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ACCP原理与实施课程设计.docx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4884918 上传时间:2023-05-21 格式:DOCX 页数:43 大小:143.1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HACCP原理与实施课程设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3页
HACCP原理与实施课程设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3页
HACCP原理与实施课程设计.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3页
HACCP原理与实施课程设计.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3页
HACCP原理与实施课程设计.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3页
亲,该文档总共4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HACCP原理与实施课程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HACCP原理与实施课程设计.docx(4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HACCP原理与实施课程设计姓名:班级:学号:目录目录1第一章课程设计任务书2第二章草莓冰淇淋良好生产规范3第三章冰淇淋厂卫生标准操作规范(SSOP) 13SSOP-00 SSOP执行规范说明 14SSOP-01水和冰的安全性:14SSOP-02食品接触表面的卫生: 16SSOP-03预防交叉污染和二次污染:17SSOP-04洗手消毒(人)和卫生间设施(B)的维护: 19SSOP-05防止外来污染物的进入:20SSOP-06化学品的标识、贮存及使用:21SSOP-07员工的健康及个人卫生状况:22SSOP-08鼠类、虫类的控制:24第五章 HACCP 26颁布令26任命书271手册管理282企

2、业简介292 组建HACCP小组 30(1)HACCP小组成员及职责 303产品描述314草莓冰淇淋工艺流程图32(1)冰淇淋的制造工艺流程图说明335确认生产流程图346冰淇淋危害分析工作单357 草莓冰淇淋生产HACCP计划37第一章课程设计任务书一、题目:草莓冰淇淋食品厂HACCP计划二、设计要求:1、阐述食品企业为符合良好生产规范的要求,需要哪些具体措施并根 据给出的厂区建筑物,画出厂区平面图,并根据生产工艺绘制生产车间 布局图。2、制定草莓冰淇淋食品厂卫生标准操作规范文本。3、制定草莓冰淇淋食品厂HACCP计划。三、给定条件:1、厂区建筑物:锅炉房、食堂、污水处理器、食品生产车间、食

3、品原材料库、成品 库房、包装材料库、冷库、办公楼、冷冻机防、冷却塔、水泵房、配电 室、3座工人宿舍楼、洗衣房2、食品生产工艺:草莓冰淇淋生产工艺流程(第二组)原料一储存一物料混合一均质一巴氏消毒杀菌一老化一搅拌(加入 草莓香精)一凝冻一灌装一硬化一冷藏要求:查找资料对工艺进行描述、并进行危害分析。第二章草莓冰淇淋良好生产规范刖言本规范以食品企业通用卫生规范(GB14881-1994)和省地方标准DB 33/T456 -2003食品企业良好作业规范为依据,参照国际上实行乳制品企业良好生产规 范和食品安全国家标准乳制品良好生产规范(GB 126932010)本规范由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食品质量与安

4、全专业提出。本规范起草单位: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食品质量与安全0741班第二组起草。本规范主要起草人:第二组全体成员1范围本规范规定了冰淇淋企业厂区环境、厂房及设施、机械设备、管理机构与人员、 卫生管理、生产过程管理、质量管理、标签、管理制度的建立和考核等方面的良好 作业规范。本规范适用全省范围内以牛乳(或羊乳)及其加工制品等为原料,加工冰淇淋 的企业。2规范性引用文件本标准中引用的文件对于本标准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标准。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 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标准。DB 33/T456-2003食品企业良好生产规范GB

5、126932010乳制品良好生产规范GB 191包装储运图示标志GB 2760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GB 5749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 7718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GB 8978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 13271锅炉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GB 14881-1994食品企业通用卫生规范GB/T 15091-1994食品工业基本术语GB/T 18204.1-2000公共场所空气微生物检验方法细菌总数测定21CFR,Part 108良好操作规程3术语和定义3.1 清洁作业区 cleaning work area清洁度要求高的作业区域,如裸露待包装的半成品贮存、充填及内包装车间等。3.2 准清洁作业区 qu

6、asi-cleaning work area清洁度要求低于清洁作业区的作业区域,如原料预处理车间等。3.3 一般作业区 commonly work area清洁度要求低于准清洁作业区的作业区域,如收乳间、原料仓库、包装材料仓库、 外包装车间及成品仓库等。4选址及厂区环境按照GB 14881有关规定执行。5厂房和车间5.1设计和布局5.1.1凡新建、扩建、改建的工程项目均应按照国家相关规定进行设计和施工。5.1.2厂房和车间的布局应能防止乳制品加工过程中的交叉污染,避免接触有毒物、 不洁物。5.1.3车间内清洁作业区、准清洁作业区与一般作业区之间应采取适当措施,防止 交叉污染。5.2内部建筑结构

