饲料诱食剂的应用研究及质量控制标准.docx

上传人:李司机 文档编号:4903711 上传时间:2023-05-22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3.4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饲料诱食剂的应用研究及质量控制标准.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饲料诱食剂的应用研究及质量控制标准.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饲料诱食剂的应用研究及质量控制标准.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饲料诱食剂的应用研究及质量控制标准.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饲料诱食剂的应用研究及质量控制标准.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饲料诱食剂的应用研究及质量控制标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饲料诱食剂的应用研究及质量控制标准.docx(1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饲料诱食剂的应用研究及质量控制标准诱食剂(FeedingPrOmOtingAgent)又称引诱剂、食欲增进剂,是一类为了改善饲料适口性,增强动物食欲,提高动物采食量,促进饲料消化吸收与利用,而添加于饲料中的特殊添加物。诱食剂种类很多,主要包括香味剂(风味剂、增香剂)、调味剂(呈味剂)。香味剂主要是指各类香精、香料;调味剂主要包括鲜味剂、酸味剂、甜味剂,咸味剂和辣味剂。调味剂与香味剂的区别:风味为一种特殊的味道,是由味觉和气味二部分组成的感觉,味觉是甜、酸、苦、咸以及食物特殊性质的综合效应,气味包括的范围较广,它通过畜禽的嗅觉而被感知。调味剂的成分结构包括芳香部(给予嗅觉)、味觉部(给予味觉,如

2、甜味剂)和味觉调整部(提高或降低味觉阈值)。缺乏味觉部及味觉调整部的产品,称为香味剂。香味剂是一些极易挥发的物质,保存时间短,加工过程中易损失,但它可以保持饲料的特定气味,还可以掩盖一些不良气味。调味剂不仅具有香味剂可使饲料具有特殊香味和掩盖不良气味等优点,同时还可以改善饲料的适口性,提高采食量,而且存留时间长,加工中稳定,不易损失,因而比香味剂具有更多的优点。饲料诱食剂应用的生理基础L嗅觉、味觉作为食物提示因子饲料诱食剂可定义为“根据嗅觉、味觉等生理学原理,用来改善和增强饲料天然口味与气味,促进采食、生长、生成的一类感官添加剂”。与人相比,禽类嗅觉迟钝,而哺乳类家畜嗅觉敏感。家禽的味觉敏感度

3、比人低,但猪的味觉敏感度比人类高2倍。味觉有酸、甜、苦、辣、咸5种,而嗅觉却有无数种,目前还没有一个统一的分类系统。味蕾决定感觉,动物味蕾分布及数目不同,感觉也不一样。每种食物气味和味道的组合,给予这种食物特定的特征。因此,气味一味道组合成为食物的提示因子。其它提示因子包括质感和颜色。提示因子使动物在采食前联想起某种已知食物。2 .动物的选择采食行为研究表明,食物提示因子为动物提供了判断是否采食的初步依据。对成年动物来说,它从未知物的气味一味道中判断该物是否与过去接触过的食物相同或相似。如果气味一味道与已知的一种营养好的食物一样,它就开始采食,而且采食量提高。如果相反,它就避开,采食量减少。动

4、物选择采食的原则是:尽量减少危险。可以看出,动物利用食物采食消化后的生理反应来决定该食物的“好”与“坏”,而利用风味作为记忆该食物的提示物或标志。3 .动物喜好的风味有些采用“偏嗜指数”来衡量动物对不同风味的偏好。试验结果表明,奶酪味在乳猪、小猪的偏嗜指数为1.501.60;乳香/香草味为L40L50;红水果味为L20”L38;青水果味为1.11.2O;茴香味为L20。可见奶酪味不仅是乳猪熟悉的母奶味,它本身也是乳猪喜爱的风味。有研究结果表明,禽类能记住与危险或应激有关的气味(如鸡血味、猫的气味等),但对其它气味反应不一致。4 .动物对各种味道的敏感性乳猪对来自母乳的味道具有难以忘怀的记忆,随

5、日龄的增加,风味嗜好逐渐改变。大猪可能对柑橘味、鲜肉味、糖蜜味、发酵味(酸香味)较偏好。乳猪也对鱼溶浆、有机酸的味道较偏好,而对肉骨粉、荀蓿粉、化学药品、重金属则排斥之;鸡略有味觉,但嗅觉不发达。目前鸡用诱食剂主要是大蒜素,大蒜不仅能促进食欲,而且有杀菌、防止下痢,提高产蛋率之功效;牛对甜味及挥发性脂肪酸味有偏好,犊牛尤其如此,化学合成的香味剂对此没有作用。犊牛饲料中常加有母乳香味,大茴香对牛的适口性有反作用,而糖蜜味可提高适口性;羊对苦味的耐受力强于牛,对糖蜜味偏好不如牛强烈,羊对酸味无特殊偏好;鳗鱼对巧克力味、乳酪味、牛奶味及鱼肉味有偏好,鱼类诱食剂与一般畜禽风味剂不同,氨基酸对鱼类的嗅觉

