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IP承载网可靠性问题的探讨.docx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4889070 上传时间:2023-05-21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149.4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saIP承载网可靠性问题的探讨.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saIP承载网可靠性问题的探讨.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saIP承载网可靠性问题的探讨.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saIP承载网可靠性问题的探讨.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saIP承载网可靠性问题的探讨.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saIP承载网可靠性问题的探讨.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saIP承载网可靠性问题的探讨.docx(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IP承载网可靠性问题的探讨新疆电信有限公司乌鲁木齐分公司客响中心 黄 晴摘 要:基于IP建设下一代电信承载网在固网运营商的网络转型中 已经达成了一个共识。但是现有IP技术在可靠性方面无法满足电信 级业务的承载。本论文阐述了如何对现有IP技术进行改进,从而使 之在可靠性方面满足电信级业务承载要求。关键词:IP承载网快速故障检测机制BFD VRRP刖言当前固网运营已经发展到了 一个比较尴尬的境界,用户数量在急 速上升、网络流量也在急速增加,但是收入却增加寥寥。如何使固网 运营走上更健康的道路,如何实现管理转型、服务转型、营销转型、 业务转型、网络转型,这些成为了固网运营商目前最关注的问题。经过长时

2、间的思考、探索和讨论,基于IP建设下一代电信承载 网在固网运营商的网络转型中已经达成了一个共识。最开始IP网络 主要用于Internet接入和Intranet互连,如果要将IP网络作为下 一代承载网,有几个关键技术需要变革,主要体现在可靠性方面本 文将重点针对IP承载网可靠性进行探讨。一、电信级业务对网络可靠性的要求IP网络的可靠性,是影响业务提供的重要因素。未来的3G、 IMS/NGN、IPTV等业务都将基于IP统一承载。承载网需要能够同时 支持语音、视频、数据、企业互联等多种业务,实现音频、视频、数 据三类媒体流的传送,这三类媒体流对承载网的运行指标要求如下:语音业务:时延和时延抖动小、丢

3、包率小。视频业务:高带宽、传输时延和时延抖动小。数据业务:非实时、突发性的业务,对时延、抖动要求低,但要求差错率低。用类型典型业务端到端单向 平均时延端到端单向 平均抖动端到端单向丢包率带宽需求实时语音/ 视频NGN语音/视频150ms20ms0.1%保证实时数据信令150msN/A0.1%保证流媒体视频IPTV/VoD1000msN/A0.1%保证对于信令和网管,带宽需求与业务流相比是很小的,延时要求比 语音要求低,但差错率要求更高,归为高要求的数据业务。尽管普通IP网络有动态协议、冗余连接等可靠性技术,但是其 程度远没有达到电信级要求,从可靠性的指标看,一个普通的IP网 络故障,将导致业务

4、中断几秒到分钟量级,这种指标可以满足传统 Internet数据业务传送要求,但是无法满足实时话音、视频业务的 服务质量需求。二、网络可靠性的设计思路首先,在网络设计规划中,应在单个网元中设计大量的冗余机制。 在网络路由器和交换机中应包含可热切换的备份硬件元件。除此之 外,还要设计智能的软件机制,它使得节点能从故障中快速恢复,对 应用体验的影响最小化。其次,提高网络可用度(Availability)的一个关键措施是在网络 设计中包含冗余。即,创建一个包含了备用节点和候选链路的网络拓 扑。当一个节点或者链路故障,应该存在一个快速检测到故障的机 制,以触发把业务流转移到备用路径上的处理。在PSTN中

5、,一个用户交换机通常连接到两个或更多的汇接交换 机(Transit Exchanger)。当一个汇接交换机故障或者电路中继 (circuit trunk)中断,正在进行的大量通话会中断。用户一般会尝 试重新发起通话,如果存在其他路由可以供交换机使用,则用户的再 次尝试可以成功。IP网络允许迅速地改变业务流的传输路径,这意味着,只要能 足够快地切换话音业务流到一条具有相同带宽的备用路径上,语音通 话不会中断。在可用度方面,IP网络有能力超越PSTN。如何设计一 个能容忍任何链路和节点故障而不中断业务的低成本的网络,是一个 新的挑战。我们把站点和站点之间的可靠通讯分解为两个部分:(1) 站点到骨干

6、网的可靠通讯;(2)骨干网内部的可靠通讯。三、快速故障检测对于典型的链路,如以太网,SDH,路由器都可以利用链路层协 议快速检测到故障。例如,当和路由器端口连接的以太网线被拔出, 路由器可以在10ms内检测到以太网端口处于DOWN状态。以前,路由器使用IP路由协议里的HELLO报文来判断与之邻接 的路由器或基础设施是否正常。不过,路由协议的HELLO检测机制太 迟钝,通常需要数十秒才能判定是否存在故障。IETF已经开发了双 向转发检测(BFD)协议实现快速检测和邻居节点之间的连通性状态。 BFD实际上是一个快速的HELLO协议。支持BFD的2个节点之间相互 快速发送数据包,当节点没有接到预先设

7、定数量的数据包时,它推断 BFD所监视的基础设施发生故障,基础设施可以是IP网、标记交换 路径(LSP)、某种类型的IP隧道或以太网(ethernet)网络。利用BFD, 我们可以在毫秒即更短时间内检测出两个节点间的故障。四、骨干网内的可靠通讯为预防一条链路中断,一个简单的策略是在每两个路由器之间配 置两 样带宽的链路,并且其中一条链路是备用链路。这个策略不 仅使得链路数增加一倍,而且还能很好地适应路由器故障的情况。当 一个路由器故障,和这个路由器相连的数个链路都不能被继续使用, 网络必须使用不含故障节点的迂回路径。因此,使网络能够发现和利 用绕过了故障点的新路径是一个更好的策略。在网络无变更