7、5.2.1屋顶5.2.1.1加工、包装、贮存等场所的室内屋顶和顶角应易于清扫,防止灰尘积聚, 避免结露、长霉或脱落等情形发生。清洁作业区、准清洁作业区及其他食品暴露场 所(收乳间除外)屋顶若为易于藏污纳垢的结构,宜加设平滑易清扫的天花板;若 为钢筋混凝土结构,其室内屋顶应平坦无缝隙。5.2.1.2车间内平顶式屋顶或天花板应使用无毒、无异味的白色或浅色防水材料建 造,若喷涂涂料,应使用防霉、不易脱落且易于清洗的涂料。5.2.1.3蒸汽、水、电等配管不应设置于食品暴露的正上方,否则应安装防止灰尘 及凝结水掉落的设施。5.2.2墙壁5.2.2.1应使用无毒、无味、平滑、不透水、易清洗的浅色防腐材料构

8、造。5.2.2.2清洁作业区与准清洁作业区的墙角及柱角应结构合理,易于清洗和消毒。5.2.3门窗5.2.3.1应使用光滑、防吸附的材料,并且易于清洗和消毒。5.2.3.2生产车间和贮存场所的门、窗应装配严密,应配备防尘、防动物及其他虫 害的设施,并便于清洁。5.2.3.3清洁作业区、准清洁作业区的对外出入口应装设能自动关闭(如安装自动 感应器或闭门器等)的门和(或)空气幕。5.2.4地面5.2.4.1地面应使用无毒、无味、不透水的材料建造,且须平坦防滑、无裂缝并易 于清洗和消毒。5.2.4.2作业中有排水或废水流经的地面,以及作业环境经常潮湿或以水洗方式清 洗作业等区域的地面宜耐酸耐碱,并应有

9、一定的排水坡度及排水系统。5.3设施5.3. 1供水设施5.3.1.1应能保证生产用水的水质、压力、水量等符合生产需要。5.3.1.2供水设备及用具应取得省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的涉及饮用水卫生安全产品 卫生许可批件。5.3.1.3供水设施出入口应增设安全卫生设施,防止动物及其他物质进入导致食品 污染。5.3.1.4使用二次供水的,应符合GB 17051的规定。5.3.1.5使用自备水源的供水过程应符合国家卫生行政管理部门关于生活饮用水集 中式供水单位的相关卫生要求。5.3.1.6不与食品接触的非饮用水(如冷却水、污水或废水等)的管道系统与生产 用水的管道系统应明显区分,并以完全分离的管路输送,不

10、应有逆流或相互交接现 象。5.3.1.7生产用水的水质应符合GB 5749的规定。5.3.2排水系统5.3.2.1应配备适当的排水系统,且在设计和建造时应避免产品或生产用水受到污 染。5.3.2.2排水系统应有坡度、保持通畅、便于清洗,排水沟的侧面和底面接合处应 有一定弧度。5.3.2.3排水系统入口应安装带水封的地漏,以防止固体废弃物进入及浊气逸出。5.3.2.4排水系统内及其下方不应有生产用水的供水管路。5.3.2.5排水系统出口应有防止动物侵入的装置。5.3.2.6室内排水的流向应由清洁度要求高的区域流向清洁度要求低的区域,并有 防止废水逆流的设计。5.3.2.7废水应排至废水处理系统或

11、经其他适当方式处理。5.3.3清洁设施应配备适当的专门用于食品、器具和设备清洁处理的设施,以及存放废弃物的设施 等。5.3.4个人卫生设施5.3.4.1个人卫生设施应符合GB 14881的规定。5.3.4.2进入清洁作业区前应设置消毒设施,必要时设置二次更衣室。5.3.5通风设施5.3.5.1应具有自然通风或人工通风措施,减少空气来源的污染、控制异味,以保 证食品的安全和产品特性。乳粉生产时清洁作业区还应控制环境温度,必要时控制 空气湿度。5.3.5.2清洁作业区应安装空气调节设施,以防止蒸汽凝结并保持室内空气新鲜; 一般作业区应安装通风设施,及时排除潮湿和污浊的空气。厂房内进行空气调节、 进

12、排气或使用风扇时,其空气应由清洁度要求高的区域流向清洁度要求低的区域, 防止食品、生产设备及内包装材料遭受污染。5.3.5.3在有臭味及气体(蒸汽及有毒有害气体)或粉尘产生而有可能污染食品的 区域,应有适当的排除、收集或控制装置。5.3.5.4进气口应距地面或屋面2m以上,远离污染源和排气口,并设有空气过滤 设备。排气口应装有易清洗、耐腐蚀的网罩,防止动物侵入;通风排气装置应易于 拆卸清洗、维修或更换。5.3.5.5用于食品、清洁食品接触面或设备的压缩空气或其他气体应经过滤净化处 理,以防止造成间接污染。5.3.6照明设施5.3.6.1厂房内应有充足的自然采光或人工照明,车间采光系数不应低于标

