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设计论文食品添加剂引起的食品安全问题.doc

上传人:sccc 文档编号:4871090 上传时间:2023-05-20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1.4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课程设计论文食品添加剂引起的食品安全问题.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课程设计论文食品添加剂引起的食品安全问题.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课程设计论文食品添加剂引起的食品安全问题.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课程设计论文食品添加剂引起的食品安全问题.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课程设计论文食品添加剂引起的食品安全问题.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课程设计论文食品添加剂引起的食品安全问题.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课程设计论文食品添加剂引起的食品安全问题.doc(1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学 年 论 文论 文 题 目: 食品添加剂引起的食品安全问题 学 院 名 称: 化学工程学院 专 业: 化学工程与工艺 班 级: 化工104 姓 名: 学 号 01 指 导 教 师: 2011年 6月 16 日食品添加剂引起的食品安全问题1前言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食品的种类越来越丰富,人们在享受美食的同时也不得不关注食品安全问题。近年来食品添加剂的事件发生的次数越来越频繁,其种类也日益增多,人们对食品安全方面的忧虑也随之增强,尤其是食品添加剂的出现更是彰显了食品安全的重要性。因此解决食品安全问题和杜绝食品添加剂的使用成为人们目前首要的任务。2主题2.1食品添加剂的定义食品添加剂是指为

2、改善食品品质和色、香、味、形、营养价值,以及为储存和加工工艺的需要而加入食品中的化学合成物质或天然物质.食品添加剂包括营养添加剂、食品加工助剂。食品添加剂可以是一种物质或多种物质的混合物。其大多数并不是基本食品原料本身所固有的物质,而是生产、贮存、包装、使用等过程在食品中为达到某一目的而添加的物质。2.2食品添加剂的种类及其使用 我国目前将食品添加剂分成如下几类:食用色素、食用香精、甜味剂、营养强化剂、防腐抗氧保鲜剂、乳化增稠剂、品质改良剂、发酵制品等。 1.食用色素 天然食用色素主要来自动物、植物组织,目前,食品中应用的天然色素有98种,天然色素的安全性较高,色调自然,且较好地模仿自然物的颜

3、色,有的天然色素具有一定的药理作用和保健作用。目前广泛使用的天然食用色素有焦糖、红曲色素、姜黄色素、甜菜红色素等。目前,我国一方面因天然色素造价较高,另一方面生产工艺落后,故天然色素的推广使用较为困难,同时其产品质量也难以达到要求。此外由于一些天然食用色素成分复杂,着色性差,纯品成本较高等条件依然制约着大量天然食用色素的广泛使用。 2.食用香精类 香精是目前使用较为广泛的食品添加剂,各种香料占一半以上。我国主要通过提取、精制、蒸馏、浸取、酶分解等反应得到天然香精。目前应用广泛的主要有橙油、薄荷油、留兰香油、柠檬油、玫瑰精油、茉莉香油等,而常用的桔子、茉莉、香草、香蕉、菠萝、柠檬、荔枝、苹果等香

4、精已基本自给。同色素一样,人们更普遍欢迎的是从天然物中提取的香精,我国有很丰富的资源可利用,同时国内一些研究所正在开发新的产品。 3.甜味剂 人们以往运用蔗糖作为最普通的甜味剂,但由于近年来心脑血管疾病发病率的上升,使人们在寻找根源的同时发现,大量的蔗糖进入人体,伴随着产生高能量,从而在体内积存,导致脂肪的积累,由此人们在寻求一种高甜度、低热量的甜味剂,尽管糖精钠的合成给人们带来希望,但更为安全、天然的甜味剂才是人们所期望的。 4.防腐抗氧化保鲜剂 抗氧化剂是添加于食品后阻止或延迟食品氧化,提高食品质量的稳定性和延长贮藏期的物质。食品中常用的保鲜剂有:苯甲酸,是世界各国允许使用的一种食品保鲜剂

