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设计论文合肥火车站站前广场综合改造工程基坑沉降监测方案设计.doc

上传人:sccc 文档编号:4886170 上传时间:2023-05-21 格式:DOC 页数:40 大小:1.1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毕业设计论文合肥火车站站前广场综合改造工程基坑沉降监测方案设计.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0页
毕业设计论文合肥火车站站前广场综合改造工程基坑沉降监测方案设计.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0页
毕业设计论文合肥火车站站前广场综合改造工程基坑沉降监测方案设计.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0页
毕业设计论文合肥火车站站前广场综合改造工程基坑沉降监测方案设计.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0页
毕业设计论文合肥火车站站前广场综合改造工程基坑沉降监测方案设计.doc_第5页
第5页 / 共4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毕业设计论文合肥火车站站前广场综合改造工程基坑沉降监测方案设计.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毕业设计论文合肥火车站站前广场综合改造工程基坑沉降监测方案设计.doc(4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 本 科 毕 业 设 计 合肥火车站站前广场综合改造工程基坑沉降监测方案设计The subsidence monitoring program design of HeFei Railway Station Square Comprehensive Improvement Project Foundation 学 院: 测绘工程学院 专业班级: 测绘工程 测绘122 学生姓名: 学 号: 指导教师: 2016年06月淮海工学院本科生毕业设计诚信承诺书 1.本人郑重地承诺所呈交的毕业设计,是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严格按照学校和学院有关规定完成的。2.本人在毕业设计中引用他人的观点和参考资料均加以注释

2、和说明。3.本人承诺在毕业设计选题和研究过程中没有抄袭他人研究成果和伪造相关数据等行为。4.在毕业设计中对侵犯任何方面知识产权的行为,由本人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毕业设计作者签名: 年 月 日 毕业设计(论文)中文摘要合肥火车站站前广场综合改造工程基坑沉降监测方案设计 摘 要:基坑施工过程中,往往会引起地下的土体性质、地表环境、临近建筑物、地下设施等方面的变化,为了施工过程的安全,基坑沉降监测必不可少。基坑监测可以及时的反映施工期间所产生的问题,为决策者提供依据,指导整个基坑工程稳定,有序的进行。该基坑工程所必需的沉降监测包括基坑支护,地表,周围建筑物,地下水位,锚索拉力及支撑轴力监测,为了有

3、序的完成合肥火车站站前广场综合改造工程基坑沉降监测工程,现进行技术设计。设计所包含的内容有:监测精度、基准点,监测点、基准网、监测网、监测路线、数据处理方法、仪器设备选择、工程预算等。关键词:基坑沉降监测;基准网设计;监测网设计;精度估算;数据处理方法;工程预算毕业设计(论文)外文摘要Hefei Railway Station Square Comprehensive Improvement Project Foundation subsidence monitoring program designAbstract: Foundation construction process, ofte

4、n lead to changes in the nature of the soil, surface environment, near buildings, underground facilities and other aspects of the underground, in order to secure the construction process, foundation settlement monitoring is essential. Excavation monitoring can timely reflect the problems arising dur

5、ing construction, provide the basis for decision-makers to guide the entire excavation stability, and orderly conduct. Settlement Monitoring of the excavation required to include excavation, surface, surrounding buildings, the water table, cable tension monitoring and supporting axial force, in orde

6、r to be completed before the orderly Hefei Railway Station Square Comprehensive Improvement Project Foundation settlement monitoring project, is now technical design. Design argument contains: monitoring the accuracy of the reference points, monitoring points, reference network, monitoring network,

7、route monitoring, data processing methods, equipment selection, project budget.Keywords: Foundation settlement monitoring; reference network design; monitoring network design; accuracy estimation; data processing methods; project budget 目 录1绪论12工程概述12.1工程任务22.2工程目的22.3工程地质条件33已有资料的收集和利用34作业依据35沉降监测方