13、准W级。 质量监控场所工作面的混合照度不宜低于540 lx,加工场所工作面不宜低于220 lx, 其他场所不宜低于110 lx,对光敏感测试区域除外。光源不应改变食品的颜色。5.3.6.2照明设施不应安装在食品暴露的正上方,否则应使用安全型照明设施,以 防止破裂污染食品。5.3.7仓储设施5.3.7.1企业应具有与生产经营的乳制品品种、数量相适应的仓储设施。5.3.7.2应依据原料、半成品、成品、包装材料等性质的不同分设贮存场所,必要 时应设有冷藏(冻)库。同一仓库贮存性质不同物品时,应适当隔离(如分类、分 架、分区存放),并有明显的标识。5.3.7.3仓库以无毒、坚固的材料建成,地面平整,便

14、于通风换气,并应有防止动 物侵入的装置(如仓库门口应设防鼠板或防鼠沟)。5.3.7.4仓库应设置数量足够的栈板(物品存放架),并使物品与墙壁、地面保持适 当距离,以利空气流通及物品的搬运。5.3.7.5冷藏(冻)库,应装设可正确指示库内温度的温度计、温度测定器或温度 自动记录仪,且对温度进行适时监控,并记录。6设备6.1生产设备6.1.1 一般要求6.1.1.1应具有与生产经营的冰淇淋制品品种、数量相适应的生产设备,且各个设 备的能力应能相互匹配。6.1.1.2所有生产设备应按工艺流程有序排列,避免引起交叉污染。6.1.1.3应制定生产过程中使用的特种设备(如压力容器、压力管道等)的操作规 程

15、。6.1.2材质6.1.2.1与原料、半成品、成品直接或间接接触的所有设备与用具,应使用安全、 无毒、无臭味或异味、防吸收、耐腐蚀且可承受反复清洗和消毒的材料制造。6.1.2.2产品接触面的材质应符合食品相关产品的有关标准,应使用表面光滑、易 于清洗和消毒、不吸水、不易脱落的材料。6.1.3设计6.1.3.1所有生产设备的设计和构造应易于清洗和消毒,并容易检查。应有可避免 润滑油、金属碎屑、污水或其他可能引起污染的物质混入食品的构造,并应符合相应 的要求。6.1.3.2食品接触面应平滑、无凹陷或裂缝,以减少食品碎屑、污垢及有机物的聚 积。6.1.3.3贮存、运输及加工系统(包括重力、气动、密闭

16、及自动系统)的设计与制 造应易于维持其良好的卫生状况。物料的贮存设备应能密封。6.1.3.4应有专门的区域贮存设备备件,以便设备维修时能及时获得必要的备件;应保持备件贮存区域清洁干燥。6.2监控设备6.2.1用于测定、控制、记录的监控设备,如压力表、温度计等,应定期校准、维 护,确保准确有效。6.2.2当采用计算机系统及其网络技术进行关键控制点监测数据的采集和对各项记 录的管理时,计算机系统及其网络技术的有关功能可参考本标准附录A的规定。6.3设备的保养和维修6.3.1应建立设备保养和维修程序,并严格执行。6.3.2应建立设备的日常维护和保养计划,定期检修,并做好记录。6.3.3每次生产前应检

17、查设备是否处于正常状态,防止影响产品卫生质量的情形发 生;出现故障应及时排除并记录故障发生时间、原因及可能受影响的产品批次。7卫生管理7.1卫生管理制度7.1.1应制定卫生管理制度及考核标准,并实行岗位责任制。7.1.2应制定卫生检查计划,并对计划的执行情况进行记录并存档。7.2厂房及设施卫生管理7.2.1厂房内各项设施应保持清洁,及时维修或更新;厂房屋顶、天花板及墙壁有 破损时,应立即修补,地面不应有破损或积水。7.2.2用于加工、包装、贮存和运输等的设备及工器具、生产用管道、食品接触面, 应定期清洗和消毒。清洗和消毒作业时应注意防止污染食品、食品接触面及内包装 材料。7.2.3已清洗和消毒

