吸收塔基础施工方案设计.docx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4911143 上传时间:2023-05-23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105.8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吸收塔基础施工方案设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吸收塔基础施工方案设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吸收塔基础施工方案设计.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吸收塔基础施工方案设计.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吸收塔基础施工方案设计.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吸收塔基础施工方案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吸收塔基础施工方案设计.docx(1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目录1. 编制依据 12. 工程概况 13. 施工范围 24. 资源配置 24.1临时水电24.2主要施工机具、设备 24.2劳动力组织24.2其他劳力组织 35. 施工方案 35.1施工准备35.2配合比及材料 45.3施工测量与放样 45.4施工过程46. 大体积混凝土施工 76.1吸收塔基础施工特点 76.2施工技术要求及质量标准 86.3吸收塔基础施工方法 86.4施工保证措施 117. 大体积混凝土的温控计算 117.1相关资料117.2基础混凝土的温控计算 128. 强制性条文 139. 施工质量及进度计划保证措施 149.1进度计划149.2施工进度保证措施 159.3质量保证措

2、施 1510. 施工安全防护措施 1610.1生产安全措施 1610.2运输安全措施 1610.3供电与电气设备安全措施 16习水二郎电厂(4X 660MW新建工程1、2号机组脱硫脱硝工程吸收塔基础施工方案1. 编制依据(1)国家、交通部、电力部、贵州省现行的工程标准,施工及设计规范、规程相关 文件,有关法律、法规、政策等。电力建设施工及验收技术规范 DJ571979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GB 50202-2002电力建设施工质量验收及评价规程 第 1部分:土建工程第 1部分 DL/T 5210.1-2012 建设工程项目管理规范 GB/T 50326-2006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

3、条例钢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GB 502052001钢结构焊接规范 JB 50611 2011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GB 502042002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规范 GB 504962009电力建设工程施工技术管理导则(2)吸收塔基础施工图 YD-1102S-T01022. 工程概况习水二郎电厂新建 2X 660MW机组脱硫脱硝工程包含吸收塔、卸料间、制浆及电 控间、石膏脱水及废水处理间、检修间、分析仪小房、循环泵框架、净烟道支架、氧 化风机房、SCR控制房、尿素厂房、制氨厂房、设备基础、支架、沟道及坑、给排水 系统、照明系统、采暖通风系统等。本工程土0.00相应的绝对标高为 426

4、.400m,吸收塔区域场平标高为 425.900m,吸收塔基础垫层底面标高为 424.200m,开挖深度为 1.7m。场地内埋藏的地层主要为层基岩:场地南侧为中统下沙溪庙组(J2x )的地层,北侧为侏罗系下统自流井群( J1-2zl )地层。场地出露的岩性主要为砂泥岩、页岩, 局部见生物介壳灰岩透镜体及油页岩。 场地地下水赋存形式主要为第四系土层中的上层 滞水及孔隙水和基岩中的裂隙水, 以裂隙水为主。 基岩裂隙水主要接受大气降水、 孔隙水 及东侧斜坡基岩裂隙水的渗入补给, 径流于基岩裂隙中,向二郎河排泄, 水量不大,无统一地下水位面。勘测期间钻孔中的地下水位埋深一般在0.015.6m,高程一般

5、在406.3,447.9m。3. 施工范围1#吸收塔、2#吸收塔基础工程,包括基础开挖、C15垫层混凝土浇筑、钢筋制安、预 埋件埋设、C30混凝土基础浇筑、强度不小于C40的吸收塔底板二次浇灌层及螺栓孔二次 灌浆相关作业。4、资源配置4.1临时水电施工用水由厂区施工用水管网接引,施工(包含搅拌站)用电由厂区电网接线至施工区。4.2主要施工机具、设备序号机械、设备名称型号规格数量设备情况备注1搅拌站JS7501全新,良好2砼运输车6-8m32良好3汽车泵35m1良好4挖掘机小型1良好5钢筋调直机gtJ4 14mm1良好6钢筋弯曲机gw401良好7钢筋切断机gq401良好8电焊机BX1-5002良

