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教育考试和测量理论命题技术规范.doc

上传人:sccc 文档编号:4902632 上传时间:2023-05-22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6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现代教育考试和测量理论命题技术规范.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现代教育考试和测量理论命题技术规范.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现代教育考试和测量理论命题技术规范.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现代教育考试和测量理论命题技术规范.doc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现代教育考试和测量理论命题技术规范.doc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现代教育考试和测量理论命题技术规范.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现代教育考试和测量理论命题技术规范.doc(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命题技术规范一、命题前期准备阶段的技术规范1、学习和理解基本的现代教育考试和测量理论。2、研究和理解课程标准中考试可测的能力目标及其行为标准(如技能和能力,过程和方法)。3、设计命题蓝图,制作命题的基本要求及双向细目表。 命题蓝图是指记录考试内容的一系列内部文件。编制这些文件的目的是要确定考试的特征;保证命题按照考试机构的设计要求进行;保证命制的试题能够满足考试的目的,能够测量考试要测量的考生的心理特质;保证命制的多套试卷,在内容上保持一致,这也是命制等值试卷的基础。命题蓝图一般包括:(1)考试的目的。(2)考生的群体特征。(3)考试要测量的考生的心理特质。(4)考试的内容领域和行为、能力标准

2、。(5)考试的形式和题型。(6)每个题型的试题数,或者每个内容领域或行为标准的试题数或分值。命题数量应该是实际需要数量5-7倍。(7)关于试题背景材料的规定。(8)考试的说明(如时间、答卷方式等)。(9)考生应答的评分方法。(10)考试的质量指标和考试质量评价计划。二、试题编制阶段的技术规范(一)命题双向细目表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试题必须依照命题蓝图中命题要求和命题双向细目表的设定编制,命题双向细目表的内容包括: 1、确定试题的题型、题量和试卷的结构。2、双向细目表是一种反映考查内容和考查要求的横竖两向的表格,其中一向是试题的考查内容,考查内容应结合学科的特点和测试的目的科学合理地分成若干级列项

3、,分级可粗可细。分级项目之间,不宜交叉重复,各项内容的总和应为全部的测试内容。3、双向细目表的另一项是根据考试大纲中考查要求,设定对考查内容的考查要求层次。(二)试题的构成要素任何试题都可由立意、情境、设问和答案与评分说明四个要素构成。1、立意:立意是试题的核心或主题,反映了考查目的,包括知识与能力。对立意的具体要求是:(1)立意要正确实现考试目的,体现能力考查的主旨;(2)立意要准确,每题的考查目标应独立、完整;(3)立意要重点突出,考查目标要有层次和相关性。2、情境:情境是实现立意的材料和介质,其关系着立意表达的程序,在试题中对情境设置的要求是:(1)服从立意,根据立意的要求剪裁,选择有关

4、的知识内容。尽量避免无用信息;(2)根据考生的生活经验和理解程度设计情境;(3)情境科学、可信;(4)情境新颖,有相当的信息量和一定深度。3、设问:设问是试题的呈现形式,其关系着立意实现的程度,对设问的具体要求是:(1)围绕立意,根据情境选编设问;(2)设计针对重点内容并涵盖其他内容;(3)设问方式新颖、巧妙、灵活;(4)设问语言准确,简明,通俗。考试语言的特点是准确、简明、通俗。避免出现影响答题的啰嗦而含义不清的设问。4、答案与评分说明:答案与评分说明是试题构成的重要部分,没有答案与评分说明不能称其为完整的试题。具体要求是:(1)选择题答案要唯一,具有排他性;(2)答案要科学、准确、规范、简

5、洁、与题意相符;要给出常规的解答和比较新颖的解答。(3)评分说明要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4)平衡不同解答的评分说明。(5)合理确定赋分点,逐段赋分;(6)鼓励创造性解法,控制评分误差;(7)参考答案与评分说明的要求一致。(三)试题编制的基本原则(1)科学性原则试题的内容不发生知识性错误是保证测量科学的前提。一般通过由各方专家组成的命题组以及严格的试题审定程序,来保证试题不出现明显的科学性问题;(2)准确性原则试题的准确性主要指试题内容与学科测量目标的一致性问题。试题必须遵循考试大纲规定的内容和要求命题。试题内容应对考试大纲规定的考试内容有恰当的覆盖面。较完整考查学科的重点知识内容和能力要求,才