8、时,站点之间的流量会在一个确定的路径上持续传 送下去。当网络发生变更(如链路故障),如果某些流量将被重路由, 导致某些路由器以及他们之间的链路会承受更大的业务流。如下图,正常情况下,AR1和AR2之间的通讯路径是 AR1-CR1-CR2-AR2,AR3 和 AR4 之间的通讯路径是 AR3-CR3-CR4-AR4。 当CR1和CR2之间的链路故障,AR1和AR2之间的通讯路径将变为 AR1-CR1-CR3-CR4-CR2-AR2,在故障期间,CR3和CR4之间的业务量 将大幅增长。如果没有采取合适的措施,则不仅AR1和AR2之间业务 量的Qos降级,而且AR3和AR4之间业务量的Qos也降级了

9、。基本的策略是,路由器使用DiffServ来支持各业务类的Qos。这个策略试图保证发生故障后高优先级业务(如语音)不受影响。然 而,如果有太多的高优先级业务类被汇聚到一个路径上,例如,路由 器发现需要处理的EF业务量超出了它的能力或输出链路的容量,挽 救故障路径业务量的做法仍然可能使得更多业务量的服务质量恶化。为了能找到合适的新路径,我们可以采取如下几方面的措施:(1) 设计先进的网络拓扑,并精心地执行流量工程。采用双转发平面方案。这个方案里,骨干将具有两个转发平面, 分别称为A,B平面。A,B平面的拓扑相同或者相似。每个在A平面的 路由器都有一个在B平面上的兄弟路由器,并且这两个路由器被直接

10、 连接。如下图,CR1和CR3是兄弟,CR2和CR4是兄弟。不同的网络 解决方案将使用自己的流量工程方法以实现A平面和B平面承载不同 的业务类。接入路由器同时连接到两个转发平面。在故障情况下这 两个平面可以相互支援对方。在安装时,兄弟路由器对通常被安装在 相同的机房。这意味着,平面之间的链路不是长途链路。A PlaneB PlaneAR: Acess RouterCR: Core Router假设A平面承载语音业务,使用的业务类是EF; B平面承载数据 业务,使用的业务类包含AF和BE。这个网络的故障处理可以实现如 下特点:1) 对于A/B平面,AR和本平面的核心网之间通讯故障时,可以利 用平

11、面间的备份机制,即业务流被注入到另一个平面。2) 对于A平面,CR间链路或CR故障时,可以利用平面间的备份 机制,即业务流被注入到B平面。如上图,CR1和CR2间链路发生故 障后,AR1-CR1-CR2-AR2将被变更为 AR1-CR1-CR3-CR4-AR23) 对于B平面,CR间链路或CR故障时,可以利用平面内的备份 机制,即在本转发平面内重新选择路径。(2) 把故障路径上的业务量拆分为若干流量中继(Traffic Trunk), 然后把这些流量中继分配到不同的新路径上。流量中继的带宽比故障链路小,这使得易于找到合适的新路径。 当不能为某些流量中继发现可用的新路径,则这些流量中继将被丢 弃

12、。这个办法在充分利用网络资源的前提下使得通讯中断损失最小。这个办法产生了两个技术需求:(i) 如何定义流量中继并把它作为可路由的对象。一个典型定义 是,把两个站点间的一个业务类定义为一个流量中继。一个 流量中继将被映射到由一系列链路和节点构成的一个物理 路径上。骨干中的一条链路可能承载多个流量中继。(ii) 如何发现容量和负荷状态满足要求的新路径。在小型网络里,可以为每个可能的故障点配置备用路径。在大中型网络 里,需要一种快速的自动发现合适备用路径的方案。最后,网络需要果断地把业务量转移到已发现的新路径或规划的 备份路径上。结合快速故障检测机制,可以将A、B平面的切换时间控制在50ms 内。五

13、、客户站点到骨干网的可靠通讯为使得主机(如SS、MSC server、TG)可靠地接入交换网络,可以 使用两个接入路由器(AR,Access Router),并启用VRRP(Virtual Router Redundancy Protocol)。VRRP将局域网中的一组路由器组织 成一个备份组,它在功能上相当于一台虚拟路由器。当当前被使用的 路由器出现故障时,VRRP机制能选择备份组中的其他路由器作为活动(active)路由器来承担传输工作。这个机制对于IP主机而言是透 明的。普通VRRP机制的切换时间大概为23秒,结合快速故障检测 机制,可以将切换时间缩短为50ms以内。下图展示了一个使用了

14、 VRRP的站点,这个站点里部署了两个路 由器和两个二层交换机。如果路由器同时支持三层交换,则LAN交换 机可以被省略。AR: Access RouterCR: Core Router结束语通过上述技术和方案,我们可以将IP承载网的时延和时延抖动 均控制在电信级业务允许范围内,完美的解决了 IP承载网可靠性问 题,使之能够正常承载电信级业务,实现电信业务IP化,IP网络电 信化。参考文献:1谢希仁.计算机网络(第四版) 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2003.2孙少陵.IP承载网技术发展趋势,中国电信网2006.3 曲保忠.华为技术2006第九期 数通专辑4 张晓强. 新一代电信级IP承载网研究.2006第四 期作者简介:黄晴,女,本科,数据网络建设和维护工程师,乌鲁木齐电信分 公司数据分局工作,现从事客户响应工作。(审稿:崔春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