6、好9配电箱三级2良好10电锯2良好11振捣棒3m4全新,良好12水泵1良好13全站仪NTS-350R1良好14水准仪S31良好4.2劳动力组织组织机构如下图:项目经理:张永忠技术总工:杨洋施工经理:孟和平资料员4.2其他劳力组织木工5钢筋工15砼工10普工10电工2司机4机械修理工1焊工4合计505. 施工方案5.1施工准备5.1.1施工技术准备(1)开工前工程部必须准备的资料:土建施工图、施工要求、施工方案及有关的施 工技术资料。(2)组织有关人员进行施工图会审,施工人员认真学习设计施工图及有关要求,对 相关人员进行交底,做到人人心中有数。5.1.2施工材料的准备(1)施工用水泥、砂、石及钢

7、材等选用符合设计及施工规范要求的材料,在材料进 场时通知监理见证取样,经检验合格后方可使用。(2)线材统一存放在仓库,视工程的具体计划及数量进行调配运输,其余部分按计 划统一进货,并配合施工计划。5.2配合比及材料5.2.1配合比混凝土配合比设计以试验为主,试验项目按招标文件和规范要求进行, 确定最优配合 比,并在施工前至少28天报监理工程师批准后实施,已批准了的配合比、施工方法及材 料等在未征得监理工程师同意的情况下不得改变。5.2.2材料所有集料在使用前须在监理见证下进行抽样试验,各项检测指标符合招、投标文件、 设计及规范要求,报送监理工程师认可同意后可使用。碎石:碎石由岩石或砂砾轧制而成

8、,具有足够的强度和耐磨耗性能。其颗粒形状应 有棱角近似立方体,不得含有软质和其它杂质。砂:砂为洁净、坚硬、干燥、无风化、无杂质、符合规定级配,其泥土杂物含量小于3% o石屑:石屑由机械轧制而成,坚硬、清洁、干燥、无风化、无杂质、具有适当的级 配。水泥:水泥根据路用要求采用普通硅酸盐水泥、硅酸盐水泥、道路硅酸盐水泥,矿 碴硅酸盐水泥和火山灰硅酸盐水泥等。钢筋:对所有进场的钢筋必须检查出厂合格证明书和供货商的资质证书,并经复检 合格及监理工程师认可后方可使用。经选定的料场和料源要进行材料标准试验和混合料组成设计的室内比较试验,试验 结果提交监理工程师审批。未经批准的材料不得使用;未经批准的混合料组

9、成设计不能施 工。5.3施工测量与放样开工前进行固定路线包括导线、中线和高程的复测、水准点的复查和增设、横断面的 测量和绘制及工程量的复核,对现场测设出的位置 ,标明其轮廓,提请监理工程师检查。 在施工区域以外再布设两个控制桩,为恢复提供依据,在结构物两侧要另放一个断面控制 桩,防止控制桩损坏。5.4施工过程放线定桩及高程一开挖吸收塔基础一混凝土垫层一钢筋制安一预埋螺栓埋设一模板 安装与加固f混凝土浇筑f混凝土养护f拆模f二次灌浆541基础开挖(1) 依据建筑物测量控制网的资料和基础平面布置图,测定桩位轴线方格控制网和 高程基准点。确定好桩位四角角点,相邻点拉线并撒石灰线作为基础开挖尺寸线。(

10、2) 基础开挖采用VOLVO29挖机开挖,挖至设计基础底-10cm后且为中风化基岩, 配合人工进行基础清理。542混凝土垫层(1) 基坑清理完成,对基坑地质、平面尺寸、轴线位置、基底标高进行自检,经自 检合格后及时报验监理、勘探、设计、业主,经四方检验合格进行垫层砼的施工。(2) 砼垫层浇筑从一端向另一端进行,采用平板震动器振捣。要求垫层砼厚薄均匀, 表面平整。543钢筋制安(1) 对所有进场的钢筋必须检查出厂合格证明书和供货商的资质证书,并经复检合 格及监理工程师认可后方可使用。工程技术人员在配料前应认真审阅施工图纸、会审纪要 及有关设计变更单、抗震图集等,熟练掌握规范中对钢筋加工的要求,然

11、后计算出钢筋配 料单。施工人员按配料单的规格、品种、尺寸、数量加工配料,配好的钢筋要分类堆放,标明规格、数量、使用部位等。(2) 加工制作时,钢筋表面应洁净,不得有油污、铁锈。钢筋断头应平齐,弯折角 度、长度按规范规定,弯钩平直段长度应控制在规范允许范围内。 搭接接头的位置和数量 应符合设计要求或规范规定。(3) 钢筋搭接采用机械连接或焊接,钢筋的交叉点须用 18#20#铁丝扎牢,部分钢 筋点焊牢固。(4) 钢筋的垂直面保护层垫块按设计要求提前制作成型,绑扎时做到均匀、紧贴牢 固,严禁用砖头、石块及不规则的砼块作垫块。垂直面上的垫块需用扎丝绑扎在钢筋骨架 上。(5) 上层钢筋网片的马凳采用25