6、能保证测量的有效性。(3)公平性原则试题的公平性是指考查的内容,试题选取的素材,参考答案和评分说明要避免因种族、民族、地域、风俗、性别等社会各部门、行业间的差异引起的不公正的结果。(4)规范性原则主要指试题表述要科学、严谨,应使用语法规范的语言。要使用国家规定的专业术语和计量单位。图表要清晰、准确、规范,指导语要明确、简洁、合理。(四)试题编制的基本要求采用教师提供的试题(素材),必须在原试题(素材)基础上做一定程度的修改,以保证考试的效度和公平性。编制和检查试题应满足以下要求:1、试题的题型应该与要测量的行为目标相适应(试题的适用性);2、试题要求考生展示的行为应该与测量目标要求的行为相一致

7、(试题的相关性);3、试题要求考生展示的行为应该明确。表述准确、简洁,没有无关的线索,不会产生歧义(试题的明确性);4、试题的难度适当,与考生的能力水平相适应,起到相应的区分作用(难度的适当性);5、试题没有科学错误,答案没有异议(试题的科学性);6、试题评分说明清晰、明了(评分规定的明确性);7、试题没有由区域、种族、性别和家庭背景等方面因素引起的差异(试题的公平性);8、每一道试题与其它试题无关(试题的独立性);9、每个测量目标和内容领域试题数量相当(试题样本的适当性)(五)编制选择题的基本要求1、题干应包括解题所必须的全部条件,选项不再做条件上的论述。2、题干把问题交待清楚,表述准确、简

8、洁,不出现与答案无关的线索。3、题干与选项内容属同一范畴。4、题干慎用否定结构,不是绝对不可以使用,适当地使用否定结构形式,有益于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能力。使用否定结构可在否定用词下加着重号,如“不能”,适当提醒考生,以免在紧张的应答情况下,疏漏了否定结构的关键词。5、干扰项(错误项)能反映考生的典型错误,且看上去似乎有理,不要错得太明显。6、正确选项和错误选项长度、结构等尽量相同。(六)编制非选择题的基本要求1、考点选择的特质应该具有教育意义。要明确测量考生在哪方面的能力,要求考生在解答这道题时应该用什么样的思维方法。2、确定考点的特质应该是可以直接观察的。要使每一个考生都能明确试题所提出的问

9、题,不要因题意模糊或用词不当而影响考生回答问题,从而影响测量目的的实现。3、为了更好地达到能测量考生各种能力的目的,在编制试题时,最好不要照抄书本的例子和材料。应当使用新材料或采用经过改造的材料。以便使主观性试题更好地评价考生使用资料的能力。4、对评价的特征和量表中的每个等级应该进行清楚的定义。非选择题一般占分比例较大,评卷中容易产生评分误差,以致影响考试信度。因而可以采取一道大题中又分若干小题,小题之间所用的条件互有联系,但小题的解题过程既可独立也可互相联系,尽量不因前面小题的错误影响后面小题的作答。评分也不要“株连”,从面方便评分及减少误差。5、要注意试题解答的长度与复杂性,使试题的复杂程

10、度和难度有一定的梯度,有易有难。6、选择最合适试题和评价目的的评分方法。在命制试题的同时,要写出试题答案及评分说明,评分说明应规定每一个问题的分值,在评分过程中应坚持同样的评分方法。若试题解答并未包括全部解法(如计算题的多种解法),而考生的答案可能不在拟定的答案之内,最好注明合理答案,也应给分,或注说合理的评分细则。7、为方便考生解答试题,要编制好试题的指导语,对每一道试题的要求都应有所说明,防止考生误解而不达到考核的目的。8、填空题要求考生填的空位一般是关键性的内容或文字,若用符号、数字等应有所提示,一道填空题中可以有几个空位,但不能过多。9、填空题和简答题在一大题中混用,效果比各自单用要理

