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限空间作业安全.ppt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4916282 上传时间:2023-05-23 格式:PPT 页数:84 大小:6.9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有限空间作业安全.ppt_第1页
第1页 / 共84页
有限空间作业安全.ppt_第2页
第2页 / 共84页
有限空间作业安全.ppt_第3页
第3页 / 共84页
有限空间作业安全.ppt_第4页
第4页 / 共84页
有限空间作业安全.ppt_第5页
第5页 / 共8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有限空间作业安全.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有限空间作业安全.ppt(8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李忠祥2015.12,工贸企业有限空间作业安全,课程内容,3,基本知识,4,基本知识,1.基本概念:有限空间和有限空间作业有限空间 是指封闭或部分封闭、进出口较为狭窄有限、未被设计为固定工作场所、自然通风不良、易造成有毒有害、易燃易爆物质积聚或氧含量不足的空间。,5,基本知识,1.基本概念:有限空间和有限空间作业有限空间作业 是指作业人员进入有限空间实施的作业活动。作业包括施工、维修、保养、清理等。,6,基本知识,2.分类:地下、地上、设备设施地下有限空间 如地下管道、地下室、地下仓库、地下工程、暗沟、隧道、涵洞、地坑、废井、地窖、污水池(井)、沼气池、化粪池、下水道等。,7,基本知识,2.分

2、类:地下、地上、设备设施地上有限空间 如储藏室、酒糟池、发酵池、垃圾站、温室、冷库、粮仓、料仓等。,干曲仓,泥池,8,基本知识,2.分类:地下、地上、设备设施设备设施 如船舱、贮罐、车载槽罐、金属冶炼炉、反应塔(釜)、冷藏箱、压力容器、管道、烟道、锅炉等。,9,基本知识,3.可能的危害及致因因素窒息(缺氧)二氧化碳、氮气、氩气、甲烷和水蒸气等中毒硫化氢、一氧化碳、苯、甲苯、二甲苯等爆燃/爆炸甲烷、氢气、挥发性有机化合物、可燃性粉尘其他危害,如中暑、淹溺、高处坠落、物体打击、机械伤害、触电、噪声、粉尘等,10,基本知识,氧气对人体的影响,氧气是人体赖以生存的重要物质基础,缺氧会对人体多个系统及脏

3、器造成影响。氧气含量不同,对人体的危害也不同。,1)窒息-缺氧引起,11,缺氧的主要原因:,(1)有限空间内长期通风不良,氧含量偏低。,(2)有限空间内存在的物质发生耗氧性化学反应,如燃烧,、生物的有氧呼吸、微生物活动、动植物腐败等。,(3)作业过程中引入单纯性窒息气体挤占氧气空间,如使,用氮气、氩气、水蒸气进行清洗。,(4)某些相连或接近的设备或管道的渗漏或扩散,如天然,气泄漏。,(5)较高的氧气消耗速度,如过多人员同时在有限空间内,作业、焊接作业等。,基本知识,2007.5.19,北京某电子股份有限公司2名工作人员,在为航天三院31所安装调试大型真空热处理炉过程中,由于炉中残留氩气未全部排

4、空,在未对炉内含氧量进行检测和强制通风,配戴任何防护用品的情况下,贸然进入炉内作业,导致两名维修人员缺氧窒息,晕倒在炉内,后经医院抢救,作业人员霍某(男、25岁、北京人)抢救无效死亡,另一人脱离生命危险。,基本知识,2009.3.21,中冶四公司在曹妃甸工业区首钢京唐钢铁有限公司连铸车间水泵房进行除盐水池防渗漏修护作时,因缺氧发生一起窒息事故,造成5人死亡。,窒息事故案例,有毒物质种类,常见的有毒物质:,硫化氢、一氧化碳、苯系物、磷化氢、氯气、氮氧化物、二氧化硫、氨气、氰和腈类化合物、易挥发的有机溶剂、极高浓度刺激性气体等。,基本知识,2)中毒有毒物质引起,常见的有毒物质硫化氢(H2S),理化