18、过的可移动设备和用具,应放在能防止其食品接触面再受污染 的适当场所,并保持适用状态。7.3清洁和消毒7.3.1应制定有效的清洁和消毒计划和程序,以保证食品加工场所、设备和设施等 的清洁卫生,防止食品污染。7.3.2可根据产品和工艺特点选择清洁和消毒的方法。7.3.3用于清洁和消毒的设备、用具应放置在专用场所妥善保管。7.3.4应对清洁和消毒程序进行记录,如洗涤剂和消毒剂的品种、作用时间、浓度、 对象、温度等。7.4人员健康与卫生要求7.4.1人员健康7.4.1.1企业应建立并执行从业人员健康管理制度。7.4.1.2乳制品加工人员每年应进行健康检查,取得健康证明后方可参加工作。7.4.1.3患有

19、痢疾、伤寒、甲型病毒性肝炎、戊型病毒性肝炎等消化道传染病的人 员,以及患有活动性肺结核、化脓性或者渗出性皮肤病等有碍食品安全疾病的人员, 以及皮肤有未愈伤口的人员,企业应将其调整到其他不影响食品安全的工作岗位。7.4.2个人卫生7.4.2.1乳制品加工人员应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7.4.2.2进入生产车间前,应穿戴好整洁的工作服、工作帽、工作鞋(靴)。工作服 应盖住外衣,头发不应露出帽外,必要时需戴口罩;不应穿清洁作业区、准清洁作 业区的工作服、工作鞋(靴)进入厕所,离开生产加工场所或跨区域作业。7.4.2.3上岗前、如厕后、接触可能污染食品的物品后或从事与生产无关的其他活 动后,应洗手消毒。生

20、产加工、操作过程中应保持手部清洁。7.4.2.4乳制品加工人员不应涂指甲油,不应使用香水,不应佩戴手表及饰物。7.4.2.5工作场所严禁吸烟、吃食物或进行其他有碍食品卫生的活动。7.4.2.6个人衣物应贮存在更衣室个人专用的更衣柜内,个人用其他物品不应带入 生产车间。7.4.3来访者来访者进入食品生产加工、操作场所应符合现场操作人员卫生要求。7.5虫害控制7.5.1应制定虫害控制措施,保持建筑物完好、环境整洁,防止虫害侵入及孳生。7.5.2在生产车间和贮存场所的入口处应设捕虫灯(器),窗户等与外界直接相连的 地方应当安装纱窗或采取其他措施,防止或消除虫害。7.5.3应定期监测和检查厂区环境和生

21、产场所中是否有虫害迹象,若发现虫害存在 时,应追查其来源,并杜绝再次发生。7.5.4可采用物理、化学或生物制剂进行处理,其灭除方法应不影响食品的安全和 产品特性,不污染食品接触面及包装材料(如尽量避免使用杀虫剂等)。7.6废弃物处理7.6.1应制定废弃物存放和清除制度。7.6.2盛装废弃物、加工副产品以及不可食用物或危险物质的容器应有特别标识且 要构造合理、不透水,必要时容器可封闭,以防止污染食品。7.6.3应在适当地点设置废弃物临时存放设施,并依废弃物特性分类存放,易腐败 的废弃物应定期清除。7.6.4废弃物放置场所不应有不良气味或有害、有毒气体溢出,应防止虫害的孳生, 防止污染食品、食品接

22、触面、水源及地面。7.7有毒有害物管理按照GB 14881有关规定执行。7.8污水、污物管理7.8.1污水排放应符合GB 8978的要求,不符合标准时应采取净化措施,达标后方 可排放。7.8.2污物管理按照GB 14881有关规定执行。7.9工作服管理按照GB 14881有关规定执行。8原料和包装材料的要求8.1 一般要求8.1.1企业应建立与原料和包装材料的采购、验收、运输和贮存相关的管理制度, 确保所使用的原料和包装材料符合法律法规的要求。不得使用任何危害人体健康和 生命安全的物质。8.1.2企业自行建设的生乳收购站应符合国家和地方相关规定。8.2原料和包装材料的采购和验收要求8.2.1企

23、业应建立供应商管理制度,规定供应商的选择、审核、评估程序。8.2.2企业应建立原料和包装材料进货查验制度。8.2.2. 1使用生乳的企业应按照相关食品安全标准逐批检验收购的生乳,如实记录 质量检测情况、供货方的名称以及联系方式、进货日期等内容,并查验运输车辆生 乳交接单。企业不应从未取得生乳收购许可证的单位和个人购进生乳。8.2.2.2其他原料和包装材料验收时,应查验该批原料和包装材料的合格证明文件 (企业自检报告或第三方出具的检验报告);无法提供有效的合格证明文件的,应按 照相应的食品安全标准或企业验收标准对所购原料和包装材料进行检验,合格后方 可接收与使用。应如实记录原料和包装材料的相关信

