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人设平台建设方案.docx

上传人:李司机 文档编号:4901599 上传时间:2023-05-22 格式:DOCX 页数:49 大小:66.2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智慧人设平台建设方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9页
智慧人设平台建设方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9页
智慧人设平台建设方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9页
智慧人设平台建设方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9页
智慧人设平台建设方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智慧人设平台建设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智慧人设平台建设方案.docx(4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智慧人社”项目建设方案XXX信息技术有限责任公司20XX年XX月XX日1 .项目建设背景与现状11.1. 项目背景11.1.1. 业务办理现状21.1.2. 政策指导31.2. 需求分析41.2.1. 人民群众需求41.2.2. 工作人员的需求41.3. 建设目标41.3.1. 关联事项打包办41.3.2. 高频事项提速办41.3.3. 所有事项简便办41.4. 项目建设思路41.4.1. 智能化改造41.4.2. 业务标准化51.4.3. 详细调研对接推进51.4.4. 明确牵头单位,协同推进51.4.5. 中台模式51.4.6. 打包处理61.5. 建设依据61.5.1. 政策依据(国家

2、)61.5.2. 政策依据(省级)72.1.1. 基础设施层92.1.2. 数据资源层92.1.3. 应用支撑层102.1.4. 业务应用层102.1.5. 用户及服务层102.2.中台架构103 .市级政务中台部署113.1. 政务中台概念113.2. 政务中台的意义113.3. 政务中台的技术架构123.3.1. 底层架构-后台层123.3.2. 中层架构-中台层123.4. 政务后端管理123.4.1. 事项管理中心133.4.2. 流程管理中心133.4.3. 综合受理中心133.4.3.1. 窗口受理143.4.3.2. 政务网受理153.4.4. 综合审批中心153.4.5. 电子

3、监察中心163.4.5.1. 运彳亍监察163.4.5.2. 效能管理173.4.5.5. 监察大屏173.4.6. 综合评价中心173.4.7. 综合管理中心183.4.7.1. 用户管理193.4.7.2. 权限管理233.4.7.3. 机构管理233.4.7.4. 应用管理243.4.7.5. 政务服务事项管理243.4.7.5.1. 目录清单管理253.4.7.5.2. 实施清单管理263.4.7.5.3. 清单发布管理263.4.7.5.4. 统计分析263.4.7.5.5. 基础信息配置子系统273.4.7.5.6. 统一编码273.4.7.5.7. 事项梳理、上线273.4.7.

4、6. 流程管理283.5. 运营支撑系统293.5.7. 统一用户及身份认证293.5.7.1. 用户管理303.5.7.2. 用户认证303.5.7.3. 单点登录303.5.8. 消息服务303.5.5. 流程引擎313.5.6. 数据可视化单元323.5.6.1. 大厅办理数据的可视化展示323.5.6.2. 电子监察的数据可视化展示323.6. 数据共享交换333.6.1. 接入XXX市政务数据共享交换平台333.6.2. 电子证照的数据抽取与交换343.6.3. “互联网+监管”建设与数据交换343.6.4. 中台与原有业务系统进行对接354 .实施建设内容354.6. 市级平台的打

5、造354.7. 打包办事项定制364.8. ,打包办事项标准化梳理374.9. 与其他系统的对接374.10. 政务服务网接入384.11. 线下综合窗口智能化建设384.12. 市直业务的部署384.13. 市州业务部署394.14. 区县业务接入394.15. 移动端打造395 .安全运维保障405.6. 项目安全405.6.1. 数据安全415.6.2. 安全制度4352保障维护436 .项目建设报价446.6. 项目详细报价表451 .项目建设背景与现状1.1. 项目背景2020年省政府办公厅印发XXX省2020年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工作要点(以下简称工作要点)。工作要点指出

6、,持续深化“一窗办、一网办、简化办、马上办”改革,提高政务服务质量和水平,加快推进全省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建设,在更大范围实现“一网通办”o同年XXX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印发XXX省“人社服务快办行动”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方案指出,2020年在全系统开展“人社服务快办行动”(以下简称“快办行动”),年底前,力争实现10个以上“一件事”打包办理。方案指出,围绕人社服务高频事项,以标准化促服务规范,以信息化促服务创新,以资源整合促服务效能提升,大力开展“快办行动”。将企业群众生产生活中在特定时点特定情形需办理、日常可打包办理的多个人社服务事项整合为企业群众眼里“一件事”,实现多个关联事项一次