12、钢筋,上部及中部绑扎在钢筋网片上,间距60cm 均匀设置。如与预埋件或螺栓孔位置冲突,则适当调整马凳位置。(6) 上层钢筋网片与螺栓孔位置冲突时,因螺栓孔洞口边长小于 150mm可采用将 钢筋弯曲绕过洞口的方法。螺栓及套管按设计位置、设计标高摆放,用 25钢筋与主筋 焊接牢固,并用全站仪、水准仪校核,确保位置及标高准确无误。(7) 钢筋绑扎完毕后,要根据图纸进行自检,发现问题及时纠正。若有钢筋不足或剩余时,要查明原因以便总结经验教训。5.4.4 模板安装与加固模板施工的工序为:模板设计制作T支架安装一模板安装加固。(1)外侧立面采用组合木模板,用钢管加固,加固间距不大于400mm模板拼缝处贴海

13、棉条或胶带,防止漏浆。( 2)支架安装。脚手架采用钢管扣件式脚手架。要求脚手架立杆底部垫木板,以便有 足够的承载力,保证在荷载作用下不失控。( 3)模板拼装必须按照结构尺寸进行,涂刷脱模剂时,要做到涂层质地均匀,不得在模板就位后再涂刷脱模剂。( 4)在模板安装前,应检查钢筋、预埋件、预埋套管等位置是否准确,并检查是否遗 漏埋件、套管等,以防二次开洞。(5)拼装模板连接处,必须严密,牢固可靠,防止出现错台、漏浆等现象。( 6)在砼浇注过程中,木工要进行看护,负责随时检查和及时处理出现的问题。(7)模板的拆除与周转:现浇结构支撑拆除时的砼的强度,应符合设计要求,如设计无具体要求时, 在砼强度能保证

14、其表面及棱角不因拆模而损坏时, 方可拆除侧模。 当砼强 度符合设计砼强度等级的要求后, 方可承受全部使用荷载; 当上部施工荷载比使用荷载更 为不利时,必须经过核验,及时加临时支撑系统。5.4.5 承台混凝土浇筑(1)水泥选用P.O42.5硅酸盐水泥,石子选用525mm卒石,砂选用中粗砂,外加剂 采用补偿收缩剂 UEA。( 2)各种原材料要具备出厂合格证, 并经复试合格及监理工程师认可后方可进场。 砼 配合比要指定的试验室出具。(3) 砼搅拌时间每罐不少于 2分钟,严格按配合比进行计量上料。(4) 砼浇筑前应清理干净模板内的杂物、积水,保证模板内洁净。(5) 砼的振捣:振动棒振捣时遵循“快插慢拔

15、”的原则,均匀布点插捣。振捣以砼不 冒明显气泡, 砼表面不再下沉为宜。 平板震动器轨迹要覆盖所有砼的表面, 平板必须搭接 过已震表面。 施工过程中所有施工人员不能踩踏钢筋和模板, 所有活动都要在铺设的脚手 架上进行。对于钢筋密集部位的砼可采用细石砼, 用小直径振动棒插捣。振捣结束后, 应 根据要求由瓦工用木抹子找平。(6) 砼的取样应按规范规定的数量随机抽取。(7) 砼的养护时间不得少于 14 天,浇水养护次数应能保证砼处于湿润状态。(8) 对于养护期间的砼强度未达到1.2N/mm2以前,不得在其上踩踏或安装模板及支 架。6. 大体积混凝土施工6.1 吸收塔基础施工特点6.1.1 体积大、降温

16、难吸收塔基础混凝土长23.9m,宽22.7m,浇筑深度2m浇筑成型后混凝土内部产生大 量的水化热,易使成型后混凝土产生裂缝,故采取以下施工措施:( 1 )优化配合比 : 选用早期活性低的低水化热水泥, 降低早期强度发展过程中的水化 热;采用连续级配的碎石,以减少水泥用量;掺缓凝型减水剂,延缓水化热释放速度,使 混凝土缓凝、 提高混凝土流动性 , 掺加膨胀剂, 以抵抗混凝土收缩产生的应力, 避免裂缝 的产生.(2) 加强混凝土养护:混凝土养护在降温阶段保持温降小于 1.5 C /d,控制降温速 度远小于升温速度,故降温拉应力小于升温压应力,进而避免裂缝出现 .(3) 混凝土温度监测 : 在基础内

