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文峰区第二次土地调查技术报告.docx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4874203 上传时间:2023-05-20 格式:DOCX 页数:33 大小:152.3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02文峰区第二次土地调查技术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3页
02文峰区第二次土地调查技术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3页
02文峰区第二次土地调查技术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3页
02文峰区第二次土地调查技术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3页
02文峰区第二次土地调查技术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3页
亲,该文档总共3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02文峰区第二次土地调查技术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02文峰区第二次土地调查技术报告.docx(3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安阳市文峰区第二次土地调查技术报告文峰区第二次土地调查领导小组文峰区国土资源局二00九年十二月一、项目概述.1(一)调查的目的与意义1(二)调查任务2(三)工作程序3二、主要技术依据4三、调查技术路线5(一)技术基础5(二)技术方法6(三)技术路线8四、准备阶段9(一)组织宣传、人员培训9(二)资料收集9(三)资料分析利用.10(四)方案编写11五、室内判读和工作底图的制作11(一)工作方法11(二)工作步骤.12六、外业实地调查14(一)开展试点.14(二)全面外业调查15七、内业建库.19八、基本农田调查20九、专项用地统计调查21十、统一时点变更21十一、面积量算与统计汇总21十二、编制

2、成果报告和图件22(一)编写文字报告22(二)缩编成果图件22十三、质量检查及保障措施23(一)作业人员的自检与互检24(二)技术负责人和专职检查人员的全检25(三)检查组的抽检25十四、问题及建议26(一)问题26(二)建议28根据国务院关于开展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的通知 (国发 200638号)的要求,文峰区与2008年10月全面启动了第二次土 地调查工作,至2009年12月全面完成文峰区的第二次土地调查工作 任务。本次土地调查以二次调查办提供的正射影像图作为调查底图,参 照原有的土地利用更新数据,按照国家统一的土地利用现状分类 标准和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技术规程,以及河南省第二次土地 调查技

3、术细则的要求,确定调查技术路线、方法和技术流程,技术 成果符合二次调查标准。一、项目概述(一)调查的目的与意义1、调查目的全面准确查清全区土地利用状况,掌握真实的土地基础数据,建 立和完善土地调查、统计和登记制度,实现土地调查信息的社会化服 务,满足社会经济发展、土地宏观调控及国土资源管理的需要。2、调查意义第二次土地调查作为一项重大的土地摸底调查,对于贯彻落实科 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和加强 国土资源管理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文峰区开展二次调查可以全面查 清全区土地利用状况,掌握真实的土地基础数据,并对调查成果实行 信息化、网络化管理,建立和完善土地调查、统计制

4、度和登记制度, 实现土地资源信息的社会化服务,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土地宏观调控 及国土资源管理的需要。当前地籍管理工作正朝着以土地调查为基 础、产权管理为核心、地籍管理信息化系统建设为重点的方向发展。 为了更好地推进地籍管理工作,进一步落实“对外以证管地,对内以 图管地”的地籍管理新机制,在全县开展二次调查,以及土地利用调 查数据库建设等工作对提高土地管理水平具有非常深远的意义。(二)调查任务1、农村土地调查逐地块实地调查土地的地类、面积和权属,掌握各类用地的分布 和利用状况,以及国有土地使用权和集体土地所有权状况。2、基本农田调查依据依法批准的基本农田划定和调整资料,将基本农田地块落实 至土地

5、利用现状图上,掌握全区基本农田的数量、分布和保护状况。3、专项用地统计调查在农村土地调查和城镇土地调查的基础上,统计工业、基础设施、 金融商业服务、开发园区和房地产等用地的利用状况。4、土地调查数据库及管理系统建设建立区级的集影像、图形、地类、面积和权属于一体的土地调查数据库及管理系统,并与市土地调查数据库互联互通。(三)工作程序安阳市文峰区第二次土地调查工作由河南省有色金属地质矿产 局第七地地质大队承担完成,从2008年10月8日开始到2009年12 结束。文峰区外业地类调查工作于2008年10月20日,至12月20 日完成,数据入库及成果汇总于2009年4月20日完成。2009年下 半年,

6、将以2009年12月31日为统一时点进行变更。经历了以下几 个阶段:1. 前期准备;2. 室内判读和制作工作底图;3. 外业调查;4. 农村土地调查数据库建设;5. 基本农田调查6. 专项用地统计调查7. 标准时点统一更新8. 面积量算和汇总;9. 编制第二次土地调查成果;10. 检查验收。每个阶段都进行了严格把关和质量检查,保证了土地调查成果数 据的准确性和真实性。现将安阳市文峰区第二次土地调查的相关技术 报告如下:二、主要技术依据1. 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总体方案2. 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实施方案(国务院第二次全国土 地调查领导小组办公室)3. 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技术规程TD/T 1014-2