8、案设计45.1高程坐标系统选择45.2精度等级的确定45.3监测点设计55.4 监测方案一55.5监测方案二85.6两种方案的比较105.7 基准点及工作基点稳定性分析106外业观测126.1选点埋石126.2监测仪器156.3仪器校验156.4观测程序177数据处理方法198监测频率和监测点数量239沉降量分析239.1沉降量计算239.2沉降速率计算249.3监测点稳定性分析2510预警值和预警机制2510.1预警值2510.2预警机制2611质量及安全保证措施2711.1质量保证措施2711.2保证监测精度的技术措施2711.3保证监测进度措施2711.4人员安排措施2812成本预算28

9、13成果资料2813.1测绘成果内容2913.2 监测成果反馈流程3013.3 提交成果30结束语31致谢32参考文献33淮海工学院二一六届本科毕业设计 第 34 页 共 34 页 1绪论基坑是指为进行工程基础的施工,在地面以下开挖的坑。基坑工程是为保证基坑及周边环境安全而采取的围护、支撑、降水、挖土等工程措施的总称。现如今,我国的土地资源逐年减少,但人口却在不断的增长,这两者之间的矛盾及其突出,这种情况的出现促使着基坑工程向着大深的方向快速发展。基坑沉降监测成果可以在施工过程中指引工程的顺利进行,监测数据能实时的反映工程的变化,规避了风险杜绝隐患的发生,安全施工,避免在施工过程中发生事故,保

10、证人员安全,减少经济损失,同时随时掌握土体和支护结构的内外力的变化情况,了解附近的建筑物、构筑物的变形情况。此外,监测人员相对于业主和施工单位比较独立,监测得到的数据可以作为比较客观的参考来源,如果两方产生矛盾时,第三方的数据可以用来作为及其重要的参考依据。此技术设计就是为了合肥火车站站前广场改造工程能够顺利有序的进行,能够提高工作效率,使其最后的成果及其精度能够符合国家相关的规范和要求。2工程概述合肥火车站站前广场改造工程为全地下结构,共两层,西侧部为地下一层,总长约292m,总宽约175m。该工程基坑最浅处约9.2m,最深处约14.0m。根据上海铁路局对合肥火车站的要求:在枢纽施工期间火车

11、站还需保证运营。整个枢纽分二期施工,实施过程中交通要满足运营要求。本工程标高体系同主体结构,在0.000相当于绝对标高29;未注明标高为相对标高。此次工程基坑安全等级设计的为二级,环境保护等级设计的为二级。基坑围护体系采用直径800的钻孔灌注桩+锚索+混凝土支撑围护体系,基坑临近地铁结构处的阴角位置采用混凝土支撑,基坑内各开挖的不同区域(区、区)之间采用围护体系,基坑开挖自上而下分层分段进行。图2-1基坑平面图此基坑改造工程位于合肥火车站的站前广场,站前路与胜利路交口处。东侧为时代商城,商城最西侧距离枢纽结构边约15m,为多层结构形式有一层地下室。场地南侧为正在建造的地铁一号和三号线换乘站-合

12、肥站。场地西侧为白马商城,商城最东侧距离枢纽结构边约25m。场地北侧为合肥火车站,合肥火车站最南侧新做门头部分,距离枢纽结构边约为15m,门头柱间的距离为7.2m,桩底标高为-5.5m。拟建交通枢纽及站前路方向为合肥地铁三号线,胜利路方向为合肥地铁一号线。枢纽场地南侧地下建设一三号线地铁换乘站-合肥站。图2-2合肥火车站站前广场地理位置2.1工程任务受施工方委托,对进行沉降监测,从建筑工程施工开始到竣工后一定时期内对建筑物进行周期性监测,获取准确可靠的监测数据,然后对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再及时反馈给施工方,以指导工程施工,避免因沉降超过预警值而造成的经济损失和安全隐患。2.2工程目的(1)监控

13、围护结构、周围建筑物、构筑物与地下管线的变形、沉降情况,及时现问题,保证工程的安全。(2)将监测得到的数据和预计值相比较,以优化设计。对得到的工程勘察资料进行检验,验证设计理论和设计参数。(3)以工程监测结果指导现场施工,确定合理的施工工艺和施工工序,以优化施工;建立严格的监测网络,及时了解信息来指导施工;(4)协助业主管理施工方及施工监测单位,当施工单位、监理单位对某监测数据发生争议时,第三方监测数据将作为最终裁决的重要依据。(5)积累工作经验,收集区域的资料,为今后的同类工程提供类比依据。2.3工程地质条件层为杂填土层厚0.80-6.10m,土层底的标高23.86-28.74m。杂色,湿,

