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生交往的技巧.ppt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4920929 上传时间:2023-05-23 格式:PPT 页数:35 大小:335.4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师生交往的技巧.ppt_第1页
第1页 / 共35页
师生交往的技巧.ppt_第2页
第2页 / 共35页
师生交往的技巧.ppt_第3页
第3页 / 共35页
师生交往的技巧.ppt_第4页
第4页 / 共35页
师生交往的技巧.ppt_第5页
第5页 / 共3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师生交往的技巧.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师生交往的技巧.ppt(3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十二讲 师生交往的技巧一、人际吸引的原理与人际影响的技巧(一)人际吸引的原理 人际吸引指个体之间在情感方面相互亲近的状态,是人际关系中的一种肯定的形式。影响人际吸引的因素是多方面的。,1.外貌吸引 人们往往被外貌好的人所吸引。一个人的外貌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一个人的内心世界。外貌的某些内容如身材、容貌等是先天遗传素质形成的;也有的则与个人的文化、知识、教养有关,如衣着、打扮、神态、姿势等。但是由先天及后天因素所综合而成的仪表,在人际交往中就构成了“先入为主”的作用。,2.相似性吸引 这是以态度、信念及价值观的相似为基础的人际吸引,即“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其原因可能是类似或相符本身具有一种增强

2、作用。,3.接近性吸引 经常接触,容易产生相互吸引。这里包括时间(接触频率)及空间(距离远近)上的接近。这可能是由于时空的因素促进相互了解,发现共同之处或相容之处。,4.奖励性吸引 人际交往常涉及双方需要的满足,这种满足就是一种奖励。奖励愈大则吸引力愈强。奖励不限于物质,也包括心理社会方面的如精神鼓励,社会舆论的赞扬等。这种吸引又称为需求的互补性,即通过交往获得相互满足的心理状态,包括彼此的社会增强作用的满足与心理特性相反者的互补。,5.敬仰性吸引 有才华、名气或具有特长者因受人敬仰而具有人际吸引力。实验表明,受人敬仰者即使发生意外的差错也不影响人们对他的评价,有时甚至可增加吸引力,即产生了“

3、犯错误效应”。,(二)人际影响的技巧 人际影响的技巧主要是指说服别人,以改变他们态度或行为的技巧。1陈述理由 在师生交往中,陈述理由指教师说出做某件事的原因,使学生接受教师的行为。陈述理由之前,教师首先要思考行为背后存在什么理由,然后选择一个或数个学生可能会接受的理由,最好是将那些具有支持性、有充分资料证明的理由陈述给学生听。,2说实话 说实话是指实事求是地与学生交流。在与学生交往的过程中,说真话往往能够获得学生的信任和顺从,如果学生认为教师撒谎,他们将拒绝教师和教师的意见。因此,教师需要分析事件的真实性,如果不能够确定是否属实,就简要讲述你分析的过程,并且表态将继续关注这件事。,3情感诉求(

4、1)含义 情感诉求是指教师运用能够影响学生情感的语言,以说服学生的技巧。如果说陈述理由“晓之以理”,那么情感诉求就是“动之以情”。,(2)类型A、拒绝式的情感诉求 首先,教师要冷静地站在学生的角度,努力理解其所陈述的需要;其次,口头重复学生的需要,主动为学生的需要列举理由,并且表示能够理解;再次,客观地表明满足这些需要存在难以克服的困难;最后,适度地让对方有心理补偿。,B、请求、倡导式的情感诉求 请求、倡导式的情感诉求一般发生在请求学生支持、帮助或者募捐等等情况下。这些情感诉求一般要适当地向学生表明教师自己的感受,如焦急、同情等等,然后简短地、饱含感情地陈述理由,唤起学生的共鸣。,4讨论 讨论