7、办理;重点围绕10个企业群众眼里的“一件事”,包括企业招用员工、企业与员工解除终止劳动合同、申领社会保障卡等,推进每个“一件事”所涉相关服务事项打包办理,整合材料、优化流程;明确,人社部要求各地要聚焦高频服务事项,在25个“提速办”服务事项备选清单中选取10个以上事项,大力推进提速办理。可一次办好、立等可取的即时办结事项,从接收材料到办结原则上不超过30分钟。限时办结事项要在规定办结时限基础上提速50%以上,具备条件的要及时转为即时办结事项;大力推广综合柜员制,鼓励有条件的地方实行人社全业务“一窗通办”,企业群众办理10个打包“一件事”须实现“一窗通办”o依托部省两级人社政务服务平台,整合各类

8、网上经办系统的登录入口,实现“单点登录、一次认证、全网通办”,方便群众线上办理“打包一件事”。1.1.1. 业务办理现状1)提交材料多目前在人社服务过程中,群众需要提供大量的纸质材料,比如身份证复印件、单位证明、受理事项单据等等,受理人在一遍遍核查信息时造成的时间浪费更是让群众排队时间增长、审核效率变低,使整个流程变成循环式浪费。2)标准不统一数据标准的不统一从根本上限制了人社局对下级服务单位进行统一管理,也就导致了同城不通办情况出现。地域限制的出现,也导致不同服务单位的业务流量出现较大的偏差,尤其是业务流量较大的单位,因为人员容易扎堆的情况大大限制了服务人员对业务办理的热情。3)同城不通办因

9、为旧式的人社业务办理模式,各个区域各自为政,很多经办流程不同,导致群众对人社政策的理解出现偏差,数据基本不能实现全市共享,致使群众办理业务必须在固定的地区办理,不能就近办理自己的人社业务。4)见面经办矛盾多因为业务办理分类的细致,导致服务人员的工作出现严重的单一重复情况,致使服务人员对相同的问题出现不耐烦等职业怠倦情况。与同样经过业务碎片化模式严重,同样负面情绪爆棚的群众接触后就会很容易起摩擦、起冲突。矛盾的不断增加进一步延长了业务的处理时间,也意味着其他群众的经办时间变长,负面情绪增加,形成恶性循环。5)业务办理入口单一人社局目前只有柜台办理这一个入口,老百姓办理业务必须到人社大厅窗口进行办

10、理,极其不便,急需扩展到自助终端机和互联网入口。1.1.2. 政策指导2020年3月,XXX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XXX省2020年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工作要点的通知(甘政办发202020号),文件明确要求实现同城通办和异地可办。2020年4月,人社部印发关于开展“人社服务快办行动”的通知(人社部发202026号),文件要求按照省人社厅统一安排部署,结合工作实际,以“持续推进清减压、人社服务更快办”为主题,推动材料齐全一次受理、关联事项一次办理、更多事项网上办理。1.2. 需求分析1.2.1. 人民群众需求1)只去一个窗口、不重复排队;2)办事标准统一,办事流程简便,办事材料少;3

11、)跑路少、甚至不跑路。1.2.2. 工作人员的需求1)业务实现线上线下同步处理。2)跨部门在线协同办理业务。3)事项办理依据、流程、审批、评价等环节标准化。4)权责不变的基础上,减轻业务负担,提升工作效率。1.3. 建设目标1.3.1. 关联事项打包办进行流程再造,扩大承诺制,10个高频事项一键打包办理。1.3.2. 高频事项提速办事项在规定办理时限基础上提速50%,原则不超过30分钟。1.3.3. 所有事项简便办材料能减尽减,材料进行合并共享。IA项目建设思路1.4.1. 智能化改造对业务办理大厅进行智能化改造。新增高拍仪、电脑、评价器等业务处理设备。便于业务办理的录入、办理、评价等步骤顺利

12、进行。1.4.2. 业务标准化在业务调研期间,对人社打包办相关业务进行细致的调研与仔细的梳理。经过两到三轮的调研与梳理,在相关部门的配合下对事项名称、要件材料、法律依据、办事指南、办理流程、办理时限进行详细的调研与整理。形成调研报告,作为实现打包办业务的核心依据。1.4.3. 详细调研对接推进对打包办相关部门人员,在调研对接期间多次明确打包办内涵及业务办理内容,清楚详细的介绍打包办的内涵。明确打包办、提速办、简化办的内容,让各部门人员在认知层面更清楚的理解打包办项目的实施意义。1.4.4. 明确牵头单位,协同推进明确项目中各个包的牵头单位,并对包内各事项负责部门进行协同落实,逐个事项、逐个部门

