l W=1.67mm,表示微带线宽度为1.67mm。l L=10.2mm,表示微带线的线长为10.2mm。、Teel、Tee4的尺寸参数为:l W1=0.98mm,表示T型微带线接口1的线宽为0.98mm。l W2=1.67mm,表示T型微带线接口2的线宽为1.67mm。l W3=0.98mm,表示T型微带线接口3的线宽为0.98mm。、Tee2、Tee3的尺寸参数为:l W1=1.67mm,表示T型微带线接口1的线宽为1.67mm。l W2=0.98mm,表示T型微带线接口2的线宽为0.98mm。l W3=0.98mm,表示T型微带线接口3
12、的线宽为0.98mm。完成了电气参数和尺寸参数设置的电路原理图如图7所示。(7) 、完成了微带线电路参数的设置后,下面就对这个电路进行S参数仿真。1.4、耦合器的S参数仿真对耦合器的S参数仿真主要是为了观察端口1,2和端口3,4间的S参数,包括S参数的幅度和相位。(1) 、在原理图设计窗口中选择S参数仿真元件面板“Simulation-S_Param”,并选择终端负载Term放置在耦合器的4个端口上,分别用来定义4个端口。(2) 、单击工具栏中的【GROUND】按钮,在电路原理图中插入四个“地”,并按照图8连接好电路原理图。图7 完成参数设置的微带线图8 用于S参数仿真的原理图(3) 、在S参
13、数仿真元件面板“Simulation-S_Param”中选择一个S参数仿真控制器,并插入到原理图中。(4) 、双击S参数仿真控制器,按照下面内容设置参数:l Start=3.2GHz,表示频率扫描的起始频率为3.2GHz。l Stop=4.4GHz,表示频率扫描的终止频率为4.4GHz。l Step=50MHz,表示频率扫描的频率间隔为50MHz。完成参数设置的S参数仿真控制器如图9所示。图9 完成参数设置的S参数仿真控制器(5) 、单击工具栏中的【Simulate】按钮执行仿真结束。(6) 、仿真结束后,系统弹出数据显示窗口,首先在数据显示窗口中插入一个关于参数的矩形图和一个关于参数的矩形图
14、,如图9所示。从图中可以看出,参数曲线和参数曲线在3.8GHz处的值都在-40dB以下,这也就是说耦合器的端口反射系数和端口间隔离度都可以达到要求。 图9 耦合器的参数和参数曲线(7)、在数据显示窗口中,插入一个关于参数和一个关于参数的矩形图,如图10所示。从图中可以看出,1端口到3端口以及从1端口到4端口的都有3dB左右的衰减,这同样是满足设计要求的。 图10 耦合器的参数和参数曲线(8) 、在数据显示窗口中分别插入一个关于参数相位和参数相位的矩形图,如图11所示。从图11中可以看出,相位曲线是线性的,同样满足设计要求。 图11 耦合器的参数相位和参数相位曲线这样就完成了3dB定向耦合器的设
15、计,并且仿真表明,它的参数完全满足设计要求,可以进行混频器电路其他部分的设计。2、完整混频器电路设计完成了3dB定向耦合器的设计后,就可以加入混频器的其他部分了,主要包括混频管和匹配电路。(1) 、在电路原理图中删除用于S参数仿真的4个终端负载。(2) 、在原理图设计窗口中选择“Lumped-Components”元件面板列表,并在元件面板中选择两个电感L和两个电容C插入原理图中。 (3) 、单击工具栏中的【GROUND】按钮,在原理图中插入两个“地”。(4) 、按照图12所示的方式,将“地”、电容、电感和定向耦合器连接起来,其中电容和电感是作为匹配电路用的。(5) 、从“Devices-Di
16、odes”元件面板中选择一个二极管模型Diode M,并插入到原理图中,按照下面参数进行设置。 图12 加入匹配电路的定向耦合器a、 Is=5.0e-9A,表示二极管的饱和电流为5.0e-9A。 b、 Rs=6.0Ohm,表示二极管导通电阻为6.0Ohm。c、 N=1.02,表示二极管的发射系数为1.02。d、 Tt=0sec,表示二极管的传输时间为0sec。e、 Cjo=0.2pF,表示二极管零偏置节电容为0.2pF。f、 Vj=0.8V,表示二极管的结电压为0.8V。g、 M=0.5,表示二极管的等级系数为0.5。h、 Bv=10V,表示二极管的击穿电压为10V。i、 Ibv=101,表示