5、,它在动物体内易随尿液排出体外,不蓄积,毒性低且价格低廉,目前占据国内大部分保鲜剂市场。据有关资料证实,在人们长期食用的食品中,天然保鲜剂成分的毒性远远低于人工合成的保鲜剂。因此,近年来从自然界寻求天然保鲜剂的研究已引起各国科学家的高度重视。2.3 食品添加剂的具体作用机理2.3.1抗氧化剂 2.3.1.1抗氧化剂机理 抗氧化剂的作用机理是比较复杂的,存在着多种可能性。如有的抗氧化剂是由于本身极易被氧化,首先与氧反应,从而保护了食品。如VE。有的抗氧化剂可以放出氢离子将油脂在自动氧化过程中所产生的过氧化物分解破坏,使其不能形成醛或酮的产物如硫代二丙酸二月桂酯等。有些抗氧化剂可能与其所产生的过氧

6、化物结合,形成氢过氧化物,使油脂氧化过程中断,从而阻止氧化过程的进行,而本身则形成抗氧化剂自由基,但抗氧化剂自由基可形成稳定的二聚体,或与过氧化自由基ROO-。结合形成稳定的化合物。如BHA、BHT、TBHQ、PG、茶多酚等。 2.3.1.2几种常用的脂溶性抗氧化剂(1)BHA:丁基羟基茴香醚(CH3)3CC6H39OH)OCH3 。因为加热后效果保持性好,在保存食品上有效,它是目前国际上广泛使用的抗氧化剂之一,也是我国常用的抗氧化剂之一。和其它抗氧化剂有协同作用,并与增效剂如柠檬酸等使用,其抗氧化效果更为显著。一般认为BHA毒性很小,较为安全。 (2)BHT:二丁基羟基甲苯C13H24O 。

7、与其它抗氧化剂相比,稳定性较高,耐热性好,在普通烹调温度下影响不大,抗氧化效果也好,用于长期保存的食品与焙烤食品很有效。是目前国际上特别是在水产加工方面广泛应用的廉价抗氧化剂。一般与BHA并用,并以柠檬酸或其他有机酸为增效剂。相对BHA来说,毒性稍高一些。 (3)PG:没食子酸丙酯C7H6O5 。对热比较稳定。PG对猪油的抗氧化作用较BHA和BHT强些,毒性较低。 (4)TBHQ:特丁基对苯二酚C20H34O17。是较新的一类酚类抗氧化剂,其抗氧化效果较好。2.3.2 漂白剂这类物质均能产生二氧化硫(SO2),二氧化硫遇水则形成 亚硫酸(H2SO3)。除具有漂白作用外,还具有防腐作用。此外,由

8、于亚硫酸的强还原性,能消耗果蔬组织中的氧,抑制氧化酶的活性,可防止果蔬中的维生素C的氧化破坏。 亚硫酸盐在人体内可被代谢成为硫酸盐,通过解毒过程从尿中排出。亚硫酸盐这类化合物不适用于动物性食品,以免产生不愉快的气味。亚硫酸盐对维生素B1有破坏作用,故B1含量较多的食品如肉类、谷物、乳制品及坚果类食品也不适合。因其能导致过敏反应而在美国等国家的使用受到严格限制。2.3.3着色剂又称色素,是使食品着色后提高其感官性状的一类物质。食用色素按其性质和来源,可分为食用天然色素和食用合成色素两大类。 1食用合成色素,属于人工合成色素。食用合成色素的特点:色彩鲜艳、性质稳定、着色力强、牢固度大、可取得任意色

9、彩,加上成本低廉,使用方便。但合成色素大多数对人体有害。合成色素的毒性有的为本身的化学性能对人体有直接毒性;有的或在代谢过程中产生有害物质;在生产过程还可能被砷、铅或其它有害化合物污染。 在我国目前允许使用的合成色素有苋菜红、胭脂红、赤鲜红(樱桃红)、新红、诱惑红、柠檬黄、日落黄、亮蓝、靛蓝和它们各自的铝色淀。以及合成的-胡萝卜素、叶绿素铜钠和二氧化钛。 2食用天然色素,使用天然色素主要是由动植物组织中提取的色素,人天然色素成分较为复杂,经过纯化后的天然色素,其作用也有可能和原来的不同。而且在精制的过程中,其化学结构也可能发生变化;此外在加工的过程中,还有被污染的可能,故不能认为天然色素就一定

