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子萌发形成形成幼苗第1课时”说课稿.doc

上传人:sccc 文档编号:4911840 上传时间:2023-05-23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69.5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种子萌发形成形成幼苗第1课时”说课稿.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种子萌发形成形成幼苗第1课时”说课稿.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种子萌发形成形成幼苗第1课时”说课稿.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种子萌发形成形成幼苗第1课时”说课稿.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种子萌发形成形成幼苗第1课时”说课稿.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种子萌发形成形成幼苗第1课时”说课稿.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种子萌发形成形成幼苗第1课时”说课稿.doc(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种子萌发形成形成幼苗(第1课时)”说课稿重庆市万州第三中学眭庆华从六个方面说种子萌发形成幼苗(第1课时)种子的结构这堂课的设计。一、说教学背景1分析教材由刘恩山主编的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生物学是根据教育部颁发的全日制义务教育生物课程标准(实验稿)编写的。该教材重视多种信息资源手段的利用,适当体现最新的学科进展,强调知识、技能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贴近学生生活,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该套教材共4册,本课题位于七年级上册的102页,属于第3单元(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第6章(绿色开花植物的生活史)第1节(种子萌发形成幼苗)第1课时的内容。在学习了绿色开花植物的生活方式之后

2、,再来学习绿色开花植物的生活史,有助于学生全面认识绿色开花植物,准确理解绿色开花植物生命活动的规律。“种子萌发形成幼苗”是绿色开花植物生活史的第1阶段,也是学生认识绿色开花植物生活史的起点,在学生的知识体系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包括“种子的结构,种子萌发的过程,种子中的营养物质和种子萌发的条件”4部分内容,核心是阐明种子萌发形成幼苗的生长、发育特征。本课首先介绍了生物的生活史与植物的生活史概念。然后通过对种子结构的观察与解剖过程,使学生认识到种子的结构类型;通过观察种子萌发时的形态结构变化,使学生认识到种子萌发的过程。2分析学生教学中学生是主体,教育要以学生的发展为最终目的。学生现有的知识和能

3、力基础是教学的出发点,也是课堂教学促进学生发展的首要条件。因此授课前分析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本节内容的优势和困难就显得非常重要。在小学科学课里学生已经对种子的结构、幼苗的形成有所了解;在生活中也积累了一些关于种子萌发的感性知识。现在学习了细胞的知识后,再来研究种子萌发形成幼苗即有了经验积累又有了知识储备,为教学活动的开展奠定了基础。七年级的学生大多已进入青春期,他们思维活跃,动手能力强,好奇心、好胜心和自我表现欲都很旺盛,语言表达和交流合作能力也有了很大的提高,这也为教师开展探究式教学提供了智力支持。3分析教学重、难点一节课的教学重点一般有1个3个,在生物学科知识体系中带有共性的知识、事实性知

4、识、抽象性知识面和方法性知识等通常是教学的重点。本节的教学重点有:(1)解剖和观察种子的结构,认识种子各部分的功能;(2)描述种子的萌发过程,知道种子各部分在萌发时的形态变化。而离学生生活放学习实际较远的知识、深奥的理论知识、过程复杂的知识、抽象知识和方法性的知识一般是教学的难点。本节的教学难点有:(1)玉米种子的结构;(2)胚的组成;(3)种子萌发过程中的形态变化。二、说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根据“知识类型和地位、学生水平和发展需要、课程标准的要求”制定知识目标的要求层次。本课的知识目标有:(1)描述绿色开花植物的生活史,知道种子在其生活史中的作用。(2)描述大豆种子和玉米种子的结构特点,明确

5、单子叶植物和双子叶植物的含义。(3)描述种子萌发的变化过程;说明各部分结构的发育趋势,理解胚是种子的主要结构。2能力目标。从知识点挖掘出能力目标。本课的能力目标有:(1)运用解剖观察的方法,按一定的目的顺序,观察种子的形态结构。(2)运用比较的方法,归纳总结大豆、玉米种子结构的异同。(3)尝试对教师质疑,发表自己的观点和展开争论。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与能力目标一样,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也是从知识目标中挖掘出来的。本课的情感目标有:(1)认同种子结构与功能是相适应的观点。(2)在观察、解剖、质疑的过程中体验积极思考与交流、合作的配合。三、说教学策略教学策略是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为完成特定的目标