17、二极管在击穿电压时的电流为101。j、 其他参数不填,按照默认设置。完成设置的二极管模型如图13所示。图13 二极管模型参数的设置图14 加入二极管后的电路图(6) 、在原理图设计窗口中选择“Devices-Diodes”元件面板列表,并在面板中选择两个Diode插入到原理图中,将二极管按照图14所示的方式连接到电路原理图中。二极管中的Model=DIODEM1说明,二极管的参数由二极管模型DIODEM1决定。(7) 、双击原理图中的电容和电感,分别设置电容值为0.35pF,电感值为1.66nH,设置完成的匹配网络如图15所示。 图15(8) 、在原理图设计窗口中选择“TLines-Micro
18、strip”元件面板列表,并选择一个MLIN微带线插入到原理图中。(9) 、双击微带线,设置微带线的长度和宽度分别为W=0.98mm和L=18.6mm。(10) 、把微带线按照图16的方式连接到电路中,这样完整的混频器电路就搭建完成了。图16 完整的混频器电路3、低通滤波器的设计由于混频器输出的频率成分中含有其他的高次谐波成分,因此混频输出后,需要对信号进行滤波才能得到需要的中频信号,下面设计中频滤波器。(1) 在工程中新建一个原理图,命名为“filter_lp”。(2) 选择“Lumped-Components”元件面板列表,在元件面板中选择3个电感和2个电容,并插入到电路原理图中。(3)
19、单击工具栏中的【GROUND】按钮,在原理图中插入两个“地”。(4) 按照图18所示的方式将电容、电感和“地”连接起来。(5) 双击电路中的电容、电感元件,按照图17所示的值对它们的参数进行设置:图17 滤波器电路的结构及参数设置(6) 从“Simulation-S_Param”元件面板中选择两个终端负载元件,并分别插入到滤波器的输入输出端口。(7) 单击工具栏中的【GROUND】按钮,在原理图中插入两个“地”,并与终端负载连接。这样仿真电路就搭建完毕了,如图18所示。图18 滤波器仿真电路(8) 从“Simulation-S_Param”元件面板中选择一个S参数仿真控制器,并按下面内容进行参
20、数设置:a、 Start=0.1GHz,表示频率扫描的起始频率为0.1GHz。b、 Stop=4GHz,表示频率扫描的终止频率为4GHz。c、 Step=10MHz,表示频率扫描的频率间隔为10MHz。完成设置的S参数仿真控制器如图19所示。(9) 单击工具栏中的【Simulate】按钮进行仿真,并等待仿真结束。(10) 仿真结束后,系统弹出数据显示窗口,在数据显示窗口中插入一个关于参数的矩形图,如图20所示。从图22中可以看出,这显然是一个低通滤波器的幅度响应。这样低通滤波器的设计就完成了,下面开始对混频器电路进行仿真。图19 完成设置的S参数仿真控制器图20 滤波器的参数曲线三、混频器性能
21、仿真1、混频器功能仿真现对混频器的功能进行验证,通过观察本振信号、输入射频信号和输出中频信号验证混频器的混频功能。1.1、仿真原理图的建立首先建立对混频器进行谐波平衡法仿真的电路原理图,具体步骤如下。(1) 新建一个电路原理图,并以名称“mixer_hb”保存。(2) 将完整的混频器电路和滤波器电路复制到新的电路原理图中,并按照图21的方式连接起来。(3) 选择“Sources-Freq Domain”元件面板,并在面板中选择两个功率源P_1Tone,插入到原理图中,分别连接在混频器电路的射频输入端和本振输入端。图21 滤波器与混频器的连接(4) 双击两个功率源,按照下面的内容设置它们的参数。
22、 PORT1的参数为a、P=dbmtow(RF_pwr),表示功率源PORT1的输出信号功率为RF_pwr dBm。b、Freq= RF_freq GHz,表示功率源PORT1的输出信号频率为RF_freq GHz。 PORT2的参数为a、P=dbmtow(LO_pwr),表示功率源PORT2的输出信号功率为LO_pwr dBm。b、Freq= LO_freq GHz,表示功率源PORT2的输出信号频率为LO_freq GHz。完成设置的功率源如图22所示 图22 滤波器与混频器的连接 图23 VAR控件中的变量(5) 单击工具栏中的【VAR】按钮,在原理图中插入一个变量控件,双击变量控件,按