17、部均匀布设 9组测温点,每组为上中下 3根测温管, 测温管采用15PVCI,下口封死,上下管距混凝土面均为 75cm在混凝土入模后72小 时内,每间隔 2小时测温一次;在混凝土入模后 72-168 小时内,每间隔 4小时测温一次; 在混凝土入模后 168 小时后,每间隔 8 小时测温一次 .(4) 温差控制 : 设计及施工规范要求,将温差上限(含混凝土内部与表面温差、混 凝土表面与大气温差)控制在 25C内,主要目的是为了防止混凝土早期脱水,保证游离 水不过早蒸发,从而达到有效养护效果 .6.1.2 面积大、浇筑时间长、冷缝控制难吸收塔基础混凝土浇筑面积为542.53m2,浇筑高度2m由于混凝

18、土浇筑面积大、浇 筑时间长,混凝土成型后易产生冷缝。为保证混凝土施工质量避免基础产生冷缝 , 须改善 混凝土浇筑工艺 :(1) 混凝土浇筑方向顺序 : 混凝土浇筑时混凝土输送泵由远端推向近端, 采用分层定 点、一个坡度、薄层浇筑、循序推进、一次到顶的方法,使上、下层混凝土浇筑停歇时间 不超过混凝土初凝时间。(2) 振捣器布置 : 根据混凝土泵送自然流淌及振捣时形成的坡度,分前、中、后三阶 段布置三道混凝土振捣器 ; 确保下部混凝土密实,振捣时严格控制振动棒移动的距离,特 别注意混凝土的入仓振捣,防止离析和漏振。6.1.3 螺栓多、安装要求精度高每个基础设置预埋螺栓16组,每组为12根,合计共1

19、92根,埋设深度为0.54m。由 于吸收塔螺栓预埋安装质量要求比较高 , 采取以下技术措施进行螺栓的预埋安装 , 螺栓与 套筒底部螺母连接后并焊牢,用25钢筋将每组螺栓套管按设计尺寸焊为一体, 再将每组 螺栓套筒与钢筋骨架焊接, 使套筒与钢筋骨架成为一体。 测量时测设每组螺栓套筒的中心 十字线,将每组套筒置于其上,全站仪跟踪检查。安装精度要求零偏差 ; 用水准仪控制螺 栓的高度 , 精度要求 3mm.6.2 施工技术要求及质量标准( 1 )混凝土表面色泽均匀,无异色斑, 无明显色差 ;无明显气泡, 混凝土表面的微细 气泡分布均匀;表面无明显裂缝,不得出现宽度大于 0.2mm或长50mm勺裂缝;

20、表面光洁, 无油迹、浆皮、流淌、无砂带和冲刷痕迹 .(2)表面平整度允许偏差不大于 2mm.(3)无观感缺陷:漏浆、烂根和错台;无冷缝、夹杂物,无蜂窝、露筋、麻面和孔 洞;无剔凿、磨、抹或涂刷修补处理痕迹 .6.3 吸收塔基础施工方法由于烟气脱硫土建工程中吸收塔基础结构形体大、 钢筋密、混凝土数量大。 除了必须 满足一般混凝土勺施工要求外,还应控制温度变形裂缝勺发生。大体积混凝土除机械设备投入必须满足要求外, 其关键技术在于控制混凝土裂缝勺发 生,涉及到设计、施工、 环境等诸多方面, 必须采用温度应力和温度差双控勺方法以确保 混凝土质量,并着重从控制温升、 延缓降温速度、减小混凝土收缩、 提高

21、混凝土极限抗拉 强度、改善约束条件和设计构造等方面采取措施。 并且,这些措施是相互联系、 相互制约, 对大体积混凝土裂缝控制, 主要切入点放在严格控制混凝土内外温差、 混凝土降温阶段(即 混凝土收缩阶段) 勺降温速度, 从而有效防止大体积混凝土贯通性裂缝产生。 对温度应力 控制仍通过采取一系列技术措施予以实现,以确保工程质量,现分述如后。6.3.1 优化配合比设计a)选用早期活性低勺低水化热水泥,降低早期强度发展过程中勺水化热 ;b)采用连续级配勺碎石,以减少水泥用量;c)掺缓凝型减水剂,延缓水化热释放速度,使混凝土缓凝、避免施工冷缝,提高混 凝土工作性和流动性。d)掺CEA膨胀剂,以抵抗混凝