5、性质:,无色,有臭鸡蛋气味的气体,剧毒。,比空气重,溶于水生成氢硫酸,可溶于乙醇。,爆炸极限的浓度范围为4%46%,与空气混合能燃爆,遇明火、高热、氧化剂发生爆炸。,基本知识,进入人体的主要途径:呼吸道,基本知识,化粪池,IDLH:430mg/m3,基本知识主要来源:(1)加工含硫原油过程的密闭设备。(2)天然气中含有硫化氢。(3)有机物发酵腐败场所,如制糖、造纸、制革等。(4)咸菜、咸鱼腌制的低洼处。(5)污水管道、窖井、污水泵站、污水池、炼油池、纸浆池、发酵池、垃圾堆放场、粪池等。对人体的影响GB5044-85职业性接触毒物危害程度分级中硫化氢被列入级危害(高度危害)。MAC:10mg/m

6、3,硫化氢中毒事故 案例三,,下午14:30许,通州区新华联北区悦豪物业公司,在对新华联家园北区6号楼西侧污水井内的污水提升泵进行维修作业时,3名工人因硫化氢中毒晕倒,先后又有7人下井实施救援,共造成10人发生中毒。其中6人死亡,另外4人经抢救脱离生命危险。在救援过程中另有 1名公安消防队员牺牲。2009.8.7,新疆喀什地区泽普县白宫大酒店在疏通下水道时发生硫化氢中毒事故,造成3人死亡、3人受伤。,基本知识,硫化氢中毒事故,一氧化碳(CO),理化性质:,无色、无味、无刺激性的气体。与空气比重相当。几乎不溶于水,可溶于氨水。爆炸极限的浓度范围为12.5%74.2%。遇热、明火易燃烧爆炸。对人体

7、的影响:GB5044-85职业性接触毒物危害程度分级中,一氧化碳被列入级危害(高度危害)。PC-TWA:20mg/m3PC-STEL:30mg/m3 IDLH:1700mg/m3 一氧化碳与血红蛋白结合能力大于氧气,造成细胞缺氧窒息,主要损害神经系统。,基本知识,主要来源,(1)在有限空间中进行焊接作业时含碳物质不完全燃烧会,产生一氧化碳。,(2)反应釜中生产合成氨、丙酮、光气、甲醇等化学品时,产生的副产物中存在一氧化碳。(3)使用一氧化碳作为燃料等。,(4)使用柴油发电机、检查燃气管道、清洗反应釜/塔等可,能会接触到一氧化碳。,基本知识,一氧化碳中毒事故,上午9点15分左右,位于江苏常州市武

8、进区嘉泽镇的常州市中岳铸造厂在生产过程中,1名铸造工在冲天炉炉顶处理故障时发生煤气中毒,随后有5名工人及1名合同制消防员参与施救,由于方法不当,相继发生煤气中毒,共造成6人死亡、1人受伤。其中1人为工厂老板。,基本知识,2010.6.2,上午9时许,昌平区水务局施工总队3名作业人员在沙河镇小沙河南岸第14排干截污水管线20号污水井进行通堵作业,由于抽水管长度不够,将汽油泵放置井下(井深7米)用于抽水,在抽完部分积水后,3名作业人员下到井下实施通堵作业,2人先后晕倒,1人在下井过程中感觉不好爬出井外。晕倒2人经抢救无效死亡。经判定,该起事故为汽油泵使用过程中,在井下产生大量一氧化碳,致使作业人员

9、中毒。,典型有毒物质苯(C6H6),理化性质:,具有特殊芳香气味的无色油状液体。不溶于水,溶于醇、醚、丙酮等多数有机溶剂。易燃,闪点-11,爆炸极限的浓度范围为1.2%8%。其蒸气与空气混合能形成爆炸性混合气体,遇明火、高热极易燃烧爆炸,与氧化剂能发生强烈反应,易产生和聚集静电。其蒸汽比空气密度大,在较低处能扩散至很远处,遇明火会引起回燃。,基本知识,基本知识,IDLH:,9800mg/m3,苯可引起各种类型的白血病,国际癌症研究中心已确认苯为人类致癌物。,对人体的影响:GB5044-85职业性接触毒物危害程度分级中苯被列入级危害(极度危害)。PC-TWA:6mg/m3PC-STEL:10mg