14、松散密实状态,上部为混凝土地面和沥青路面,含砖、碎石等建筑垃圾等,下部为粘性土回填。层粉质粘土层厚0.50-3.70m,土底层的标高21.63-26.46m。灰褐、褐,湿,可塑状态,此层土属于中等偏高压缩性土。层粘土层厚0.70-5.20m,土层底的标高20.72-25.84m。灰黄、黄褐色,稍湿,硬塑状态。层粘土层厚15.90-27.60m,土层底的标高-4.55-5.65m。黄褐色,红褐色,湿,硬塑坚硬状态。层粉质粘土层厚0.80-9.90m,土层底的标高-9.34-2.43m。褐黄、灰黄色,湿,硬塑状态,以粉质粘土为主,底部粉质含量较高,夹少量粉土、粉砂,含云母碎片等。此外-土属于中等压

15、缩性土3已有资料的收集和利用设计收集到的资料包括:合肥火车站站前广场综合改造工程基坑第三方监测实施方案,基坑平面图,招标文件中规定的监测有关内容,设计的施工图形文件,作业所需的各种测量规范。4作业依据(1)建筑基坑工程监测技术规范GB 50497-2009;(2)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GJ 120-2012;(3)基坑工程施工监测规程DG/TJ 08-2001-2006;(4)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DB 11/489-2007;(5)建筑变形测量规范JGJ 8-2007;(6)国家一、二等水准测量规范GB/T 12897-2006;(7)工程测量规范GB 50026-2007;(8)招标文件中规

16、定的监测有关内容等;(9)施工图设计文件等。5沉降监测方案设计5.1高程坐标系统选择结合本工程实际,根据沉降监测工程的特点,选用独立高程坐标系统,采用假设高程进行沉降观测。其中假设起算基准点高程为29.000m。5.2精度等级的确定本基坑工程的开挖深度为9-14m,且周围环境较复杂,而根据基坑安全等级的划分:周边环境条件较复杂;破坏后果很严重;基坑深度6MH12M;工程地质条件较复杂的划分为二级基坑。表5-1 几何水准观测的技术要求基坑类别使用仪器、观测方法及要求二级基坑DS1级别及以上水准仪,因瓦合金标尺,按光学测微法观测,宜按国家二等水准测量的技术要求施测因此,根据要求,本工程选择二等水准

17、测量,选择二等,也有一定的技术指标表表5-2 监测等级技术要求表等级垂直位移监测适 用 范 围变形观测点的高程中误差(mm)相邻变形观测点的高差中误差(mm)二等0.50.3变形比较敏感的高层建筑、高耸构筑物、工业建筑、大型桥梁、大中型坝体、直立岩体、高边坡、重要工程设施、重大地下工程、危害性较大的滑坡监测等表5-3 沉降监测控制网的主要技术要求等级相邻基准点高差中误差(mm)测站高差中误差(mm)往返较差,附合或环线闭合差(mm)检测已测高差之较差(mm) 0.50.150.30.4注:n为测站数。5.3监测点设计本基坑最浅处约9.2m,最深处约14.0m。在基坑开挖和基础施工期间应对支护体

18、系位移以及周围路面及建筑物的沉降进行观测,及时掌握位移及沉降情况,以便确保周围蒋筑物及其他设施的安全,保障施工顺利进行,工程所需的监测点布设如下图所示: 图5-4 基坑和周围路面沉降观测点布置示意图 5.4 监测方案一设计的监测网型方案如下:图5-5 沉降监测监测网型一其中BM1,BM2,BM3为基准点,GJ1,GJ2,GJ3,GJ4,GJ5为工作基点,基准点设置在测量区域的东南角,三个组成一个闭合环,三个基准点之间可以互相检核,保证基准点的精度,五个工作基点除了四个点布置在四个角外,另一个点布置在较长边的拐角处。5.4.1最弱点精度估算为了验证基准网的精度能否达到二等水准测量的要求,需要对监