13、落实对接。全面推进打包办项目的建设。1.4.5. 中台模式采用借助政务中台的先进技术理念,将政务中台置于业务系统与群众的中间层,在不改变各业务部门权责的前提下,实现业务流程的线上再造,通过中台的流程引擎,表单引擎,事项管理和数据共享交换功能在线配置实现业务的流转及反馈。1.4.6. 打包处理通过调研和梳理实现流程再造与事项打包,明确办理材料依据,办理流程和责任,实现事项标准化、办理流程标准化。通过打包受理,利用技术手段自动合并重复的表单数据,材料数据,通过后台自动分发到不同单位对应事项。通过设置前置事项,进行前置事项的审批结果共享,保障业务办理逻辑的严密性。结合在线查询及在线评价,逐步完成“持

14、续推进清减压、人社服务更快办”的目标。1.5.建设依据1.5.1. 政策依据(国家)2016.04国务院办公厅转发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开展信息惠民试点实施方案(国办发201623号)方案重点提出了“一号申请、一窗受理、一网通办”的工作目标。2016.09国务院印发加快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工作的指导意见(国发201655号),对加快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工作作出总体部署。2017.01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互联网+政务服务技术体系建设指南,进一步明确了“互联网+政务服务”的技术标准和方法路线So2018.05中办、国办印发了关于深入推进审批服务便民化的指导意见,提出全面推行审批服务“马上办、

15、网上办、就近办、一次办”的工作要求。2018年6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进一步深化“互联网+政务服务”推进政务服务“一网、一门、一次”改革实施方案,对推进“一网通办”、“只进一扇门”、“最多跑一次”的基本原则、方法路径、目标任务进行了细化明确。2019.08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快推进“互联网+监管”系统建设工作的通知(国办发201980号),要求向国家“互联网+监管”系统推送监管数据1.5.2.政策依据(省级)2018.02XXX省人民政府印发关于深化“放管服”改革推进政府职能转变的意见(甘政发201819号),按照国务院关于深化“放管服”改革推进政府职能转变的决策部署,结合我

16、省实际,提出了总体的要求,以及重点的任务。2018.02省政府办公厅印发XXX省2018年推行“一窗办一网办简化办马上办改革实施方案(甘政办发201828号),方案提出推行“四办”改革,是深化“放管服”改革的主要抓手,是建设人民满意服务型政府的有力举措。2018.05省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全面推进政务服务中心开展“一窗受理、集成服务”(甘政办发201865号)工作的通知,在通知里要求,加快政务服务事项由政府部门自行受理向政务服务中心“一窗受理、按责转办、限时办结、统一督办、评价反馈”转变,实现政务服务流程全面优化、服务效率大幅提升、群众获得感显著增强。2019.04XXX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

17、2019年XXX省深化“放管服”改革实施方案的通知(甘政办发201937号),提出以加快审批、联通数据、完善监管、优化服务为重点,以“一窗办、一网办、简化办、马上办”改革为抓手,深入推进审批服务便民化和“一网、一门、一次”改革,全力推动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下功夫打造好发展软环境。2019.09XXX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关于做好“互联网+监管”系统数据目录工作的函(甘市监明电201916号)2020.03XXX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XXX省2020年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工作要点的通知(甘政办发202020号),提出“同城通办,异地可办”的工作任务。2020-04-2126号,人力资源和社

18、会保障部印发关于开展“人社服务快办行动”的通知,提出2020年底前,力争实现10个以上企业和群众眼里的“一件事”打包办理,10个以上高频服务事项在规定办理时限基础上提速50%o2020-06-231204号,XXX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印发XXX省“人社服务快办行动”实施方案2020年在全系统开展“人社服务快办行动”(以下简称“快办行动”),年底前,力争实现10个以上“一件事”打包办理2 .技术架构2.1. 总体架构以国办互联网+政务服务”技术体系建设指南国办函2016108号文为指导思想,进行架构设计,由基础设施层、数据资源层、应用支撑层、业务应用层、用户及服务层五个层次组成。2.1.1.