23、照下面的内容设置变量及其默认值:a、 RF_pwr=-20,表示变量RF_pwr的默认值为-20 dBm。b、RF_freq=3.8,表示变量RF_freq的默认值为3.8 GHz。c、LO_pwr=10,表示变量LO_pwr的默认值为10 dBm。d、LO_freq=3.6,表示变量LO_freq的默认值为3.6GHz。完成设置的VAR控件如图23所示。(6) 选择“Simulation-HB”元件面板,兵在面板中选择一个终端负载插入到原理图的输出端。(7) 单击工具栏中的【GROUND】按钮,在原理图中插入3个“地”,分别连接在3个端口元件的接地端。(8) 在工具栏中单击【Insert W
24、ire/Pin Lables】按钮,在电路原理图的输出端插入一个节点名称Vout。这样就完成了仿真原理图的建立,如图24所示。图24 执行仿真的电路原理图1.2、功能仿真建立仿真原理图完毕,下面进行混频器的功能仿真,具体过程如下。(1) 选择“Simulations-HB”元件面板,并在面板中选择一个谐波平衡法仿真空着器。插入到原理图中。(2)双击平衡法仿真控制器,按下面内容对它的参数进行设置:A、Freq1=RF_freq GHz,表示基波频率1的频率值与射频信号频率相同。B、Freq2=LO_freq GHz,表示基波频率2的频率值与本振频率相同。C、Order1=3,表示基波频率1的次数
25、为3。D、Order2=3,表示基波频率2的次数为3。完成设置的谐波平衡法仿真控制器如图25所示。图25 完成设置的谐波平衡仿真控制器 图26 Vout信号的频谱(2) 单击工具栏中的【Simulate】按钮执行仿真,并等待仿真结束。(3) 仿真结束后,系统弹出数据显示窗口,在数据显示窗口中加入一个关于Vout频谱的矩形图,如图26所示。从图中可以看出,Vout信号中含有多种频率成分。(4) 在数据显示窗口中插入一个关于索引值Mix 的数据列表,显示输出信号的频率成分以及对应的谐波索引值。如图27所示。(5) 双击图26所示的矩形图,在弹出的窗口中选择【Plot Options】选项卡,在【S
26、elect Axes】项中选择x轴,取消【Auto Scale】选项,并设置矩形图中x轴的显示范围为0500MHz,单击【OK】按钮确认。此时图中只显示Vout信号中频率为0500MHz的部分,在图中插入一个标记,观察200MHz频率分量的功率值,如图28所示。 图27 频率索引值列表 图28 中频信号的功率值由于射频信号幅度为3.6GHz,本振信号幅度为3.8GHz,,因此中频信号幅度应为200MHz,输出信号的频率中有这个频率成分,且功率值为-32dBm左右,这就验证了混频器的功能。2、本振功率的选择混频器本振功率的值对混频器的性能有很大的影响,下面就通过仿真分析混频器输入本振信号功率的最
27、佳值。(1) 双击谐波平衡仿真控制器,在参数设置窗口中选择【sweep】选项卡,按照下面的内容设置参数扫描:a、 Start=1,表示本振信号功率的起始点为1。b、Stop=20,表示本振信号功率的终止点为20。c、Step=1,表示本振信号功率的扫描间隔为1。d、SweepVar=LO_pwr,表示扫描参数为本振信号功率。完成参数设置的谐波平衡法仿真控件如图29所示。图29 HB控件中设置参数扫描 图30 中频信号的最大输出功率(2) 单击工具栏中的【Simulate】按钮进行仿真,并等待仿真结束。(3) 仿真结束后,查看输出信号的频谱,并在频率值为200MHz处插入一个标记,如图30所示。