19、测网中最弱点的进行精度估算,这次我们选用误差差传播定律对最弱点的精度进行分析,取每测站视距为大约为40m。图5-6 水准路线一选取BM1为稳定基准点,按上图的水准路线,中间需要十站到达最弱点即最远点JC14图图5-7 水准路线二选取BM1为稳定基准点,按上图的水准路线,中间需要10站到达最弱点即最远点JC4 通过水准路线1计算得到的GJ4的高程为: (1)通过水准线路2计算得到的GJ4的高程为: (2)然后计算水准线路1中GJ4的得到的高程中误差为: (3) (4) 根据二等沉降监测控制网的技术要求,可知测站高差中误差为,而本次监测方案中,从基准点BM1到最弱点大概需要10站,每站视线长度大概

20、40m,可以算出,可以得出结论,其最弱点精度小于规范所要求的,因此,设计的网型符合要求。5.4.2监测路线设计 图5-8 监测路线整个监测过程从GJ1点开始,按照GJ1-GJ2GJ3GJ4-GJ5的顺序,监测路线邻近的基坑沉降监测点,地表沉降监测点,建筑物沉降监测点,地下水位监测点,锚索拉力及支撑轴力监测点,每测站视距为大约为30m。GJ1到GJ2大约需要4站,GJ2到GJ3大约需要4站,GJ3到GJ4大约需要2站,GJ4到GJ5大约需要4站,GJ5到GJ1大约需要6站。偶数站的观测顺序为前-后-后-前,按此顺序进行各条线路的测量。5.5监测方案二设计的监测网型方案如下:图5-9 沉降监测基准

21、网二在这种方案中,将基准点当做工作基点来使用,BM1为基准点,BM2,BM3,BM4为联测点。BM1设在测量区域的东南角,其余三个联测点分布在另外三个角。图5-10 水准路线一选取BM1为稳定基准点,按上图的路线BM1-BM2-BM3-JC10,中间需要八站到达最弱点即最远点JC10.图5-11 水准路线二选取BM1为稳定基准点,按上图的路线BM1-BM4-BM3,中间需要八站到达最弱点即最远点JC10。设计的方案监测路线为单一闭合水准路线,要进行往返测,进行稳定性分析时,需要两期观测值进行平差计算。如果除了假定的基准点外其余三点的高程发生规律性变化,那么就证明假设基准点的高程发生变动,如若不

22、然,那么假定的基准点就是可靠的。5.5.1最弱点精度估算 根据误差传播定律,取每测站视距为大约为40m,根据公式和二等测量规范的要求测站高差中误差为,而此设计方案从基准点BM1到最远点需要8站,可以算出,可以得出结论,其最弱点精度小于规范所要求的,因此,设计的网型符合要求。5.5.2监测路线设计 图5-12 监测路线整个监测过程从BM1点开始,按照BM1-BM2BM3BM4的顺序,监测路线附近的基坑沉降监测点,地表沉降监测点,建筑物沉降监测点,地下水位监测点,锚索拉力及支撑轴力监测点,每测站视距为大约为30m。BM1到BM2大约需要4站,BM2到BM3大约需要4站,BM3到BM4大约需要4站,

23、BM4到BM1大约需要6站。偶数站的观测顺序为前-后-后-前,按此顺序进行每条线路的测量。5.6两种方案的比较表5-15 方案比较表最弱点高程中误差所需测站数方案一0.4720方案二0.4218两种方案比较:从精度上看,方案一的最弱点精度为0.47mm,方案二的最弱点的精度为0.42mm,因此方案一的精度略小于方案二,精度越高,布设的网型相对来说就更加的合理:此外从工作量上来看,方案一总共有3个基准点和五个工作基点,测量时,要根据基准点架站测量得到工作基点的高程,总共需要架设20个站点,而第二种方案只有四个点,其中BM1为稳定的基准点,总共需架设18个站点。因此从工作量上来说,第一种方案要比第