19、基础设施层基础设施包括网络、服务器、安全等硬件基础设施,优先依托政务云平台进行集约化部署建设。网络方面,政务服务的预审、受理、审批、决定等原则上依托统一电子政务网络,政务服务的咨询、预约、申报、反馈等依托互联网。政务服务数据共享平台依托电子政务网络建设。2.1.2. 数据资源层数据资源层基于政务服务资源目录和数据交换,汇聚政务服务事项库、办件信息库、监管信息共享库、信用信息库等政务服务业务信息库,共享利用人口、法人、地理空间信息、电子证照等基础信息资源库,实现数据资源共建共享,共同构成政务服务数据共享平台,为政务服务提供统一的数据支撑。2.1.3. 应用支撑层文件服务、工作流引擎、电子表单、消

20、息服务等各种通用组件服务,也包括用户管理及认证。2.1.4. 业务应用层业务应用包括政务服务管理平台和综合受理平台、办理平台、电子监察平台以及大数据平台。2.1.5. 用户及服务层政务服务门户包括用户注册、事项发布、事项申请、办理互动、办件查询、服务评价等,自然人和法人可通过PC电脑、移动终端、实体大厅等多种渠道访问。2.2. 中台架构XXX市社保局打包办项目总体基于“厚中台、薄应用”规划理念,将多种不同业务所需要的公共能力抽象出来,沉淀在中台层,而将前端应用尽量做得轻巧、便捷,在新业务与新数据应用需求提出时,能基于厚中台提供的通用能力快速构建应用,大幅降低应用的开发成本。根据政务中台整体建设

21、目标,以“小前台、大中台”的技术架构理念,进行分层设计、逐层解耦,确保整体架构的高度可扩展性。系统采用先进的互联网主流技术架构,且已经在各行业经历过多年的实践检验。分层清晰、模块划分合理,能够适应后续部署弹性扩展、性能横向扩展、技术架构扩展、数据对接扩展、业务应用扩展等多层架构扩展的需要。在保项目成功落地的同时,为后续的业务持续沉淀和快速响应构建一个分布式服务体系。3 .市级政务中台部署3.1. 政务中台概念政务中台是实现政务服务数字化转型的重要基础。将多种不同业务所需要的公共能力抽象出来,沉淀在中台层,而将前端应用尽量做得轻巧、便捷,在新业务与新数据应用需求提出时,能基于厚中台提供的通用能力

22、快速构建应用,实现减负提速的目的。通过业务中台、数据中台双中台打造能力开放平台,完成政务服务数字化转型中架构搭建。中台的关键目标就是将资源和能力更好的以服务的方式输出,支持前台规模化、快速迭代的创新,进而更好地服务用户,使组织真正做到自身能力与用户需求的持续对接。3.2. 政务中台的意义中台可以实现各平台间的高效、高质量协同;中台避免了多业务、多部门并行中的资源浪费和重复建设;打通业务平台、梳理业务事项。实现政务服务数字化转型的中层架构搭建;实现全程电子监察、过程可溯、进度可查、过程可控、结果可查;实现在线服务,做到权力运作有序、有效、留痕;业务流程快速创建、办件内容快速分发。3.3. 政务中

23、台的技术架构政务中台技术架构,是在标准规范保障制度及网络安全保障制度之下,将总体业务流程分三层架构,其中:3.3.1. 底层架构后台层后台层包括第三方业务系统及业务支撑系统,指各业务部门原有的业务系统以及业务运行支撑系统。3.3.2. 中层架构.中台层中台层主要包含业务中台数据中台双引擎,其中业务中台包含用户管理、事项管理、流程引擎、表单引擎等内容,数据中台包含全量数据库、主题数据库、数据应用(大厅、报表)等内容,双中台通过数据交换打造能力开放平台,实现前后台的互联互通,建立办事人员与办事部门之间的紧密联系。顶层架构前台层前台层直接面向群众包含两部分内容,一部分为线下的入口,包含政务大厅、综合

24、窗口、自助机等。第二部分为线上内容,包含政务服务网、门户网站、APP以及其他互联网入口。中台功能总体上分为政务后端管理、运营支撑系统两大部分。34政务后端管理政务中台平台的业务中台内容为以下几大应用中心,包括:事项管理中心、流程管理中心、综合受理中心,综合审批中心、电子监察中心、综合评价中心、综合管理中心。以及几大共享服务,包括流程引擎,表单引擎,事项管理,消息服务,文件服务,统一身份认证,日志服务等。3.4.1. 事项管理中心事项管理,是维护事项的模块,主要提供同步政务网事项数据,分配事项运行清单流程,分配流程环节时长,设置指标,以便进行电子监察;提供政务大厅窗口事项的编辑、发布、审批的功能

