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孟德尔遗传定律二.docx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4874199 上传时间:2023-05-20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110.0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02孟德尔遗传定律二.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02孟德尔遗传定律二.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02孟德尔遗传定律二.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02孟德尔遗传定律二.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02孟德尔遗传定律二.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02孟德尔遗传定律二.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02孟德尔遗传定律二.docx(1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孟德尔遗传定律二1. 遗传学上的平衡种群是指在理想状态下,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都不再改变的大种群。某哺乳动物的平衡种群中,栗色毛和黑色毛由常染色体上的1对等位基因控制。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多对黑色个体交配,每对的子代均为黑色,则说明黑色为显性B. 观察该种群,若新生的栗色个体多于黑色个体,则说明栗色为显性C. 若该种群栗色与黑色个体的数目相等,则说明显隐性基因频率不等D. 选择1对栗色个体交配,若子代全部表现为栗色,则说明栗色为隐性【答案】C【解析】多对黑色个体交配,每对的子代均为黑色,可能黑色为显性或隐性,A错。新生的栗色个体多于 黑色个体,不能说明显隐性,B错。显隐性基因频率相等,则

2、显性个体数量大于隐性个体数量,故若该种 群栗色与黑色个体的数目相等,则说明隐性基因频率大于显性基因频率,C正确。1对栗色个体交配,若子 代全部表现为栗色,栗色可能为显性也可能为隐性,D错。2. 某大学生物系学生通过杂交试验研究某种短腿青蛙腿形性状的遗传方式,得到下表结果。下列推断不合理的是()组合1234短腿早x长腿&长腿早x短腿&长腿早x长腿&短腿早x短腿&子代长腿48469024短腿4648076A. 长腿为隐形性状,短腿为显性性状B组合1、2的亲本至少有一方为纯合子C.控制短腿与长腿的基因位于常染色体或性染色体上D.短腿性状的遗传遵循孟德尔的两大遗传定律【答案】D【解析】根据组合4中短腿

3、早x短腿& 子代中长腿:短腿W :3可推知,亲本为杂合子,短腿为显性性状, 长腿为隐性性状,而且青蛙腿形性状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其遗传遵循孟德尔的分离定律,A正确、D错 误;组合1、2都是具有相对性状的亲本杂交,子代的性状分离比约为1 : 1,相当于测交,所以其亲本都是 一方为纯合子,另一方为杂合子,B正确;由于题目中没有对子代雌雄个体进行分别统计,所以控制短腿 与长腿的基因可能位于常染色体,也可能位于性染色体上,C正确。3. 下列现象中未体现性状分离的是()A. F1的高茎豌豆自交,后代中既有高茎豌豆,又有矮茎豌豆B. F的短毛雌兔与短毛雄兔交配,后代中既有短毛兔,又有长毛兔C. 花斑色茉莉

4、花自交,后代中出现绿色、花斑色和白色三种茉莉花D. 黑色长毛兔与白色长毛兔交配,后代出现比例相等的黑色长毛兔和白色长毛兔【答案】D【解析】性状分离是指在杂种后代中,同时出现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的现象。A、B、C三项均体现出“相同 性状”亲本杂交,子代同时出现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的“性状分离”现象,但D中子代的黑毛与白毛早在亲代 中已存在,不属于“性状分离”。4. 一杂合子(Dd)植株自交时,含有隐性配子的花粉有50%的死亡率,则自交后代的基因型比例是()A. 1 : 1 : 1B. 4 : 4 : 1C. 2 : 3 : 1D. 1 : 2 : 1【答案】C【解析】由于含d的花粉有50%的死亡率,