24、二种方案花费的人力物力要多出不少,而工程施工需要提高效率,第二种方案可以节约资金和时间。因此,综合考虑我选择第二种方案做为此基坑工程的监测方案。5.7 基准点及工作基点稳定性分析图5-13 工作基点水准路线图设计的方案监测路线为单一闭合水准路线,要进行往返测,进行稳定性分析时,需要两期观测值进行平差计算。闭合水准路线的平差方法如下:由于存在测量误差,从BM1到BM2的高差为,改正数为,从BM2到BM3的高差为,改正数为,从BM3到BM4的高差为 改正数为,从BM4到BM1的高差为 改正数为,在此水准路线中,观测值个数n=4 必要观测个数t=3,根据公式,得到多余观测数r=1 可列出条件方程:

25、(5)其中可以得出: (6) 可得到条件方程的最后形式为: (7)其中因为水准路线每一段的观测站数都为4站,所以根据公式,单位权,令C=1,所以,法方程系数阵为:公式中,得出结果,由此得到法方程为:,改正数V的计算公式为:,其中,所以单位权中误差:,因此,因为在本水准路线中P的数值与测站数有关,测站数的不同会引起的变化再根据下表判断基准点与工作基点的稳定性。表5-14 稳定性分析与高差改正表序号高差变化量稳定性评定高程改正1稳定不改正2较稳定不改正3有沉降的可能性改正4沉降改正注:为第i次观测高差中误差,为第i+1次观测高差中误差6外业观测6.1选点埋石6.1.1监测点样式 (1)地下水位监测

26、点在基坑短边中点处设点,基坑长度方向每20m-40m之间布置1个水位观测孔。相邻建筑、重要管线或管线密集处应添加水位监测点,一般情况下埋设在最低地下水位以下3m5m处。图6-1 水位监测保护示意图 (2)建筑物沉降监测点 建筑物垂直沉降监测点的位置一般在建筑物的四个拐角处,如果靠近施工现场的方向应加密布点其余的兼顾布点。 图6-2 建筑物沉降监测点布设示意图 (3)地表沉降观测点 地面沉降监测点沿基坑周边布设,约每15-30m设置1个监测断面(与围护桩顶监测点在同一断面上),每个监测断面监测点数量不少于3个,与基坑边横向间距5m、10m、15m。图6-3 地表沉降监测点埋设示意图 (4)锚索拉

27、力及支撑轴力监测 对于本基坑,选择一部分典型的锚索来观测拉力变化,这样可以了解锚索支护系统的正常受力。测点布置于基坑内锚索端部,沿着主体基坑长边标准段支撑体系每40m左右布置1点,力的监测需要安装钢筋应力计。钢筋测力计引出导线箍筋图6-4 钢筋应力计安装示意图 (5)支撑立柱竖向位移监测点 立柱竖向位移监测点布设在立柱受力、变形较大和容易发生差异沉降的部位,如基坑中部、多根支撑交汇处、地质条件复杂处。图6-5 立柱竖向位移监测布点示意图6.1.2基准点样式基准点一般应应布设在监测体或监测区域之外,并且放置地点地质坚固,不易发生形变的地方。对本设计合肥火车站站前广场综合改造工程基坑沉降监测来说,

28、需要布置三个基准点,三个基准点分别位于基坑的正南角:汽车总站前广场,新宏安商城围栏外,时代商城围栏外。沉降监测基准点点标志采用混凝土及金属材料制作,其规格如图所示 图6-6 沉降监测基准点标石埋设图(单位:cm)6.2监测仪器为顺利完成合肥火车站站前广场综合改造工程基坑第三方监测项目工作,将投入足够的人员及仪器设备,以满足工程的需要。工程所需的仪器设备如下表所示,在工程开始之前,所有的仪器都已经进行过认真的检核,在使用过程中要仪器要严密保护,避免仪器发生意外而损坏,耽误工程的进度,对精密的仪器要有专门的人进行管理,并根据工程的需要增加和补充相关的仪器设备。图6-7 仪器用表序号仪器设施名称型号