10、/m3,主要来源:,(1)在反应釜中制作油、脂、橡胶、树脂、油漆、粘结剂,和氯丁橡胶等作业时用苯作为溶剂和稀释剂。,(2)苯用于制造各种化工产品,如苯乙烯、苯酚、顺丁烯,二酸酐和许多清洁剂、炸药、化肥、农药和燃料等。(3)在地下室、船舱内进行涂刷作业、对反应釜/塔进行,清洗、维修作业时会接触到苯。,基本知识,有机溶剂中毒事故案例,反应釜有机溶剂中毒事故,2011年7月17日18时许,重庆丰都县重庆紫光新科化工开发有限公司委托的河南省防腐保温开发有限公司,在对车间一反应釜进行环氧树脂防腐作业过程中,因作业程序和防护不当,造成1名作业人员和1名施救人员中毒死亡事故。经查,该起事故由调和漆防腐使用的

11、有机溶剂稀释剂挥发的有毒气体引发,盲目施救造成事故进一步扩大。,基本知识,基本知识,易燃易爆物质,爆炸极限,点火源,爆炸过程 易燃易爆物质和空气混合后,在有限空间内容易积聚达到爆炸极限,遇到点火源则造成爆炸,引起火灾,造成对有限空间内作业人员及附近人员的严重伤害。爆炸三要素:易燃易爆物质达爆炸浓度 点火源 氧气,3)爆燃/爆炸,易燃易爆物质种类:,易燃易爆气体/蒸气:,甲烷、天然气、氢气、挥发性有机化合物及蒸气等。,可燃性粉尘:,炭粒、粮食粉末、纤维、塑料屑以及研磨得很细的其,他可燃性粉尘。,基本知识,主要来源:,有限空间中易燃气体或液体的泄漏和挥发。,有机物分解,如生活垃圾、动植物腐败物分解

12、等产生甲烷。,作业过程中引入的,如乙炔气焊产生一氧化碳。空气中氧气含量超过23.5%时,形成了富氧环境。,基本知识,几种物质的爆炸浓度,注:人体静电电压112KV,放电能量在0.6mj-数十mj。,基本知识,29,明火,化学反应放热,高温表面,撞击或摩擦发生火花,电气火花,静电放电火花,雷电作用,直接日光照射或聚焦的日光照射。,基本知识,点火源:,30,烘箱爆燃事故,2011年6月18日,江苏省泰兴市江苏维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浸胶车间在玻璃纤维布烘干过程中,通风不良,挥发的可燃气体发生爆燃事故,死亡8人、受伤10人。,基本知识,顺义牛栏山镇铁罐爆燃事故,2010年3月25日下午15时47分,北京

13、市顺义区牛栏山镇北京市千岛湾水处理设备厂喷砂工王某进入衬胶车间的水处理设备罐内,对其内壁进行涂刷作业(主要成分为溶剂油,属易燃易爆品)时,铁罐内突然发生爆燃,并引燃了附近的易燃物,喷射出的火焰将在罐外的叶某等4人烧伤,同时造成一人小腿骨折。事故发生几分钟后,救援人员赶到事故现场,控制火情并展开救援。其间,衬胶车间又发生了二次爆炸,16时30分许,消防队员灭火后在南侧工作台下发现了王某,经现场医疗部门鉴定已死亡。,基本知识,淹溺高处坠落触电机械伤害坍塌物体打击灼烫高温高湿,基本知识,4)其他危害:,有限空间作业死亡事故分布图,淹溺,淹溺导致人窒息、缺氧。,原因:,地下有限空间,低于地面2米,有水