28、从图30中可以看出,当本振频率为14dBm时,输出信号中中频信号的功率值最大,为-21.575dBm。(4) 在数据显示窗口中插入一个转换增益的测量方程,转换增益为输出信号中频的功率与输入射频信号功率的差值,因此方程的内容为,如图31所示。(5) 在数据显示窗口中添加一个转换增益与输入本振信号功率的关系曲线,如图32所示。 图31 转换增益方程 图32 转换增益与本振信号功率的关系曲线3、混频器的三阶交调点分析3.1、三阶交调点的测量(1) 删除变量控件中的RF_freq和LO_freq变量,如图33所示。(2) 单击原理图设计窗口工具栏中的【VAR】按钮,在原理图中插入一个新的变量控件,并在
29、控件中添加如下变量:1、 IF_freq=RF_freq-LO_freq,表示中频频率为射频频率与本振频率之差。2、 RF_freq=3.8,表示射频频率为3.8GHz。3、 LO_freq=3.6,表示本振频率为3.6GHz。4、 fspacing=0.2e-3,表示频率间隔为200KHz。完成设置的变量控件如图34所示。 图33 VAR1中的变量 图34 VAR2中的变量(3) 在原理图设计窗口中选择“Simulation-HB”元件面板,并从面板中选择一个测量方程控件Meas Eqn,插入到电路原理图中。(4) 双击测量方程控件,在控件中添加如下几个测量方程:a、,是测量电路输入3阶交调
30、点的测量方程,输出值为电路三阶交调点对应的输入功率值。b、,是测量输出信号中中频信号频率成分的功率值的测量方程。c、,是测量混频器转换增益的测量方程。d、IP3input=IP3output-ConvGain,是测量混频器输出三阶交调点的测量方程。完成设置的测量方程控件如图35所示。图35 完成设置的测量方程控件(5) 删除电路原理图中第1端口的功率源,并选择“Sources-Freq Domain”元件面板,从面板中选择一个Pn_Tone,并按下面内容对它的参数进行设置:a、 Freq1=RF_freq-fspacing/2,表示n次谐波功率源的输出频率1的频率值为RF_freq-fspac
31、ing/2。b、 Freq2=RF_freq+fspacing/2,表示n次谐波功率源的输出频率2的频率值为RF_freq+fspacing/2。c、 P1=dbmtow(RF_pwr),表示n次谐波功率源的输出频率1的信号功率值为dbmtow(RF_pwr)。d、 P2=dbmtow(RF_pwr),表示n次谐波功率源的输出频率2的信号功率值为dbmtow(RF_pwr)。完成设置的n次功率源如图36所示。(7) 双击谐波平衡仿真控制器,在参数设置窗口选择【Freq】选项卡,删除RF_freq频率,然后分别添加RF_freq-fspacing/2和RF_freq+fspacing/2频率成分
32、,并设置它们的最高次数为3。然后选择【sweep】选项卡,将【SweepVar】项清空。完成设置的仿真控制器如图37所示。 图36 完成设置的Pn_Tone 图37 重新设置的谐波平衡仿真控制器(8) 单击工具栏中的【Simulate】按钮进行仿真,并等待仿真结束。(9) 仿真结束后,在数据显示窗口中插入一个关于输出信号Vout功率谱密度的矩形图,如图38所示。(10) 改变图38中X轴的显示范围,并在得到的矩形图中插入两个标记,如图39所示,图中就是中频附近的各种频率成分。(11) 在数据显示窗口中加入一个关于输出三阶交调点IP3output和输入三阶交调点IFinput的数据列表,如图40
33、所示,从列表中可以看出混频器的输入三阶交调点和输出三阶交调点分别为7.790dBm和-7.296dBm。图38 输出信号Vout的功率谱密度图39 输入三阶交调点和输出三阶交调点 图40 输出信号在中频附近的频率成分3.2、三阶交调点与本振功率的关系下面分析三阶交调点与本振功率的关系,具体过程如下。(1) 双击谐波平衡仿真控制器,在参数设置窗口中选择【sweep】选项卡,重新设定【SweepVar】项为LO_pwr。(2) 单击工具栏中的【Simulate】按钮进行仿真,并等待仿真结束。(3) 在数据显示窗口中插入一个IF3input的矩形图,如图41所示,图中说明了混频器的输入三阶交调点与本