7、007)4. 土地利用现状分类(GB/T 21010-2007)5. 河南省第二次土地调查实施方案6. 河南省第二次土地调查技术细则7. 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成果数据缩编技术指标规范(试行)8. 安阳市文峰区第二次土地调查实施方案9. 安阳市文峰区第二次土地调查技术方案10. 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底图生产技术规定(国务院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领导小组办公室)11. 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数据库建设规范(国务院第二次 全国土地调查领导小组办公室)12. 土地利用数据库标准(TD/T 1016-2007)13. 基本农田上图标准14. 城镇地籍数据库标准(TD/T 1015-2007)15. 城镇地籍调查规程

8、(TD/T 1001-1993)16. 集体土地所有权调查技术规程(国土资发【2001】359号)17. 城市测量规范(CJJ 8-99)18. 全球定位系统(GPS)规范GB/T 18314-200119. 地籍测绘规范CH 5002-9420. 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成果数据汇总办法(国务院第二 次全国土地调查领导小组办公室)21. 国务院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领导小组办公室颁布的其他技 术文件三、调查技术路线(一)技术基础1、土地分类系统第二次土地调查土地分类系统采用土地利用现状分类(GB/T 21010-2007),采用二级分类法,实行统一编码排列,其中一级地类 12个,二级地类57个。开展农

9、村土地调查时,根据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技术规程的 要求,采用一级地类8个,二级地类38个。一级地类包括耕地(01)、 园地(02)、林地(03)、草地(04)、交通运输用地(10)、水域及水 利设施用地(11)、其它土地(12)和城镇村及工矿用地(20)。2、数学基础1、平面坐标系统:农村土地调查采用“1980西安坐标系”。2、高程系统:采用“1985国家高程基准”。3、1 : 10000标准分幅图和数据,采用高斯一克吕格投影,按3 度分带,中央子午线114分幅编号。4、农村土地调查工作底图比例尺为1: 10000O5、分幅和编号:采用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形图的分幅和编号。6、计量单位:长度单位采用

10、米(m),面积计算单位采用平方米 (m2),面积统计汇总单位采用公顷(hm2)和亩。7、面积计算按国家第二次土地调查办公室的“图幅理论面积图 斑椭球面积计算要求”计算图斑椭球面积。8、其它相关调查基础。(二)技术方法本次调查采用的方法是综合调绘法:即内业解译、外业核实和补 充调查相结合的调绘方法,步骤为:第一步,收集相关资料。室内解译前广泛收集与调查区域有关资 料,包括以往更新调查图件资料、历年变更调查资料、土地利用数据 库、基本农田资料、勘测定界资料、土地开发整理资料;最新的安阳 市文峰区交通图、水利图、河流湖泊分布图、地名库等,作为室内判 读的参考资料。第二步,室内预判解译和上图。在室内对

11、影像进行预判解译,用 直接目视判读解译,以及用已有土地利用数据库与调查底图(DOM) 套合,参考原来调查数据进行解译,并在计算机中依据影像将预判解 译的界线、图斑、地类等勾绘在调查底图上。通过室内解译,将能够 确认的地类和界线、不能够确认的地类和界线,分别用不同的线划、颜色、符号、注记等形式标绘在调查底图上。对影像不够清晰或室内无法判读解译的疑问图斑,以及线状地物宽度,留由野外补充调查确定。第三步,外业实地核实和补充调查。到实地对内业标绘的地类、 界线等内容逐一进行核实、修正或补充调查;对疑问图斑进行重点调 查。(三)技术路线根据河南省第二次土地调查实施方案的部署要求,按照第 二次全国土地调查

12、技术规程和相关技术标准,结合本调查区域的具 体情况,我们首先进行相关人员的培训和资料收集,同时编制出安 阳市文峰区第二次土地调查工作方案、安阳市文峰区第二次土地调 查技术方案,按照以上方案与标准开展调查工作。本次土地调查是 在2005年土地更新调查基础上进行开展的,工作底图采用SPOT5卫 星影像。利用土地更新调查数据向第二次土地调查数据转换所生成的 图件资料作为本次土地调查试点的工作底图。利用该底图以及已有的 资料首先在高庄乡开展试点,在总结试点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全面铺 开,开展全区的权属核实调查、疑问图斑核实调查、基本农田调查、 专项用地调查和变化、新增要素的补充调查,对变化较大的用仪器补