22、土收缩产生的应力,避免裂缝的产生。6.3.2构造技术处理a)在垫层上刷隔离剂一层,减小地基对基础底板的约束力;b)在底板上、下层主筋外布置 4 200mn双向抗裂钢筋,以增强表面抗收缩裂缝的 能力。6.3.3混凝土应力和收缩应力分析根据以往大体积混凝土的施工,其裂缝控制的关键仍 然是控制混凝土内外、混凝土表面与大气温差,只要将该 温差值控制在25C,混凝土内部不会由于降温温差和混 凝土收缩而形成温度裂缝。6.3.4混凝土浇筑工艺a)混凝土浇筑方向顺序:混凝土浇筑时由远端推向近端,采用分层定点、一个坡度、新浇混凝土混凝土斜面分层法薄层浇筑、循序推进、一次到顶的方法,使上、下层混凝 土浇筑停歇时间

23、不超过混凝土初凝时间。从而提高效率, 简少泌水处理。b)振捣器布置:根据混凝土泵送自然流淌及振捣时形 成的坡度,分前、中、后三阶段布置三道混凝土振捣器: 第一道在混凝土卸料处,负责出管混凝土振捣密度;第二 道设在斜面中部;第三道设在坡角处,确保下部混凝土密实,振捣时严格控制振动棒移动 的距离,特别注意混凝土的入仓振捣,防止离析和漏振。c)泌水处理:混凝土在浇筑、振捣过程中,上涌的泌水和浮浆顺混凝土坡面下流坑底,通过侧模底部开孔将泌水排出基坑。当混凝土大坡面的坡角接近顶端模板时, 改变混凝土 浇筑方向,形成集水坑,及时用水泵将泌水排出,以消除泌水对混凝土层间粘结能力的影 响,提高混凝土的密实度及

24、抗裂性能。d)混凝土表面处理:混凝土初凝前用刮杠按设计标高找平后, 用木抹子抹压,初凝后 终凝前再用抹子抹压一遍,使混凝土表面更密实,以闭合收水裂缝。6.3.5混凝土养护a. 大体积混凝土的养护主要为了保证混凝土有一定温度和湿度.主要通过浇水和覆盖 相结合的办法.混凝土终凝后在其上浇水养护,在基础表面及模板侧面覆盖石棉被保温,覆 盖塑料布保水保湿,防止风干。在养护期间,定人定时进行测定混凝土温度,根据测温结 果,调节保温层厚度,以保证混凝土内外温差不超过25 r,确保混凝土结构不出现温度裂缝b. 大体积混凝土基础拆模,除应满足混凝土强度要求外,还考虑温度裂缝的可能性,且混凝土中心温度与表面温度

25、之差应小于 25 r方可拆除模板和保温层。c. 混凝土浇筑后初凝前,表面做两次压光处理,以防止表面裂缝的产生。压光后应及 时覆盖一层塑料布、二层草袋子进行保温、保湿养护。d. 混凝土养护时间:据经验公式和C30混凝土不同龄期抗压强度,推定混凝土自身抗拉强度大于温降产生的拉应力需要的时间,当混凝土自身抗拉强度大于温降产生的拉应力 时,则停止养护。但为使混凝土缓慢地降温、缓慢地收缩,故达到养护所需要的时间时, 逐渐减少覆盖层厚度,视测温情况逐步拆除保温材料。混凝土养护时间不少于14天。6.3.6混凝土温度监测测温方法测温是混凝土养护实现信息化,确保大体积混凝土质量最关键的一环。本工程将采用 简易测

26、温法,即在砼浇灌前埋设15mmPV管做为测温管,选用水银温度计测温。在基础 内部均匀布设9组测温点,每组为上中下3根测温管,下口封死,上口高出混凝土面20cm 上下管距混凝土面均为50cm测温孔及测点布置测温孔布置以准确反映混凝土内部温度为原则,根据底板具体尺寸选定,吸收塔设置9个测温点A B C DE、F、G I,每个测点分为上、中、下三个测位。图示如下:ABCQOQ6.35左图为测温管预埋平面示意图。上图为每个侧位 测温管埋入吸收塔基础剖面示意图。测温管露出基础 表面200毫米,第一根测温管插入砼内1.5米,第二根测温管插入1米,第三根插入50cm。测温时间安排:72-168小时内,在混凝