24、息。8.2.3经判定拒收的原料和包装材料应予以标识,单独存放,并通知供货方做进一 步处理。8.2.4如发现原料和包装材料存在食品安全问题时应向本企业所在辖区的食品安全 监管部门报告。8.3原料和包装材料的运输和贮存要求8.3.1企业应按照保证质量安全的要求运输和贮存原料和包装材料。8.3.2生乳的运输和贮存8.3.2.1运输和贮存生乳的容器,应符合相关国家安全标准。8.3.2.2生乳在挤奶后2小时内应降温至0C4C。采用保温奶罐车运输。运输车 辆应具备完善的证明和记录。8.3.2.3生乳到厂后应及时进行加工,如果不能及时处理,应有冷藏贮存设施,并 进行温度及相关指标的监测,做好记录。8.3.3

25、其他原料和包装材料的运输和贮存8.3.3.1原料和包装材料在运输和贮存过程应避免太阳直射、雨淋、强烈的温度、 湿度变化与撞击等;不应与有毒、有害物品混装、混运。8.3.3.2在运输和贮存过程中,应避免原料和包装材料受到污染及损坏,并将品质 的劣化降到最低程度;对有温度、湿度及其他特殊要求的原料和包装材料应按规定 条件运输和贮存。8.3.3.3在贮存期间应按照不同原料和包装材料的特点分区存放,并建立标识,标 明相关信息和质量状态。8.3.3.4应定期检查库存原料和包装材料,对贮存时间较长,品质有可能发生变化 的原料和包装材料,应定期抽样确认品质;及时清理变质或者超过保质期的原料和 包装材料。8.

26、3.4合格原料和包装材料使用时应遵照“先进先出”或“效期先出”的原则,合 理安排使用。8.4保存原料和包装材料采购、验收、贮存和运输记录。9生产过程的食品安全控制9.1微生物污染的控制9.1.1温度和时间9.1.1.1应根据产品的特点,规定用于杀灭微生物或抑制微生物生长繁殖的方法, 如热处理,冷冻或冷藏保存等,并实施有效的监控。9.1.1.2应建立温度、时间控制措施和纠偏措施,并进行定期验证。9.1.1.3对严格控制温度和时间的加工环节,应建立实时监控措施,并保持监控记 录。9.1.2湿度9.1.2.1应根据产品和工艺特点,对需要进行湿度控制区域的空气湿度进行控制, 以减少有害微生物的繁殖;制

27、定空气湿度关键限值,并有效实施。9.1.2.2建立实时空气湿度控制和监控措施,定期进行验证,并进行记录。9.1.3生产区域空气洁净度9.1.3.1生产车间应保持空气的清洁,防止污染食品。9.1.3.2按GB/T 18204.1中的自然沉降法测定,清洁作业区空气中的菌落总数应 控制在30CFU/皿以下。9.1.4防止微生物污染9.1.4.1应对从原料和包装材料进厂到成品出厂的全过程采取必要的措施,防止微 生物的污染。9.1.4.2用于输送、装载或贮存原料、半成品、成品的设备、容器及用具,其操作、 使用与维护应避免对加工或贮存中的食品造成污染。9.1.4.3加工中与食品直接接触的冰块和蒸汽,其用水

28、应符合GB 5749的规定。9.1.4.4食品加工中蒸发或干燥工序中的回收水、以及循环使用的水可以再次使用, 但应确保其对食品的安全和产品特性不造成危害,必要时应进行水处理,并应有效 监控。9.2化学污染的控制9.2.1应建立防止化学污染的管理制度,分析可能的污染源和污染途径,并提出控 制措施。9.2.2应选择符合要求的洗涤剂、消毒剂、杀虫剂、润滑油,并按照产品说明书的 要求使用;对其使用应做登记,并保存好使用记录,避免污染食品的危害发生。9.2.3化学物质应与食品分开贮存,明确标识,并应有专人对其保管。9.3物理污染的控制9.3.1应通过采取设备维护、卫生管理、现场管理、外来人员管理及加工过

29、程监督 等措施,确保产品免受外来物(如玻璃或金属碎片、尘土等)的污染。9.3.2应采取有效措施(如设置筛网、捕集器、磁铁、电子金属检查器等)防止金 属或其他外来杂物混入产品中。9.3.3不应在生产过程中进行电焊、切割、打磨等工作,以免产生异味、碎屑。9.4食品添加剂和食品营养强化剂9.4.1应依照食品安全标准规定的品种、范围、用量合理使用食品添加剂和食品营 养强化剂。9.4.2在使用时对食品添加剂和食品营养强化剂准确称量,并做好记录。9.5包装材料9.5.1包装材料应清洁、无毒且符合国家相关规定。9.5.2包装材料或包装用气体应无毒,并且在特定贮存和使用条件下不影响食品的 安全和产品特性。9.