13、 测,形成外业调查初步成果,然后文峰区国土资源局组织相关人员进 行了外业成果的检查,在检查通过后,依照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数 据库建设技术规范和土地利用数据库标准进行数据库建设,在 此基础上进行面积量算与汇总统计,在通过数据库验收的基础上,按 照上级的要求进行统一时点变更,最后,按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成 果检查验收办法进行全面检查和成果数据汇总,同时整理文峰区土 地调查的各种文字报告,并按照数据缩编规范进行各种挂图的缩编,制作挂图,最终形成预检成果。四、准备阶段(一)组织宣传、人员培训本次土地调查的技术规程与实施方案是调查工作的依据。在即将 开展调查的情况下,组织了大量的宣传活动,使得第二次土地调

14、查工 作深入人心,为调查工作的顺利开展奠定了群众基础;同时组织外业 调查人员对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技术规程、野外调查的方法和相 关技术标准进行了系统的学习和培训,对土地利用现状分类代码的含 义进行了认识和深刻的理解,为第二次土地调查打下坚实的技术 基础。(二)资料收集1、DOM影像图、DLG线划图、,参考地权属界线协议书;2、市级以上人民政府土地确权、发证的资料;3、2003年以来土地勘界资料;4、区级行政界线1 : 1万图,乡镇级行政界线1: 1万图;5、第一次全国土地调查底图、外业记录手簿;6、2003年以来土地开垦的;7、铁路、公路、河流、水库等有关资料;测区内1 :10000坡度图成果资

15、料;测区内田坎系数;测区内各 镇、村行政单位代码表;权属单位代码表;测区自然地理状况、交通 图、水利图、河流湖泊分布图、1 : 10000地形图(DLG线划图)、征 地资料,土地开垦资料,利用这些资料可对原更新调查成果进行检查 和完善,以确保最终成果满足二次调查要求,并如实反映相关的土地 利用现状。(三)资料分析利用1. 文峰区土地利用更新调查数据库;2. 资料利用:用于土地利用更新调查向第二次土地利用调查数 据的转换;3. 文峰区城镇建城区范围资料;资料利用:根据甲方提供的建城区范围图,准确划定第二次土 地调查城市建城区范围;4. 文峰区spot5卫星影像数据,分辩率为2.5米(2004年)

16、;资料利用:文峰区区域范围内SPOT5卫星影像(DOM),清晰度较 差,以SPOT5卫星影像作为安阳市文峰区第二次土地调查的工作底 图,容易在全省范围内推广和方便获取,因此,我队决定采用SPOT5 卫星影像(DOM)作为本次土地调查的工作底图。5. 河南省第二次土地调查办公室提供的文峰区区级行政境界资 料;资料利用:用于确定文峰区第二次土地调查工作区域总面积的法 定依据;6. 权属调查资料、基本农田资料、地类调查资料、变更调查资料、 勘测定界资料和土地开发整理资料;资料利用:在对这些资料进行分析后加以充分利用。(四)方案编写同时编制出安阳市文峰区第二次土地调查工作方案、安阳市 文峰区第二次土地

17、调查技术方案。五、室内判读和工作底图的制作(一)工作方法文峰区第二次土地调查是在2005年完成的土地更新调查的成果 上,利用GIS软件将更新调查的图斑地类编码转换成第二次全国土地 调查的地类编码,将各种界线、历年来开垦的资料、征地的等资料上 到正射影像图,并以之为作业工作底图到实地进行全野外补调,根据 国土资源部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分类编码,外业进行权属调查、地类 调查、线状地物调查,利用软件在更新调查的成果上,分类分层采集, 属性数据的编辑录入、建立数据拓扑结构、输出建库所需的交换数据、 建立图形数据及属性关联、向数据库管理系统提交数据,利用数据库 管理系统进行成果输出,最终满足规范、标准及设

18、计书的各项要求。在进行矢量数据采集时,点状要素采集为其几何中心,线状要素 是沿着地物影像中心线采集,而面状要素则是采集其边界线。图斑界 线严格闭合,点位的偏移不超过 0.2mm,明显线划的偏移不超过 0.3mm,不明显线划的偏移不超过1mm。要素的矢量化采集是分层进 行,并赋予线型、颜色、代码、层号。要素的分层是根据土地利用 数据库标准中的分层标准执行。(二)工作步骤1、界线套合把各级行政区域控制界线、权属界线与影像叠加套合处理,做到 确保界线走向与相关地物协调一致,精度符合规程的相关要求。2、解译标志建立根据地物典型特征建立影像解译标志。主要是根据影像的颜色、 形状大小、纹理图案、阴影和位置