5、因此该植株产生的雌配子D : d=1 : 1,而雄配子D : d=2 : 1, 自交后代中三种基因型之比为DD : Dd : dd=(1/2x2/3):(1/2x1/3 + 1/2x2/3):(1/2x1/3)=2 : 3 : 1, C项正确。5. 已知一批基因型为AA和Aa的豌豆和玉米种子,其中纯合子与杂合子的比例均为1 :2,分别间行种植,则在自然状态下,豌豆和玉米子一代的显性性状与隐性性状的比例分别为)A.5 : 1、5 : 1B.8 : 1、8 : 1C.6 : 1、9 : 1D.5 : 1、8 : 1【答案】D【解析】自由交配指在一群体中,雌雄个体之间都有交配机会且机会均等,既有基因

6、型相同的个体交配, 也有基因型不同的个体交配,强调随机性。在间行种植的玉米种群中,自由交配包括自交和杂交两种方式。 一 21 1,利用配子法计算:玉米中A的基因频率=2,a的基因频率=3,因此子一代aa的基因型频率=亍A_的基1 8因型频率= 19=8,则A_:aa=8:1;豌豆为严格的自花传粉植物,间行种植并不会改变豌豆的自交,子一代aa的基因型频率=x?= A 的基因型频率=1! = ?,则A : aa=5 : 1。3 4 66 66. 下列叙述与生物学史实相符的是()A. 孟德尔用山柳菊为实验材料,验证了基因的分离及自由组合定律B. 范海尔蒙特基于柳枝抨插实验,认为植物生长的养料来自土壤

7、、水和空气C. 富兰克林和威尔金斯对DNA双螺旋结构模型的建立也做出了巨大的贡献D. 赫尔希和蔡斯用35S和32P分别标记丁2噬菌体的蛋白质和DNA,证明了 DNA的半保留复制【答案】C【解析】孟德尔用豌豆进行杂交实验后得出基因的分离及自由组合定律,A项错误。海尔蒙特研究柳树的 生长时发现植物生长的养料来自土壤及水,他并没有发现空气参与植物生长,B项错误。沃森和克里克用 构建物理模型的方法推算出了 DNA分子的双螺旋结构,威尔金斯和富兰克林为他们提供了 DNA晶体的X射线衍射图谱,C项正确。赫尔希和蔡斯的实验证明了 DNA是遗传物质而非证明DNA的半保留复制,D 项错误。7. 老鼠的皮毛黄色(

8、A)对灰色(a)为显性,是由常染色体上的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的。有一位遗传学家在 实验中发现含显性基因A的精子和含显性基因A的卵细胞不能结合。如果黄鼠与黄鼠(第一代)交配得到第 二代,第二代老鼠自由交配一次得到第三代,那么在第三代中黄鼠的比例是()A. 1/2B. 4/9 C. 5/9 D. 1【答案】A【解析】A精子和A卵细胞不能结合,则黄鼠的基因型只能是Aa,所以黄鼠与黄鼠(第一代)交配得到的第 二代基因型及比例为Aa:aa=2:1,第二代产生的A配子的比例为1/3, a配子的比例为2/3,则第二代老 鼠自由交配一次得到的第三代中,Aa占2x1/3x2/3=4/9,aa占2/3x2/3=4/9

9、,因此第三代中黄鼠的比例是 1/2,A正确。8. 具有一对等位基因的杂合子亲本连续自交,某代的纯合子所占比例达95%以上,则该比例最早出现在()A.子3代 B.子4代 C,子5代 D.子6代【答案】C【解析】假设等位基因为A和3,自交1代后为1AA:2Aa:1aa,杂合子比例为1/2,纯合子比例为1/2;自交 2代后,杂合子比例为112x112= (1/2) 2,纯合子比例=1- (1/2) 2;以此类推,自交n代后,杂合子比例为 (1/2) n,纯合子比例=1- (1/2) n。据题意可得1- (1/2) n95%,n 4,故该比例最早出现在子5代,C正确。9. 南瓜果买的颜色是由一对等位遗