25、,维护完成的事项进行发布后,政务大厅窗口受理人员可检索到事项,进行事项受理。事项清单标准化梳理主要包括多方面内容:事项名称,要件材料,法律依据,办事指南,办理流程,办理时限等。3A2.流程管理中心流程管理,是创建事项办理流程的模块,主要提供创建事项运行清单流程,分配流程环节办理人员,并提供政务事项清单流程的编辑、查询及分组的功能,以便给事项管理中的事项分配运行清单流程。3.4.3. 综合受理中心综合受理中心,分为一窗受理中心和网上受理中心,实现政务服务事项的受理。3.4.3.1, 窗口受理由大厅窗口受理人员使用,受理本人权限范围内的服务事项。涵盖咨询、接件、受理、查询等业务环节。主要包括接件、

26、受理、补齐补正等功能。窗口受理是实体政务大厅窗口人员受理本人权限范围内的服务事项,涵盖咨询、接件、受理、查询等业务环节,主要包括预审、叫号、接件、受理、补齐补正等功能。预审:与互联网端进行对接,对公众在互联网提价预审材料进行审核和反馈。叫号:与实体大厅的智能排队叫号设备集成,提供每个窗口办事公众的排队管理和叫号提醒。接件:与窗口智能设备集成,提供事项的受理服务。通过身份证进行办事人的身份确认,系统自动调取预审信息,证照材料自动关联电子证照库证照信息,新提交的材料通过高拍仪进行采集和上传。受理:完成事项登记后,窗口人员对事项进行业务审核,如材料齐备,资格符合申请条件,则进行受理。系统生成并打印带

27、二维码的受理通知书,提交申请人保存。系统支持受理通知书的统一模板定制。补齐补正:如果申办人需材料补齐补正,办事人员在系统中记录材料的补齐补正情况,系统自动将信息编制成补齐补正通知书,提供打印。并作为补齐补正事项进行标记,待下次办理时调出。申办流程管理:通过事项定制开发平台实现申办事项的流程定制。状态查询:用户可通过办理编号、身份证号、手机号等关键信息查询申办事项办理状态。申报提醒:提供办理状态和结果的提醒,包括站内消息、手机短信。申办办件统计:对事项申报情况按月、周、日或某时间段进行统计。对办结申报件按月、周、日或某时间段进行统计。与用户服务与管理系统对接,实现用户数据的同步。3.4.3.2,

28、 政务网受理政务网受理指的是自然人或法人登录政务服务网,在线办理政务服务事项,进行在线评价功能;受理人员登录网上受理平台后,进行原件预审、受理和补齐补正的操作。34.4.综合审批中心综合办理中心主要实现与具体业务经办系统对接,实现对政务服务事项的综合办理。业务办理人员,登录综合办理中心后,可以直接在办理中心进行各种事项的办理,需要由业务系统办理的,通过接口进行数据的读写,无需进入相应业务系统。对于有独立业务办理系统的政务服务实施机构,通过数据交换,向业务办理系统推送申请表、附件材料、受理信息,并从业务办理系统获取过程信息、审批结果、电子证照。对于没有独立业务办理系统的实施机构,可直接在政务中台

29、业务办理系统中完成事项内部审批环节,内部审批包括业务审批、特别处置、内部监察等功能。【业务审批】实现部门内部办理,包括审查、决定、送达等通用审批环节,应支持部门自定义审批流程。【特别处置】特别处置主要包括事项挂起、异常中止、申请延时等。在听证、实地核查等特殊情况时作暂停处理,并告知申请人,事项挂起后,事项办理时效将停止计时。由于事项特殊原因需要延时的办件,应申请延时,延时申请审核通过后,该事项监察点时限也将自动延时。对于办件过程中中止的,需要发起中止程序,提交中止原因。【内部监察】对部门内部事项审批办理进行跟踪、监控。具有监察权限的政务服务实施机构人员可以对审批的过程进行监控,提供预警提醒功能

30、。3.4.5. 电子监察中心电子监察平台是对政务服务事项运行全过程进行网上监察,涵盖事前、事中、事后过程,是支撑政务服务事项公开透明运行的保障。电子监察管理功能包括监察规则设置、运行监察、效能管理、统计分析、监察日志和监察大屏。3.4.5.1. 运行监察运行监察包括实时监控、预警纠错、督查督办、大数据监察。3.4.5.2. 效能管理效能管理可根据绩效考核管理办法进行设置,量化考核标准,自动对各部门、各岗位的办事效能进行打分、考核和分析。绩效考核包括考核规则设置、效能评估、申诉管理、数据上报等。3.4.5.3. 统计分析支持灵活的查询统计设置,可按地区、时间段、部门、事项类型等进行设置,自动生成