11、想些。10、填空题应避免直接使用从教科书原文中去掉某些文字而安排空位的方法。(七)试题难度控制试题难度控制是根据当年各类学校录取的群体人数和要求区分的各种层次大致百分比来决定的。1、难度的调节有多种可能因子。(1)是单个还是多个知识点,是单个原理,概念、规则、方法还是多个的组合。(2)是较为直观的还是抽象的概念(3)是直接给出的信息,情境还是需要考生开发的隐含的信息。(4)解题时所用的思维方式属于什么层次。(5)要求考生回答时的用语、方法是否容易、规范,是直接表达答案,还是需要转换才能表达。(6)试题所设情境是否为考生所熟悉。(7)试题所给的信息是否容易被了解和接受。(8)试题可能有多个答案,

12、是否要求考生进一步选择最佳答案。(9)试题是否已将可能产生歧义、误解的各种用说明语作了防止或提醒。2、难度估计一般的方法(1)根据类似的测试知识点(或块)类似的测试能力层次往届规则反馈数据(统计难度)参照后估计。(2)命题教师根据以上9个方面考虑出题目的结构难度,并以每个教师独立估计难度平均值作为试题的难度估值,填写试题难度估计表。(3)根据有经验的教师估计或部分考生实测(虚拟的小群体中各组得分情况)。三、组配合试卷和研磨试卷阶段的技术规范(一)组配试卷的基本要求组配试卷时应该保证组成的试卷既能够满足命题蓝图的要求,又能满足测量学生要求。试卷的难度要适当,有较高的信度和效度,必要的区分度。在选

13、取试题组配试卷时应从以下几方面考虑:1、内容覆盖率,重点内容,各章节内容比例。根据考试的性质和不同的考试对象确定知识点覆盖率,然后根据内容覆盖率的要求选取试题。如果全卷题目数量有一定的限制,则应多选取一些综合性试题,以考查尽量多的内容。由于各章节内容多少不同,重要程度不同,所以要确定各章节内容比例。组配试卷时保证试卷中各章节内容比例符合规定的要求。在每一章节中,要保证重点内容考查。2、内容要求层次及分数分布。由于知识点的重要程度不同,所以在考查过程中对其要求的层次也不同,应设定全卷中各层次试题的比例。3、学科能力要求,组配试卷时要确定各项学科能力的考查比例。4、题型比例、组配试卷时要确定各种题

14、型试题比例。5、整卷难度要求在经典测量理论中,试卷的难度由各题的难度按分数加权平均计算。组拼试卷时各题目的难度不能完成相同,难度分布应有一定的梯度,整卷试题应遵循考试大纲中难度比例的规定,有效地控制试卷难度。(二)试卷中试题排序规则试卷中试题排序应该系统地考虑以下因素:1、题型;2、测量的心理特质或行为标准;3、试题的难度;4、学科或内容领域。最有效的试题排序规则是:(1)按题型形成部分;(2)在每一部分中按测量的作为目标排列试题;(3)按难度由易到难,安排各个部分及每一部分中的试题。(三)撰写各类考试说明的要求试卷应该用明确无误的语言告诉学生:1、试卷的卷型(如第I卷、II卷)和分值。2、考

15、试的时间,如果必要的话,应该说明每一卷型答题的时间。3、答题要求。试卷的每一部分都应该有答题要求。4、记录答案的方法和工具。答案是记录在试卷上,还是答卷上,还是答题卡上。如果记录在答题卡上,应该说涂卡要求。应该说明不按要求记录答案的后果。5、主观题尤其是大题的评分基础。应该让考生了解诸如事实的准确性、理解深度、说服力、新颖性以及组织结构等要点在评分中的作用。6、指示语的作用范围。(四)编辑试卷的要求试卷、答题纸和答案及评分说明必须存放在不同的文件中。编辑要求:(1)试卷检查除试题和图表外,还应该包括卷头、页脚、页码和总页数、总的指示语、每一卷的指示语、每一大题的指示语。(2)试题应该按顺序编号