19、关系等特征建立影像解译标志。(1)颜色:地物表现出来的色调或色彩。色调色彩是识别地物 的主要标志。(2)形状大小:地物的形状、结构和轮廓,地物尺寸、面积和 体积等。(3)纹理:色调或颜色的细致细微变化。(4)图案:地物以一定的规律排列而成的图形图案。(5)阴影:地表突出物因阳光被遮挡产生,其形状能反映物体 外貌。(6)位置关系:地物的环境位置、空间地点与其它地物的关系。3、影像判读将影像图与以往土地利用现状图或土地利用数据库等参考资料 进行套合,通过人机交互和目视判读,提取出各地类名称、界线、相 关属性等信息标绘在调查底图上。判读中,地类边界以影像为准,地类属性根据解译标志、参考以 往土地调查

20、结果进行判断,矢量化方法及精度符合土地利用数据库建 设标准要求。4、地类图斑勾绘根据图斑几何形状、大小、相互之间的位置等直接解译标志和间 接解译标志,按相关规程规范的要求,判读各地类图斑,沿地类界线 进行勾划。明确判定出的地物用黑色线勾绘,疑问地类图斑用红色线 勾绘,以便外业调查重点核查确认,并在图斑上标出地类符号。5、线状地物勾绘根据线状地物的几何形状、地物色调、地物走向等信息,并结合 相关资料,在工作底图上标绘线状地物的地类和界线,如铁路、公路、 农村道路、水系、林带等。当线状地物穿过城镇时,则地物断在城镇 外围处;穿过农村居民点时,则连续勾绘;穿过隧道时,则在隧道内 用虚线进行勾绘。线状

21、地物宽度大于等于2mm的,按图斑勾绘;宽度 小于2mm的,只勾绘中心线,用单线符号表示。两条线状地物立体相 交时,按投影在上方的连通表示,投影在下方的断开表示,平面相交 时,按等级较高连通表示,等级较低断开表示。6、调查底图编制利用软件将更新调查的地类代码等数据属性转换成第二次土地 调查相对应的地类代码和数据属性,并进行的室内判读,对软件转换 不了的地类代码,进行人工干预判图,修改数据属性,室内判读结束 后,制作外业调查工作底图。外业调查底图的要素包括:1: 10000 正射影像图上的影像、各种界线、注记、更新调查转换后的地类图斑 数据和线状地物数据。六、外业实地调查(一)开展试点外业调查工作

22、开始以前,选定高庄乡为试点,进行外业调查工作。 首先,制定了外业外业调查基本程序,按照下面步骤进行调查。1设计调绘路线外业实地调查核实前,在室内设计好外业调绘路线。调绘路线以 既要少走路又不至于漏掉要调绘的地物为原则,并做到走到、看到、 问道、绘到(四到)。2确定站立点为了提高调绘的质量和效率,要选好站立点,并确定站立点在图 上的位置,按计划路线调绘,同时要向两侧铺开,扩大调绘范围。3核实、调查实地核实、调查采取“远看近判”的方法,将地类的界线、范围、 属性等调查内容准确调绘在调查底图上。通过外业调绘,依据实地现 状,将内业解译或无法解译的内容,依据实地现状进行核实和调绘。 对室内解译正确的予

23、以确认;有错误的进行修正,并对修改图斑周围 的图斑再进行核实;对未解译的部分,根据实地情况调绘或补测在调 查底图上。同时,将调查的内容、属性标注在调查底图上或填写在农 村土地调查记录手簿中。4边走边调绘根据调查设计的路线,在到达下一站立点途中,可依据影像边走、 边看、边判、边记、边画,对室内预判的内容逐一核实、记载,在到 达下一站立点后,再进行调绘。5询问在调查过程中向当地群众或向导询问,及时了解当地的土地利用 的各种情况、土地变化位置、性质、地名、工矿企业单位和权属等情 况,保证土地调查的准确性和可靠性。试点进行中,对遇到的各种问题,进行及时解决,并对调查程序 和方法进行修改和完善。(二)全