27、土入模后72小时内,每间隔2小时测温一次;在混凝土入模后 每间隔4小时测温一次;在混凝土入模后168小时后,每间隔8小时测温一次 温差控制 : 按设计及施工规范要求,将温差上限(含混凝土内部与表面温差、混凝土表面与大气温差)控制在25C内,主要目的是为了防止混凝土早期脱水,保证游离水不过早蒸发, 从而达到有效养护、降温措施。6.4 施工保证措施6.4.1 根据管理程序和现场质量计划,确定质量控制点的设置。( 1)待检点 : 地基处理 , 基础钢筋 , 基础混凝土 .(2)见证点 : 定位及高程控制 .(3)文件见证点:钢筋性能原材料实验报告,混凝土的性能原材料实验报告。6.4.2 本工程混凝土

28、体积较大为防止产生温度裂缝采取如下预防措施:(1)降低水泥水化热选用低热水泥如矿渣水泥、粉煤灰水泥配制混凝土。( 2)使用粗骨料,掺加粉煤灰等掺合料或掺加减水剂,改善和易性,降低水灰比,控制 坍落度。( 3)降低混凝土浇灌入模温度,尽量避开高温时浇筑。(4)用低温水拌制混凝土,对骨料进行护盖或设置遮阳装置,降低混凝土拌合物温度。(5)采取薄层浇灌,每层厚200300mm利用浇灌面散热。( 6)加强施工中的温度控制, 按梅花型布置测温导线,每点设上下两根导线,定时测温。( 7)做好混凝土的保温、保湿养护、缓慢降温,减低温度应力;避免曝晒,以免发生急 剧的梯变。7. 大体积混凝土的温控计算7.1

29、相关资料( 1)配合比及材料基础混凝土:水泥:砂:石:粉煤灰:外加剂 =1:2.265:3.118:0.2:0.02材料:每立方混凝土含科华P.O42.5水泥340Kg中砂770Kg连续级配碎石1060Kg MX-F聚 羧酸高性能减水剂6.8Kg、拌合水170 Kg,粉煤灰68 Kg。( 2)混凝土拌和方式采用自动配料机送料,拌和站集中拌和, 混凝土罐车运送至现场, 混凝土泵车泵送入 模。7.2基础混凝土的温控计算7.2.1混凝土最高水化热温度及3d、7d的水化热绝热温度基础混凝土:C=340Kg/m3水化热 Q=256.98J/ Kg,混凝土比热 c=0.96J/ KgC,混凝土密度=241

30、4.8 Kg/m3基础混凝土最高水化热绝热升温:Tmax=CQ/ =(340 256.98)/( 0.96 2414.8)=37.69 C3d的绝热温升T(3)=37.69 (1-e-0.3*3 ) =22.37 C:T(3)=22.37-0=22.37 C7d的绝热温升0 3*7T(7)=37.69 (1-e . ) =33.07 C、T(7)=33.07-22.37=10.7 C7.2.2基础混凝土各龄期收缩变形值计算;y(t)0(1 -e.01t) M1 M2. M100式中:;y为标准状态下的最终收缩变形值; M1为水泥品种修正系数;M 2为水泥细 度修正系数;M3为骨料修正系数;M4

31、为水灰比修正系数;M5为水泥浆量修正系数;M6 为龄期修正系数;M7为环境温度修正系数;M8为水力半径的倒数(cm-1),为构件截面周长 (L)与截面面积(A)之比:r=L/A ; M9为操作方法有关的修正系数;M10为与配筋率Ea Aa、 Eb、Ab有关的修正系数,其中Ea Eb分别为钢筋和混凝土的弹性模量(MPa),Aa、Ab分别为 钢筋和混凝土的截面积伸吊)。查表得:M1=1.0 , M 2=1.35 , M3=1.21 , M 4=1.45 , M 5 =1.09 , M6=1.1 , ”7=1, M 8 =0.76 , M 9=1.0, M 10 =0.89 ,贝y有.M r x M

32、 2 x M 3 x M 4 x M 5 乂 M M 7 x M 8 x M 9 x M10 =0 x35 x211.451.09 1.110.76 1.0 0.89=1.92110 3d的收缩变形值%)=町(1 一屮03) .921=3.24 r0-(1eq03).921=0.184 % 10-420 7d的收缩变形值;y( 7)=;(1-e07) 1.921=3.24 10-4 (1 -e07) 1.921 =0.421 10-4723基础混凝土各龄期收缩变形换算成当量温差10 3d龄期Ty(3)= ;y(3)/: =(0.184 10,)/1.0 10“ =1.84 C20 7d龄期Ty