10、是纯净无害的。 合成食用色素同其它食品添加剂一样,为达到安全使用的目的,需进行严格的毒理学评价。包括化学结构、理化性质、纯度、在食品中的存在形式以及降解过程和降解产物;随同食品被机体吸收后,在组织器官内的潴留分布、代谢转变和及排泄状况;本身及其代谢产物在机体内引起的生物学变化,亦及对机体可能造成的毒害及其机理。包括急性毒性、慢性毒性、对生育繁殖的影响、胚胎毒性、致畸性、致突变性、致癌性、致敏性等。2.3.4甜味剂是指赋予食品甜味的食品添加剂。按来源可分为:(1)天然甜味剂,又分为糖醇类和非糖类。其中糖醇类有:木糖醇、山梨糖醇、甘露糖醇、乳糖醇、麦芽糖醇、异麦芽糖醇、赤鲜糖醇;非糖类包括:甜菊糖

11、甙、甘草、奇异果素、罗汉果素、索马甜。(2)人工合成甜味剂其中磺胺类有:糖精、环己基氨基磺酸钠、乙酰磺胺酸钾。二肽类有:天门冬酰苯丙酸甲酯(又阿斯巴甜)、1-a-天冬氨酰-N-(2,2,4,4-四甲基-3-硫化三亚甲基)-D-丙氨酰胺(又称阿力甜)。蔗糖的衍生物有:三氯蔗糖、异麦芽酮糖醇(又称帕拉金糖)、新糖(果糖低聚糖)。此外,按营养价值可分为营养性和非营养性甜味剂,如蔗糖、葡萄糖、果糖等也是天然甜味剂。由于这些糖类除赋予食品以甜味外,还是重要的营养素,供给人体以热能,通常被视做食品原料,一般不作为食品添加剂加以控制。 1.糖精 学名为邻-磺酰苯甲酰,是世界各国广泛使用的一种人工合成甜味剂,

12、价格低廉,甜度大,其甜度相当于蔗糖的300500倍,由于糖精在水中的溶解度低,故我国添加剂标准中规定使用其钠盐(糖精钠),量大时呈现苦味。一般认为糖精纳在体内不被分解,不被利用,大部分从尿排出而不损害肾功能。不改变体内酶系统的活性。全世界广泛使用糖精数十年,尚未发现对人体的毒害作用。 2.环己基胺基磺酸钠(甜蜜素) 1958年在美国被列为“一般认为是安全物质”而广泛使用,但在70年代曾报道本品对动物有致癌作用,1982年的FAO/WHO报告证明无致癌性。美国FDA长期实验于1984年宣布无致癌性。但美国国家科学研究委员会和国家科学院仍认为有促癌和可能致癌作用。故在美国至今仍属于禁用于食品的物质

13、。 3.天门冬酰苯丙氨酸甲酯(阿斯巴甜) 其甜度蔗糖的100200倍,味感接近于蔗糖。是一种二肽衍生物,食用后在体内分解成相应的氨基酸。我国规定可用于罐头食品外的其他食品,其用量按生产需要适量使用。 此外也发现了许多含有天门冬氨酸的二肽衍生物,如阿力甜,亦属于氨 含食品添加剂的糖果基酸甜味剂,属于天然原料合成,甜度高。 4乙酰磺胺酸钾 本品对光、热(225)均稳定,甜感持续时间长,味感由于糖精钠,吸收后迅速从尿中排除,不在体内蓄积,与天门冬氨酰甲酯1:1合用,有明显的增效作用。 5糖醇类甜味剂 糖醇类甜味剂属于一类天然甜味剂,其甜味与蔗糖近似,多系低热能的甜味剂。品种很多,如山梨醇、木糖醇、甘

14、露醇和麦芽糖醇等,有的存在于天然食品中,多数的通过将相应的糖氢化所得。而其前体物则来自天然食品。由于糖醇类甜味剂升血糖指数低,也不产酸,故多用做糖尿病、肥胖病患者的甜味剂和具有防止龋齿的作用。该类物质多数具有一定的吸水性,对改善脱水食品复水性、控制结晶、降低水分活性均有一定的作用。但由于糖醇的吸收率较低,尤其是木糖醇,在大量食用时有一定的导致腹泻的能力。 6甜叶菊甙 为甜叶菊中含的一种强甜味成分,是一种含二萜烯的糖苷。甜度约为蔗糖的300倍。但甜叶菊甙的口感差,有甘草味,浓度高时有苦味,因此往往与蔗糖、果糖、葡萄糖等混用,并与柠檬酸、苹果酸等合用以减弱苦为或通过果糖基转移酶或-葡萄糖基转移酶使