24、面外业调查试点完成后,全区按照试点确定的工作程序和方法进行土地调 查。外业调查主要包括土地权属调查、地类调查、现状地物调查和新 增、变化地物的补测工作。1、权属核实调查农村土地权属调查,在文峰区第二次土地调查办公室的组织协调 下,由文峰区国土资源局组织开展,承担调查任务的作业队伍参与配 合,对文峰区所辖的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状况、国有农、林、牧、渔 场(含部队、劳改农场及使用的土地)国有土地使用权状况和公路、 铁路等权属状况进行了全面的调查。1、权属调查以村为基本单位。2、对所有的权属界线,按调查工作底图进行实地核查,界线与 现有影像有位移的,按照土地权属界线协议书进行调整。3、权属界以线状地物

25、为界时,根据线状地物的归属情况调绘。 若线状地物为某一权属单位所有,则在其一侧偏移0.2mm标绘境界线 及权属界线。若为两边权属单位共有,境界线及权属界线跳绘表示。2、地类核实调查地类核实调查主要是对工作底图上疑问图斑的核查,兼顾其他图 斑的核实工作。依据工作底图上的每一块疑问图斑位置,到实地现场 确定其地类用途,做到走到、看到、问道,对其他图斑实地核实、调 查采取“远看近判”的方法。依据SPOT5卫星影像,按照土地利用现状分类(另附),将实 地不同的地类、地物按一定的要求用线划符号勾绘在正射影像图上, 需要表示和记载的内容有:线画内容包括图斑地类界线、行政区域界 线、土地权属界线、线状地物等

26、;属性注记包括地类、地物的坐落、 权属性质、权属单位、图斑编号、地类编码、耕地类型、线状地物宽 度等,将这些内容标注在第二次土地调查底图或填写在农村土地调 查记录手簿上。(1)图斑划分要求按土地利用现状分类末级地类划分图斑,以地类界线分割形 成图斑;其中城市用地、建制镇用地、村庄用地、采矿用地、风景名 胜及特殊用地外围闭合界线形成的地块为一个图斑;图上宽度大于 2mm的线状地物划分为图斑;被行政区域界线、土地权属界线、单线 线状地物分割的地块形成图斑;不同耕地类型梯田、坡地应单独划分 图斑。(2)图斑界线的表示图斑以地类界线表示,当地类界线与线状地物、行政界线或土地 权属界线重合时,可省略不绘

27、。当各种界线重合时,依行政区域界线、土地权属界线、线状地物、 地类界线的高低顺序,只表示高一级界线。行政区域界线、土地权属界线作为符号使用时不视为图斑界线;作为 非符号使用时视为图斑界线。当以单线线状地物为图斑界时,线状地物与行政区域界线或土地 权属界线重合,线状地物表示在准确位置作为图斑界,行政区域界线 或土地权属界线作为符号使用,在线状地物一侧或两侧跳绘表示(3)最小上图图斑面积最小上图图斑面积:城镇村及工矿用地为图上4.0mm2,耕地、园 地为6.0mm2,林地、草地等其他地类为15.0mm2。(4)图斑编码注记与要求按照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技术规程规定,编号统一以行政村 为单位,对每一个

28、地类图斑按从左到右、自上而下由“1”顺序编号, 并注记图斑属性。补测地物的编号在顺序号前加W。图斑属性一般 包括图斑编号、图斑坐落、权属单位、权属性质、地类编号、图斑面 积等内容。当图斑为耕地时,还包括基本农田、耕地坡度分级、梯田、 坡地、田坎系数等内容。编码采用ab/c形式,a图斑顺序编号(不 能重复);b表示权属性质(国有土地标注G、集体土地不标注); c一图斑地类编号(末级分类)。当图斑较小时,编码用引线引出,标 注在图斑外。2、线状地物调查本次现状地物调查采用全野外调查法,对辖区的每一条道路、沟 渠、田坎等线状地物都全面进行丈量。(1)线状地物:包括河流、铁路、公路、管道用地、农村道路

29、、 林带、沟渠和田坎等。宽度大于等于图上2mm的,按图斑调查;宽度 小于图上2mm的,调绘中心线,用单线符号表示。大于等于2m的单线线状地物,予调绘并实地量测宽度,精确到 0.1m;当宽度变化大于20%时,分段量测宽度,并对应实地变化处, 在调查底图相应位置垂直线状地物绘一短实线,分隔宽度不同的线状 地物,分段计算面积;当线状地物与行政区域界线、土地权属界线、 地类界线重合时,线状地物调绘在准确位置上,行政区域界线、土地 权属界线用符号表示,地类界省略不表示。(2)线状地物编码注记与要求线状地物注记采用ab/c的形式,a表示线状地物编号,b表示权 属性质(国有土地表示为“G”,集体土地不标注)