29、规格数量用途1水准仪及其配套的铟瓦水准尺Trimble DiNi030.3mm/km1台竖向位移监测2钢尺水位计SWJ-901.0mm1台地下水位监测3频率读数仪SL-406A0.1Hz1台锚索拉力、支撑轴力监测6.3仪器校验6.3.1 水准仪的检校(1)水准仪的检视(2)水准仪上概略水准器的检校(3)视线观测中误差的测定检校(4)水准仪的检视(5)调焦透镜运行误差的测定(6)系统分辨率(7)i角检验(8)测站高差观测中误差和竖轴误差的检校 本设计选取最主要的i角检校: 在平坦的场地上如图所示,图6-8 仪器校验示意图先将水准仪放置于1处整平,在A、B两点的水准尺上分别观测四次读取数据,每次读

30、数时确保水准气泡精确符合。四次读数的平均值为a1、b1,则AB间的高差h为(a1-b1)。 然后将水准仪置到2处,观测方法同上。设此时照准A、B水准尺上各观测四次读取数据,四次读数平均值分别为a2、b2,则在II处测得的AB间高差好h 为(a2-b2)。 排除观测误差的影响,设在2处除去i角的影响后A、B水准尺上的正确读数为a2 、b2,则AB间高差 (8) 则: (9) 得: (10) 式中:y单位为米、h单位为毫米、i单位为秒。 如果 i角超限就需要进行校正。在2处进行校正,先用微倾螺旋照准A尺上的正确读数,然后调整校正螺丝,使气泡精确符合。校正后再照准B水准尺,读取的读数应与计算值一致,

31、这种检校需要反复进行,直至i15为止。6.3.2水准尺校验 (1)标尺的检视 (2)标尺上的圆水准器的检校 (3)标尺分划面的弯曲差的检校 (4)一对水准标尺零点不等差的检校 (5)水准标尺中轴线与标尺底面垂直性的检校 本设计选取其中的一对水准标尺零点不等差的检校,方法如下:在离水准仪约2030m的相等距离处打下三个小木桩,木桩顶部的间的高差设置为20cm,然后测量5次,观测时保证标尺底面中心接触尺承。这个检验要进行三个测回,但是每一测回都不同,区别是在三个尺桩上依次安置一对标尺,每桩连续读数4次,读数是保证望远镜的视轴位置不变。在测回间要变换水准仪器的高度,最后计算两标尺读数中数的差,即为一

32、对标尺零点不等差。二等水准测量的标尺零点不等差为0.10mm。6.4观测程序在进行沉降观测的时候,要遵循“五个定量”的原则,以保证结果更具有对比性。所谓的“五个定量”即通常所说的: (1)沉降观测所需要的基准点、工作基点,监测点都要保持要稳定,不能发生位移。 (2)观测所需要的仪器、设备要固定。相同的仪器、设备不仅易于记录数据,而且还能排除一些仪器误差的影响,生产的仪器不同,它观测得到的差异总有些许不同。 (3)观测人员要稳定。观测人员固定后,他对这个仪器就非常的熟悉了,一方面不用每次熟悉新的仪器耗费时间,而且观测时可以充分了解仪器的秉性,减小测量误差,提高工作效率。 (4)观测时的环境条件基

33、本一致。环境一致,就可以排除外界温度,湿度等的影响,得到的数据更易于利用,减小误差。 (5)观测路线、镜位、程序和方法要固定,方法固定,可以提高熟练度。二等水准测量的观测方法应按表的规定执行:表6-9 二等水准测量的观测方法等级与已知点联测附合或闭合环线观测顺序二等往返往返奇数站:后-前-前-后偶数站:前-后-后-前 表6-10 二等水准观测限差等级视线长度前后视距差(m)视距累计差(m)视线高度(m)基,辅分化读数较差基,辅分化读数所测高差较差二等501.03.00.30.30.4二等水准测量的程序: (1)安置仪器:在测站处安置三脚架,使其高度大致与肩平行,水准架台应保持大致水平。调整水准

34、仪三个脚螺旋大致在相同的高度,且位于中间位置,便于调节。 (2)粗平:将圆水准器气泡调到居中位置,保持视准轴大致水平,用双手,四个手指操作,注意气泡的移运方向应该与左手大拇指运动方向一致。 (3)瞄准:要先进行目镜对光,在目镜里可以调节十字丝的清晰度,再开始物镜对光,让水准尺能看清楚,这一步应反复操作来消除视差。 (4)精平:慢慢调整微倾螺旋,让水准器的气泡两个弧度重合,保证视准轴精密水平,调整过程中左侧影像移动方向与右手大拇指转动的方向相同。 (5)读数:读数时应读取水准尺的中丝。读数后,要先检查水准器的气泡两个半边影像有没有符合。读数时,先默念毫米的估读数,再大声报出全部读数,如读数为5.