14、积蓄,因中毒、受伤或,不慎跌落均可致淹溺。,常见于粪坑粪池、腌菜窖、沉淀池、污水池、阴沟下水道的清理、维修等工作,多伴发高处坠落、电击、跌落等事故。,对人体的伤害:,常见的表现为面部或全身青紫、烦躁不安、抽筋、,呼吸困难、昏迷、意识丧失、心跳停止。,基本知识,高处坠落 原因:,(1)安全防护用具不合格,如脚手板和防护栏杆安装、使,用不合理等。,(2)使用的扶梯有缺陷。,(3)作业面狭窄,作业人员活动受限,四周悬空,手脚易,于扑空。,对人体的伤害:,高处坠落可能导致脑部或内脏损伤而致命或使四肢、,躯干、腰椎等部位受冲击而造成重伤致残。,基本知识,触电,原因:,(1)操作不当触电。,(2)电动机械

15、、电器、电线年久失修等。对人体的伤害:,当通过人体的电流超过50毫安时,就会使人的,呼吸和心脏停止而死亡。,基本知识,机械伤害 原因:,(1)作业期间机械的意外启动;(2)机械防护失效;(3)未实施有效的个体防护;(4)人员违章等。对人体的伤害:,机械伤害可能引发人体多部位受伤,如头部、眼部、颈部、胸部、腰部、脊柱、四肢等,造成外伤性骨折、出血、休克、昏迷,严重的会直接导致死亡。,基本知识,安全措施,技术措施通风监测照明、防爆通讯个体防护警示隔离/断应急,管理措施建立并实施相应管理制度,38,1.通风 送入新鲜风流,带出易燃易爆、有毒有害气体。,有限空间作业前和作业过程中,通常采取强制性持续通

16、风措施降低危险,保持空气流通。根据有限空间特点,风机须与风管相连,将新鲜空气有效送至作业面。,(防爆型)风机及发电机,安全措施,技术措施,2.气体检测,确定有限空间内氧、易燃易爆、有毒有害等物质的浓度。常用的气体检测设备是便携式气体检测报警仪。从仪器上传感器数量上分可分为单一式检测报警仪和复合式检测报警仪。从获得气体样品的方式上分可分为扩散式检测报警仪和泵吸式检测报警仪。,安全措施,1、鳄鱼夹2、蜂鸣器3、LCD显示屏 4、LED报警窗5、传感器6、按键硫化氢扩散式气体检测报警仪,五合一泵吸式气体检测仪,安全措施,2.气体检测,手持式防爆灯,防爆矿灯帽,安全措施,3.照明、电压、防爆,有限空间

17、作业场所的照明灯具电压应当符合特低电压限值(GB/T3805)等国家标准或者行业标准的规定;作业场所存在可燃性气体、粉尘的,其电气设施设备及照明灯具的防爆安全要求应当符合爆炸性环境第一部分:设备通用要求(GB3836.1)等国家标准或者行业标准的规定。(总局59号令第17条),5.个体防护呼吸防护过滤式呼吸防护用品防毒面具。在氧含量合格且有毒气体浓度低于立即威胁生命健康浓度(IDLH)的情况下,根据有毒气体浓度范围进行选配。为保证作业安全建议使用全面罩型防护面具及滤毒罐,且滤毒罐应与防护气体的类型相匹配。,安全措施,全面罩防毒面具配,1.面罩2.滤毒罐3.导气管,对讲机,4.通讯现场作业人员之

18、间的及时沟通。,安全措施,2、导气管3、背带和腰带4、低压长管5、空气泵,连续送风式长管呼吸器,1、密合面罩,高压送风式长管呼吸器,隔绝式呼吸防护用品长管呼吸器。根据GB6220-2009呼吸防护 长管呼吸器中的分类原则,有限空间作业常用到的有:连续送风式长管呼吸器和高压送风式长管呼吸器。,呼吸类防护用品选用规则:空呼、面具/罩、滤件,IDLH-立即致死量,安全措施,技术措施,安全绳,全身式安全带,其他个体防护主要包括安全帽、安全带、安全绳、防护服、防护眼镜防护手套、防护鞋(靴)等。有限空间作业时应根据具体的作业环境进行选择和佩戴。安全帽护目镜防护服,技术措施,护栏,警戒线,锥桶,6.现场警示

