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论述类文章阅读.ppt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4881654 上传时间:2023-05-21 格式:PPT 页数:28 大小:1.3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一般论述类文章阅读.ppt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一般论述类文章阅读.ppt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一般论述类文章阅读.ppt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一般论述类文章阅读.ppt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一般论述类文章阅读.ppt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一般论述类文章阅读.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般论述类文章阅读.ppt(2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板块解说对于本板块而言,高考涉及的考点较多,但是通过历年高考试题的题目、答案分析和学生做题实际情况来看,都可以归结于对学生的阅读筛选对比分析能力的考查。也就是说考生需要把各个选项代入原文仔细阅读,进行反复比对,找出选项与原文的细微差别。在这里我们结合多年命题经验和教学经验,为考生提供一种简洁实用的方法妙解一般论述类文章选择性题目之“四步解题法”。这个方法可以不必让学生研究枯燥无味的各种考题类型。下面请同学们先试做考题,然后再结合文中标注和评析,体会此法的妙处。,二、研读考题,了解考查的形式 命题总特征:此类题目是在玩文字游戏,命题者改造原文设错部分定语或状语(复句的部分分句),从而改变句意。

2、设错的常用六种方法:,1删:删减 删除句子而改变句意。最常见的是删减定语、状语,修饰成分的删减就意味着语义的改变,有可能是内容的扩大,也有可能是对内容的曲解。2添:添加 添加定语或状语,造成对内容的曲解。3调:调换 调换词语或句子顺序,从而改变句意。,4改:改变 改变说法,或换用别的词语代替,造成似是而非。比如因果颠倒、主客体颠倒、部分涵盖全体、整体替代局部、现实代替猜测5漏:遗漏 看似是保留原文词句,但结合题干来看只是强调了问题的某一方面,而有意漏掉了另一方面。这种选项有很大迷惑性,须多加留意。6凑:拼凑 将意义有关或无关的几个词语(句子)杂糅凑合而造成错误,或者将望文生义的几个义项强加进去

3、,干扰判断。,第二步,读速读文本,明确信息角度 阅读要求平心静气、全神贯注,采用逐句快读的方法,迅速抓住文中提供的重要信息,力争基本把握整体文意。(一)阅读前可提出设问(1)本文主要谈的是什么问题或就什么事情阐述道理?(2)作者的基本立场、观点、情感和态度是怎样的?(3)本文依照怎样的顺序布局谋篇、组织文章,其段落 之间的关系如何?(4)行文中为突显立意主要运用了哪些手段和材料?,(二)阅读时要边读边画出关键词句 以下的关键词句在读文本时要圈画出来:1有助于理解文章内容、提示信息的词语(1)年代时间(多次出现时间)、数据(多个数据)及其概 语(如多数、少量、部分、凡、凡是、所有、都、全、几乎、

4、仅仅等表范围的词语)。,(2)重要的修饰限制词语(基本、根本、重要、最、十分、非常、总共等表程度的词语)。(3)已然未然(迄今为止、到目前为止、现在所见的等表 时间的词语);或然必然(如果、可能、也许、一定、必然等表判断的词语)。,2有助于理清文章思路,避免逻辑错误的词语(1)因果(因为、因此、的原因是、因而、由于、从而)。(2)转折(但是、反而、其实、实际上)。(3)并列或递进(也、又、不再是而是、不 仅还)。(4)分类分层(首先、其次“;”等等)。(5)举例子(例如、如、人名)。,抓住关键词句要注意:(1)尽量落实到词,集中 注意焦点;(2)可以用符号将有用的信息做好标记;(3)若有题目,

5、根据题目把握全文的中心,若没有题目,找出现频率较高的词,尽快弄清文章的论题及观点;(4)注意把握全文的顺序,边读边理清思路,读完全文要整理出全文的中心主旨。,第三步,找扣住问题,细心查找信息 读文和审题时角度意识强便于扣住目标,找到题目与原文对应的区域和文字,有方向地查找和深入理解。1查找角度 这一步要求对读题目,找区位,找差别,找错因。(1)找区位。即阅读每一选项,并从原文中找到相对应 的区位。,(2)找差别。包括内查语意与外查关系。内查语意。对照原文,精读相应文字,查找区位的相关叙述与选项有没有意思上的差别,尤其是一些细微的差别,如程度、范围、角度、先后顺序等。外查关系。查找时,要注意上下

6、文之间的关系,主要包括:话题关系与前后文是否属于同一话题;逻辑关系在逻辑上与前后文是否一致。,(3)找错因。错因往往体现在选项的干扰点上。命题者 常将选项的干扰点设置在以下对应关系上:部分与整体。命题者设计选项时在事物的程度深浅、范围大小上有意混淆。(以偏赅全)指从范围上对内容进行了随意扩大,即有意把原材料中对某类事物的一部分所作的判断扩大到某类事物的全体。(也可能缩小),特别注意重要词语前边的修饰与限制词,例如“一些”“有些”“几乎”“除之外”“到为止”“绝大多数”“全都”“全部”“有时”“凡”“全”“都”“所有”“一切”“各种”等。可以用笔圈画出来,或者作特殊的标志。主观与客观。命题者设计