10、传因子(A和a)控制的,用一株黄色果实南瓜和一株白色果实南瓜杂 交,子代(F)既有黄色果实南瓜也有白色果实南瓜,让F1自交产生的F2的表现型如图甲所示;为研究豌 豆的高茎与矮茎和花的顶生与腋生性状的遗传规律,设计了两组纯种豌豆杂交的实验如图乙所示。根据图示分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由图甲可以判定白果是显性性状B. 图甲P中黄果遗传因子组成是aa, F2中黄果与白果的理论比例是5:3C. 由图乙可知花的着生位置由细胞核基因控制D. 图乙豌豆茎的高度由细胞核遗传因子控制,子一代所有个体的遗传因子组成相同,该实验中亲代的腋生花都需作去雄处理 【答案】C 【解析】图甲中F1代白果,F2代有黄果和白果,

11、可判断白果是显性性状,A正确;图甲P中黄果的基因 型是aa,F1中黄果与白果的比例各为1/2,黄果自交后代黄果的比例仍为1/2,白果自交后代白果的比例为 172x3/4=3/8,黄果的比例为1/2x1/4=1/8,综合F2中黄果与白果的理论比例是(1/2+1/8): 3/8=5: 3,B正 确;花的着生位置的遗传属于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由于没有做正交和反交的实验,无法判断花的着生位 置是由细胞核决定还是有细胞质决定,C错误;图乙豌豆茎高度的遗传由一对基因控制,遵循孟德尔遗传 规律,子一代所有个体的基因型相同,都是Dd;该实验中都是顶生植株传粉,为了避免自花传粉,所以亲 代的腋生花都需作去雄处理

12、,D正确。10. 某自由交配的种群在I、ii、m时间段都经历多次繁殖过程,定期随机抽取100个个体,测得基因型 为AA、aa的个体数量变化曲线如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A1【111时间(年)A. 在I段内A的基因频率是40%B. A基因突变为a基因导致基因型频率在II段发生剧变C. Aa个体在I、III段数量均为40,说明种群没有发生进化D. 在I、m段,AA个体比aa个体的适应能力弱【答案】D【解析】I段内A的基因频率是60%,a的基因频率是40%,A错误;导致基因频率在I段发生剧变的原 因是自然选择对不同表现型的个体的选择作用,B错误;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在I、 II

13、I段,A和a的基因频率发生了改变,说明种群发生了进化,C错误;由于AA在I、m段,AA个体比aa 个体的适应能力弱,所以在自然选择的作用下,AA个体逐渐被淘汰,D正确。11. 如图所示为某遗传病的家族系谱图,该遗传病受等位基因A-a控制。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I正借男性A. 该遗传病是由核基因控制的隐性遗传病B. 在自然人群中,男女患该遗传病的概率相同C. 在该系谱图中,只有2号的基因型不确定D. 在正常情况下,l号的致病基因没有传给7号【答案】C【解析】系谱图显示,5号和6号正常,其女儿9号患病,据此可判断该遗传病是由核基因控制的常染色体 隐性遗传病,在自然人群中,男女患该遗传病的概率相同,

14、A、B项正确;9号的基因型为aa,5号和6号 的基因型均为Aa,进而推知10号的基因型为AA或Aa,C项错误;3号的基因型为aa,7号的基因型为 Aa,7号的致病基因遗传自3号,因此在正常情况下,l号的致病基因不会传给7号,D项正确。12. 下列有关基因分离定律的几组比例,最能体现基因分离定律实质的是A. F2表现型的比为3: lB. F1产生配子的比为1: 1C. F2基因型的比为1: 2: 1 D.测交后代表现型的比为1: 1【答案】B【解析】基因的分离定律的实质:在杂合体的细胞中,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具有一定的独 立性;在减数分裂形成配子的过程中,等位基因会随同源染色体的分开