30、,c表示地类编号。编码标注方法:在线状地物宽度量测点上,字头朝北(东北)或 西(西北),平行线状地物标注ab/c及宽度;在非宽度量测点上只标 注其宽度(主要用于面积计算方便)。当线状地物较长时,为了用图 方便,相隔一定距离注记其宽度,但不需打点以示区别。4、变化、新增要素的补充调查匹1=1对影像上没有的、新增加的地物则用手持GPS进行补测,并将核 实、补测的内容及属性标绘在调查底图上或记录在农村土地调查记 录手簿中。最终获得能够反映调查区域内土地利用状况的原始调查 图件和资料,作为内业数据库建设的依据。(1)补测精度要求量距丈量精度要求。用皮尺或钢尺丈量距离时,测量单位为米(m),保留1位小数

31、。往返或单程两次丈量的相对误差不大于1/200。平面位置精度要求。补测的地物点相对邻近明显地物点距离中误 差,平地、丘陵地不得大于图上0.5mm,山地不得大于图上1.0mm。(2)补测方法主要用手持GPS采用简易补测法进行补测,同时,对已经有勘界 资料的新增地物,尽量直接采用勘界资料,直接上图,不能直接采用 上图的,进行技术转化后上图。七、内业建库外业调查图修改完成后,在准确无误的前提下,进入内业建库阶 段,按照土地利用数据库标准,将矢量数据、DOM数据、DEM数据、 元数据入库,建立土地利用数据库。建库时,我们对所有入库数据进 行严格的检查,确定没有错误后进行数据汇总,内业建库具体工作情 况

32、见安阳市文峰区第二次土地调查数据库建设报告。八、基本农田调查基本农田调查上图是将基本农田的位置、范围标绘在土地利用现 状图上,依据相关的基本农田划定资料和调整资料,掌握全省基本农 田的数量、分布和保护状况,汇总统计基本农田的分布、面积、地类 等状况,并登记上证、造册。(1)数据、资料准备在农村土地调查基础上,文峰区收集到97年基本农田乡图和05 年基本农田数据库,经省、市、县确认该资料合法、真实。我们采用 扫描矢量化的方法对97年图形进行数据采集,05年数据库作为参考(2)矢量化过程逐基本农田保护块进行矢量化,编号原则按照土地利用数据库 标准执行。基本农田界线跨土地利用现状图图斑的情况,采集基

33、本 农田保护界线时应采集基本农田图件上保护界线的中心线。所有数据 层在完成最后的编辑、修改后,数据结构要符合建立拓扑关系的要求。 所有相邻图幅做接边处理,图幅接边前,所有数据层先与本幅图的理 论内图廓线相接,然后进行图幅之间的接边。(3)基本农田数据确认对采集的基本农田数据进行法定认可。采集的图形、属性、存档 数据通过文峰区人民政府、基本农田划定与调整涉及的国土部门、上 级国土、农业等相关部门的确定,然后进行数据入库工作。(4)检查入库通过矢量数据几何精度和拓扑检查,属性数据完整性和正确性检 查,图形和属性数据一致性检查,接边精度和完整性检查等,按照基 本农田保护区(块)划定和调整资料,将基本

34、农田保护地块(区块) 落实至土地利用现状图上。九、专项用地统计调查主要利用城镇地籍的调查成果,同时收集了农村土地利用有关资 料,统计了文峰区工业、基础设施、金融商业服务、开发园区和房地 产等用地的利用状况。十、统一时点变更统一时点为2009年12月31日。主要任务包括土地利用和土地 权属变化情况的调查,以及土地调查数据库的变更。技术协作单位于 11月中旬收到文峰区最新遥感正射影像图,因此技术协作单位采用 内业提取变化、实地调查的方法。共提取有变化图幅10幅,经实地 调查一部分是因为两次影像的不同而产生的为变化,一部分是因当地 发展经济产生的占用耕地的情况。技术协作单位历时1个半月完成了 变更调

35、查和数据入库工作。十一、面积量算与统计汇总建库完成后,计算机依据给定的条件,自动进行各种面积量算 和数据汇总,输出成果表有:“农村土地利用一级分类面积汇总表”、“农村土地利用二级分类面积汇总表”、“农村土地利用现状一级分类 面积按权属性质汇总表”、“耕地坡度分级面积汇总表”等。十二、编制成果报告和图件(一)编写文字报告在各阶段工作基本完成以后,就进入文字报告的编写,包括工作 报告、技术报告、成果分析报告、数据库建设报告、基本农田调查报 告、专项用地统计调查报告、自检报告的编写。根据收集到的土地详 查和历年变更调查数据,对各类土地的流向进行分析,特别是对耕地 的流向进行分析,写出成果分析报告。(