33、(7) = ;y( 7)/: =(0.421 10)/1.0 10“ =4.2仁C7.2.4基础混凝土各龄期内外温差计算假设入模温度:T=8C,施工时环境温度:Th=7C10 3d龄期T = To+2/3T(t)+Ty(t)- Th =8+2/3 22.37+1.84-7=17.75 C20 7d龄期T = To+2/3T(t)+Ty(t)- Th =8+2/3 33.07+4.21-7=27.26 C由以上计算可知,基础混凝土内外温差最大为27.26 C,略大于我国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规范(GB50496-2009中关于混凝土浇筑块体的里表温差不宜大于25C的规定,需|3.35 4+4-J-4+

34、43.3$设置冷却水管,冷却水管采用A50钢管。由于吸收 塔高度为2m,冷却管在高度上设置1道,即为中部, 在水平方向上设置间距详见左图,单位为米。混凝土终凝后,被一体积较大水桶,用水泵 抽水从冷却管一端进水,另一端出水入水桶,形 成循环,当水温与外界温度超过20C(规定为25C,考虑循环过程中热量流失及误差实际定为 20C),水桶内水加凉水,保持水温与外界温度超 过 20C。8. 强制性条文1) 土方开挖的顺序、方法符合开挖方案及作业指导书要求,无超挖,施工时严格执行, 并派专人监护。2) 基坑周边无超堆荷载;基坑开挖过程中,无扰动基底原状土。3) 模板及其支架根据工程结构形式,荷载大小、地

35、基土类别、施工设备和材料供应等条 件进行设计。模板及其支架具有足够的承载能力、刚度和稳定性,能可靠地承受浇筑混凝 土的重量、侧压力以及施工荷载。4)钢筋进场时,已按现行国家标准钢筋混凝土用热轧带肋钢筋 GB 1499 等的规定抽 取试件作力学性能检验,其质量符合有关标准的规定。5)m级接头的抗拉强度 ? Omst1.25? stk,对接头的每一验收批,必须在工程结构中 随机抽取 3个接头试件作抗拉强度试验, 按设计要求的接头等级进行评定。 当 3个接头试 件的抗拉强度均符合本规程表 3.O.5 中相应等级的强度要求时, 该验收批应评为合格。 如 有 1 个试件的抗拉强度不符合要求,应再取 6

36、个试件进行复检。6)钢筋安装时,受力钢筋的品种、级别、规格和数量符合设计要求。7)水泥进场时已对其品种、级别、散装仓号、出厂日期等进行检查,并对其强度、安定 性及其他必要的性能指标进行复验, 其质量必须符合现行国家标准 硅酸盐水泥、 普通硅 酸盐水泥 GB l75 等的规定。8) 混凝土中掺用外加剂的质量及应用技术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外加剂GB 8O76、 混凝土外加剂应用技术规范 GB 50119等和有关环境保护的规定。9)混凝土的强度等级必须符合设计要求。 用于检查结构构件混凝土强度的试件, 应在混凝 土的浇筑地点随机抽取。取样与试件留置应符合下列规定:(1 )每拌制 100 盘且不超过

37、 100m3 的同配合比的混凝土,取样不得少于一次;(2)每工作班拌制的同一配合比的混凝土不足 100盘时,取样不得少于一次; 当一次连续浇筑超过1000m3时,同一配合比的混凝土每 200m3取样不得少于一次;(4)每次取样应至少留置一组标准养护试件,同条件养护试件的留置组数应根据实际需要 确定。10)现浇结构不应有影响结构性能和使用功能的尺寸偏差。混凝土设备基础不应有影响结 构性能和设备安装的尺寸偏差。11)对重要工程混凝土使用的砂,应采用化学法和砂浆长度法进行集料的碱活性检验。 对重要工程的混凝土所使用的碎石或卵石应进行碱活性检验。9. 施工质量及进度计划保证措施9.1 进度计划本工程计