15、而分离,分别进入两个配子中,独 立地随配子遗传给后代。据此可推知:最能体现基因分离定律实质的是与产生配子的比为1: 1,B项正确, A、C、D三项均错误。13. 玉米叶片的颜色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基因型为AA的个体呈深绿色,基因型为Aa的个体呈浅绿色, 基因型为aa的个体呈黄色,黄色个体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在幼苗阶段死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浅绿色植株自花传粉,F1自交,则F2幼苗中深绿色个体占3/8B. 浅绿色植株与深绿色植株杂交,其后代成体均为浅绿色C. 经过长时间的自然选择,A基因频率逐渐增大,a基因频率逐渐减小D. 若含a基因的花粉不育,浅绿色植株自交,子代中深绿:浅绿=1:2【答案】C

16、【解析】浅绿色植株Aa自交后代有AA、Aa和aa,但aa黄色植株会在幼苗阶段死亡,则AA: Aa=1:2, 再自交,后代AA占1/3+2/3x1/4=3/6,Aa占2/3x2/4=2/6,aa占2/3x1/4=1/6,所以F2幼苗中深绿色个体占 3/6, A错误;浅绿色植株Aa与深绿色植株AA杂交,后代浅绿色:深绿色=1:1,B错误;经过长时间的自然选择,aa个体不断被淘汰,则A基因频率逐渐增大,a基因频率逐渐减小,C正确;若含a基因的花粉 不育,则浅绿色植株Aa自交,雌配子及其比例为A: a=1:1,雄配子及其比例为A: a=2:1,所以后代AA: Aa: aa=2:3:1,因此子代中深绿:

17、浅绿=2:3, D错误。14. 玉米的高秆(H)对矮秆(h)为显性。现有若干H基因频率不同的玉米群体,在群体足够大且没有其 他因素干扰时,每个群体内随机交配一代后获得Z。各F中基因型频率与H基因频率(p)的关系如图。 下列分析错误的是20, II y II I II IK因型糠事A. 0pl时,亲代群体都可能只含有纯合体B.只有p=b时,亲代群体才可能只含有杂合体C. p=c时,F1自交一代,子代中纯合体比例为5/9D. p=a时,显性纯合体在F1中所占的比例为1/9【答案】C【解析】一对等位基因的各基因型频率之和等于1,且一个等位基因的频率等于它的纯合子频率加上二分之 一杂合子的频率,所以当

18、0p1时,亲代群体都可能只含有纯合体,A项正确;当p=b时,HH和hh的基 因型频率相等,且HH : Hh : hh约为1 : 2 : 1,亲代群体才可能只含有杂合体,B项正确;p=c时,hh的基 因型频率为1/9,HH和Hh的基因型频率相等,各为4/9,F1自交一代,子代中纯合体比例为 1/9hh+4/9HH+4/9x1/2 (HH+hh) =7/9, C项错误;分析图示可知,当p=a时,与HH曲线的交点所对应的纵 坐标的数值为1/9,即显性纯合体在F1中所占的比例为1/9, D项正确。15. 狗毛颜色褐色由b基因控制,黑色由B基因控制。I和i是位于另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一对等位基因, I是抑

19、制基因,当I存在时,B、b均不表现颜色,而产生白色。现有褐色狗(bbii)和白色狗(BBII)杂交,产生 的F2中黑色:白色为()A. 1 : 3 B. 3 : 1C. 1 : 4 D, 4 : 1【答案】C【解析】根据题意可写出遗传图解如下:P: bbiixBBII一F1: BbIiF2: 9B_I_ (白色)、3B_ii (黑色)、3bbI_ (白色)、1bbii(褐色),由此可见F2中黑色:白色为3 : 12,即1 : 4,C项正确。16. 在某严格自花传粉的二倍体植物中,发现甲、乙两类矮生突变体(如图所示),矮化植株无A基因, 矮化程度与a基因的数量呈正相关。丙为花粉不育突变体,含b基