19、主要用于隔离作业现场,警示作业人员及无关人员注意安全。,警示标志,安全措施,安全告知牌,安全措施,安全措施,7.隔断/离措施 工贸企业应当采取可靠的隔断(隔离)措施,将可能危及作业安全的设施设备、存在有毒有害物质的空间与作业地点隔开。释义:应采取可靠的隔断/离措施。,安全措施,1、面罩2、供气阀,3、导气管4、背托5、气瓶,6、压力表,7、肩带8、腰带9、气瓶阀,10、减压器,正压式空气呼吸器,8.应急救援正压式空气呼吸器能够保证人员在充满浓烟、毒气、蒸气或缺氧的恶劣环境下安全地进行抢险救援工作。,三脚架、绞盘、救生索、安全带等在事故状态下迅速把作业人员,从危险环境中救出。,安全梯作为作业人员

20、的上下工,具外,也是事故状态下抢救人员上下用的器材。,救援用三脚架,软梯,安全措施,安全措施,压缩空气逃生器,氧气逃生器,逃生呼吸器用于特定情况下作业人员的自救。,安全措施,存在有限空间作业的工贸企业应当建立下列安全生产制度和规程(59号第5条):(一)有限空间作业安全责任制度;(二)有限空间作业审批制度;(三)有限空间作业现场安全管理制度;(四)有限空间作业现场负责人、监护人员、作业人员、应急救援人员安全培训教育制度;(五)有限空间作业应急管理制度;(六)有限空间作业安全操作规程。建立有限空间管理台账,并及时更新。(第7条),2.管理措施,工贸企业对有限空间作业要建立健全各项安全生产管理制度

21、和规程-立规矩:安全责任制度明确主要负责人、相关负责人、现场负责人、监护人、作业人、救援人等的职责;审批制度分职能、层次把关;现场安全管理制度规范现场各项工作;安全培训教育制度确保现场负责人、监护人员、作业人员、应急救援人员具备相应的意识和能力;应急管理制度确保事故救援有效,避免二次事故;安全操作规程指导作业人员安全操作。建立台账摸清家底,便于管理。,安全措施,对四种人专项培训的要求 工贸企业应当对从事有限空间作业的现场负责人、监护人员、作业人员、应急救援人员进行专项安全培训。专项安全培训应当包括下列内容:(一)有限空间作业的危险有害因素和安全防范措施;(二)有限空间作业的安全操作规程;(三)

22、检测仪器、劳动防护用品的正确使用;(四)紧急情况下的应急处置措施。安全培训应当有专门记录,并由参加培训的人员签字确认。(59号令第6条),安全措施,工贸企业应当对本企业的有限空间进行辨识,确定有限空间的数量、位置以及危险有害因素等基本情况,建立有限空间管理台账,并及时更新。(59号令),安全措施,作业前准备,有限空间作业一般流程,1、制定有限空间作业方案,2、明确人员及其安全职责,9、机械通风,10、气体检测,11、作业环境判定,12、二次检测,3、作业审批,4、安全交底,5、封闭作业区域及安全警示,6、设备安全检查,7、安全隔离,8、开启出入口,13、二次判定,14、个体防护,15、电气设备

23、及照明安全16、安全作业17、监护18、清场,安全措施,作业前准备,制定有限空间作业方案,实施有限空间作业前,应当对作业环境进行评估,分析 存在的危险有害因素,提出消除、控制危害的措施,制 定有限空间作业方案,并经本企业负责人批准。,存在交叉作业时,采取避免互相伤害的措施。,明确具体作业人员及其安全职责,应当按照有限空间作业方案,明确作业现场负责人、监 护人员、作业人员及其安全职责。,安全措施,作业审批,实施有限空间作业前应按 照本企业制定的有限空间 作业审批制度履行审批手 续,审批文件应存档备案。,作业审批有利于安全管理 部门或主管领导对有限空间 作业将采取的人力资源、安 全防护措施等内容进

24、行有效 把关,对不合格事项在作业 前及时调整,从而保障作业 人员安全。,(此表一式二份,第一联审批部门保留,第二联作业单位保留)注:该审批表是进入有限空间作业的依据,不得涂改且要求审批部门存档时间至少一年。,有限空间作业审批表(样表),安全措施,作业前准备,安全交底,实施有限空间作业前,应当将有限空间作业方案和作 业现场可能存在的危险有害因素、防控措施告知作业人员。现场负责人应当监督作业人员按照方案进行作 业准备。,安全措施,作业前准备,封闭作业区域及安全警示,作业前,应封闭作业区域,并在出入口周边显著位置设置安全标志和警示标识。,安全措施,作业前准备,设备安全检查,作业前,应对安全防护设备、