36、二)缩编成果图件并按照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成果数据缩编技术指标规范(试 行)各种挂图的缩编,制作挂图。1、以线状地物的缩编方法(1)道路的最小上图长度:12mm (实地长度600m)。(2)道路的最小弯曲:小于0.5X0.6mm的道路弯曲细部,一般舍 去拉直。(3)极密、稠密区道路网眼大小为34平方厘米(实地面积75100 公顷);(4)中密区道路网眼大小为46平方厘米(实地面积100150公 顷);(5)稀疏区道路网眼大小大于6平方厘米(实地面积150公顷)。(6) 选取河流、运河、沟渠时,按从大到小、由主及次的顺序进 行,界河、独流河、连通湖泊的河流及荒漠缺水地区的短小河流必须 选取。2、图

37、斑的缩编方法(1)各类用地上图面积标准上图指标耕地园地林地草地交通运输用地水域水利设施 用地其他土地城镇村 及工矿 用地图上面积 (mm2)5.05.09.09.03.03.09.03.0实地面积(公顷)1.251.252.252.250.750.752.250.75(2)最小图斑间距指相邻的两个岛状图斑之间最小间隙。1:5 万土地利用现状图中的最小图斑间距为0.8mm (实地间距40m)。(3) 地类图斑界线小于0.5X0.6毫米的弯曲可综合,但应保持 综合前后形状的相似性。十三、质量检查及保障措施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技术规程等技术文件是第二次土地调查 工作技术质量的保障。在文峰区农村土地调查

38、工作中,严格执行各种 技术规定、办法、标准、规范,从队伍进行基础调查底图解译预判时 开始,到数据建库工作完成结束,实行作业人员产品质量负责制,质 检人员实行产品质量检查负责制。作业小组长为小组质量责任人,项 目负责人为项目质量责任人,分管领导对项目质量负全面责任。成立专门的质量检查组,对调查工作的各个阶段进行检查,并按 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成果检查验收办法进行检查。在自检、互检 和专职检查的质量控制过程中,自检和互检由作业员负责检查,专职 检查由质量检查组或质量检验科负责组织实施,并填写检查记录,每 道工序检查合格后方可进入下道工序。在本项目完成过程中执行四级质量控制检查体系。首先,有作 业人员

39、进行自检与互检,其次技术负责人员和专职检查人员进行的专 职检查,最后有文峰区国土资源组织检查组进行的全检,以保证作业 精度。修改完成后再进行内业检查,确认无误后才进入下一道工序。本 次土地调查采用的做法是:谁作的野外补充调查,就由该工作人员对 图斑逐个核对和修改,修改完成后,交由内业技术人员进行100%的 检查,检查完成后,外业调查人员再进行核对,在这期间,一直都有 文峰区国土资源局的相关技术人员和领导进行指导和检查,然后再交 质量技术管理科进行检查。(一)作业人员的自检与互检1、自检:每个作业人员在完成一个阶段工作之后,进行100%的 自检工作,根据不同的作业性质,按照技术要求和设计进行逐一

40、检查, 修改错误。2、互检:几个作业人员在完成同一阶段工作之后,由技术负责人 员组织安排进行100%的互检工作。作业人员在完成每天工作任务后 将成果交换,互相检查核对。(二)技术负责人和专职检查人员的全检专职检查人员负责全部内容的全面检查,包括图形、属性、关联、 调查记录手簿、精度等各方面内容,对于查出的错误进行图面标记或 记录,最后将检查结果交予技术负责。(三)检查组的抽检阶段性工作完成后,有文峰区国土资源局组织检查组对全部作业 人员的工作进行抽检,抽检频率2次/阶段;对全部检查情况表进行 汇总,提出修改意见。作业组对所完成的成果资料进行认真的自检互查,对发现的问题 进行修正,直到产品合格后

41、,交项目部检查员进行全面地检查。项目 部检查员进行全面检查,发现的问题修正后,再让文峰区国土资源局 组织检查组进行再一次检查。四级检查单独完成,保持记录。经检查 修改,直到产品符合要求后方可交付。并撰写检查报告。检查的内容 和质量评定标准按相关规范规程和相关文件的规定执行。每一个阶段完成后,就进行四级检查,直到修改完善,通过检查 后,方可进行下一阶段的工作。通过质量控制体系,文峰区第二次土 地调查的成果优良,达到了预期的调查目的。十四、问题及建议(一)问题1、面积一致性由于线状地物、图廓线、行政界线等分割图斑引起负面积。因为 分割图斑面积太小,不够图斑上图面积,如用零星地物扣除又无法表 示,所