20、因的花粉败育。请回答下列问题:(1) 甲类变异属于,乙类变异是在甲类变异的基础上,染色体的结构发生了。(2) 乙减数分裂产生种花粉,在分裂前期,一个四分体中最多带有个a基因。(3) 甲的自交后代只有一种表现型,乙的自交后代中(各类型配子和植株的成活率相同)F有 种 矮化类型,f2植株矮化程度由低到高,数量比为。(4)为鉴定丙的花粉败育基因b是否和a基因位于同源染色体上,进行如下杂交实验:丙(早)与甲(8) 杂交得F。再以F做 (填“父本”或“母本”)与甲回交。 若F2中,表现型及比例为,则基因b、a位于同源染色体上。 若F2中,表现型及比例为,则基因b、a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答案】(1)基因

21、突变 重复(2) 24(3) 33:2:3(4) 父本全为矮化正常:矮化=1 : 1【解析】(1)甲类变异属于基因突变,乙类变异是在甲类变异的基础上,染色体的结构发生了重复。Q) 乙减数分裂产生含2个a和不含a的2种花粉,在分裂前期,DNA复制已经完成,故一个四分体中最多带 有4个a基因。(3)甲的自交后代只有一种基因型(aa),一种表现型;乙的自交后代中00 : 0aa : aaaa = 1:2:1,故F1有3种矮化类型,F1植株自花传粉,得到F2的基因型及比例00 : 0aa : aaaa=(1/4+ 1/2x1/4):(1/2x1/2):(1/2x1/4+1/4)=3 : 2 : 3,所

22、以F2植株矮化程度由低到高数量比为3:2:3。(4)丙(早)与甲(8)杂交得F,丙的基因型为AAbb,甲的基因型为aaBB,F1的基因型为AaBb。由 于含b基因的花粉败育,故再以与做父本与甲回交。若基因b、a位于同源染色体上,F1基因型为AaBb (A、 b连锁),含b基因的花粉败育,产可育雄配子的基因型是aB,与甲回交后子代的基因型为aaBB,全为矮 化;若基因b、a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F1基因型为AaBb,产可育雄配子的基因型是AB、aB,与甲回交后 子代的基因型为AaBB、aaBB,正常:矮化=1 : 1。17. 某果蝇种群偶然出现一只突变型的雌性个体,为确定果蝇该突变型与野生型的显隐

23、性及基因位置情况。 研究人员将该果蝇与纯合野生型雄蝇杂交,F1只有一种表现型,F2雄蝇全为野生型,雌蝇有野生型和突变 型。研究人员做了如下两种假设:假设一:相对性状由常染色体上的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突变型雄性纯合致死;假设二:相对性状由XY同源区的一对等位基因控制,雌雄均无致死情况。(1) 若假设一成立, 则 为显性性状,且F2中野生型与突变型果蝇数量之比为; 若假设二成立,则F2中野生型与突变型果蝇数量之比为。(2)现已确定假设二成立,请用上述实验中出现的果蝇为实验材料,设计一个杂交实验加以验证。(要求 写出实验过程及实验结果)【答案】(1)野生型6:1 3:1(2)实验过程:取突变型雌果蝇与

24、F1中的野生型雄果蝇杂交,观察并比较子代雌雄果蝇的表现型及比例。实验结果:子代中雌果蝇全为突变型,雄果蝇全为野生型,且雌雄果蝇的比例为1: 1【解析】(1)突变型的雌性个体与纯合野生型雄蝇杂交,F1只有一种表现型,说明突变型的雌性个体为纯 合子,但不能确定突变型和野生型的显隐性。 若假设一成立,即相对性状由常染色体上的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突变型雄性纯合致死,假设该对等位基因用A和a表示,则F1的基因型为Aa,F2的基因型及其比例为AA : Aa : aa=1 : 2 : 1。如果突变型为显 性性状,且突变型雄性纯合(AA)致死,则F2雄蝇既有野生型(aa)也有突变型(Aa),与题意中的“全 为野