34、振频率的关系。 图41 输入三阶交调点与本振功率的关系 图42 完成设置的S参数仿真控制器4、混频器的输入驻波比仿真下面分析混频器的输入驻波比,具体过程如下。(1) 删除电路原理图中的所有控件和变量,以及电路图中本振输入和射频信号输入端口的功率源。(2) 选择“Simulation-S_Param”元件面板,并选择两个终端负载插入到电路原理图的本振输入端口和射频信号输入端口。(3) 在S参数仿真元件面板“Simulation-S_Param”中选择一个S参数仿真控制器,并插入到原理图中。(4) 双击S参数仿真控制器,按照下面内容设置参数:a、 Start=3.2GHz,表示频率扫描的起始频率为
35、3.2GHz。b、 Stop=4.4GHz,表示频率扫描的终止频率为4.4GHz。c、 Step=50MHz,表示频率扫描的频率间隔为50MHz。完成参数设置的S参数仿真控制器如图42所示。(5) 从“Simulation-S_Param”元件面板中选择一个输入驻波比测量控件VSWR,并插入到原理图中。(6) 单击工具栏中的【Simulate】按钮进行仿真,并等待仿真结束。(7) 仿真结束后,系统弹出数据显示窗口,在数据显示窗口中插入一个关于VSWR1的矩形图,并在矩形图中加入一个标记,如图43所示。从图中可以看出,当频率为3.8GHz时,输入驻波比为1.046。 图43 混频器的输入驻波比曲
36、线四、设计总结 通过这次射频电路课程设计实践和体验下来,我认识到实践的重要性。这次的课程设计不仅检验了我所学习的知识,也培养了我如何去把握一件事情,如何去做一件事情,又如何完成一件事情的能力。在这次混频器设计与仿真过程中的,我已明白课程设计对我来说的意义,它不仅仅是让我们把所学的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起来,而且提高自己的实际动手能力和独立思考的能力。 作为一名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大四学生,我觉得做射频课程设计是十分有意义的,而且是十分必要的。在已度过的大学时间里,我们大多数接触的是专业课。我们在课堂上掌握的仅仅是专业课的理论知识,对于提高我们的动手能力、实践能力、把所学的专业知识运用到实践中的能力
37、是很有必要的,而课程设计就能提高我们这方面的能力提供了实现的平台。通过这次课程设计我也发现了自身存在的许多不足之处,虽然感觉理论上已经掌握,但在运用到实践的过程中存在不少的问题,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我有系统的温习了理论知识,对理论知识的掌握更深一步了。这次课程设计也激发了我今后这门课程的兴趣。通过这次设计,我懂得了学习的重要性,了解到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的重要意义,更重要的是如何把自己平时所学的东西应用到实际中,学会了坚持、耐心和努力,这将为我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打好实践的基础,。虽然我对这门课的了解并不透彻,很多基础的东西都还没有很好的掌握,许多问题没有解决,也没有很有效的办法通过自身去理解,但是自己开始主动学习并逐步从基础慢慢开始弄懂它,我认为这也应该可以说是一个相当大的收获。课程设计反映的是一个从理论到实际应用的过程,但是更远一点可以联系到以后毕业之后从学校转到踏上社会的一个过程。课程设计是我们专业课程知识综合应用的实践训练,着是我们迈向社会,从事职业工作前一个必不少的过程”千里之行始于足下”,通过这次课程设计,我深深体会到这句千古名言的真正含义我今天认真的进行课程设计,学会脚踏实地迈开这一步,就是为明天能稳健地在社会大潮中奔跑打下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