25、个体防护设备、应急救援设备、作业设备和工具进行安全检查,发现问题应立即更换。,安全隔离,应采取关闭阀门、加装盲板、封堵、导流等隔离措施,阻断有毒有害气体、蒸气、水、尘埃或泥沙等威胁作业安全的物质涌入有限空间的通路。,安全措施,作业前准备,开启出入口,作业者应站在有限空间外上风侧开启出入口,进行自然通风。,机械通风,安全措施,作业环境存在爆炸危险的,应使用防爆型通风设备。采用移动机械通风设备时,风管出风口应放置在作业面,保证有效通风。应向有限空间输送清洁空气,不应使用纯氧进行通风。有限空间设置固定机械通风系统的,应全程运行。,气体检测,有限空间作业应严格履行“先通风、再检测、后作业”的原则,在有

26、限空间外按照氧气、可燃性气体、有毒有害气体的顺序,对有限空间内气体进行检测。检测人员的自身安全要有保障,初次进入危险环境进行检测时,需配备隔离式呼吸防护设备。应在危险环境以外进行检测,可通过采样泵和导气管将危险气体样品引到检测仪器。,安全措施,作业前准备,气体检测,有限空间内存在积水、污物的,应采取措施,待气体充分释放后再进行检测。,应对有限空间上、中、下不同高度和作业者通过、停留的位置进行检测。,气体检测设备应定期进行检定,检定合格后方可使用。,检测时应记录检测的时间、地点、气体种类、浓度等信息。检测记录经检测人员签字后存档。,安全措施,作业环境判定,作业负责人根据气体检测数据,依据评估标准

27、对有限空间作业环境危险有害程度进行判定。,正常时氧含量为19.5%23.5%。低于19.5%为缺氧环境,存在 窒息可能;高于23.5%可能引发氧气中毒。,有限空间空气中可燃性气体浓度应低于爆炸下限的10%,否则 存在爆炸危险。当进行有限空间的动火作业时,空气中可燃气 体的浓度应低于爆炸下限的1%。,粉尘或有毒气体的浓度须低于GBZ2.1-2007工作场所有害因 素职业接触限值 第1部分化学有害因素所规定的限值要求。,其他危险有害因素执行相关标准。,安全措施,作业前准备,二次气体检测,存在以下情况之一的,应再次进行气体检测:,a)机械通风后;,b)气体检测时间与作业者进入作业时间间隔30分钟以上

28、时。,二次判定,作业负责人根据二次气体检测数据,依据评估标准对有限空间作业环境危险有害程度重新进行判定。,安全措施,作业前准备,个体防护,应根据危害程度正确选择佩戴有效的防护用品进行作业。包括全身式安全带、安全绳、安全帽和呼吸防护用品等。作业现场应至少配备1套自给开路式压缩空气呼吸器和1套全身式安全带及安全绳作为应急救援设备。,安全措施,正压式空气呼吸器,全身式安全带,作业前准备,电气设备和照明安全,有限空间作业环境存在爆炸危险的,电气设备、照明用具应满足防爆要求。有限空间临时用电应符合GB/T 13869用电安全导则的规定。有限空间内使用的照明设备电压应不大于36V。手持照明设备电压应不大于

29、24V,在积水、结露的有限空间作业,手持照明电压应不大于12V。,安全措施,作业,作业安全,作业负责人应确认作业环境、作业程序、安全防护设备、个体防护装备及应急救援设备符合要求后,方可安排作业者进入有限空间作业。,作业者应遵守有限空间作业安全操作规程,正确使用安全防护设备与个体防护装备,并与监护者进行有效的信息沟通。,安全措施,作业过程中应使用机械通风设备对有限空间持续通风。,作业过程中应对有限空间作业面气体浓度进行连续监测,并随时采取必要措施。,作业,监护,监护者应在有限空间外全过程持续监护。监护者应能跟踪作业者作业过程,实时掌握监测数据,并适时与作业者进行有效的信息沟通。发现异常时,监护者