5、是指字斟句酌仔细思考问题的正反面,双方平等地提出看法、根据不断更新的方法以解决问题的人际技巧。讨论是人际关系中处理冲突的最佳方式,因为在讨论中能有开放的思考,而且双方是平等的。以讨论的方式处理问题,需要双方的合作,因此教师需要努力营造合作的氛围。教师在讨论中要引导方向,当知觉有冲突时,还需要保持冷静,让学生充分表达他们的观点。若教师意识到自己无法继续保持冷静,则要向学生表明改天再谈,避免引起争执。,二、师生交往中教师要具备的特质(一)知人者智,自知者明1多角度定位认识自己 首先,可以通过横向比较来确定自己的位置。即“以人为镜”,通过与别人行为及优缺点的比较,来获得对“自我”的认识。进行横向比较

6、时,可以改变比较的范围。横向比较时,要辨证地看待自己和他人的优缺点,避免自卑。要克服和预防自卑心理,首先要敢于正视自己的不足;其次要看到自己的优势;再次锻炼自己的心理承受力。,其次,收集别人对自己的评价来认识自己。要注意辨证地看待问题,能既善于听取别人的劝告,又不会被别人操纵,遇事能够冷静理智,不会感情用事等等。再次,可以通过纵向比较来认识自己。一是与社会历史作比较,二是与自己的成长历程作比较。最后,可通过静态的“纸笔分析”认识自己。,2具有同理心 同理心不等于了解、不等于赞同对方的行为和观点、不等于同情,而是放下教师自己的参照标准去感受对方、以学生的眼光去看“学生的世界”。同理心是教师与学生

7、有效交流的基础。在表达同理心时应坚持一些基本立场。应加强教师“同理心”敏感度的训练。,在表达同理心时应坚持一些基本立场:对学生能自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很深的信任感能由衷地、开放地接纳学生的情感能意识到情感是能够转移、化解、消融的能由衷地帮助学生但不强迫学生接受自己的意见能接纳学生的情绪但不沉溺情感的旋涡能帮助学生从表面进入到深层、帮助学生看到自 身的盲点对学生教有原则,爱无条件尊重学生的隐私,避免触碰学生的心理敏感区。,加强教师“同理心”敏感度的训练:从对方的语言和非言语表达中来寻找从对方说话的用词中去体会加强和丰富自己的词汇,加强对各种感受的 分辨和体会从对方的语音和语调的变化中去体会对方的

8、情绪和心态透过对方的肢体语言来了解对方的情感不断强化自己的逻辑判断能力给予学生个性化的适应性支持,3体察入微了解学生 了解学生是因材施教的前提,也是与学生有效交往的前提。首先,要警惕自己对学生的认知是否出现了晕轮效应、刻板效应、投射效应的偏差。其次,不听信传闻、流言、谣言,学会站在学生的角度理解学生。最后,善于利用空白效应,“抛砖引玉”,让学生接话。心理实验表明,在演讲的过程中,适当地留一些空白,会取得良好的演讲效果,即空白效应。,4理解和尊敬自己的同事 因为教师既是以个体的方式呈现给学生,也是以集体的方式展示给学生的。教师群体在学生心目中的印象,往往也蕴涵了学生对自己的印象。我们对同事的态度

9、与评价,往往也折射出自己的人品。,(二)热情友善,主动交往1.含义 待人热情是决定喜欢的一个特别重要的品质。首先,在师生交往当中,教师对学生热情,会使学生受到感染。其次,热情也是一种压力。面对他人的热情,会给人们造成一定的心理压力,迫使自己表现出相应的举动来,不然的话,心理上会失去平衡,感到有愧于他人,产生内疚。,2.如何做到热情?第一,教师自己必须朝气蓬勃。第二,要热爱学生,热爱教育。第三,流露出积极的情绪,主动交往。,(三)真诚信任,宽容礼让 第一,为人师表,以诚为本。首先切忌世故心理。其次,要真诚必须言行一致,遵守诺言。再次,信任学生。教师对学生发自内心的信任,是对学生的积极期待,有利于