6、,依据教学的主、客观条件,特别是学生的实际,对所选用的教学顺序、教学活动程序、教学组织形式、教学方法和教学媒体等的总体考虑。有效的教学需要有可供选择的策略来达到不同的教学目标,而且需要不断予以相应的监控、调节和创新。选择并运用恰当的教学策略能使学生对其所学内容爱学、会学、善学。1自主性教学策略。实施新课程必须面向个体和照顾差异有机地结合起来,应该关注所有学生的发展。我们要坚持“人人有才,人无全才,扬长避短,成人成才”的原则。学生要能够自主学习,自我参与。学生能够自学的内容放手让学生自学;学生能够自己表达的,鼓励学生去表达;学生自己能做的,放手让学生去做;在课堂上要解放学生的脑、口、手。2探究性

7、策略。新课程提出要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的学习方式。因此,在课堂上组织和引导学生开展探究性学习,使接受与探究相辅相成,学生的学习境界更高,学习效果更好。3兴趣导向教学策略。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杨振宁博士也说过:“成功的真正秘决是兴趣”。一旦对学习发生兴趣,就会充分发挥自已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学生只有对学习感兴趣,才想学、爱学、好学。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我采取让学生先动手解剖种子而后观看种子萌发的动画,极大地满足了学生的心理需求。四、说教学思路和流程教学过程的设计必须符合人们的认知规律,即符合“大体概括认

8、识具体成分认识整体形象认识整体抽象认识系统本质认识”的认知规律。本课教学由6个环节组成,即激趣引题、目标引导、自主探究、合作探究、质疑点拨、反馈矫正。具体流程见下表:教学环节教 师 活 动学 生 活 动设 计 意 图激趣引题同学们在小学语文课本上学过这样的诗句“谁知盘中餐”这说的是粮食来之不易,我们要爱惜它,诗人李绅还写了一首诗,其中的一句是“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籽”,这说的是一种什么样的生物现象呢?播放该诗句的动画。点击出现:“生活史”和“绿色开花植物的生活史”的概念。随后出现第6章的标题绿色开花植物的生活史。出示“绿色开花植物生活史”的动态图解,分析绿色开花植物的生活史需要经历的几个重要阶

9、段,指出本章将要学习的内容,引出第1节的标题“种子萌发形成幼苗”。引导学生观察不同形态的种子,设问:一粒小小的种子,为什么能长成幼苗,并进而长成一株参天大树呢?引导学生推测可能与种子的内部结构有关。从而揭示出本节课学习的主要内容。探究种子的结构。齐声:“粒粒皆辛苦”。观看、思考、讨论后回答出:这是生物的生长、发育、繁殖现象。观看并在书上标记出二概念。观看、记录图解,倾听讲解。观看、辨认不同形态的种子。思考、回答问题。由朗朗上口的唐诗引入能很快地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激活学生思维,引出课题。(唐诗的引入不是空穴来风,而是与本节内容息息相关,并蕴含了价值观教育。)目标引导出示学习目

10、标:1.识别种子的结构;2.描述种子萌发并形成幼苗的过程。明确本节课的学习任务。引起学生对所学知识的高度注意,增强学习的目的性,树立参与意识和达标意识。自主探究1.引导学生:要探究种子的内部结构,我们得准备一些植物的种子,观察要借助一定的工具,我们选择放大镜,观察还要按照一定的顺序,先观察外部形态,再观察内部结构。要观察种子的内容结构,还得将种子剖开,需要用到解剖刀,观察还得选择合适的时机,在种子即将萌发时,种子的内部结构看得更清楚,所以实验前还得将种子用清水泡软,种子能成为“盘中餐”,说明其中含有营养成分,这营养是植物的叶进行光合作用制造并运输到种子中储存起来,怎么鉴定种子含有淀粉等有机物?

11、(根据淀粉的特性遇碘显蓝色),还得准备碘液。实验中取放材料用镊子。2.分发“自学导引”并巡回指导。1认真听讲,检查实验桌上的材料器具,熟悉实验步骤。2按“自学导引”上的提示,分组完成实验。穿插进行实验设计方法的指导,让学生不仅能按步骤完成实验,还能自己设计出实验方案来。指导学生自己去观察、去探索,最后分析结出结论,体现学生的自主性。合作探究1出示:大豆、玉米种子的外形图和解剖图。依次闪烁显示各部分,让学生逐一识别,说出名称。并要求学生比较大豆、玉米种子,找出异同。2播放“种子萌发过程”的flash动画。3播放配音解说的“种子萌发”动画。1学生逐一识别出大豆、玉米种子各部分的结构名称。2一学生给