30、5.3内包装材料应能在正常贮存、运输、销售中充分保护食品免受污染,防止损 坏。9.5.4可重复使用的包装材料如玻璃瓶、不锈钢容器等在使用前应彻底清洗,并进 行必要的消毒。9.5.5在包装操作前,应对即将投入使用的包装材料标识进行检查,避免包装材料的 误用,并予以记录,内容包括包装材料对应的产品名称、数量、操作人及日期等。9.6产品信息和标签产品标签应符合GB 7718、相应产品国家标准及国家其它相关规定。10检验10.1企业可对原料和产品自行检验,也可委托获得食品检验机构资质的检验机构进 行检验。自行检验的企业应具备相应的检验能力。10.2应按相关标准对每批产品进行检验,并保留样品。10.3应

31、加强实验室质量管理,确保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和真实性。10.4应完整保存各项检验记录和检验报告。11产品的贮存和运输11.1应根据产品的种类和性质选择贮存和运输的方式,并符合产品标签所标识的贮 存条件。11.2贮存和运输过程中应避免日光直射、雨淋、剧烈的温度、湿度变化和撞击等, 以防止乳制品的成分、品质等受到不良的影响;不应将产品与有异味、有毒、有害 物品一同贮存和运输。11.3用于贮存、运输和装卸的容器、工具和设备应清洁、安全,处于良好状态,防 止产品受到污染。11.4仓库中的产品应定期检查,必要时应有温度记录和(或)湿度记录,如有异常 应及时处理。11.5经检验后的产品应标识其质量状态。11.

32、6产品的贮存和运输应有相应的记录,产品出厂有出货记录,以便发现问题时, 可迅速召回。12产品追溯和召回12.1应建立产品追溯制度,确保对产品从原料采购到产品销售的所有环节都可进行 有效追溯。12.2应建立产品召回制度。当发现某一批次或类别的产品含有或可能含有对消费者 健康造成危害的因素时,应按照国家相关规定启动产品召回程序,及时向相关部门 通告,并作好相关记录。12.3应对召回的食品采取无害化处理、销毁等措施,并将食品召回和处理情况向相 关部门报告。12.4应建立客户投诉处理机制。对客户提出的书面或口头意见、投诉,企业相关管 理部门应作记录并查找原因,妥善处理。13培训13.1应建立培训制度,

33、对本企业所有从业人员进行食品安全知识培训。13.2应根据岗位的不同需求制定年度培训计划,进行相应培训,特殊工种应持证上 岗。13.3应定期审核和修订培训计划,评估培训效果,并进行常规检查,以确保计划的 有效实施。13.4 应保持培训记录。14管理机构和人员14.1应建立健全本单位的食品安全管理制度,采取相应管理措施,对乳制品生产实 施从原料进厂到成品出厂全过程的安全质量控制,保证产品符合法律法规和相关标 准的要求。14.2应建立食品安全管理机构,负责企业的食品安全管理。14.3食品安全管理机构负责人应是企业法人代表或企业法人授权的负责人。14.4机构中的各部门应有明确的管理职责,并确保与质量、

34、安全相关的管理职责落 实到位。各部门应有效分工,避免职责交叉、重复或缺位。对厂区内外环境、厂房 设施和设备的维护和管理、生产过程质量安全管理、卫生管理、品质追踪等制定相 应管理制度,并明确管理负责人与职责。14.5食品安全管理机构中各部门应配备经专业培训的专职或兼职的食品安全管理 人员,宣传贯彻食品安全法规及有关规章制度,负责督查执行的情况并做好有关记 录。15记录和文件的管理15.1记录管理15.1.1应建立相应的记录管理制度,对乳制品加工中原料和包装材料等的采购、生 产、贮存、检验、销售等环节详细记录,以增加食品安全管理体系的可信性和有效 性。15.1.1.1应如实记录食品原料、食品添加剂

35、、食品相关产品的名称、规格、数量、 供货者名称及联系方式、进货日期等内容。15.1.1.2应如实记录产品的加工过程(包括工艺参数、环境监测等)、产品贮存情 况及产品的检验批号、检验日期、检验人员、检验方法、检验结果等内容。15.1.1.3应如实记录出厂产品的名称、规格、数量、生产日期、生产批号、发货地 点、收货人名称及联系方式、发货日期等内容。15.1.1.4应如实记录发生召回的食品名称、批次、规格、数量、发生召回的原因及 后续整改方案等内容。15.1.2各项记录均应由执行人员和有关督导人员复核签名或签章,记录内容如有修 改,不能将原文涂掉以致无法辨认,且修改后应由修改人在修改文字附近签名或签