6、刺激相当明显,但不同鱼之间差别较大。目前已知丙氨酸、甘氨酸、精氨酸、脯氨酸等对大多数鱼类均有诱食效果。猫不会吃粉状饲粮,但会食用被颗粒化、形成糊状或胶状但日粮,通常,猫最喜欢吃胶状的日粮;糖类能加强犬对日粮的接受程度,对猫则不起作用;猫对苦味较为敏感,将拒绝食用;犬猫都会拒食含有0.1%糖精都食物,然而尽管犬会采食有10%蔗糖都溶液,而猫拒绝食用任何浓度的蔗糖溶液;犬喜好带有一定腐臭味的食物,对鲜味也比较喜欢;犬猫都不喜欢采食必须氨基酸缺乏的食物。饲料诱食剂的质量标准控制及要求对饲用诱食剂要求其特点性强,符合特定动物的品种年龄及口味嗜好要求;浓度易控制;稳定性好,可耐受加工、运输、贮存中各种不

7、良因素作用;配伍性好,与饲料原料及其它饲料添加剂不得有拮抗作用;均匀性及一致性好,以免在混合饲料时发生分级现象;安全性好,在动物产品中残留少。生产饲料诱食剂所用的各种天然、合成香料及溶剂等其它辅料,必须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添加剂卫生指标的规定。为使饲料诱食剂质量稳定,可以通过下列几项指标来控制:1 .色状外观质量控制指标,可通过对生产样品与标准样品在适当的光线下用视觉进行比较。2 .气味感官指标,需熟悉香气和香味的有经验人员评判,方法是对生产样品与标准样品及二者的稀释品进行感官评香和评味。3 .吸光度控制浊度的指标,对某些具有乳浊性能的粉末诱食剂,可以用规定浓度的诱食剂稀释液以分光光度计在规

8、定的条件下进行检测,吸光度指标通常都有一个幅度范围。4 .颗粒度一项控制粉末诱食剂颗粒直径大小的指标。一般可规定一个幅度范围,并标明符合该幅度范围的颗粒在诱食剂整体中占有的最低百分数,可用生物显微镜结合测微目镜测定。5 .含水量含水过高的诱食剂会形成粘结,失去疏松、自由流动的状态,给使用带来困难。6 .自由流动性可通过把粉末诱食剂置于经干燥的有塞玻璃瓶中加以摇晃,应无粘壁现象。7 .重金属(以铅计)食用安全性指标,可规定一个容许的最高限量。8 .碑食用安全性指标,可规定一个容许的最高限量,检测方法按GB8451进行。9 .细菌指标食用安全性卫生指标,主要控制杂菌和大肠杆菌的数量,指标可以规定在

9、若干毫升的饲料诱食剂稀释液中最多可存在的细菌数。检测方法按GB4789.2和GB4789.3进行。10 .热稳定性热稳定性好,能经受制粒、热压膨化等加工处理而不明显的走味。11 .挥发性和稳定性饲料诱食剂要具有一定的挥发性,又要有一定的稳定性(货架寿命,一般为一年),在饲料加工、制粒及贮存中不至逸失走味,保持其功效。还要求与饲料混合后有一定的保存期(一般为一个月)。12 .有效性能改进饲料适口性,增进动物食欲,提高采食量和日增重,在饲料本身配制合理时还可提高饲料转化率。13 .理化标准质量要稳定,每批产品内和不同批次间都均匀一致,固体产品不能分层和结块、结球,这便要求载体粒度小且各组分均不吸潮

10、。化学稳定性好,和饲料中的其它组分间既无化学反应,也不致过快自身氧化分解,产生不好的气味和味道。影响饲料诱食剂效果的因素1 .物理因素1.1 颗粒大小诱食剂本身加工颗粒越小,与饲料颗粒的接触机会就愈多,愈能发挥诱食剂的作用。加了诱食剂的饲料颗粒越小,气味散发面积越大,香气相对就越浓。L2温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诱食剂气味散发加快,味道持久性就差;随着温度的降低,气味散发慢,味道持久性就好。在饲料制粒过程中,由于高压产生8(C9(C高温,随后采用抽气快速降温,这二道工序易造成诱食剂的气味损失。L3湿度湿度大,不利于诱食剂气味散发,外在表现为香气不足。L4压力如与饲料混合后制粒,诱食剂在颗粒里面,制粒