38、划总工期为 85 天,具体时间如下:(1)1#吸收塔基础计划于 2014年01月01 日开工,至 2014年03月05日完成。(2)2#吸收塔基础计划于 2014年08月01 日开工,至 2014年08月 20日完成。9.2 施工进度保证措施9.2.1 抓好初期进场、开工的准备工作我单位将抽调精兵强将、先进的施工设备,整合已进场的施工队伍,严格按照投标 文件拟定的组织机构, 精心组建项目经理部及其下属施工机构和施工力量。 并立即着手编 制施工组织设计及项目质量计划,充分做好施工初期的准备工作,确保按标书要求开工。 9.2.2 施工保证(1)人员保证 在保证工程顺利开工的情况下,各个施工工序均配

39、置充足的人力资源,确保本工程 的正常施工。(2)机械、设备保证 我们对各个施工工序都配置充足的施工设备,以满足该工程施工强度,这些设备主 要都是我单位现有的施工设备,我们保证能够按施工要求准时进场。9.3 质量保证措施(1)建立工程质量保证体系措施,做到组织落实。建立项目质量管理机构,项目经 理直接抓,技术负责人抓, 质检负责人专门抓,强化组织领导,同时健全质量管理专项规 章制度,落实岗位责任制, 形成一个既有各自任务、权限而又互相协调,互相促进的有机 整体。(2)抓好全员质量教育,增强职工质量意识,引进全面质量管理理念,增强职工质 量责任感和危机感。(3)搞好职工技术培训,进一步熟悉施工操作

40、规范及质量标准,保证正确操作及检 测。( 4)严格履行交底制度, 各工程开工前, 均进行书面技术交底, 详细交待施工方法、 步骤、质量要求,认真学习施工图、有关技术操作规范和质量标准,做到心中有底。经交 底人,接受人双方签字后实施。使操作人员明确施工程序、施工方法和质量标准。(5)精心测量放样,安排专职测量人员及时复测验收。(6)加强原材料管理,把好材料进场关。(7)完善质量检查验收制度,在施工过程中,质量检查人员要进行跟踪管理,发现 问题,及时修改。各分部、 分项工程施工阶段完成后应及时自检,请甲方质检人员及监理 工程师检验合格签字后,方可进行下道工序的施工。(8)做好施工中各项技术档案资料

41、的整理和积累工作,及时填报工程验收报表,特别是隐蔽工程的验收签证,施工日记,建立技术档案,保存原始资料。(9)各项已完成的工程,要做好成品保护工作。(10)搞好施工机具、仪器的检修工作,经常保持机具设备的完好和精度。10. 施工安全防护措施10.1 生产安全措施( 1) 施工过程中,制定搅拌机、运输车等大型机械设备及其辅助机械的安全操作 规程,并在施工中严格控制。( 2) 在搅拌机的拌合斗内清理混凝土时,必须有两人以上方可进行,一人清理。 一人值守操作台,搅拌机械上料时,装载机活动范围内,人员不得逗留和通过。(3)运输车辆倒退需鸣笛,并有人指挥并查看车后情况。(4)施工期间严禁喝酒。(5)不得

42、穿拖鞋上岗。10.2 运输安全措施(1)各类车辆必须处于完好状态,制动有效,严禁人料混载。(2)所有运载车辆均不准超载、超宽、超高运输。(3)装混凝土时应将车辆停稳并制动。(4)运输车辆应文明行驶,不抢道、不违章。10.3 供电与电气设备安全措施(1)施工现场用电设备应定期进行检查,防雷保护、接地保护、变压器等每季度测 定一次绝缘强度, 所有电气设备使用前应检查绝缘电阻, 对不合格的线路设备要及时维修 或更换,严禁带故障运行。(2)配电变压器严禁采用中性点直接接地方式,严禁由地面上中性点接地的变压器 或发动机直接向洞内供电。(3)低压电气设备均加装触电检查。(4)非专职电气值班员,不得操作电气设备。(5)操作高压电气设备主回路时, 必须戴绝缘手套, 穿电工绝缘靴并站在绝缘板上。(6)电气设备的检查、维修和调整工作,必须由专职的电气维修工进行。(7)手持式电气设备的操作手柄和工作中接触的部分,应有良好绝缘,使用前应进 行绝缘检查。(8)电气设备外露的转动和传动部分(如皮带和齿轮等), 必须加装遮栏或防护罩(9) 在潮湿和易触及带电体场所的照明供电电压不应大于 36V。(10) 36V以上的电气设备和由于绝缘损坏可能带有危险电压的金属外壳、构架等, 必须有保护接地。(11) 电气设备的保护接地,每班均有当班人员进行一次外表检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