36、 章。15.1.3所有生产和品质管理记录应由相关部门审核,以确定所有处理均符合规定, 如发现异常现象,应立即处理。15.1.4对本规范所规定的有关记录,保存期不应少于二年。15.2文件管理15.2.1应建立文件的管理制度,并建立完整的质量管理档案,文件应分类归档、保 存。分发、使用的文件应为批准的现行文本。已废除或失效的文件除留档备查外, 不应在工作现场出现。15.2.2鼓励企业采用先进技术手段(如电子计算机信息系统),进行文件和记录的 管理。第三章 冰淇淋厂卫生标准操作规范(SSOP)0、1、2、3、4、5、6、7、8、执行规范的说明水和冰的安全食品接触表面的卫生 预防交叉污染和二次污染 洗

37、手消毒和卫生间设施的维护 防止外来污染物的进入 化学品的标识、贮存和使用 员工的健康及个人卫生状况鼠类、虫类的控制SSOP-00 SSOP执行规范说明目的:有效的理解,执行和监督检查SSOP1、规范要求:1.1要求:规范的许多内容是对卫生安全的基本要求,对要求要充分理解。1.2培训:本规范执行前、执行期间,需按照培训计划进行培训,特别时新员工必 须进行本规范的培训,培训后需作记录。1.3执行:规范的执行根据职责的分工,由各部门按照有关操作要求具体实施,要 落实到责任人,并根据操作的复杂程度、责任人的能力制订更为具体的执行步 骤。1.4监督检查:由卫生质量监督部门(技术科)会同车间主任及化验室完

38、成。在每 天的例会上口头通报。1.5纠正措施:对SSOP的不符合项参照纠正措施程序纠偏,卫生质量监督负责SSOP 的不符合项对产品安全影响的评估。2、SSOP的制订和修改:2.1本规范的制订和修改由HACCP小组负责。2.2 HACCP的验证应包括对SSOP的验证。3、记录:3.1本规范所要求的记录必须完成。3.2记录的保存。(参照记录保持程序)4、标准:4.1规范的执行程度及其检查是依据标准进行。4.2对尚未有标准或有标准却无条件检查的项目需加SSOP-01水和冰的安全性:目的:在加工过程中,直接接触产品或产品表面的或用来制冰的水,其水源要安全卫生, 或经过处理使其达到国家饮用水标准,非饮用

39、的生产用水是未受污染的1、水源的卫生要求:1.1加工用淡水:本公司在整个加工过程中,包括制冰,使用深井水或自来水,深井水水源周围10米内不得有污染源(如化粪池、垃圾点等),井口为封闭加盖。1.2生产用深井水或使用政府供应的自来水,应符合国家饮用水标准(GB5749-85);加工用海水应符合国家海水水质标准(GB3097-1997)。1.3加工用海水:本公司在整个加工过程中,使用来自无污染、清洁海域的海水。经紫外线灭菌和氯化处理后使用,末梢水余氯含量在0.2-0.05PPM之间。1.4从事供水工作的人员,必须建立健康档案,定期体检(每年一次)。如发现有传 染病患者或健康带菌者,应立即调离工作岗位

40、。2、水质的卫生检测:2.1公司每年对水质取样送相关部门进行理化检测和微生物检验,其结果要存档。2.2化验室每星期进行一次淡水和海水水质检测、验证,其结果要存档。3、防止水的污染:3.1饮用水和非饮用水的输水管道在设计和安装上均由公司的维修部门专门负责, 确保饮用水和非饮用水的输水管道是分离的,互相没有交叉和渗透,出水口要有 明确标志。3.2保证供水系统和排水系统无交叉污染,并有一定的间隔距离(至少在3米以上)。 见供水(饮用水和非饮用水)、排水网络图3.3由生产部门对水龙头进行编号,明确饮用水和非饮用水水龙头,3.4由维修部门定期供水、排水系统进行检查,防止出现管道末端堵塞、管道破裂、 水泵

41、失灵以及虹吸倒流现象的发生。4、参考资料:4.1 国家饮用水标准:GB5749-854.2 国家海水水质标准:GB3097-19974.3 员工健康档案(体检证明)5、记录:5.1 DZF-FR-15-007设备维修与校正记录表5.2 DZF-FR-15-037供水(饮用水和非饮用水)、排水网络图5.3 DZF-FR-15-001加工用水检验记录5.4 水质检验结果报告书5.5 DZF-FR-15-005加氯装置运行检测记录5.6 DZF-FR-15-017加工用水余氯检测记录5.7 水(冰)的检控记录:5.7.1每年1-2次本省卫生部门水质检验报告正本:检验项目检验人审核人日期理化指标阳离子