12、动画配音(边观察边描绘出种子萌发的过程。)3认真观看,不时为片中的拟人化解说笑出声来。闪烁显示种子的结构使学生的注意力更具指向性和集中性。把大豆种子和玉米种子的结构图显示在一张屏上,便于学生进行对比,找出异同。用动画动态展示出种子萌发的过程,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需求。让学生配音,可满足学生的表现欲,突出学生的主体性。质疑点拨1教师质疑:(1) 胚是由胚芽、胚轴、胚根三部分组成的还是由胚芽、胚轴、胚根、胚乳四部分组成的?(2)有人说:双子叶植物的种子有两片子叶,没有胚乳;单子叶植物有一片子叶,但却有胚乳。(3)种子萌发时,最先长出来的是胚芽并发育为幼苗的叶,随后胚根发育为幼苗的根,胚轴发育为

13、幼苗的茎。是这样的吗?2精讲点拨:抓住重点、难点、关键点、易错点、易忽略点等进行剖析、点拨。积极思考,相互讨论、争论,纷纷举手发言,阐述自己的观点。认真聆听,频频点头,快速记录。通过质疑可以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引领学生从多角度多方位思考、理解各知识点间的内在联系。并可满足学生“好为人师”的愿望。进一步启迪学生思维,使其朝着学习目标的方向发展。反馈矫正1出示目标检测题。2出示本节概念图。读题、做题。眼光随鼠标移动,理清本节知识脉络和体系。在学生已获得比较系统知识的基础上,形成解题技能。这是对学习误差的“诊断”。通过“概念图”进行变式回授教学,是对学习误差的矫正和“治疗”。五、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要

14、注意生物知识的科学性、系统性与简洁性,文字表达要准确、简洁。板书类型有纲目式、表解式、图解式。本课采用图解式板书。单子叶植物的种子种皮胚胚乳胚芽胚轴胚根(一片)子叶有有有有有有有双子叶植物的种子种皮胚种皮胚轴胚根(两片)子叶有有有有有有种子种皮胚胚乳胚芽胚轴胚根(一片或两片)子叶幼苗叶茎茎与根的连接部位根有有或有有有有有有有有有发育为发育为发育为发育为发育为六、说本设计的创新之处及教学反思通过唐诗引入,利用多媒体等直观教学手段,刺激学生多种感官活动,加强学生有意注意;通过解剖观察,培养学生的动力能力和观察能力;通过比较归纳,让学生在推理、判断中培养良好的思维习惯和对知识的迁移能力。教师的点拨与

15、矫正总结一方面统一了认识,给学生一个正确的可供参考的观点,另一方面解决了教学中的重点与难点。本课可取之处:(1)引入自然。通过学生熟知的唐诗“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籽”引入本章的课题。通过展示、分析绿色开花植物的生活史所经历的阶段引入第1节课题,通过观察种子的外形和思考“一粒小小的种子为什么能萌发成幼苗并长成一株参天大树?”引出探究种子结构的活动。(2)目标简明。学习目标本应是三维目标,如果在探究前一一列出,易让学生产生畏难情绪,考虑到知识目标是第一目标,是其他目标的基础和载体,所以只向学生展示了本节的知识目标。其他二个目标蕴含在本节课的具体活动和相关环节中。(3)导

16、学结合。学生在观察种子的结构的活动中,老师巡回观察学生的完成情况,适时给予指导,让学生的学习能够高效进行,顺利完成学习目标。(4)相互质疑。老师针对本节的重点、关键点、易错点、易忽略点和发展点设计了三个问题请学生解答,然后让学生把活动中遇到的问题提出来,让老师回答。通过相互质疑,可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5)学用结合。通过学生完成应用反馈题,检测学生的掌握情况和目标的达成度,为矫正回授提供依据,而且通过这一形式,可以提高运用、迁移知识的能力。(6)优化教材。在学生掌握了种子结构的基础上,通过播放两个flash动画,让学生重点观察和描述种子萌发的动态过程的,这样学生很快就明白了种子萌发和幼苗形成的过程。为学生后续学习“营养生长”、“生殖生长”奠定了基础。本课改进之处:(1)师生、生生之间的交流还可充分一些;(2)质疑既可以在师生之间相互进行,也可以在生生之间相互进行,本节课忽视了生生之间的相互质疑。 6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施工/环境 > 农业报告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