35、689米,习惯上只念“5689”四位数,报数时要以毫米为单位。 观测结束之后,要进行检核,避免误差的积累,最后还要对整个水准路线进行成果检核,保证成果的精度。闭合水准路线:,其测量结果只保留到mm位,最后要保证调整后的高差没有闭合差。6.4.1观测过程注意事项 (1)观测前先将仪器放在露天下,避免阳光直晒,让仪器自身温度和气温差不多一致。测量时,避免让仪器受到阳光直射。 (2)三脚架摆放时其中两脚应该与水准路线前进的方向大致平行,调整第三脚在路线的前进方向的左右侧移动,达到水平。 (3)仪器与前后尺的位置应该尽量保持在一条直线上,前后通视。 (4)每一段测站都应该为偶数站。返测时,前后两个标尺

36、要互相换一下位置,再重新对仪器进行整平操作。7数据处理方法外业数据处理方法选用平差,因为没有具体的数据进行平差,所以选用一个例子,假设数据进行平差示范。假设基准点高程已知,根据设计的监测网,量取基准点之间和基准点与工作基点之间的距离,编设一下程序案例:1,1,m1 /等级,每公里观测中误差,精度号BM1,0,29.7034 /点名,点类型,高程 0表示已知点,1表示未知点BM2,0,28.1967BM3,0,28.1680GJ1,1,28.0625GJ2,1,27.9086GJ3,1,28.0344GJ4,1,28.0603GJ5,1,28.3221BM1,BM2,0.0760,1BM2,BM

37、3,0.0893,1BM3,BM1,0.0902,1BM1,GJ1,0.0301,1GJ1,GJ2,0.1672,1GJ2,GJ3,0.2531,1GJ3,GJ4,0.0923,1GJ4,GJ5,0.1893,1GJ5,GJ1,0.3458,1GJ1,BM1,0.0301,1将以上编写的数据保存为ob1文件图7-1 生成的ob1文件然后进行高程网的优化设计图7-2 高程网优化设计步骤图优化出结果,生成.in1文件图7-3 in1文件图最后进行高程网平差,得出结果:表7-4 平差结果表 APPROXIMATE HEIGHT No. Name Height(m) 1 BM1 29.7034 2 B

38、M2 28.1967 3 BM3 28.1680 4 GJ1 28.0625 5 GJ2 27.9088 6 GJ3 28.0347 7 GJ4 28.0605 8 GJ5 28.3223 KNOWN HEIGHT No. Name Height(m) 1 BM1 29.70340 2 BM2 28.19670 3 BM3 28.16800 MEASURING DATA OF HEIGHT DIFFERENCE No. From To Observe(m) Distance(km) Weight 1 BM1 BM2 -1.50670 0.0760 13.158 2 BM2 BM3 -0.028

39、70 0.0890 11.236 3 BM3 BM1 1.53540 0.0900 11.111 4 BM1 GJ1 -1.64090 0.0300 33.333 5 GJ1 GJ2 -0.15370 0.1670 5.988 6 GJ2 GJ3 0.12590 0.2530 3.953 7 GJ3 GJ4 0.02580 0.0920 10.870 8 GJ4 GJ5 0.26180 0.1890 5.291 9 GJ5 GJ1 -0.25950 0.3460 2.890 10 GJ5 GJ1 -0.25990 0.3460 2.890 ADJUSTED HEIGHT No. Name Height(m) Mh(mm) 1 BM1 29.7034 2 BM2 28.1967 3 BM3 28.1680 4 GJ1 28.0625 0.04 5 GJ2 27.9088 0.09 6 GJ3 28.0347 0.11 7 GJ4 28.0604 0.11 8 GJ5 28.3222 0.09 ADJUSTED HEIGH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施工/环境 > 农业报告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