31、办件统计、部门办件汇总、办理事项汇总统计、办理时效统计、部门时效统计、异常数据统计等数据统计报表,电子表格导出功能。应支持用图表的方式直观展现整体情况,包括各部门办件量、平均用时、办件满意度、异常办件等。3.4.5.4. 监察日志可对办件情况、办结情况及督办情况等方面的网上运行数据自动采集,定量分析形成日志记录。3A5.5.监察大屏通过大屏动态展示时效异常监控、流程异常监控、内容异常监控、人员统计、办理数量汇总、受理实时监控、办理实时监控、预警纠错、受理效能统计、办理效能统计、个人效能评估、科室效能评估功能。3.4.6. 综合评价中心综合评价中心是指在业务办理过程中,由用户对于业务办理过程中的

32、相关评价。包括窗口评价,网上评价和事项评价;评价数据要和政府的“好差评”系统进行对接,便于政府掌握用户满意度等数据。省、市政务服务网都提供用户评价服务功能,用户登录后即可享受对个人已办办件的评价服务。为便于核实与回访,系统提供评价限制功能,来限制重复评价,实现一次办件只能评价一次。评价指标分为五级,包括:非常满意、满意、基本满意、不满意和非常不满意。当用户选择的是不满意和非常不满意两项时,可填写不满意的具体内容,以便于监察人员分类交办处理和反馈结果。网上办事评价系统和窗口评价系统都是是用户针对其网上办理的事项的去现场次数满意度、办事效率及服务质量等各项指标做出的评价。3.4.7. 综合管理中心

33、综合管理中心是政务中台的服务支撑和管控平台,包含应用层与中台层,应用层:受理中心,办理中心,评价中心和电子监察中心。也包含第三方接入网关和前端应用的后台,主要职责是通过组装调用中台的服务,为前端提供服务。中台层:作为中台架构业务能力的直接承载者,分为业务中台,数据中台两大部分,以及分别对其提供技术支撑的技术中台和大数据平台。业务中台和前端应用的数据通过实时数据同步的方式同步到数据中台,数据中台通过处理加工之后再提供对应接口给数据服务中心和前端应用进行调用,充分发挥大数据的业务价值。3.4.7.1. 用户管理政务服务平台的访问者,可以是自然人或法人,分为注册用户和普通用户。注册用户是指通过政府政

34、务服务网采集自然人身份或法人登记信息,经审核验证确立政务服务主客体法律关系的访问者。普通用户是指未通过上述实名注册的访问者。注册用户能够访问政务中台门户,检索静态信息,进行在线咨询,并在专属用户空间查询申办事项的过程信息和历史信息,维护用户空间信息。普通用户只能访问政务服务门户网站,检索静态信息。统一用户管理系统对政务服务平台提供面向个人/法人的统一用户注册,面向政府用户的组织机构管理、政府用户账号管理,以及面向所有用户的单点登录服务、统一登出服务、账号信息自助修改服务等。同时统一管理应用接入、应用授权服务。统一用户管理子系统支持微信,支付宝等第三方的数据源及相应的登录服务,与第三方数据源进行

35、授权的数据交换与采集,沉淀出更全面的用户身份信息库、用户访问行为信息库等。统一用户管理子系统基于分布式的架构设计,采用分层架构,由界面层、业务层、存储层及第三方资源层共同组成。界面层:负责提供易用的操作界面,完成最终用户的访问管理。业务层:负责整个系统的单点登录、统一登出、应用管理等业务处理。数据层:负责存储业务数据。第三方资源层:负责与第三方资源的对接接口管理,数据的安全交换管理。用户注册:用户注册分成针对互联网用户、政府工作人员这两大类。面向互联网用户的用户注册依托互联网政务服务门户建立统一的互联网用户体系,提供自然人和法人的网上注册功能。同时提供页面和接口两种对外的用户注册服务,实现互联