15、之改变结构而矫正其缺点。国外曾对其作过大量的毒性实验,均未显示毒性作用。而在食用时间较长的国家,如巴拉圭对本品已有100年食用史,日本也使用达15年以上,均未见不良副作用报道。2.3.5酶制剂酶制剂指从生物(包括动物、植物、微生物)中提取具有生物催化能力酶特性的物质。主要用于加速食品加工过程和提高食品产品质量。 我国允许使用的酶制剂有:木瓜蛋白酶来自未成熟的木瓜的胶乳中提取;以及由米曲霉、枯草芽孢杆菌等所制得的蛋白酶;-淀粉酶多来自枯草杆菌;糖化型淀粉酶我国用于生产本酶制剂的菌种有黑曲霉、根酶、红曲酶、拟内孢酶;由黑曲霉、米曲霉、黄曲霉生产的果胶酶等。2.3.6防腐剂是指能抑制食品中微生物的繁

16、殖,防止食品腐败变质,延长食品保存期的物质。防腐剂一般分为酸型防腐剂、酯型防腐剂和生物防腐剂。 2.3.6.1酸型防腐剂 常用的有苯甲酸、山梨酸和丙酸(及其盐类)。这类防腐剂的抑菌效果主要取决于它们未解离的酸分子,其效力随PH 而定,酸性越大,效果越好,在碱性环境中几乎无效。 1苯甲酸及其钠盐:苯甲酸又名安息香酸。由于其在水中溶解度低,故多使用其钠盐。成本低廉。 苯甲酸进入机体后,大部分在915小时内与甘氨酸化合成马尿酸而从尿中排出,剩余部分与葡萄糖醛酸结合而解毒。但由于苯甲酸钠有一定的毒性,目前已逐步被山梨酸钠替代。 2山梨酸及其盐类:又名花楸酸。由于在水中的溶解度有限,故常使用其钾盐。山梨

17、酸是一种不饱和脂肪酸,可参与机体的正常代谢过程,并被同化产生二氧化碳和水,故山梨酸可看成是食品的成分,按照目前的资料可以认为对人体是无害的。 3丙酸及其盐类:抑菌作用较弱,使用量较高。常用于面包糕点类,价格也较低廉。 丙酸及其盐类,其毒性低,可认为是食品的正常成分,也是人体内代谢的正常中间产物。 4脱氢醋酸(dehydroacetic acid)及其钠盐:为广谱防腐剂,特别是对霉菌和酵母的抑菌能力较强,为苯甲酸钠的210倍。本品能迅速被人体吸收,并分布于血液和许多组织中。但有抑制体内多种氧化酶的作用,其安全性受到怀疑,故已逐步被山梨酸所取代,其ADI值尚未规定。 2.3.6.2酯型防腐剂 包括

18、对羟基苯甲酸酯类(有甲、乙、丙、异丙、丁、异丁、庚等)。成本较高。对霉菌、酵母与细菌有广泛的抗菌作用。对霉菌和酵母的作用较强,但对细菌特别是革兰氏阴性杆菌及乳酸菌的作用较差。作用机理为抑制微生物细胞呼吸酶和电子传递酶系的活性,以及破坏微生物的细胞膜结构。其抑菌的能力随烷基链的增长而增强;溶解度随酯基碳链长度的增加而下降,但毒性则相反。但对羟基苯甲酸乙酯和丙酯复配使用可增加其溶解度,且有增效作用。在胃肠道内能迅速完全吸收,并水解成对羟基苯甲酸而从尿中排出,不在体内蓄积。我国目前仅限于应用丙酯和乙酯。 三、生物型防腐剂 主要是乳酸链球菌素。乳酸链球菌素是乳酸链球菌属微生物的代谢产物,可用乳酸链球菌