7、选项时,不尊重阅读材料中事物的客观性,故意夸大事物实有的能力、功能和效用。导致主客观不符。,原因与结果。源流倒置分析有无因果关系,或者因果关系是否倒置。指选项在因果(或条件)关系上,故意把原材料中的“因”(或条件)变成了“果”,或把“果”变成了“因”(或条件)等。还有一种情况是强加因果关系,即把本无因果关系的两个事物硬说成有因果关系。主要与次要。事物的变化发展就矛盾而言有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就原因而言有主要原因和次要原因,就表现而言有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命题人设计干扰项时,有时会将这些“主要”的一面和“次要”的一面倒置。,肯定与否定。命题者设计选项时在事物的性质上设置干扰。有意将阅读材料中肯定

8、了的事物加以否定,或者将否定的事物加以肯定。已然与未然。“已然”是事物已经成为事实的状态或属性。“未然”是事物尚未成为事实的状态或属性。命题者故意把“尚未发生的事情”转述为“既成事实”。偷换概念。将一些貌似一样的概念进行偷换,实际上改变了概念的修饰语、适用范围、所指对象等具体内涵。注意:与原文相比增加或减少或替代了的词语,甚至要考虑“的”“了”等虚词。,有与无。有据与凭空(无中生有)从原文找依据、找推断。指干扰项的内容在原文中根本找不到根据,纯属命题者故意提出来迷惑考生的。原文中并无此意,而凭空捏造出某种意思。推测有误前期与后期(时态不清)。实际上就是在时间上、逻辑上的混淆范围,即有意把原文中

9、设想或推测说成已经。此时应对照原文,注意表时间、表结果概念的关键词。注意“前、后”以及表示过去、现在、将来的关键词语。,言此与言彼(张冠李戴)圈出对象,知彼知己。命题者设计选项时,在表述对象上设置干扰,将此事物表述成彼事物,将事物的此方面表述成彼方面。把甲的观点、发明、创造说成乙的。此时,应特别注意选项句的主语与宾语。,这类文体在选择题的设置上有以下特点:(1)部分 设题是原文的相关内容的直接转换;(2)部分选择题需要适度的迁移。不少设题不再是较多地照搬原文或稍加改造的思路,不再纠缠于考查局部的、字面上词语概念内涵的细微差别辨析,更多的是着眼于文本内容的整体理解,着眼于繁杂信息的把握、筛选。采

10、用一种有一定跨度的信息筛选整合方式,语言表达形式的转换中常常还包含了一定的因果推断意味,隐含了一定的能力迁移要求。这种能力迁移可以看做是以文本为核心的依据。设题情形有三种:形同意同(信息吻合,直接判断)、形异意同(有所转换,实质一致)、形似意异(迷惑性大,格外留意)。,2查找的方法(1)投石探波法 将题干或选项表明目标的关键语句作为“石子”投到 文章这个“水面”,以“石子”为圆心,由近及远,一圈圈一层层查找。一是找准信息区在上文、在 下文、在上下文、在一句子、在一层、在一段、在若 干段落、在全文。二是找全信息点同一个角度的 信息有一点或若干点。,(2)借助“标志语”借助“角度性标志语”。“角度

11、”是指从哪个方面发表对问题的见解或介绍对象的特点。文章有时有“角度性标志语”,如“为什么、怎样、如何、认为”等。同一个角度的文字往往集中在一起,即使有时没有这些语句,也可以根据句子、层次、段落等语言块的内容来概括。且试题的题干、选项也相应从一定的角度来设计,不仅读文时要注意,读题时也要明确。,借助“结构性标志语”,即表明层次、段落、角度、内容等照应、转换、提起、总结的语句,如“首先、其次、此外、不过、但是、那么、所以、不仅、又、如前面所说的、在这种情况下、也、同时”等。查找信息一定要细心、周全,尽可能不偏移信息区,不漏掉信息点。,第四步,比文题比对,筛选判断信息 读文和查找阶段,对信息的理解、

12、捕获不一定透彻、全面,将题目的题干、选项与原文对应文字仔细比对,是确定选项的最后一道“工序”,要特别注意。基本方法是“文题比对”。为了保证准确性,对每个选项可以进行两种处理:一是“投石探波”,二是“选项切片”。有些选项是比较长的句子,可将其拆解,切分成若干片断,逐一与原文对应的词语、句子所在的区域比对,看原文有没有相关的片断,看相关片断的信,息是否与选项吻合;比对时除了借助“角度性标志语”、“结构性标志语”,还要注意表示范围、性质、程度等的词语,如“更加、主要、所有、特别、可能”等等。最后,再看一下题目是要求选择“正确”的还是“不正确”的,检查答题思路方向是否与要求吻合。,在“比”的过程中,把题中每一选项的表述与文中 相关内容仔细比较,看有无变化。其中,有的变化是形式上的,其核心内容没有变化;有的变化是本质上的,如张冠李戴、偷换概念、以偏赅全,其表述内容与原文不同。需要说明的是有些选项在文中找不到相关语句,这需要仔细辨别其是无中生有还是合理的分析与判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