42、以在处理这类问题时我们采取合并图斑,使其影响降到最低。2、地类的认定由于本次采用的土地利用现状分类代码与土地更新调查时有很 多不同,在外业调查中对某些地类的判定有一定的难度。在开展农村 调查时,对土地利用现状分类中05、06、07、08、09 一级类和 103、201 二级类进行了归并成了 201、202、203、204、205 二级类, 在调查时要按照权属隶属的关系调成以上归并后的地类。特别是在建 成区以外的一些建设用地调绘更是要认清其权属隶属的关系。遇到这 些问题时,我们都会与安阳市国土资源局文峰国土局的同志一起商 量,或参考现有的一些资料来确定。3、界线资料不统一河南省第二次土地调查办公

43、室提供的文峰区行政界线与更新调 查时采用的行政界线不统一,导致二次统计面积不统一,土地更新时 的行政面积为164.59平方公里,第二次土地调查时采用的行政界线 面积为178.8平方公里,面积相差14.21平方公里。数据汇总采用的 是二次土地调查行政面积。由于征地勘测定界资料较多,在实地补测工作量较大,尽量用安 阳市国土资源局文峰分局提供的征地勘测定界数据予以补充;没有数 据的,只能由土地部门的同志到现场实指范围。4、破碎地类调查对破碎地类调查原则上按照百分比进行调查,在外业调查时实际 也是这样操作的,对该类问题一方面我们参照土地更新调查时的资料 来确定,另一方面尽量以占比例多的地类进行调查,然

44、后扣除一些零 星地类。5、底图能表达清楚的尽量少填写调查记录簿在外业调查时,如果说底图能表达清楚的尽量少填写调查记录 簿。一是上底图表达很方便,二是减少后期内业处理工作量,三是避 免数据丢失。另外,如果说地类太碎还可以将底图比例放大,这样在 外业调查中表达就很清楚。这样以来不仅可以提高调查工作效率,还 保证了资料的安全及使用的便利性。(二)建议1、专业软件苍穹国土数据处理系统的使用,为我们的工作提供了技 术支撑在本次安阳市文峰区第二次土地利用调查(农村部分)工作中, 从对2005年土地更新数据的转用及本次数据库建设、数据分析、汇 总、各种专题地图绘制都是用苍穹国土数据处理系统软件来完成。 而该

45、软件对第二次土地调查的相关技术要求、技术规程和标准都提 供了方便而适合的解决方案,既满足了第二次土地调查数据分析和 统计的各项要求又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2、精心的准备和策划,保证了调查工作的顺利开展由于调查范围内区域的差异,在充分分析已有资料的基础上, 制定出切合实际的技术方案和工作方案。依照方案和标准,有计划有 步骤地开展工作并有针对性地指导解决潜在的问题,保证了整个调查 工作的顺利进行。3、熟悉了解和掌握规程,变复杂为简单,提高效率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技术规程是开展工作的依据,要求作业 人员必须深刻理解和熟练掌握各种地类代码,同时又要注重实际,灵 活运用。这样才会提高工作效率。4、规范的操作

46、步骤、方法、程序,保证了成果准确性和真实性。在整个调查过程中,严格执照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技术规程安阳市文峰区第二次土地调查实施方案和安阳市文峰区第二次 土地调查技术方案的规定,分步展开,环环紧扣,循序渐进地工作, 保质保量的完成了土地利用数据库的建设和各类数据和图件的标准 输出。真正做到操作方法、步骤、地类认定、各类数据表示、数据建 库、成果输出等规范化和标准化,加上严格的质量管理,保证了安阳 市文峰区第二次土地调查数据成果的准确性和真实性。5、利用好现有资料,缩短工作时间,降低成本充分利用好现有调查成果与资料数据,包括权属方面资料;土地 详查和变更调查成果以及2005年土地更新调查资料;土地征用、勘 测定界资料、土地开发整理资料等,对调查成果的完整性、准确性, 起到了重要作用;同时也缩短了工作时间、降低了成本。6、加强与国土部门的沟通、交流和协作,避免重复工作和错判、误 判很多地类的认定需要国土部门同志的配合才能确定。因为我们对 土地利用中的情况了解不足,故只能按照现状来调查,这样以来就会 造成许多矛盾,比如:许多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