19、发酵提取而得。乳酸链球菌素的优点是在人体的消化道内可为蛋白水解酶所降解,因 含食品添加剂的糖果而不以原有的形式被吸收入体内,是一种比较安全的防腐剂。,不会向抗生素那样改变肠道正常菌群,以及引起常用其它抗生素的耐药性,更不会与其它抗生素出现交叉抗性。 其它防腐剂包括双乙酸钠,既是一种防腐剂,也是一种螯合剂。对谷类和豆制品有防止霉菌繁殖的作用。仲丁胺,本品不应添加于加工食品中,只在水果、蔬菜储存期防腐使用。市售的保鲜剂如克霉灵、保果灵等均是以仲丁胺为有效成分的制剂。二氧化碳,二氧化碳分压的增高,影响需氧微生物对氧的利用,能终止各种微生物呼吸代谢,如高食品中存在着大量二氧化碳可改变食品表面的PH,而

20、使微生物失去生存的必要条件。但二氧化碳只能抑制微生物生长,而不能杀死微生物。2.4食品添加剂对食品安全的影响在食品厂商生产的过程中,合理科学的加入添加剂对食品的质量提高和营养的保持是具有积极作用的。合理的使用添加剂可以防止食品中有毒细菌的滋生,防止食品变质,延长食品的食用期限。我们国家为了保证食品添加剂的使用安全也先后出台了一系列相关的规范和准则,如:GB2760-2007食品添加剂卫生标准食品添加剂卫生管理办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食品添加剂生产企业卫生规范等。然而,食品生产企业在食品添加剂的使用上,仍然存在着各种违规,超量,不达标的问题。2.4.1食品添加剂的过量使用现代医学研究证实,食

21、品添加剂的用量需控制在一定程度和标准以内,超过标准和用量的食品添加剂会对人体机能免疫系统造成严重危害的。例如在面粉生产中超量加入添加剂白块,消费者使用后回造成严重的肺部疾病。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中还明确规定了添加剂在各类食品生产中的最大用量。食品生产厂商为了增加食品的观感,往往超量使用添加剂,企业往往为了商业目的而不顾消费者的身体健康。例如在某省食品抽检过程中,发现添加剂使用超量的产品高达20批次,较为严重的是二氧化硫的超量现象,其中一半以上的食品存在添加剂严重超量,二氧化硫的超量主要是生产企业为了使产品观感好看和保存时间较长而进行超量添加的一种手段。2.4.2食品添加剂的违规使用目前我国对

22、食品添加剂的使用品种和生产做了一系列的明确规定。然而一些私营的小企业对颁布的GB2760-2007食品添加剂卫生标准视而不见,对消费者的身体健康更是不屑一顾。例如,在辣酱的生产过程中加入明令禁止的“苏丹红”,人们也许不知道“苏丹红”并非食品添加剂,而是一种化学染色剂。它的化学成分中含有一种叫萘的化合物,该物质具有偶氮结构,由于这种化合物的结构决定了它具有一定的致癌性,对人体的肝肾器官具有明显的毒害作用。食品生产企业严重超量使用添加剂的还有很多,例如,“三聚氰胺”的使用导致食用了受污染奶粉的婴幼儿产生肾结石病症。2.4.3食品舔加剂的超范围使用我国在GB2760-2007食品添加剂卫生标准中明确

23、规定了各种食品添加剂在食品加工中的使用范围,但没有引起食品生产企业的足够重视,食品生产企业为了迎合消费者的心理,增加食品的视觉效果,更改了食品添加剂的使用范围。例如在葡萄酒的生产中就采用了超范围使用的情况。生产葡萄酒往往以绿色食品为销售手段。在产品生产加工中,加入胭脂红等色素,独到色彩艳丽的目的。我国葡萄酒生产严格规定,不允许加入香料,色素等添加剂,消费者长期食用会产生中毒现象,毒素在体内停留过长会引发身体机能稳乱,导致器官病变。从以上论述中可以看出食品添加剂合理使用对人体健康是不会产生影响的,只有超量,超标,超范围使用才会对人体产生影响。食品安全事关人民群众的健康和生命安全,关系到经济健康发