36、网用户的统一注册。相应的描述如下所示:方式描述页面注册互联网政务服务用户体系提供统一注册页面,第三方系统修改注册地址到该页面。提供的页面为H5页面,可以适应多种浏览器和移动设备。接口注册互联网政务服务用户体系提供统一用户注册接口,第三方系统发起用户注册时,调用互联网政务服务门户用户注册接口增加用户。接口形式RCStServiceso面向政府工作人员的用户录入依托政务服务管理平台建立统一的政府工作人员用户管理体系。使用统一系统的政府用户由同级政务服务管理平台统一提供用户的新增、维护、删除等管理。使用自建系统的政府用户,可自行建立用户管理体系。相应的描述如下所示:方式描述页面录入互联网政务服务用户

37、体系提供统一录入页面,第三方系统修改录入地址到该页面。提供的页面为H5页面,可以适应多种浏览器和移动设备。接口录入互联网政务服务用户体系提供统一用户录入接口,第三方系统发起用户录入时,调用互联网政务服务门户用户录入接口增加用户。接口的形式如下:1) .Services:提供RestServices方式。2) .映射方式接入:通过ID-Mapping,把多个帐号ID统一到一个唯一的人上。在系统中维护一个唯一的USERID,当用户使用其他ID登录系统时,就可以把这个ID的行为记录在这个唯一的USERID上。这些ID可以是手机号,邮箱,其他系统的帐号等形式。接口的形式如下:1).Services:提

38、供ReStSerViCeS方式O2),映射方式接入:通过ID-MaPPing,把多个帐号ID统一到一个唯一的人上。在系统中维护一个唯一的USERID,当用户使用其他ID登录系统时,就可以把这个ID的行为记录在这个唯一的USERlD上。这些ID可以是手机号,邮箱,其他系统的帐号等形式。单点登录平台提供用户单点登录服务。用户在一处登录,后续访问其它所有已接入平台的应用系统时,无需再次登录。由此实现“一网办理、一号通行”的政务服务目标。单点登录支持OaUth2.0协议。该协议是用户验证和授权的标准协议,允许用户通过一个令牌,而不是用户名和密码来访问特定应用。其实现业务逻辑参考如下。单点登录业务逻辑图

39、参考流程概述:个人用户先访问便民服务(比如查询公积金服务);如果没有登录,重定向进入统一登录认证平台的登录界面(此时需要缓存访问的页面,方便登录成功后跳转);通过账号/密码或手机号/密码完成身份认证;跳转回便民服务,并附带临时票据Code信息;便民服务使用临时票据到统一登录认证平台换取令牌;便民服务缓存令牌并根据令牌获取登录用户的基本信息;便民服务跳转会步骤2缓存的页面。统一登出平台提供统一登出功能。当用户在任一已接入平台的应用进行登出操作后,平台自动在所有接入应用里同步登出状态。当用户一处登出后,在所有其它接入应用里再次访问时,都需要重新登录。其实现业务逻辑如下图所示。统一登出业务逻辑图流程

40、概述:用户在应用界面上点击登录按钮;当前访问应用后台清除本地登录凭证并同步调用统一认证平台的登出接口;统一认证平台登出后直接返回登出成功。但是后台查询当前用户登录的其他应用,异步通知知会这些应用清除当前登录凭证。用户自助管理用户登录后,可自助对自己的账号信息、个人信息进行修改。或进行账号安全提升,或用户实名认证。也可自助修改密码、或取回密码。用户后台管理用户管理员在后台可对用户进行修改、重置密码、禁用、启用等操作。3.4.7.2. 权限管理在权限管理模块,分配综合管理平台的管理权限以及业务系统的使用角色,权限管理分为权限角色管理以及子管理员管理。在角色管理中,有管理员权限的成员,可以创建角色,

41、为角色分配权限,分配角色需要在用户中心,新增/编辑用户时候去分配,此处不提供分配功能。3.4.7.3. 机构管理组织机构管理负责在政务中台上建设、维护政府部门管理用户的组织机构树。包括省、市、县、乡、村等所有层级的区划,以及每级区划的所属机构的节点维护。管理和维护机构的基本信息,可以修改机构信息,增加、删除子机构。包含组的管理和维护,组类型可以任意设置。在进行机构管理和维护时,系统实现将维护的机构信息同步到其他应用信息系统中。3.4.7.4. 应用管理应用管理是在政务中台上实现对于中台自有的应用和第三方的应用进行应用的上线,下架,授权等方面的管理过程。第三方应用管理的目地在于让平台更加安全和可