30、应立即向作业者发出撤离警报,并协助作业者逃生。监护者应防止未经许可的人员进入作业区域。,安全措施,作业后清理,作业完成后,作业者应将全部作业设备和工具带离有限空间。,监护者应清点人员及设备数量,确保有限空间内无人员和设备遗留后,关闭出入口。,清理现场后解除作业区域封闭措施,撤离现场。,安全措施,清场,应急救援,应根据有限空间作业的特点,制定应急预案配备呼吸器、通讯设备、安全绳索等应急装备和器材有限空间作业的现场负责人、监护人员、作业人员和应急救援人员应当掌握相关应急预案内容,定期进行演练,提高应急处置能力一旦发生事故,立即报警禁止盲目施救,防止事故进一步扩大救援人员实施救援时,应首先做好自身防

31、护受困人员被救出有限空间后,应第一时间对受伤人员做简单的处理,以减轻伤害。,应急救援,应急管理,应急救援,应急救援方式,应急救援可分为自救、无需进入的救援和进入救援。,自救是最佳的选择。进入作业的过程中,如果进入人员发现有任何的暴露变化或者其他的报警提示,进入人员必须立即停止作业,并迅速撤离。,应急救援,非进入式救援。救援人员可以借助相关的设备与器材(如连接进入人员的安全绳及提升装置等),安全快速地将发生意外的进入人员提升至有限空间外。,应急救援,应急救援方式,进入式救援。救援人员必须,进入到有限空间内才能完成的,救援任务。由于人员需要进入,,因此风险性增大,这就要求对,救援人员进行专业防护器

32、具和,救援技巧的培训。,进入救援,应急救援,有限空间作业安全监管要点,有限空间作业安全管理制度有限空间管理台账防护设备设施配备及维护应急救援预案及演练记录专项安全培训记录有限空间作业审批表检测记录,监督管理,有限空间监管要点,监督管理,有限空间作业安全管理制度,(一)有限空间作业安全责任制度;,(二)有限空间作业审批制度;,(三)有限空间作业现场安全管理制度;,(四)有限空间作业现场负责人、监护人员、作业人员、,应急救援人员安全培训教育制度;,(五)有限空间作业应急管理制度;,(六)有限空间作业安全操作规程。,监督管理,有限空间管理台账,根据有限空间定义,对企业的有限空间进行辨识,根据辨识结果

33、,统计有限空间的数量、位置,确定各有限空间危险有害因素等基本情况,建立有限空间管理台账,并及时更新,监督管理,设备设施配备及维护,警示设施,气体检测设备,安全作业设备(风机、风管、照明、通讯等),呼吸防护用品,其他个体防护用品(安全帽、全身式安全带、安全绳等),应急救援装备(呼吸器、全身式安全带、安全绳索等),监督管理,应急救援预案及演练记录,企业应根据有限空间作业的特点,制定应急预案,有限空间作业的现场负责人、监护人员、作业人员和应急,救援人员应当掌握相关应急预案内容,定期进行演练,提高,应急处置能力。,监督管理,专项安全培训记录,工贸企业应当对从事有限空间作业的现场负责人、监护人员、作业人员、应急救援人员进行专项安全培训。专项安全培训应当包括下列内容:(一)有限空间作业的危险有害因素和安全防范措施;(二)有限空间作业的安全操作规程;(三)检测仪器、劳动防护用品的正确使用;(四)紧急情况下的应急处置措施。安全培训应有专门记录,并由参加培训的人员签字确认。,监督管理,有限空间作业审批表,实施有限空间作业前必须,履行作业审批程序,审批表,是证明企业履行作业审批的,依据。,审批表存档时间至少一年。,有限空间作业审批表(样表),监督管理,有限空间作业检测记录,检测人员进行检测时,应当记,录检测的时间、地点、气体种类、,浓度等信息。,检测记录经检测人员签字后存,档。,谢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