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任务.ppt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4920667 上传时间:2023-05-23 格式:PPT 页数:21 大小:39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语文教学任务.ppt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小学语文教学任务.ppt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小学语文教学任务.ppt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小学语文教学任务.ppt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小学语文教学任务.ppt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小学语文教学任务.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语文教学任务.ppt(2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丰向日 天津师范大学初等教育学院,小学语文教学任务,天津师范大学,第2页,小学语文教学任务,六十年代-双基 八十年代-语文能力九十年代-语文素质新世纪-语文素养,天津师范大学,第3页,小学语文教学任务,六十年代-双基 语文基础知识和语文基本技能字、词、句、篇、语(语法)、修(修辞)、逻(逻辑)、文(文学),天津师范大学,第4页,小学语文课程的任务,八十年代-语文能力语文能力:语言文字理解和表达的能力认识事物的能力,即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天津师范大学,第5页,小学语文课程的任务,九十年代-语文素质语文素质应包括语文基础素质、智能素质和道德素质,表现为具有扎实的语文基础知识,较强的理解、表达、

2、观察、思维能力,具有高尚的道德和健康的心理。,天津师范大学,第6页,小学语文课程的任务,新世纪-语文素养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语文课程应激发和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引导学生丰富语言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初步掌握学习语文的基本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具有适应实际生活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正确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语文课程还应通过优秀文化的熏陶感染,促进学生和谐发展,使他们提高思想道德修养和审美情趣,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天津师范大学,第7页,所谓“语文素养”,是指比较稳定的、最基本的、适应时

3、代发展要求的听说读写能力,以及在语文方面表现出来的文学、文章等学识修养和文风、情趣等人格修养。,天津师范大学,第8页,“语文素养”,涵盖面大一些,既包括听说读写能力,又不仅是技能性的要求,还有整体素质的要求。就是说,语文课程在语文基本能力培养的过程中,必然要注重优秀文化对学生的熏染,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以及道德修养、审美情趣得到提升,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得到培养。同时让语文教育在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民族文化认同感、增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方面,发挥不可替代的优势。,天津师范大学,第9页,比较稳定:是表明这些语文素养是逐步养成的“平日修养”。最基本:是指作为受过义务教育的普通

4、公民必须具有的语文素养。适应时代发展要求:是指具有现代社会必备的、发展了的语文素养。,天津师范大学,第10页,掌握基本的语文知识知识是形成能力的基础,如果没有相应的知识,就不会有相应的能力。陈述性知识:是什么的知识,凡是需要学生有意识地回忆出来的知识就称为陈述性知识。程序性知识:怎么办的知识,告诉我们如何做某事。策略性知识:是指学习者在学习情境中对学习任务的认识,对学习方法的选择和对学习过程的调控。,天津师范大学,第11页,在阅读教学中,为了帮助理解课文,可以引导学生随文学习必要的语文知识,但不能脱离语文运用的实际去进行“系统”的讲授和操练,更不应要求学生死记硬背概念、定义。,天津师范大学,第

5、12页,本标准“学段目标与内容”中涉及到语音、文字、词汇、语法、修辞、文体、文学等丰富的知识内容。在教学中应根据语文运用的实际需要,从所遇到的具体语言实例出发进行指导和点拨。指导与点拨的目的是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识字、写字、阅读与表达,形成一定的语言应用能力和良好的语感,而不在于对知识系统的记忆。因此,要避免脱离实际运用,围绕相关知识的概念、定义进行“系统、完整”的讲授与操练。,天津师范大学,第13页,在阅读中体会句号、问号、感叹号所表达的不同语气。在理解语句的过程中,体会句号与逗号的不同用法,了解冒号、引号的一般用法。在理解课文的过程中,体会顿号与逗号、分号与句号的不同用法。,天津师范大学,第

6、14页,语文教学任务,初步培养语文能力:识字写字能力、口语交际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初步学会语文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发展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情感、态度和个性心理品质方面的任务,天津师范大学,第15页,前三项特定任务后两项共同任务,天津师范大学,第16页,小学语文教学任务,为什么要变成语文素养:传统课堂教学过分强调认知性目标,知识与技能成为课堂教学关注的中心,知识的价值是本位的、首位的,智力、能力、情感、态度等其他方面的价值都是附属的,可有可无的。这种教学在强化知识的同时,从根本上失去了对人的生命存在及其发展的整体关怀,从而使学生成为被“肢解”的人,甚至被“窒息”的人。改革课堂教学

7、必须要进行价值本位的转移,即由以知识为本位转向以发展为本位,教学目标要真正体现知识、能力、态度的有机整合,从而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为了中华民族的复兴,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解读,天津师范大学,第17页,小学语文课程的任务,每个人在人生之初积累知识,尔后就可以无限期地加以利用,这实际上已经不够了。他必须有能力在自己的一生中抓住和利用各种机会,去更新、深化和进一步充实最初获得的知识,使自己适应不断变革的世界。如果最初的教育提供了有助于终身继续在工作之中和工作之外学习的动力和基础,那么就可以认为这种教育是成功的。教育财富蕴藏其中: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报告,天津师范大学,第18页,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天津师范大学,第19页,教师应努力改进课堂教学,整体考虑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综合,注重听说读写之间的有机联系,加强教学内容的整合,统筹安排教学活动,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天津师范大学,第20页,培养学生正确的思想观念、科学的思维方式、高尚的道德情操、健康的审美情趣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是与帮助他们掌握学习方法、提高语文能力的过程融为一体的,不应该当做外在的附加任务。应该根据语文学科的特点,注重熏陶感染,潜移默化,把这些内容渗透于日常的教学过程之中。,天津师范大学,第21页,谢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