42、靠,在设计上平台只接受可信应用的访问。除了各种互联网+政务服务平台里的应用对于统一身份认证平台是第三方应用以外,还包括一些第三方的统一身份认证平台,例如地市级平台是省级平台的第三方应用。应用注册应用签名第三方应用调用平台的接口之前需要生成签名,使用应用注册时所分配的APPID和AppSecret生成签名。应用认证令牌生成应用与平台之间需要进行相应的交互,而应用认证令牌表明了能够与平台进行交互的身份,应用认证令牌(APP_AUTH_TOKEN)的产生需要建立在密钥和签名相关的信息之上。3A7.5.政务服务事项管理政务服务事项管理是政务服务运行管理、电子监察管理的基础,具备政务服务事项清单管理和事

43、项动态更新管理功能,记录政务服务事项的应用情况,提供政务服务事项变化追踪、自动检查校验、汇总统计、比对分析等功能。政务服务事项库管理主要包括目录清单管理、实施清单管理、清单发布管理、统计分析等功能。在政务服务项目进行中,政务服务事项管理功能和XXX市政务服务网的事项管理对接,同步事项数据。3.4.7.5.1. 目录清单管理具备对全省(区、市)统一动态维护管理功能,覆盖省、市、县三级政务服务事项的主项、子项事项,目录清单管理功能包括以下功能:【清单要素管理】包括事项类型、基本编码、事项名称、设定依据等基本要素信息,支持基本要素的新增、修改、删除等操作。【统一清单库初始化】将统一清单数据初始入库,

44、提供批量导入功能,并根据要素规则自动检查并提醒错误信息。清单导入数据检测导入日志【动态维护管理】具备新增、变更、拆分、合并、暂停、取消、统计分析等功能。 新增:清单新增由编制、法制等有关职能部门审核通过后,生成清单新版本及事项编码,统一更新。 清单变更、暂停、取消、拆分、合并可参照新增流程实施。 查询统计:提供查询统计、报表和电子表格文件导出等功能。3.4.7.5.2. 实施清单管理实施清单管理具备编制、变更、查询统计等功能。【编制】各级政务服务实施机构可从目录清单中选择本级范围内的政务服务事项,同步基本要素信息,完善填写实施清单中其他要素信息,填写完成后报编制、法制等部门审核。审核通过后,纳

45、入本部门的实施清单。业务办理系统依托实施清单运行。提供办理项设置功能,灵活设置办理项多情形条件,根据不同条件关联不同材料,具备办理流程自定义配置,自动生成外部流程图。事项申请方式申请材料流程配置【变更】实施清单变更可参照编制流程实施。【查询统计】提供查询统计、报表和电子表格文件导出等功能。3.4.7.5.3. 清单发布管理提供清单发布的通用接口,供各级政府门户网站,省、市两级互联网政务服务门户调用,实现清单同源发布。3.4,7.5A统计分析具备事项检索功能,可按区域、部门、类型、状态检索,应具备清单统计报表功能,支持电子表格文件导出功能,提供事项横向部门比对分析,提供同一事项实施清单在不同地区

46、、不同层级的比对分析。3.4.7.5.5. 基础信息配置子系统提供组织机构管理、权限管理、字典管理、参数配置、任务调度、流程管理等功能。3.4.7.5.6. 统一编码目录清单基本编码省(区、市)每项政务服务事项的唯一标识代码。政务服务事项的基本编码共5位,由2位事项类型代码、5位主项代码、3位子项代码三部分组成,如果没有子项,子项代码为OO0。实施清单事项编码实施清单事项编码共23位,用于区分和识别该政务服务事项的实施地区、机构及办理项。包括县级及县级以上行政区划代码(6位)、乡镇街道级代码(3位)、村居社区级代码(3位)、组织机构代码或社会信用代码中组织机构信息(9位)、实施机构类别代码(1

47、位)及办理项代码(2位),如果没有办理项,办理项代码为003.4.7.5.7. 事项梳理、上线梳理省级行政许可和便民服务事项,包括事项梳理业务培训、指导、汇总后的事项信息完整性和规范性的核验与修正和事项上线录入。梳理各地市行政许可和便民服务事项,包括事项梳理业务培训、指导、汇总后的事项信息完整性和规范性的核验与修正和事项上线录入,和日常信息运维保障。与各省市行政服务中心业务审批系统进行对接,实现权利事项和便民服务事项同源推送发布,提供对接接口开发、调试、数据规范性校验和运行保障。梳理各县(区、市)行政审批和便民服务事项,包括事项梳理业务培训、指导、汇总后的事项信息完整性和规范性的核验与修正和事项上线录入,和日常信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