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改好的光合作用(第一课时)sr.ppt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4883619 上传时间:2023-05-21 格式:PPT 页数:28 大小:3.1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修改好的光合作用(第一课时)sr.ppt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修改好的光合作用(第一课时)sr.ppt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修改好的光合作用(第一课时)sr.ppt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修改好的光合作用(第一课时)sr.ppt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修改好的光合作用(第一课时)sr.ppt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修改好的光合作用(第一课时)sr.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修改好的光合作用(第一课时)sr.ppt(2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能量之源光与光合作用,一、捕获光能的色素和结构,一、实验: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1、实验原理 提取:用无水乙醇提取色素(色素能溶解在有机溶剂中)分离:用层析液分离色素(色素在层析液中溶解度不同)2、材料用具:新鲜的绿叶 二氧化硅 碳酸钙 干燥的定性滤纸 无水乙醇、层析液等,(色素含量高),(研磨充分),(防止色素被破坏),3、方法步骤:,(1)提取绿叶中的色素,为何要充分、迅速研磨?,(充分溶解色素,并防止溶剂挥发),为何要加棉塞封口?,(防止溶剂挥发和色素分子被氧化),(2)制备滤纸条,3、方法步骤:,为何要减去两角?,(防止边缘扩散过快),(3)画滤液细线:细、匀、直、浓,3、方法步骤:

2、,为何要干燥后再划?,(防止滤纸破损),为何要划2-3次?,(防止色素太少,现象不明显),(4)分离绿叶中的色素,3、方法步骤:,为何滤液细线不能触及层析液?,(防止色素溶解在层析液中),为何要盖上培养皿?,(防止层析液挥发,因其易挥发且有毒),(5)观察与记录,方法与步骤:称取5g左右的鲜叶,剪碎,放入研钵中。加少许的石英砂(充分研磨)和碳酸钙(防止研磨中色素被破坏)与10ml无水乙醇。在研钵中快速研磨。将研磨液进行过滤。,制备滤纸条,画滤液细线,分离绿叶中的色素,层析液,讨论:1.滤纸条上有几条不同颜色的色带?排序怎样?宽窄如何?这说明了什么?,4、实验结果:,叶绿素,类胡萝卜素,(含量约

3、3/4),(含量约1/4),叶绿素a(蓝绿色),叶绿素b(黄绿色),胡萝卜素(橙黄色),叶黄素(黄色),绿叶中的色素,二、捕获光能的色素,为何绿叶呈绿色,秋天又变黄色呢?,叶绿素主要吸收红光和蓝紫光,类胡萝卜素主要吸收蓝紫光,二、捕获光能的色素,叶绿素中的吸收光谱,0,400,500,600,700 nm,50,100,叶绿素b,叶绿素a,紫外光,红外光,叶绿素a和叶绿素b主要吸收蓝紫光和红光,1、形态:,扁平的椭球形,色素分布:类囊体的薄膜上,类囊体,三、叶绿体的结构,2、叶绿体结构,外膜,内膜,基粒(多个类囊体),叶绿体基质,基粒,水绵结构,5、恩吉尔曼实验1880年,3、叶绿体的功能,讨

4、论:恩格尔曼实验在设计上有何巧妙之处?,(1)水绵的叶绿体呈螺旋式带状,便于观察。,(3)设置“没有空气的黑暗环境”的目的:排除O2和光的干扰。,(4)设置“极细的光束照射”的目的:叶绿体上可分为光照多和光照少的部位,相当于一组对照实验。,(2)好氧细菌可确定释放O2 多的部位。,(5)进行黑暗(局部光照)和曝光对比实验:再次验证实验结果。,总结:叶绿体的功能,叶绿体是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它内部的巨大膜表面上,分布了许多吸收光能的色素分子,还有许多进行光合作用的酶。,光合作用的探究历程,结论:水分是植物建造自身的原料。,17世纪海尔蒙特栽培的柳树实验,结论:植物可以更新空气,有人重复了普利斯特

5、利的实验,得到相反的结果,所以有人认为植物也能使空气变污浊?,1779年,荷兰的英格豪斯,普利斯特利的实验只有在阳光照射下才能成功;植物体只有绿叶才能更新空气。,到1785年,发现了空气的组成,人们才明确绿叶在光下放出的是O2,吸收的是CO2。,水,二氧化碳,氧气,光,?,光能,化学能,储存在什么物质中?,德国梅耶,1864年,萨克斯(德)的实验,(置于暗处几小时)思考:目的是什么?,为了使绿叶中原有的有机物消耗殆尽,1864年,(德)萨克斯的实验,绿色叶片中光合作用中产生了淀粉,第一组,光合作用产生的O2来自于H2O。,H2180,C02,H20,C18O2,第二组,1802,02,美国鲁宾和卡门实验(同位素标记法),结论,光合作用产生的有机物又是怎样合成的?,美国卡尔文,用14C标记14CO2,供小球藻进行光合作用,探明了CO2中的C的去向,称为卡尔文循环。,光合作用的定义,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CO2和H2O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并释放出O2的过程。,总结光合作用的反应式,反应物、条件、场所、生成物,CO2H2O(CH2O)O2,光能,叶绿体,糖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