42、、阴离子重金属无机物类有机物类卫生学指标微生物类(本表格如果每项超标由检验人提出,并记录,如不超标本人签字生效)5.7. 2自备水源,水塔,储水罐等清洗消毒计划和监控记录器材消毒情况是否正常检验人 审核人 日期自备水源水塔储水罐5.7. 3罐头厂每月对细菌总数,大肠杆菌的检验记录检验项目 数目是否超标检验人 日期细菌总数大肠杆菌5.7. 4生产用水余氯检查检查项 浓度是否超标检验人 日期水的余氯5.7.5生产用水和器械卫生情况(由专业人员检测)SSOP-02食品接触表面的卫生:目的:与食品直接接触的器具、设备及其它接触物(手、。手套等),要保持良好的 卫生状况。1、工厂的设备和器具:1.1设备

43、和器具应采用无毒无味、抗腐蚀、不吸水、不变形的材料(如不锈钢),便 于拆卸,易清洗消毒。1.2设备不应安装在紧贴墙面的死角,应让设备与四周有足够的空间来作清洗和卫 生工作。1.3器具应平滑、无坑洞、易清洗。1.4在更换设备或采购新的设备时,需和生产管理部协商,将清洗因素考虑在内。2、一切直接接触产品的器具和设备的表面都要进行有效的清洗消毒:2.1每天开工前,各班组负责人对加工所需的一切设备、工器具进行检查,对照卫 生检查标准进行评价,如果卫生条件不符合,则记录在每日卫生检查表中, 并重新清洗消毒,否则不能进行生产。2.2加工过程中,手、工器具必须按照规定的清洗指导和频率进行操作,由各班组 负责

44、人进行监督指导。2.2.1如果手、器具等被污染(如落地等),应随时清洗、消毒。2.2.2原料箱、半成品箱每使用一个轮回,必须清洗后方可再使用。2.2.3在就餐休息时,设备和工器具应进行必要的清洗、消毒。2.3每日生产结束后,按照责任分工,依照要求和标准对加工车间的一切设备、工 器具、地面等全部清洗干净,并进行消毒(参见SSOP-13 ),由各班组负责监督检查,符合后方可离开车间。3、产品接触物要定时进行有效的清洗、消毒:3.1与产品或产品接触面相接触的手套和工作服,必须由防水、无毒的材料制成, 并保持清洁卫生,换洗的工作服需清洗、消毒。3.2由公司统一发给员工防水围裙和工作手套,生产线上的主管

45、人员要确保其工人 佩戴以上用品,员工个人不得以个人的用品取而代之,要求工人将其用品保持清 洁卫生。3.3胶手套允许在特殊岗位、特殊条件下(如手部受伤者)使用,同洗手消毒方法, 并随时检查手套是否有破损现象,如有破损立即更换。3.4人员的卫生清洁参照SSOP-07执行。4、参考资料:4.1 DZF-TR-15-006 卫生检查标准4.2 DZF-TR-15-007清洗消毒操作标准指导4.3 DZF-TR-15-008消毒液配比使用方法5、记录:5.1 DZF-FR-15-020每日卫生检查记录5.2 DZF-FR-15-038消毒液配制记录6表面样品检测记录6.1加工人员的手(手套)、工作服;6

46、.2加工用案台桌面、刀、筐、案板;6.3加工设备如去皮机、单冻机等;6.4加工车间地面、墙面;6.5加工车间、更衣室的空气;,6.6内包装物料等样品中细菌总数、沙门氏菌及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检查 结果。SSOP-03预防交叉污染和二次污染:目的:防止加工人员、原料和废弃物、工器具、包装材料及区域间的交叉及二次污 染。1、培训:1.1对员工进行定期的不同层次的良好卫生操作规范的培训,使其了解卫生操作要 求及规定,培训情况要记录在员工培训教育记录上。1.2要求员工正确理解交叉污染存在普遍性、危害性和复杂性。2、人员污染:2.1所有员工应遵守SSLP-07之规定。2.2员工在接触原料、半成品和成品之前都需要保持手的洁净。2.3工作中在处理废弃物、接触地面或其他污染物后,在接触产品之前必须清洗和 消毒手和手套。2.4低风险区(行厂)的工作人员不应向高风险区(冻前、冻后)流动。3、器具、设备及包装材料的污染:3.1食品的接触器具的使用是专人专用,原料箱、半成品箱、下脚料箱等要专箱专 用。3.2低风险区和高风险区的器具不得交叉使用。3.3食品接触的器具、设备表面被废水、污物等污染时或碰到了地面及其它不卫生 的物品时,必须立即清洗和消毒。3.4用于制造、加工、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