16、。(3)指示语应该明确说明应答位置,指明是在试卷上应答,还是在单独的答题纸应答。检查答题位置与相应的试题是否相关,如答题纸上的编号与试题是否一致。 (4)选择题中答案分布不应让考生察觉出规律。(5)试题间间距应该适当,没有文字打印错误。(6)试卷和试卷每一部分的指示语应该准确,明确。(7)指示语的指示范围应该明确无误。(8)如果试卷某处,尤其是最后,出现较大的空白处,且不需要考生在此处答题,就明确注明“此处答题无效”。广东省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 科试卷审题意见表序号审卷内容审卷结果备注1试题有无政治性(法律、政策、民族宗教事务等)问题2试题有无科学性错误,是否存在偏题怪题,超出考纲要求或尚未有定

17、论的试题3试题覆盖面是否符合要求,重点考核内容是否突出4试题是否考查了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是否体现能力立意要求5试卷结构是否合理,试卷长度、试题份量是否合适6试题中是否存在内容前后提示,素材雷同或者素材对部分考生不公平的现象7试卷中的图表符号是否符合国家标准或与考试大纲教材中的表述相一致8试题答案及评分说明是否规范、合理,便于操作9试卷中认知层次的总体要求是否符合考试大纲的考核目标10试卷总体难度是否符合双向细目表的要求11试卷版式是否科学规范12试卷审查意见或建议:广东省中考语文试题设计改进建议:1、 古诗文的考查范围过窄,建议有所放宽2、 文体分类需要斟酌。现行初中语文教学沿用文

18、体四分法,高中又已经使用文体三分法。考试大纲论述文把和说明文,纪实叙述的新闻(可能还有传记)等,统称为“实用类文本”,与“文学类文本”相对应,又另立一种文体分法“二分法”。这就可能造成初中语文教学概念的混乱,也很难与高中语文教学衔接。3、 考纲规定“文学名著阅读”为“阅读”的一个版块,其初衷是引导学生阅读文学名著,但是,这些年考查之后,并没有达到预设的目标,学生不读文学名著仍然是普遍现象。许多学校没有引导学生扩大阅读,而是用大量所谓的“文学名著阅读”练习题,教辅资料训练学生,其影响十分恶劣似乎做题也可以替代读书了。4、 针对当前初中语文教学的实际,教学目标除了定性的要求,也必须有一定量的要求。

19、今年用“附录”的方式确是3500个常用字,次常用字作为中考的基要求,可以视作义务教育阶段语文识字教学的具体要求很有针对性 ,是一次有意义的突破。但是,这个考点中考仅仅是考查根据拼音写出两个词语,恐怕很难有效纠正目前存在的学生识字少、错别字多的问题。建议适当加大这方面的考查力度。除了“字”,建议进一步明晰对“词”(如成语),对“句”考查的范围和要求,使教学具有更加具体的依据,尽量解决当前初中语文教学迫切需要夯实基础,又缺乏具体明晰的教学要求的问题。5、现行中考语文试题“基础”版块中的“综合性学习”,其中,表达活动主题“这一小题,”有“泛语文”考查的迹象,实践证,这种题型确实很难考查考生的语文能力,多数都成了送分题。建议取消这种题型,重新组合“基础”部分的考查内容,使“基础”部分考查眉目清楚,考点更清晰。6、“阅读”部分的考查,在引导学生正确理解文本的基础上,要进一步完善考查的内容和要求,突出考查各种文体的真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同时尽可能创造性地丰富考查的题型。目前初中现代文阅读教学程式化、简单化或者泛语文化的倾向仍然十分普遍,教学目标不明确,相当多是匆匆走过场,不能实施有效教学。如何利用中考的指导作用,正确引导初中语文教学,是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课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施工/环境 > 农业报告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