10、产生皮革马利翁效应。,第二,宽容礼让,海阔天空。宽容学生有四大功能:一是可以提高自己的内在吸引力。二是可以消除学生的防卫心理。三是宽容可以让对方改变态度和情绪。四是宽容可持续学生主动交往的意愿。,如何宽容礼让?首先,努力做学生的“自己人”,在内心里树立“师生共同体”的观念。其次,要尽量商量讨论,避开没有胜负的争论。因为争论破坏了和谐,无论谁胜谁负,对师生双方而言都是损失。,(四)知其所欲,善施于人 教师关心与奉献还要基于对学生真实需要的了解。如亲社会行为。知其所欲,善施于人,并非是无原则地迎合学生、投其所好,而是在坚持基本教育原则的情况下,“释其所疑,供其所需,适其所愿”,给予学生个性化的适应

11、性支持。,在以下两种情况下利他行为会产生消极的后果;(1)当利他行为对利他者有利时(2)当利他行为对受助者有伤害时,“农村班”,歧视还是关爱?重庆市南川区道南中学是该区两所重点中学之一,学校中不少学生是农村留守儿童,学校初中部共26个班,其中6个为“农村班”。然而,学校设立“农村班”引发家长不满,学生也对此十分敏感。,三、认识与平息师生交往的冲突(一)师生冲突产生的主要原因 冲突是人与人的行为相抵触时所发生的对抗状态。师生之间产生冲突的原因:首先,源于师生双方观点的差异。其次,师生双方或者一方的行为不符合社会约定的规范,或者一方的行为与对方的期待差距太大等。,教师的这些行为易引起学生的反感与不

12、满:一是不认真教学,上课时照本宣科或者天花乱坠地胡吹海侃;二是偏心,依个人的喜好对一些学生特别好,冷落或者苛求其他学生;三是教师不顾及学生的自尊心,当众批评、挖苦学生;四是教师有经常迟到、拖堂等行为;五是教师作风不正等。,学生的一些做法也容易导致教师的批评:沉迷网络无心向学,经常出现迟到、旷课、早退擅自离校等违反学校纪律的不良行为经常不按时交作业、考试做弊经常与教师的要求对着干,(二)平息师生冲突1.避免发生直接冲突 直接冲突对人际关系通常具有破坏性,对教师而言更需要注意避免与学生发生争吵。当以下这些情况发生时,如果教师能够冷静、沉默,争吵通常可以避免。如果自己脾气不是很温和,在以下所描述的情

13、形中难以保持斯文的沉默,那么“三十六计,走为上计”。待双方都冷静下来后,再交换意见,避免正面“开战”。,当以下这些情况发生时,如果教师能够冷静、沉默,争吵通常可以避免:学生对自己发出一般性的评语甚至责难学生无意中对自己的轻视学生犯了由于无知而犯的错误学生由于能力欠缺而产生令人不满意的行为 由于脾气、性格、爱好不同,学生与自己产生相反意见或做不同的事情 木已成舟,亡羊而无法补牢的事情。,2.熄灭争吵 在即将开展易于引发争吵的某些教育活动之前,我们可以试着写上提醒自己的警示语拿在自己手里。控制事态永远是教师不可推卸的责任。若得知学生正在争吵,教师也应前往熄火。,3.巧妙和解 第一,如果非常不幸已经

14、与学生发生了争吵、误会,教师要及时主动和解。弄清发生争吵的原因。如果责任在于自己,道歉不要拖延时间;对自己 做错的事承担全部责任;损坏了学生的东西要做 赔偿的表示。,如果责任在学生,可从争吵时自己的不良态度作 个自我批评,然后向学生客观地解释引起争吵的 原因;如果学生已意识到他自己的错误,那么教 师应宽大为怀,不应责备对方。如果弄不清责任在于谁,那么先权当学生是无辜 的。当学生也比较冷静时,再以某种方式与学生 交流。,第二,调和学生之间的矛盾,可以待其冷静下来后调查引起争吵的原因。如果只是小是小非,则分别做些劝说工作,然后开展些随意的活动,让他们都参加。如果一方明显的错误行为危害了另一方的利益,教师应主持公道,帮助错误一方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向对方道歉或赔偿损失;同时劝说另一方大气一些,重归于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