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 ASCO-GU肾癌精粹解读(全文).docx

上传人:李司机 文档编号:4917568 上传时间:2023-05-23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18.6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3 ASCO-GU肾癌精粹解读(全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2023 ASCO-GU肾癌精粹解读(全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2023 ASCO-GU肾癌精粹解读(全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2023 ASCO-GU肾癌精粹解读(全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2023 ASCO-GU肾癌精粹解读(全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23 ASCO-GU肾癌精粹解读(全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 ASCO-GU肾癌精粹解读(全文).docx(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2023ASCOGU肾癌精粹解读(全文)摘要ASCO-GU23会议在疫情后如期线下召开,大会收录肾细胞癌领域相关摘要共167项,内容涵盖肾细胞癌诊疗领域中首项靶向肿瘤的PET/CT诊断技术,对前期临床试验结果的危险度分层解读,并探索肿瘤与血清生物标志物对于精准分型治疗的价值,同时也为序贯治疗的选择提供了证据。经历全球3年疫情阴霾过后,一年一度的泌尿肿瘤学术盛会ASCO-GU会议于2023年2月1618日在美国加州旧金山如期召开。本次大会肾癌领域共收录摘要167项,涵盖核素诊断方面的突破性进展,对既往临床试验的深度分析,以及多项对肾细胞癌生物标志物、围手术期管理等方向的探索,为广大泌尿肿瘤医生提

2、供了最新临床证据和探索思考。一小试锋芒一核素显像在肾癌诊疗领域的再次探索和尝试PSMA-PET/CT在前列腺癌领域的应用正在改写其诊疗实践,其应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对肿瘤转移负荷和早期复发评估的准确性,而肾细胞癌领域基本还在沿用传统的FDG-PETCTo今年ShUCh等带来了首项透明细胞肾细胞癌(clearcellrenalcellcarcinomazccRCC)领域的靶向显影一89Zr-DFO-girentuximabPET/CT相关研究。Girentuximab单抗可以靶向在ccRCC中高表达的缺氧相关蛋白碳酸酊酶9(carbonicanhydrase9,CAIX),进而通过偶联的放射性核素

3、无创性地诊断肾脏占位性质。该研究共纳入300例初诊肾占位患者,诊断ccRCC的准确率达86%。靶向CAIX的核素药物(i77Lu_girentuximab)联合纳武单抗的临床试验也已开展口。这些探索可能为ccRCC的精准诊治带来另一束希望之光。二、细嗅蔷薇一mRCC一线系统化整合治疗模式的持续挖掘本次ASCO-GU会议虽然没有重磅的临床试验结果公布,但对既往临床试验结果的深度解读为晚期ccRCC的治疗带来了新线索。CheckMate9ER研究在中位随访时间达到44个月后,以IMDC风险进行了分层分析,结果显示在所有IMDC预后分层人群中,纳武单抗联合卡博替尼的联合治疗方案均能使患者获益。但值得

4、注意的是,在不良预后组中,尽管联合治疗的临床获益明显好于单独舒尼替尼靶向治疗,但两组的mPFS仅为9.9个月和4.2个月。Choueiri等随后分析了CM9ER试验中生物标志物探索的情况,无论PD-L1表达水平如何,靶免联合治疗均能使患者获益;PD-L1和C-MET的状态和表达模式与靶免联合治疗效果预测无关,高CD8T淋巴细胞百分比可能是联合治疗组的有利预后因素。而既往已有的GES评分(包括IMmotionI50T-effxJAVELINRenal101ImmunoSignature.TIS等)都无法预测两组间的PFS,由此可见目前为患者决策最佳治疗方案之路仍然扑朔迷离。IMDC是基于靶向治疗

5、时代建立针对mRCC的预测模型,在免疫治疗时代,该模型其实不能满足临床需求,来自意大利的团队在传统IMDC分层基础上联合AP+评分(PBRM1失活,PD-L1阴性,高CD4/CD8)以及分子特征进行更准确的mccRCC预后分层5-叫=更进一步一肾癌生物标志物和精准施治的持续发酵在血清学标志物领域,来自爱丁堡的团队探讨了阿昔替尼联合帕博丽珠单抗治疗的mRCC患者中,炎症反应因子C-反应蛋白(C-reactionprotein,CRP)对患者预后的指示作用,CRP10mg/L是患者良好预后的特征。来自圣地亚哥的研究团队也发现CRP是RCC患者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率和5年病死率的独立预测因子网。对JA

6、VELINRenal101研究入组患者的探索性分析结果也显示,接受靶免联合治疗的不良预后组患者中,基线/治疗过程中低CRP水平或治疗后CRP大幅下降均是患者疗效较好的预测因素【叫而某些HLA变种、血清IL-6水平、肺免疫预后指数、中性淋巴细胞比例、T细胞受体类型和IMDC预后分层都是发生免疫相关不良反应的预测因子。随着精准医学的发展,对肿瘤及其微环境的认识越来越深入。MDAnderson肿瘤中心的研究结果显示,寡转移ccRCC病灶相较于原发病灶具有更多的T细胞抑制和M2极化巨噬细胞,而原发灶微环境中的T细胞耗竭预示着早期转移的出现口叫MefIirr肿瘤相关纤维细胞是患者能够从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治

7、疗中获益的正向因子;NIVO单药治疗患者中,SLAMF7+CD8+T淋巴细胞浸润可能与发生耐药有关。影像组学和转录组学的巨量数据让传统统计方式的实施显得举步维艰,而机器学习和深度学习正在帮助我们理解这些数据并建立指导临床工作的模型【-it来自Cleveland的研究团队对临床指标进行了人工智能的探索,对于相对容易的C-Index评分和术后GFR预测,人工计算与机器计算差别不大,而包括PADUA评分在内的相对复杂计算,人工智能计算更加准确A-”。多家中心也对包括ctDNAxCTC等液体活检指导预测患者系统治疗的效果进行探索,相较于CCRCC,转移性非透明细胞肾细胞癌患者往往具有更高的CtDNA水

8、平。虽然多项研究结果显示,CTC变化与患者接受系统治疗的效果存在相关性,但采用不同标记方式的CTC检测阳性率为50%-80%,具有较大异质性。四.刚柔并济一肾癌围手术期的合理化治疗干预多项研究结果显示,靶免联合的系统治疗虽然可能增加术中粘连的情况,但对于围手术期整体并发症发生率并没有明显影响,这对于临床TIb期和T2期患者行肾部分切除术,以及晚期患者在药物转化治疗后行减瘤手术具有指导意义。梅奥医学中心和华西医院的研究团队分别报道了对ccRCC和nccRCC转移病灶的局部治疗可以为患者带来生存获益。除手术外,放疗对脑转移及其他病灶的治疗也可能与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系统治疗协同,为患者带来长期获益。来自韩国的研究团队探索了溶瘤病毒JX-594与免疫协同治疗ccRCCz发现BAP1突变可能是患者获益的有利因素。在后线治疗方面,CTLA4检查点抑制剂的加入或换用CABO均能使部分患者获益。有意思的是,有两项研究结果显示,每日的给药时间也会影响患者的疗效,越晚用药的患者生存越差,这为患者的用药方式带来了新的指导。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