25、生型,不符;如果野生型为显性性状,且突变型雄性纯合(aa)致死,则F2雄蝇只有野生型(AA和Aa), 与题意中的“全为野生型”相符。综上分析:野生型为显性性状,在F2中,雄蝇的基因型及其比例为AA : Aa : aa (致死)=1 : 2 : 1,雌蝇的基因型及其比例也为AA : Aa : aa=1 : 2 : 1,且理论上F2中的雄 蝇与雌蝇的比例相等,因此F2中野生型与突变型果蝇数量之比为6:1。 若假设二成立,即相对性状由XY同源区的一对等位基因控制,雌雄均无致死情况,则结合对“假设一” 的分析可确定,突变型的雌性个体与纯合野生型雄蝇的基因型分别为XaXa、XaYa,二者交配所得F1的基

26、因 型为XAXa、XaYA, F2的基因型及其比例为XAXa : XaXa : XaYa : XaYA= 1 : 1 : 1 : 1,所以F2中野生型(XAXa+ XAYA + XaYA)与突变型(XaXa)果蝇数量之比为3:1。(2)依题意可知:用上述实验中出现的果蝇为实验材料,设计一个杂交实验加以验证假设二成立,应选择突变型雌果蝇(XaXa)与F1中的野生型(XaYA)雄果蝇杂交,观察并比较子代雌雄果蝇的表现型及比例。 其实验结果为:子代中雌果蝇全为突变型(XaXa),雄果蝇全为野生型(XaYA),且雌雄果蝇的比例为1:1。18. 某种羊的性别决定为XY型。已知其有角和无角由位于常染色体上

27、的等位基因(N/n)控制;黑毛和白毛 由等位基因(M/m)控制,且黑毛对白毛为显性。回答下列问题:(1)公羊中基因型为NN或Nn的表现为有角,nn无角;母羊中基因型为NN的表现为有角,nn或Nn无 角。若多对杂合体公羊与杂合体母羊杂交,则理论上,子一代群体中母羊的表现型及其比例 ;公羊 的表现型及其比例为。(2)某同学为了确定M/m是位于X染色体上,还是位于常染色体上,让多对纯合黑毛母羊与纯合白毛公羊交配,子二代中黑毛:白毛=3:1,我们认为根据这一实验数据,不能确定M/m是位于X染色体上,还 是位于常染色体上,还需要补充数据,如统计子二代中白毛个体的性别比例,若.,则说明M/m是位于X染色体

28、上;若,则说明M/m是位于常染色体上。Ir 、(3)一般来说,对于性别决定为XY型的动物群体而言,当一对等位基因(如A/a)位Q于常染色体上时,基因型有种;当其位于X染色体上时,基因型有种;当其位于X和Y染色体的同源区段时,(如图所示),基因型有种。即 呼同演区段【答案】(1)有角:无角=1:3有角:无角=3: 1(2) 白毛个体全为雄性白毛个体中雄性:雌性=1:1(3)357【解析】(1)多对杂合体公羊与杂合体母羊杂交,通过列表可知NnxNn子代的基因型及表现型为:子代基因型1/4NN子代雄性表现型有角子代雌性表现型有角2/4Nn1/4nn有角无角无角无角(2)多对纯合黑毛母羊与纯合白毛公羊交配,子一代均表现为黑毛,子二代中黑毛:白毛=3:1,由于常 染色体上遗传与伴X染色体遗传结果后代表现型均为黑毛:白手=3 : 1,若是常染色体上溃传,通常各种 表现型中雌性:雄性均为1 : 1;若是伴X染色体上遗传,则XMXMXXmY,子一代XMXm和XmY,子二代 中1/4XmXm、1/4XMXm、1/4XmY、1/4 XmY(3)位于常染色体上的雌雄基因型相同,为AA、Aa、aa, 位于X染色体上的雌性基因型为XaXa、XAXa、XaXa,雄性基因型为XaY、XaY;位于X、Y同源区段上, 雌性基因型为XaXa、XAXa、XaXa;,雄性基因型为XaYa、XAYa、XaYA、XaYa。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