24、展和社会稳定,关系到政府和国家形象。食品添加剂的正确使用是确保食品安全的关键。3总结食品添加剂的安全问题主要有:食品添加剂使用不当;食品中填加非法工业原料。食品添加剂问题的起因:食品添加剂标准不完善;检测技术落后;食品监控体系有待健全。解决食品添加剂的对策:进一步理顺我国食品(包括食品添加剂)安全监督管理;完善食品添加剂的法律法规和标准体系建设;加大宣传力度;强化企业的法律意识,加大监督指导和处罚力度;在食品生产企业中积极推行“食品安全管理体系(HACCP)”;应用新技术和新工艺。通过对食品添加剂的认识和了解,可以知道食品添加剂既有有益的一面,也存在有害的一面,恰当的使用食品添加剂能起到保鲜,

25、延长食品食用期限等作用,而食品添加剂的滥用和超标使用会对人体健康产生很大的伤害,同时也不利于社会的稳定。因此解决食品添加剂和食品安全问题成为当代的主要任务之一,不论个人或是国家的应该提高食品安全意识。参考文献:1 乔会东. 食品添加剂的种类及其使用J. 中国新技术新产品. 2010(07)2 李清筱, 张庆霞. 我国食品添加剂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库广西轻工业. 2011013韩明凯, 赵慧敏. 浅谈食品添加剂对食品安全的影响J. 科技传播, 2011,(02)4 胡慧媛,甘小平. 对食品添加剂引发的食品安全问题的思考J. 农技服务, 2009,(11)5董雪芳. 漫谈食品添加剂J. 考试周刊.

26、 2011(21) 辛烯基琥珀酸淀粉酯研究现状1前言辛烯基琥珀酸淀粉酯(Octenyl Succinic AnhydrideModified Starch, 简称OSA Starch) , 商品名为纯胶(Pure Gum) , 一般以辛烯基琥珀酸淀粉钠( Starch Sodium Octenyl Succinate, SSOS) 的形式存在, 是一种安全性高的乳化增稠剂1-2。该产品最初由美国Caldwell和Wurzburg研制成功,并于1953年申请了专利, 其制备原理是基于酯化可在温和的碱性条件下进行3。对国内食品行业来说,它是一种新型的变性淀粉,在1997 年才出现在中国的产品添加剂

27、手册上,2001 年又批准扩大了该产品在食品中的使用范围,其用量可根据需求添加,无需控制。2 主题1.1辛烯基琥珀酸淀粉酯的概述1.1.1辛烯基琥珀酸淀粉酯的分子结构图1-1 辛烯基琥珀酸淀粉酯的化学结构图由分子结构式可以看出, 淀粉分子中可以发生取代反应的位置是2、3 和6 位, 所以最大取代度为3, 但是由于反应条件的限制, 实际取代度小于3。淀粉经OSA 改性后, 在淀粉的多糖长链上同时引入了亲水基和疏水基, 并且二者的比例是11。由于辛烯基琥珀酸淀粉酯含有一个多糖长链, 在用于油/水乳状液时, 亲水的羧酸基团深入到水中,亲油的烯基长链深入至油中,使多糖长链在油/水界面上形成一层很厚的界

28、面膜, 而小分子乳化剂只能形成单分子界面膜。 因此, 辛烯基琥珀酸淀粉酯的乳化稳定性要强于小分子乳化剂。1.1.2辛烯辛烯基琥珀酸淀粉酯的反应机理 淀粉是以葡萄糖为单体组成的多聚物,淀粉分子上主要基团为羟基( OH) ,羟基是参与反应的活性部位。以淀粉为原料,与不同长度碳链烯基琥珀酸酐( alkenyl succinicanhydride ,简称ASA) 经酯化反应可以得到烯基琥珀酸淀粉酯。辛烯基琥珀酸酐与淀粉进行酯化反应时酸酐的环被打开,其中一端以酯键与淀粉分子的羧基相结合,另一端产生一个羧酸,整个反应体系的pH 值随反应的进行而下降,反应过程中需用碱性试剂去中和产生的羧酸,以维持反应体系的