11、时压的越紧密、间隙越小,越不利于气味的散发。2 .化学因素防霉剂、化学保存剂等影响饲料的味道;药物、矿物质、胆碱和尿素等影响诱食剂味道;采用不良气味的原料,或原料的氧化、霉变以及腐败等影响诱食剂效果。3 .动物品种、年龄及健康状况诱食剂对猪、牛及宠物的效果好,而对禽和鱼效果相对差些,这与嗅、味觉功能有关。一般认为,诱食剂对4周龄以内的仔猪及肉仔鸡效果好,其作用随动物日龄的增大而变小。牛、猪、家禽喜欢香甜味,狗、猫喜好腥味。因此,在实践中要根据具体对象不同的嗅、味觉特点选用适当的诱食剂;另外,畜禽健康状况直接影响诱食剂的作用,动物患传染病及寄生虫感染时,消化酶解及吸收代谢功能均会发生障碍,导致诱

12、食剂的作用降低和消失。4 .饲料组成及组分间的影响饲料原料的选择直接影响饲料质量,如饲料中菜籽粕、棉籽粕、油脂用量过大,或脂肪氧化严重、发生霉变,都会影响饲料风味及适口性,这些缺陷是诱食剂无法弥补的。特别在饲料腐败变质时,诱食剂不仅起不到掩盖作用,反而会因诱食剂的挥发而放大这些不良的气味和味道。5 .诱食剂的使用方法使用方法也有一定影响,混合时要使之均匀分布,最好外、内加相结合。调味剂不要与有拮抗作用的原料进行预混合。应避免诱食剂与矿物质、药物等直接接触,最好用植物性原料进行预混合,以保证诱食剂香气在饲料中发挥作用。诱食剂开发、加工及使用中应注意的事项L明确使用对象和使用目的,了解使用动物的风

13、味嗜好如果目的是诱食,维持或提高采食量,必须选择带有动物喜好的风味的诱食剂,结合嗅觉和味觉的效果更佳。2 .对诱食剂性能有更好的了解用户须了解的诱食剂性能包括挥发性、留香期、用量与香度的关系、生产技术。3 .遵循“熟悉”的原则,应选用动物所熟悉和喜爱的风味在改变诱食剂产品时,避免太突然的改变风味,可采取渐进或过渡的方法,这样可避免动物对带有新风味饲料的排斥。同时兼顾传统偏爱,协调诱食剂的风味与购买者心理感觉之间的关系,使顾客只要一闻到那香味,就知道饲料的质量可靠。4 .在保持饲料质量前提下进行诱食剂添加这对饲料生产者更为重要,要有充分认识。目前多数饲料厂自制饲料只考虑营养与价格,而把适性完全寄

14、希望于诱食剂上,忽视有些原料“缺陷”是诱食剂不能“弥补”的。一些含有较高有毒有害成分的原料,像含胰蛋白酶抑制因子的大豆饼粕、含抗硫胺素因子的生鱼粉等,常常伴有苦、涩、辣、麻等不良口味,如制订配方时不加选择、处理和限制,诱食剂就不能有效发挥其作用。5 .不要试图用诱食剂掩盖腐败变质和霉变污染的饲料这样做会对动物造成极严重的后果。霉变的原料加诱食剂不仅不能起掩盖作用,还会因香气组分的挥发而增大不好的霉变气味,饲料中腐败油脂味在香味的作用下极易挥发增大。6 .不要用与诱食剂有拮抗作用的原料预混合避免诱食剂与矿物质、药物等直接接触,以保护诱食剂香气在饲料中发挥作用。7 .诱食剂也属添加剂范畴,对其粒度

15、要求同其它添加剂一样加工颗粒越小,与饲料颗粒接触机会就越多,越能发挥作用。另外,对加工时辅助基质的选择及加工方法也有一定的要求。8 .避免诱食剂中香味过浓在诱食剂应用上有一个误区,用户为了追求促销效果,认为香味越浓越好,实际上这可能对饲料的诱食性有负面影响。9 .添加方法一般来说,液体或颗粒状诱食剂可在从预混到制粒任何环节添加,但应考虑诱食剂的类型与组成。诱食剂的香味主要由挥发性化合物氧化所致,氧化速度直接影响诱食剂作用时间长短。因此可采用中效和长效诱食剂进行混合;在颗粒饲料生产中,需用热稳定的诱食剂;有机酸可与诱食剂化合,颗粒粘合剂会吸附诱食剂而影响其作用,另外诱食剂添加顺序也很重要。(1)内加首先取适量诱食剂与粉末状谷物或其副产品进行10倍以上预混合,使诱食剂在饲料中均匀分布。其次待所有营养和非营养性添加剂进入混合机后,再从投料口投入已预混合好的诱食剂。制粒过程中,在满足制粒要求条件下,使温度、压力减到最低,减少诱食剂气味的散失,同时也可减少维生素的损失。(2)外加由于在制粒过程中,高温高压及抽气快速降温二道工序使诱食剂损失很大,所以采用“喷雾加香技术”,即在制粒冷却后将诱食剂喷雾加入饲料中。(3)内外加相结合内加诱食剂可用持久性好、耐高温的诱食剂,外加时可用有耐60。C温度、价格较低的诱食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