29、碱性化,反应向酯化反应的方向进行4。辛烯基琥珀酸淀粉酯制备反应式如下所示。图1-3辛烯基琥珀酸淀粉酯的反应方程式1.1.3辛烯辛烯基琥珀酸淀粉酯基本性质辛烯基琥珀酸酯淀粉是通过淀粉和1-辛烯基琥珀酸酐反应的半酯化的产品, 在亲水性的淀粉中引入了疏水性的辛烯基琥珀酸基团,其基本特性为:辛烯基琥珀酸酯淀粉为白色粉末,无毒无臭无异味。在冷水中可溶解,在热水中可加快溶解,呈透明液体。在酸碱性的溶液中都有好的稳定性,另外其分子量较大,在油水界面处可形成一层强度很大的薄膜,可以稳定水包油型的乳浊液5。它与乳化剂的区别在于不仅具有乳化性,还有稳定性和增稠性及增加乳液的光泽度的功能,在水包油型的乳液中有着特殊

30、的作用,可用于不同粘度的各种乳化液。另外,辛烯基琥珀酸酯淀粉有优良的自由流动性和斥水性,能防止淀粉料粒的附聚,在水的乳液中能均匀分散,稳定规定的淀粉含量和所需粘度的乳化液,并且有好的流动性。辛烯基琥珀酸酯淀粉和其它表面活性剂有很好的协同增效作用,没有配伍禁忌。使用前要经过蒸煮后才能溶解在水中,或者通过预胶凝化直接分散到水中。 辛烯基琥珀酸酯淀粉的作用主要有以下:具有降低表面张力和降低界面张力;具有很好的乳化稳定作用;可以调节乳液的粘度(有高粘度和低粘度);可与淀粉形成稳重的体系,防止淀粉的老化和硬结;可使乳液润滑并有光泽,乳液在容器壁上不会挂壁;具有润湿、分散、渗透、悬浮、增溶的作用;能防止蛋

31、白质凝聚和冷,热引起的变性;在酸碱溶液中具有好的稳定性。1.2 辛烯基琥珀酸淀粉酯的应用略3 总结国外能够工业化生产部分该产品,产品市场前景十分看好,而国内辛烯基琥珀酸酐严重缺乏,致使国内对此类产品主要依赖进口。国内此类产品依赖进口,主要原因是:一、该变性淀粉技术含量高,工艺路线复杂,涉及到原淀粉的。二、次变性以及终产品的流度控制,一般企业较难掌握。三、国内缺乏辛烯基琥珀酸酐原料,尚没有化工厂能生产这种酸酐,从而制约了辛烯基琥珀酸淀粉酯的生产 三:应用领域滞后,人们对该淀粉产品还缺乏足够的认识,市场的开发需要一定时间。目前, 国内外生产辛烯基琥珀酸淀粉酯的工艺主要区别在:淀粉种类的选择;调pH

32、 用的碱的种类( 如烧碱、碳酸钠、磷酸钠等) ; 酰化试剂的选择( 如乙醇、丙酮、吡啶、DMF 等);物料加入方式及后处理等。未来辛烯基琥珀酸淀粉酯的发展趋势:(1)缩短反应时间,简化工艺流程, 进一步降低成本,以提高市场竞争力;(2)拓宽在其它行业上的应用;(3)加强对原料OSA 的开发,打破国外对原料的垄断17。近几年来,国内对此也有进一步的研究,并取得一定的成效。国内已经有数家公司进行了工业化生产,但生产量很小,还远远不能满足国内市场的需要。因此,研发生产国产化的该产品,对提升产品市场竞争力、扩大产品使用范围和产生较好的市场效益都具有积极而深远的意义。参考文献1 陶宇,陈小燕浙江民营企业

33、文化建设现状分析与思考J区域经济,2007,(4):13-352 邹农基民营企业文化力塑造J江苏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7 (1):43-823 董卉娜浅谈杜邦财务分析体系在企业盈利质量分析中的运用J天津市财贸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4,6(2):28-294 庄培章现代企业文化新论M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20045 希德创造学习的思路N人民日报,1998-12-25(10)6 李梦云温州民营企业文化建设的制约因素及对策分析J民营经济与中小企业管理,2007,(7):56-587 陈涛盈利质量与利润反应系数J南方经济,2007,(2):36-458 ALLAN G,JUN LOrganizing for enterprise in China:what can we learn from the Chinese micro,small,and medium enterprise development experienceJFutures,2003,5(7):119-12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施工/环境 > 农业报告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